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高考语文作文题总析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分析及教学方向思考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分析及教学方向思考近年来,高考语文作文题材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既有涉及社会热点的议论文,也有对青少年成长和人生价值的思考,还有关于文学欣赏和审美体验的题目。
以下是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题目的分析:2015年:以“瞬间”为题,引导学生写文。
“瞬间”是时刻的一瞬间,但却包含着人生的沧桑与感慨。
这个题目要求学生通过一个瞬间的描写,展现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体现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2016年:以“理想的安排”为题,引导学生写文。
这则题目要求学生设想一种理想的安排,然后从自己的角度进行描述和论述。
这是一个关于人生规划和价值追求的题目,要求学生具备理想和追求,并能够用文字表达。
2017年:以“奋斗”为题,引导学生写文。
“奋斗”是人生的主题,也是人生的力量。
这个题目要求学生以“奋斗”为主线,进行写作。
可以是个人的一次奋斗,也可以是整个阶段的奋斗,甚至是一个民族的奋斗。
通过写作,培养学生的奋斗意识和拼搏精神。
2018年:以“相信未来”为题,引导学生写文。
“相信未来”是一种信心与希望,也是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这个题目要求学生写出自己对未来的向往和期望,强调学生对未来的自信和勇气,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
2019年:以“清朗的日子”为题,引导学生写文。
“清朗的日子”是一种美好的愿景和幸福的生活状态。
这个题目要求学生通过对日子的描写,展示出自己的幸福感受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鼓励学生积极面对生活,享受生活中的细节和美好。
二、教学方向思考高考语文作文的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观察和表达能力,并借助多种形式和方法,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创造力。
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时代热点和社会问题,加强学生的思辨能力。
通过讨论和辩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使其能对社会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这样的训练既能提高学生的作文素材质量,又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
语文教师应通过文学欣赏和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2017-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三卷作文试题分析
2017-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三卷作文试题分析发布时间:2021-04-07T10:53:49.663Z 来源:《青少年导刊》2021年2月作者:杨超[导读] 作文历来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得语文者得天下,而得作文者得语文。
纵观近三年全国三卷的作文检测,有相同点也有不用点。
相同点是,其主旨皆是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衔接高中课程标准,精准落实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持续深化考试内容改革,增长考生知识见识,提高考生能力素养,凸显语文学科的应用导向,突出试题命制的情境设计;其不同点则是,考试内容各有侧重,检测学生积累的形式也不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毕节梁才学校高中语文杨超作文历来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得语文者得天下,而得作文者得语文。
纵观近三年全国三卷的作文检测,有相同点也有不用点。
相同点是,其主旨皆是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衔接高中课程标准,精准落实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持续深化考试内容改革,增长考生知识见识,提高考生能力素养,凸显语文学科的应用导向,突出试题命制的情境设计;其不同点则是,考试内容各有侧重,检测学生积累的形式也不同。
总体表现如下:一、总体要求:感受时代变迁,忆苦思甜,温情永驻。
2017年以高考40年为话题,让学生发表对高考一路走来的感想;2018年以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为内容,让学生回想祖国一路走来的体会和感受;2019年,以漫画的方式触动学生内心的师生情。
2020年的作文内容则是要求即将毕业的高三学子,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四者都充满了对时代变迁回忆和感触,流露了紧跟时代,不忘初心的出题思路。
感性和理性相结合,让学生既有情感的流露,又有理性的深度阐释。
二、审题立意方面:对主旨的要求直接明了,审题难度不大,便于学生入手。
内容上,全国三卷这四年的作文都紧扣时代脉搏,选取材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弘扬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旋律,启迪新时代青年——“回顾高考40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你们在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这些都体现出厚植家国情怀、传承爱国精神的时代特色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宗旨。
高考作文真题历年答案解析
高考作文真题历年答案解析近年来,高考作文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许多学生和家长都将作文视为高考成绩的关键。
因此,了解历年高考作文题目的答案解析变得至关重要。
通过分析历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和范文,我们可以掌握高考作文的写作技巧和考察重点,提升我们的写作水平。
下面,我将就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高考作文题目进行答案解析,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2015年高考作文题目为《信任》。
