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历史与发展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发展史和新进展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发展史和新进展曹向宇;王君;杜志华;刘新峰;梁永平;苏慧【摘要】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y and new materials,endovascular therapy has become the main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The 70-year development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endovascular therapy mainly includes 3 stages:firstly,the electric coagulation induced thrombosis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in the period of 1940-1960;secondly,balloon embolization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during 1970-1990;thirdly,coil embolization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during the period from 1990 to the present.In recent years,the widespread use of flow diverter devices and intrasaccular flow disruptor have opened up a new direc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随着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发展,血管内介入治疗业已成为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发展历经70余年,主要包括3个阶段:第1阶段,1940-1960年的电凝致颅内动脉瘤内血栓形成时期;第2阶段,1970-1990年的球囊栓塞颅内动脉瘤时期;第3阶段,1990年至今的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时期.近年来,血流导向装置和动脉瘤腔内血流阻断装置的广泛应用也为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开拓新的方向.【期刊名称】《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年(卷),期】2017(017)011【总页数】4页(P781-784)【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性;球囊和椭圆囊;支架;医学史;综述【作者】曹向宇;王君;杜志华;刘新峰;梁永平;苏慧【作者单位】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颅内动脉瘤致蛛网膜下隙出血(SAH)是最为危重的脑血管病,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卒中协会(ASA)指南指出,颅内动脉瘤致蛛网膜下隙出血的病死率为8%~60%[1]。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展望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展望
韩雅玲
【期刊名称】《辽宁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2(016)001
【摘要】@@ 冠心病是致死率和致残率很高的疾病,在美国及西欧全部死亡者中40%死于冠心病[1],近年我国冠心病发病率呈持续增长趋势,且平均发病年龄逐渐提前,东北地区冠心病发病率又在全国排名榜首.因此探讨对这一重大疾病的防治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3页(P39-41)
【作者】韩雅玲
【作者单位】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110016;全军心血管内外科研究
所,1100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现状和展望 [J], 王勇;范书英
2.中国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现状和展望 [J], 霍勇;刘兆平
3.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J], 李艳芳
4.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J], 韩雅玲
5.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J], 傅国胜;朱军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与临床应用现状
微创手术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外科手术技术,其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
以下是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与临床应用现状:
1. 发展历史:1987年,法国外科医生Mouret首次在人体胆囊摘除手术中使用腹腔镜,标志着微创手术的开创。
随后,各种类型的微创手术器械和设备不断更新改进,微创手术广泛应用于胆道、肝脏、胃肠、肺部、心脏等各种部位。
2. 技术分类:微创手术技术主要分为内窥镜手术和介入手术两类。
