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历程.
二战后美国霸权下的国际经济秩序的特征及演变2021年高考考点整理
二战后美国霸权下的国际经济秩序的特征及演变2021年高考
考点整理
新兴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中的投票权和发言权也得到大幅提升,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下面是小偏整理的二战后美国霸权下的国际经济秩序的特征及演变2021年高考考点整理,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二战后美国霸权下的国际经济秩序的特征及演变2021年高考考点整理
1.特征:战后国际经济旧秩序是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处于无权地位的情况下,按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意志和需要建立起来的。其主要内容和特征是以不合理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生产体系,以不等价交换为特征的国际贸易体系,以国际垄断资本占据支配地位的国际金融体系,以及受少数发达国家控制的国际经济机构,即资本主义在国际生产和流通领域里的垄断。
2.演变过程
(1)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的国际经济秩序1946~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的国际经济秩序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出现于冷战期间,主要是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崛起而形成的。
①国际经济秩序确立的理论基础:霸权稳定论,即霸权国家必须控制原料、资本的来源、市场以及在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竞争优势,其中心命题是国际经济秩序的维持需要霸权国家的存在。
②国际经济秩序演变的决定因素:a.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促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生产资源、技术、劳务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资本流动性和投资效率不断提高。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凭借其有利地位,力图通过维持现行的国际经济秩序,将广大发展中国家纳入他们主导的国际经济体系之中。b.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组织中的地位,减少国家之间的经济矛盾和贸易摩擦。然而,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达国家利用其在国际经济秩序中的有利地位,与发展中国家争夺世界
中美关系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和政治
1、美国经济的发展及其新变化
(1)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二战结束以来,美国经济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1945—1953年的初步繁荣时期;1954—1960年的低速发展时期;1961—1969年的高度繁荣期;1970—1991年在“滞胀”中缓慢发展时期;1992—2001年的十年经济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10年繁荣,原因是:
第一,“新经济”的推动。
第二,政府的有效干预。
第三,经济全球化发展带来的益处。
第四,美国生产和消费在全球的布局,还使它充分利用了大量外部资源。
(2)美国经济的新变化
第一,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新特点:垄断与竞争并存;私人垄断资本发展速度快于国家垄断资本的发展;垄断与反垄断并存。
第二,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第三,国家对经济政策进行了更新和调整。
2、美国政治的发展及其新变化
(1)美国的政治制度美国的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分权学说和制衡理论。一是联邦制;二是普选制;三是三权分立制;四是两党制。
(2)美国政治的新变化
第一,以总统为核心的行政权力得到加强。
第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
第三,利益集团和大众传媒的作用加强。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
1、冷战时期美国推行争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1)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及美国的全球扩张(1945—1969年)
(2)尼克松主义及美国全球战略调整(1969—1981年)
(3)里根的“重振国威”(1981—1989年)
(4)布什的“超越遏制”(1989—1993年)
2、冷战后美国加紧建构以其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形势与政策-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