这个题目要求考生以“信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探讨信任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选取范文中的一个段落来进行解析:“信任,如同一幅画卷,浸润了每一个关节,穿透了每一根神经,成为人际关系的黏合剂。
相信就是对未知的一种豁达,对他人的一种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
在人际关系中,信任就好比是洒在沙漠中的一滴雨水,让人们在荒漠中找到了希望。
”这段范文通过形象的比喻,阐述了信任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于信任的理解和重视给人以共鸣和启发。
2017年高考作文题目以“遇见”为中心,考察考生在真实生活中的感受和思考。
范文中,考生以“我遇见的最美好的事情”为题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她在旅途中遇到的一对老夫妻。
结尾部分写道:“他们让我重新看到了这个世界上柔软的一面。
遇见他们是我这趟旅途里最美的风景。
”通过这篇范文,考生向我们展示了她的敏锐观察和对人性的理解。
她所遇到的老夫妻无疑是文章的亮点,展示了作者独到的眼光和对美的追求。
2019年高考作文题目《温暖》则考察了考生对于温暖这个主题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范文选取了“温暖始于心”作为主题,通过一系列温暖的事例向读者传递温暖与感动。
其中的一段是:“人们给了我许多温暖,但温暖始终不止于他人的给予。
我发现,从自己内心传递出去的,才是最真挚的温暖。
每一个微笑、每一句问候,都是温暖的力量。
正是我们自己的善良,赋予了这个世界无尽的温暖。
”这段范文通过自我思考和感悟,强调了温暖从内心发出的重要性。
通过这篇范文,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于“温暖”的深刻认识。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分析及教学方向思考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分析及教学方向思考近年来,高考语文作文题目逐渐求新求变,既注重广度又注重深度,要求考生在短时间内理解题目要求,做到立意高远、构思巧妙、有文采,这对于考生来说是一次极大的挑战。
本文将对近五年全国卷语文作文题目进行分析,并从教学方向的角度进行思考。
近五年的全国卷作文题目涵盖了生活、社会、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要求考生在广度上有所涉猎,能够思考社会现象,理解文化内涵。
2013年的作文题目是“苦难是人生的财富”,2015年的作文题目是“网络对人们思维的影响”,2017年是“画图让生活多一分美”,这些题目都要求考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展开思考,并通过事例和论证进行论述。
教学方向上应注重广泛的素材积累,加强对社会热点的了解,注重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高考作文题目在题材和文体上都有一定的创新。
从题材上看,近五年的全国卷作文题目涉及了亲情、友情、爱情、人生观、价值观等多个方面。
这些题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也更能激发他们的思考。
从文体上看,除了传统的议论文、夹叙夹议文外,还出现了散文、诗歌、寓言等多种文体,要求考生对不同文体有一定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方向上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体意识,注重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近五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注重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从题目要求上看,要求考生立意独特,观点新颖,触角敏锐。
2014年的作文题目是“我的梦想”,要求考生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展示个性特点,展开独特的思考。
2016年的作文题目是“让我们荡起双桨”,要求考生以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积极生活。
在教学方向上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题目要求考生从多个角度出发,进行深入思考,并能够用准确、流畅、生动的语言进行表达。
在教学方向上,应注重广泛素材积累,加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体意识,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修辞手法的培养。
全国卷高考作文赏析(精选5篇)
全国卷高考作文赏析(精选5篇)全国卷高考作文赏析精选篇1换一种方式远行身未动,心已远。
去远方吧!这仿佛一声来自远方的呼唤,轻轻撩拨你的心弦;又似是一句来自灵魂的催促,柔柔拉升渴望远方的目光。
可红尘的纷繁便同十丈软丝,轻易缚住你的身,阻隔着远方的梦。
那又如何,总有一种方式,让我们远行。
困住一个人的方式,无疑是残疾和病痛。
无论是史铁生困于轮椅之间,还是力克、胡哲自出生便四肢全无,他们都仿佛是上帝的造弄者,承受着超于常人数百倍的痛苦。
可身体又怎能禁锢一个人渴望远方的心?就这样,力克打开他“不设限的人生”,史铁生也在文学上找到精神升华之路。
记得史铁生曾给他的偶像——美国短跑名将刘易斯寄去自己的一本书,刘易斯回赠他一双跑鞋。
后来刘易斯来到中国,第一件事是拜访史铁生。
史铁生笑说:“你送给我的鞋我也穿不了啊。
”刘易斯则回道:“你送给我的书我也读不懂啊。
”记者便记录道:《铁生穿不了的鞋,刘易斯读不懂的书》。
如果缺陷即意味着不完美,那哪一个人不是被缺陷束缚?我们要像史铁生一样,即使被各种不利所禁锢,也要寻一种方式,让灵魂远行。
正如那棵飞不动走不得的树,一粒种子,能让“我”到达远方。
铜墙铁壁,无法囚着一颗渴望远行的心。
前苏联飞行机设计师图波列夫囚于监狱,可他在狱中仍孜孜不倦地设计。
终于,他的飞机翱翔于天地,护祖国一方净土。
逝世不久的前南非总统曼德拉身在狱中,即使这般田地,他也未放弃争取种族平等的斗争,甚至对着看守他的狱卒还进行反种族歧视的演讲。
二十七年岁月,在他出狱那天,黑人也迎来光明。
远行,无拘形式,只因心向远方。
我身处之地,青灯重叠,绿水环绕,仿佛与世外喧嚣隔离,俨然一派世外桃源。
可这也无疑是一种禁锢。
远方的繁荣、绚烂,像是一个耀眼的梦。
可又有多少人,可以任性地“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你听,考场上纸笔相磨的沙沙声。
你看,每个人眼中镇静又严谨的目光。
是啊,我们正在用这种方式。
让我们走出这座小城,走向美好的远方。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分析及教学方向思考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分析及教学方向思考近几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涵盖了社会热点、人文关怀、传统文化、时代精神等多个方面,题材广泛,要求高。
通过对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题目的分析,可以看出作文题目的变化和趋势,也可以为语文教学方向提供一些建议。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题目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社会热点题材:近年来,高考作文题目大多围绕社会热点展开,如网络言论、环境保护、青少年教育等。
