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效林改造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效林改造技术
摘要:本文介绍了低效林的概念,低效林改造的意义,总结了低效林改造技术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低效林;改造技术;补植改造
低效林是指受人为因素的直接作用或诱导自然因素有影响,林分结构的稳定性失调,林木生长发育衰竭,系统功能退化和丧失,导致森林生态功能,林产品产量或生物量显著低于同类立地条件下相同林分平均水平的林分总称[4]。
根据经营目标的不同,低效林分为低效防护林和低质低产林(低产商品林)。
低效林分布范围广,占总森林面积的比重较大,制约和影响了行业经济建设和区域社会的健康发展。
低效林改造是国土治理和生态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改善林种树种结构、提升林分质量、提高林地生产力、最大限度提高森林资源三大效益的重要森林经营措施,是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促进林农致富增收的必然要求。
我县在创建林业生态县过程中,对低效防护林、低质低产用材林和经济林进行了大面积的改造,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产生了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巩固了北江流域翁江支流生态屏障的地位,推进了我县林业生态县建设进程。
笔者根据多年来林分改造的实践经验,总结了低效林改造技术,以期促进低效林改造途经与方法的推广。
一、低效防护林改造技术
(一)补植改造
适用的林分状况为针叶纯林(针叶树比重在90%以上的林分)、低质残林(林分郁闭度0.2~0.4的林分)、受病虫害或火灾危害严重的林分、疏林等。
1.林地清理:采用带状或块状清杂方式,清除带宽1 m或植穴1m以内的所有杂草、杂灌木(树高1 m以上的乔木保留)。
2.补植密度:视林分状况,可均匀或局部的抽除停止生长或长势极差的林木,或伐除过密针叶树,补植阔叶树,培育混交林。
补植密度一般为1200株/公顷(也可视林地现有林木的分布状况布穴确定株数)。
3.整地挖穴:植穴规格以50㎝×50㎝×40㎝为宜,每穴施基肥(复合肥)250g后再覆土至满穴。
此工序要求在1月底前完成。
4.树种与苗木:树种宜选择优良乡土阔叶树种,如木荷、枫香、黎蒴、樟
树等;造林苗木宜选择1年生容器袋苗,要求苗高4㎝以上,地径0.4㎝以上优质壮苗。
5.栽植:于春季2~3月土壤雨透后阴天进行栽植。
栽种时应先轻轻将苗土捏紧,然后撕去薄膜营养袋,挖小穴栽下苗木并扶正,回土压实。
栽植一个月后进行补苗。
6.幼林抚育:在补植改造后头3年对幼林进行除草、追肥等抚育工作。
补植当年7~9月抚育一次,要求植穴1平方米内全面除杂,植穴周围松土、培土;第2、3年每年抚育二次,第一次抚育4~5月份进行,并在抚育时每穴追施复合肥250g,即在穴内上方距树干约20cm处开挖长约20cm的弧状小沟,均匀撒入200g复合肥,然后用土充分覆盖;第二次抚育在7~9月进行,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抚育进行施肥。
(二)封育改造
适用于林分内有符合培育目标的树种幼树幼苗的自然更新,或林分内、周边有天然下种能力的阔叶树母树分布,通过封育措施可望达到改造目的的低效林分。
1.人工促进:通过采取带状、块状进行除草以承接种子入土,除杂扶苗以促进现有幼树幼苗等措施后,禁止人为活动干扰,对林分进行封育改造[3]。
2.封禁育林:对自然更新条件及现状较好的林分,划为封禁管护区,在杜绝人为干扰破坏的环境条件下,实现对低效林改造的自然更替。
(三)更新改造
适用的林分状况属树种单一、结构简单、质量差、防护功能低的小老头林和残败林;生长缓慢,无培育前途的林分;受病虫害严重危害的林分。
1.林地清理。
