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培养方案附件1_2
中国科大计算机培养方案
中国科大计算机培养方案
标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概述
一、引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作为国内顶尖的高等学府之一,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一直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
该方案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计算机科技人才,以适应社会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需求。
二、课程体系
1. 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以及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等计算机科学基础课程,旨在构建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2. 专业课程:涵盖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等核心专业课程,使学生全面理解计算机系统的运作机制。
3. 研究方向课程:根据学生兴趣和未来职业规划,设有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网络安全等多个研究方向的高级课程,以满足不同领域的深度学习需求。
4. 实践环节: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实训、科研项目等,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创新能力培养
中国科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或者自主进行科研探索。
同时,学校还会定期举办各类编程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国际化视野
中国科大与多所国际知名高校有深度合作,提供丰富的海外交流和联合培养项目,帮助学生拓宽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五、就业指导
学校设有专门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中心,为学生提供就业咨询、职业规划、企业参观、招聘会等服务,助力学生顺利过渡到职业生涯。
总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以其全面的课程设置、创新的教学方式、广泛的实践机会和国际化的视野,致力于培养出能够引领未来的计算机科技人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教育培养方案
金融学专业一、专业培养目标金融学专业强调理论与实践,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既注重对经典金融理论知识的讲授,又密切关注金融学发展的最新动态。
要求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和金融的基本理论;熟悉我国金融工作的主要业务和国际金融的一般业务,了解主要的金融方针、政策以及中国金融改革的趋势;掌握货币、银行、汇率、结算、信贷、资本市场及工具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
为各银行、证券公司、财务开发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单位培养综合性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二、学制、授予学位及毕业基本要求学制:四年。
个性化学习方案可与选择三年、五年或六年的弹性学制。
学位:经济学学士学位。
基本要求:在规定的课程体系内按要求修满至少160学分(包括毕业论文)。
课程设置的分类及学分比例如下表:类 别 学 分 比 例通 修 课 78 48.75%学科群基础课 28.5 17.81%专 业 课 24+21.5 28.44%毕 业 论 文 8 5%合 计 160 100%三、对修读课程的基本要求要求修读的课程分为四个层次,每个层次的课程设置及结构如下:每个学生必须按规定分别修满以下几类课程的学分:1、通修课:(78学分)参照学校关于通修课的课程要求。
2、学科群基础课:(28.5学分)EM02*(经济管理类课程):(19.5学分)管理学概论(3学分)、微观经济学(3学分)、宏观经济学(3学分)、运筹学(3学分)、会计学原理(2学分)、商事法(2学分)、数据库技术及应用(3.5学分);102MA02*(数学类课程):(9学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3学分)、复变函数(B)(2学分)、数理方程(B)(2学分)、计算方法(B)(2学分);3、专业课:(≥45.5学分)专业必修课程:EM03*(经济管理类课程):(24学分)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3学分)、计量经济学(3.5学分)、时间序列分析(3.5学分)、分)专业选修课程:EM03*(经济管理类课程):(选≥21.5学分)学生在管理学院公共选修课程平台中的经济管理类以及其它学科专业方向的课程中修满至少26学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PPT 57页)
一、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
项目简介
在某个学科领域内,通过征文形式,面向海内外选拔在学博士研究生,
为其提供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帮助博士生开阔视野,启迪
智慧,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
资助项目数及资助强度
现有12个学科门类,原则上每个门类资助1个,理学、工学门类资助 2~3个。每个项目资助经费25万元左右。
关学科、专业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组成; 学校鼓励导师进行博士生开题,就学位论文题目与 研究方案进行论证,开题报告计2 学分。
04.11.2019
第七章 培养计划
学校鼓励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参加本领 域较高级别的学术会议。
导师根据培养需要决定博士生是否参加学术 会议以及参加学术会议的主题与类型;
学院需将通过检查与审核的研究生培养计划(以及 调整与变更的培养计划)报研究生院备案,供研究 生院进行质量检查与评估;
若研究生院在进行质量检查与评估时发现问题,有 权通过学院(学科点)要求导师更改或调整研究生 培养计划。
04.11.2019
第七章 培养计划
实践环节
应用型研究生需要加强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 的培养;
04.11.2019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管理体制 第三章 培养目标 第四章 课程体系与学分要求 第五章 学术论文与学术标准 第六章 培养方案 第七章 培养计划 第八章 其他事项 第九章 附则
04.11.2019
第五章 学术论文与学术标准
学术论文与学位论文要求保持不变
04.11.2019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管理体制 第三章 培养目标 第四章 课程体系与学分要求 第五章 学术论文与学术标准 第六章 培养方案 第七章 培养计划 第八章 其他事项 第九章 附则
ustc本科培养方案
ustc本科培养方案
由于缺乏具体的上下文信息,我无法提供确切的USTC本科
培养方案。
不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STC)是一所国内知
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其本科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科学素养和人文关怀的高水平人才。
通常情况下,USTC的本
科培养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通识教育: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等,USTC会开设一系列的通识教育课程,涵盖了语言、
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艺术等方面。