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及其演变在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总是倡导中立政策,但是美国时任总统罗斯福为了改变美国在世界的孤立政策加之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美国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而且相比之下曾经的大国——英国、法国、德国等,二战结束后都沦为二等国家,此时美国与苏联却成为了世界两大强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美国总统罗斯特病逝,由副总统杜鲁门接任总统。由此展开了称霸世界的序幕。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至苏联解体,美国称霸世界的战略共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战后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的战略扩张阶段)
这一时期美国凭借自己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在全世界范围内反对共产主义,对社会主义进行全面的冷战和遏制,在大力扶植、援助和控制西方盟国的同时,大举向第三世界渗透和扩张,其全球战略具有明显的进攻性与侵略性。这个阶段可以分为三个小时间段分别为杜鲁门时期、艾森豪威尔时期和约翰逊、肯尼迪时期。
杜鲁门时期(1945-1953):
杜鲁门修改了罗斯福的大国合作政策,确立于以反苏、反共为中心的“遏制”战略。具体内容包括:
1、对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以“杜鲁门主义”为核心的冷战政策,建立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全球军事包围圈。
2、对西欧和日本进行扶植和援助,实行“马歇尔计划”,建立“占领地区救济基金”与“经济复兴基金”,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重新武装联邦德国,并缔结《日美安全条约》。
3、在亚非拉广大地区,通过签订《西半球防务条约》和建立美洲国家组织来巩固“后院”;通过“技术援助和开发落后地区”的“第四点计划”支持亲美政权,推行新殖民主义;充当镇压民族解放运动的世界宪兵。
美军二战后战略
防守战略
基本构想: 1、调整全球军事部署,尽快从越南
战争中脱身
2、利用中苏矛盾,改善同中国的关系, 让盟国承担更多的防务责任,形成美国 同盟国和中国共同抗衡苏联的战略格局 3、将战争区分为战略核战争、战区核 战争、战区常规战争和小于战区常规战 争的局部战争
4、在核战争方面推行以打击军事目 标为主的“抵销战略”在常规战争方 面推行“一个半战争”战略; 5、采取压缩数量、提高质量的建军方 针
也使其深感与中苏两国在常规 战争中进行较量很难取胜。为 朝鲜战争:美军作战思想运用于朝鲜 战争遇到了困难。 了扬长避短 ;美国认为,应该利 一是朝鲜的地形条件限制了美军机械化部队 用自己仍然掌握的核优势,依 发挥作用 四是在协同上仍 靠大规模的核报复取得战争胜 三是不适应夜间作 然是步炮协同为 原 战,在志愿军广泛 主,与海、空军 利,而不需要在地面上与对手 实施夜间行动时显 协同作战矛盾很 因 得极为被动; 多。 进行耗费巨大的常规战争,因 二是美军不适应在兵力不足情况下进行宽大 此提出了“大规模报复战略”。 正面作战,采用纵深较浅的线式防御暴露了
诸多弱点,无法阻止志愿军大规模进攻
第一时期:美国陆军强调了地面进攻研究 美国在侵朝战争中的失败 了反坦克问题,研究了直升机的使用问题
第二时期:采取重点发展核力量,保持核优势, 压缩常规力量的建军方针,进一步完善联盟体系
•实行“大规模报复战略” (Massive Retaliation)
二战以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历程
二战以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历程
文章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在西方国家中确立了霸主的地位。随着国际形势和美国实力的变化,美国各届政府的对外战略常有变化,但其基本目标都是维护美国的霸权。美国具有重大影响的全球战略是:
一、全球扩张时期的“遏制”战略和“和平”战略
从战后初期到60年代末,美国的经济、军事力量称霸于整个世界,其全球战略具有鲜明的扩张性、进攻性、侵略性。
杜鲁门政府(1945——1953)上台以后,面对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壮大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的局面,很快修改了罗斯福设想的大国合作政策,制定了以反苏、反共为中心的“遏制”战略。其基本内容是:(1)以原子弹和美元为坚强后盾,同苏联实行全面对抗,对东欧进行颠覆,在中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进而对新中国实行政治上的孤立、经济上的封锁和军事上的包围。(2)建立资本主义阵营,实行“马歇尔计划”、“占领地区救济资金”和“经济复兴资金”,在经济上扶植西欧、日本;通过分裂德国,重新武装联邦德国,建立“北约”和缔结《日美安全条约》,形成西方军事联盟。(3)在亚非拉广大地区,通过签订《西半球防务条约》和建立“美洲国家组织”来巩固它在“后院”的统治,通过所谓“技术援助和开发落后地区”的“第四点计划”支持亲美独裁政权,推行新殖民主义。整个冷战时期,美国各届政府的对外政策基本没有离开“遏制”苏联这一基础。
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在朝鲜战场失败后,力图用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对付社会主义国家,先后提出了“解放战略”、“和平取胜”战略;在军事上提出了“大规模报复战略”和“战争边缘政策”,进行核讹诈和战争威胁;针对东南亚和中东局势,先后提出了“对米诺骨牌理论”和“艾森豪威尔主义”,大肆镇压民族解放运动,加紧向印度支那、中东和拉美地区渗透。
