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沸器工艺设计共32页
毕业设计-釜式再沸器设计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摘要文章主要介绍了再沸器的工艺设计和机械设计计算。
其中工艺设计计算包括获取进料与加热介质的操作条件及有关基础数据,确定再沸器的传热温差,算出热负荷,计算总传热系数,并对初估传热系数进行校核以及再沸器各部分的压力降的计算;机械设计部分包括确定再沸器的换热管、壳体、封头、管箱、法兰、接管、管板、支持板以及其他所有零部件的结构尺寸和材料,并对换热器所有受压元件进行强度计算。
最后,简单介绍了再沸器的制造、检验、安装、试车、维护与维修。
关键词:换热管;再沸器;法兰;机械设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AbstractIntroduces a reboiler process design and mechanical design calculations. Process design, including access to feed and heating medium, operating conditions and the underlying data to determine the reboiler heat transfer temperature difference to calculate the heat load calculate the overall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and preliminary estimates suggest that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check, and then reboiler pressure drop calculation; mechanical design section to determine the reboiler heat exchange tubes, shell, head tube box, flange, receivership, tube plate, support plate, and all other parts of the structure size and materials, and heat exchanger pressure parts for the strength calculation. Finally, a simple the reboiler manufacturing, testing, installation, commissioning, maintenance and repair.Key words:heat transfer tube;reboiler;flanges;design of mechanical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绪论 (1)1.1换热器及传热研究的现状 (1)1.2换热器的发展趋势 (2)第2章再沸器的选型 (4)2.1 概述 (4)2.2 釜式再沸器 (4)2.3 塔内置式再沸器 (5)2.4 水平热虹吸再沸器 (5)2.5 立式管侧热虹吸再沸器 (6)2.6 立式壳侧热虹吸再沸器 (7)2.7 强制流动再沸器 (8)第3章再沸器的工艺设计计算 (10)3.1 设计任务与设计条件 (10)3.2 估算设备尺寸 (10)3.3 传热系数的校核 (12)3.4 阻力校核 (15)第4章再沸器结构与强度设计 (19)4.1 筒体 (19)4.1.1 大端壁厚 (19)4.1.2 锥壳壁厚 (19)4.1.3 封头 (20)4.2 管箱 (20)4.2.1 短节 (20)4.2.2 封头 (21)4.2.3 法兰 (22)4.3 补强 (23)4.3.1 管箱接管 (23)4.3.2 壳体进料接管 (23)4.3.3 壳体气相出口接管 (24)4.3.4 壳体液相出口接管 (25)4.4 固定管板 (25)4.4.2 确定管板设计压力 (26)4.4.3 计算无量纲数 (26)4.4.4 计算管板厚度 (27)4.4.5 校核轴向应力 (27)4.4.6 校核拉脱力 (28)4.5 浮头 (28)4.5.1 浮动管板计算 (29)4.5.2 浮头盖计算 (30)4.5.3 浮头计算结果 (33)4.6 拉杆,滑道 (34)4.7 振动 (35)4.8 支座 (36)4.9 强度设计结果 (38)第5章制造、检验、安装、试车、维护和检修 (39)5.1制造和检验要求 (39)5.1.1壳体 (39)5.1.2换热管 (39)5.1.3管板 (40)5.1.4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 (40)5.1.5支持板 (40)5.1.6管束 (40)5.1.7其它构件的制造和检验要求 (41)5.1.8压力试验 (41)5.2安装、试车、维护和维修 (41)5.2.1安装 (41)5.2.2试车 (42)5.2.3维护和检修 (42)参考文献 (43)致谢 (44)附录 (45)第1章绪论1.1换热器及传热研究的现状换热器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工艺设备,在炼油、化工行业中是主要的工艺设备之一。
立式热虹吸再沸器工艺设计word版

