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防空概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防空概论
一、概述
(一)人民防空的概念与特征
1.人民防空概念。
指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采取防护措施,防范和减轻空袭危害或者其他灾害的活动。
简称人防。
人民防空的基本目的是,运用掩蔽、疏散、伪装、保障、抢救、抢修等手段和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国民经济损失,保存战争潜力和综合国力。
人民防空与国土防空、野战防空相结合组成国家防空体系,是现代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
2.人民防空的基本特征。
人民防空要素的多元性、人民防空属性的被动性、人民防空行动的时效性、人民防空实施的强制性和人民防空建设的准军事性。
(二)人民防空的基本任务
1.动员和组织群众采取防护措施,防范和减轻空袭危害
2.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实现人民防空的根本目的
3.保障国家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
(三)人民防空的地位作用
1.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潜在敌人具有威慑作用
2.是国家防空的组成部分,对战争潜力具有保护作用
3.是人民战争的组成部分,对军队作战具有辅助作用
4.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5.是平时抢险救灾行动,保稳定促发展的重要力量
6.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利国利民的社会公益事业
二、人民防空的范畴
人民防空范畴,是指人民防空建设、动员与行动的类型、范围等基本概念。
(一)人民防空建设
人民防空建设,即和平时期为防备敌空袭和参与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的需要,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所进行的建设活动的统称。
包括人民防空指挥体系建设、预警和警报体系建设、通信体系建设、工程体系建设、宣传教育体系建设、法制体系建设、重要经济目标防护体系建设、力量体系建设(如人民防空专业队伍建设、人民防空志愿者队伍建设)、疏散体系建设、科研体系建设、训练体系建设、人才培训体系建设等。
1.组织指挥体系建设
人民防空组织指挥体系是人民防空工作的中枢神经,人民防空指挥体系建设是人民防空体系建设的核心和关键,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机构健全、职能明确、关系顺畅、场所完备、手段灵活、方案完善,能够满足组织人民防空行动的需求。
(1)指挥机构建设。
指挥机构,是指挥实体的组织结构。
人民防空指挥机构主要由人民防空指挥员和指挥机关构成。
(2)指挥所建设。
指挥所是指挥人民防空行动的机构和场所,是人民防空指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指挥所工程和设施建设以及指挥所的管理。
(3)指挥手段建设。
是人民防空组织指挥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人民防空稳定、不间断指挥的物质基础。
(4)指挥制度建设。
人民防空指挥制度,是对指挥工作的总体把握和基本工作方法的规范。
制度建设主要包括:值班制度、计划制度、请示报告制度、情况分析制度、会议制度、登记统计制度、资料档案制度、检查考核制度和总结制度等。
(5)指挥人才建设。
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学习、实践,所具有的品质和才能。
主要包括品德、知识、能力、性格、心理、作风等方面。
2.防护工程体系建设
人民防空工程,是战时掩蔽人员、物资,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场所。
(1)人民防空指挥工程建设。
人民防空指挥工程是人民防空指挥机构实施安全、稳定、有效指挥的重要场所,在人民防空工程中居于核心位置。
(2)公用人员掩蔽工程和疏散干道工程建设。
公用的人员掩蔽工程和疏散干道工程,是解决城市公共场所和人口密集地区人员掩蔽疏散的公共防护设施,对确保战时人民生命安全极为重要。
(3)医疗救护和物资储备等专用工程建设。
医疗救护和物资储备等专用工程,是指地下医院、救护站(所),各类为战(灾)时储备物资的仓库、车库,人民防空专业队伍集结掩蔽部等。
(4)民用建筑地下室建设。
民用建筑地下室,是指住宅、旅馆、招待所、商店、大专院校教学楼和办公、科研、医疗用房等民用建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修建可用于战时防空的地下室。
目前国家规定新建10层(含)以上或基础埋置深度达3米以上(含)的民用建筑,应建“满堂红”(即与地面建筑底层相等的面积)防空地下室;开发区、工业园区、保税区和重要经济目标区的新建民用建筑,按照一次性规划地面总建筑面积的2%~5%集中修建防空地下室。