内窥镜手术利用内镜在体内进行操作,如腹腔镜手术、胸腔镜手术等;介入手术则是通过穿刺皮肤,将器械或药物送达到病灶位置,如支架植入、消融等。
3. 应用领域:微创手术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胆囊疾病、肝脏疾病、胃肠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特别在肿瘤治疗方面,微创手术技术已成为常规手段。
4. 优势和不足:微创手术技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能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但是,微创手术需要更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操作风险较大,且器械和设备的成本也较高。
5. 未来发展: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将趋向个体化、精准化和智能化。
随着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微创手术的操作将会更加精准和安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手术体验和效果。
总的来说,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尤其在肿瘤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尽管还存在一定的挑战,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拓展,微创手术将会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介入放射学发展简史
宣武医院介入中心 宋庆斌
介入放射学发展简史
• 1895年Haschek和Lindenthal首次在截肢手的动脉内 作动脉内注入造影剂造影。 • 1896年Morton开始作尸体动脉造影的研究。 • 1904年Dawbam将凡士林和蜡制成的栓子注入颈外动 脉,进行肿瘤手术切除前栓塞。 • 1910年Franck和Alwens在活狗及活兔的动脉内进行 造影。 • 1923年血管造影始用于人类。德国的Berberich经皮 穿刺将溴化锶水溶液注入人体血管内造影成功
介入放射学发展简史
• 1987年以后,Sigwart、Rousseau、 Strecker和Robkin等相继报道了一些新 的内支架。随着内支架材料、形态、投 递技术的研究,其种类不断增多,应用 范围越来越广。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设备的进展
一、传统类型DSA设备的进展 (一)CCD装置完全替代了摄像管 目前所有厂家生产的大型DSA设备均采 用电荷耦合器件(CCD)替代了传统的摄像 管采集来自影像增强管的光学信号。目前普 遍采用的 CCD至少有100万像素,显示距阵 通常为1024,可具有12bit的分辨力。最高 可达4096的发阶分辨力。设计上也有公司采 用医学专用者代替通用型者。
介入放射学发展简史
• 1969年Dotter首先提出了血管内支架的设想,并在 犬实验研究中证实了血管内支架能够嵌入血管壁, 保持血管腔通畅达两年半之久。 • 由于20世纪70年代PTA的兴起,使内支架的研究受到 冷落。直到14年后,PTA显示缺陷以后,血管内支架 才得到重视和发展。
• 1974年Grunzing发明了双腔带襄导管用以作腔内血 管成术,较之Dotter的同轴导管更先进。3年后他又 用这种导管成功地为一患者在清醒状态下作了冠状 动脉成形术。
脑出血病外科与介入治疗的国际发展历史和展望
脑出血病外科与介入治疗的国际发展历史和展望“正如美国现代科幻小说之父罗伯特·海因莱因(Robert A.Heinlein)所说——忽视历史的一代既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
如果我们不知道历史发展是怎样的进程,就不知道未来应该朝什么方向努力,去做什么工作。
”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兼神经外科分会会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凌锋教授如是说。
在“中国脑卒中大会2016”主题论坛上,她详细阐述了脑出血病的外科与介入治疗发展历史,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
我们关注的是疾病。
而不是工具我们每天从事着脑卒中的防治工作,是否真正了解卒中?人类从何时开始有了卒中的记载?公元前691年,埃兰国王乌曼美那(humban-nimena)是人类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个卒中患者。
2400年前,希波格拉底(Hippocrates)已认识并描述卒中为突然摔倒、丧失意识或偏瘫,命名卒中为突然“被打倒”(Apoplexy)。
那么,突然摔倒和偏瘫等症状和脑血管有什么关系?现代医学非常重要的一个历程碑是1543年近代人体解剖学创始人、著名意大利医生安德里亚斯·瓦萨里(Andreas Vesalius)在其著作《人体结构》里初步揭示了脑血管解剖概况。
“stroke”首次出现在1599年出版的牛津英语大词典。
把脑血管病和卒中联系在一起的是16世纪的一些先贤哲人。
他们不断描述卒中会导致突然失语、摔倒、偏瘫等症状。
1664年英国韦利斯(Thomas Willis)首先提出了“基底动脉环(Willis环)”的概念。
1658年,瑞士医生约翰·韦普弗(Johann Jacob Wepfer)解剖发现,死于Apoplexy的患者多有脑血管堵塞或脑出血。
这一发现是2000多年来第一次把Apoplexy与脑血管病变联系起来。
从症状描述到发现卒中症状和脑血管病的关系,人类终于发现脑血管病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种。
缺血性疾病以颈动脉狭窄、椎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狭窄和烟雾病为代表,出血性疾病以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为代表。