美国的全球战略
二.美国的国际地位与作用
与二战后初期相比,美国经济实力下降。
与冷战后初期相比,美国经济地位有所加强 与发展中国家相比,美国经济优势缩小了, 与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比,美国的优势 扩大了。 与俄罗斯相比,美国优势的扩大就格外明 显。
美国世界地位的客观现实:
一方面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确实有所 增强。美国在世界上保持着而且在可预见 的将来会继续保持“唯一超国”的地位
B、“参与和扩展”战略:
目的:促进美国全球利益,确保其世界领
袖地位; 主要手段:进行多边国际合作;
政策重点:强调外交为经济和贸易服务; 战略重点:依次重视欧洲、亚太和中东; 战略主体:围绕美国“领导世界”的战略 目标构筑一个安全网络和一个经济网络, 以及与之配套的一系列相应的政策措施。
C、 “新世纪战略”
第三节、美国新世纪的全球战略
冷战结束,美国唯一超级大国地位的确 立,美国的全球战略也进行了调整: 一是从冷战战略向冷战后战略转变; 二是从20世纪战略向21世纪战略转变。 美国新世纪全球战略确立的三个发展阶段 : 布什政府的探索时期; 克林顿政府的确立时期; 小布什政府调整时期。
一.布什时期新世纪全球战略的探索 (1989-1993)
第二讲
美国的全球战略
一、美国称霸世界全球战略的确立与演 变 二、冷战后美国的优势 三、美国新世纪的全球战略 四、与美国新世纪战略实施相关的问题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三章奉行全球战略的美国
二、后冷战时代美国谋求单极霸权的全球战略
(三)奥巴马的“巧实力”外交(2009—)
一国的综合国力包括“硬实力”(即支配性实力,如基 本资源、军事力量、经济力量、科技力量等)和“软实 力”(即精神性力量,如国家凝聚力、文化和意识形态 方面的受认同程度等)。将“软实力 ”与“硬实力” 巧妙结合便是“巧实力”。
从崇尚武力、滥用武力走向倾听和接触
从单边主义走向多边合作
不再搞反恐扩大化和“先发制人”打击
以“多伙伴”重塑大国关系
高调重返亚洲
三、美国“和平演变”战略及其实质
“和平演变”战略是美国统治集团用武力 消灭社会主义国家受挫以后,改用和平的方 式,使社会主义制度逐步演变成为资本主义 制度,进而把社会主义国家纳入到世界资本 主义体系之中,成为资本主义的附庸,重新 实现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战略。
重振美国经济,大规模扩军抗苏 ; 对苏联放弃缓和实行进攻性强硬措施,将其“有限 推回”,第二任期内对苏缓和; 加强与盟国的政治协商,恢复领导地位; 加强美中关系,借中抗苏; 全方位加速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和政策; 在军事上推行“新灵活反应战略”。
实质仍然是冷战遏制,由“封堵”扩展为“有 限推回”,提升和平演变的地位与运用。
(一)克林顿的参与和扩展战略(1993-2000) 抓住有利时机,力图从经济、军事、意识
形态三方面实行总体外交,建立美领导的冷战 后新世界。
第三讲:美国企图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约翰逊继任总统以后, 约翰逊继任总统以后,把“特种战 扩大为“局部战争” 争”扩大为“局部战争”。 年代, 二、70年代,美国全球战略进入调整阶 年代 段 这一时期,由于美国霸权受到严重 这一时期, 挑战,虽然遏制战略的宗旨未变, 挑战,虽然遏制战略的宗旨未变,但实 施手段有了很大不同, 施手段有了很大不同,采取了缓和与维 持均势战略。 持均势战略。 (一)尼克松、福特时期(1969—1977年) 尼克松、福特时期 年
战略” 战略”,1957年进一步提出对社会主义 年进一步提出对社会主义 国家实施和平演变的“和平取胜”战略, 国家实施和平演变的“和平取胜”战略, 在军事上则实行“大规模报复战略” 在军事上则实行“大规模报复战略”, 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核讹诈和战争威胁。 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核讹诈和战争威胁。 2、在亚非拉地区加紧扩张,针对印 、在亚非拉地区加紧扩张, 支地区形势提出“多米诺骨牌理论” 支地区形势提出“多米诺骨牌理论”, 为了加强美国对中东地区的控制, 为了加强美国对中东地区的控制,又抛 艾森豪威尔主义” 出“艾森豪威尔主义”。 (三)肯尼迪、约翰逊时期(1961— 肯尼迪、约翰逊时期 1969年) 年
尼克松主义意味着美国的对外战略 从谋求力量优势转变为力量均势, 从谋求力量优势转变为力量均势,从充 世界警察” 转变为“ 当 “ 世界警察 ” 转变为 “ 共同分担责 任”。它是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产物和 表现,其实质是通过适当收缩, 表现,其实质是通过适当收缩,减轻国 内外压力,通过调整和维持均势, 内外压力,通过调整和维持均势,继续 与苏联争霸,确保美国的霸权。 与苏联争霸,确保美国的霸权。 1974年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辞职, 年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辞职, 年尼克松因 福特继任总统。他基本延续了“ 福特继任总统。他基本延续了“尼克松 主义”的对外战略。 主义”的对外战略。
二战后世界格局
二战后世界格局演变与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变
在二战至今六十多年的时间里,世界格局却发生了三次重大演变,每一次演变都给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第一次:政治上: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经济上: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战后初期至70年代)