2. 专业课程:USTC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学生提供有
针对性的专业课程,涵盖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电子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
3. 实验实训:USTC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一般会在课程
中设置实验或实训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问题,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4. 科研训练:作为一所研究型大学,USTC注重培养学生的科
研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竞赛,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以上只是常见的本科培养方案大致内容,具体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可能会因不同专业和学院而有所不同。
建议您参考USTC官方网站或与相关学院或招生办联系,获取更详细的USTC本科培养方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教育培养方案
应用系统的开发和数据库技术的广泛应用。
课号:EM72001
课程名称(中文:管理学原理
课程名称(英文:Management Theory
三、院长签字
426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深厚的理工知识背景、扎实的科技传播和现代出版技能、高水平的中英文表达能力、较高的传播策划与经营管理水平,熟悉信息与传播领域的相关政策法规,能从事网络传播与电子出版、新闻采编与图书编辑、国际版权贸易、信息管理与决策咨询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学制、授予学位及毕业基本要求
播相关的理论。在理论学习的同时,适量的加入案例教学和实践的内容,并针对现实的发
展,把电子商务的有关内容也结合到讲授内容中去。
课号:CO12005
课程名称(中文:新闻学概论
课程名称(英文:Introduction to News
学时:60
学分:3
开课学期:秋
预修课程:无
适用对象和学科方向:新闻传播类本科生
主要内容:本课程包括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两部分。新闻理论主要介绍新闻学与新闻工作、新闻发展、新闻基础知识、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的分析比较、中国报业的发展现状及独特想象,
以及通过案例、新闻事件分析新闻媒体与社会的复杂关系,以期让学生对新闻工作和新闻
事业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和反思;新闻业务主要介绍新闻采访、各种新闻文体写作、新闻编
学时:60
学分:3
433
开课学期:秋
预修课程:无
适用对象和学科方向:传播学、管理学专业本科生
主要内容:管理学是在管理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实用性科学,与社会学,心理学,组织传播学等学科有大量的交叉和联系。本课程以广泛流传的管理“四过程”理论为框架,从“计划、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教育培养方案
天文学专业一、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数学和物理基础和天体物理前沿知识,了解天文学最新进展,熟练使用计算机,受到全面的素质教育,具有从事本学科以及相关学科研究的能力。
毕业生将获得理学学士学位,适应到国家天文台、研究所和高等学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以及在高科技产业从事科研技术开发工作;可继续攻读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
二、学制、授予学位及毕业基本要求学制: 四年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课程设置的分类及学分比例如下表:类 别 学 分 比 例(%)通 修 课 70 41.92-42.68学科群基础课 63-66 38.41-39.52专 业 课 ≥20 11.98-12.20任意选修课 3 1.80-1.83毕 业 论 文 8 4.79-4.88合 计 164-167三、修读课程要求要求修读的课程分为四个层次,每个层次的课程设置及结构如下:1、通修课:(70学分)参照学校关于通修课的课程要求。
其中物理类理论课程以本专业要求为准,以下课程也作为本专业的通修要求:电子线路基础实验(1学分)、大学物理―现代技术实验(1.5学分)、大学物理-研究性实验(1.5学分);2、学科群基础课:(63-66学分)MA02*(数学类课程):(11学分)复变函数(A)(3学分)、数理方程(A)(3学分)、计算方法(B)(2学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3学分);ES72*(电子类课程):(7学分)电子技术基础(1)(2学分)、电子技术基础(2)(2学分)、电子技术基础(3)(3学分);PH02*(物理类课程):(45-48学分)物理讲坛(2学分)、力学(甲型)(4学分)、热学(3学分)、电磁学(4学分)、理论力学(4学分)、光学(4学分)、原子物理(4学分)、电动力学(4学分)、量子力学A(6学分)和量子力学B(4学分)(二选一)、计算物理A(核科学类)(3学分)和计算物理B(非核科学类)(3学分)(二选一)、热力学与统计物理(4学分)、固体物理学A(4学分)和固体物理学B(3学分)(二选一)、物理学专业基础实验(2学分);3、专业课:(选≥20学分)PH03*(物理类课程):(11学分)天体物理概论(4学分)、实测天体物理学(3学分)、恒星物理(4学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教育培养方案
材料物理专业一、培养目标材料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广博的材料学基本知识、系统扎实的材料学基础理论、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了解材料学科发展的前沿和科学发展的总体趋势,熟练掌握英语和必要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受到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有一定的科学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及科技管理的综合能力。
培养基础扎实、适应能力和知识更新能力较强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适宜继续攻读材料学及相关的高新技术学科、交叉学科等学科领域的研究生,也可到大中型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及事业单位从事科研、开发、教学与管理工作。
二、学制、授予学位及毕业基本要求学制: 四年,弹性修读年限3-6年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毕业基本要求: 修满163.5学分,其中必修157.5学分,选修6学分课程设置的分类及学分比例如下表:类 别 学 分 比 例通 修 课 77.5 47.40%学科群基础课 51 31.19%专 业 课 ≥27 16.51%毕 业 论 文 8 4.90%合 计 163.5 三、修读课程要求修读的课程分为四个层次,每个层次的课程设置及结构如下:1、通修课:(77.5)参照学校关于通修课的课程要求。
