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早期建筑下
武大
最会吵架的人也在这里 有人说,没有在武大看过一场辩论赛就算 不上一个真正的武大人。你可能想到“奇葩 说”里的陈铭和周玄毅。 能诞生辩论好手地方一定要有沃土,武汉 大学辩论队是全国目前唯一一支两次夺得全 国大专辩论赛冠军和国际大专辩论赛冠军的 队伍。武大辩才济济,校内的“唇枪烽火” 辩论赛也很精彩。
的是且仅教“ 武一能能室学 大条奔安,霸 学德脱静出狗 霸智撒下没” 狗体欢来于, 。美于认室它 劳田真外浪 全径学操迹 面赛习场于 发场,。室 展,而不内
在武大转累了,你就可以到“小户部巷” 品尝美食。“小户部巷”是武大工学部菜市 场的外号,数十米长的小巷中遍布着大大小 小二三十个店面。公婆饼、杂粮煎饼、炸高 山洋芋、小煎包樱顶煎饺……承载着无数武 大人美食回忆。 当然,武大食堂也有惊喜,哪所学校的食 堂,都少不了两道闻名全国的黑暗料理。武 大的神品则是草莓炒鱼丸,鲜艳的草莓和弹 性十足的鱼丸,两者之间的默契配合,造就 了非凡的滋味。而豆腐泡、大白菜、包菜的 加入,更这道菜多一些绿色的惊喜。
单身boy真抱着纯粹看樱花的目的来武大, 真是一种可耻的浪费。
有点像哈利的申一帆
江苏卫视大火的脑力节目《最强大脑》让不少 同学陷入天才崇拜。前两季里面比较出色的王峰、 李威、郑爱强都来自武汉大学。而第三季里" 手影 迷踪 " 的挑战者申一帆,“踢馆”选手刘会凤也都 是来自武大的好手。 武大能有如此多的“最强大脑”,要得益于 2007年成立的记忆协会。协会由袁文魁老师发起, 通过科学的训练体系,开发会员利用右脑图像快 速记忆的能力,在全国高校属首家。 协会里已走出了15位“世界记忆大师”,三位 “中国记忆大师”。王峰、李威、郑爱强、刘会 凤都是其中的佼佼者。王峰更是在2011年打破3项 世界纪录,以5金2银的成绩卫冕总冠军。
武汉大学老建筑群(2017年面貌)
武汉大学老建筑群(2017年面貌)
武大早期建筑群建成于上世纪30年代,包括工学院、图书馆等15处26栋建筑,200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经历了7年的建设,主要建筑有文、法、理、工四个学院大楼和图书馆、体育馆、学生宿舍、学生饭厅及俱乐部、华中水工实验所、珞珈山教授别墅(十八栋)及街道口牌坊、半山庐等。
占地面积3000余亩,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工程造价400多万元(银元)。
武汉大学的早期建筑气势恢宏、布局精巧、中西合璧、美轮美奂,是中国近代大学校园建筑的佳作与典范。
行政楼
912操场
文学院
理学院
老斋舍
老图书馆。
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巡礼:“筑”梦珞珈山
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巡礼:“筑”梦珞珈山今年7月,80多年前绘就的国立武汉大学建校177张图纸,被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这让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教授赵冰感到由衷骄傲。
位于湖光山色间的武汉大学宫殿式早期建筑群,80多年过去了,至今依然巍峨屹立,并在教学科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武大早期建筑群建成于20世纪30年代,包括图书馆等30项工程68栋建筑,占地200多公顷,建筑面积78596平方米。
翻开写满岁月沧桑的校史资料,赵冰说,这些建筑由李四光等众多知名人士亲自选址,由美国建筑师开尔斯、亚拉伯汗等主持设计。
2001年,15处26栋早期建筑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辟山建校曲折艰辛站在武汉大学狮子山脚下抬头仰望,虽然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岁月打磨,位于狮子山顶的老图书馆依然雄伟壮观。
它是武大人文景观的制高点,也被选为“武汉城市地标”,然而当年国立武汉大学辟山建校的艰辛与曲折,却鲜为人知。
赵冰介绍,珞珈山一带,原是武昌城郊。
1928年,地质学家李四光和林学家叶雅各一块相中了这里。
在湖山之间建造大学的构想虽然浪漫,但设计起来却非易事,应邀而来的建筑设计师们纷纷摇头。
此时,曾在中山陵设计竞赛中获奖的美国人开尔斯进入了国立武汉大学校舍建筑设备委员会委员们的视野。
1918年就来到中国的开尔斯感受到,中国人仿佛在用建筑来追求对民族身份的认同,也在用建筑向世界证明民族的自尊。
还有什么建筑比大学更能塑造和影响人呢?开尔斯兴奋又坚决地接下了武大新校舍的设计工程。
根据校方“宏伟、坚牢、适用,不求华美”的要求,武大的设计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西方营造技术有机融合。
校园建筑物依照各自功能,因山就势,采用散点、放射状的园林式大布局,又遵循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法则,着力塑造“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校园中心区,使整个校园在自由的大格局之中又有严整的片断,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建筑群。
新校园建成后,很快带给师生们惊喜。
象牙塔里的旧影——被遗忘的武汉大学早期建筑
武汉 大学是一所蜚声中外 的中国一 一 流学府 。武
汉 人 学 校 园 是 一 所 美 丽 的校 阔 , 是校 友 梦 牵 魂 绕 的 精 神家园,武汉大学 的 一 t h一 水 、 一 草 一 木 ,都 口
农 学 院 山沈 中清 主 持 设 计 ‘ 。沈巾清是建筑] | 程 师 ,原 武 汉 人 学 建筑 设 计室 第一 仃 室 卜 仟 。 沈 先 生 ! J 『 l j 从廖恩 钊, 恩! J i l j 的带领 F 与 另 外 4名 测 T 负责 武 汉 人学 新校 舍 的 测 量 绘 图 : r 作 。老 先 生 非 常 摊 崇 卡子 恺 的 画 作— — “ 丰 f恺 的 向 , 寥 寥 儿 笔 , 【 ! l J
