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自我监控记录表

合集下载

得了糖尿病怎么写病历(一)

得了糖尿病怎么写病历(一)

得了糖尿病怎么写病历(一)引言概述: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最常见的类型为1型和2型糖尿病。

当确诊患有糖尿病后,及时编写一份详细的病历对于治疗和监控疾病的进展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撰写一份完整的糖尿病病历,以便医生和患者能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疾病。

正文:在编写一份完整的糖尿病病历时,可以包含以下几个大点:1. 病史记录- 患者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等基本信息。

- 糖尿病的诊断:说明糖尿病类型,首次确诊的时间以及确诊时的血糖水平。

- 其他相关疾病史:列举与糖尿病相关的慢性病或并发症。

- 家族史:患者的血亲家族中是否有其他糖尿病患者。

- 过敏史:记录患者对药物、食物或其他物质的过敏情况。

2. 体格检查- 血压测量:记录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数值。

- 身高和体重:记录患者的身高和体重数据,计算BMI指数。

- 腰围:测量腰围,以评估患者的中心性肥胖情况。

- 视力和眼底检查:检查患者的视力和眼底情况,排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神经系统检查: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状况,检查是否存在神经病变。

3. 实验室检查- 空腹血糖水平:记录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以确定血糖控制情况。

- 餐后血糖监测:记录患者饭后血糖水平,评估饮食对血糖的影响。

-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患者的HbA1c水平,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控制情况。

- 脂质代谢指标:检查患者的血脂水平,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尿常规检查:分析患者的尿液,以评估肾功能和排除尿路感染。

4. 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记录患者使用的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治疗方案。

- 饮食控制:列出患者的饮食计划,包括每餐的热量摄入和碳水化合物限制。

- 运动计划:记录患者的运动建议,包括运动类型、频率和时长。

- 血糖监测:说明患者每天需要监测血糖的频率和时间段。

- 健康教育:记录对患者进行的糖尿病知识普及和自我管理教育。

5. 随访计划- 随访时间:明确患者的下一次随访时间和频率。

探讨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中的作用

探讨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中的作用
20 1第 卷 1 0年 月 7第 期 1
・现 代 护 理 ・
探 讨 健 康 教 育在 2型 糖尿 病 患者 控 制血 糖 中 的作 用
邓燕山, 邓璐 莎 , 文 清 吴 ( 广东 省佛 山市 妇 幼保 健 院 , 东 佛 山 广 5 80 ) 2 00
[ 摘要】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 2 型糖尿病的患者血糖控制的作用。方法 : 2 0 将 05年 1 20 月~0 9年 6月在我院初次诊
结论 : 2型糖 尿 病 患者 实施 健 康教 育 , 得 患 者 主动 合作 , 对 取 是达 到 良好 控 制 的前 提 。
【 键词 】 关 糖尿 病 ; 宣教 ; 血糖 控 制
【 中图分类号】 4 35 R 7.
[ 文献标识码】C
【 文章编号】1 7 — 2 0 2 1 ) 1a 一 1 0 6 3 7 1 (0 0 0 ( )1 — 2 1
的疾 病 , 高 患者 坚 持治 疗 战胜 疾 病 的信 心 。 提
1 .. 糖 监 测 .1 2 7血 每 周 定期 监 测 血 糖 、 糖 、 酮体 , 据 结 尿 尿 根
根据 国际糖 尿 病 协会 诊 断标 准 。 2 0 将 0 5年 1月 ~ 0 9 2 0 年 6月 在 我 院初 次 诊 断 为 2型 糖 尿病 的 患者 1 0例 , 龄 4 ~ 6 年 0 6 0岁 , 利用 随 机数 字 表 随机 分 为两组 。对 照 组共 7 8例 , 无宣
12方 法 .
针 对患 者及 患者 家属 的宣 教 : 举 办糖尿 病知 识学 习 班 , ①
使 患 者 了解 有关 基 本 知 识 、 疗 方 法 和 自我 监 控 技术 . 治 如学
会 注射胰 岛 素 、 使用 尿糖 试纸 及血 糖仪 等 。 开设 糖尿病 咨询 ② 门诊 及 热线 服务 , 时解 决患 者治 疗 中可能 碰到 的问题 。 及 ⑧组