雅尔塔体制:苏、美、英,主要是美苏根据实力划分势力范围,安排战后世界。这就为战后形成的美苏为首的两极政治格局打下了基础,也为后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开了先河。另外美苏实力大增,欧日实力下降;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美苏世界战略的对立,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矛盾。
两大阵营形成后,在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上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政治上形成两大阵营:帝国主义阵营——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台;同年6月“马歇尔计划”实施;1949年4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1951年9月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签订。1954年、1955年美国先后同部分亚洲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签订军事防御条约等。
社会主义阵营——1947年9月欧洲九国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建立;1949年1月经济互助委员会建立;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1955年5月华沙条约集团建立。
经济上美国独霸:二战使西欧各国遭到严重削弱,美国远离战场,没有受到战争的破坏,在战争中通过贷款、出卖武器、后勤物资等,获取了大量财富。战后,美国大力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学技术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发展。美国资产阶级还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扩大海外市场,赚取高额利润。
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到50年代中期,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商品是美国生产的。黄金储备也最丰富。在战后传统的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持的情况下,美国将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此外,美国还倡导和成立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
移民政策
特朗普政府对移民政策进行了严格限制,实施了 一系列措施,如修建边境墙、限制穆斯林国家的 签证等,以加强边境安全和控制非法移民。
未来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与转变
拜登政府时期的全球战略调整
小布什政府的“先发制人”战略
总结词
该战略强调预防性战争和单边主义,以打击恐怖主义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扩散。
详细描述
小布什政府在2001年提出了“先发制人”战略,强调通过军事干预和单边行动 ,打击恐怖主义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该战略的核心是在国际安全问 题上采取先发制人的姿态,以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
促进全球经济繁荣
美国全球战略重视全球经济繁荣,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自由贸 易。
应对全球经济挑战
针对全球经济挑战,如金融危机、贸易摩擦等,美国采取相应的 全球战略措施以应对挑战。
推动全球经济治理
美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加强与各国在经贸、金融等领域的 合作,共同促进全球经济繁荣和发展。
05
美国全球战略的未来 趋势与展望
特朗普政府时期的美国全球战略走向
特朗普政府时期概述
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全球战略的走向主要表现 为“美国优先”的孤立主义和保护主义,强调美 国国内经济和安全利益,减少国际事务的参与和 干预。
美国二战后外交政策演变及其影响
美国二战后外交政策演变及其影响
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如何在国际
关系中发挥影响力,成为美国政治家和外交家面临的重要挑战。
在这一进程中,美国外交政策不断演变,其影响至今影响着国际
政治的格局。
一、马歇尔计划
二战结束后,欧洲大陆陷入了一片废墟。欧洲各国经济遭受极
大破坏,战后恢复面临着极大的困难。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
尔提出了“马歇尔计划”,旨在通过为欧洲各国提供财政援助,帮
助欧洲国家恢复经济,稳定欧洲地区政治和经济局势。美国在此
次外交行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不仅为欧洲提供了经济支持,
还促进了欧洲国家之间的合作。马歇尔计划的影响至今仍在延续,它为后来美国的对外援助政策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北约成立