介入诊疗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一、介入诊疗技术的概念和发展介入诊疗技术是指利用影像学引导,在体内进行操作、治疗的一种诊疗技术,包括介入放射学、介入内镜学、介入核磁共振等。
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起初主要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临床需求的不断拓展,介入诊疗技术逐渐应用于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多个领域。
二、介入诊疗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1. 无创性治疗介入诊疗技术在治疗疾病过程中无需进行大规模手术,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减少了手术风险和恢复时间,是一种无创性的治疗方法。
2. 高效精准介入诊疗技术利用先进的影像学技术,可以清晰地观察病变部位,精准确定治疗方案和操作路径,提高了治疗的效果和成功率。
3. 减少并发症传统手术可能会伴随着各种并发症,而介入诊疗技术可以通过微创手术的方式,减少组织损伤和出血,从根本上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4. 减轻患者负担介入诊疗技术进行的手术创伤小,术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术后恢复快,大大减轻了患者的身体和心理负担。
5. 多学科协作介入诊疗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诊疗技术,需要多学科的医务人员共同合作,促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升了整体医疗质量。
6. 实时监测介入诊疗技术在治疗过程中能够实时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和病变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三、介入诊疗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1. 心血管介入治疗心血管介入治疗是介入诊疗技术最早应用的领域之一,如介入导管支架植入术、介入心脏瓣膜置换术等,显著改善了心脏病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2. 肝胆胰腺介入治疗介入技术在肝胆胰腺疾病的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经皮胆道穿刺引流术、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等,成功地进行了肿瘤的消融治疗和栓塞治疗。
3. 神经介入治疗神经介入治疗在脑血管疾病、脑肿瘤和颈椎病等方面应用广泛,如脑血管支架植入术、脑动脉瘤栓塞治疗等,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4. 泌尿介入治疗泌尿介入治疗主要应用于泌尿系统疾病,如经皮肾造瘘术、输尿管镜下碎石术等,有效地解决了尿路结石和泌尿系统肿瘤等疾病。
冠脉介入的发展史
• 1959年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儿科心脏病专家Mason Sones等进行了 第一例选择性冠脉造影。
• 1966年Amplatz、1967年Judkins进一步改进了导管顶 端形状、弧度和导管插入技术,使选择性冠状动脉造 影术得到广泛应用。
发展
Development
• 第一阶段: 单纯球囊扩张(PTCA)阶段 • 第二阶段: 裸金属支架(BMS)阶段
• 第一阶段: 单纯球囊扩张(PTCA)阶段
1977年
• 第二阶段: 裸金属支架(BMS)阶段
• 第三阶段: 药物洗脱支架(DES)阶段
1987年
2003年
• 第四阶段: 全吸收式生物可降解支架(BVS) 2013年
DRUG-ELUTING STENT FOR ISR( IN-STENT RESTENOSIS)
PTCA引起的临床难题
• 术后急性血管闭塞
• 低心排综合征
• 严重心律失常
• 中晚期再狭窄率高达50%
• 第一阶段: 单纯球囊扩张(PTCA)阶段
1977年
• 第二阶段: 裸金属支架(BMS)阶段
• 第三阶段: 药物洗脱支架(DES)阶段
1987年
2003年
• 第四阶段: 全吸收式生物可降解支架(BVS) 2013年
药物洗脱支架的新纪元开始了
ABSORB BVS: THE 4TH REVOLUTION IN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1977
1988
2001
today
1977 Balloon Angioplasty (PTCA)
Bare Metal Stents (BMS)
近几年来随着DES在PCI术中的应用,临床实验和研究均表明:在预 防再狭窄中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因为其一方面可以减少球囊扩张后的
日汉外来语历史发展及介入方式比较研究
摘
要 :外来语是 不同语 言文化接 触的 必然产物 ,也 是不 同民族间交流 来往 的见证 。 E l 汉两 民族在 与外族交往的过程
中,或直接借 词或通过 译词的 方式接 收 外来词 ,逐渐 形成 了现在 的词汇体 系。文章对 E l汉外来语 的历 史发展和吸收 方 式进行 对比分析 和研 究 ,找 出二者之 间存在 的异 同 ,为 E l汉外来语的研 究提 供参考 。 关键词 : E l汉外来语 ;历史发展 ;介入方式 ;比较研 究 中图分类号 :H3 6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4 — 2 4 5 8 ( 2 0 1 3 ) 0 2 — 0 0 8 5 — 0 5
对 于外来语 的研究 ,近年来 日中学术 界多集 中 于对各 自语 言体 系 中外来 词汇在形成 、分类 、用法
