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_理念与方法_萨特_辩证理性批判_研究

合集下载

《萨特存在主义文学思想研究》

《萨特存在主义文学思想研究》

《萨特存在主义文学思想研究》一、引言萨特(Jean-Paul Sartre)是二十世纪法国最重要的哲学家、文学家之一,他的存在主义哲学和文学思想对于西方哲学、文学及社会科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萨特的存在主义主张人的存在先于本质,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和选择,并认为这些选择构成了人的存在。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萨特的存在主义文学思想,探究其哲学思想和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

二、萨特存在主义的核心思想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强调人的自由和选择的本质。

他指出,人是在特定的历史、社会和环境中生存的,但这种环境并不是决定人本质的唯一因素。

相反,人的本质是由其自身的选择和行动所构成的。

这种选择和行动是自由的,不受任何外部因素的限制。

萨特认为,人的存在是一种主体性存在,即人是通过自身的行动和经验来定义自己的存在。

三、萨特文学思想中的存在主义表现萨特的文学创作深受其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

他的文学作品通常以人物为中心,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情感和行动的描写,揭示了人的自由意志和选择的本质。

在萨特的作品中,人物往往处于一种困境之中,他们必须面对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所带来的后果。

这种困境和选择常常涉及到人的尊严、生命的意义、道德责任等重要问题。

例如,在《恶心》中,萨特通过对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的描写,揭示了人在面对世界时的无助和迷茫。

在《存在与虚无》中,他通过描述人物的行动和选择,探讨了人的自由意志和存在的意义。

此外,萨特的作品还经常涉及到人的社会关系和历史背景,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他进一步深化了其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四、萨特文学思想的影响萨特的存在主义文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不仅在法国文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而且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他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启发了许多后来的哲学家和文学家,对于他们探讨人的自由意志、选择、尊严、生命的意义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此外,萨特的存在主义文学思想还对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影响。

萨特《辩证理性批判》中关于人的存在

萨特《辩证理性批判》中关于人的存在

萨特《辩证理性批判》中关于人的存在萨特《辩证理性批判》中关于人的存在萨特是以思考人的存在状态而著名的。

在写作《存在与虚无》时期,萨特是单纯从个人的活动和选择中去思考人的本质的,因此,这时萨特眼中的人,是处于社会和历史之外的,苦闷的、孤独无靠的人。

到了写作《辩证理性批判》时期,萨特试图综合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因而,社会和历史的范畴开始成为萨特思考人的存在的工具。

人们往往把《辩证理性批判》看作是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作,而实际上萨特在《辩证理性批判》中并未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根本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虽然萨特这时大量使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范畴,但他使用这些范畴只不过是为了完善存在主义的人学理论。

一人在历史中的纵向关系在《辩证理性批判》中,萨特从历史唯物主义的既成结论开始自己的论述,提出,人创造历史,同时,人又是他创造的历史所创造的。

从这一点出发,萨特展开了人的纵向的历史关系的探讨,试图从人与先前世代中的人的活动的联系中来理解人的存在。

萨特认为,人创造历史这一点不能局限在个人身上进行思考,作为个体的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还不是历史的动力。

因为,人创造历史首先是在诸如劳动方式、生活方式等先前实际存在的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的,虽然创造历史的是人而不是先前的条件,但如果没有这些先前的条件,人也就无从创造了,正是先前的条件为人变革历史的活动确定方向和提供物质的现实性,人创造历史无非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超越先前的条件。

先前的条件是先前世代中人的创造活动的物化,它把不同世代的人联系在一起,是先有了过去人的创造活动才产生了现在的创造活动。

对于创造历史的活动来说,人与他人以及过去的人是一个综合统一的总体,正是这个综合统一的总体才是真正的历史动力。

人创造历史,人在历史的发展中结成客观的联系。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人也许会说历史与我不相干,我并没有从事创造历史的活动。

事实并非如此。

因为,处在社会中的人,只要活动,无疑就已经将自己的活动投入到创造历史的总体之中去了,而且,一个人的存在本身就意味着会有他人的活动来支持他的存在。

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一、什么是存在主义二、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一、什么是存在主义存在主义简介存在主义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资产阶级文明终结的开端。

随着现代时期的到来,人进入了历史中的非宗教段。

此时,虽然人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权利、科技、文明,但也同时发现自己的无家可归。

随着宗教这一包容一切的框架的丧失,人不但变得一无所有,而且变成一个支离破碎的存在物。

他没有了归宿感,认为自己是这个人类社会中的“外人”,自己将自己异化。

在他迫切的需要一种理论来化解自己的异化感觉时,存在主义就应运而生了。

存在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把孤立的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做最真实的存在,并作为其全部哲学的出发点。

存在主义自称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的哲学。

存在主义超出了单纯的哲学范围,波及西方社会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影响尤为突出。

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认为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

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存在主义的思想渊源主要来自于索伦·克尔凯郭尔的神秘主义、尼采的唯意志主义、胡塞尔的现象学等。

存在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海德格尔,将存在主义发扬光大的是萨特。

索伦·克尔凯郭尔(Soren Aabye Kierkegaard,1813—1855),丹麦宗教哲学心理学家、诗人,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后现代主义的先驱,也是现代人本心理学的先驱。

克尔凯戈尔反对德国观念专门讲理想的东西,而以为人生最主要的是要很具体地把握住个人的存在,克尔凯郭尔个人对自己“孤独”与“例外”的感受,创造出对自己关心的哲学- 存在主义。

克尔凯戈尔在哲学著作《恐惧的概念》中奠定了基督教存在主义思想体系。

基督教存在主义否认物质世界的存在,也否认黑格尔的抽象的精神存在。

认为真实存在的东西只能是存在于个人内心中的东西,是人的个性,人是世界上唯一的实在,是万物的尺度,人即是个人的主观意识,但这不是感性、思维的意识,而是非理性的意识,是个人的心理体验。