糖病与自我管理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及自我管理技巧

糖病与自我管理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及自我管理技巧

糖病与自我管理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及自我管理技巧糖尿病与自我管理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及自我管理技巧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据统计,全球有超过4亿人患有糖尿病,而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糖尿病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麻烦,但通过自我管理健康生活,糖尿病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并提高生活质量。

1. 糖尿病的自我管理意义自我管理是指糖尿病患者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坚持药物治疗和监控血糖水平,主动掌握和控制疾病的过程。

自我管理对糖尿病患者非常重要,原因如下:(1)控制血糖:通过自我管理,糖尿病患者可以掌握自己的血糖水平,避免发生高血糖或低血糖的紧急情况,进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改善生活质量:糖尿病患者通过自我管理,可以更好地掌握自身健康状况,降低应激水平,减轻疾病对生活的影响,提高生活质量。

(3)降低并发症风险:良好的自我管理可以减少心脑血管病变、肾病、眼病等并发症的风险,延缓疾病的进展。

2. 糖尿病的自我管理技巧(1)合理饮食:糖尿病患者应该均衡摄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并控制总热量的摄入。

建议定期就餐、少食多餐、避免过度饮食和零食,选择低糖、高纤维的食物。

(2)体育锻炼:定期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控制血糖水平,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游泳等。

在进行体育锻炼之前,患者应该咨询医生,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锻炼计划。

(3)规律生活: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奏,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

尽量保持固定的睡眠时间、饮食时间和运动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4)监测血糖: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自己的血糖水平,以了解自己的疾病控制情况。

通过监测,可以根据血糖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有效控制疾病进展。

3. 糖尿病自我管理的挑战与解决办法尽管自我管理对糖尿病患者非常重要,但实施起来并不容易。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挑战及解决办法:(1)缺乏知识和技能:糖尿病患者可能缺乏对疾病的了解和自我管理技巧的掌握。

糖尿病教育在自我管理中的作用

糖尿病教育在自我管理中的作用

糖尿病教育在自我管理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本组98例自我管理教育对象均是我院2008年2月~2008年7月收治入院的糖尿病患者,其中男51例,女47例,年龄27~28岁。

其中包括干部69例,职员17例,无业人员12例。

文化程度:本科64例,中专18例,中学16例。

空腹血糖11.38±2.17mmol/l,餐后血糖18.14±3.23mmol/l,糖化血红蛋白9.3%±3.9%。

方法:根据98例糖尿病患者的具体情况,定期评价遵医行为,及时纠正不健康生活方式,给予正确指导,出院时做详细的出院指导并进行跟踪。

①建立患者档案,记录患者姓名、地址、联系电话、病人现状等。

②制订自我管理教育卡。

患者出院前由负责护士发给自我管理教育卡,记录有科室电话,自我检测血糖、尿糖的方法,胰岛素注射法,饮食指导,自我管理,复查时间等内容。

嘱患者按卡片内容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监控。

⑧自我管理教育实施程序。

入院后每周组织糖尿病患者1~2次讲课,包括糖尿病的监测方法,胰岛素注射方法、贮备法、技巧,饮食指导,用药指导,自我保健等。

出院前详细讲解,出院后1个月内每2周进行1次电话或家庭访视,并要求病人门诊复查1次,以后每月1次,特殊病人根据需要适当增加次数。

患者也可随时电话咨询,依据病情再次进行教育并修改教育方案。

结果效果分析:经过6个月连续随诊,接受自我管理教育的糖尿病患者的3项指标均显著低于自我管理教育前,见表2。

讨论自我管理教育有利于空腹血糖的控制。

通过自我管理教育,患者增加了糖尿病有关知识后,对饮食、运动、心理调适等方面进行主动的自我调控,从而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自我管理教育能满足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需求。

通过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可以使患者增加自我保健常识,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①在长期饮食治疗中,合理选择食物种类和各种食物的合理搭配,对控制糖尿病是最行之有效的。

通过自我管理教育,患者可以根据病情主动对自己的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生活习惯和方式做重新调整和安排。