等方面 的研 究。在 国外石 野博史 『 现代 外来捂考 』 ( 1 9 8 3)中以西 方 外来 语 源语 为研 究 对 象 ,通 过 源语 和外来语 的词义 比较 ,传 人前后发 生的词义差 别 ,以后 的发展趋 势等进行 了详细论述 。在 国内 , 史 有为 《 汉语 外来语 》( 2 0 0 0 ) 探讨 了汉 语外来 语 的 历 时概述 ,外来 词 的性质 与功用 ,外来词 的类型 以 及外来 词的走 向与规范等 ;刘 正琰 《 汉语 外来词 的 历史 回顾 和词 源考证 》( 1 9 8 3 ) 等运 用计 量词汇论 , 对照词 汇论 的相关 理论和方法 ,从 整体和特殊 领域 两个 角度 ,对汉语 中来 自西 欧的外来语传人 历史 , 词性 、词 义来源等 的变化进行 了分 析。 在外 来 词 汇 比较 研 究 方 面 ,参 照 石绵 敏 雄 的 『 外 来 合研 究 』 ( 2 0 0 1 )、彭广 陆 的 『中 国 籍 新 捂辞 典 5 二 兄 岛孑 , L 舀 日本 捂藉 橐 受 容 』 ( 2 0 0 4 )、李玉的 《 关于 日 语和汉语中外来语的考 察》 ( 2 0 0 7 )等文 ,可以发现 E l 语 学界大多集 中在 以词汇量 的统计 、功能类 型 、语义类 型 、原语和借 用 语的词 义用 法差别 、汉语 外来语 和 日语外来语 的 发 展趋势等方 面的对 比研究 。 “ 外 来语 区别 于其他一般 词汇 的特 质就在于 它 反 映 了两种文化 的交融 ,无论 在形式还是 内容上都 带有两个 民族文化的烙 印[ 】 】 , ’。因此本文选取 了从介 入历史 背景及方式 等 比较分析 的研究 方法 ,通 过考 察对外来 语在汉 日词汇体系 中的融合过程 出现 的异
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一、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1、起推动作用:历史上,人民群众被赋予了推动历史发展的责任,是历史进步的决定力量。
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弚穷胜富、为革命事业而投身,用自己的奋斗力量创造历史的伟大变化。
如中国的“七七事变”,“新民主主义革命”,苏俄革命,英国的工业变革,以及20世纪末波罗的海诸国独立建国等,都是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和投入后实现的精彩历史变迁。
2、起指导作用:历史也反映了人民群众在指导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他们的多元文化能够为历史发展提供新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他们的精神可以激励不断向前推进,改变固有的旧习惯,从而指导历史的发展方向。
比如,中国的“新中国”,这是人民群众认同共产主义社会文明的积极决定,激励了劳动群众全国统一,为改变中国历史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3、起反抗作用:历史也展现了人民群众在反抗压迫和维护自身权利方面扮演的重要角色。
他们在击败封建社会统治者,压制专制暴政阴谋,抵抗霸权制度统治,反抗外部侵略和殖民统治时,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美国的独立战争,法国的法国大革命,中国的辛亥革命,成立的新中国,荷兰的抗英斗争,南非的民主革命等。
4、起转型作用:人民群众发挥着历史转型的作用,他们以崭新的意识形态介入历史,带来新的历史经验,推动历史从一个时代转向另一个时代,从一种社会制度发展到另一种社会制度。
比如,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由封建社会向专制社会转型,由封建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以及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由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的转变等,都是以人民参与发动驱动的历史过渡。
五、结语以上,就是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人民群众主动发挥着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在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展现出人民群众安定团结、勇于进取的伟大生命力,他们传统思想、文化传统。
以及民族装备和日常生活习惯,对历史发展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史的发展速度变得日益迅猛,只有把握机遇,发挥自身作用,才能更好地应对历史的变迁,把握历史的发展思路,与历史风起云涌,共同谱写历史的美好乐章!。
介入护士专业发展
优质的技能
专业 技能
奉献 精神
心里 素质
优质的技能——专业技能
介入专业知识
应急和判断 能力
观察和预见 能力
专业 技能
沟通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
动手能力 12
优质的技能
熟悉医生的手术习惯,步骤和对器材的选择,并在手术中快速应 对.
掌握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导管室护士对患者的病情变化、 意外事件及严重并发症,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和超前的预 见力,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敏捷、准确地配合急救工作.
勇于奉献的精神:射线、铅衣、加班
2023/10/15
挑战
新技术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
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MitraClip Parachute治疗室壁瘤 磁导航远程标测系统下射频消融治疗 左心耳封堵术
2023/10/15
未来…
专科化: 建立专科化的护理团队,培 养专科化护理人才,成立了 瓣膜团队、左心耳团队、 杂交手术团队等组长负责 制的专科队伍,更加适合未 来日渐细化的专科化介入 手术方向. 医生多点执业…
从医生的角度谈 介入护士的专业发展
专业介入护士的历史由来
1940年,美国Dana Farber癌症研究所出现最早的介入 手术室护士.
