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复习资料资料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PS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GNSS: GNSS是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的缩写。中文译名应为全球导航卫星系

统。目前,GNSS包含了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欧盟的Galileo系统、中国的

Compass(北斗)。它不是单一导航卫星系统,而是一个综合导航卫星系统,它体现了卫星

导航的优越性。

2.天球:以地球质心为中心,以无穷大为半径的假想球体称为天球。为建立球面坐标系统,

必须确定球面上的一些参考点、线、面和圈。

3.春分点:当太阳在黄道上从天球南半球向北半球运行时,黄道与天球赤道的交点。

4.岁差:地球绕地轴旋转,由于日、月等天体的影响,地球的旋转轴在空间围绕黄极发生

缓慢旋转,形成一个倒圆锥体,锥角等于黄赤交角,旋转周期为26000年,这种

运动称为岁差。

5.章动:月球引力产生的转矩大小和方向不断变化,从而导致地球旋转轴在岁差的基础上

叠加18.6年的短周期圆周运动,振幅为9.21秒,这种现象称为章动。

6.极移:地球自转轴相对于地球体的位置不是固定的,因而地极点在地球表面的位置是随

时间而变化的,这种现象称为极移。

7.历元:在天文学和卫星定位中与所获取数据对应的时刻称为历元。

8.绝对定位:也叫单点定位,即利用GPS卫星和用户接收机之间的距离观测值直接确定用

户接收机天线在WGS-84坐标系中相对坐标系原点的绝对位置。

9.相对定位:用至少两台GPS接收机,同步观测相同的GPS卫星,确定两台接收机天线之

间的相对位置。有静态相对定位和动态相对定位之分。

10.伪距:是由GPS观测得到的GPS观测站到卫星的距离。由于尚未对“卫星时钟与接收

机时钟同步误差”所造成的影响加以改正,在所测距离中包含着时钟误差因素,故称“伪

距”。

11周跳:在卫星跟踪过程中,如卫星信号被障碍物挡住而暂时中断,或受无线电信号干扰造成失锁,这样计数器就无法连续计数。当信号被重新跟踪后,整周计数就不正确,但是不到一个整周

的相位观测值仍是正确的。这种现象称为周跳。

12.整周模糊度:又称整周未知数,是在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载波相位测量时,载波相位与

基准相位之间相位差的首观测值所对应的整周未知数。正确地确定它,是全球定位系统载波

相位测量中非常重要且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13.卫星轨道误差:也是卫星的星历误差,由星历计算得到的卫星轨道空间位置与实际轨道

位置之差称为卫星轨道误差。

14.同步观测:同步观测是指两台或两台以上接收机同时对一组卫星进行的观测。

15.异步观测环:在构成多边形环路的所有基线向量中,只要有非同步观测基线向量,则该

改多边形环路叫异步观测环。

填空题

1.GPS全球定位系统组成包括三大部分:①空间部分一一GPS卫星星座;

②地面监控系统;

③用户部分一一GPS接收机。

2.GPS系统的空间部分由21颗工作卫星及3颗备用卫星组成,它们均匀分布在6个近似

圆形轨道上。—一一

3.地面监控部分部分由主控站、监测站、注入站、通信和辅助系统组成。

4.GPS中的时间系统包括:恒星时、原子时、动力学时。

5.GPS专用时间系统是:原子时ATI。

6.卫星的运动:①无摄运动:只考虑地球质心引力作用的卫星运动。

②受摄运动:考虑摄动力作用的卫星运动。

7.开普勒轨道6参数(卫星的无摄运动)

参数:椭圆长半径a,偏心率e ;真近点角V;

升交点赤经Q;轨道面的倾角i;近地点角距3

8.GPS卫星发射的信号由载波、测距码和导航电文组成。

9.差分GPS的分类

差分GPS按用户进行数据处理的时间的不同可分为实时差分和事后差分。

差分GPS按观测值的类型可分为伪距差分和相位差分。

差分GPS按其工作原理及数学模型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单基准站差分、具有多个基准站

的局部区域差分和广域差分。

10.完全定义一个空间直角坐标系统必须明确:坐标原点的位置;三个坐标轴的指向;长度

单位'

11.载波相位定位需解决的问题:整周未知数(整周模糊度)的确定。

12.接收机钟误差的消除方法:①参数法;②模型改正法;③求差法。

13.消除或减弱各种误差影响的方法(了解)

①模型改正法;

利用模型计算出误差影响的大小,直接对观测值进行修正。(改正后的观测值=原始观测值

+模型改正)

适用情况:对误差的特性、机制及产生原因有较深刻了解,能建立理论或经验公式。

误差源:相对论效应、电离层延迟、对流层延迟、卫星钟差。

限制:有些误差难以模型化。

②求差法;

通过观测值间一定方式的相互求差,消去或消弱求差观测值中所包含的相同或相似的误差影响。适用情况:误差具有较强的空间、时间或其它类型的相关性。

误差源:电离层延迟、对流层延迟、卫星轨道误差等。

限制:空间相关性将随着测站间距离的增加而减弱。

③参数法;

采用参数估计的方法,将系统性偏差求定出来。

适用情况:几乎适用于任何的情况

限制:不能同时将所有影响均作为参数来估计。

④回避法。

选择合适的观测地点,避开易产生误差的环境;采用特殊的观测方法;采用特殊的硬件设

备,消除或减弱误差的影响。

适用情况:对误差产生的条件及原因有所了解;具有特殊的设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