基于专科护士主导的MMC_管理模式在2_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专科护士主导的MMC_管理模式在2_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专科护士主导的MMC管理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探讨王克蓉,翁桂凤,孙小丽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江苏泰州225599[摘要]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基于专科护士主导的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etabolic Managa⁃ment Center, MMC)管理模式对改善自我管理水平的作用。

方法将2023年1—10月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

采用奇偶分组法分为专科组(n=30)、常规组(n=30)。

常规组行一般护理,专科组加用基于专科护士主导的MMC管理模式。

比较两组的自我管理水平、血糖控制情况。

结果专科组的自我管理水平中饮食、运动、血糖监测、监测频率、足部护理、用药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专科组的血糖控制情况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基于专科护士主导的MMC管理模式能够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降低血糖水平。

[关键词] 专科护士主导;MMC管理模式;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水平;血糖控制情况[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4)01(b)-0176-04 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MMC Management Model Led by Special⁃ist Nurses in Self-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WANG Kerong, WENG Guifeng, SUN Xiaoli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Taizhou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Taizhou, Jiangsu Province, 22559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on improving their self-management level by applying the standardized metabolic management center (MMC) management model led by specialist nurses.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dmitted to Taizhou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October 2023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specialist group (n=30) and conventional group (n=30) using the odd-even grouping method. The routine group received general nursing care, while the specialist group received MMC management model led by specialist nurses. The self-management level and blood glucose control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self-management levels of the specialist group in terms of diet, exercise, 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monitoring frequency, foot care, and medication scores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0.05) The blood glucose control of the specialis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MMC management model based on the leadership of specialist nurses can improve the self-management level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nd reduce blood glucose levels.[Key words] Specialist nurse-led; MMC management model; Type 2 diabetes; Self-management level; Blood glucose control2型糖尿病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糖尿病类型,占全部糖尿病类型的90%以上。

糖尿病血糖波动及其监测与控制

糖尿病血糖波动及其监测与控制

糖尿病血糖波动及其监测与控制柳丹;肖虎;邢媛媛;王景梅【摘要】糖尿病患者血糖异常包括两大部分:持续慢性高血糖和急性血糖波动.近期的诸多研究表明血糖波动与糖尿病并发症显著相关,是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构成严重威胁.分析了引起血糖波动的原因及血糖波动的危害,阐述了血糖波动的监测以及血糖波动的控制.【期刊名称】《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理工卷》【年(卷),期】2011(008)012【总页数】4页(P215-217,220)【关键词】糖尿病;血糖波动;血糖异常【作者】柳丹;肖虎;邢媛媛;王景梅【作者单位】长江大学临床医学院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湖北荆州434000;长江大学临床医学院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湖北荆州434000;长江大学临床医学院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湖北荆州434000;长江大学临床医学院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湖北荆州4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环境污染的加重,糖尿病的发病人数逐年升高。

据WHO统计结果显示:1998年世界糖尿病患者为1.48亿,2008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则多达2亿,预计2025将达到3亿。

目前我国的糖尿病患者约有3000~4000万,糖尿病已成为我国非传染性慢性疾病谱中的第三大疾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严重威胁国民的健康,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由此,糖尿病的合理治疗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血糖控制则是治疗的基石。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方面研究的进展和深入,血糖波动越来越受到糖尿病工作者的重视和关注,诸多的证据[1-3]表明,同HbAlc和遗传因素一样,血糖波动与糖尿病并发症显著相关。

血糖波动是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

控制血糖波动已经成为目前糖尿病治疗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高发生率的特异性微血管病变和大中动脉粥样硬化是糖尿病患者的重要特征,8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病变。

社区开展高血压和糖尿病自我管理的效果评价

社区开展高血压和糖尿病自我管理的效果评价

社区开展高血压和糖尿病自我管理的效果评价摘要】目的评价社区开展高血压和糖尿病自我管理的效果,为慢病的管理提供参考。

方法选择本社区2012年10月-2013年5月35名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自我管理,同时选择同期35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患者作为对照组,6个月后由专人对患者自我效能达标情况及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进行评价。

结果观察组自我管理6个月后,血压、血糖监控达标率100%,饮食合理搭配、坚持运动锻炼、规律作息达标率分别为89.58%、91.11%、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慢病基础知识知晓、危险因素、主要并发症知晓、不规律服药危害知晓率分别为89.58%、89.58%、91.11%、100%;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实行自我管理,充分发挥了社区医疗与个人主观能动性,使患者配合性及主动性极大提高,有利于慢病的预防和控制。