萨特存在主义中的马克思主义观及其评价

萨特存在主义中的马克思主义观及其评价
人 是绝 对 自由的观点 。 ( 一 )存 在 的 二 重 划 分
萨 特 主 张存 在 是 世 界 的 本 原 , 它对意 识具 有第一 性 。但 这 种 存 在 并 非 是 客 观 的外 在 于 人 的 存 在 , 而 是 作 为人 类 特 征 的 人 的存 在 。据 此 , 萨 特 从 纯 粹 的 主 观 意 识 出 发 把 存 在 划 分 为 自在 和 自 为 两 种 形 式 。 自在 存 在 是 不 受 作 为 外 力 的 人 类 思 维 影 响 的 存 在 , 是先 天 的原生 的存 在 。萨特 认 为 : “自 在 存 在 是
第 院学 报 ( J L 文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Hu a i h a i I n s t i t u t e o f Te c h n 0 l 0 g y ( Hu ma n i t i e s& S o c i a l S c i e n r ~E d i t i o n )
( 二 )存 在 先 于 本 质
萨特 是 一 个无 神 论 者 , 他 认 为 世 界 不 是 神 决 定 的 , 不 存在 神 决 定 人 本 质 的 说 法 和人 本 质 先 天 论 。 萨特从 他 的“ 人 学本 体 论 ” 出发 , 指 出 人 的 本 质 是 由
人 自身 创 造 的 , 从 而 提 出 了 存 在 先 于 本 质 的命 题 。
存在, 因 为 自在 存 在 只 有 从 自为 那 里 才 可 以 获 取 存 在 的 价 值 和 意 义 。离 开 了 自为 , 自在 就 是 一 个 自然 物 。 这 两 种 存 在 又 相 互 矛 盾 。 自在 与 自为 实 质 上 分 属客 观与 主观两 个 不 同领 域 , 且 两 者 在 时 间 概 念 上

国外马克思主义参考书目

国外马克思主义参考书目

国外马克思主义参考书目一、参考教材类1.陈学明著《西方马克思主义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俞吾金陈学明著《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新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3.张一兵胡大平著《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逻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4.衣俊卿等著,《20世纪的新马克思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5.曾枝盛主编《国外学者对马克思主义若干问题的最新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6.衣俊卿等著,《20世纪的文化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深层解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5月7.张一兵著《文本的深度耕犁》第一卷,第二卷,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2008年8.曾枝盛著《20世纪末国外马克思主义纲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9.鲁克俭著《国外马克思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9月10.王东著《马克思学新奠基:马克思哲学新解读的方法论导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11.俞吾金主编《二十世纪哲学经典文本. 西方马克思主义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912.陈学明著《“西方马克思主义”命题辞典》东方出版社,2004年13.陈学明编《苏联东欧剧变后国外马克思主义趋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14.徐崇温著《当代外国主要思潮流派的社会主义观》人民出版社,2008年二、徐崇温主编《国外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研究丛书》33种重庆出版社第一批书目:1,对卡尔·马克思的理解(美)悉尼·胡克著徐崇温翻译2,历史与阶级意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匈)卢卡奇著张西平翻译3,交往与社会进化(德)哈贝马斯著张博树翻译4,马克思的历史理论(美)威廉姆·肖著阮仁慧钟石韦冯瑞荃翻译5,处在21世纪前夜的社会主义(南)尼科利奇编赵培杰冯瑞梅孙春晨翻译6,论国家——从黑格尔到斯大林和毛泽东(法)列菲弗尔著李青宜等翻译7,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美)马尔库塞著张峰吕世平翻译8,批判理论(德)马克斯·霍克海默著李小兵等翻译9,马克思主义和哲学(德)卡尔·柯尔施著王南(三点水是)荣新海翻译10,柯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个辩护(英) G.A. 柯亨著岳长龄翻译11,“西方马克思主义”论丛徐崇温第二批书目:12,实践哲学(意)葛兰西著徐崇温翻译13,启蒙辩证法(哲学片断)(德)马克斯·霍克海默特奥多·阿多尔诺著洪佩郁蔺月峰翻译14,日常生活(匈)阿格妮丝·赫勒著衣俊卿翻译15,法西斯主义群众心理学(奥)威尔海姆·赖希著张峰翻译16,“新马克思主义”传记辞典(美)罗伯特·戈尔曼编赵培杰李菱邓玉庄等翻译17,法兰克福学派研究欧力同张伟著18,“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资本主义理论李青宜著19,用马克思主义评析西方思潮徐崇温著20,社会民主与未来(德)维·勃兰特(奥)布·克赖斯基(瑞典)欧·帕尔梅著丁冬红白伟翻译第三批书目:21,卢梭和马克思(意)德拉·沃尔佩著赵培杰翻译22,理性和革命——黑格尔和社会理论的兴起(美)马尔库塞著程志民等翻译23,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行动的合理性和社会合理化(德)哈贝马斯著洪佩郁蔺青翻译24,交往行动理论,第二卷——论功能主义理性批判(德)哈贝马斯著洪佩郁蔺青翻译25,否定的辩证法(德)特奥多·阿多尔诺著张峰翻译26,自然的控制(加)威廉·莱斯著岳长龄李建华翻译27,历史和结构——论黑格尔马克思主义和结构主义的历史学说(德)施密特著张伟翻译28,南斯拉夫“实践派”的历史和理论(南)马尔科维奇彼德洛维奇编郑一明曲跃厚翻译29,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上卷——社会存在本体论引论(匈)卢卡奇著(德)本泽勒编白锡(上双方下土)张西平李秋零翻译30,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下卷——若干最重要的综合问题(匈)卢卡奇著(德)本泽勒编白锡(上双方下土)张西平李秋零翻译31,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余文烈著32,哈贝马斯的“晚期资本主义”论述评陈学明著33,卡尔·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阶级运动(德)卡尔·柯尔施著熊子云翁廷真翻译三、原著类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1923)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1971)审美特征(1963)青年黑格尔(1948)葛兰西:实践哲学狱中札记(1929-1935)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1923)卡尔·马克思(1938)布洛赫:希望的原理乌托邦的精神霍克海默:批判理论工具理性批判(1967)论哲学的社会功能(1940)独裁国家(1940)霍克海默,阿多尔诺:启蒙辩证法(1947)阿多尔诺:否定的辩证法(1966)美学理论(1970)本杰明:德国悲剧的起源(1925)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1636)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重建历史唯物主义事实与规范认识与旨趣理论与实践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文化与批判交往行动理论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1964)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1932)苏联马克思主义(1958)理性与革命(1941)爱欲与文明(1955)反革命和造反(1972)工业社会与新左派斯密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1962)历史与结构(1971)萨特:辩证理性批判(1960)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1945)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1965)阅读资本论(1965)列宁和哲学(1969)自我批评材料(1974)弗洛姆:为自己的人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逃避自由健全的社会爱的艺术人心超越幻想的锁链(在幻想锁链的彼岸)人类的破坏性剖析赖希:性格分析(1928)法西斯主义群众心理学(1933)辩证唯物主义和精神分析(1928)性革命(1930)列菲弗尔:论国家——从黑格尔到斯大林和毛泽东日常生活批判(1946)辩证唯物主义(1938)资本主义的幸存(1973)梅洛·庞蒂:人道主义与恐怖(1947)辩证法的历险(1955)意义和无意义(1948)德拉·沃尔佩:卢梭和马克思(1957)科莱蒂:马克思主义与黑格尔(1969)意识形态和社会(1969)普兰查斯:当代资本主义的阶级(1974)科亨: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个辩护(1978)历史唯物主义的再探讨(1988)威廉·肖:马克思的历史理论(1978)罗默:剥削和阶级的一般理论(1982)共产主义后的社会主义可能存在吗?(1992)埃尔斯特:理解马克思(1985)马克思主义和个体主义(1989)四、评述类1,(英)P.安德森;余文烈译:《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东方出版社1989年版2,(英)P.安德森:《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3,(苏)B.H.别索诺夫:《在“新马克思主义”旗帜下的反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年4,(德)H..霍尔茨:《欧洲马克思主义的若干倾向》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5,(加)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萨特的《辩证理性批判》的实践哲学取向