这些题材与当下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思维能力。
2. 人文关怀题材:除了社会热点,作文题目还涉及人文关怀,强调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
有关家庭关系、友情互助、尊老爱幼等题目,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表达对他人的关怀和尊重之情。
3. 传统文化题材:近年来,作文题目中也出现了不少传统文化题材,如中国传统节日、经典诗文、传统美德等,通过这些题目,引导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4. 时代精神题材:随着社会的发展,作文题目也开始注重体现时代精神,如科技创新、全球化交流、人才培养等。
这些题材紧跟时代潮流,要求学生关注当代社会发展,思考未来发展方向。
在面对这些作文题目时,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语文基础、丰富的社会知识和深刻的思考能力。
语文教学需要围绕以下几个方向展开:1. 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也是培养学生优秀品质和思想境界的重要途径。
语文教学需要通过经典诗文、传统节日等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2. 拓展社会知识和批判思维能力。
社会热点是作文题目的主要内容之一,学生需要了解当前社会状况、社会问题及其影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性思维。
语文教学应结合时事热点,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看法。
3. 强化写作能力培养。
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能够表达清晰、准确的意思。
语文教学应注重写作训练,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写作表达能力。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分析及教学方向思考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分析及教学方向思考一、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题目分析自2017年以来,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一直保持着不断变化和创新的态势。
近五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题目涵盖了社会热点、时事热点、人文关怀等多个方面,题材广泛,涉及了学生日常生活、人文关怀、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对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题目的分析: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题目是《命题作文》,题目为《智慧时代,智慧人生》。
文章要求考生针对智慧时代的社会现象,谈谈自己对智慧人生的理解,并结合自己的体验和实例,谈谈自己对智慧人生的认识和感悟。
这个题目涉及到了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和人生态度的选择,考生需要在审题时抓住命题的核心,在写作时要表达自己的看法,并且结合自身的经历和实践进行具体的分析和阐述。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题目是《听、道、学》,题目要求考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讲述语文学习中的体会和收获。
这个题目涉及到了语文学习和思考的过程,提醒考生在作文时要结合自己的学习实践,讲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成果和体悟。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题目是《未曾放弃》,题目要求考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讲述自己或者身边人通过努力和坚持克服困难,把握机遇,实现梦想的故事。
这个题目涉及到了人生坚持和梦想实现的主题,要求考生在作文时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和实践,展现困难之中的坚持和梦想之路。
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题目是《可持续发展》,题目要求考生结合生活经历谈谈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思考。
这个题目涉及到了社会热点和未来发展的主题,要求考生抓住时代发展的关键点,通过自身的认知和思考,表达对可持续发展的引导和思考。
二、教学方向思考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题目的变化和创新,充分展现了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在传统与现代、学科与社会、考生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也为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方向。
以下是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方向的思考: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写作的主体意识。
近3年全国高考作文分析
2013.2卷??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高中学习阶段,你一定在班集体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收获了深厚的情谊,同窗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即便是一次不愉快的争执,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伴你走向成熟。
某机构就“同学关系”问题在几所学校作了一次调查。
结果显示,60%的人表示满意,36%的人认为一般,4%的人觉得不满意。
2013.1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别透、大如蛋黄的钻石。
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
”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是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刻师答应试试。
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
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两块。
