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下期末历史知识点

九年级下期末历史知识点

九年级下期末历史知识点一、中国古代历史1. 商、西周和春秋时期:-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商朝统治者祭祀活动中的"问卜"和"占卜"形式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 西周时期,封建制度进一步发展,封建领主与中央政权共同维持封建制度的稳定。

- 春秋时期是战国时期的前奏,公元前771年后期周王室国家逐渐衰弱,周边诸侯国力量崛起。

2. 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政治和经济变革时期,七雄争霸形成。

- 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的强大崛起,改革内容包括轻徭薄赋、废除封建制度等。

- 孟子、荀子等众多思想家的思想为后世各种思想流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 秦、汉时期:-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集中严密的封建帝国,实行县制和郡县制,修建了万里长城,始终坚持法家思想统治。

- 随着秦朝的灭亡,刘邦建立的西汉开始执政。

西汉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 在东汉时期,王莽的新莽政权上台,而后由光武帝刘秀恢复汉朝,建立了东汉。

4. 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权割据、战乱不断的时期,魏、蜀、吴三方割据分立。

- 曹操集权统治,蜀汉刘备携手孙权合作,使得后来的三国演义成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5. 隋唐时期:-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国,简化文字,推行"科举"制度。

- 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之一,在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6. 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唐末宋初的时间段,中国政权割据、战争不断。

7. 北宋时期:- 北宋时期,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科技、文化也取得了重要成就,如李时中的制度改革、苏轼等文化名人的活动,宋朝的内外政策等。

8. 南宋时期:- 南宋时期,中国面临金国的侵略,英勇抵抗的义勇军官则是宋朝历史上的英雄。

9. 元朝时期:-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牧民建立的第一个外族王朝,实行民族分割和统治,而后推行五司制度,产生了许多较为重要的历史事件。

九年级历史必背知识点下册

九年级历史必背知识点下册

第1课俄十月革命一、二月革命1.时间:1917年3月2.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4.革命后形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

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1.背景:临时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继续进行一战。

2.领导人及地点:列宁,彼得格勒。

3.经过: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建立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4.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5.政权巩固: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6.意义: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⑵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⑶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7.巩固政权:经过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获胜的无产阶级政权。

此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8.对中国的影响: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开始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新经济政策1.背景:⑴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⑵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2.时间:1921年3.领导人:列宁4.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6.评价:是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二、苏联成立1.时间:1922年底2.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3.最初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4.扩大: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5.解体:1991年底。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领导人:斯大林2.1928-1937年实施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仍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统治之下。

2、19世纪初,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拉丁美洲地区掀起了独立运动。

3、“解放者”:玻利瓦尔、圣马丁。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印度人民反抗的国家:英国。

2、起义的代表人物:章西女王。

3、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影响: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彼得一世改革1、改革时间:18世纪初;2、向西方学习;改革的内容:①强化中央集权;②建立新式常备军;③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④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农奴;⑤发展教育;⑥倡导西方生活方式。

改革的影响:①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大为增强,一跃而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位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②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③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阻碍了俄国社会的发展。

(简化版:改革让俄国成为强国,让俄国开始近代化,但也强化了农奴制。

)二、废除农奴制1、时间:1861年2、改革者:亚历山大二世3、改革的内容:①农奴可以获得人身自由;②农奴解放以后可以获得土地,但必须高价赎买。

4、改革的影响: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改革也保留了残余。

第3课,美国内战1、美国内战的背景:①美国北方完成了工业革命,南方以种植园经济为主;②在是否废除奴隶制的问题上,南北双方针锋相对。

2、内战爆发的导火索:林肯当选总统(林肯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发展);3、内战爆发的时间:1861年(与亚历山大二世宣布废除奴隶制同年);4、1862年,《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扭转了战场被动局面。

5、如何评价美国内战:①美国内战实质上是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②这场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九年级历史下知识点

九年级历史下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1.夏、商、周:这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三个主要时期,夏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商是中国古代的第二个朝代,周是商朝被周文王推翻后建立的朝代。

2.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各国割据,矛盾激化,最终演变为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战争最频繁的时期,也是孟子、墨子等思想家活动最为频繁的时期。

3.秦汉三国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王朝,三国时期是汉朝灭亡后,三国魏、蜀、吴分裂的时期,著名的三国人物有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

4.隋唐五代: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中央集权的王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个王朝,五代时期是唐朝灭亡后,五个割据的朝代相继出现的时期。

5.宋元明清: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北方的辽金国家继承而来的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一个王朝,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朝代更替中唯一一个由人民农民起义建立的朝代,清朝是满洲人建立的一个王朝。