立式虹吸再沸器工艺设计设计一台立式热虹吸再沸器,以前塔顶蒸汽冷凝为热源,加热塔底釜液使其沸腾。
前塔顶蒸汽组成:乙醇0.12,水0.88,均为摩尔分数,釜液可视为纯水。
具体条件及物性如下前言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我国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人均占有资源相对不足,能源和其它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化学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发展速度和水平直接制约着其它许多部门的发展;同时,化学工业又是能源消耗较多的部门,化学工业消耗的各种能源约占全国能源产量的9%,占全国工业耗能的23%。
目前,日趋严峻的资源、环境和安全约束以及市场竞争的压力,要求化学工业必须利用当今先进的技术,改善生产和管理,以实现更高效、低耗、清洁和安全的生产。
在石化企业中,再沸器是精馏塔的重要辅助设备之一,它提供了精馏过程所需的热量,其节能潜力非常大。
再沸器设计的好坏,操作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精馏塔的分离效果。
为了有效的利用能源,对再沸器正确的选择和设计就显得十分重要。
流态化是一门旨在强化颗粒与流体之间接触和传递的工程技术。
近年来,由于生产实际需求的推动,流态化技术得到新的发展,取得的成果越来越多,其优点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并且己经成为引人注目的前沿研究领域。
另外,在化工过程设计中,要应用到大量的基础物性数据。
开发一个数据库,包含这些基本的物性数据或者计算方法,在这些化工过程的设计中,就可以直接从数据库中查取有关的数据,省去烦琐的物性查取和计算的过程,简化设计,因此也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2立式热虹吸再沸器简介:热虹吸再沸器在化学工业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它具有非常高的传热系数,并且不需要泵来推动工艺流体的循环,从而使得设备费降低。
但是因为在热虹吸再沸器中流体流动和传热之间紧密相关,其设计过程十分复杂,要考虑到许多相关的因素,一般首先要根据工艺要求,同时考虑一些细节因素,选择再沸器的类型此基础上选择压力平衡计算式和传热计算式,进行工艺设计。
再沸器工艺设计

KC
K L L BC K E L CD L
5.面积裕度核算— 30%,若不合适要进行调整
AC
QR K C tm
100 %
H
A P AC A
六、循环流量的校核
(1)计算循环推动力△PD 液体气化后产生密度差为推动力(p.97-98)
P D [ L CD ( b tp ) l t p ] g
x: 该段平均气含率。
V
液相阻力:
PL 3 L
L CD di
GL
2
2b
L 0 . 01227
G V xG
Re d iGV
0 . 7543
0 . 38 Re L
V
1/4 ( PV 3
蒸发段阻力△P3: P3
1/4 PL 3
)
4
④管内动量变化产生阻力△P4
1 d0
id i
Ri
d0 di
Rw
d0 dm
RO
1
0
污垢热阻R-- p74,表3-9
2. 蒸发段传热系数KE计算 设计思路:xe<25%
控制在第二区:饱和泡核沸腾和两相对流传热
双机理模型:同时考虑两相对流传热机理和饱和泡
核沸腾传热机理。
V tP a nb
αv :管内沸腾表面传热系数 αt p: 两相对流表面传热系数 P94-95 αn b: 泡核沸腾表面传热系数 a: 泡核沸腾压抑因数
1.显热段传热系数计算KL (1) 设传热管出口处气含率xe (<25%),计算循环量
Wt Db xe
Db:釜液蒸发质量流量,kg/s
再沸器设计

传热膜系数
鼓泡流、块状流、环状流(避免雾状流)
A
18
设计思路:一般xe<25% 控制在第二区:饱和泡核沸腾和两相对流传热
双机理模型:同时考虑两相对流传热机理和饱和泡
适用于4:M 2100
0
0.3
A
6o
de
R0e.55P1r/3
16
(4) 计算显热段总传热系数KL
KL d0
idi
Ri dd0i
1
Rwddm 0 RO10
管外和和管内污垢热阻Ro、Ri-- p74,表3-9或其它资料 管壁热阻Rw=b/λm 金属壁
A
17
6.2蒸发段传热系数KE计算
图1 管内沸腾传热的流动 流型及其表面传热系数
A
5
内置式再沸器:
▲结构简单。 传热面积小, 传热效果不理想。
A
6
二、 立式热虹吸 式再沸器管内流 体的受热分析
釜内液位与再沸 器上管板平齐
管内分两段: LBC——显热段 LCD——蒸发段
A
7
I ——单相对流传热; II ——两相对流和饱和泡核沸
腾传热; III ——块状流沸腾传热;
IV ——环状流沸腾传热; V ——雾状流沸腾传热。
(2) 计算显热段管内表面传热系数αi
G Wt si
si
4
di2NT
si:管内流通截面积,m2 di:传热管内径,m NT:传热管数
A
14
管内Re和Pr数:
Re d iG
b
Pr
再沸器工艺设计.