一蓝 | 当 未2 0 1 7 1 1, 1 0 1
E x p o 博览
楼 ”。
周 鲠 生 的住 处 。
武 汉人学 农学 院的老建筑 静静度 过 了 7 0 余 年
的 光 阴 ,潮 起 潮 落 , 分 分 合 合 , 光荣 和 屈 辱 郜 一 一
“卜 八栋 ”,不仪指这些依 山傍水的二排英式
区 周 恩 来 故 居 和 郭 沫 若 故 居 被 列 入 了 文 保 范 围 : 同
的缘故。农学 院延续 r 武汉 人学建筑 ・ I l 西 合罐的特
色 , 采 刖 两 方 经 典 的 五 段 式 构 图方 法 , 一 土楼, 座配楼,彼此卡 } { 连。 落 农 学 院 南 角 的 栋 小 房 , 曾作 为 农 艺 实马 盒 室,竣_ r : _ r 抗 战 前 , 比 农 学 院 楼 的 历 史还 要 悠 久 。2 0 1 2年 ,武 汉 人 学 农 学 院 成 功 申报 为 “ 武 汉 市 第七 批 优 秀 历 史建 筑 保 护 目
珞樱中的天上宫阙--武汉大学早期建筑老斋舍研究
Proposed Development
3
of Site Selected for the 蓝图
Wuhan University
图纸年代(年)
绘图人
图纸比例
图纸上无时间落款, 但根据图纸内容可 以判断这是最早的 校园规划图纸。
1 老斋舍的规划演变 国 立 武 汉 大 学成 立以 后,南 京 国民 政 府
大学院(后改教育部)指派成立了“武汉大学 建筑设备委员会”(简称“建委会”),李四光 担任委员长。建委会于1928年11月28日在建 设 厅 召开“ 武 汉 大 学 建 筑设 备 委员会 第一 次 会议”,当时的出席人有:李四光、张难先②、
收稿日期 2018-10-15
摘 要 该文以武汉大学早期建筑老斋舍为研究对象,结合老斋舍各阶段设计图纸探究其规划演变历程,并对其平面布局、立面造型和设备装置进行分析,挖 掘老斋舍独特的历史价值。老斋舍包括四大栋宿舍楼和连接各栋的三座拱券门,建筑群掩映在樱花丛中,成为校园内最具特色的景观园区,如天上宫阙般雄伟 壮观。老斋舍是中国近代建筑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近代建筑史上中西方设计师对民族形式的重要探索。 关键词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 老斋舍 规划演变 地不平天平 设备装置
Abstract Taking Men's Dormitory of the early architecture of Wuhan University as research objects, we explore the evolution of planning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design drawings of each stage of the Men's Dormitory, and analyze its plan layout, facade shape and equipment installation design. Then we excavate the unique historical value of Men's Dormitory. The Men's Dormitory consists of four large dormitory buildings and three arch voucher doors that connect each building. The buildings are hidden in the cherry blossoms and become the most unique landscape park on campus. It is majestic as the palace of heaven. The Men's Dormito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modern architectural heritage. It embodies the important exploration of ethnic forms by Chinese and Western designer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modern architecture. Keywords The early architecture of Wuhan University, Men's Dormitory, Planning evolution, The uneven balance, Equipment device
近代史—武大老建筑详解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武大樱花,最初由周恩来总 理1972年转赠。1982年,为纪念中日友好10 周年,日本友协和日本西阵织株式会社又赠送 武大100株垂枝樱苗。1992年,在纪念中日友 好20周年之际,日本广岛中国株式会社内中国 湖北朋友会砂田寿夫先生赠送樱花树苗200株。 现今武大校园各处的樱花树苗,除园林工人自 行培育的之外,大多都来自于此。
奥林匹克操场
8:40A.M
奥场全名为“奥林匹克操场”, 又名“912操场”,因毛泽东1958 年9月12日视察武汉大学得名。
在1958年9月12日,伟大的领袖毛 主席来到了美丽的武汉大学,站在奥场 主席台上视察来自武汉各个高校的莘莘 学子,他用他浑厚的声音,说出了对青 年的殷切的希望,希望青年们抓紧现在, 努力学习,为祖国的未来写下辉煌的篇 章。青年同学们都热血沸腾,立志为中 华之崛起而读书。毛主席的这次视察激 励了青年人们,为中国以后的腾飞奠定
静待着南来北往的人们
武汉大学牌坊
9:10A.M
武汉大学牌坊
1931年、1937年、1993年、2013年,80余年间, 武汉大学校门牌坊四易其身。
最最开始,是一座四 柱三间歇山式木制牌 坊作为校门。可惜, 不久毁于风灾。新牌 坊于1937年建成,选 用钢筋混凝土材料, 采用四柱三间冲天式 结构。八棱四柱表示 “喜迎四面八方莘莘 学子”,柱头刻有云 纹,代表高等学府的 深邃和高尚,氤氲着 浓厚的文化气息。上 覆孔雀蓝琉璃瓦,简 洁典雅,超凡脱俗。 2013年,正门牌坊重 建于现在的位子,而 老牌坊仍在街道口附 近。