二、世界古代史知识点1.远古时代:旧石器时代是人类从猿到人的演化时期,新石器时代是人类进入农耕经济的时期。

2.古代文明:古代文明主要分布在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中华及黄河流域、希腊及罗马地区。

3.古典时代:古希腊是世界上第一个民主国家的发源地,古罗马是古希腊文化的继承者,并建立起罗马帝国。

4.中世纪:中世纪是指西方欧洲文化发展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主要包括罗马帝国灭亡后的黑暗时期、封建社会时期以及十字军东征历史。

5.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15世纪至16世纪欧洲一系列思想和文化上的运动,它重新发现了古典文化,并推动了欧洲文化的繁荣。

6.大航海时代:大航海时代是欧洲国家进行航海探险的时期,尤其是以葡萄牙、西班牙为主的国家在这一时期探险开辟新殖民地。

三、现代史知识点1.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指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等国家发生的一系列工业化和机械化的革命,这使得人类社会从传统农耕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转变。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汇总一、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西欧国家普遍衰落。

苏联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空前强大,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壮大,中国革命胜利,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冷战局面的形成: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

1949年,美、英等国成立“北约”组织。

1955年,苏联和东欧国家建立“华约”组织。

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世界和平运动:反对美苏争霸,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对核战争提出强烈抗议,主张裁军和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赫鲁晓夫改革:重点在农业领域,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但未根本解决斯大林模式的问题。

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在工业领域,重工业取得重大成就,轻工业和农业进展缓慢。

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戈尔巴乔夫改革:涉及经济、政治领域,经济上重点放在重工业、轻工业、农业;政治上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未能根本突破斯大林模式,导致改革失败。

三、亚洲经济的发展亚洲国家经济发展的起步晚、起点低,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

20世纪60年代开始,新加坡、韩国等利用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遇,吸引外资和技术,发展加工工业。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沿海地区积极承接国外和本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吸引外资和技术,重点发展外向型经济。

印度利用本国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发展软件产业和服务业。

四、西欧、北美、日本的发展与演变西欧:战后初期西欧各国普遍衰落。

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欧各国经济开始走向联合的趋势。

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1993年欧盟成立。

北美: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经济出现滞胀。

此后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

日本:战后初期日本经济严重倒退。

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汇总一、古代文明的传承与革新1.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是农奴制度向封建制度过渡的产物。

它的基本特征是君主分封领地,向封臣赋予土地和权力,封臣则效忠于君主。

这种制度导致了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决定了中世纪欧洲社会的组织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2. 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14世纪至17世纪时期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

它标志着中世纪的结束和现代世界的开始。

文艺复兴运动主张人文主义,提倡追求个体的全面发展、人的尊严和自由。

3. 东方古代文明东方古代文明有许多闪光的瑰宝。

无论是中国、印度、埃及还是巴比伦,它们都有着独特的发展历程和贡献。

例如,中国古代文明以其发明创造、丰富的文化积淀和伟大的历史贡献而闻名于世。

二、现代化的奋进与冲突1. 近代科技革命近代科技革命是指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爆发的一场以机械工业为特征的工业革命,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机械化的时代。

这场革命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2.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期爆发的一场全球性战争,共涉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伤亡。

这场战争对世界格局、国际关系和未来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40年代爆发的一场全球性战争,共涉及了70多个国家和地区,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和破坏。

这场战争结束了法西斯主义的统治,重塑了世界格局,为联合国的成立和国际秩序的重建奠定了基础。

三、现代世界的变革与发展1. 冷战与后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冷战时期是指1945年至1991年间,世界主要由苏联和美国两个大国领导的两个政治经济集团之间的对抗。

冷战的结束标志着后冷战时期的开始,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2. 当代中国的发展与崛起当代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和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的崛起对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案。

(完整word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完整word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九年級下冊第1課俄國十月革命一.二月革命1.性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2.結果:①推翻了沙皇の專制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

②二月革命後の兩個政權並存の局面: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主要政權)和工人士兵代表蘇維埃。

二.俄國十月革命1.時間:1917年11月(列寧到彼得格勒の起義總指揮部——斯莫爾尼宮,領導起義)2.原因:①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の苦難。

②臨時政府繼續實行反人民の對外政策,(繼續進行世界大戰)並力圖撲滅國內の革命火焰。

3.結果: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並建立了第一個工人士兵蘇維埃政府——人民委員會,列寧當選為主席。

4.蘇維埃政府采取の措施:①建立新型の無產階級政權,②將銀行、鐵路和大工業企業收歸國有,③頒布《土地法令》,沒收地主和寺院の土地分配給農民耕種,④同德國和奧匈帝國議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