还要求修读以下课程:大学物理—现代技术实验(1.5学分)、大学物理—研究性试验(1.5学分);2、学科群基础课:(51学分)MA02*(数学类课程):(9学分)复变函数(B)(2学分)、数理方程(B)(2学分)、计算方法(B)(2学分)、概率论152与数理统计(3学分);PH0*(物理类课程):(11学分)量子力学B(4学分)、理论力学与电动力学(4学分)、热力学与统计物理(3学分);CH0*(化学类课程):(22学分)化学原理(A)(4学分)、无机化学(2学分)、分析化学(2学分)、有机化学(B)(4学分)、物理化学基础实验(上)(2学分)、无机化学基础实验(上、下)(4学分)、分析化学基础实验(上)(2学分)、物理化学B(4学分);MS02*(材料类课程):(7学分)材料物理化学(3学分)、高分子科学基础(2学分)、固体化学导论(2学分)3、专业课:(≥27学分)专业必修课:MS03*(材料类课程):(21学分)固体物理(3学分)、固体材料结构基础(3学分)、材料物性(3学分)、材料研究方法(4学分)、材料科学基础实验(3学分)、无机材料制备与工程(3学分)、晶体材料制备原理与技术(2学分);专业选修课:(选≥6学分):MS03*(材料类课程):(10学分)超细粉体制备化学与工程(2学分)、纳米材料导论(2学分)、金属材料导论(2学分)、功能薄膜材料(2学分)、材料电化学引论(2学分);PI0*(仪器与机械类课程):(2学分)机械制图(非机类)(2学分);本专业主干课程:固体物理、固体材料结构基础、材料物性、材料研究方法、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无机材料制备与工程、晶体材料制备原理与技术153四、主要课程关系结构图材料物理专业主要课程关系结构图154五、指导性学习计划表材料物理专业四年制指导性学习计划一 年 级秋 春新课号 老课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新课号 老课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PS01001 无 形势与政策讲座 1 PS01003 10400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60 3 PS01002 104006 中国近代史纲要40 2 FL01002 018502 综合英语二级 80 4 PS01004 10400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60 3 PE012** 103B01 基础体育选项 40 1 FL01001 018501 综合英语一级 80 4 PH01001 022153 力学与热学 80 4 PE011** 103A01 基础体育 40 1 PH01701 022162 大学物理-基础实验 60 1.5 CS01001 210505 计算机文化基础 10/20 1 MA01002 001513 多变量微积分 120 6 CS01002 210502 C语言程序设计 40/30 2.5MA01003 001514 线性代数 80 4 MA01001 001512 单变量微积分 120 6 CH22002 019162 无机化学 40 2 CH22001 019161 化学原理(A) 80 4 CH22003 019123 分析化学 40 2 CH22701 019147 无机化学基础实验(上) 80 2 CH22702 019148 无机化学基础实验(下) 80 2文化素质类课程小 计 ( 11 )门课 27.5 小 计 ( 10+1* )门课 28二 年 级秋 春新课号 老课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新课号 老课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无 军事理论 1 PH01003 022155 光学与原子物理 80 4 PS01005 104009 重要思想概论 80/80 6 PE013** 103D01 体育选项(2) 40 1 FL01003 018503 综合英语三级 80 4 MA02504 01708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60 3 PH01002 022154 电磁学 80 4 IN01001 210508 ★电子线路基础 80 4155秋 春新课号 老课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新课号 老课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Ph01702 022163 大学物理-综合实验 60 1.5PH02701 022164 大学物理-现代技术实验 60 1.5 PE013** 103C01 体育选项(1) 40 1 MA02503 001511 计算方法(B) 40 2 CH22010019047 有机化学(B) 80 4 CH12003 003056 物理化学B 80 4 CH22703019149 分析化学基础实验(上) 80 2 AY03314 022058 理论力学与电动力学 80 4 MA025******** 复变函数(B) 40 2 文化素质类MA02507 001549 数理方程(B) 40 2CS01003 210503 ★数据结构与数据库 60/28 3.5文化素质类课程小 计 ( 10+2* )门课 ≥23 小 计 ( 9+2* )门课 ≥22三 年 级秋 春新课号 老课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新课号 老课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CS01005 210506 ★微机原理与接口 60/30 3.5CH12701 003142 物理化学基础实验(上) 80 2 PH02702 022165 大学物理-研究性实验 60 1.5MS13002 014014 固体物理 60 3 PH02104 022059 量子力学B 80 4 MS13003 014143 材料研究方法 80 4 MS12001 014057 材料物理化学 60 3 MS13004 014137 无机材料制备与工程 60 3 MS13001 014007 固体材料结构基础 60 3 MS13005 014136 晶体材料制备原理与技术 40 2 MS12002 014142 高分子科学基础 40 2 MS13101 014131 ★纳米材料导论 40 2 IN01700 210509 ★电子线路基础实验 54 1 MS13102 014134 ★功能薄膜材料 40 2 AY03315 022061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60 3 MS13103 014144 ★材料电化学引论 40 2 文化素质类课程 文化素质类课程 小 计 ( 7+2* )门课≥19.5 小 计 ( 5+4* )门课 ≥14156秋 春新课号 老课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新课号 老课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MS12003 014135 固体化学导论 40 2 毕业论文 8 PI02004 009004 ★机械制图(非机类) 40 2MS13006 014127 材料物性 60 3MS13701 014066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 120 3MS13105 014133 ★金属材料导论 40 2MS13104 014058 ★超细粉体制备化学与工程 40 2小 计 ( 3+2* )门课 ≥8 小 计 ( )门课 8注:1.★代表专业基础选修课2.材料物理专业至少选修6学分15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教育培养方案
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一、学院概况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资源和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持续发展是目前全世界共同关心的话题。
地球和空间科学的研究领域由地球内部延伸到行星际空间,包括这个广大区域中不同层次的结构和物质组成,以及物质的运动和各种物理化学过程,其目标是以物理或化学为基础,认识我们生活的地球和她周围的宇宙空间,了解地球本身的运动规律和其它星体对她的影响,为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保护环境,防灾减灾,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科学基础。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教授24人,副教授21人。
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攀登计划项目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是第三世界科学院的地球科学与天文学高级研究中心,空间物理、地球化学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固体地球物理为省级重点学科。
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的前身地球和空间科学系是1978年重组建系的。
实际上早在从1958年科大建校时学院的部分专业就开始招收培养本科生。
经过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学院在空间物理、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固体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环境科学等专业方向上,科研和教学生机勃勃、成绩斐然。
培养的硕士已经超过300人,博士也已有90余人,本科生目前每年都在80人左右。