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
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
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4.2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5.1六、写作(60分)18.阅渎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韋。
?(60分)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三卷作文解析精选11篇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三卷作文解析精选11篇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三卷作文(篇1)“高考记忆”几乎成了国民记忆。
穿越40年的时光隧道,将目光投向那个冰雪消融、生机无限的年月,或许能捕捉到不一样的价值和心跳。
在那不堪回首的十年浩劫里,“白卷英雄”张铁生当年凭借“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和手上的老茧上了北大。
这成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深深伤痕。
40年高考之路不寻常,无论多么艰辛,但毋庸置疑,高考是我们国家向前发展的一项不可或缺的战略举措。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
我们这样一个泱泱大国,拿什么标准去选拔国家所需要的人才?那就是高考!高考有利于整个民族素质的提升,它承载着民族复兴的重任。
当代中国,高考的本质远远超出了考试甚至是教育本身。
它已经演变成了一种文化,一种经济,一种政治,一种各方面关注的社会活动。
作为一种公正公平的选拔标准,高考是维护社会安定,保证社会公平,主持社会公正的一种重要手段。
它的确在过去的岁月里为我国各高校选拔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这些优秀人才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不管现在社会怎么诟病高考,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找到任何一种考试制度能够取代高考。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在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时代,这无疑是对读书人绝对的诱惑与鞭策。
一考定终生,我为考试狂。
时至今日,这种极端思想仍流毒无穷。
如愿的,好似得了人生“免死牌”,在原本圣洁的大学殿堂里,俨然一个混世魔王,游手好闲,不学无术,最后成为社会垃圾人;失意的,消极颓废,“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游戏人生,甚至上演跳楼自杀的人间悲剧。
不可否认,高考让多少有志青年、寒门子弟,完成了鲤鱼跳龙门的华丽转身,通过这一跳板,在人生路上春风得意,阔步向前。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在青春的路上,我也曾为三天六份考卷近乎疯狂拼命。
青春的花开花谢,让我疲惫却不后悔。
岁月砥砺,我懂得一个道理:追求幸福生活的路万千条,高考只是人生列车的一个小站,未来的路还很长。
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二卷作文试题分析
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二卷作文试题分析【试题分析】今年的课标II卷作文是一道读写结合的考题。
对于考生们而言这种类型的作文并不陌生,九省联考的“交错带”读写类型作文与其非常相似。
本次作文关联了试题现代文阅读I,读写衔接的情境感强,“太空之旅”一词照应材料一,考生在阅读现代文阅读I的体验基础上再理解再思考分析,而“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将考生拉回到自己的生活学习情境,限定的方向明确。
“我们每个人”非常自然地引导了考生的思路方向,可以回归到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中来思考和表达。
作文中的“联想与思考”开放程度很大,可以说给予了考生非常大的空间,有利于考查考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利于真切情感的表达、个性化的思考,有助于规避套路化的备考设定。
读写类型的作文为今后的语文作文教学提供了一定指引方向。
它能更好地考查出学生在平常的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日常备考的作文训练中,师生们需要“仰望星空”,也需要“脚踏实地”,在关注时代感十足的宏大叙事的同时,不能忽略自身的切实体验,教师要注重真切语言表达训练的过程,呵护学生“本真”语言和体验的生成。
【备考策略】为了更好地应对新高考的考查趋势,个人认为在备考训练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充分认识写作的序列化训练重要性,注重阅读与写作的紧密连接性,在读写能力转化的训练中,继续挖掘有效的策略和途径,构建合理的情境,提升学生对生活现象的感受力、思辨力、审美力。
2.要兼顾多种文体训练内容,规避议论文一种文体独大的现象。
3.回归教材中的人文主题和单元任务,及时提炼作文素材,做好经典素材的积累工作。
四、4.要注重速写训练,限时完成规定字数的内容写作。
总之,语文学科素养关键处的“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的几个维度在写作考查中都有涉及o为了更好地应对新高考中的作文考查,回归有计划和针对性的序列化的备考训练应该是我们“一以贯之”的坚持。
近3年全国卷【高考作文完全梳理】——高考作文【题型和主题】的总结与预测,附押题作文9题(含精彩范文)
近3年全国卷高考作文完全梳理—高考作文题型和主题的总结与预测附押题作文9题(含精彩范文)内容索引:1.近3年高考作文真题探秘2.2024九省联考作文启示3.2024考前作文重点题型复习4.阅读例文,有备而来,迎战高考(10道重点题型作文及例文)一高考作文回顾(2021-2023)2021年新高考Ⅰ卷:毛泽东《新青年》(强弱之变)2021新高考Ⅱ卷:书法悟人生(“逆锋起笔,藏而不露;中锋用笔,不偏不倚;停滞迂回,缓缓出头”)2021年全国甲卷:建党100年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可为与有为)2021年全国乙卷:射箭悟人生(“修身、矫思、立义”)2022年新高考Ⅰ卷:围棋悟人生(本手俗手妙手)2022新高考Ⅱ卷:建团百年(“选择·创造·未来”)2022年全国甲卷:《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移用借用创造)2022年全国乙卷:双奥之城北京(“跨越,再跨越)2023年新高考Ⅰ卷:好故事是有力量的2023新高考Ⅱ卷:安静一下不被打扰(少年学习、生活、成长空间)2023年全国甲卷:“技术发展”对人的意义2023年全国乙卷:一花独放不是春(合作共赢)安徽、贵州卷:文化遗产广西、吉林卷:亲人、朋友之间送礼还是送钱”河南、黑龙江、甘肃卷:交错带(单概念作文)新疆、江西卷:报考大学时专业选择1.从作文主题上看,立德树人是基点。
2021年建党百年,2022年建团百年,2023年讲好中国故事,科技发展与人的生活,合作共赢等重大时事热点问题,都在作文题中得到展现。