5.1918年3月蘇維埃俄國首都從彼得格勒遷到莫斯科。

6.1920年粉碎了外國武裝幹涉和國內の反革命叛亂,取得了國內戰爭の勝利,鞏固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國家。

(為了戰勝敵人蘇維埃政權采取:①加強紅軍の建設,②實行了經濟上高度集中の“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7.十月革命の曆史意義:①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是人類曆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の社會主義革命,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由此誕生。

②十月革命の勝利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の統治,推動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の發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の解放鬥爭。

第2課對社會主義道路の探索蘇俄進入和平建設時期の首要任務是:恢複被戰爭嚴重破壞了の經濟。

一.列寧の探索1.在列寧の領導下,1921年蘇俄開始實行新經濟政策,允許多種經濟並存,大力發展商品經濟,促進國民經濟の恢複和發展。

(1924年列寧逝世)2.1922年底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簡稱“蘇聯”。

後來共有15個加盟共和國。

二.斯大林の探索1.措施:①1928~1937年,完成第一、第二個五年計劃,重點發展重工業。

初三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一、中国古代社会的演进1. 夏商周的兴衰•介绍夏、商、周三代的建立、兴盛和衰落。

•分析三代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状况以及文化特点。

2. 诸子百家与战国时期•讲解战国时期各个诸子百家的思想流派,如儒、道、墨、法等。

•分析战国时期的政治动荡、社会变迁以及思想的发展。

3. 秦汉帝国的建立与繁荣•描述秦朝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过程。

•介绍汉朝的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对外交往。

二、中国古代的文化与思想1. 诗经与楚辞•分析《诗经》和《楚辞》的特点、意义及影响。

•解读其中的典故和隐喻,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表达方式。

2. 孟子与荀子•研究孟子以人性本善为核心思想的主张。

•讨论荀子以人性本恶为核心思想的主张。

3. 道教与佛教的兴起与传播•介绍道教的起源、发展和主要教义。

•研究佛教传入中国后的接受与融合。

三、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社会机构1. 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讲解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土地制度以及世袭制度。

•探讨封建社会的政治权力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2. 科举制度与儒学的传播•描述科举制度的起源、演变和作用。

•介绍儒学的流行、内容和对社会的影响。

3. 社会结构与女性地位的变迁•分析古代社会的三纲五常思想和男尊女卑观念。

•研究女性地位在历史发展中的演变过程。

四、中国古代的农业与手工业1. 农耕与农业发展•讲解农耕文化的兴起及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分析农业技术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

2. 工商业的兴起与发展•介绍手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探讨商业经济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3. 玉器制作与丝织技术•描述玉器制作技术的发展和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解析丝织技术在古代经济中的地位和价值。

五、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与文化交流1. 中原与南方的对接•介绍中原与南方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往来。

•探讨南方对中原政权的影响。

2. 丝绸之路的开辟与繁荣•描述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路线和作用。

•探究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和商品交换。

3. 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宋朝时期的海上贸易和对外文化交流。

九年级下历史知识点(汇总13篇)

九年级下历史知识点(汇总13篇)

九年级下历史知识点(汇总13篇)九年级下历史知识点第1篇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欧洲的联合1、背景:原有工业基础和马歇尔计划的援助,科技、发展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2、欧洲共同体:1967年,简称“欧共体”,由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组成。

3、作用:加强了经济合作,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4、欧盟:1101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而基础之上成立了欧洲联盟。

二、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1、美国的发展(1)原因: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技,革新生产技术. 刺激了经济发展(2)发展:七八十年代放缓。

90年代以后,以信息化和全球化为特征的“新经济”2、日本的崛起(1)原因:①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颁布“和平宪法”②美国的扶持,朝鲜战争的大量军需订单;③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先进的技术。

(2)成就:1968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3)影响:国际地位提升,谋求成为政治大国而增加军费,引起亚洲邻国不安。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1、欧洲:英、法、联邦德成为“福利国家”2、美国:修订《社会保障法》,提高最低工资,资助贫困学生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日渐完善。

3、影响:缓和阶级矛盾,创造利于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

但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九年级下历史知识点第2篇第13课罗斯福新政(1933年)一、从繁荣到危机(1929——1933年)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在资源配置效率上的不协调)直接原因:股票投机活动(黑色星期四)2、特点:①范围广;②时间长;③破坏性大。

二、罗斯福新政(1933年)1、目的和手段:国家干预的手段扭转经济形势,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2、主要措施(1)整顿金融体系。

通过《紧急银行法案》,恢复银行信用(2)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公平竞争,协调各部门的活动;规定最低工资、限制工时;《全国劳工关系法》(3)通过《农业调整法》,调整生产和销售,限制产量,保护农产品价格(4)以工代赈,兴建大量公共工程。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一、单元一:中国近现代史1. 鸦片战争: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立太平天国,起义军与清军进行了长达14年的斗争,最终失败。