在我们培养的学生中有三人现在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一人是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有两人为“长江学者” 特聘教授。
多人获得“杰出青年基金”和“百人计划”支持。
86届地球物理专业毕业生宋晓东教授关于地球内核比外部地球自转更快的研究被评为1996年度国际十大科技新闻。
88届空间物理专业毕业生温联星教授荣获2003年度美国地球物理学会 James B. Macelwane 奖。
92届地球物理专业毕业生邓中翰博士荣获第九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有多位毕业生在美国和欧洲的著名大学中获得了终生职位。
二、院系专业设置学院按地球物理学(包括固体地球物理和空间物理)、大气科学、地球化学、环境科学四个专业(横跨四个一级学科)组织教学与科研,能够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并招收博士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培养方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培养方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STC)是一所享有“双一流”和“985工程”双重荣誉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研究型大学,具有着悠久的传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人文科学积淀,是一个充满活力、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著名高等学府。
作为一流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培养世界一流高素质人才为宗旨,致力于构建一支经过形成性培训和立体发展的“中国风”科技人才队伍,推出“USTC Talent Development Plan”,以发展当代中国实现“世界一流”的培养方案。
以“能力立足、提升贵族、创新体系”为重要理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培养方案建立在“三位一体”的培养思想和“全方位发展”的实施框架之上,以校会统筹,形成科学、全面、系统的培养方案。
一、能力立足,一流学习环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设有众多优势学科和非常了不起的教职工队伍,通过开展全面的课程设置、完善的教学体系和终极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了雄厚的培养基础。
教学团队的实力和课程设置的多样性为实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提升贵族,一流学术氛围为了提升学生的学术水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不断加大投入,设立了各类学术活动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导师计划”,尤其是通过实施扶持由研究生带动本科生、本科生培养顶层设计等方式,通过面向未来学习理念和实践活动,深入落实“提升贵族”和“全球联系”的培养理念,形成一种独特的学术风气。
三、创新体系,一流创新积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创新型”大学发展战略实践为指导,以联合国家支持的科技创新中心(TIC)作为核心,以科技创新立院作为平台,以“科技创新池”和“专业技能池”作为支撑,以“知识课堂”为培训基地,构建起一套完整、有机的创新型大学发展体系,深度实施“一流学科、一流科技、一流课堂”的培养思想,推动学生步入正确的创新发展道路。
在科技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指导,组织了多种形式的指导活动,诸如提供全面的实习、实训、进修、科研实践以及各类培训机会,建立了健全的奖项体系,以扶持学生的能力发展和科技创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教育培养方案——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掌握坚实的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基本理论和信息处理系统的分析和综合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设计和程序设计能力,熟练掌握英语,能够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英文文献,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和全面素质教育的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专门人才。
毕业生适宜到高新科技企业,科学研究部门和高校从事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智能信息处理、通讯、金融电子系统、智能仪器、先进医疗仪器、语音信号和视频处理等领域的研究、教学和工程开发。
二、学制、授予学位及毕业基本要求学制4年。
实行学分制,学生按专业教学计划修满160学分,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并且符合学校有关本科学位授予规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课程设置的分类及学分比例如下表:类 别 学 分 比 例通 修 课 76 47.5%学科群基础课 35 21.9%专 业 课 21.5+19.5 25.6%集中实践环节 8 5.00%合 计 160三、修读课程要求修读的课程分为四个层次,每个层次的课程设置及结构如下:1、通修课:(76学分)参照学校关于通修课的课程要求。
其中计算机类课程和电子类课程以本专业要求为准;并要求修读以下物理类课程:大学物理-现代技术实验(1.5学分)等2、学科群基础课:(35学分)MA02*(数学类课程):(11学分)复变函数(A)(3学分)、数理方程(A)(3学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3学分)、随机过程(2学分);370ES02*(电子类课程):(11.5学分)电路基本理论(3学分)、电路基本理论实验(0.5学分)、线性电子线路(A)(4学分)、线性电子线路实验(0.5学分)、数字逻辑电路(3学分)、数字逻辑电路实验(0.5学分);CS02*(计算机类课程):(12.5学分)数据结构及其算法(4学分)、微机原理与系统(A)(5学分)、计算机网络(3.5学分);3、专业课:(≥43.5学分)专业必修课程:(21.5学分)IN43*(信息类课程):(14学分)信号与系统(4学分)、信号与系统实验(0.5学分)、数字信号处理(3学分)、数字信号处理实验(0.5学分)、电磁场理论(3学分)、信息论(3学分);ES43*(电子类课程):(7.5学分)非线性电子线路(4学分)、非线性电子线路实验(0.5学分)、电子系统设计(3学分);4、专业选修课程:(选≥19.5学分)PI02*(机械类课程):(2学分)机械制图(非机类)(2学分);CS*(计算机类课程):(12学分)代数结构(3学分)、操作系统(3.5学分)、编译原理(3学分)、数据库基础(2.5学分);IN43*(信息类课程):(7学分)现代通信原理(3.5学分)、微波技术基础(3.5学分);PH*(物理类课程):(9学分)量子力学B(4学分)、半导体器件原理(3学分);微电子系列实验(2学分);ES43*(电子类课程):(5.5学分)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学(2学分)、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导论(3.5学分);5、高级课:ES242*(电子类课程):(11学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4学分)、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3.5学分)、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3.5学分);本专业主干课程:信号与系统、非线性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学、电子系统设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培养方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培养方案中国科技大学作为国家重点大学,旨在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努力营造学术氛围,为学生提供全面而且系统的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才能。