20世纪70年代,出现介入手术室专科护士.
在我国,随着介入病房的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介入护 理团队成立并开始发展起来.
介入护士专科的认证和发展
2001年,英国皇家护理学院联合放射医学院出台了介入护士 的实践指南和执业准则.
建立科学有序的接送病人制度.
耗材与设备的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规程,及时发现、跟踪、 反馈新设备和耗材的使用情况,建立科学的库存管理体系,保证 病人合理和安全的使用.完善仪器设备及介入器材的规范化管理.
时光代理人oc模板
时光代理人oc模板【时光代理人模板】姓名:时光代理人昵称:Time Traveler性别:未知年龄:永恒存在职业:时间领域专家特长:穿越时空、观察历史事件、改变时间线自我介绍:你好,我是时光代理人,是一个来自未来的存在。
我可以穿越历史和未来,观察并干预各种历史事件,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我拥有丰富的知识和智慧,通过我的介入,你将能够了解历史事件的真相,并从中获得启示与教训。
【时光代理人参考内容】1. 观察与介入历史事件:作为时光代理人,我可以观察并介入各种历史事件。
我可以亲眼目睹那些具有重要意义的时刻,例如人类的进化起源、伟大的发明与发现、历史上的战争与和平等。
通过我的介入,你将能够亲眼见证这些事件的发生过程,并了解当时的环境和人们的思想。
2. 理解历史的背后:历史是人类文明的镜子,通过了解过去,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人类的起源。
我将帮助你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动因和影响,揭示出历史事件的真相和原由。
这样,你将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历史,从中吸取教训,并为未来提供启示。
3. 改变时间线的可能性:作为时光代理人,我拥有改变时间线的能力。
通过我的介入和干预,我可以改变历史的走向,消除某些事件的发生,或者改变某些事件的结果。
虽然这种能力可能带来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但它也给了人类无限的可能性和希望。
4. 时空旅行的技术原理:时空旅行的技术原理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知识体系。
穿越时空需要精确的时间定位和空间坐标,以及强大的能量驱动系统。
我将为你解释时空旅行的原理和技术细节,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5. 未来的展望与发展:作为来自未来的存在,我可以为你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可能的变化。
无论是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还是人类文明的未来走向,我都可以为你提供预测和展望。
这将帮助你拥有更明智的决策和更长远的规划。
时光代理人将带领你探索历史的深处,揭示真相与奥秘,展望未来的可能性。
通过我的介入和干预,你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从中获得智慧和启示。
心血管内科学科发展的历史及未来
心血管内科学科发展的历史及未来一、历史回顾心血管内科学科是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疾病,旨在预防、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内科学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医学界对心脏和血管的认识开始逐渐深入。
19世纪中叶,法国的雷诺阐明了心血管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他的研究成果为后来心血管内科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随后,心血管内科领域开始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技术创新。
20世纪初,德国医生Einthoven发明了心电图,这一技术的出现使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监测变得更加准确和可靠。
20世纪中叶,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出现标志着心血管内科学的重要进展。
这项技术可以直接观察到冠状动脉的状况,为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此后,心脏介入手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心血管内科学取得了重大突破。
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等技术的应用使得心脏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
二、现状分析当前,心血管内科学科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各国医疗机构纷纷设立了专门的心血管内科,建立了完善的诊疗体系。
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的应用使得心血管内科医生能够更加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
同时,心血管内科学科也与其他学科紧密结合,形成了多学科协作的模式,提供了更加全面的医疗服务。
然而,当前心血管内科学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给心血管内科医生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其次,心血管内科医生的培养和队伍建设仍然不足,医生的数量和质量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
此外,心血管内科学科的研究和创新也面临一定的困难,跨学科合作和科研资金的不足成为制约发展的因素。
三、未来展望为了应对上述挑战,心血管内科学科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加强医生的培养和队伍建设,提高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其次,加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健康管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此外,加强与其他学科的合作,推动心血管内科学科的交叉融合,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介入治疗及相关常识PPT课件
.