3. 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 戊戌变法: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动戊戌变法,试图改革清政府,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变法失败。

5. 辛亥革命:1911年,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6. 新文化运动: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运动提倡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

7. 五四运动: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激起了五四运动,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二、单元二:世界近现代史1. 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工业革命,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 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美国爆发独立战争,经过八年战争,美国赢得独立,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3. 法国大革命: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标志着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4. 拿破仑战争: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进行了一系列对外战争,扩大了法国的疆域。

5. 美国内战:11年,美国爆发内战,经过四年战争,北方胜利,废除了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

6. 俄国农奴制改革:1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农奴解放法令,废除了农奴制度,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7. 日本明治维新:18年,日本明治天皇实行维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8.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历时四年,1918年以同盟国的失败告终。

九年级下册历史全集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历史全集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历史全集知识点一、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1.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黄河流域文明、长江流域文明;2. 亚欧非大陆的其他古代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古印度文明等;3. 交流与互鉴:古代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二、中古世纪的变与不变1. 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天主教会、十字军东征;2. 东方文明:阿拉伯帝国的兴起和扩张、伊斯兰文明的发展;3. 远东文明:大风堂文化、忍者文化、朝鲜半岛文明等;三、近代世纪的变与不变1. 大航海时代:哥伦布、麦哲伦等的航海探险;2. 外来侵略与东方国家的反抗:中国鸦片战争、印度的反殖民斗争;3. 近代科技革命:工业革命、科学技术的突破。

四、近现代世纪的变与不变1.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的发起、战争对世界的影响;2. 第二次世界大战:法西斯侵略、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3. 冷战与国际格局:苏联与美国的对峙、东西方阵营的形成;4. 各国独立运动:亚非拉国家独立运动、民族解放战争的兴起;5. 当代世界的挑战与合作:全球化、环境问题等。

五、中国近代史1. 鸦片战争及其影响:不平等条约、近代中国的危机;2. 辛亥革命及后续: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的斗争;3.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国共合作、北伐成功、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4. 中国抗日战争:全民族抗战、八年抗战的胜利;5.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中国的诞生、社会主义改革的进行;6.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经济体制改革、科技进步与国家发展。

六、世界史与中国古代史1. 古代东西方交流:丝绸之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对话;2. 西方现代文明对中国的影响:科学技术、政治制度等;3. 中世纪欧洲与中国:罗马帝国、封建社会等;4.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封建制度、科举制度等;5. 古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儒家文化、宗教信仰等;6. 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东亚文明、互鉴与交流。

七、中国近现代史与世界史1. 中国近现代史的国际背景:列强侵略、亚洲的变革;2. 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抗日战争、国家独立运动;3. 中国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经济制度改革、科技进步。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1课殖民九下学案地人民的反抗斗争第1课拉美独立运动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地理概念: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2.原因:①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残酷殖民统治②受美国独立和法国大革命影响3.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4.领导者:玻利瓦尔和圣马丁,他们被称为南美洲的解放者;5.性质:民族解放战争。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原因:英国加强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2、导火线:涂油子弹事件。

3、主力:印度土兵杰出代表:章西女王4、意义:①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②这次起义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6、拉美独立运动与印度民族大起义有什么相同点:①根本原因相同:殖民者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殖民掠夺②性质相同:反抗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③都有英雄人物出现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彼得一世改革1、背景: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2、改革目的:根本目的:维护沙皇专制统治和农奴制直接目的: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3、改革方式:向西方学习4、改革的影响:积极:①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②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地位)。

消极: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废除农奴制(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1、原因:(1)根本原因:封建农奴制严重制约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直接原因:“克里木战争”失败。

2.改革家:亚历山大二世3、内容:(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大量自由劳动力)(2)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大量资本)4、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5、影响:积极: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地位)。

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一、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 列宁对社会主义的探索:1918年,颁布《土地法令》;放弃余粮征集制,改为固定粮食税;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2.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的探索:(1)经济体制:实行单一的公有制;优先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农业集体化。

(2)政治体制:权力高度集中,个人崇拜盛行。

3. 赫鲁晓夫改革:试图突破斯大林模式,但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

4. 戈尔巴乔夫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失败,转向政治体制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 巴黎和会:1919年1月,战胜国在巴黎召开会议,签订了《凡尔赛和约》。

该条约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和殖民地等问题做出了规定。

2. 华盛顿会议:在1921-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和《九国公约》,建立起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华盛顿体系。

3. 影响: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重新确立了战后欧亚国际关系的新秩序,稳定了世界局势。