2. 蒸发段传热系数KE计算 设计思路:xe<25%
控制在第二区:饱和泡核沸腾和两相对流传热
双机理模型:同时考虑两相对流传热机理和饱和泡
核沸腾传热机理。
V tP a nb
αv :管内沸腾表面传热系数 αt p: 两相对流表面传热系数 P94-95 αn b: 泡核沸腾表面传热系数 a: 泡核沸腾压抑因数
1/ 3
m:蒸汽冷凝液质量流量,kg/s Q:冷凝热流量,W
m M d 0 N T
c:蒸汽冷凝热,kJ/kg
Q m rc
4M 适用于: 2100
(4) 计算显热段传热系数KL
KL
1 d0 d0 d0 1 Ri Rw RO i di di dm 0
污垢热阻R-- p74,表3-9
• 估算传热面积,进行再沸器的工艺结构设计
• 假设再沸器的出口气含率,核算热流量
• 计算釜液循环过程的推动力和流动阻力,核算出口气 含率
估算设备尺寸
1.计算传热速率(不计热损) :物流相变热,kJ/kg,
QR Vb b Vc c
mcCpc (t 2 t1 )
2. 计算传热温差
Hale Waihona Puke V:相变质量流量,kg/s,
b-boiling, c-condensation
T:壳程水蒸气冷凝温度 Td:混合蒸汽露点
t m T tb
(Td t b ) (Tb t b ) Tb:混合蒸汽泡点 t m Td t b t:釜液泡点 ln Tb t b
3. 假定传热系数K
查表3-15(p.91)
K L LBC K E LCD KC L
5.面积裕度核算— 30%,若不合适要进行调整
釜式再沸器的设计

釜式再沸器的设计一、设计任务1.处理能力: 60129.36t/a 甲苯2.设备形式:釜式列管式再沸器。
二、操作条件1.甲苯:进口温度110.6℃,出口温度110.6℃;2.加热介质:245.165KPa 水蒸汽,入口温度126.7℃,出口温度126.7℃3.允许压降:不大于105Pa ;4.每天按300天,每天按24小时连续运行。
釜式再沸器的设计——工艺计算书本设计的工艺计算如下: 1. 计算传热量QKWr m Q s 8.8353.3603600/7200/36.601291=⨯==(查的甲苯在t=110.6℃下的r=360.3KJ/Kg •s) 2. 总温差ΔTΔT=t 水蒸气-t 原溶液=C C C ︒=︒-︒1.166.1107.126 3.管内侧膜传质系数αi现选定C h m Kcal i ︒⋅⋅=2/2000α4.假定内外侧污垢皆为零5.金属管壁的热阻选用外径为19mm ,厚度mm 0.2=δ的钢管,其导热系数为C h m Kcal ︒⋅⋅=/40λ 管子平均直径()()mm D D D m 172/019.0015.0201=+=+=故管壁热阻Kcal C h m D D m /000056.0017.0019.040002.020︒⋅⋅=⨯=⎪⎪⎭⎫⎝⎛=λδ6.再求管外壁面和本沸点的温差t ∆ 先从管内侧传热系数与管壁热阻污垢热阻推求一个复合传热系数e α。
如下:Kcal C h m D D D D mWie/000689.0017.0019.040002.0015.0019.020001112010︒⋅⋅=⨯+⨯=⨯+⨯=λδαα故C h m kcal e ︒⋅⋅=2/925.1450α管外沸腾侧膜传质系数可用Mostinski 计算,甲苯的临界压2510186.4104.4-⋅⨯==mkg MPa Pc对比压力06.04104165.245===Pc P R()272.5)06.01006.0406.08.1(1010186.41.01048.11010.033.3102.117.069.04533.3102.117.069.04=⎥⎥⎦⎤⎢⎢⎣⎡⨯+⨯+⨯⨯⎪⎪⎭⎫⎝⎛⨯⨯=⎥⎥⎦⎤⎢⎢⎣⎡++⎪⎭⎫ ⎝⎛=R R R Pc Z假定蒸汽覆盖的校正系数58.02=φ 沸腾温度范围的校正系数F 2可从下式估算()[]647.0))6.1107.126(027.0exp(027.0exp 02=-⨯-=--=bib T T F其中T b0为再沸器被蒸发的蒸汽温度,T bi 为再沸器入口液体的沸腾温度()1.1633.322=∆+∆⎪⎪⎭⎫ ⎝⎛⋅⋅=∆t t ZF T eαφ 试差可求得C t ︒>=∆55.11由此可见自然对流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孙兰义教授新作 换热器工艺设计第5章 再沸器ppt