8
常规手术术例
冠脉类: n 冠造 n PTCA n PTCA+STENT n 血管内超声 n 血管内旋切
.
9
常规手术术例
心脏的其它疾病: n 射频消融术(RFCA) n 心脏电生理检查 n 起搏器安装、ICD植入 n 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n 房、室缺的修补 n 动脉导管未闭(PDA)
.
10
常规手术术例
穿刺入路途经
.
14
介入相关图谱
.
15
.
16
Angiograms showing (left) stenotic branch pulmonary arteries (BPA) and (right) angioplasty balloon inflated across stenosis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周边血管类: n 肿瘤的栓塞/化疗 n 溶栓 n PTA n PTA+STENT n 腔静脉滤器 n 动脉瘤/血管瘤/子宫肌瘤的栓塞
.
11
常规手术术例
非血管类: n 食道/气道狭窄支架术 n 梗阻性黄疸引流术 n 胆道支架术 n ERCP n 尿道/前列腺支架术
.
12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的基
本区别
介入治疗特征
外科手术特征
所用器械:导管 借助于影像设备 通道:利用人体已有的管 道系统
优点:不开刀、损伤小、恢 复快、效果好;适宜于外科 不适的患者。 缺点:价格较高,适应症较窄
所用器械:手术刀 直视下 通道:手术刀切口
(完整版)危机介入模式
(3)输入希望。当危机发生之后,服务对象通常处于迷 茫、无助、失去希望的状态中,所以在危机中帮助服务对 象的有效方法是给服务对象输入新的希望,调动服务对象 改变的愿望。
个案工作模式之
危机介入模式
一、理论背景与历史发展
1946年,林德曼与卡普兰合作,提出“危 机调适”的概念,认为压力、紧张和情绪 的调适与危机有紧密的关系。
20世纪50年代,美国开始从事预防自杀的 研究,成立了预防自杀的介入中心。
1974年美国将危机介入模式正式列入社会 服务的重要项目,并且在社会工作领域逐 渐推广危机介入模式。
二、基本概念与假设
危机介入模式是一种具体的工作方法,它 虽然没有完整系统的理论基础,但在不断 吸收其他理论以及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基 础上,形成了一些重要的理论假设和基本 的概念,这些理论假设和基本概念成为危 机介入模式的理论核心。
(一)危机与危机介入
危机是指一个人的正常生活受到意外危险 事件的破坏而产生的身心混乱的状态。
(6)培养自主能力。危机是否能够解决最终取决于服务 对象是否能够增强自主能力。虽然服务对象在危机中自主 能力有所下降,但社会工作者不能认为服务对象缺乏自主 能力,整个危机介入过程就是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增 强自主能力面对和克服危机的过程。
四、危机介入模式的特点:
1、迅速了解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 通常服务对象在危机面前会表现出迷茫、不安和不知所措
,而且时间又非常紧迫,要求社会工作者需要将自己的注 意力集中在服务对象最近的生活状况上,采用开放式的提 问方式帮助服务对象整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迅速作出危险判断 危机之后经常伴随服务对象的一些破坏行为。因此,作为 危机介入模式的一项重要任务,社会工作者在了解服务对 象的主要问题过程中需要对服务对象采取破坏行为的可能 性和危险程度进行评估,以便给予及时的介入和治疗。
介入历史与发展
第5页/共19页
• 20 世纪60 年代晚期,ROasch 用改良的Ross 穿刺针从肝静脉穿刺门静脉, 并用18 F 的同轴导管扩张穿刺道,创立了TIPS 的雏形。
• 20 世纪70 年代后期, Guterrez 等采用球囊反复扩张分流道建立门体分 流, 使TIPS 技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第13页/共19页
第14页/共19页
非血管介入技术
• 1 经皮穿刺活检术 • 2 经皮穿刺病灶内注射术 • 3 经皮穿刺病灶内粒子植入术 • 4 狭窄管腔扩张成形术 • 5 狭窄管腔内支架植入术 • 6 经皮穿刺引流与抽吸术 • 7 消融术:化学消融 热消融 冷消融
第15页/共19页
第16页/共19页
• 在影像诊断学、血管造影、细针穿刺和细胞病理学等新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学科, 是影像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两个基本内容:
• 1 以影像诊断学为基础,利用导管、支架等技术,在影像监视下对一些疾病进行非手术 治疗(微创治疗);
• 2 在影像监视下,利用经皮穿刺、导管等技术,取得组织学、细菌学、生理和生化资料, 以明确病变的性质。
• 1961 年,瑞典血管造影学家在北美放射学年会上,报道了X 线 透视引导下的腹部内脏动脉造影。
• 1963 年6 月,Dotter 在捷克斯洛伐克全国放射学会议上,首 次提出了介入放射学的设想, 他作了《心导管与血管造影的未 来》的演讲
• 1964 年11 月,Dotter 采用同轴导管法治疗1 例股浅动脉局 限性狭窄的病人,标志着介入放射学的形成
• 1986 年,Palmaz 等采用球囊膨胀支架建立分流道,最终实现了现在意义上 的TIPS 技术。1988 年,Frerburg 将这一技术应用于临床。
介入性放射学的历史、现状和前景
介入性放射学的历史、现状和前景林贵【期刊名称】《临床放射学杂志》【年(卷),期】1989(8)4【摘要】介入性放射学或称手术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是七十年代后期在国外风行起来的放射学一个新领域。
它是指在X线电视、CT、B型超声导向下,将特制的穿刺针、导管插入人体病变区,进行X线诊断。
亦可取得组织学、生化学、细菌学的诊断。
并结合进行治疗。
其操作由放射科医师或放射科医师与临床有关科医师配合进行。
近十年来,介入性放射学在欧美发达国家发展迅猛,大的医疗中心专门建立了介入放射科,并有独立病房。
【总页数】5页(P182-186)【关键词】介入放射学;历史;现状;前景【作者】林贵【作者单位】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6【相关文献】1.介入放射学在消化系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J], 林贵2.诊断性颈-脑血管造影、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和脑血管介入治疗的培训、资格及认证标准美国神经病学学会、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学会、美国神经放射学学会、神经外科医师联合会、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联合会脑血管分会和介入放射学学会的联合声明 [J], John J. Connors Ⅲ;David Sacks;Anthony J. Furlan;Warren R. Selm an;Eric J. Russell;PhilipE.Stieg;Mark N.Hadley;陈孝东;高宗恩3.“非血管性介入放射学新技术学习班”暨“介入放射学并发症”研讨会征文通知[J],4.血管性介入神经放射学现状和进展 [J], 廖正银;闵鹏秋5.我国介入性放射学取得新进展——全国第二届介入性放射学学术会议简介 [J], 吴长鸿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号上发表了1 组文章,纪念该学会成立30 周年。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 介入放射学源于血管造影诊断和血管造影学家的创新性思维和实 践。影像设备和介入器材的发展对它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 1929 年,葡萄牙人Dos Santos 报道了腹主动脉造影 • 1952 年,Vorhees 等成功开展了第1 例人工血管移植术。 1953 年,Seldinger创立了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术。 • 1961 年,瑞典血管造影学家在北美放射学年会上,报道了X 线透 视引导下的腹部内脏动脉造影。 • 1963 年6 月,Dotter 在捷克斯洛伐克全国放射学会议上,首次提 出了介入放射学的设想, 他作了《心导管与血管造影的未来》的 演讲 • 1964 年11 月,Dotter 采用同轴导管法治疗1 例股浅动脉局限 性狭窄的病人,标志着介入放射学的形成
什么是Seldinger技术
• Seldinger术是由Sven Ivar Seldinger于1953年 提出来的血管穿刺技术,一般分为经典Seldinger术 和Seldinger改良法。经典Seldinger术的定义是: 用带针芯的穿刺针穿透血管前后壁,退出针芯,缓慢 向外拔针,直至血液从针尾喷出,迅速插入导丝,拔 出针,通过导丝引入导管,将导管放至主动脉,即为 Seldinger术;Seldinger改良法由Driscoll与 1974年提出,其方法为,用不带针芯的穿刺针直接经 皮穿刺血管,当穿刺针穿破血管前壁,进入血管内时, 即可见血液从针尾喷出,再引入导丝导管即可。改良 法和经典Seldinger术的区别是,前者不用穿透血管 后壁,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目前以Seldinger改良 法使用较多。一般把Seldinger改良法也笼统称为 Seldinger术,不刻意说明改良法。