但这一体系无法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役1. 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正式爆发。

2. 主要战役:波兰战役、不列颠之战、莫斯科保卫战、中途岛海战、诺曼底登陆和柏林战役等。

3. 结果: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争结束。

随后,美军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促使其无条件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四、冷战与非对称世界格局的形成(美苏争霸)1. 冷战: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国情咨文,提出“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冷战期间,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手段遏制苏联。

苏联则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美国的挑战。

2. 非对称世界格局的形成:随着冷战的发展,世界形成了以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为主导的两极格局。

这一格局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初。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一、外国进入中国:1、西方列强对清朝的“准备”:(1)清朝失去大臣良心,大臣阁僚拜金、玩弄权术;(2)社会矛盾积累,封建社会腐朽,清朝力量衰败;(3)西方列强搞伪“贸易”,清朝臣子“受假”蒙骗,未察觉西方列强的攻势;(4)西方列强搞洋人当地“外交”,清朝臣子缺乏国际关系法治的认识,不得不采取“有利让步”的做法。

2、西方列强入侵中国:(1)“鸦片战争”开启第一次欧洲对华侵略战争;(2)鸦片战争结束后,“大清朝”缩小,新开发的“领土”被英法分割;(3)单行约、伪满洲国等多种手段,列强征服中国,剥夺中国领土;(4)西方列强强行给予中国经济损失、社会痛苦等。

三、民族复兴思想:1、以洋务运动为核心的现代化思想:(1)维新者提出“抗外”的思想,把外国的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引入国内;(2)革新派提出“新政”的思想,力求民族社会制度的“向前变革”;(3)学者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反思中国文化历史;(4)知识分子思考古代政治体系的不足之处,以及新时期新政体系的构建方法。

2、以革命为核心的民族复兴思想:(1)资产阶级思想兴起,注重发挥资本家的作用;(2)民族主义思想发展,表达了反抗欧洲列强的要求;(3)民权运动兴起,呼吁政治自由;(4)社会主义思想发展,提出“解放贫民、使穷人致富”的理念。

三、抗日战争:1、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1)日本帝国主义扩张,以侵占中国领土为统治集团的根基;(2)日军以暴力手段,占领东北、华北等地区;(3)日本帝国主义宣传拥护“日本统治万岁”,对中国欺骗抗争;(4)日本帝国主义搞修改“伪满洲国”等手段,大量剥夺中国的国土主权。

2、中华民族抗日联军如何形成:(1)中华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民族联盟、国民政府等参与;(2)革新派、历史派知识分子的建设思想,展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气概;(3)中国人民积极团结抗日战斗,展示了民族的觉醒与团结;(4)正义、国家、英雄和人民,统一战线,抗击外敌、内奸,奋勇抗战英勇抗敌。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一、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1. 拉美独立运动。

- 背景。

-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残酷压迫拉美人民。

- 拉美经济有了一定发展,要求摆脱殖民统治。

- 启蒙思想的传播,激发了拉美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 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 主要领导人及事迹。

- 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被称为“南美的解放者”。

- 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

他和玻利瓦尔在瓜亚基尔会晤后,圣马丁退出政治舞台,将军队指挥权交给玻利瓦尔。

2. 印度民族大起义。

- 背景。

- 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掠夺,例如,英国在印度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印度传统手工业遭到严重破坏。

- 英国兼并印度王公的土地,取消他们的年金,引起印度封建王公的不满。

- 英国对印度士兵的歧视,如士兵的宗教信仰受到干涉,待遇低下等。

- 经过。

- 1857年,印度土兵首先发动起义,起义浪潮席卷印度北部和中部。

- 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激战,她英勇抗击英国殖民军队,最后壮烈牺牲。

- 意义。

- 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二、俄国的改革。

1. 彼得一世改革。

- 背景。

- 俄国在17世纪仍然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盛行农奴制,农业和手工业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发展缓慢。

- 俄国在对外战争中屡遭败绩,迫切需要改变落后面貌。

- 内容。

- 政治上: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 军事上: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 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 文化上: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 社会生活方面: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 意义。

- 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

-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1.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秦朝建立了集权制度,由皇帝统治全国。

实行郡县制,将全国分割成几十个郡,再分成县。

设立三公九卿,管理政府事务。

汉朝时期延续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加强了丞相和御史台的权力。

2.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隋朝建立了多级官制,实行郡县制,设立州、县。

唐朝时期建立了三省六部制度,设立了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以及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

3. 三辅制度三辅制度是隋唐时期的一种土地制度,即河南府、开封府、洛阳府。

实行了“均田制”,对土地进行了重新分配,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第二章中国古代社会制度1. 封建社会的形成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逐渐形成了封建社会。