国家文物局关于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男生寄宿舍修缮工程方案的批复-文物保函[2014]1471号
国家文物局关于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男生寄宿舍修缮工程方案的批复
正文:
---------------------------------------------------------------------------------------------------------------------------------------------------- 国家文物局关于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男生寄宿舍修缮工程方案的批复
(文物保函〔2014〕1471号)
湖北省文物局:
你局《关于申报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男生寄宿舍文物保护修缮工程设计方案的请示》(鄂文物〔2014〕89号)收悉。
经研究,我局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所报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男生寄宿舍文物保护工程方案。
二、对所报方案提出以下修改意见:
(一)应明确限定文物建筑加固措施,不应允许施工选择,加固过程中应尽量保留原有构件。
(二)对文物建筑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应提出具体整治措施。
(三)建议选用双面喷射混凝土方案(内配钢筋网)加固内墙形成安全岛,以有效保护室内人群。
(四)梁加固方案中箍筋配合角钢,两者强度相差太多,无法发挥箍筋作用,应予以修改。
(五)进一步补充完善设计说明及相关图纸,如补充钢筋穿过楼板及顶部和基础的构造详图,补充挡土墙加固图纸,补充所有钢筋及型钢的规格等。
三、请你局指导有关单位,根据上述意见对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经你局核准后实施。
施工中请加强监管,确保文物安全和工程质量。
此复。
国家文物局
2014年6月6日——结束——。
武大校史简介
武汉大学校史一、学校概况武汉大学,简称武大,溯源于清朝末期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于1913年由国民政府建立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于1928年定名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首批国立综合大学之一,湖北第一所高等学府。
目前武汉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大学,“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与法国同行联系最紧密、合作最广泛的中国高校之一。
1999年,世界权威期刊《Science》杂志将武汉大学列为“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
【早期建筑】学校的建筑在整体上既遵循了“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中国传统原则,又引入了西方的罗马式、拜占庭式建筑式样。
建筑群十分注重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有机结合,利用“对景”、“借景”、“造景”等手法,使建筑与环境相得益彰,体现了中国建筑与自然和谐的传统特点。
【校训释义】“朴、诚、勇”——武昌高师(1919)“明诚弘毅”——国立武汉大学(30年代)“自强、弘毅、求是、拓新”——武汉大学(1993)经1993年第一次校务委员会审议,武汉大学新校训定为: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自强”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意为自尊自重,不断自力图强,奋发向上。
“弘毅”出自《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一语。
意谓抱负远大,坚强刚毅。
“求是”即为博学求知,努力探索规律,追求真理。
语出《汉书》“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拓新”,意为开拓、创新,不断进取。
其中,自强是武汉大学之魂,弘毅是武汉大学之志,求是是武汉大学之风,拓新是武汉大学之的。
二、校史档案【历史上比较著名武汉大学校名】湖北自强学堂(1893.11-1902.10)国立武汉大学(1928.7-1949.8)武汉大学(2000.8-)【武汉大学建校纪念日(校庆日)的变迁】自强学堂成立(11.29)(1893)武昌高师开学(11.2)(1913)(校产移交,正式迁入,11.29)国立武汉大学开学(10.31)(1928)1963年50周年校庆(11.15)1983年70周年校庆(11.15)1993年100周年校庆(11.29)【校史重要事件年表】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武昌创办自强学堂,开设方言(即外国语言)、算学、格致、商务四门,专门培养外语和商务人才。
武汉大学校园参观路线指南与建筑介绍
武汉大学校园参观路线指南与建筑介绍步行线路一:行政楼右侧樱花--行政楼--912操场--人文馆--樱花大道--老斋舍--老图书馆--樱顶大学生活动中心--鲲鹏广场--宋卿体育馆--学校大门出发地:珞珈山庄酒店行政楼右侧樱花:1972年,中日建交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赠送给周恩来总理1000株,后来转增给武大50株,这一批大致在行政楼旁边这一块和对面的鲲鹏广场一带,这部分樱花是象征着和平的樱花,当然也有象征着日本侵华罪证的一部分樱花,主要是分布在现在的樱花大道上。