根据不同的学术水平,学校采用了多种培养方案,主要包括:首先是全日制学术学位课程。
此课程主要分为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学生需要接受专业知识、技能、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培养,使其能够成为拥有创新性思维与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其中,学士学位主要着重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完善,以及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及社会职能的理解;硕士学位更加强调在理论层面的深入研究,以及学术能力的提升;而博士学位则以深入研究为主导,同时也要求学生提高实践能力,能够独立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高水平的科学发现与技术应用成果。
另外,还有非全日制学术学位课程。
这类课程主要是为那些已经从事职业或研究性工作的学员提供,课程内容比全日制学习要简单许多,学生既可以完成自己的学业,也可以把时间投入到社会实践中,理论与实践并重,尤其是把社会问题带入学习中,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此外,学校还设立了新兴学科研究生项目,致力于培养能够在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端研究人才。
学校结合自身优势,定期举办新兴学科研究生课程,并完善培养体系,提升课程内容、教学质量,努力让学生充分发挥创新潜力。
最后,中国科技大学还推出了“国际学术计划”,旨在吸引世界各地的优秀学子赴校学习,增强国际交流,丰富学校文化氛围,推动学校国际化进程,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学术人才。
该计划已开设学术交流课程,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可以在国际化的教学环境中,获得更具深度和广度的学术学习。
总之,中国科技大学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采取多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学术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满足当代社会需要。
生物科学专业培养方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务处
无 104006 104008 018501 103A01 210505 210502 001512 019082 008124 008069
形势与政策讲座 中国近代史纲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综合英语一级 基础体育 计算机文化基础 C 语言程序设计 单变量微积分 无机与分析化学 生命科学导论 基础医学
专业选修课:(要求选修 25 学分) BI03*(生物类课程):(52 学分) 组织学方法与技术(1 学分)、生物电子显微镜技术(1.5 学分)、放射性核素在生物、医学中的 应用(1.5 学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2 学分)、生理学和神经生物学实验 II(1.5 学分)、神经系统解剖学(2 学分)、膜技术基本原理及应用(1.5 学分)、认知神经科学(2 学分)、生物电子学(2 学分)、结构生物学I(生物大分子晶体学)(2 学分)、结构生物学 II(生 物波谱学)(2 学分)、结构生物学 III(生物光谱学)(2 学分)、结构生物学实验(2 学分)、 生物信息学(2 学分)、植物化学(2 学分)、免疫生物学(2 学分)、药理学(2 学分)、生 物制药工程(2 学分)、微生物发酵工程(2 学分)、生态学(2 学分)、植物生理学(2 学 分)、结构生物学进展(Seminar)(2 学分)、免疫学与生物医学进展(Seminar)(2 学分)、生 物学野外实习 I(1 学分)、免疫生物学实验与单克隆抗体技术(2 学分)、系统生物学(3 学分)、化学生物学(1 学分)、实用免疫学(2 学分); MA0*(数学类课程):(8 学分) 数理方法(4 学分)、数理方程(2 学分)、复变函数(2 学分) CH0*(化学类课程):(20 学分) 结构化学(4 学分)、量子化学(4 学分)、环境化学(3 学分)、物理有机化学(3 学 分)、有机合成化学(3 学分)、化工原理(3 学分) PH0*(物理类课程):(7 学分) 量子力学(4 学分)、统计力学(3 学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STC)是中国高等教育机构良好发展的标志之一,其研究生培养方案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
USTC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建立在良好的学术环境、强大的科研资源和优质的教学质量的基础之上。
USTC的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专业技术水平较高、能够适应新科学技术发展的专业人才。
培养目标是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及培养跨学科视野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在知识经济时代独立思考和发挥领导作用,有效发挥社会作用。
USTC的研究生培养方案既注重理论学习,又重视实践性的实践能力和能力的训练,以获得学术研究成果,紧密结合理论和实践,形成一种深入、在专业理论学习基础上进行成果,以备应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USTC的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内容设置有比较充分的理论培训和实践能力培训,理论培训主要围绕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课程,课程内容涉及计算机科学、信息工程、物理学、材料科学、数学、统计学、元素化学、物理化学、数据结构、逻辑学等。
此外,USTC还设有许多实践性学科,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实验室设计、工程制作、设备运行等。
在USTC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设计下,研究生首先要完成学术学位的申请工作,然后完成学术学位的学习要求,并参加USTC的各项学习活动,另外,USTC还要求研究生参加学术论坛、技术讲座、参加学术期刊、校友数据库等,以增加学生的学术视野和科学素养,使其能够顺利完成研究生培养的整个过程。
USTC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充分体现了USTC的专业的学术能力和实践能力,不仅培养学生的学术知识与研究能力,更重要的是培训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跨学科跨界的视角、创业及社会责任感。
USTC的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出有创意及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能够满足中国社会未来科研需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教育培养方案
工程科学学院一、学院概况工程科学学院由力学和机械工程系、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安全科学与工程系和中国科学院材料力学行为和设计重点实验室组成,前身是钱学森先生于1958年创建并担任首届系主任的近代力学系,现任院长崔尔杰院士。
工程科学(Engineering Science)属于应用科学层次,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之间的桥梁。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给工程科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向工程科学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学院摒弃传统“工科型”的办学模式,坚持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科交叉等办学思想,将现代工程科学的知识建立在数学、物理、力学、材料、热物理、电子与计算机、控制、机械等基本理论之上,同时加强学生现代新型工程技能的训练。