• 随着血管介入放射学的发展,非血管介入技术亦取得了 发展 • 20 世纪70 年代后期,采用改良的Seldinger 技术发 展起来的经皮肝胆管、输尿管、腹腔脓肿引流术和经 皮胃造瘘术等相继建立,并逐步替代了需要剖腹置管的 外科手术。20 世纪80 年代,血管球囊成形术和血管内 支架置入术向血管外管道系统延伸、发展,并成为消化 道、胆系、输尿管狭窄的主要治疗方法。随着CT 和 实时超声在临床的应用,CT 和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 脓肿引流、囊肿硬化、硬膜外血肿抽吸、恶性肿瘤消 融术等逐步建立和发展
血管性介入技术
• • • • • • • 1 2 3 4 5 6 7 经皮血管造影术 经导管注入药物术 经导管栓塞术 血管腔内扩张术 血管内支架放置术 经血管腔穿刺活检术 其它:经皮血栓摘取术、血管内输液泵植
血管造影图片
非血管介入技术
• • • • • • • 1 2 3 4 5 6 7 经皮穿刺活检术 经皮穿刺病灶内注射术 经皮穿刺病灶内粒子植入术 狭窄管腔扩张成形术 狭窄管腔内支架植入术 经皮穿刺引流与抽吸术 消融术:化学消融 热消融 冷消融
图示
• 介入放射学一词由美国胃肠道放射学家Margulis 首次提出,他撰 写的题为《介入放射学------一个新的专业》的述评在1967 年3 月《AJ R》上发表。在这篇述评中,他 • 把介入放射学定义为在透视引导下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操作
• 技术。 Wallace 在<<cancer>> 正式提出IR • 1976 1968 、1970 年,Baum等先后采用动脉内血管收缩剂灌 注、自凝血块栓塞出血动脉治疗急性胃肠道出血获得成功。 • 1974 年,德国心血管专家Grüntzig 发明了聚氯乙烯双腔球囊导 管,使PTA 技术在临床最终得到广泛应用。 • 1983 年,Dotter 和Cragg 同时报道了镍钛金属支架的实验结 果,并应用于临床,创立了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 1985年,Gianturco Z 型、Palmaz、Wallstent 支架相继问 世,血管内支架术进入快速的发展时期
• 20 世纪60 年代晚期,ROasch 用改良的Ross 穿刺 针从肝静脉穿刺门静脉,并用18 F 的同轴导管扩张穿 刺道,创立了IPS 的雏形。 • 20 世纪70 年代后期, Guterrez 等采用球囊反复扩 张分流道建立门体分流, 使TIPS 技术向前迈进了一大 步。 • 1986 年,Palmaz 等采用球囊膨胀支架建立分流道, 最终实现了现在意义上的TIPS 技术。1988 年,Frerburg 将这一技术应用于临床。
介入概念
• 介入放射学又称介入治疗学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放射诊断学和临床治疗 学于一体的学科。它是在放射诊断学设备(数字减影X线机、CT机、核磁共振机 和常规X线机等)的指导下,通过微小的创口将特定的器械导入人体病变部位进 行治疗的临床应用学科。介入治疗学采用“非外科、微创手术”方法可治疗多种 疾病。近几十年介入治疗学发展迅速,和内科、外科学一道成为临床3大支柱性 学科。
• 在影像诊断学、血管造影、细针穿刺和细胞病理学等新技术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学科,是影像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两个 基本内容: • 1 以影像诊断学为基础,利用导管、支架等技术,在影像监视下 对一些疾病进行非手术治疗(微创治疗); • 2 在影像监视下,利用经皮穿刺、导管等技术,取得组织学、细 菌学、生理和生化资料,以明确病变的性质。
介入放射学概述
介入放射学 ------------产生、发展、现状与对策
美国介入放射学会( The Society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SIR ) 的机关刊物《Journal of 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JVIR) 2003 年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