萨特的《辩证理性批判》的实践哲学取向
种 惰 性 的 组 织 ( ) 变 成 了组 织 对 大 众 的领 导 问题 。 党 , 所 以 , 果 需 要 “ 的 ” 克 思 主 义 的再 生 的话 , 必 如 活 马 就 须 求 助于 存 在 主 义 。“ 克思 主 义 虽 然拥 有 理 论 的基 马
主义体系 ,而从对这种体系的批判 中产生 了存在主
的开头部分 ) 的一 开始就对抽象 的、 作为科学的影子
的哲 学 持否 定 态 度 ,认 为 只 有 表 达社 会 的 总体 运 动 的 “ 的 ” 学 , 真 的存 在 。也 就 是说 , 活 哲 才 哲学 不 是 某
种 消极 的惰性物 ,或者知识 的已经终结 的统一性 。
本论文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 目“ 实践哲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 的出发点和归宿” ( 批号 :5J 7 0 2 ) 0 JD 1 15的支持 , 在此表示感谢 。
克 尔 凯 郭 尔 的 存 在 主 义 , 求 为 在 第 二 国 际 和 苏 联 那 里 被 知 识 化 、 僚 主 义 化 的理 论 重 新 走 向 实 践 和 行 动 。 此 , 批 判 》 个 人 实 践 作 为 基 础 和 出 发 点 揭 示 了 整 恢 使 为 《 将 个 社 会 实践 的 结 构 和 功 能 。 应 的 , 特 对 马 克 思 主 义 关 于 阶 级 、 党 和 无 产 阶 级 专 政 的 思 想 也 相 萨 政
和 物 从 属 于思 想 。 萨特 这 里 看 到 的是 马 克思 主 义 在 第 二 国际 和苏 联 时期 的倒 退 现 象 ,马 克思 的 思想 被
种 哲 学 都 是 实 践 的 ,甚 至 一 开 始 表 现 为 最 为 沉 思
的 哲 学 也 是 如 此 。 哲 学 的 方 法 是 社 会 和 政 治 的 武 器 。” 艮 明显 , 里 所谓 的哲 学 乃 至沉 思 哲 学 只 能是 这

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

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

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之一。

存在主义是20世纪西方哲学中最有影响的人本主义流派之一,把存在主义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存在主义演化的重要趋势之一,萨特正是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最有影响、最典型的代表人物。

一、萨特的生平萨特于1905年6月21日生于法国巴黎的富裕阶层家庭,从小就喜欢阅读文学作品,据说他读的第一本书的书名是《一个中国人在中国的苦难》,而中学时通过接触尼采、柏格森等著名哲学家的思想让他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24年,萨特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攻读哲学。

1929年,萨特萨特在一个气象台里服兵役,为期1年半。

1931年4月,萨特去了法国北部港口城市勒阿弗尔,在高中教哲学,同时写作小说和哲学论文,后来又到德国柏林的法兰西学院专门研究现象学,深入的研读了现象学大师胡塞尔的哲学思想以及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存在主义,并发表了一系列论文。

在二战期间,萨特加入了法国共产党的地下抵抗组织,并被关进德国集中营,这段监狱生活对萨特产生了很大影响,并与1943年发表代表作《存在与虚无》。

萨特希望把自己多年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思考写进这本哲学专著中。

写作是在艰苦的环境下完成的,书问世后在知识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许多职业哲学家都关注着这本书。

但《存在与虚无》从一开始就难以被学术界正统权威所接受。

他们觉得这本书过于离经叛道,不能入哲学的殿堂。

这本书在1945年战争结束后吸引了大量的读者,使得存在主义成为五十年代最具影响的思潮。

而这本书也被视为法国存在主义运动的奠基之作。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萨特主编了评论杂志《现代》,编辑部成员有波伏娃、雷蒙·阿隆、米歇尔·莱里斯、梅洛·庞蒂、阿尔贝·奥利维埃和让·波朗等。