新高考试题历经多年积累,试题不再回避热点,而是直接面对热点,在引导课堂教学与日常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关注现实热点和生活实践。
当年度时政热点值得关注。
2.从作文类型来看,思辨话题是重点。
2021年思辨:全国高考,有8套试题,其中有5套作文呈现出关系型思辨性作文。
全国甲试卷“有为与可为”,全国新高考Ⅰ卷“强与弱”,北京卷“生不逢时、安分随时、生逢其时”,上海卷“时间沉淀与价值认可”,浙江卷“取与舍”。
近年高考作文范文及分析
近年高考作文范文及分析近年来,高考作文的题目多种多样,涉及的话题也越来越广泛。
以下是一篇高考作文的范文及分析。
【题目】人与自然的关系【范文】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对自然的依赖与破坏也在不断加深。
如今,人类已经认识到了自然资源有限的问题,因此,我们更需要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寻求一种和谐共生的方式。
首先,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依存的。
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没有自然的滋养和保护,人类无法生存和繁荣。
自然给予了我们生存所需的各种资源,如空气、水、食物等,同时也给予了我们美丽的风景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资源,不要过度开采和浪费。
其次,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的。
人类的生活需要得到满足,但不能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地利用和破坏。
应该寻找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模式,既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要,又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例如,推广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发展绿色交通,降低空气污染;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等等。
最后,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持续发展的。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但是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我们应该意识到,只有保护自然资源,才能让子孙后代有更好的生活环境。
因此,我们要从个人做起,通过合理利用资源、节约用水和能源等行为,来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依存、和谐共生、持续发展的。
只有摈弃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和破坏,我们才能够与自然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关系,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
【分析】这篇范文选取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普遍话题,从相互依存、和谐共生、持续发展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在写作过程中,作者使用了一些有说服力的论据和例子。
例如,人类依赖自然资源的论据是普遍而又有力的,可以很容易地让读者认同。
另外,通过推广可再生能源、发展绿色交通等例子,作者具体说明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方式。
最后,作者强调了个人责任,提出了保护自然的具体行动,有助于读者对文章的思考和实施。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分析及教学方向思考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分析及教学方向思考近年来,高考语文作文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作为高考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不仅考查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更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全面考察。
通过对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题目的分析,可以发现一些趋势和特点,同时也可以对作文教学做出一些适当的调整和思考。
我们来看一下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的作文题目。
2017年的作文题是《奋斗》,2018年是《假如》,2019年是《放飞》,2020年是《书信》,2021年则是《未来》。
从这些题目可以看出,高考作文的题目涉及到了生活、人生、情感等多个方面,而且这些题目的内容都比较广泛,涵盖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成长体会。
从近五年的作文题目也可以看出,高考作文更加强调对学生情感、思想和观点的考察。
比如2018年的《假如》题目,要求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表达对“假如”的思考;2019年的《放飞》则要求学生以此为主题,表达自己对生活、成长的理解和想法;2020年的《书信》则要求学生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这些作文题目都更注重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思想表达,而非传统的记叙叙述。
在近五年的高考作文中,题目的命题风格也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
比如2019年的《放飞》,2018年的《假如》,2020年的《书信》,都是贴近学生的思想、生活和情感的题目。
这种题目设计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