(5)城市地下交通线及其他地下人民防空配套工程建设。
城市的地下交道干线以及其他地下工程,无论平时还是战时,对城市的稳定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保障城市正常运转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生命线”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规定:“城市的地下交通干线以及其他地下工程的建设,应当兼顾人民防空的需要。
”3.通信警报体系建设
人民防空通信警报体系主要由指挥通信系统和警报通信系统两部分构成。
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总体设计,统筹规划;军政协作,共同开发;综合集成,互通互联;快速反应,稳定顺畅;加强防护,安全保密。
(1)指挥通信系统建设。
指挥通信系统,是根据人民防空指挥关系建立的、用于保障组织指挥战时人民防空和平时抢险救灾的专用通信网络系统。
(2)警报通信系统建设。
警报通信系统,是按照城市布局建立的、用于保障传递和发放防空、防灾警报信号的专用或兼用通信网络系统。
人民防空警报通信系统建设的任务是:建立和完善国家、战区、省(自治区、直辖市)三级防空警报网;建立和完善全国各人民防空城市现有的警报系统。
4.人民防空专业队伍建设
人民防空专业队伍,是根据战时消除空袭后果和平时抢险救灾的需要,由县以上人民政府相关系统组成的群众性组织,是人民防空的骨干力量,是人民防空制度的人力保障和组织保证。
(1)组建的种类。
通常应建立抢险抢修、医疗救护、消防、治安、防化防疫、通信、运输等专业队伍。
其主要任务是:战时担负抢险抢修、医疗救护、防火灭火、防疫灭菌、消毒和消除沾染、保障通信联络、抢救人员和抢运物资、维护社会治安等任务,平时协助防汛、防震、防疫等部门担负抢险救灾任务。
(2)组建的原则。
一是专业对口,平战结合。
二是提高质量,保留骨干。
三是混合编制,条块结合。
四是系统储备,随缺随补。
五是依据任务,按需组建。
5.人口疏散体系建设
(1)疏散地域建设。
人口疏散地域,是安排、配置疏散人员的地域,也称安置地区或接收地区。
它是战争期间接收安置疏散人口的临时生活区。
(2)疏运能力建设。
疏运能力一般指在人口疏散行动中,城市交通网络在单位时间内向安置地区输送的人口数。
(3)配套工程建设。
主要是指掩蔽工程建设、公共事业建设和物资储备供应建设等。
掩蔽工程建设主要是指疏散地域内用于人口疏散掩蔽的人民防空工程建设,如地下道、防空洞等。
(4)拟制疏散方案。
疏散方案,是人口疏散体系建设的前提和实施人口疏散的基本依据。
6.科研体系建设
人民防空科研体系,是从事人民防空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它与其他学科科研在性质上有较大区别,具有明显的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特点。
(1)科研管理体系建设。
人民防空科研管理体系中,大致区分为以下三个层次:一是国家人民防空科研管理机构,二是省级人民防空科研管理机构,三是国家人民防空领导机构所辖各科研机构。
(2)科研中心体系建设。
建立科研中心体系的主要目的,一是加强和突出人民防空科研的重点,以便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解决人民防空中的一些重点问题;二是为人民防空重大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咨询;三是为国内同行业、同专业的项目研究提供技术指导及实验条件等。
(3)科研机构体系建设。
科研机构体系是整个人民防空科研体系中内容最丰富、规模最庞大、设置最复杂的一个分系统。
科研机构体系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中央专设研究机构。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人民防空科研设计机构。
地方院、所有关专业科研机构。
(4)科研队伍建设。
人民防空科研队伍包括领导管理力量、科研教学队伍、科研技术队伍和科研保障队伍。
7.重要经济目标防护体系建设
重要经济目标,是指维系国家经济命脉、关系国计民生和支持战争的重要经济系统资源和设施。
它是国家综合国力的支柱,是国家赖以进行战争的物质支撑。
(1)重要经济目标的确定。
确定重要经济目标,需综合考虑其在国民经济和国防战略中的地位作用、经济和军事价值、遭袭后可能产生的危害,以及受威胁的程度和易损性、可恢复性等因素。
(2)重要经济目标防护的原则。
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应以增强目标的战时抗毁能力、平时抗灾能力和利于抢救抢修、快速恢复功能为宗旨,贯彻统筹规划、长期准备,平战结合、协调发展,软硬结合、严密防护的原则。
(二)人民防空动员
人民防空动员,是指将人民防空涉及的社会潜力转化为人民防空行动实力的动员活动。
战时人民防空动员包括:防空基础设施的平战转换、指挥机构的平战转换、专业队伍的平战转换,以及根据人民防空斗争需要所进行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精神力量的动员。
平时参与重大公共突发事件人民防空动员主要包括:指挥、警报、通信、信息化平台、工程、应急避难场所、人防力量的动员。