冷战的形成,极大地影响了美国的外交政策。北约作为美国在
欧洲的组织策略,旨在通过集体安全机制,加强欧洲防务,并防
止苏联在欧洲的扩张。北约对于美国的外交政策有着极大的影响。它加强了美国与欧洲国家之间的合作,并成为美国全球扩张策略
的重要一环。北约与苏联的竞争和冷战之后的持续影响,是美国
外交政策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
三、中东政策转变
在冷战的影响下,美国的中东政策发生了许多转变。如今,美
国在中东地区的外交政策是围绕着利益和安全展开的。但是,在
冷战期间,美国的中东政策是以反共为主,支持阿拉伯国家抵御
苏联的影响。冷战期间,美国与伊朗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然而,随着时间的过去,伊朗和美国关系的紧张愈发显著。美国在
中东地区的外交政策的转变,直接影响到了中东地区的政治格局。
四、“新自由主义”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陷入了长期的停滞和通货膨胀。
二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二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外交政策制定的基本原则:根据本国的国家实力(综合国力)和国家利益制定。制定的出发点是本国的实
力,最终的归宿或根本目的是维护国家自身利益。
二战后美国凭借着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制定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这是美国在二战后
制定的总的外交政策。
在其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的过程中,苏联是其最大的障碍。为此美国针对苏联在欧洲采取了反苏反共的“冷战”政策,推行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和建立北约。在亚洲采取“热战”,以联合国名义参加朝鲜战争和发动越南战争。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
洲。
70年代,由于美国经历越南战争,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而苏联此时在军事实力上大体上赶上了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西欧一体化和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美国霸权地位受到挑战。所以美国不得不对其外交政策有所调整。对于西欧,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重视欧洲地位;对于日本,日美成为
伙伴关系;对于中国,寻求改善中美关系。
80年代,由于美国由于国家实力有所恢复,在美苏争霸中开始对苏联采取攻势,推行“星球大战”计
划,展开军备竞赛,以此拖垮苏联的经济。
苏联解体以后,两极格局和冷战局面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建立一个其主导的单极
世界,积极推行单边主义。
二战后美国对中国的外交政策,也是服务于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建国初期美国对华的外交政策是在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外交孤立政策;60年代,美国采用敌视威胁政策;70年代,美国寻求改善中美关系,中美关系开始由对抗走向缓和;以后,中美关系时好时坏,好是主流,中美关系互利互惠,但是由于台湾问题,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导致中美关系的紧张不和。
试析二战后美国称霸世界全球战略的演变及其失败的原因
试析⼆战后美国称霸世界全球战略的演变及其失败的原因2019-04-03
⼀、美国⼆战后全球战略的演变
⼆战结束后,美国在经济、军事、科技等⽅⾯都达到世界领先⽔平。经济是政治的基础,经济的膨胀使美国称霸世界的外交政策有增⽆减。从此以后,美国历届总统都以称霸世界为⽬标,根据不同的国际形势制定和执⾏不同的全球战略。美国⼆战后全球战略的演变主要经历了以下⼏个阶段:
(⼀)全球战略的布置和霸权地位的确⽴
⼆战硝烟未散,美国就依仗强⼤的实⼒,⼀⼿拿着美元,⼀⼿拿着原⼦弹,公然宣称“领导世界的责任”历史地落在美国肩上,企图独霸整个世界。为此,在杜鲁门上台后就叫嚣,美国要“永远领导世界,要按美国的构想来改造世界”,并提出了对前苏联和世界共产主义实⾏全⾯遏制的杜鲁门主义(即:1947年3⽉2⽇,杜鲁门在国会的咨⽂中,要求国会批准对希腊、⼟⽿其以⼏亿美元的援助,帮助希腊、⼟⽿其重建经济⽣活,抵制共产主义的扩张)。这标志着“冷战”的开始,其实质是要对社会主义国家实⾏军事、经济封锁,以遏制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影响。
与此同时,为配合杜鲁门主义,美国⼜制定并实施了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案,由美国帮助欧洲进⾏恢复和建设,并拨款131.5亿美元,但要以⼀定的政治、经济条件为前提)。这⼀计划实施了35年,美国使16个国家加⼊其中,实现了⽤经济⼿段控制西欧,抗衡苏联的战略⽬的。在1949年4⽉,为推⾏共同安全计划,美国与西欧12国签订了“北⼤西洋公约”,建⽴了西⽅军事集团,使它能够对西欧的政治军事进⾏控制。⽽在第三世界,美国推⾏以技术援助落后地区的第四计划,以便和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1 二战后美国历届总统国家安全战略的演变