行政楼:早期建筑之一,坐落在珞珈山下,由美国建筑工程师凯尔斯设计,由当时的上海六合营造公司中标承建。
1936年建成。
建筑面积8140平方,总造价是当时的40万元。
坐南朝北。
它与912操场对面的理学院呈轴对称分布。
912操场:1958年9月12日毛泽东亲临武大视察,接见了以武大为首的全国一万多师生,抗日时期,蒋介石曾在这里阅兵,操练。
每年的开学典礼和军训都在这里举行。
人文馆:现在主要是举办一些大型活动晚会的场所,不属于早期建筑群樱花大道:1938年10月底,武汉三镇沦陷,武大的老斋舍就被日军辟为作战指挥部和伤兵疗养处。
为缓解伤员的思乡之情,于1939年在武大种下小日樱花,不超过30株,大多是单瓣樱花和多瓣樱花。
(后来学校扩大绿化,时至今日,武大校园内已有樱树1000多株,内含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桃共四个植物学种和十多个栽培品种或变种。
)每年三月底至四月,成千上万游客慕名而至,那时候樱花纷飞,校园就成为了樱花的海洋,尤其下旬最为鼎盛,其花期较短,仅13-20天左右。
老斋舍:狮子山南坡,图书馆前。
是武汉大学最早的学生宿舍,也是校园早期建筑群之一。
1931年9月竣工,建筑面积13773平方米,工程造价55万元,由汉协盛营造厂中标承建。
建筑整体设计巧妙,有四栋宿舍组成,这四栋宿舍由三座罗马拱门连为一体。
建筑主体以花岗岩的灰色为主色调,尤显质朴大方、厚重沉稳,入口处修建有百步梯,外形统一,气势宏伟。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的选址与建造(下篇)
中图分类号 TU-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18)08-0112-04 收稿日期 2017-08-02陈慧东 | Chen Huidong 童乔慧 | Tong Qiaohui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的选址与建造(下篇)Site Selec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Early Architecturein Wuhan University (Part Two )摘 要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学府,武汉大学记录着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的演变和中西文化交融的发展,是研究近代历史变迁和城市建筑演变的珍贵资料。
该文通过大量史料研究,分析20世纪30年代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的最初设计原则、选址、建造到落成的艰巨历程,试图尽量还原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的建造历史。
关键词 武汉大学 早期建筑 选址 建造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institution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 Wuhan University records the evolution of modern Chinese educational syste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It is the precious material for the study of the changes of modern history and the evolution of urban architecture. Through a lot of historical research, we analyze the arduous process of design principles, site selection, construction and completion of Wuhan University in 1930s, so as to restore the construction history of the early buildings of Wuhan University.Keywords Wuhan University, Early architecture, Site selection, Construction3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的举步维艰在20世纪30年代,政治局面动荡,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的建造经历了十分艰巨的过程,首先就是建筑经费的筹措。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的选址与建造(下篇)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的选址与建造(下篇)
陈慧东;童乔慧
【期刊名称】《华中建筑》
【年(卷),期】2018(000)008
【摘要】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学府,武汉大学记录着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的演变和中西文化交融的发展,是研究近代历史变迁和城市建筑演变的珍贵资料.该文通过大量史料研究,分析20世纪30年代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的最初设计原则、选址、建造到落成的艰巨历程,试图尽量还原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的建造历史.