学院一方面强化学生基础理论的学习,另一方面建立了包括力学基础、机械及测控基础、热科学基础、材料力学、电工基础及CAI(计算机辅助)等实验室的工程科学教学实验中心,还建立了旨在加强先进实验能力培养的专业实验室,同时建设了大学生实践创新基地,使培养的学生既具有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理论基础,又掌握了先进的工程思想和工程手段,逐步形成了我校工程科学学院鲜明的办学特色。
每年学院有70%以上的本科毕业生进入国内外著名大学、研究机构深造,直接参加工作的毕业生就业面广,既能从事工程技术研发与应用,又能从事与工程有关的科学理论研究,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学院与美国、日本、英国、德国、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国家及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学术机构均建立了长期的合作研究和人才交流关系,科研实力雄厚。
学院充分利用多年形成的研究基础,发挥具有的学科群优势,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0多项,国家863、973等高科技项目60余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近30余项,其它各类科研项目310多项。
1990年以来,学院先后获得6项国家级科研成果奖,48项中科院及省部委级科研成果奖。
学院师资阵容强大,现有两院院士3人、博士生导师50人,教授65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教育培养方案
信息安全专业一、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成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实际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宽厚、扎实的数理基础和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基础,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综合应用方法,具有较强的信息安全系统分析与设计、安全防护、安全策略制订、操作管理、综合集成、工程设计和技术开发能力,了解信息安全的新发展,熟练掌握英语,能够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英文文献,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和全面的素质教育的专门人才。
毕业生适宜到科研和教育部门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也可以到企事业、技术和管理部门从事应用开发工作,可继续攻读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二、学制、授予学位及毕业基本要求学制4年。
实行学分制,学生按专业教学计划修满160学分,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并且符合学校有关本科学位授予规定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课程设置的分类及学分比例如下表:类 别 学 分 比 例通 修 课 76 47.5%学科群基础课 34 21.25%专 业 课 42 26.25%毕 业 论 文 8 5.00%合 计 160三、修读课程要求修读的课程分为四个层次,每个层次的课程设置及结构如下:1、通修课:(76学分)参照学校关于通修课的课程要求。
其中计算机类课程和电子类课程以本专业要求为准;并要求修读以下物理类课程:力学与热学(4学分)、电磁学(4学分)、光学与原子物理(4学分)、大学物理-基础实验(1.5学分)、大学物理-综合实验(1.5学分)、大学物理-现代技术实验(1.5学分);2、学科群基础课:(34学分)MA02*(数学类课程):(8学分)387复变函数(A)(3学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3学分)、随机过程(2学分);ES02*(电子类课程):(11.5学分)电路基本理论(3学分)、电路基本理论实验(0.5学分)、线性电子线路(A)(4学分)、线性电子线路实验(0.5学分)、数字逻辑电路(3学分)、数字逻辑电路实验(0.5学分);CS02*(计算机类课程):(12.5学分)数据结构及其算法(4学分)、微机原理与系统(A)(5学分)、计算机网络(3.5学分);IN*(信息类课程):(2学分)信息论基础(2学分);3、专业课:(43学分)专业必修课程:(33.5学分)IN*(信息类课程):(7.5学分)信号与系统(4学分)、操作系统(3.5学分);CS*(计算机类课程):(7学分)算法基础(3.5学分)、编译原理和技术(3.5学分);MA*(数学类课程):(3学分)计算数论(3学分);IS53*(信息安全类课程):(16学分)离散数学I(3学分)、离散数学II(3学分)、信息安全综合设计与实践(1学分)、密码学导论(3学分)、计算机安全(3学分)、网络安全协议(3学分);专业选修课程:(选≥8.5学分,共37.5学分)PI02*(机械类课程):(2学分)机械制图(非机类)(2学分);CS*(计算机类课程):(14.5学分)代数结构(3学分)、数据库基础(2.5学分)、软件工程(2.5学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2.5学分)、计算机组成原理(3)、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1);CN*(控制类课程):(2.5学分)模式识别导论(2.5学分);IN*(信息类课程):(14.5学分)数字信号处理(3学分)、现代通信原理(3.5学分)、数字图象处理导论(3学分)、无线通信原理及应用(3学分)、多媒体技术(2.5学分);IS531*(信息安全类课程):(4学分)信息安全法律基础(2学分)、数据库安全(2学分);本专业主干课程:计算数论、离散数学、算法基础、密码学导论、操作系统、编译原理和技术、信息安全综合设计与实践、计算机安全、网络安全协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法律硕士培养方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法律硕士培养方案根据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发布的有关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精神,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法学学科的优势项目为基础,整合学校人文、管理及经济学科的丰厚资源,为法律职业部门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德才兼备、高层次的复合型(或专门性)、实务型法律人才。
学生通过专业学习与实践,应达到如下具体要求: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公民素质,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律职业伦理原则,恪守法律职业道德规范。
2、掌握法学基本原理,具备从事法律职业所要求的法律知识、法律术语、思维习惯、法律方法和职业技术。
3、能综合运用法律和其他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法律实务和管理工作的能力,达到有关部门相应的任职要求。
4、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专业外语资料。
二、培养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通过国家攻读法律硕士学位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并经复试选拔录取的应往届毕业生及在职人员。
三、培养工作以课程教学为主,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实践形式,着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实务能力的培养。
采用学分制。
其中,全日制非法学专业毕业攻读法律硕士学位的,总学分不得低于75学分;全日制法学专业毕业攻读法律硕士学位,以及在职攻读法律硕士学位的,总学分不得低于57学分。
甲 全日制非法学专业毕业攻读法律硕士学位的培养工作(一)课程设置课程按照法学一级学科为主设置,课程结构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包括推荐选修课和自选课)。