各诸侯国在自己的领土内实行封建制度,大夫、士、庶民之间建立了清晰的阶级关系。

2. 礼乐制度礼乐制度是古代中国的一种社会制度,主要是指宴会礼仪和音乐舞蹈。

宴会礼仪是封建社会中的一种礼制,它的内容包括了但不限于宴席,器皿,宴会规则等。

音乐舞蹈是封建社会中的一种艺术表演,它的内容包括了但不限于音乐,歌咏,舞蹈等。

3. 五经五经是古代中国的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经分别是《易经》、《尚书》、《诗经》、《礼记》和《春秋》。

五经被认为包含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思想文化基础。

第三章中国古代文化传承1. 中国古代科技中国古代科技是古代中华民族在生产力和技术上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中国古代科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包括了农业、水利、工艺、医药、军事等方面。

2.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古代中国最为重要的一种思想流派,它以“仁”为核心,主张礼乐、忠恕、孝友为道德标准。

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古代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3.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诗、词、曲、赋、文等多种文学体裁。

九年级下册历史所有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历史所有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历史所有知识点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背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受美国独立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开始兴起。

2.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是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主要领导人,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3.过程: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经历了长期艰苦的斗争,许多英雄人物为争取独立而献身。

4.意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结束了欧洲殖民者在美洲的统治,推动了拉美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背景:19世纪中期,英国加强了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印度人民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2.领导人:章西女王是印度民族大起义中的杰出领导人。

3.过程: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后,各地起义军团结一致,英勇抗击英军。

最终,由于内外势力的联合绞杀,起义失败。

4.意义: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激发了印度人民的民族意识,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俄国农奴制改革1.背景: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农奴生活困苦,社会矛盾激化。

2.领导人: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农奴制改革。

3.改革内容:解放农奴,给予农奴自由民身份;分配土地给农奴;实行司法、行政和教育改革等。

4.意义:俄国农奴制改革结束了封建农奴制,推动了俄国向资本主义过渡,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但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四、美国内战(南北战争)1.背景:19世纪中期,美国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种植园经济之间的矛盾激化。

奴隶制成为美国社会的重大问题。

2.战争进程:战争初期南方占据优势,但随着林肯总统颁布《解放黑奴宣言》和《宅地法》,北方逐渐扭转战局。

最终,北方取得胜利,维护了美国的统一。

3.意义:美国内战废除了奴隶制,为美国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美国内战的结束也标志着美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五、日本明治维新1.背景: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的统治之下,社会矛盾尖锐,国家封闭落后。

2.领导人:明治天皇进行了一系列维新改革。

历史九年级下册背记知识点

历史九年级下册背记知识点

历史九年级下册背记知识点第一章:古代中国史纲要一、夏、商、西周的兴亡(夏朝的建立、夏商的更迭、西周的崛起、西周的衰亡)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也是中国文明的起源。

商朝是夏朝的后继者,它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封建王朝,它通过分封、宗法等制度,确立了封建等级制度。

然而,由于宗法制度的弊端逐渐显现,西周社会开始走向衰落。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春秋时期的分裂、战国时期的争霸)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标志着中国从封建社会向封建奴隶社会转型的开始。

春秋时期的分裂形成了多个诸侯国,而后的战国时期则是这些诸侯国相互争霸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兴起,为秦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三、秦汉的统一与繁荣(秦朝的建立与统一、汉朝的兴起与繁荣)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它通过连年征战,最终统一了六国。

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统一文字、货币、法律等,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汉朝是秦朝的继任者,它继承了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实行了丞相制、三公九卿制等,使中国进入了历史上最长的封建王朝时期。

四、三国魏晋南北朝的延续(三国魏晋南北朝的政权更替)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多元化的时期,魏晋南北朝则是这种政权更替的延续。

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三足鼎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则呈现了分裂的局面。

魏晋南北朝的时期虽然政权更替频繁,但也孕育出了许多文化艺术的繁荣,如司马迁的《史记》、曹操的《观沧海》等。

第二章:世界古代史纲要一、古埃及与古巴比伦的文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传世文物最丰富的文明之一。