1 二战后美国历届总统国家安全战略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整个国际关系史和美国战略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近300年来,特别是19世纪以来,欧洲曾长期位于世界政治的中心,维持以欧洲均势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二战打破了这个格局,英国和法国沦为二等强国,西德和意大利处于战败国地位,欧洲在国际事务中居于支配地位的时代已成为历史。美国不仅走上了世界战略的大舞台,而且在战争中大大增强了自己的经济、军事和政治实力。美国凭借远远超过其他任何国家的实力,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崛起为国际关系的力量中心。于是,它彻底抛弃孤立主义政策,从国际关系的边缘走向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扩张,已成为形势发展的必然。早在大战期间,罗斯福等人就设计了一套建立战后世界秩序、实现“美国世纪”的办法,通过主导成立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签定“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等,为战后整个世界格局的确立奠定了基石。美国和苏联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对立以及1945年4月杜鲁门接任总统,又加速了美国奉行全球主义、与苏联对抗的过程。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也是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为取得二战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国际地位。在苏联的影响下,社会主义阵营越出一国的范围,影响不断扩大。苏联也不再囿于地理的限制,将影响扩展至欧洲。在此情势下,美苏争夺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使美国“对国家安全、战争以及和平的传统看法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不得不寻求新的途径来保障国家的安全”。
为全面实施“遏制战略”,美国在欧洲推出“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并重新武装西德。在亚洲,美国先后与菲律宾、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等国签署了双边和多边条约,并在这些条约的基础上于1954年9月与相关国家签署了《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在东亚和东南亚形成了针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在中东,则推动英国主持建立了中央条约组织,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又推出了“艾森豪威尔主义”。斯皮克曼认为,美国这种对苏联(以及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遏制战略”,实质是在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带保持美国的军事优势,以压制苏联向边缘地带突破,进而向西方海上力量挑战。
论战后美国的全球霸权战略
论战后美国的全球霸权战略
作者:苏玫霖
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06期
1战后美国称霸全球的整体战略
1.1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经过数年的战争后人们在二战即将结束的时候发现,美国成为这场战争的最大赢家,美国不但最后打赢了战争,而且在经济上美国发了战争财,据统计数据显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美国拥有的黄金占当时世界各国官方黄金储备总量的75%以上,几乎全世界的黄金都通过战争这个机制流到了美国。
1944年5月,美国邀请参加筹建联合国的44国政府的代表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后各方签定了“布雷顿森林协议”,建立了“金本位制”崩溃后一个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又称美元-黄金本位制。它使美元在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美元成了黄金的“等价物”,美国承担以官价兑换黄金的义务,各国货币只有通过美元才能同黄金发生关系,美元处于中心地位,起世界货币的作用。从此,美元就成了国际清算的支付手段和各国的主要储备货币。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其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基本内容包括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以及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1.2建立美国主导下的国际政治组织——联合国
联合国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1945年10月24日在美国加州旧金山签定生效的《联合国宪章》标志着联合国正式成立。从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后期,联合国渐渐被美国操纵利用。联合国的创建,表达了战后世界人民的希望;《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反映了世界人民对平等独立和持久和平的向往。但是,联合国刚刚成立不久,美国便力图利用它来谋取自己的私利。在它的操纵下,联合国曾经做了很多不光彩的违反《联合国宪章》和各国人民意愿的事情。