1.人民防空动员准备。
是平时做好人民防空动员的准备,是战时实施快速动员的前提。
2.人民防空动员实施
战时人民防空动员,根据国家发布的动员令,在统一部署、统一指挥下组织实施。
主要内容有:
(1)动员的组织领导。
人民防空指挥部指挥员由政府、同级军事部门、人民防空部门的领导担任,通常设总指挥和副总指挥;指挥机关由政府相关部门和同级军事机关人员组成。
(2)人民防空专业队伍动员。
根据防空袭任务需要,进行人民防空专业队伍的组扩建、集结、思想政治动员、临战训练,补充装备器材,随时做好紧急修复、医疗救护、防火灭火、洗消、疏通道路、维护社会治安等工作的准备。
(三)人民防空行动
人民防空行动,即为战时防御敌空袭和平时遂行应急任务的需要,组织人民群众所采取的防护措施和行动。
人民防空行动包括战时人民防空斗争、平时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
1.人民防空指挥行动。
主要包括:制定或修改防空袭计划,明确任务和要求,完善行动预案,组织演练;组织人民防空工程、通信、警报设施的分配和使用,组织训练防空专业队伍,对人民群众进行防空教育训练;制定城市人口疏散计划,组织人口疏散;制定人民防空保障计划,组织人民防空物资储备;发放空袭警报;组织紧急疏散和隐蔽;实施交通、灯火管制;组织配合要地防空、城市防卫作战;迅速查明空袭破坏情况,组织消除空袭后果;维持社会治安等。
2.人民防空疏散行动。
是指将人员、物资和重要设施疏散到安全地区的行动。
可分为早期疏散、临战疏散、紧急疏散。
人民防空疏散必须根据国家发布的命令,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实施。
其中,早期疏散,是指在国家发布动员令前将人员、物资、设施转移搬迁至安全地区的行动。
临战疏散,是指在国家发布动员令后至战争爆发前将人员、物资、设施转移搬迁至安全地区的行动。
紧急疏散,是指防空袭斗争中迅速组织人民群众疏散的行动。
3.重要经济目标防护行动。
是指在人民防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由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力量、人民防空专业队伍和其他配合力量实施。
包括防护行动准备和实施两个阶段。
三、人民防空体制
人民防空体制,是指国家为组织人民防空而建立的组织体系及相应制度。
主要包括机构设置、隶属关系、权限划分以及相应的法规制度等。
人民防空体制是国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区分为人民防空领导体制、人民防空管理体制和人民防空指挥体制。
(一)人民防空领导体制
我国人民防空领导体制是:“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国的人民防空工作。
大军区根据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授权领导本区域的人民防空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同级军事机关领导本行政区域的人民防空工作。
”
1.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国的人民防空工作
2.大军区根据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授权,领导本区域的人民防空工作。
大军区在司令部作战部设人民防空办公室,作为大军区人民防空主管部门,负责本战区的人民防空工作。
3.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同级军事机关领导本行政区域的人民防空工作(二)人民防空管理体制
我国人民防空管理体制是:“国家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管理全国的人民防空工作。
大军区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管理本区域的人民防空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的人民防空工作。
中央国家机关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管理中央国家机关的人民防空工作。
”
1.国家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管理全国的人民防空工作。
国家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是指国家人民防空办公室,负责管理全国的人民防空工作。
2.大军区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管理本区域的人民防空工作。
大军区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是指各大军区人民防空办公室,设在军区司令部,负责管理本战区的人民防空工作。
3.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的人民防空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是指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人民防空办公室,它是本级人民政府的行政职能部门,负责统一管理本行政区域的人民防空工作。