它的繁荣与尼罗河的洪水有着密切的关系。

古巴比伦文明位于幼发拉底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文明之一。

巴比伦人创造了汉谟拉比法典,奠定了法律的基础。

二、希腊与罗马的兴起与衰落(古希腊城邦的兴起与发展、罗马共和国的崛起和衰落)古希腊是一个城邦制国家,它由多个城邦组成,这些城邦之间存在政治、军事和文化上的竞争。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下册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下册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下册思维导图一、明清时期的政治1. 清朝建立- 意义及背景- 清朝的政权维持2. 皇帝的统治- 皇帝的地位与权力- 皇帝的选举与继位方式3. 官员与科举制度- 官员的选拔与任用- 科举制度二、明清时期的经济1. 农业经济- 平原农业与山地农业- 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2. 商业与手工业- 商业的发展与影响- 手工业的演变与特点 3. 税收与财政- 税收制度- 财政状况与影响三、明清时期的社会1. 社会等级- 封建等级制度- 社会的变动与流动2. 妇女与家庭- 妇女的地位与角色- 家庭的组成与关系3. 文化与教育- 文化的特点与发展- 教育的普及与影响四、明清时期的思想与文化1. 孔孟之道的复兴- 孔孟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儒学在明清时期的影响2. 民间信仰与文学艺术- 民间信仰的多样性- 文学艺术的繁荣与特点3. 科技与文化交流- 科技的发展与应用- 文化交流的活跃与影响五、明清时期的外交与对外关系1. 朝贡与海外贸易- 朝贡制度与海外贸易的关系 - 对外贸易的影响与限制2. 清朝的边疆与民族关系- 清朝的边境防御策略- 清朝的民族政策与影响六、明清时期的社会变革与影响1. 明朝的衰落与清朝的兴起 - 明朝的政治经济危机- 清朝的建立与变革2. 清朝的统治与政策- 清朝的政治制度改革- 清朝的政策与影响3. 明清时期的社会变迁- 农民起义与社会冲突- 士人与民间的社会活动结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下册复习提纲第1课十月革命一、二月革命1、时间:1917年3月2、任务:推翻沙皇统治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4、结果:推翻了沙皇统治,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5、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主要权力)、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二、十月革命1、原因: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②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③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④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便于组织和发动。

2、时间与领导人:1917年11月3、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4、任务: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5、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6、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7、结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8、巩固新生政权措施:P3最后一段9、历史意义:P5三、苏俄三年国内战争1、时间:1918—1920年2、措施:①加强红军建设;②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3、结果: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①内容:P5小字②作用:为战胜国内外帝国主义反动势力奠定了经济基础总结:思考: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方式有何不同?中国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而俄国采取的是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可见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得到灵活运用,故我们在学习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也要注意知识和方法的灵活运用,而不能生搬硬套第2课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经济:实行新经济政策①原因:为了恢复被战争破坏了的经济②时间与领导人:1921年,列宁③内容: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④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⑤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按经济规律办事(或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政治:1922年,苏联成立二、斯大林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经济: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①时间:1928—1937年,先后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②作用: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转变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大大加强了2、政治:1936年新宪法颁布①内容: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②意义: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形成(即斯大林模式形成)三、斯大林模式1、基本特点:高度集中2、评价:P9-103、启示:①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也要保证其他部门相协调发展②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反对个人崇拜实行依法治国③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保护资源和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④遵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的新秩序1、巴黎和会①时间:1919年1月-1919年6月②目的: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重新安排③操纵国:英国、法国、美国④实质: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国家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赃会议⑤结果:签定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2、确立凡尔赛体系①、构成:《凡尔赛和约》对奥和约、对土和约、对匈和约、对保和约。

②、影响/作用:确立了帝国主义列强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3、国际联盟①成立:1920年②总部:日内瓦万国宫③操纵国:英、法④实质:是战后帝国主义维护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工具二、对亚太地区的安排1、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又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共同支持的局面①、时间:1921-1922年②、目的:协调列强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尤其是美、日关系)③、操纵国:美、英、日④、结果:签订《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

其中《九国公约》:打破了一战期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扩张的创造条件2、确立华盛顿体系①构成:《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②影响:确立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统治秩序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了一战后世界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它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在欧洲、非洲、西亚、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但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固有的矛盾,还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随着帝国主义国家力量对比的消长和矛盾的加剧一场新的帝国主义战争不可避免。