1946年,萨特发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指出存在先于本质。

1948年2月萨特接受邀请担任革命民主同盟执行委员,开始“介入”政治活动。

萨特与马克思主义--《辩证理性批判》简析

萨特与马克思主义--《辩证理性批判》简析

2. 舱内硬件很好。 3. 全船概况介绍。
( 为下文伏笔 ) 正面 :太阳、 酸光等。
(二 )舱外
侧面
古诗名 句 。 冰心之语 。
自己感 觉 。
(一 )餐厅 主体
1. 食 物 。 2. 氛 围。
3,食 堂 。
二、 棍厅奇遇
( 二 ) 奇遇
1. 洋孩 。 2. 赠物 。
3 . 回赠 。 昔 日。 2. 今朝 。
史, 其结论必 然是荒谬的。 他想以 此来“ 马克 义历 填补” 思主 史唯物主义的 “ 人学的空场” 其实质是想用这些存在主义 ,
的非理性主义、 神秘主义来取代历史唯物主义。
L 注
释」
(1)(拼证理性批利》 序(2) (3) (4) 同 原 上书, 第133,134 页(5)
同上书. 第37 页(6) 同上书, 第91 页(7) (8) 同上书, 第48 页
去。
2. 用存在主义来“ 补充”制作” “ 马克思主义 他在“ 接受” 高度评价” 和“ 马克思主义时, 不仅没有放 弃存在主义, 反而企图用存在主义来给马克思主义 “ 医治” “ 贫血症”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作为当代唯一有生命力的哲 学应当是一种以个人的实践为基础的“ 人学” 。马克思本人 及马克思主义者却把这个马克思主义中最重要的东西丢
治思想性强; 选材典型, 很有代表性; 各篇层次清晰, 照应紧密, 结构谨严, 天衣无缝。此书语言精湛优美,
极富文采;本文限于篇幅, 未有展开。 总之, 《 域外情丝》 是近年一部不可多得的游记佳作。 历史将会证明:
这是中国游记发展史上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上 接第92 页 社会经济形态的 ) 性质、阶级和阶级斗争等这 些社会历史的决定因素出发来分析和研究人及人类社会历 史, 指责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一种先验的方法, 认为这必然 导致教条主义、 公式主义、 形式主义、 必然 “ 顽固地拒绝细 分”“ ,用普遍代替个别” 我们不能说他的指责一无是处, ⑤。 问题在于他把教条主义、 公式主义等同于马克思主义, 他由 反对教条主义、 公式主义的片面性而导向了另一个极端: 研 究人和人类社会历史时, 排斥人的社会性、 排斥社会历史的 普遍性、 规律性, 而只强调具体的人、 具体的历史事件的特 殊性、 偶然性。 存在主义只能肯定历史条件的特殊性” “ ⑥。 因此, 他所采用的历史研究方法是形而上学的, 与马克思主

萨特存在主义中的马克思主义观及其评价(1)

萨特存在主义中的马克思主义观及其评价(1)
3] 。 法。实质就是外在性内在化和内在性外在化的统一 [
萨特存在主义中的马克思主义观 二 、
萨特从自己存在主义的哲学观点出发, 发现了 人学空场” , 并试图将存在主义补充 马克思主义的 “ 企图以此超越马克思主义 。 到马克思主义中去 , 一 )内省体验论 ( 萨特主张认识是主观自生的 , 是人内在的自我体 萨特又批判地指出马克思主义中的认识剥 验 。 同时 , 夺了人的主观 能 动 性 。 人 在 认 识 事 物 的 时 候 是 以 自 身纯粹客观的排 他 性 角 度 去 理 解 纯 粹 自 在 存 在 的 客 那么 , 获得的认识只是客观世界本来面目的 观世界 , 描写 , 而这一认识的前提就是人必须把自己当作是客 作为这一过程中前后两方面不同性质 观真理 。 因此 , 的客观真理和客观世界是没有联系的 , 这种认识结果 萨特主张把反映逻辑当 只会让人越来越糊涂 。 因此 , 作使人意志混 乱 的 中 介 而 取 消 。 现 实 中 应 该 提 倡 的 把人的主观能动性融入到认 是内省体验式的认识论 , 识中 , 完全以人 类 思 维 的 主 观 性 来 建 构 。 因 此 , 萨特 在认识论上没有走出主观唯心主义误区 。 ( 二 )人学辩证法 萨特认为不存在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 只存 在以人为核心的人学辩证法 。 因为对自然的认识是 自然辩证法就是历史辩证法扩展 人类自己构造的 , 到自然界的 。 辩证法的内容和可理解性全都是立足 于一个个单一的具有个别性的个体所引发的具体的 这一总体化的过程离不开现实的 总体化的总和上 , 人及其活动 , 而人 总 是 外 在 于 自 然 , 所 以, 存在的只 这种以人类总体化为本质 能是人学辩证 法 。 然 而 , 内涵的人学辩证 法 却 是 唯 心 主 义 的 一 种 反 映 , 因为 这种总体化在现实中就是生物学意义下现实个人的 是人 对 自 己 体 验 所 作 的 自 我 了 解 。 人 学 主观体验 , 因此 , 萨特在辩 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人的经验意识 , 证法上也没有走出主观唯心主义误区 。 三 )历史人学 ( 萨特主张用一种关于社会集团形成和分解的理 他把人的社会历史活动 论来对社会历史 进 行 解 释 , 分为三大层次 。

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_理念与方法——萨特《辩证理性批判》研究

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_理念与方法——萨特《辩证理性批判》研究

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理念与方法——萨特《辩证理
性批判》研究
作者:仰海峰, YANG Hai-feng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100871
刊名:
山东社会科学
英文刊名:SHANDONG SOCIAL SCIENCE
年,卷(期):2010(3)
参考文献(14条)
1.萨特辩证理性批判
2.詹姆逊;李自修马克思主义与形式 199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2004
4.萨特辩证理性批判
5.在《存在与虚无》发表之后,有人结合战后法国的现状批评萨特,说萨特在这本书中所表现出来的绝望不利于法国的重建.为此,萨特写下了《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他为自己辩护说,自己的理论是一种真正的人道主义.关于这篇文献,请参阅拙著《形而上学批判》一书第一章第二节的讨论
6.萨特;徐懋庸辩证理性批判 1963
7.贝尔纳·享利·列维;阎素伟萨特的世纪 2005
8.萨特辩证理性批判
9.潘培庆萨特哲学论文集 1998
10.萨特辩证理性批判
11.萨特辩证理性批判
12.萨特;徐懋庸辩证理性批判 1963
13.萨特;徐懋庸辩证理性批判 1963
14.形而上学批判--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前提及当代效应 2006
本文链接:/Periodical_sdshkx201003001.aspx。

萨特的“人学辩证法”

萨特的“人学辩证法”

萨特的“人学辩证法”萨特的“人学辩证法”二战以后,萨特转向马克思主义,树起了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中存在着“人学空场”,因而,他企图构建起所谓“人学辩证法”的思想体系,用以取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然而,由于萨特是基于存在主义的立场上探讨个体的人的所谓“总体化”。

所以,它即不能取代历史唯物主义也不可能对马克思主义作出真正的“补充”。

严格地说,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是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

但是,在人类思想史上,如果说历史唯物主义第一次在实践范畴的基础上,展开了从社会历史走向个人的思维线索的话,那么,萨特则是第一个试图在实践范畴的基础上,展开从个人走向社会历史的思维线索。

因此,对于马克思主义者来说,认真研究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试图通过对萨特“人学辩证法”的介绍来把握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思维走向。