管长。管长通常采用2.5 m,最长为3.5 m或4 m。
5.4.2 立式热虹吸再沸器
压力降
总压力降包括从塔底液面起,流体在再沸器入口管+换热管+ 返回塔底液面上方所克服的全部阻力。 换热管压力降:显热段压力降、蒸发段压力降+重力压力降。 出口管压力降:出口管压力降+流速增大的加速动能损失。
5.4.2 立式热虹吸再沸器
设计立式热虹吸再沸器时必须进行再沸器循环系 统压力平衡计算,以确定蒸馏塔和再沸器之间的 标高和各项安装尺寸,保证再沸器的正常操作。 需要考虑的三个因素: 再沸器的安装高度 出口的汽化率 本身的摩擦阻力
5.4.2 立式热虹吸再沸器
结构尺寸 壳体。一般采用单管程E型壳体。 管径。管外径通常为19 mm~51 mm,也有文献认为
壳体的内径: 一般要求汽液夹带量小于2%。 清液层上方液沫的允许厚度是125 mm。 液沫上方的气相流通所需要的高度至少是250 mm。 为基本上消除汽液夹带,蒸汽在出口接管中的速度要 低,气相出料管口的速度压头ρv2 不得高于3750 kg/(m·s2)。 为减少汽液夹带通常建议在液面上留1~2排暴露的水 平管。
加热介质:管侧 工艺流体:壳侧 管外汽化。 动力:蒸馏塔塔釜液 位产生的静压头及再 沸器进出口管线流体 的密度差。
卧式热虹吸再沸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优点
1、传热面积大时,再沸器的 金属耗量最低 2、出塔产品的缓冲容积较大, 流率稳定性较高 3、可以使用较脏的加热介质 4、在加热段停留的时间较短 5、可控性好 6、热负荷较高
•
• • •
•
5.4.1 釜式再沸器
进出口接管及数量: 流体在管束沿线上获得均匀的分布,必须有足够的 进出口管嘴 液体进口管与出口管间保持尽可能大的间距。 液体出口管线直径不能过小以免釜内液面升高。
再沸器设计 (修复的)

酒精回收装置再沸器的设计作者姓名姚来金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指导教师姓名史岩彬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目录摘要 (1)第一章☆☆☆☆ (2)1.1☆☆☆ (3)摘要(内容采用小四号仿宋体)关键词:(小四号、黑体、加黑、顶格)(内容采用小四号、仿宋体、接排、各关键词之间有2个空格)ABSTRACT(内容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Key words:(小四号、Times New Roman、黑体、加黑、顶格)(内容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接排、各关键词之间有1个空格及分号)第一章再沸器的设计1.1概述酒精回收装置是酒精蒸馏后的醪液再次的回收利用,以达到节约成本、生产高效、减少浪费为目的,倡导低碳生产。
再沸器(也称重沸器)顾名思义是使液体再一次汽化。
它的结构与冷凝器差不多,不过一种是用来降温,而再沸器是用来升温汽化。
再沸器多与分馏塔合用:再沸器是一个能够交换热量,同时有汽化空间的一种特殊换热器。
在再沸器中的物料液位和分馏塔液位在同一高度。
从塔底线提供液相进入到再沸器中。
通常在再沸器中有25-30%的液相被汽化。
被汽化的两相流被送回到分馏塔中,返回塔中的气相组分向上通过塔盘,而液相组分掉回到塔底。
由于静压差的作用,塔底将会不断补充被蒸发掉的那部分液位。
目前国内外再沸器的选用原则是:工程上对再沸器的基本要求是操作稳定、调节方便、结构简单、加工制造容易、安装检修方便、使用周期长、运转安全可靠,同时也应考虑其占地面积和安装空间高度要合适。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再沸器介绍⑴.立式热虹吸再沸器是利用塔底单相釜液与换热器传热管内汽液混合物的密度差形成循环推动力,构成工艺物流在精馏塔底与再沸器间的流动循环。
这种再沸器具有传热系数高,结构紧凑,安装方便,釜液在加热段的停留时间短,不易结垢,调节方便,占地面积小,设备及运行费用低等显著优点。
但由于结构上的原因,壳程不能采用机械方法洗涤,因此不适宜用于高粘度或较脏的加热介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再沸器的设计

