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学作品教学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文学作品教学模式探讨

【摘要】新课程改革给中学语文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它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但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本文结合平时教学经验,就此提出高中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模式的构建,以此促进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课程改革语文课堂文学作品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3.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 abstract 】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o the middle school language has brought great changes, it promotes a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hange the teachers’teaching idea and teaching methods. but some question appears and classroom teaching has some defects, combining with teaching experience at ordinary times, offer high school chinese literature reading model construction,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 key words 】 curriculum reform, language classroom, literary works, teaching mode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要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应有

的作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语文课程在继续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线的老师在教育理论、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和以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课堂上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现象:课堂上追求形式上的热闹,忽视听说读写的培养;任由学生的胡言乱语,漠视、曲解甚至异化文本;重视无中生有的创新,脱离了语文教育的专责,流失了语文教学本应具有的厚实的文化知识。语文课成了“活动课”“多媒体展示课”“思想政治课”。

因而,课程计划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课堂教学的实验与探索,需要提出新课改形式下的课堂模式。

一、什么是教学模式

“模式”一般指被研究对象在理论上的逻辑框架,是经验与理论之间的一种可操作性的知识系统,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结构。将“模式”引入教学领域的是美国的乔伊斯和韦尔,他们在《教学模式》一书中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又称教学结构,简单地说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

教学程序或阶段。”《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全书》(冯克诚主编.

中央编译出社.1994.6版)

教学模式在中国有着优良的传统,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学、问、思、习、行”,强调学问结合,学思结合,学行结合,学习结合。《中庸》一书更是概括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五个阶段。现代教育家蔡元培主张学生自动、自助、自学,教师做引导和辅助,可概括为“自学——引导——综合——直觉——美”。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是一种办学模式,同时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可概括为“生活中心,互教互学”,其过程是“行——知——行”,贯穿其中的是“教学做合一”,“在做上做”,“在做上学”。

总之,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它可以从方法与能力的关系上解决力图把能力培养落到实处的问题,填补教材缺乏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教学内容的空白,会推动课堂教学向着更高更深的层次发展;使教师的教学工作方向明确,目标清楚,方法得当,使教学工作达到预期的目的。事实上,任何关于教学模式的探讨和实践,其目的都是为了在更高层次上提高教学质量。

二、文学作品教学模式构建

(一)诗歌阅读教学

作为一种文学体裁,诗歌相对于小说、戏剧、散文来说具有较突出的独特性,相对于前三者的语言主要是为交流而服务的这一特点,诗歌的语言功能在于最大限度地凸现言语自身,具有强烈的陌

生化效果,使读者从普通语言的麻木的感觉中苏醒,看到语义淡去之后,脱颖而出的鲜明的语言自身的形象。因此诗歌的阅读教学应重点突出对诗歌的独特的语言之美的体味。新课程标准对于诗歌阅读教学能指导学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可以将诗歌教学课型分为三类。①诗歌感知课——从语言结构的角度了解诗歌的“个性”,比如《北方》,在第四段,“这来自南方的旅客,却爱这悲哀的北国啊”领起,下文重复出现三次“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形成了浑然一体、回环往复的旋律,表达对祖国神圣的土地的深沉而执着的爱。②诗歌诵读课——从听觉的角度体味诗歌的语言形象,《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人对祖国母亲深挚的热爱和献身祖国的决心。③诗歌鉴赏课——从意象与意境的角度去感受诗歌的语言形象的生成过程,《相信未来》用“炉台”“灰烬”“露水”“枯藤”等一系列意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饱含着许多复杂的、难以言明的情感,又通过“皮肉”“脊骨”等意象,表达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批判精神和坚信未来将会作出公正的评价。

(二)小说阅读教学

关于小说的特点可谓众说纷纭,而作为读者对小说的阅读也有着广泛的自由度和各自的侧重点。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作为大多数初入文学之门的高中学生而言,因为他们阅读经历和阅读体验有限和阅读兴趣特殊,小说的阅读教学还是应该立足于小说的三要素进行;要注重整体感知,还原文学形象,提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