一 .否定自然辩证法萨特是从否定自然辩证法开始自己的“人学辩证法”的理论建构的。

萨特认为,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辩证法的理论是一种“把先验的和没有得到证明的辩证法说成自然界的根本规律。

” [1] 在他看来,承认自然界自身存在着普遍的辩证规律是一种完全违背辩证理性的“十足的神学”。

他说:“自然辩证法不可能是形而上学之外的任何东西。

在实践中发现辩证理性,然后,把它当作无条件的规律投射到自然界,再回到对社会的研究,声称自然的这种难以理解的、非理性规律制约着社会,这一套程序在我们看来是完全的脱轨。

” [2]所以,萨特认为,承认自然辩证法包含着这样一种危险:即妨碍人的主观性和人的自由的发扬。

他说,在“现代的马克思主义者”那里,由于坚持自然辩证法的客观实在性而“否认思维本身的全部辩证运动,把思维溶化于普遍的辩证法之中,把人分解在世界之中而把它消除” [3] 。

“这种外在的唯物主义硬使辩证法成为外在性:人的本性脱离了人而寓于一种先验的规律之中,寓于一个超人的自然中,寓于一种从星云开始的历史中,对于这种普遍的辩证法来说,……人类史不过是自然史的特殊化而已” [4]萨特认为,与“现代的马克思主义”不同,马克思本人把辩证法看作是人的实践的创造物。

萨特“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萨特“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萨特“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萨特在1956年的文章《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中提出了一种思想,他认为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可以相互结合,共同探讨人类的存在问题。

这种思想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和讨论,有些人认为这种结合是不可能的,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萨特的思想非常有意义。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萨特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以及其提出的几个例子的相关性,以证明这种思想的真实性。

萨特在他的文章中提到,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两者都试图理解人类存在的本质。

然而,存在主义关注的是个体的存在,而马克思主义关注的是社会和经济的现实。

萨特认为,这两种思想可以相互结合,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存在。

他强调了以下几个例子,来证明这个观点:1. 个体和社会的关系。

萨特认为,个体的存在是建立在社会基础上的,而社会也由许多个体组成。

因此,用仅仅从社会的角度去看待存在不足够。

相反,只是从个人角度看待存在同样不够。

这正是结合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所强调的。

2. 个体的自由和社会的规则。

在社会中,存在各种规则和约束,这些规则可以保证社会稳定和公正。

然而,这样的规则也限制了个体的自由。

萨特认为,我们需要结合马克思主义和存在主义的思想,来探讨个体如何在社会约束下保持自由。

同时,我们也需要思考,社会规则的制定是基于什么理由?3. 人类存在的目的。

萨特认为,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都试图理解人类存在的本质。

而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人类存在的目的是什么?是追求个人的幸福,还是追求整个社会的进步。

这两种思想可以相互结合,共同探讨人类存在的目的和意义。

4. 劳动和个体的自由。

萨特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劳动,而存在主义则关注的是个体的自由。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劳动和个体的自由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复杂。

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平衡这两种因素,以及如何保证个体的自由和劳动的权利。

5. 社会的进步和个体的幸福。

最后,萨特提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社会的进步和个体的幸福之间的关系。

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

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

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之一。

存在主义是20世纪西方哲学中最有影响的人本主义流派之一,把存在主义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存在主义演化的重要趋势之一,萨特正是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最有影响、最典型的代表人物。

一、萨特的生平萨特于1905年6月21日生于法国巴黎的富裕阶层家庭,从小就喜欢阅读文学作品,据说他读的第一本书的书名是《一个中国人在中国的苦难》,而中学时通过接触尼采、柏格森等著名哲学家的思想让他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24年,萨特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攻读哲学。

1929年,萨特萨特在一个气象台里服兵役,为期1年半。

1931年4月,萨特去了法国北部港口城市勒阿弗尔,在高中教哲学,同时写作小说和哲学论文,后来又到德国柏林的法兰西学院专门研究现象学,深入的研读了现象学大师胡塞尔的哲学思想以及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存在主义,并发表了一系列论文。

在二战期间,萨特加入了法国共产党的地下抵抗组织,并被关进德国集中营,这段监狱生活对萨特产生了很大影响,并与1943年发表代表作《存在与虚无》。

萨特希望把自己多年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思考写进这本哲学专著中。

写作是在艰苦的环境下完成的,书问世后在知识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许多职业哲学家都关注着这本书。

但《存在与虚无》从一开始就难以被学术界正统权威所接受。

他们觉得这本书过于离经叛道,不能入哲学的殿堂。

这本书在1945年战争结束后吸引了大量的读者,使得存在主义成为五十年代最具影响的思潮。

而这本书也被视为法国存在主义运动的奠基之作。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萨特主编了评论杂志《现代》,编辑部成员有波伏娃、雷蒙·阿隆、米歇尔·莱里斯、梅洛·庞蒂、阿尔贝·奥利维埃和让·波朗等。

1946年,萨特发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指出存在先于本质。

1948年2月萨特接受邀请担任革命民主同盟执行委员,开始“介入”政治活动。

萨特的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萨特的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历史,从而为历史唯物主义奠定基础。在萨特看来, 是口头上的,人类的痛苦、 需要、情欲、辛劳是一些原 历史唯物主义虽然是 “ 意识到了自身的历史本身” ,但 生的实在,是不可克服的,也不是知识所能改变的 . 由于种种原因, 它却未能揭示出历史的可知 ,因此, 因为 主 生活即使实际存在时也与知识对象无关,与 i l }
它缺乏坚定的基础。萨 特认为, 历史的 可知性实际上在 知 识无关, 种主 这 观即存在” 萨特指出, 。 克尔凯郭尔
于个人的实践, 在于这种实践的透明性,而这种实践之 与黑格尔的分歧不在概念方面,而在对知识的批判和在 所蹦是透明的、可知的,就在于它有个人意识作为一个 对知识的能力的限制方面。在黑格尔看来,生话的悲剧 环节,甚至是摄初的环节:在萨特看来,只有揭示并阐 总会被扬弃,实际生话消失于知识之中; 而在克尔凯郭 明了上述事实 , 才为历史唯物主义奠定了基础:但是, 尔看来, 黑格尔的失足就在于他忘记了生活经验的不可 正如 日 本哲学家市仓宏佑先生所说的那样,“ 这种重视 克服的混沌性。萨特肯定地认为:克尔凯郭尔的宗教主 意识的主观性的立场,也许就是使萨特一贯留在存在主 观主义可能是唯心主义的极点,但比起黑格尔来,“ 他
认:克尔觊郭尔所坚持的实在不能还原为思维并不是指 这样做的。 坚持客观对象决定主观意识 ,而是指坚持神性的超越