【总页数】4页(P112-115)
【作者】陈慧东;童乔慧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86
【相关文献】
1.努力建造长寿命高品质百年住宅(建筑)转变发展方式建造百年住宅(建筑)下篇 [J],
2.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的选址与建造(上篇) [J], 童乔慧;孙昕勇;陈慧东
3.建筑设计基础中建造环节的分解与整合——以台湾淡江大学和武汉大学为例 [J], 李欣;宋立文
4.武汉大学早期建筑——“十八栋”的建筑特征及其文物价值 [J], 童乔慧;李聪
5.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理学院建造历程及其修缮保护研究 [J], 童乔慧; 查吟川; 李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武大建筑风格
目录一序言 ................................................................................................................................................. 二武大早起建筑群 .............................................................................................................................2.1 概述................................................................................................................................................2.2 总体规划布局................................................................................................................................2.3 早期建筑群设计图........................................................................................................................2.4代表性建筑物.................................................................................................................................2.4.1 国立武汉大学牌楼 .....................................................................................................................2.4.2 体育馆 .........................................................................................................................................2.4.3 老图书馆 .....................................................................................................................................2.4.4 文、法学院 .................................................................................................................................2.4.5 学生饭厅及俱乐部 .....................................................................................................................2.4.6 男生寄宿舍 .................................................................................................................................2.4.7 理学院 .........................................................................................................................................2.4.8 工学院 .........................................................................................................................................2.4.9 半山庐 ......................................................................................................................................... 十八栋 ................................................................................................................................................... 