1、必修课(32学分)(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学分)(2)外语(4学分)(3)法理学(3学分)(4)中国法制史(2学分)(5)宪法(2学分)(6)民法学(4学分)(7)刑法学(4学分)(8)刑事诉讼法(2学分)(9)民事诉讼法(2学分)(10)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2学分)(11)经济法(3学分)(12)国际法(2学分)2、选修课(1)推荐选修课(从中选满13学分)①外国法律史(2学分)②商法(3学分)③国际经济法(2学分)④国际私法(2学分)⑤知识产权法(2学分)⑥环境资源法(2学分)⑦法律职业伦理(2学分)⑧法律方法(2学分)(2)自选课(8学分)学生可在附件(三)公布的选修课表中按要求自主选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教育培养方案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一、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基础,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计算机和软件开发的训练,使学生初步具备从事科学研究、教学、解决实际问题及开发软件等能力。
毕业后,作为高级专门人才,能在科技、教育、信息安全、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工作、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或继续攻读研究生。
二、学制、授予学位及毕业基本要求学制四年。
学校授予理学学士。
课程设置的分类及学分比例如下表:类 别 学 分 比 例通 识 课 58.5 36.56 %学科群基础课 69 43.13 %专 业 课 ≥24.5 15.31%集中实践环节 8 5.00%合 计 ≥160三、修读课程要求修读的课程分为四个层次,每个层次的课程设置及结构如下:1、通修课:(58.5学分)参照学校关于通修课的课程要求。
其中数学类课程要求以本专业要求为准。
2、学科群基础课:(69学分)MA02*(数学类课程):数学分析(1)(6学分)、数学分析(2)(5学分)、数学分析(3)(4学分)、解析几何(3学分)、初等数论(3学分)、线性代数(1)(4学分)、线性代数(2)(4学分)、实变函数(4学分)、常微分方程(4学分)、近世代数(4学分)、微分几何(4学分)、复变函数(4学分)、拓扑学(4学分)、偏微分方程(4学分)、泛函分析(4学分)、数理统计(4学分)、概率论(4学分);3、专业课:(≥24.5学分)专业必修课:MA03*(数学类课程):(12学分)数值代数(3学分)、数值分析(3学分)、有限元方法(3学分)、运筹学(3学分);专业选修课:(选≥12.5学分)MA03*(数学类课程):符号计算系统(2学分)、数学实验(2学分)、数学基础(2学分)、数学建模(2学分)、软件工程(2学分)、组合数学(3学分)、计算机图形学(3学分)、整体微分几何(3学分)、信息论基础(3学分)、偏微分方程数值解(3学分)、代数编码(3学分)、控制论(3学分)、数理经济学(3学分)、拓扑学选讲(3学分)、群与代数表示论(3学分);MA04*(数学类高级课程)图论(3学分)、代数拓扑(4学分)、调和分析(4学分);CS01*(计算机类课程)数据结构与数据库(3.5学分);PH0*(物理类课程)理论力学(3学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培养方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培养方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STC)新华社于1958设立的一所世界重要的研究型大学,致力于通过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为我国的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在培养方案上,USTC一直秉承“让学生拥有最大的自主权”的理念,探索出全新的教育思路,不但推出各种学科的多项选择以及对学生兴趣爱好的考虑,而且还提供有利于职业发展的全新课程配置模式。
USTC把“基础知识”和“融会贯通”作为培养目标,把“选择性”和“深化研究”作为达成目标的抓手,通过“一模六定”的模式来实现目标的达成。
USTC的“一模六定”模式,以基础任务、主干任务、方向任务和选修任务为基本模块,以学科实践性教学、实习实践、国家开放课程、校内交叉课程和非学科实践教学为辅助模块,各个专业在校本科教育阶段实行总学分定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主干任务和方向任务。
USTC秉承“让学生拥有最大的自主权”的理念,让学生在国家和学校规定的培养大纲范围内,自主选择课程并深化自己的学科和能力,从而形成全面发展的学科知识、能力和品格。
USTC新型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有:(1)基础任务:要求学生在校本科学习期间,必须完成新华社规定的学科基础知识;(2)主干任务:学生围绕主干课程,完成对学科方向有深度认识的课程;(3)方向任务:学生可以选择各科目的方向性课程,掌握学科相关的知识;(4)选修任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支持学生自主选择更多的外部课程,促进学生兴趣爱好的发展。
USTC把学科知识实践性教学,实现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和任务解决的能力,作为培养的重要目标,将学科知识实践性教学与实习实践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系上进行技术创新、科学研究和职业规划等活动。
USTC还加大了开放教育课程的比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及专业方向,选择开放教育课程的项目,融入职业教育的课程,更好地转变学习的状态,培养职业教育的能力,更好地提高就业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级本科生培养方案修订意见
教字[2012]03号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对本科人才培养的定位,以及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特别是国家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战略需求,学校决定在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发扬我校的办学传统,瞄准培养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拔尖创新人才和科技英才的目标,进一步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教育评价制度,促进人才培养国际化,探索新时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构建具有我校特色,适应优秀人才成长的培养体系。
一、培养定位与修订原则
1.培养定位:
坚持“质量优异、特色鲜明、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办学方针和英才教育的培养定位,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为国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在科技、工程、经济等领域起引领作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流科学家和研究工程师。
培养的本科生应具备坚实的数理基础和所在专业领域扎实的知识基础和科研经验,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和热情;具有优秀的判断力,逻辑思维能力、定量分析能力和理性批判、探索与创新精神;具备自信、坚强、诚实、广博、优雅等美好品质,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拥有身心全面发展的健康人格。
2.修订原则:
(1)遵循教育规律,注重知识结构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
(2)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3)因材施教,分类培养,鼓励优秀学生在导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学术兴趣、科研潜质和人生规划,设计与之相适应的个性化、自主选择的学习方案;