墅童 星基曼
2H 【2 3 】
原为思维以及实在第一性 的观点,所以 他比黑格尔更接 有所接受又有所歪曲: 他在强调马克思和克尔凯郭尔都 近实在论,显然也是不符合事实的.因为他 目己也承 肯定存在不能还原为思维和存在第一性的观点时,正是 方面,萨特是接受克思主义的。他同意马克思
论:萨 特则通过批判辩证理性建立了 他的 “ 存在主义的 的绝 对知 识所克服了。 ”与此相反, 克尔凯郭尔却 “ 不

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_萨特_辩证理性批判_解读_张一兵

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_萨特_辩证理性批判_解读_张一兵
061
正是在做了这种理论思想史的重要定位之 后, 萨特才谈到他自己的存在主义。 显然, 依萨特 自己的上述界说, 他的存在主义断不是对马克思 “ 主义的超越, 如果作为一种思想体系, 那么, 这是
0 33 1 ” 一种寄生的体系( 。 这里所 :;<;=>?>@;A =B=?CD)
第三个阶段就是 37 世纪中叶以来光亮至今的作 为无产阶级的自我意识的马克思主义。 我觉得, 在萨特的理论文本中, 关于历史本身的描述时常 会是一种理论判定, 而鲜有真实历史的实证。 面 对历史, 他不是基于马克思之思所依存的经济学 和历史学, 而经常是以文学想象的构架为论说中 轴, 时常还会糅合一些不熟不透的人类学、 社会 学和心理学。 这是他的哲学建构在根本上会必然 失败的原因。 “ 萨特认为, 这三种哲学, 依次成为某一种特 殊思想的沃壤和某一种文化的领域。 当它们所反 映的那个历史时期还没有被超越时, 它们是不可 能被超越的 ” 。 在他看来, 今天的时代仍然是马克 思主义的时代。 有论者指出, 法国最早提出马克 思主义不可超越观点的是梅洛 8 庞蒂 0 9 1 。 这是萨 特关于时代的一个极为重要理论定位, 也是萨特 非常著名的一段表述: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远不已经枯竭了,
说, 抽象的非历史的 “ 大写的哲学 ( *+,-./.*+0) 是不存在的; 不管你在什么形式之下去考察它, 这 个科学的影子, 这个人类的幕后军师, 都不过是一 种被实质化了的抽象罢了。 事实上, 只有各种的哲
(#) 学” 。 其实, 从施蒂纳、 克尔凯郭尔以后, 也是从
马克思以后, 强调历史性的具体存在以拒斥抽象 的( 大写的 ) 类意识开始成为人们 普遍接受的观 念。 在方法论上, 这也是新人本主义理论建构重要 的逻辑底线 之一。 大写 的类意识 ( 大写的人—类 人、 大写的理性—逻各斯、 大写的他者 ) 成为后现 代思潮的主要证伪目标。 萨特在此交待了理论方 法上的前提。 哲学只能是具体的属于一定时代的 哲学。 这是黑格尔 1 马克思的观点。 在萨特看来, 哲学总是一定时代中为 “ 社会的 总运动提供表现形式 ” 的具体世界观。 显而易见, 萨特对哲学的定位十分明确: 哲学就是社会历史 之思。 这也是他自 《 真理的传说 》 开始就一直坚持

萨特与马克思主义

萨特与马克思主义

1引言让·保罗·萨特是20世纪法国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他不仅仅是一位文学家、戏剧家、评论家更是一位哲学家。

他是法国存在主义的领军人物,也是西方“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先导者。

其思想极大地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他的《辩证理性批判》便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来阐述自己的存在主义思想。

2萨特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虽然萨特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但他否认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更不是一个共产党人。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对自己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但有些理论倾向(如“对人的遗忘”)却与自己的思想主张背道而驰。

此外,他也与当代的马克思主义者有着明显的差别:他认为自己的存在主义只是将马克思主义当作一种方法、一种指导原则,而当时的马克思主义者则不加反思地将马克思主义看作是真理,是普遍的“知”。

在《今天的希望:与萨特的谈话》中,面对自己与共产党的关系究竟是何的发问,萨特也表示他与共产党仅仅是“同路人”。

他这样说道:“一个同路人,确切的意思就是‘一个试图在这个党的组织之外思考问题而希望能利用他所发的真理的人。

”[1]在思想上萨特仅仅是想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完善自己的存在主义理论,而在政治上他“同情”共产党、“热爱”共产党,但却并不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萨特与共产党的关系在二战之后先是密切后来又因为对苏联模式的反感而最终导致决裂,但他始终并未放弃将自己的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使其能为共产党所用。

3人学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在《辩证理性批判》一书中,萨特提到,存在主义是寄生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

萨特认为他所处的时代是马克思的时代,而且这个时代并没有被超越。

存在主义也未能超越马克萨特与马克思主义Sartre and Marxism王孜(西安航空学院教务处,西安710003)WANG Zi(Dean'sOfficeofXi'an Aeronautical University,Xi'an710077,China)【摘要】萨特认为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有着紧密的联系,他承认自己的存在主义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但又否认自己是一名马克思主义者。

萨特

萨特

萨特
萨特的马克思主义观
萨特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时代不可超越的哲学,但它并非完美无缺,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存在“人学空场”,即对人,特别是对个体存在价值的忽视,导致了现代马克思主义的僵化。

萨特批判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的导致“自然的历史化”和“历史的自然化”,主张从人的存在的社会历史关系角度理解辩证法。

萨特历史人类学思想
萨特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和存在主义的自由理论结合起来,建立起以人的具体活动或个人的实践为基础的历史人类学。