通过对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题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教学方向的思考。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情感、关注内心,帮助学生发现身边的美好,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和观察力。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让学生能够自主、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注重命题,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想象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根据高考作文的命题特点,引导学生注重情感抒发、思想表达和命题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题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分析及教学方向思考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分析及教学方向思考近年来,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涵盖了社会热点、校园生活、家庭教育等多个领域,同时也注重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化素养。
本文将对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题目进行分析,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相应的教学方向思考。
近五年的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关注社会热点话题。
例如2016年的作文题目《因梦想而勇敢》,引导学生思考梦想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意义;2019年的作文题目《科技赋能》聚焦科技与人类社会的深度融合。
这些题目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热点,培养独立思考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校园生活是高考语文作文的常见话题。
例如2017年的作文题目《与父母亲共度的青春时光》、2018年的作文题目《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这些题目体现了对学生情感世界的关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成长和与家庭、同学的情感联系。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观察及感知校园生活,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近五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还关注家庭教育的话题。
例如2016年的作文题目《我眼中的草根》,涉及到生活中普通人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家庭教育对人生成长的影响;2018年的作文题目《家和万事兴》,强调了家庭和谐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这些题目要求学生关注家庭的作用,培养学生关心关爱家人的情感。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授优秀家庭教育案例、引导学生反思家庭教育的现状,提高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家庭关爱意识。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题目体现了关注社会、关注学生情感世界和关注家庭的特点。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多方面的思考和积累,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化素养。
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使他们在写作过程中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对于语文教师来说,需要关注社会热点和教育热点话题,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独立的见解和思考。
近几年高考作文解析及范文
近几年高考作文解析及范文高考作文题目多变,从社会热点到文化传统,内容涉及广泛。
下面是近几年高考作文题目解析及范文,供参考。
1. 2021年高考作文题目:人与技术的关系解析:此题考察人与技术的互动关系,可以从技术的利与弊,人的角色和责任等方面展开。
范文:人与技术的关系是当代社会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一方面,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进步。
例如,交通工具的发展让人们的出行更加快捷,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让人们获取知识更加便捷。
另一方面,技术的进步也带来了问题和挑战。
例如,人们日常使用的智能手机大大减少了面对面的交流,社交媒体的泛滥也对人们的个人隐私造成了威胁。
人与技术的关系,不能简单地将其对立起来,更应该寻求人与技术的和谐共生之道。
首先,人们应该正确使用技术,避免沉迷和依赖。
我们应该意识到技术只是工具,不能代替人的思考和判断力。
其次,人们应该积极拥抱科技创新,发挥技术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积极作用。
同时,社会也应该加强对技术的监管和制约,避免其滥用和伤害。
综上所述,人与技术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
只有在理性使用技术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人与技术的和谐共生。
2. 2020年高考作文题目:传统文化的复兴解析:此题提出了传统文化的现状和复兴问题,可以从文化自信、传承与创新等角度进行分析和论述。
范文:伴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了不少人的视野。
在全球化的潮流中,西方文化的影响在不知不觉间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
然而,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基,其传承和发扬对于国家的发展和内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的复兴,首先需要我们有文化自信。
我们要坚守自己的文化底线,不追求“山寨文化”,而是要保持独特性和原创性。
其次,传统文化的复兴需要传承与创新并重。
我们要尊重和学习传统文化,同时也要积极创新,为传统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
最后,传统文化的复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学校、家庭等各方面都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培养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024年全国一卷高考作文真题深度解析核心段落范文-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热点与真题模拟
2024年全国一卷高考作文真题解析+精彩标题+核心段落+范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