(4)在继承“基础宽厚实”传统的基础上,明确不同学科对理科基础、技术基础以及人文社会等综合知识的需求,对课程设置进行分类调整,力求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5)鼓励各学院围绕国家重大需求,整合学校与科研院所优质资源,在前沿领域和交叉学科设立专业方向,通过专业方向系列课程的方式组织教学,积极培养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满足国家和社会对各类专门人才的需求,保持“专业精新活”的特色;
(6)围绕专业培养定位,梳理知识要点,进一步整合专业课程,理清课程之间的关系,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并以此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减少课内学时,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自主选择和独立思考空间;
(7)实施三学期制,合理安排秋季、春季和夏季学期的教学内容,统筹设计。
充分利用夏季学期引入优质教学资源,积极开展英才培养、个性化学习等教学改革举措;
(8)秉承所系结合、科教结合、理实结合的教学传统,使学生在本科期间有机会接触科技前沿,提升学生的原始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对科技创新的领悟力和兴趣;
(9)继续推进Seminar课程和大学生研究计划等教学形式,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10)积极探索两段式、长周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与研究生培养体系的衔接和贯通;
(11)培养方案修订中注意借鉴国际国内著名大学的办学经验,选取标杆学校进行深入研究,吸纳研究院所科研一线研究人员意见。
二、学制、学分要求与学分折算
1.学制: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习年限3-6年;
2.学分要求:毕业标准要求为160学分(约3200学时);
科技英才班及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项目可根据需要调整,毕业要求学分原则上不宜超过165学分。
3.学分折算:
(1)理论课:每20学时计1学分(体育课:每40学时计1学分);
(2)实验课:每40学时计1学分;
(3)集中实践:课程实习(设计),每2周计1学分,毕业论文(设计)计8学分。
三、学期安排
我校实行三学期制,一学年分为秋季、春季和夏季三个学期,寒假约4周,暑假约5周。
秋季学期原则上安排20教学周(含考试),春季学期安排18教学周(含考试),夏季学期安排4-6教学周。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春季学期一、二年级重要数理基础课程可按照20周(含考试)安排教学,与夏季学期贯通排课。
四年级春季学期安排毕业论文(设计),原则上不安排理论课程教学,若确需安排课程,应在当年4月底前结课,以免影响学生毕业资格审核。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比例
1.课程设置与结构:
课程设置是教学计划的核心,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
2010本科培养方案由通修课程、学科群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四个层次组成。
通修课程由教务处组织承担基础教学的院系规划设置,并与其它学院共同讨论后确定。
其他层次课程主要由各院系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修订原则设置,教务处进行协调。
(1)通修课:
通修课程是根据我校本科人才培养定位,以及“基础宽厚实”的教学传统设置的基础课程平台,按照理论基础、技术基础和人文基础模块构建,包含数学、物理、生物、化学、计算机、电子、政治、英语、体育、综合素质、军事训练等课程。
根据因材施教与不同学科对基础知识的需求特点,在保证培养质量的前提下分型设置,由各学院按需选择(各类通修课程分型设置方案参见附件)。
(2)学科群基础课:
学科群基础课程由各学院根据学科大类所需的知识结构进行构建,对本学院所属学科的基础知识进行整合梳理,统一规划设置。
(3)专业核心课:
专业核心课程应体现专业人才所必须具备的最核心的知识要点,由各院系按照一级学科的范畴,根据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对相关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进行设置,原则上每个专业设置3-5门,约15学分。
(4)专业方向课:
专业方向课程按照本科专业方向与对应研究生二级学科贯通,统一设计。
各学院专业方向数量和专业方向课程门数参照学科实力、学生规模、师资力量和社会需求等因素综合考虑后精心设置,力求既能体现我校各专业方向特点,又能集中资源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
(5)自由选修课:
为了给学生留出自由选择空间,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促进对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培养方案中应留出不小于6学分的自由选修课程学分。
自由选修课程的选课范围为全校本科生已设置的课程和研究生课程,院系可根据学科特点给出引导性选课建议。
(6)夏季学期课程:
充分利用夏季学期的特点,引入优质教学资源,以大师系列、英才培养、基础知识、素质拓展和专业计划内课程等模块组织课程,并通过探索逐步完善。
2.学分分配比例:
各模块学分分配作为院系设计课程体系时的参考,可根据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和培养目标进行适当调整。
原则上,毕业标准学分应控制在160学分,通修课程、学科群基础课程、专业核心和专业方向课程模块的必修学分应控制在146学分以内。
五、培养方案修订流程
1.在2009-2010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充分研讨的基础上,根据我校本科人才培养定位,形成培养方案修订的基本原则。
2.经过本科教学院长工作会议讨论,确定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主要知识结构和学分分配。
3.基础课承担学院根据上述原则提出通修课程和学科群基础课程设置方案初稿,教学院长工作会议讨论后形成各类课程分型设置方案。
4.各学院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选择和设置通修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并凝练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形成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初稿。
5.组织学科专家对各学院专业培养方案初稿进行审议,各学院根据专家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
6.专家审议合格的专业培养方案提交校教学委员会审核,批准后全面实施。
教务处
2012年3月
附件二:
全校通修课和学科群基础课分型设置方案
一、通修课
1.数学类课程:
注:非数学专业甲型和乙型课程加修数学分析(B3)、线性代数(B2)相当于数学专业类课程要求。
2.物理类课程:
注:分型后,将针对转专业学生,根据物理课程的不同要求在夏季学期安排补差和进阶类课程,帮助学生达到所转专业对物理基础的要求。
说明:英语教学根据新生入学测试按语言能力分级组织教学,成绩优秀者免修大学英语(4学分),直接进入提高班语言能力拓展课程学习,成绩良好者按照标准班组织教学,语言能力较弱的学生进入基础班加强基础训练后选修语言能力拓展课程达到教学要求。
*注:基础班学生修读语言能力拓展课程不作时间限制,可以通过修读夏季学期课程,也可通过修读春秋季开设的语言能力拓展课程获得。
★注:提高班学生通过资格考试可免修并获得4学分。
语言能力拓展课程系列另附具体课程信息列表。
4.国防教育:1学分
军训与军事理论
5.政治类课程:15学分
*注:《重要思想概论实践》从1年级开始至2年级夏期结束时结课,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各类社会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完成学习。
6.综合素质类课程:4学分
学生应选修2学分人文素质课程和2学分科学素养课程。
人文素质类课程由人文学院进行整体设计,科学素养类课程由各学院精选具有学科特点的课程面向全校开设。
7.体育类课程:4学分
8.计算机类课程:≥7.5学分
*注:要求预修《电子线路》《电子线路实验(1)》。
9.电子类课程:
10.化学、生物类课程:
化学类和生物类通修课程由开课学院与各学院沟通后,根据学科知识构成需要明确教学内容,设立相关课程,力求与各学科知识结构有机融合。
二、学科群基础课程
1.数学类课程:
2.物理类课程:
3.化学类课程:
4.其它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