萨特从历史人类学的方法论基础、人的历史的实践内涵、实践和历史的展开机制、共同实践与人类关系的具体历史形态论述了他的历史人类学思想。

首先,萨特提出要用中介和前进—回溯的方法来补充和完善总体化方法。

其次,他认为人的实践的创新使现存的东西走向“非存在”,使尚未存在的东西得以生成,从而建立起体现人的价值和主体创造性的生活世界。

个体的实践趋于整体。

再次,萨特以匮乏和异化为核心来具体展开历史的演化机制。

最后,萨特强调把握个体实践基础上的各种人际关系是人学辩证法的重要内涵。

希望本体论
人是“绝望之中的希望”
道德共同体
基于兄弟关系的道德共同体。

萨特“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萨特“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萨特“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萨特“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引言:萨特是20世纪法国哲学家和作家,以其对存在主义的贡献而闻名于世。

而与此同时,他还尝试将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提出了独特的理论。

本文旨在探讨萨特关于“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并分析其对现代思想的影响。

一、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交汇1.1 存在主义的基本观点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自由、选择和责任。

根据萨特的观点,个体存在先于本质,人们通过行动来决定自己的本质。

萨特认为,人的存在是不断变化和演进的,每个个体必须通过意志行动来创造自己的意义和价值。

1.2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则侧重于经济和社会结构对个体的影响。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和行为受制于经济基础和社会关系的制约。

他强调阶级斗争,并追求实现一个没有阶级差异的公正社会。

1.3 萨特对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思考萨特尝试将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相融合,认为个体的自由和选择是人们通过反抗社会结构来实现的。

他主张,个体不应该受到经济和社会结构的束缚,而应该通过行动和拒绝适应来实现自由。

二、萨特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2.1 萨特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质疑萨特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将个体束缚于物质欲望和经济竞争中。

他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是虚无的,将个体推向存在的无意义。

2.2 个体的自由和选择萨特强调了个体的责任和自由。

他主张个体应该拒绝适应和被动地接受社会结构,而应该通过行动和题材自由选择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三、萨特对无产阶级的观点3.1 阶级斗争的漠视与马克思主义强调阶级斗争的观点不同,萨特认为阶级斗争只是一种具体历史条件下的现象,不应该成为主导个体行为的基础。

3.2 革命和个体行动萨特主张,个体应该通过行动来改变自身和社会。

他认为,个体应该通过抵抗和反抗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他否定了一种盲目追求社会革命的观念,而主张个体行动的力量。

四、萨特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影响4.1 对传统社会研究的挑战萨特的思想对传统社会学和哲学的观点带来了新的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第3期山东社会科学N o.3总第175期SHANDONG SOC I AL SCIENCES G eneralNo.175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理念与方法*)))萨特5辩证理性批判6研究仰海峰(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100871)[摘要]5辩证理性批判6是萨特力图整合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作品,也是20世纪60年代西方人学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作。

萨特通过反思传统哲学和重新理解马克思的哲学,认为这种整合既合乎存在主义的要求,也合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

在这一整合过程中,总体化与中介、前进与逆溯法构成了其理论建构的主要方法。

也正是通过这种新的解读,萨特的存在主义历史主义化了,而马克思主义则被存在主义化了。

[关键词]存在主义;哲学人学;总体化;前进)逆溯法[中图分类号]B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10]03)0005)0720世纪60年代,通过对5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6的重新解读,人们发现了一个以人的本质为理论核心的青年马克思,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为反思现代社会人的存在意义的失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

苏共二十大之后,对传统解释模式的反思,特别是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批判,使人的本质及价值在马克思哲学解释中的地位日益突现出来。

在这一反思中,萨特明确提出,传统马克思哲学研究中存在着人学的空场,需要用存在主义来弥补,建构一种结构)历史主义的哲学人学。

结构讲的是横向的客体间的关系,而历史强调的则是个人在特定结构之中的实践及其结果。

这两个维度在特定情境中的个人实践这个纽带上结合起来,形成以个体实践为核心的辩证理性,这构成了5辩证理性批判6一书的主题。

在全书的第一部分,萨特对自己的理论方法进行了较为具体的说明,对哲学、马克思的哲学及其方法做出了自己的解释,认为自己是在实现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结合。

一、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相互补充在马克思那里,经过哲学变革之后,他的哲学理念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即哲学不仅是通过概念来进行推演的理性学说,哲学的生命力还在于揭示自身与历史之间的内在关系。

在面对历史时,哲学不仅要通过理念来反思历史,更要意识到自身的历史规定性,只有这样,哲学才能走出纯粹思辨的圈子,走向历史过程本身,在历史中实现哲学¹。

早年以个人存在为思想主题的萨特,意识到仅从个人存在出发,并不能达到对历史的理解与反思。

为了改变这种/存在主义0的空洞性,他力图将马克思的哲学与存在主义结合起来,以达到对*收稿日期:2010-02-04作者简介:仰海峰,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¹关于马克思的这一哲学理念,参阅拙著5形而上学批判)))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前提及当代效应6(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导言第一节、第二节。

历史与个人及两者间关系的透视。

社会历史的总体生活必须在个人的生存情境中具体化,同时,个人的生存境遇又必须在碎片化的日常生活中总体化,从而揭示社会历史生活与个人生存的同构关系,这是力图超越结构主义与存在主义的尝试,/今天我们是否有方法来创立一种构成的和历史的人学呢?0在他看来,引入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将会激活自己早年的存在主义,与此同时,也需要从个人生存的视角对马克思哲学进行再思考,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存在.的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本身认为来源于黑格尔主义的两个要求:如果某个作为一种真理的东西应该可能在人学中存在的话,那么,它必须是变化的,它必须成为总体化的。

0¹在这样的思考中,认识与存在之间的关系是总体化过程中的关系,理性就是对这一总体关系的批判分析,并将自身总体化。

这当然是黑格尔理论范式的效应及其现代变形。

/理性就是认识和存在之间的某种关系。

从这个观点来说,如果历史的总体化和总体化的真理之间的关系应该能够存在,如果这种关系在认识和存在中是一种双重的运动,那么,把这种变动不居的关系叫做理性是正当的。

我的研究目的就是要确定:自然科学中的实证主义的理性是否就是我们在人学的发展中所发现的理性呢?或者那种人对人的认识和理解是否不只包括一些专门的方法而且包括一种新的理性,这就是说,还包括思想和它的对象之间的一种新的关系呢?换句话说,有没有一种辩证的理性呢?0º在萨特看来,思想与客体之间的理性关系是辩证法的真实含义,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将辩证法完全理解成为客体的辩证法,而不关心人自身,这才造成了人学的空场。