再沸器的设计一、设计条件以在五个大气压下(0.5Mpa )的饱和水蒸汽作为热源。
设计条件如下:(1)管程压力、、管程压力(以塔底压力计算):MPa KPa P w 12.0120217.03.105==⨯+=(2)将釜液视为纯氯苯,在釜底压力下,其沸点:根据安托因公式:tB CA p +-=log 查资料得:A=9.25 B=225.69 C=1516.04则有: 69.22504.1516)1012.0log(b 6+-⨯t⇒ b t =137.8℃(3)再沸器的蒸发量由于该塔满足恒摩尔流假设,则再沸器的蒸发量:h kg VM D b /61.1086461.11242.282=⨯==(4)氯苯的汽化潜热常压沸点下的汽化潜热为35.3×103KJ/Kmol (即为313.5KJ/kg ).纯组分的汽化潜热与温度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38.01238.012⎪⎪⎭⎫⎝⎛--=t t t t rr c c (t c=359.2℃)其中8.1372==b t t ℃,8.1311=t ℃,KJ/kg 5.3131=r ,则:KJ/kg 3.3105.3138.1312.3598.1372.35938.038.02=⎪⎭⎫ ⎝⎛--=r二、工艺结构尺寸的估算 (1)、计算传热速率QW 103647.93600/10003.31061.108645⨯=⨯⨯==b b r D Q(2)、计算传热温差△t m△t m =T -t b =151.7-137.8=13.9℃(3)、假定传热系数K依据壳程及管程中介质的种类,按竖直管式查表,从中选取K =800W/(m 2.k ) (4)、计算传热面积A p25p m 84=9.138********.9tm ⨯⨯=∆⋅=K Q A (5)、传热管规格选为Φ25mm ×2mm,L =4000mm,按正三角形排列,则传热管的根数为(根)2684025.014.384=⨯⨯=L d A N o Tπ (6)、壳体直径按3.4.3.2节中介绍的方法求取壳体直径。
再沸器工艺设计32页PPT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
再沸器工艺设计解读

△Pf=△P1 + △P2 + △P3 + △P4 + △P5
① 管程进出口阻力△P1 ② 传热管显热段阻力△P2 ③ 传热管蒸发段阻力△P3 ④ 管内动能变化产生阻力△P4 ⑤ 管程出口段阻力△P5
①管程进出口阻力△P1
Li G 2 P1 i Di 2 b
Li:进口管长度和当量 长度之和,m
b-boiling, c-condensation
T:壳程水蒸气冷凝温度 Td:混合蒸汽露点
t m T tb
(Td t b ) (Tb t b ) Tb:混合蒸汽泡点 t m Td t b t:釜液泡点 ln Tb t b
3. 假定传热系数K
查表3-15(p.91)
再沸器工艺设计
一. 再沸器的类型和选择 立式 : 热虹吸式 强制循环式 卧式: 热虹吸式 强制循环式 釜式再沸器 内置式再沸器
立式热虹吸:
▲循环推动力:釜 液和换热器传热管 气液混合物的密度 差。 ▲结构紧凑、占地 面积小、传热系数 高。 ▲壳程不能机械清 洗,不适宜高粘度、 或脏的传热介质。 ▲塔釜提供气液分 离空间和缓冲区。
(2)回流液管径DR
冷凝器安装在塔顶时,冷凝液靠重力回流,一 般流速为0.2~0.5m/s,速度太大,则冷凝器的 高度也相应增加。用泵回流时,速度可取1.5~ 2.5m/s。
(3)进料管径dF
料液由高位槽进塔时,料液流速取0.4~ 0.8m/s。由泵输送时,流速取为1.5~2.5 m/s。
(4)釜液排除管径dW
汽相阻力
PV 3
2 LCD GV V di 2 V
V 0.01227
GV xG
Re d i GV
精馏塔强制循环再沸器的工艺系统设计