二战后美国历任总统及外交政策(最新整理)
二战后美国历任总统及外交政策
第一阶段战后初期至60年末的战略扩张阶段(“遏制战略”)
这一阶段美国以强大的经济,军事力量做后盾,大力扶植亲美政府,向第三世界渗透,对社会主义遏制,外交具有明显的侵略性,进攻性。
(一)杜鲁门时期(1945—1953)①1946.3.5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于密苏里州富尔顿发表《和平砥柱》,向苏联发出了冷战的口号
②1947.3.12 杜鲁门向国会两院联席会议宣读政府咨文,渲染希腊,土耳其危机,杜鲁门主义出台,表明美国的外交政策已用援助盟友遏制苏联代替了大国合作与集体安全,是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重要标志
③ 1947.6.5 马歇尔计划的提出,从1948-1951年向欧洲16国提供131.5亿美元援助,巩固了资本主义秩序,防止革命发生
④1947年6月,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塔夫脱—哈特莱法》,即《1947年劳资关系法》,禁止全国性同业工人的集体谈判,司法部有权禁止罢工,禁止支援性抵制等,从根本上修改了1935的《华格纳法》,取消了工人阶级在二战前夕通过顽强斗争获得的公会权利。
⑤ 1948.2-6 美英法何比卢召开伦敦外长会议,正式决定分裂德国,1949.9,联邦德国成立
⑥1949.1.5 在提交国会的年度咨文中,杜鲁门正式提出了“公平施政”纲领,关键是就业问题。
⑦1949.9 杜鲁门发表继任总统演说,提出了援助和开发落后地区的“第四点计划”,以技术输出为主,体现了与老殖民者不同的统治扩张手段,是为美国全球霸权服务的
(二)艾森豪威尔时期(1953—1961)在坚持冷战与遏制战略的同时,对全球战略做出了一些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历程
战后美国全球战略不变的目标是谋求“世界领导地位”和“按照美国的构想塑造世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被认为是阻碍美国实现上述两大目标的因素。因此,战后美国对外战略主要围绕反共和争霸展开。但由于国际形势变化和美国自身实力消长,美国反共和争霸世界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特点。
⑴杜鲁门政府(1945-1953年)的“遏制”战略
遏制战略是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的一次重大转变,表明美苏已由战时合作走向战后对立和对抗,它奠定了战后几十年美国称霸世界战略的基础。
遏制战略的主要内容有:①推行杜鲁门主义,对苏联实行冷战。②实行“马歇尔计划”,对西欧、日本推行扶植、援助和控制政策。③推行第四点计划,疯狂镇压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推行新殖民主义。帮助蒋介石在中国打内战,发动侵朝战争,企图在亚洲建立美国控制的反共堡垒,以遏制共产主义在亚洲发展。
④对新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外交上不予承认的政策,妄图扼杀新生政权。⑤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把西欧、北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力量纳入美国的战略轨道。这个时期,美国对外战略的重点是欧洲,主要对手是苏联,主要目标是在亚、非、拉扩张和控制西欧、日本。⑵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年)的“解放”战略和“艾森豪威尔主义”
朝鲜战争后,艾森豪威尔政府调整了美国全球战略:①提出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解放”战略,其核心是力图用战争以外的手段,把社会主义国家“从共产党的统治下解放出来”,纳入到西方“自由世界”中。军事上,艾森豪威尔政府提出了对付社会主义国家的“大规模报复战略”和“战争边缘政策”。②在亚非拉地区,加紧扩张。针对东南亚和中东局势,先后提出了“多米诺骨牌理论”和“艾森豪威尔主义”。
⑶肯尼迪、约翰逊政府(1961-1969年)的“和平战略”
“一手拿箭,一手拿橄榄枝”的“和平战略”,其实质就是运用和平与战争的反革命两手策略,在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在亚非拉地区推行新殖民主义。在军事战略上,肯尼迪、约翰逊政府实行“灵活反应战略”和针对苏联和中国的“两个半战争”。⑷尼克松、福特政府(1969~1977年)的“尼克松主义”
所谓“尼克松主义”是指60年代末、70年代初,尼克松在美国实力地位严重削弱,国际战略地位下降的情况下,为了保住美国的霸权地位而提出的一整套外交思想和对外战略。尼克松主义最初是1969年7月25日,尼克松在关岛就美国的亚洲政策发表谈话时提出的。尼克松主义有三大支柱:“伙伴关系”、“实力地位”和“谈判”。尼克松主义的内容有:①把建立同盟国的“伙伴关系”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要求盟国在政策上协调一致,共同对付苏联;在经济上相互让步,帮助美国渡过难关;在军事上共同分担军费和防务责任。②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