小结:通过凡尔赛会议和华盛顿会议确立了一战后国际新秩序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4课经济大危机一、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原因: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引起生产过剩2、导火线:1929年,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票暴跌(从美国金融部门开始)3、特点:①涉及范围广②持续时间长③破坏性大4、影响:①经济下滑、大量工人失业,流离失所,饥寒交迫②引发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二、罗斯福新政:1933年实行1、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2、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3、措施:①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②中心措施:对工业调整,以《国家工业复兴法》为指导③对农业调整,政府补贴④兴建公共工程;4、作用/成效/意义:美国的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利明显增强5、借鉴:①加强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②兴建公共工程扩大就业6、对“新政”的局限性认识: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下作出的政策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因此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只是减缓了经济危机的破坏作用,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7、中国现阶段应如何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带来影响①加强国际合作②扩大内需刺激消费③扩大投资兴建公共工程④加大对金融系统的监管⑤保持社会稳定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一、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1、背景:遭受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特别严重,德国社会矛盾尖锐,引发政治危机2、标志:1933年,希特勒上台3、影响: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4、恐怖统治;P26(4点)5、反犹狂潮:迫害犹太人二、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最早)1、背景:一战后,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社会矛盾尖锐2、标志: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墨索里尼上台)三、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1、背景:遭受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特别严重,日本社会矛盾尖锐,引发政治危机1.标志:1936年,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2、影响;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四、轴心国形成:即(柏林-罗马-东京轴心)1、时间:1937年2、组成:德国、意大利、日本3、目的:为了实现各自的侵略野心,抵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称霸世界4、影响:对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小结:美国、德国、日本受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分别走上不同道路:美国在罗斯福的领导下实行“新政”克服了经济危机,德国、日本则走上了法西斯道路,这主要由于各自的历史传统、政治经济条件不同。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慕尼黑阴谋1、时间:1938年9月2、操纵国:德、意、英、法3、内容: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4、影响: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助长了德国法西斯的嚣张气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二、绥靖政策1、定义:英法美等国对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希望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尽可能把法西斯侵略矛头引向苏联,人们把这种政策称为绥靖政策2、实质:西方大国以牺牲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来维护本国利益的政策3、影响: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三、战争的爆发和扩大(三次突袭事件)1、原因: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②历史原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部所隐含的矛盾③直接原因: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加速了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欧亚争策源地形成,法西斯势力是战争的制造者④具体原因:英法的绥靖政策,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加速了二战的爆发2、二战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3、初期的欧洲战事:1940年德国很快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西欧和北欧在内许多国家,德国对英国发动了“不列颠之战”4、战争的扩大①苏德战争的爆发: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突袭)②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袭珍珠港(突袭),二战达到最大规模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战争的建立1、原因: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反法西斯国家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尽快打败法西斯2、标志:1942年1月1日,苏美英中等26个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3、作用/意义:壮大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鼓舞了斗志,加速了二战的胜利二、雅尔塔会议1、目的: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2、时间:1945年2月3、三国首脑:美国(罗斯福)英国(丘吉尔)苏联(斯大林)4、内容: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打败德国法西斯主义,还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

三、最后得胜利(苏德战场是欧洲第一战场)1、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1943年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2、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九下P41)①时间:1944年6月6日②标志:美英等盟军进行诺曼底登陆,标志着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③意义:配合苏联东西夹击德国,加速其灭亡。

4、柏林战役:1945年5月2日德军投降5、欧洲战场结束;1945年5月8日,德国签定投降书6、中途岛海战:1942年6月,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7、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签定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四、二战的性质与胜利的原因1、性质:是一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2、根本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和世界人民的相互支持五、二战的影响与启示:1、影响;P42最后一段2、启示:①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②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③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常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④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加强合作,求的共同发展第8课美国经济的发展一、战后的繁荣1、时间:20世纪50—60年代2、原因:①二战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战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②美国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术成果,改进传统工业的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生产水平进一步发展③政府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3、特点:美国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发展尤其迅速,呈现出繁荣景象二、危机和经济调整1、1974-1975年经济危机(1)原因:①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再次显现出来(根本原因)②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直接原因)(2)影响:美国经济受到严重打击,经济地位下降2、经济调整:①时间: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②结果:美国经济形势逐渐好转但债务增加,经济的发展受到制约三、新经济的出现1、时间:20世纪90年代2、原因:(1)美国政府在进行社会经济改革的同时,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2)完成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3、特征:信息化和全球化四、总结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与启示1、原因:①二战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战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②适时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根本原因)③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科技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和高技术产业(主要原因)④重视基础教育,培养实用人才⑤战后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军事经济实力的增强⑥确立世界霸权地位的需要2、启示:(1)重视科技,发展教育(2)适时调整经济政策3、借鉴:经济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我国的经济建设在产业结构上应注意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合理配置,在空间布局上要加大对西部地区的开发力度小结: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经历繁荣——危机与调整——持续稳定发展这样一个阶段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一、欧洲的联合1、战后西欧经济的发展的原因①美国的大量援助②发挥高素质劳动力优势③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④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2、欧洲共同体成立:(九下P52)①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联系日益密切②目的:为了自身的安全和利益,提高国际地位③时间:20世纪60年代④作用/意义:对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3、欧盟成立①时间;1993年②统一货币:欧元③总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④前身:欧洲共同体⑤作用/意义: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动摇了美国霸主地位,成为世界多极化中重要一极⑥启示:对抗则两败,合作共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