三现代化建筑 .....................................................................................................................................3.1 概述................................................................................................................................................3.2 代表性建筑物................................................................................................................................3.2.1 文科区建筑群 .............................................................................................................................3.2.2 新图书馆 .....................................................................................................................................3.2.3 武大万林艺术博物馆 .................................................................................................................3.2.4 生命科学大楼 .............................................................................................................................3.2.5 人文科学馆 ................................................................................................................................. 四总结 .................................................................................................................................................一序言作为珞珈学子的一员,我已在武汉大学生活了三年,在这里,校园环境优美,人文底蕴深厚,在这里学习就是一种享受,说实话,我很庆幸自己能在这么美丽的大学校园里度过我的大学生活。
一部《珞珈黉宫》,半部武大建校史
校领导为建校做出的英勇抗争和筚路蓝缕的努力跃然纸上,其中所体现的教育工作者的凛然正气与无私情怀感人至深。
为了对武大历史建筑的《珞珈黉宫:武汉大学历史建筑群》武汉大学档案馆 编/武汉出版社2023.8/188.00元珈黉宫:武汉大学历史建筑呈现更加有血有肉、富有人情味,两位编者一方面精选图片资料,另一方面梳理并筛选历史细节。
例如在上篇“植树造林”一节中,编者引用时任校长王世杰的报告介绍了植树造林的规划,又插入了植树时的场面等细节。
在全体师生植树一天后,校长发布告称:“本大学全体员生本日植树颇感劳顿,明日停课一日,以资休息。
”这样的场面十分生动,由此就更能理解当时学生回忆中所称的“至今我看见花木被折损,就像折我的手指一样心疼”。
读过如此丰富的细节,当读者步入武大校园,看到勃郁的草木,就能想到百年前武大师生全体出动植树造林的情景。
在此基础上,有别于各种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指南,《珞珈黉宫》对于武大历史建筑的介绍具有强烈的历史纵深感。
它不仅介绍建筑本身,还深入挖掘埋藏于建筑之中的深刻历史意蕴,让读者在阅读时深入时代背景,更深刻地认识武大这所学校。
看到在樱花掩映下的粉墙绿瓦、雕梁画栋,游客很自然地会为“将这片荒山野岭变成了美丽的大学校园”的辉煌壮举感到惊叹,但通过阅读《珞珈黉宫》,读者将进一步理解其背后的历史深情。
武大之大,基于“武汉为中部重镇,向亦为文化学术之中心”,这是武汉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地位赋予武大的秉性,也让武大在民族危亡之际有着无可逃避的历史责任。
书中精选的开学典礼上历任建校参与者的发言集中呈现了武大的责任自觉:“这个学校在革命潮流激动中,时代极纷乱的时期成立”,“学校为文化之母,其发展与否,关系一国之盛衰,且大学为科学发明之中心,国家各大学,能潜心研究学问,制造利器,保国家之生存”。
可以说,从建校动议之日起,武大就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
因此,在武大初成之际,其意义就远不只是一所学校的建成,更是国家民族的“一线曙光”,它是“国人建设力之宏伟”的体现,激发起国人的信心,认为“中国事尚可为”,即便是外国人也觉得武大“规模宏伟”,“代表中国之新气势”,由此得出“中国前途,极有希望”。
武大老建筑
转关于武大老建筑中国最美的大学,最强的校门——武汉大学/bbs/photo/2459510.html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是中国近代大学建筑的佳作和典范,由于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它与清华大学早期建筑和北京大学未名湖燕园建筑一起作为首批中国大学校园内历史建筑群现址,于2001年6月25日被中国国务院正式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大早期建筑总面积在入选的三所高校建筑群中居于首位。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主要是1930年至1936年间,在珞珈山校园一次性规划设计并连续建成的校舍建筑群,共30项工程68栋,建筑面积78596平方米,耗资400万银元。
此外还包括部分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的建筑。