为手段,通过谈判制约苏联,维持美苏之间的均势。③利用中国制约苏联,积极打开对华关系大门。④在第三世界缩短战线、加强重点。尼克松主义的实质:尼克松主义是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产物和表现。它是在美国处于战略守势的不利情况下提出的,目的是为了继续维护美国全球霸权。补充: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这体现出美国对华政策的重大转折。这与当时美国内外交困的处境有关:①是美国调整亚洲政策的需要。侵越战争的失败,导致国内反战运动风起云涌,美国希望尽快从越南脱身;②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变化。尼克松提出五大力量中心说,中国是其中之一,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有助于美国与苏联的争霸;③美国经济霸权地位的丧失,美元危机的频频爆发,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最终崩溃,美国经济实力相对衰落。
⑸卡特政府(1977-1981年)的“世界秩序战略”。
卡特政府初期延续尼克松主义,上台后提出了“世界秩序战略”,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加强日美欧三边合作关系。②发展南北政治、经济关系,减少第三世界对美国的敌视,削弱苏联的影响。③把缓和东西方关系作为“首要目标”,强调以经济力量和道义力量对付苏联的扩张。④把美中关系作为美国“全球政策的一个中心环节”,推进与中国的关系正常化,谋求同中国建立对抗苏联的战略合作关系。⑤重视人权外交。1979年2月伊朗霍梅尼革命胜利、12月苏联入侵阿富汗沉重打击了卡特政府的对外政策。1980年1月,“卡特主义”出台,美苏关系再趋紧张。
⑹里根政府(1981-1989年)“以实力求和平”的对外战略
里根是在美国内外交困的时刻上台的。里根放弃了前几任缓和和维持均势的战略,提出了“重振国威”、“扩军抗苏”的口号,制定了以下几点政策:①1985年里根政府提出“星球大战计划”,谋求美国对苏联的战略优势,并且促进美国经济发展和拖垮苏联。②对苏联推行强硬政策,在第三世界和军备上同苏联激烈争夺。
③努力恢复美国在西方世界的领导地位,力图通过强有力的对外政策,使盟国服从于反苏的总战略。④里根执政初期,美中关系起伏波折,随后趋于平稳。中美经贸关系发展迅速。
⑺老布什政府(1989-1993年)的全球战略
老布什总统任期内,跨越冷战前后两个时期,美国的全球战略有了很大变化。
①1989年初,提出了超越遏制战略。所谓“超越遏制战略”是指:在不放弃军事遏制的条件下,以
经济援助为诱饵,以“和平演变”为灵魂,抓住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开放的有利时机,通过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等非军事手段,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和政治经济模式,培养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亲西方的反对派,最终将苏联东欧纳入西方体系。②1989年底,提出了建立欧洲新格局的“新大西洋主义”:主张把北约、欧共体、欧安会三大机制作为建立欧洲新格局的基础,其实质是要在重塑欧
洲格局的过程中保持和加强美国的领导地位,确保美国在欧洲的政治、经济利益。③对中国推行既维持美中关系的基本框架,又诱压中国进行“和平演变”的两手方针。④更加重视第三世界的动荡对美国的影响,加强美国处理地区危机的能力。1991年实施沙漠风暴计划,打击伊拉克。⑤提出美国“世界新秩序”的主张,实质是要在美国的领导下按照美国的价值观改造世界。
⑻克林顿政府(1993-2001年)的“参与和扩展”战略
“参与和扩展战略”有“一个目标”、“三个支柱”。所谓“一个目标”,就是在全世界巩固和扩大美国的“领导地位”,即美国的世界霸权。为此,美国提出要防止潜在的战略对手和新的超级大国,控制西欧、东亚、西南亚和前苏联地区,重点遏制有那些有潜力成为全球大国的国家,如中国和俄罗斯。所谓“三个支柱”,是指经济安全、军事实力、民主人权。其内容是:①把经济问题放在对外政策的中心地位。②突出美国外交中的意识形态因素,在外交中大力推行美国“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力图在全球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③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应付新的安全挑战。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华政策一度摇摆不定,美国统治阶层陷入“遏制”还是“接触”中国的争论之中。经过反思,克林顿政府确立了对华“全面接触”政策,即希望通过接触而不是对抗保证美国战略利益的实现;通过与中国交往影响中国内外政策,改变中国;通过吸引中国参加国际体系,约束中国,使之按美国倡导的国际规则、规范从事。
⑼小布什政府(2001年-2008年)
2001年小布什上台后,采取的对外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奉行单边主义政策,谋求建立美国霸权地位。②强调军事优先,注重培植美国的军事实力。③注重美国本土安全。④将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作为小布什政府对外政策的中心任务。⑤美国的全球战略进一步向亚洲太平洋地区转移。⑥2003年3月,美国未经联合国同意,发动针对伊拉克的战争,意在控制中东石油,在中东推行美国式的民主,塑造中东地区新格局,影响国际政治。⑦提出先发制人战略,对“无赖国家”和恐怖分子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
⑽奥巴马政府(2009年-?)
奥巴马将在相当大程度上继承小布什总统的全球战略观念。事实上,小布什政府在第二任期已经对其全球战略作了相当大的调整,大大减少了单边主义色彩,也不那么强调先发制人战略。但是,人们对小布什政府第一任期的所作所为印象过于深刻,以至于难以分辨奥巴马的"变革"口号的真正对象。因此,当奥巴马真正入主白宫时,其所需要做的"变革"并非根本性的,而是技术性的;换句话说,保持全球战略调整的平衡性和实施的可持续性将是奥巴马政府全球战略的重要风格。具体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