4.中央国家机关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管理中央国家机关的人民防空工作。
中央国家机关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是指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人民防空办公室和中央国家机关人民防空办公室。
(三)人民防空指挥体制
人民防空指挥体制,是指挥机构设置、职能划分和相互关系等方面所确定的组织制度。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同级军事机关建立人民防空指挥机构,统一指挥本行政区域的人民防空袭斗争。
人民防空指挥机构由本级党委、政府、同级军事机关及有关部门共同组成。
1.人民防空指挥机构设置。
人民防空指挥机构包括: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和同级军事机关建立的人民防空指挥机构。
2.人民防空指挥机构的职责任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和同级军事机关建立的人民防空指挥机构,统一指挥本行政区域的人民防空袭斗争。
职责任务主要包括:组织开展人民防空准备,组织人民防空转入战时体制,组织发放防空警报,组织指挥人民防空疏散,组织重要经济目标防护,组织实施城市人民防空管制,组织消除敌空袭后果和完成上级赋予的其他任务。
执行单一防空任务城市的人民防空指挥机构还负责组织指挥防空作战力量对空防御作战。
3.人民防空指挥关系
指挥关系,是指挥员和指挥机关对指挥对象行使指挥权时所构成的指挥与被指挥的关系。
(1)各级人民防空指挥机构之间的关系。
战时,各级人民防空指挥机构之间构成三种指挥关系。
一是上级人民防空指挥机构与下级人民防空指挥机构构成指挥与被指挥关系;二是同一上级的各人民防空指挥机构之间构成友邻关系,相互之间的协同关系通过上级指挥机构协调;三是不同隶属关系的人民防空指挥机构之间为友邻关系,其协同关系应报各自上级指挥机构批准或备案。
(2)人民防空与野战防空指挥机构的关系。
人民防空指挥部与野战防空指挥机构之间为协同关系。
(3)人民防空指挥机构与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关系。
人民防空指挥部与政府其他部门在防空准备与实施中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4.同级军事机关的人民防空职能。
一是适时向地方党委、政府提出人民防空行动建议和决心。
二是组织指挥群众性防护行动。
三是组织消除空袭后果,协助地方政府恢复社会秩序。
四、人民防空指挥
人民防空指挥是指人民防空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对人民防空行动的组织领导活动,贯穿于人民防空行动的始终。
其实质是指挥人员通过运筹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力求实现人与物的最优化结合,形成最大的整体合力,谋求最大的效费比。
(一)人民防空指挥方式
1.集中式指挥。
也称命令式指挥,是指人民防空指挥员及其指挥机构,在城市防空袭联合指挥部和地方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根据上级作战意图,对所属下级机关、人民防空专业队伍和群众性组织实施高度集中控制、统一协调的指挥方式。
集中式指挥包括按级指挥和越级指挥两种形式。
2.分散式指挥。
也称委托式指挥,是指人民防空指挥员及指挥机构,在城市防空袭联合指挥部和地方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上级指挥机构赋予下级作战企图和任务,由下级指挥机构依据防空作战的实际情况和所担负的任务,对所属下级机关、人民防空专业队伍和其群众性组织实施独立自主地的指挥方式。
3.机动式指挥。
是指人民防空指挥员及指挥机构,在城市防空袭联合指挥部和地方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利用变换指挥场所,或根据战场环境的需要实施指挥所机动的方式,对所属下级机关、人民防空专业队伍和其群众性组织等实施指挥的方式。
4.网络式指挥。
是指人民防空指挥员及指挥机构,在城市防空袭联合指挥部和地方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利用信息网络系统,将战场情报获取、通信、指挥和控制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的信息网络,对所属下级机关、人民防空专业队伍和其群众性组织等实施近实时的、无指挥层次的指挥方式。
5.互访式指挥。
是指人民防空指挥员及指挥机构,在城市防空袭联合指挥部和地方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协同、协调、调控方式,通过互联网络对分散在不同地点的所属下级机关、人民防空专业队伍和其群众性组织等实施的一种指挥方式。
(二)人民防空指挥手段