【关键词】社区高血压糖尿病自我管理效果评价【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2-0334-01高血压和糖尿病均属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两种疾病的共同特点是治疗与控制过程漫长,药物仅是治疗与控制的一个方面,而主要依靠自觉服药[1],培养良好的日常生活行为方式,才能有效将血压和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

社区作为基层医疗单位,肩负着慢病的预防和控制的责任,国外成熟社区在慢病的控制和管理方面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本研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借鉴国外经验选择90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社区2012年10月-2013年5月35名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自我管理,其中男10例,女25例,年龄53-72岁,平均年龄(63.5±12.5)岁;同时选择同期35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0例,女25例,年龄52-72岁,平均年龄(62.5±12.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构成、受教育程度等各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苏婕【摘要】作为一种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的疾病,糖尿病如果控制不良会引发神经病变、心脑血管病变、失明、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产生严重的威胁.对于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来说,其实质就是通过医患合作、患者自我管理、患者互助等增加患者对于糖尿病的认识水平,可以把血糖、血压等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延缓和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更改患者的不良行为,利于患者功能的恢复,降低医疗费用.从理论基础、现状以及干预内容和效果评价等对患者的自我管理进行探索,了解患者的自我管理具有科学性、有效性,对目前研究中发生的问题进行讨论.【期刊名称】《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8(032)002【总页数】2页(P111-112)【关键词】自我管理;糖尿病;研究进展【作者】苏婕【作者单位】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工人医院心内科,天津 30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糖尿病及其所产生的并发症已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

有文献报道指出:我国目前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在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

在全球的卫生保健系统中都要面临糖尿病的治疗这个巨大的挑战,如果对于糖尿病的控制效果不佳就会引失明、神经病变、截肢、肾功能衰竭以及心血管病变等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经济负担[2]。

自我管理是源自心理行为的一个治疗领域,目前在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得到应用,其具有广覆盖、低水平等特点,并具有成本效益,对不同病种的患者能进行很好的覆盖,特别是对于糖尿病患者[3]。

护理干预同时进行自我管理,可良好的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血压以及血糖等指标,同时还能够预防、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发展,实施最终的目的就是确保患者可有效的进行自我管理[4]。

1 关于自我管理的释义有学者把自我管理定义成是慢性疾病的应对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对于症状、生理、治疗以及心理等变化的管理行为,还要对生活方式做出改变,主要强调在疾病过程中充分发挥出人的主观能动性[5]。

延续性护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及自我管理的效果分析

延续性护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及自我管理的效果分析

延续性护理模式对 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及自我管理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实施延续性护理对血糖控制和自我管理的价值。

方法:选择收治240例型糖尿病患者,均于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随机分为实验组(n=120)和常规组(n=120),前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延续性护理干预,后者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干预效果。

结果:干预前两组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实验组后2小时血糖(9.0±1.1)mmol/L、空腹血糖(5.6±0.6)mmol/L、糖化血红蛋白(5.9±0.7)%,低于常规组的(9.2±1.2)mmol/L、(6.1±0.5)mmol/L、(6.6±0.8)%(P<0.05)。

实验组依从率98.3%,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6.7%(P<0.05)。

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具有重要价值,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关键词:2型糖尿病;延续性护理干预;依从率;血糖控制2型糖尿病是常见内分泌系统疾病,在老年人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由于血糖控制效果不佳,该病患者易出现并发症,并对预后产生影响,部分患者甚至致残。

该疾病患者出院后,在受教育程度、年龄、病程等因素影响下,治疗依从性严重下降,血糖控制无法达到标准要求[1~2]。

延续性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干预方法,可通过实施个体化干预措施,提升血糖管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基于此,本研究选择收治240例型糖尿病患者,均于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对其中部分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收治240例型糖尿病患者,均于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随机分为实验组(n=120)和常规组(n=120)。