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基本分析1.这是一道什么类型的作文呢?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目,属于思辨型作文。
思辨型作文要求考生对材料中的观点或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既要看到问题的不同方面,又要能够在对比、权衡中明确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在这个题目中,一方面是科技带来快速获取答案的便利,容易让人觉得问题会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又需要考生思考科技发展是否真的会使问题减少,以及新问题的产生、科技的局限性等问题。
考生需要在这两者之间进行思辨,权衡利弊,从而得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2.这篇材料作文中有哪些核心词或关键概念?核心词:问题、互联网普及与人工智能应用“问题”是整个材料围绕的关键,探讨在互联网普及和人工智能应用的背景下其数量的变化趋势。
“互联网普及”和“人工智能应用”是影响问题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二者共同构成了当前的时代背景。
3.如何理解这些核心词?在这篇作文中,“问题”有多层含义。
首先,“问题”可以指具体的疑惑和难题。
比如日常生活中“如何快速到达某个地点”“某道数学题的解法是什么”等具体的知识性问题,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帮助下,这类问题可能会迅速得到答案。
其次,“问题”也代表着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不断出现的新挑战。
例如科技带来的新的伦理道德问题,如人工智能的安全性、数据隐私保护等;社会发展中产生的新矛盾,如贫富差距加大、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
再者,“问题”还涵盖了那些深层次的、关于人类本质和价值的思考。
像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如何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人类的情感如何理解等问题,这些是无法通过科技手段直接给出答案的。
高考作文:近三年高考各地作文试题常考角度分析
高考作文:近三年高考各地作文试题常考角度分析近三年高考各地作文试题常考角度分析总结归纳进三年来的各地高考作文题目,常考角度如下:1.自我成长即自我的成长历程。
如:2008年江苏卷命题作文好奇心。
2009年高考作文天津卷话题作文我说九零后、北京卷命题作文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重庆卷命题作文我与故事。
2010年江西高考作文找回童年、天津高考作文我生活的世界、广东高考作文题与你为邻。
2.道德品格侧重于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养成。
如生命、奉献、幸福等。
如:2008年辽宁卷材料作文青少年品格的多元化,湖北卷命题作文举手投足之间,安徽卷命题作文带着感动出发,四川卷话题作文坚强。
2009年海南卷材料作文诚实善良,浙江卷材料作文绿叶对根的情谊。
2010年全国卷一高考作文:漫画有鱼吃还捉老鼠?应该是培养考生对责任的认识和责任感的培养。
3.认知思维侧重于理性分析自然、人生、社会等。
如:2008年湖南卷材料作文距离产生美,广东卷命题作文不要轻易说‘不’,山东卷话题作文春来草自青。
2009年全国I卷材料作文发挥特长与全面发展,全国II卷抓住稍纵即逝的灵感,安徽卷材料作文弯道超越,江苏卷命题作文品味时尚,上海卷材料作文板桥体的特色,广东卷材料作文常识。
2010年高考北京作文题: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2010年浙江高考作文题:以角色化之间为题。
4.人生发展侧重于生存、奋斗、团结、合作、心理健康、读书做人等。
如:2008年全国II卷材料作文爱不能替代成长,北京卷材料作文超越极限,福建卷材料作文人生三境,重庆卷命题作文在自然中生活。
2009年湖南卷命题作文踮起脚尖,四川卷命题作文熟悉,山东卷命题作文见证,湖北卷半命题作文站在的门口,2010年新课标卷(黑龙江吉林宁夏海南)高考作文题材料作文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
5.人与自然侧重于环保、自然对人的启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
如:2008年江西卷材料作文致人类的一封信,海南卷话题作文小鸟放生之后。
度米作文汇编之近三年高考语文作文题总析1
度米作文汇编之近三年高考语文作文题总析1高考题中的辩证思想回顾近三年高考作文题(全国卷),不禁发现这几道作文题都体现着辩证的思想。
1999年高考作文题(全国卷)是以“假如记忆能够移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虽然题目对文体不作限制(除诗歌体外),但无论是写记叙文还是写议论文,或者说虚构一个故事,描绘一幅前景,都要扣住这个“假如记忆能够移植”这个话题,文章无不体现作者对这个话题的认识,也就是说无论作者怎么想象、抒情、发感或议论,都要表达作者对这个“假如”的观点,如果考生仅仅看到这个“假如”有利的一面,大唱赞歌,大绘美好蓝图,那么文章的立意未免不够深刻或有失偏颇。
事实上,在不少的优秀作文里无不体现考生对这个“假如”的辩证分析,他们把这个“假如”看作是把双刃剑,利弊同在,美丑共存。
记忆能够移植,固然可以解决人类的许多难题,但如果不希特勒的记忆移植到某位国家领导人的大脑之中,那么可能是人类的灾难了。
2000年的高考作文题(全国卷)“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本身不就是提醒考生不能片面地、孤立地看问题吗?2001年的高考作文题(全国卷)谈“诚信”,对这个话题的认识也应用辩证思想。
“诚信”是一种宝贵的品质,在今天的社会中应大力提倡弘扬,但不看对象,盲目的诚信,如卧底警察对匪徒的诚信,封建臣民对君王的愚忠,显然是无益而有害,我们要坚决鄙弃。
由此可见,辩证的观点对写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要提醒学生高度重视。
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想来源: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想十分丰富,有三大块:1、矛盾的观点;2、联系的观点;3、发展的观点。
每大块又有许多内容。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主要要善于运用矛盾观点中的全面观点(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发展观点中的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和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
全面观点就是全面的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的观点,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又要看到其反面,同时还要看到事物的主要方面,如上文把“假如记忆能够移植”看作双刃剑,利弊同在,美丑共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三年高考语文作文题总析