指挥手段,是指实施指挥所使用的各种装备、器材及其运用的方法。
主要包括指挥作业工具、信息传递与处理工具、各种通信方法以及指挥信息系统等。
1.手段分类。
主要包括:情报信息收集手段;情报信息处理手段;情报信息传输手段;指挥决策手段;指挥文书拟制手段。
2.手段运用。
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制定指挥信息系统保障计划,二是组织系统开设与联通,三是组织系统试运行,四是组织系统的调整与转移。
(三)人民防空指挥活动
指挥活动是指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对所属人民防空力量实施指挥的思维和行动。
是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履行指挥职责,行使指挥职权的过程,由一系列指挥工作内容组成,通常包括掌握情况、定下决心、计划组织和控制协调活动。
1.人民防空情报信息活动。
收集和获取空中情报信息,收集和获取地面情报信息,掌握战场环境信息
2.人民防空指挥决策活动
(1)分析任务,判断情况。
分析任务的重点是从上级下达的防空袭任务中获得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任务;弄清通过完成这些任务所应达到的目的;明确防空袭行动所受到的约束和有关规定。
判断情况是指指挥员和指挥机关对完成防空袭任务有关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并得出结论的活动。
主要包括对我情、敌情、以及有关友邻、地形、气象、电磁环境的情况判断等。
(2)筹划防空袭行动,制定防空袭行动方案。
筹划防空袭行动,是指挥员和指挥机关人员一同分析研究防空袭行动的步骤和方法,包括预想防空袭情况,明确各部门防空袭任务,遂行任务的方法、步骤及有关协同事项,以及各种保障措施等。
防空袭行动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情况判断结论,上级意图和本级防空袭企图,人民防空专业队伍的编成、配置和任务,各阶段情况的预想和处置方案等。
(3)分析比较,优选防空袭方案。
主要采用在沙盘、地图或计算机模拟等方法进行分步推演,动态化地预见双方的行动,分析时通常要考虑到下一级的防空袭行动和下两级防空袭力量的使用。
(4)定下防空袭决心,制定防空袭行动计划。
防空袭决心是指挥员对防空袭目的和行动所作的基本决定。
定下防空袭决心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人民防空行动意图、主要防空袭方向和重要防护目标、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区划分、兵力部署
3.人民防空指挥控制活动。
是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根据防空袭决心和防空袭行动计划,在防空袭作战实施过程中围绕既定目标的实现,对所属人防力量下达行动指令、督促指导、态势判断和纠偏调控等一系列指挥活动。
通常包括:全面掌握作战情况,督导人防力量按计划展开行动,及时调控纠偏。
五、重要经济目标防护
重要经济目标,是指维系国家经济命脉、关系国计民生和支持战争的重要经济系统资源和设施。
包括直接支撑战争的军工企业,维持城市战争动员潜力的钢铁、电力、石油、机械、化工、电子、信息、交通等骨干企业及产业,保障国民生存和影响民心士气的公共设施及必需用品的生产、储存基地以及科研机构等。
它是国家综合国力的支柱,是国家赖以进行战争的物质支撑。
(一)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建设
1.科学确定。
确定重要经济目标,需综合考虑其在国民经济和国防战略中的地位作用、经济和军事价值、遭袭后可能产生的危害,以及受威胁的程度和易损性、可恢复性等因素。
2.区分等级。
主要依据目标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地位、政治意义、社会影响,以及一旦遭受空袭所产生的次生灾害的程度等因素综合分析,合理确定。
我国重要经济目标等级可划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个等级。
(二)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对策和方法
1.重要经济目标防护的原则。
应以增强目标的战时抗毁能力、平时抗灾能力和利于抢救抢修、快速恢复功能为宗旨,贯彻统筹规划、长期准备,平战结合、协调发展,软硬结合、严密防护的原则。
2.重要经济目标防护的方法。
转入地下、应急加固、隐蔽伪装、替代迂回、替代迂回和抢险抢修等。
(三)重要经济目标防护的组织实施
1.分析判断情况。
主要判断敌情、我情、天候和地形等情况。
2.定下防护决心。
防护决心的基本内容包括:防护方向、重要部位、防护行动的原则和目标、防护行动的组织实施方法、组织协同和保障的方法及要求等。
3.修订完善预案。
内容主要有力量部署、器材设备补充和应急抢险抢修方案。
力量部署包括战时专业队员的数量、种类、装备、任务、部署位置等。
器材设备补充包括关键设备的配件、备件、简易替代品等。
应急抢险抢修方案内容包括:指挥机构组成及配置位置;在遭受空袭时的防护措施和抢险抢修方案;次生灾害可能威胁的方向及附近居民的疏散措施;通信警报、人员掩蔽、工程技术、物资器材、交通运输、医疗救护、“三防”、消防、治安等保障措施。