常规组包括女60例、男60例;年龄范围42~76岁,平均(56.4±4.7)岁。

血糖的自我监测 PPT课件

血糖的自我监测 PPT课件
夜间血糖 指凌晨1点—3点血糖 胰岛素治疗已接近达标,但空腹血糖仍高者 利于发现夜间的低血糖或高血糖,区别黎明现象和苏木 杰现象,指导治疗
监测低血糖
出现低血糖症状或怀疑低血糖时应及时监测血糖 剧烈运动前后宜监测血糖
血糖监测频率 [1]
胰岛素治疗的患者 血糖未达标时,每天至少5次监测血糖 血糖达标后每天2-4次
自我监测血糖的方案 [1]
采用生活方式干预控制糖尿病的患者,可根据 需要有目的地通过血糖监测了解饮食控制和运 动对血糖的影响来调整饮食和运动
自我监测血糖的方案 [2]
使用口服降糖药者可每周监测2~4次空腹或 餐后血糖或在就诊前一周内连续监测3天, 每天监测7点血糖(早餐前后、午餐前后、晚
餐前后和睡前)
自我监测血糖的方案 [3]
胰岛素治疗者 使用基础胰岛素的患者应监测空腹血糖 使用预混胰岛素者应监测空腹和晚餐前血糖 使用餐时胰岛素者应监测餐后血糖或餐前血糖
血糖控制目标
参考糖尿病防治指南或自行定义 培训患者寻找适合自己的低血糖和高血糖界限
值 培训患者寻找适合不同时点的血糖极值
养成每天记录血糖的好习惯
血脂也有“好”和“坏”
坏的成分:促进动脉硬化
− 甘油三酯 − 胆固醇 − 低密度脂蛋白
好的成分:抑制动脉硬化
− 高密度脂蛋白
自我感觉
以下症状出现可能预示病情发展,请及时就医 心慌、胸闷、胸口疼——心脏病变 心痛、说话不清、手脚麻木——脑血管病变 小腿疼、脚疼、脚肿——下肢血管病变 视力下降、视物模糊、感到眼胀、眼前有黑影——视
高血压是肾脏病变和视网膜病变的诱因之一
糖尿病患者要强化血压控制
糖尿病患者血压的达标标准为: <130/80毫米汞柱
自我血压监测频率

糖尿病血糖监控一例分析

糖尿病血糖监控一例分析

睡前 血糖
6 1311 518 7175 7105
表 2 调整药物后 2个月血糖监测情况 Ta b le 2 The blood glucose detection of two mou th s after ad ju stm ent of
med icine
检查次数 (次 ) 最高值 (mmol /L) 最低值 (mmol /L) 平均值 (mmol /L)
作者单位 : 100875 北京市 , 北京师范大学医院
表 1 174次血糖监测情况 Tab le 1 The blood glucose detect ion of 174 tim es
空腹 早餐后 午餐前 午餐后 晚餐前 晚餐后 血糖 2 h血糖 血糖 2 h血糖 血糖 2 h血糖
检查次数 (次 )
患者 2007年共自测血糖 174次 (见表 1) 。测 H bA1c 2次 , 第 1次 ( 2007年 3月 ) 为 716% ; 第 2次 (2007年 10月 ) 为 715% 。 患者 2007年 5月时 为避免空腹 血糖低 , 曾自 行减少 晚餐 前胰岛素 2 U , 又因常出现晚餐后 2 h 血糖 > 10 mmol/L, 仍改 为注射胰岛素 6 U。 2008年 1月时嘱患者先减少晚餐前 胰岛素 2 U, 同时午 、晚餐时服 阿卡波糖 片各增至 100 mg。 1周 后监 测晨空腹血糖 5 次 , 最低 313 mmol/L, 最高 319 mmo l/L, 平 均 315 mmol/L, 将晚餐前胰岛素减少至 3 U , 增加早餐前胰岛 素至 29 U。患者调整药物后 2个月血糖检测 54次 , 见表 2。 2 讨论 211 患者自我监测是反馈治疗结果 , 了解病情发展所必需的 , 是糖尿病综合治 疗中 重要 措施之 一 。患者 进行 血糖 、尿糖 自 测 , 医生应指导患者准确记 录监测结果 及对监测 结果有影响 , 甚至可能有影响的事件 , 并帮助患者分析监测结果 , 调整治疗 方案及饮食 、运动总量 。从该患者 1年血糖监测中可以发现其 出现空腹血糖过低时已 是低血 糖 (虽未 出现 明显 临床症 状 ) , 有一定危险性 ; 午餐前及晚餐前血糖尚可 。患者每日计划摄入 总量尚可 , 但餐后血糖波动大 , 尤其是午餐后 , 多次出现餐后 血糖 > 10 mmol/L, 原因为 会友 、聚 餐等 有摄入 热量 (肉类 ) 过量的情况 , 而午餐过食油腻甚至会影响到晚餐后血糖 。故和 患者共同分析情况后 , 嘱其更加认真控制每餐 , 尤其是午餐摄 入的总热量 , 但食物品种可灵活替换 。