先在林地山脊及山体中部开设横直林道(横林道宽60 cm以上,直林道宽1 m以上),然后采用环山割带(带宽1.2m)或块状清理方式,全面清除带宽1.2 m或1m范围以内的所有杂草、杂灌,对原有的阔叶树应尽量保留。
2.整地挖穴。
造林造林密度为2000株/hm2,即株行距为2.0 ×2.5 m(造林密度也可视规划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及种间关系和培育目的确定),在清理带内挖明穴整地,植穴规格为50 cm×50 cm×40 cm。
挖穴完成后在植穴回土时,每穴施放基肥250g与穴土混合后置穴底,再填土至满穴。
挖穴回土要求在造林前1个月完成。
3.树种选择与配置。
树种的合理选择与搭配是营造生态公益林的技术关键之一。
根据防护林的特点和作用,更新改造树种宜选择木荷、枫香、黎蒴、红椎、
米椎、樟树、山乌桕等乡土阔叶树种[1]。
树种配置应根据小班的立地条件、各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及种间关系合理配置,配置应尽量做到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阴性树种与阳性树种相结合,按随机混交方式进行造林。
4.苗木。
造林苗木宜选择1年生营养袋苗,要求苗高40㎝以上,地径0.4㎝以上。
5.栽植。
栽植宜选择在2~3月份透雨后阴天栽植。
栽种时应先轻轻将苗土捏紧,然后撕去薄膜营养袋,挖小穴将苗木栽下,回土压实。
栽植后一个月要进行查苗补苗。
6.幼林抚育。
在造林后头3年对幼林进行除草、追肥等抚育工作。
造林当年7~9月抚育一次,要求全面清除带内杂草、杂灌,并对植穴周围松土、培土;第2、3年每年抚育二次,分别为每年4~5月、7~9月进行。
每年4~5月份结合抚育进行追肥,每株追施复合肥250g,即在幼树上方距树干约20 cm处开挖长约20 cm的弧状小沟,均匀撒入200 g复合肥,然后用土充分覆盖;第二次抚育在7~9月进行,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抚育进行施肥。
二、低质低产林(低产商品林和经济林)改造技术
(一)低产商品林(用材林)改造技术
适用的改造林分主要主要是杉木残次林、马尾松残次林和竹类等,其改造方法应分树种进行。
1.杉木、马尾松残次林改造技术
按照商品林建设技术规程,对杉木残次林、马尾松残次林采取间伐补植,同时适当补植木荷、枫香、黎蒴、香樟、红锥等阔叶树种,也可适当补植马尾松(杉木),培育针叶混交林或针阔混交林[2]。
杉木、马尾松残次林改造一般采用块状整地,挖明穴、回表土,穴规格:50×50×40cm。
密度:200~220株/亩,即180×180cm。
良种壮苗,(地径0.4cm,苗高30cm),种植前苗木应用泥浆浆根(泥浆配比为100斤黄心土+1斤过磷酸钙用水拌成泥浆状)[注:(1)马尾松残次林改造多采用一年生壮苗或营养袋百日苗、半年生苗造林;(2)阔叶树苗木一般选用容器苗,苗木规格为ⅠⅡ级苗标准,造林密度可根据培育目的确定];。
造林时间:每年1~3月份,选择雨后阴天(土壤湿润)进行。
抚育管理:(1)造林当年抚育一次,在7~9月份进行,要求对植穴1平方米范围内全面除草,对植穴周围松土、培土,并结合抚育施复合肥200 g/株;(2)造林第2、第3年每年全面除草2次,分别为每年4~5月份、7~9月份进行。
每年4~5月份结合第一次除草进行追肥;施肥定量为250g/株复合肥;方法为:沿杉木植株上方开“半月”形小沟(沟深约10cm),放入肥料后善一层薄土。
2.低效竹林改造技术
适用的改造林分是砍伐过度,挖笋过量,立竹稀疏,竹株细小,受病虫危害严重,年产量低的竹林。
(1)砍杂除草。
砍除毛竹林内杂草、灌木、杂树、攀缘物以及七年生以上的老竹、弱小竹、病残竹。
除病竹需特殊处理外,其它砍倒物均可撒铺于竹林内,让其沤烂作肥料。
要视竹林实际情况保持合理的株数,一般要求200~250株/亩,且要分布均匀,郁闭度保持在0.6~0.7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