4.采取应急防护措施。
综合采取转入地下、应急加固、隐蔽伪装、替代迂回等应急防护措施,保护重要经济目标安全。
六、人民防空疏散
人民防空疏散,是指在战争爆发前后,将城市内的人员、物资、工厂、设施等,有计划、有组织地撤出并安置到安全地区的行动。
(一)人民防空疏散的分类
1.按疏散时机分类
(1)早期疏散。
是指在国家发布动员令前将人员、物资、设施转移搬迁至安全地区所进行的疏散。
目的是减少战时人员伤亡,减轻城市负担,保存战争潜力。
包括早期人口疏散、早期工业疏散。
(2)临战疏散。
是指在国家发布动员令后至战争爆发前将人员、物资、设施转移搬迁至安全地区的疏散。
人民防空临战疏散的重点是重要目标附近的人员、物资、设施等。
一般情况下,临战疏散地区通常距城市或重要目标边缘10~15千米。
(3)紧急疏散。
是指发现空袭征候时的疏散。
是早期疏散和临战疏散的延续和补充。
通常在敌空袭征候明显或防空预先警报发放后实施。
2.按疏散内容分类
(1)人口疏散。
是防空袭斗争中组织人民群众分散安置的行动。
(2)工业疏散。
是防空袭斗争中将重要工业设备、物资和工程技术人员撤离、搬迁并安置在较为安全地区的行动。
(二)人民防空疏散地域建设
1.人民防空疏散地域的选择。
选择便于掩蔽伪装、便于机动、便于防护、便于生存的地域。
具体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地域适当、距离适当、避开敌空袭的重点目标。
2.人民防空疏散地域建设标准。
能坚持生产、能坚持生活、能开展文化教育、有运输保障能力、有防空掩蔽场所。
3.人民防空疏散地域建设的内容。
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建设,物资储备、供应建设,文化设施建设。
(三)人民防空疏散组织
1.疏散比例。
对主要作战方向和边防、海防地区的大、中城市,人口疏散比例一般不少于市区总人口的40%,其他地区不少于市区总人口的30%。
2.疏散安置比。
根据我国目前城市郊县的经济状况,安置比一般按1:2的比例确定。
3.疏散计划内容。
早期疏散计划的内容通常包括:疏散的对象、范围、疏散集结位置、疏散路线、疏散编组、疏散地域、疏散工具维修点和加油站、车船等运载能力、通信联络、组织指挥和生活保障等。
临战疏散计划的内容通常包括:疏散的时机、范围、对象、数量,城市近郊疏散掩蔽地域的划分,组织指挥任务和警报信号规定,疏散行动路线的分配、完成临战疏散的时限及防护措施等。
紧急疏散计划的内容通常包括:疏散掩蔽的时机、范围、数量、疏散的人防隐蔽工事划分、防护措施、组织指挥、警报信记号规定,应急掩护的方法、完成紧急疏散时限的时机和要求等。
4.建立疏散集结站的基本要求。
一是位置适中,二是交通便利,三是要有必要的保障设施。
(四)人民防空疏散的基本要求
认真筹划,统一计划;严密组织,分步实施;加强防护,隐蔽企圈;精心组织,适时指挥;根据实情,重点保障。
七、人民防空训练
人民防空训练,是指对负有人民防空职责的干部及群众防空组织成员进行的专业培训,有时也可把对社会广大人民群众开展的人民防空宣传教育也纳入人民防空训练的范畴。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规定:“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防空袭方案及实施计划,必要时可以组织演练。
”人民防空训练的对象是人民防空专业干部、人民防空专业队伍、企事业单位、社区及相关组织中在战时负有人民防空职责的人员。
(一)人民防空训练的特点
1.现代局部战争空中战场对抗激烈,防空袭斗争任务复杂艰巨,人民防空训练在地位上具有重要性的特点
2.社会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对人防队伍能力素质提出更高标准,人民防空训练在手段上具有信息化的特点
3.防空防灾一体化探索不断深化,职能任务逐步拓展,人民防空训练在内容上具有平战结合性的特点
(二)人民防空训练的内容
1.人民防空基本知识与技能。
主要是对社会广大人民群众开展的宣传教育和救护技能培训。
2.人民防空机关业务。
主要内容包括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新装备训练,科学文化、现代管理和防灾减灾知识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的学习,以全面提高人民防空机关的能力素质,加强平时人民防空建设,为战时指挥打下坚实的基础。
3.人民防空指挥。
主要包括理论知识学习、业务技能训练和合成指挥训练。
提高信息化条件下人民防空指挥员与指挥机关的组织计划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决策处置能力、指挥协调能力。
4.人民防空指挥保障。
主要内容包括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综合保障的训练,通过训练达到熟悉专业保障的原则和方法,熟练掌握相关设备设施的使用、维护与管理,具备完成人民防空保障任务的能力。
5.人民防空专业队伍行动。
主要内容包括专业训练的学习和共同训练、专业技能训练、专业协同训练。
(三)人民防空训练的形式
1.人民防空宣传教育2.人民防空专业训练3.人民防空演练
(四)提高人民防空训练质量效益应把握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