一。
高考题中的辩证思想回顾近三年高考作文题(全国卷),不禁发现这几道作文题都体现着辩证的思想。
1999年高考作文题(全国卷)是以“假如记忆能够移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虽然题目对文体不作限制(除诗歌体外),但无论是写记叙文还是写议论文,或者说虚构一个故事,描绘一幅前景,都要扣住这个“假如记忆能够移植”这个话题,文章无不体现作者对这个话题的认识,也就是说无论作者怎么想象、抒情、发感或议论,都要表达作者对这个“假如”的观点,如果考生仅仅看到这个“假如”有利的一面,大唱赞歌,大绘美好蓝图,那么文章的立意未免不够深刻或有失偏颇。
事实上,在不少的优秀作文里无不体现考生对这个“假如”的辩证分析,他们把这个“假如”看作是把双刃剑,利弊同在,美丑共存。
记忆能够移植,固然可以解决人类的许多难题,但如果不希特勒的记忆移植到某位国家领导人的大脑之中,那么可能是人类的灾难了。
2000年的高考作文题(全国卷)“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本身不就是提醒考生不能片面地、孤立地看问题吗?20XX年的高考作文题(全国卷)谈“诚信”,对这个话题的认识也应用辩证思想。
“诚信”是一种宝贵的品质,在今天的社会中应大力提倡弘扬,但不看对象,盲目的诚信,如卧底警察对匪徒的诚信,封建臣民对君王的愚忠,显然是无益而有害,我们要坚决鄙弃。
由此可见,辩证的观点对写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要提醒学生高度重视。
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想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想十分丰富,有三大块:1、矛盾的观点;2、联系的观点;3、发展的观点。
每大块又有许多内容。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主要要善于运用矛盾观点中的全面观点(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发展观点中的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和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
全面观点就是全面的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的观点,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又要看到其反面,同时还要看到事物的主要方面,如上文把“假如记忆能够移植”看作双刃剑,利弊同在,美丑共存。
一分为二反过来就是片面、武断。
片面、武断的根源在于“过”和“偏”,失却分寸,从而经不起推敲和站不住脚。
真理往前走一步便是谬误。
变成谬误,何以服人。
因此在写作时要用全面的观点分析问题,克服片面化。
三、辩证思想的运用下面就以高二教材的两个老题目为例,谈谈辨正思想的运用。
题一:《也谈“多多益善”》
全面分析问题,看到事物的两面,即“多多益善”与“多多不益善”,确立论点“多多未必益善”(因为这个论点相比而言有一定的针对性与新意),显然只是罗列“多多不益善”的现象是未深入本质的,要剖析“多多”与“益善”的本质联系,拟写
作提纲如下:
也谈“多多益善”
引论:提出“多多未必益善”(全面观点)本论:1,“多多”是否“益善”要看“度”(发展观点)2,“多多”是否“益善”要看“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3,“多多”是否“益善”要看“环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4,客观事物的“多”是否“益善”要看主观的人如何对待(同上)结论:略题二:《也谈“知足常乐”》
古语有云:“知足常乐”,它来源于老子的“知足不辱,知止不移,可以长久”。
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知道满足就永远快乐,它是用来教育那种得寸进尺,贪得无厌的人的。
但如果用这句话来作为我们今天的生活指南,那就值得商量一下。
坦率地说,就是鄙弃,我主张永远进取,即“永不知足”!
首先,我们应该在学习上永不知足。
我们每一个青少年都应该多学些知识。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曾经说过:“愈学习,愈发现自己无知。
”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懂得做人的道理,成为有用的人才。
如果满足于所学的东西,满足于一知半解,将会半途而废,一事无成。
雷锋同志曾经说过:“在工作上要向高标准看齐。
”这就是说人们应该在工作上永不知足。
将来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更不应该知足。
众所周知,英国大科学家牛顿青年时代可谓才华横溢,前半生发现了牛顿力学定律,为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其他
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但到了晚年,他自我满足,不再深入研究,信了神学,徘徊不前。
因此,他的后不生,显得黯然失色。
与他相反,英国物理学家焦耳,为了测定热量和功的数量的关系,精心设计量热器。
经过多次实验,他的实验结果本来已经相当精确了,但他并没有满足已有的成就,在四十年里,一共进行了四百多次实验。
他得到的数值,保持了三十年没有较大的变化。
这在物理学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气可夫曾有句名言:对自己不满足,是任何天才的根本特征。
由此看来,科学事业中“知足者”是不会常乐的。
那么生活上是不是就可以“知足常乐呢?”我认为可以也不可以,就个人来说,不应该贪得无厌、损人利己,一味去追求金钱和物质财富,这就是雷锋同志所说的“在生活上要向低标准看齐”的意思吧!但如果是对全体人民生活水平而言,则应该“不知足”。
建国五十多年了,这些年来,我们的生活水平虽然在不断提高,但我们应该看到有些贫困地区人民的温饱问题还未解决,或刚刚解决,我们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如果我们“知足”了,那么我们就再也不能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这样不但赶不上发达国家,而且还会更加落后。
那时,人民不仅不会“常乐”,而会“常愁”了。
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改革的时代,知识和信息的时代,科学技术一日千里,“不是强者,就不属于这个时代”,就不能“知
足”,而要不断进取。
知足,会目光短浅;知足,会固步自封;知足,会见识浅薄。
知足,使人愚昧,斗志消磨,给人带来“常忧”而不是“常乐”。
只有不知足,才能使人具有追求、探索、开拓的当代精神;给人以坚强的意志,奋斗的激情;使人不屈不挠,勤学好问,只有奋勇登攀,勇往直前,才能“其乐无穷”!
简评:这是篇学生习作,小作者对“知足常乐”这个问题,一分为二地看,既看到“知足常乐”的一面,又看到“常乐者不知足”的一面,并且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针对不同对象“学习”“工作”“生活”辩证地看待“知足常乐”,就是在“生活”这一方面,作者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联系发展地看问题,抓住了问题的要害,说理清楚较透彻,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