精馏塔强制循环再沸器的工艺系统设计1.工艺简介:精馏塔强制循环再沸器工艺系统是由一个精馏塔和一个再沸器组成的。
原料通过精馏塔,在塔内发生分馏,产生不同纯度的流体产物。
然后,部分产物进入再沸器,在再沸器中进行再沸和蒸汽分离,以提高产品的纯度。
再沸器中产生的蒸汽通过回流到精馏塔中进行再循环使用,减少了能源的浪费。
2.设计原则:在设计精馏塔强制循环再沸器工艺系统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1)确定适当的塔数和塔段数,以达到所需产品纯度。
2)确定适当的操作压力和温度,以实现产品分离和蒸汽回流。
3)确定适当的再沸器设计和操作参数,以提高产品纯度。
4)确定适当的回流比例,以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和减少废料排放。
3.精馏塔设计:在精馏塔的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确定塔的直径和高度,以满足所需的产品纯度和流量要求。
2)选择适当的填料或板式,以提高塔的分离效果。
3)确定塔的操作参数,如压力和温度。
4.再沸器设计:再沸器是精馏塔强制循环再沸器工艺系统中的关键组件之一,其设计要点如下:1)确定再沸器的操作参数,如压力和温度。
2)选择适当的加热方式,如蒸汽加热、导热油加热等。
3)确定再沸器的循环比例,以达到所需的产品纯度。
5.蒸汽回流系统设计:1)确定蒸汽回流的流量和压力,以满足精馏塔的操作要求。
2)选择适当的冷却方式,如空气冷却、冷水冷却等。
3)确保蒸汽回流系统的密封性和稳定性,以防止蒸汽的泄漏和能源的浪费。
6.控制系统设计:在精馏塔强制循环再沸器工艺系统中,需要设计一个可靠的控制系统来实现产品的分离和蒸汽回流。
控制系统的设计要点如下:1)确定适当的控制策略,如比例控制、反馈控制等。
2)选择适当的传感器和执行器,以实现对流体流量和温度等参数的监测和控制。
3)设计集散控制系统,以实现对整个工艺系统的远程监控和控制。
综上所述,精馏塔强制循环再沸器工艺系统设计需要考虑塔设计、再沸器设计、蒸汽回流系统设计和控制系统设计等方面的因素。
化工原理——再沸器设计

Re =
4M
m:蒸汽冷凝液质量流量,kg/s Q:冷凝热流量,W γc:蒸汽冷凝热,kJ/kg
µ
m M = πd 0 N T
Q m = rc
4M 适用于: ≤ 2100
µ
(4)计算显热段传热系数KL(式3-21,p71)
K=
1 d0 d0 d0 1 + Ri + Rw + RO + αi di di α0 dm
QR A= K ⋅ ∆t m
5.工艺结构设计 管规格,管长,管数,壳径,接管尺寸,管子排列 方式。
初选设备 • 管规格:参见p61表3-2 • 管长L:2000、3000、4500、6000mm---可自己定 • 计算管数:
A NT = πd 0 L
•壳径DS: •L/DS应合理—约4~6,不合理时要调整 卷制壳体内径以400mm为基数,以100mm为进档级。 •接管尺寸,参照p92页表3-16
再沸器工艺设计
一 再沸器类型 立式热虹吸 卧式热虹吸 强制循环式 釜式再沸器 内置式再沸器
立式热虹吸: 立式热虹吸:
循环推动力:釜 液和换热器传热 管气液混合物的 密度差。 结构紧凑、占地 面积小、传热系 数高。 壳程不能机械清 洗,不适宜高黏 度、或脏的传热 介质。 塔釜提供气液分 离空间和缓冲间。
估算设备尺寸 1.计算传热速率(不计热损)
QR = Vbγ b = Vcγ c QR = Vbγ b = qm c p ∆t
γ:物流相变热,kj/kg, D:相变质量流量,kg/s, b-boiling, c-condensation 加热介质:热水、蒸汽(视塔底温度确定) 使得 ∆tm=10-20 0C较为合适。
再沸器设计

PD [ LCD ( b tp ) l t p ]g
L :蒸发段高度 , m
CD
:釜液密度 , kg / m :蒸发段两相平均密度 , kg / m
3 b tp tp
3
:管程出口管内两相平 均密度 , kg / m
l 的参考值 见P98, 表3-19
3
l:再沸器上部管板到接 管入塔口间高度 , m
6.1显热段总传热系数的计算KL (1) 设传热管出口处气含率xe (<25%),计算循环量
Db Wt xe
Db:釜液蒸发质量流量,kg/s
Wt:釜液循环质量流量,kg/s
i
(2) 计算显热段管内表面传热系数α
Wt G si
si:管内流通截面积,m2
si
4
di:传热管内径,m
NT:传热管数
或加热介质入口温度
(Td t b ) (Tb t b ) t m Td t b ln Tb t b
Tb:混合蒸汽泡点(壳程)
或加热介质出口温度
tb:釜液泡点
3. 假定总传热系数K
查表3-15(设计p.91)或手册
有机液体-水蒸汽
4. 估算传热面积
570-1140 W/(m2· K)
c:蒸汽冷凝热,kJ/kg
4M 适用于: 2100
无相变冷却:
0 0.36
o
de
Re 0.55 Pr 1/ 3
(4) 计算显热段总传热系数KL
KL
1 d0 d0 d0 1 Ri Rw RO i di di dm 0
管外和和管内污垢热阻Ro、Ri-- p74,表3-9或其它资料 管壁热阻Rw=b/λm 金属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再沸器工艺设计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3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