辩证理性这个概念指的是历史与认识的内在总体化存在方式,这时,哲学也不再是纯粹的思辨,而是对社会总体运动的表达,而要表达这个总体化的社会,哲学本身也要走向总体化。

哲学的总体化并不是实现对社会认识的消极统一,而是要影响未来,这是一种具体的总体化,也是一种实践的总体化。

/它对其本身和它的发展前途的信心,只会使掌握这种哲学的阶级也产生信心。

任何一种哲学都是实践性的,即使那种初看似乎是最玄想的哲学也是如此;方法是一种社会武器和政治武器。

0»哲学的总体化需要获得一种方法,即走向实践的方法,使之成为实践主体的进攻武器。

在萨特对哲学的实践性界定中,他与黑格尔知识至上的思考分离了,走向了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规定性,与此同时,萨特也没有直接认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统解释。

在他看来,克尔凯廓尔与马克思都对黑格尔哲学进行了批判,核心都是批判黑格尔哲学的知识至上性。

克尔凯廓尔强调的是某种实在事物对思想的不可还原性和它的优先性,即实际体验的不可还原性与特殊性,如人们的痛苦、需要、激情和辛劳等,但这种从唯心主义来批判唯心主义是不够的,虽然他与马克思一样,看到了黑格尔的弱点。

马克思则从历史的冲突中看到了个人存在的异化状态,而这种异化状态的消除只有借助于历史的实践。

马克思也肯定/人的作为不能归结为认识,人应当为自己生活、为自己生产;不过,他不曾把人的作为同一种清教徒的、神秘化的小资产阶级的空洞的主观性混为一谈:他拿人的事实当作一个哲学概括的直接课题,他把具体的人放在他的研究的中心,这种人是同时由他的需要、由他的生存的物质条件以及由他的劳动的性质)))也就是说,由他对物和其他的人的斗争的性质而规定自己的0。

¼因此,重要的不是拒绝知识,也不是个体的需要与情感,而是社会历史实践,这正是克尔凯廓尔的问题所在。

实现个人的创造性与历史生活的结合,这正是当时存在主义所遇到的问题。

这种存在主义在抽象的主观性中避开了真实的实践运动,这种主观性的唯一目的是达到某种内心的品质。

由克尔凯廓尔开创的存在主义如果想获得意义,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的边缘上发展起来,这正是萨特所界定的存在主义,也是他自己所追求的存在主义。

很显然,萨特的这种存在主义是无法从物质本体论上生长出来的,所以他反对将辩证法理解为纯客体的辩证法。

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来建构存在主义,这是一种双重的要求。

从存在主义视角来看,它如果不想只停留在内心品质的层面,而真正地重视广大的边缘存在者,它就必须走向实践;从马克思主义来看,由于过于重视实践性,已经导致了理论上的贫乏,并在实践中发生了一种真正的分裂,即把理论扔在一边,把实践扔在另一边,马克思所强调的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变成了理论在事后对实践的说明。

/理论与实践一旦脱离,其结果就是把实践变成一种无原则的经验主义,而理论则变成一种纯粹的和僵硬的知识。

另一方面,由一群不愿意承认错误的官僚主义者所强制执行的计划变成一种强加于现实的暴力;而且既然他们在办公室里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的生产,往往还超出在本行以外,那末跟随这种暴力而来的必然是一种绝对的唯心主义:他们先验地使人和物服从思想;经验,如果它没有证明他们的预见,那么它只能是错误的。

0½这种分裂无法达到对社会存在与个人存在的真正透视,同时也导致了对总体与个体的双重误解,这在前苏联表现得尤为明显。

萨特认为,苏联的运动使群体的整合达到了极限,他们害怕真理的自由变异及其包含的所有争论和冲突,这种争论与冲突会使统一体解体,对个体的否定也就会成为这种理论逻辑的必然。

所以,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角度来看,必须关注个体实践,而不是用一个外在的总体性框架去消解个体的生存。

因此,总体并不是对特殊性的否定,总体通过内部关系联系在一起,一个事实的存在会改变另一个事实的存在。

对于特殊事物,除了发现它的特殊意义之外,还要把它作为总体的一个部分来观察。

只有按照这样的方向,马克思主义的存在主义才能是活的理论、活的实践。

/活的马克思主义是探索性的:对它的具体的研究对象而言,它的原则和它的已有的知识表现为调节器那样的东西。

0¹在萨特的思想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总体化的哲学,而不是已经完成了的体系,一些构成了的概念。

在封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它的概念体现出一种强制性特征,它的目的不再是获取知识,而是把自己先验地构成为绝对知识。

正是这种双重的无知,存在主义得以保存下来,因为它肯定人类的实在性。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总体化的哲学入手,/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所注意的是同一个对象,但是后者把人吞没在观念里,而前者则在凡是人所在的地方)))在他的劳动中,在他的家里,在马路上,到处去寻找人。

0º虽然存在主义也像马克思主义一样来研究经验,并从中发现具体的综合,但存在主义并不将这种综合抽象化、凝固化,而是从总体化的过程中来理解这种综合,这种总体化既是历史的过程,同时也是哲学的自我变动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总体化的哲学,研究的正是这个变动的世界,在这种意义上,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才可能结合在一起,以克服双方存在的局限。

萨特认为,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的结合,既合乎存在主义的哲学理念:即个人存在于变化了的历史之中;也合乎马克思的理念:即人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创造着历史。

这是人与世界的统一结构。

这也是萨特哲学的方法论原则。

在他看来,这个原则同当代科学的发展相一致,现代物理学表明实验者是实验系统的一部分,这就为在真实世界中来说明真实的人的理论提供了自然科学的根据。

但这并不是一种实证的结构,而是一种实践的总体化的结构,在实践的总体化情境中,人们对生活的领悟构成了行动的重要契机,以使人在实践行动中能够阐明自己,并改变实践。

因此,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导向的是实践哲学,使哲学在实践情境中成为改变世界的力量。

二、总体化与中介从萨特的论述中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都是一种总体化的哲学。

只有在这种总体化之中,才能理解具体的经验,才能使哲学深入到历史之中,以确定一种行动或一种事实是否反映了由某些基本的制约产生的群体或个体的超结构动机,或者确定是否只有以经济矛盾和物质利益冲突为论据才能解释这些动机。

总体化是一个运动的过程,也是一个有中介的过程,总体化与中介不可分离。

萨特区分了同化与总体化。

同化反映的是一种形式主义的方法,一种官僚主义的方法,这是用普遍性来替代特殊性,缺少的正是中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