这样浩大的建筑活动,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是罕见的。
现在大部分建筑保存完好,仍在使用,其中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5处26栋,建筑面积54054.52平方米。
1928年8月6日,国民政府大学院聘任李四光、王星拱、张难先、石瑛、叶雅各、麦焕章为国立武汉大学新校舍建筑设备委员会委员。
委员长李四光是地质学家、秘书叶雅各是林学家,对武昌郊外的地理环境比较熟悉。
叶雅各认为“武昌东湖一带是最适宜的大学校址,其天然风景不唯国内各校舍所无,即国外大学亦所罕有”。
经全体委员实地考察后,1928年11月确定以武昌城外风景秀丽的东湖之滨,远离闹市的罗家山(又名落驾山)、狮子山一带为新校址。
依据了国外著名大学校园的理想模式,也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疏远相地选址理念。
李四光和叶雅各推荐开尔斯(F.H.Kales)担任新校舍建筑工程师,并赴上海邀请来开尔斯。
开尔斯实地考察后,认为这一带山丘坡缓且水源充足,山石、泉水、湖水均可利用,各项建筑依山而建可节省地基及石料,遂赞同以罗家山为校址。
后闻一多将其改名为“珞珈山”。
1929年3月,由于珞珈山及其附近都是荒山田野和羊肠小径。
经学校函请湖北省建设厅,开始修筑连接街道口的专用公路,但因修路迁坟触犯了一些坟主的孝亲观念,他们便联合起来向湖北省政府请愿,要求其出面制止。
典藏中华建筑史的武汉大学
典藏中华建筑史的武汉大学武汉大学资料图片位于东湖之滨珞珈山的武汉大学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之一”,其校舍建筑华丽,远看如仙山琼阁,近看似楼台宫殿,校园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
2001年国务院确定武汉大学早期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无疑,武汉大学的魅力和秘密,都写在那一座座历尽沧桑的建筑之上,探寻这些“凝固的音乐”正是解读武汉大学文脉厚重的关键词。
堪称大学校园建筑的典范之作的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由我国著名科学家李四光亲自选址与规划,聘请美国建筑师凯尔斯设计,从1929年3月破土动建,到1936年竣工,这座占地面积200多公顷(3000余亩)、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是中国高校建筑史上前所未有的浩大工程。
主要建筑包括文、法、理、工学院大楼、图书馆、体育馆、学生宿舍、学生饭厅及俱乐部、华中水工试验所、一区十八栋教授住宅、半山庐,以及街道口牌楼和后来建设的六一纪念亭、李达故居共15处26栋早期建筑。
在3条南北轴线与2条东西轴线相交会的网络上,形成以图书馆、理学院、工学院为主体的三个建筑群组,三条南北轴线为:中心花园(小操场)至图书馆;理学院至工学院和水工试验所;理工二院至大礼堂(今为人文科学馆)和办公厅(今为电讯学院楼)。
二条东西轴线为:学生俱乐部至图书馆和理学院;体育馆至中心花园和大操场、大礼堂。
构成轴线分明、变化有序的整体之美。
在建筑整体上,遵循了“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又引入西方的罗马式、拜占庭式建筑式样。
在建筑单体造型上,更是形式各异,互不雷同。
是我国近现代大学校园建筑的佳作与典范,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武汉大学的前身是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3年创办的自强学堂,1902年更名为方言学堂。
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以方言学堂为基础,于1913年11月2日建立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
1923年更名为国立武昌师范大学,1925年又更名为国立武昌大学。
1926年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大学与其他几所学校合并,组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下)
——缪培基:《王世杰、武汉大学与我》
珞珈山水塔,又叫八角亭,是一 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两层八面建 筑,由萨克瑟设计,高16.5米, 1931年4月开工,9月建成,10月 投入使用,造价3万元,由汉协 盛营造厂承建并赠送给武大。由 于汉协盛在珞珈山新校舍一期工 程中亏损严重,经武大建委会研 究,决定将建水塔的3万元大洋 如数付给汉协盛。 水塔的下层是水池,可以储存 400吨生活用水,日平均供水量 700-1000吨;上层是阁楼,可 以观光,上下层有旋梯相通;屋 面是两层八角飞檐,铺孔雀蓝琉 璃瓦,建筑风格与校园中心区的 早期建筑一致。 珞珈山水塔的建成,成为武大新 校舍能够投入使用的一个重要保 障条件。当时,武昌城内还没有 自来水,珞珈山水塔建成后,武 汉大学也由此成为武昌地区第一 家用上自来水的单位。
操 庙 )珞 。珈 八山 十上 年最 代早 在的 此人 修工 建建 天筑 空物 电 离 层彤 观云 测阁 站( 。曹 ——
基建处负责人 监造工程师
“石屋二老”
缪恩钊
任凯南
李剑农
半山庐为两层砖木结构住宅 建筑,1932年开工,1933年 竣工,建筑面积507平方米, 工程造价2.03万元,由胡道 生合记营造厂中标承建。
郭斌佳