血糖监测知多少培训课件糖尿病

血糖监测知多少培训课件糖尿病
优点
能够连续监测血糖变化,及时发现高血糖和低血糖;减少 频繁采血的痛苦。
缺点
成本较高;需要定期更换传感器;可能引发皮肤过敏反应 。
新型无创血糖检测技术展望
1 2
3
技术原理
利用光谱分析、生物电阻抗等技术,通过非侵入 性方式检测血糖。
优点
无需采血,无痛、无创;可连续监测血糖变化。
发展现状
目前仍处于研究和实验阶段,尚未广泛应用于临 床。
异常情况处理
如遇到血糖值异常高或低、试纸条过期或受潮、血糖仪故障等情况,应及时重新测试或 咨询医生意见。同时,定期对血糖仪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Part 04
血糖数据分析与 应用策略
理解正常波动范围及影响因素
01 正常血糖波动范围
了解健康成人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正常值范围 ,以及糖尿病患者应控制的血糖范围。
提供情感支持
家属的理解和鼓励对患者心理健康至 关重要,可以增强患者的信心和勇气.
协助生活管理
家属可以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 划和运动计划,并监督执行情况。
共同学习糖尿病知识
家属与患者共同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家属可以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及时发现问题并协助处理。
02 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
探讨饮食、运动、药物、应激等多种因素对血糖 波动的影响。
03 血糖监测的重要性
强调定期监测血糖对于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及其心 血管并发症的意义。
制定个性化控制目标和方法
个性化血糖控制目标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 、病程、并发症等,制定合适
的血糖控制目标。
生活方式干预
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生 活方式调整来控制血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月31日 8月1日 8月2日 8月3日 8月4日 8月5日 8月6日 8月7日 8月8日
指标 3
II服药 量2
1
午餐
午后 指标 T4
零食2
晚前 T
指标 5
III服药
量 3
1
1
米粉,牛肉,少量可 乐
无糖咖啡一杯 18:03 6.4
16:50 6.3
0
0
下午由游泳一个 半小时
18:49
5.5
18:45
日期
早测 T
指标
I服药

5月16日
5月17日
5月18日 5月19日 5月20日 5月21日 5月22日 5月23日 5月24日 5月25日 5月26日
5月27日
5月28日 5月29日 5月30日 5月31日 6月1日 6月2日 6月3日 6月4日 8:32 6.9 6月5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月6日
6月7日
6月8日 6月9日 6月10日 6月11日 6月12日 6月13日 6月14日 6月15日 6月16日
8:40 1
6月17日
6月18日 10:20 7 6月19日 6月20日 6月21日 6月22日
早餐
早后 指标 T2
零食
午前
无糖咖啡一杯
6月23日 6月24日 6月25日
6月26日
6月27日 6月28日 6月29日 6月30日 7月1日 7月2日
7月3日
7月4日 7月5日 7月6日 7月7日 7月8日 7月9日 7月10日 7月11日 7月12日 7月13日 7月14日 7月15日 7月16日 7月17日 7月18日 7月19日 7月20日 7月21日 7月22日 7月23日 7月24日 7月25日 7月26日 7月27日 7月28日 7月29日 7月30日
1
下午由游泳一个 半小时
19:40 1
晚餐
晚后 指标 T6
20:55 11.4
零食3
睡前
指标 7
体重
其他
0:13 5.4
饭后立即服药
23:58 9.2
1:17 9.3
晚上没吃药
停药两天
0:42 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