另一位青年教授郭斌佳,是留 学英国的史学博士,风格和汤先生 截然不同。汤先生坦率活泼开朗, 他庄静寡言矜持,十足的英国绅士 派头。论长相,他是我所见过的最 优美的中国男子。二十八岁,风度 翩翩,博士、教授、未婚,他的到 来,在武大群芳中引起的无声轰动, 可以想见。不知是否择偶眼光太高, 尽管许多热心朋友为他张罗,他都 一直保持单身。他和我母亲很谈得 来,把她当作一位知心老姐姐,两 人坐在壁炉前,促膝而谈,话题多 是历史、文学、英国风情等等,大 概也包括他的众多罗曼史。直到四 十多岁,他才和过去的美国女教师 结婚,定居纽约。一九四八年夏, 我随雪华去海边一座幽静的别墅拜 访他和夫人,夫人已年过五十,看 来他们感情甚笃,但和风华依旧的 郭先生相比,她更像一位慈祥体贴 的姨母。 ——杨静远:《一个小女孩 眼中的珞珈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缪培基:《王世杰、武汉大学与来自》珞珈山水塔,又叫八角亭,是一 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两层八面建 筑,由萨克瑟设计,高16.5米, 1931年4月开工,9月建成,10 月投入使用,造价3万元,由汉 协盛营造厂承建并赠送给武大。 由于汉协盛在珞珈山新校舍一期 工程中亏损严重,经武大建委会 研究,决定将建水塔的3万元大 洋如数付给汉协盛。
我自己很幸运。因为范寿康原是武大教授的关系上,由于他的斡旋,让我 把张有桐教授的宿舍顶下来住了。(应该声明,并没有顶费。)我的“特别通 行证”,凑巧还保留在手边,那是“珞字第二一八号”,是四月廿六日填发的。 有“军事委员会军官训练团团长”的官章,填发员是熊鸿,这人倒不知道是何 许人了。
1938年春夏,武大西迁四川乐山,国民政府在珞珈山开办军官 训练团两期,由蒋介石亲任团长。其间,蒋介石、宋美龄及其心 腹要员们都曾寓居于半山庐,李宗仁等九大战区长官在珞珈山军 官训练团集训,促进了全国抗日力量的团结和统一。
国立武汉大学第一教职员住宅区,号称“一区十八栋”,大部分建筑 于1930年11月开工,1931年9月竣工,每栋楼均为三层砖木结构,建筑 面积约为一两百平方米,工程造价约为1.5万元左右,由汉协盛营造厂中 标承建。“一区十八栋”最初共有8个单栋和10个双栋,可住28户人家; 抗战期间,有1个单栋被侵华日军拆毁;抗战胜利后又加盖了3单1双4栋 房子,“十八栋”也就最终演变为21栋32户,但习惯上仍称作“十八 栋”。
在校舍之外,有不少的教员宿舍,点散在山上,大都是三层楼的小洋房, 有良好的卫生设备,冷热水管,电气电话,一应俱全。这些都是由学校自备发 电机或总站来供应的。有人说,中国人在生活享受上不如外国人。但如到过武 汉大学,你可以改正你的观念:在这个地方,在生活享受这一点上,那些擘画 者们,至少是把外国人学到了。
武昌城外的武汉大学区域,应该算得是武汉三镇的物外桃源吧。 宏敞的校舍在珞珈山上,全部是西式建筑的白垩宫殿。山上有葱茏的林木,
遍地有畅茂的花草,山下更有一个浩渺的东湖,湖水清深,山气凉爽,而临湖 又还有浴场的设备。离城也不远,坐汽车只消二十分钟左右。太平时分在这里 读书,尤其教书的人,是有福了。
操 庙珞 )珈 。山 八上 十最 年早 代的 在人 此工 修建 建筑 天物 空 电 离彤 层云 观阁 测( 站曹 。
——
基建处负责人 监造工程师
“石屋二老”
缪恩钊
任凯南
李剑农
半山庐为两层砖木结构住宅 建筑,1932年开工,1933 年竣工,建筑面积507平方 米,工程造价2.03万元,由 胡道生合记营造厂中标承建。
郭斌佳
另一位青年教授郭斌佳,是留 学英国的史学博士,风格和汤先生 截然不同。汤先生坦率活泼开朗, 他庄静寡言矜持,十足的英国绅士 派头。论长相,他是我所见过的最 优美的中国男子。二十八岁,风度 翩翩,博士、教授、未婚,他的到 来,在武大群芳中引起的无声轰动, 可以想见。不知是否择偶眼光太高, 尽管许多热心朋友为他张罗,他都 一直保持单身。他和我母亲很谈得 来,把她当作一位知心老姐姐,两 人坐在壁炉前,促膝而谈,话题多 是历史、文学、英国风情等等,大 概也包括他的众多罗曼史。直到四 十多岁,他才和过去的美国女教师 结婚,定居纽约。一九四八年夏, 我随雪华去海边一座幽静的别墅拜 访他和夫人,夫人已年过五十,看 来他们感情甚笃,但和风华依旧的 郭先生相比,她更像一位慈祥体贴 的姨母。
水塔的下层是水池,可以储存 400吨生活用水,日平均供水量 700-1000吨;上层是阁楼, 可以观光,上下层有旋梯相通; 屋面是两层八角飞檐,铺孔雀蓝 琉璃瓦,建筑风格与校园中心区 的早期建筑一致。
珞珈山水塔的建成,成为武大新 校舍能够投入使用的一个重要保 障条件。当时,武昌城内还没有 自来水,珞珈山水塔建成后,武 汉大学也由此成为武昌地区第一 家用上自来水的单位。
——杨静远:《一个小女孩 眼中的珞珈山》
抗战爆发前,赵师梅、陈恭禄、郭斌佳、缪培基、李先闻、朱利 安·贝尔等年轻有为的教授先后在半山庐居住多年,他们在此挑 灯夜战,禀烛神思,许多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外的空白,使国立 武汉大学声誉日隆。 这是一幢两层洋楼,专供单身教授居住的宿舍,踞山腰,深 隐松林中,蝉唱虫吟,萤火点点,饶有诗意。我与陈恭禄教授住 楼上,郭斌佳教授住楼下,另有其他二位教授。每日三餐同席用 膳。汉口市长吴国桢常来访斌佳谈天,得与相识。半山庐面对图 书馆、文学院、法学院、理学院和学生宿舍。工学院正在施工。 兼采宫殿式与西洋式之长的建筑,典雅堂皇。蓝色琉璃瓦掩盖浅 黄色的高墙,在晴空一碧下显得和谐悦目。东湖在侧。微波荡漾, 水色山光益增艳丽。每当黑夜岑寂,湖面一平如镜,反映高悬的 明月,闪烁的繁星,漫步沙滩,有如置身仙境,忘却世事的烦嚣。 ——缪培基:《王世杰、武汉大学与我》
……第一期竣工的教职员住宅区位于珞珈山之阳。熊总务主任在我半 年前到校时预留双并式的洋房一幢,与刘笃生教授夫妇分住,各有大门进 出。楼下有客厅饭厅。楼上有卧室书房浴室,底下层有厨房和工人房。新 自欧洲回国,得此住宅,甚感满意。洋房高踞山顶水塔下面,俯瞰东湖碧 水,远眺前方山峦。湖滨的广袤田野铺着金黄色的油菜花,迎风摇曳,白 鹤飞翔,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晴天我循小径步行越山顶而下,绕过半山 庐去法学院上课。下雨天则乘校方所备小轮车往返,交通称便。
半山庐高约7米,由两个阳台 将三栋两层的楼房连缀而成, 中间一楼伸出一个装饰性屋 檐为入口,八个飞檐毫无雕 饰讲究,整栋楼用色简拙, 皆青砖墨瓦,外表极显质朴 无华之能事,与珞珈山的苍 秀山势混为一体。据说,半 山庐的选址与建筑,是武大 一位研究易经的教授所设计, 虽依山而建,但庭前却异常 开阔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