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论文
消化性溃疡的毕业论文
消化性溃疡的毕业论文引言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是一种由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作用而导致的胃黏膜损伤的疾病。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都比较高,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
本篇论文将介绍消化性溃疡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并阐述本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一、消化性溃疡的病因消化性溃疡是由于胃内胃酸和胃蛋白酶等刺激对胃黏膜产生损害而引起的,其病因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 胃酸和蛋白酶胃酸和蛋白酶是消化性溃疡发生的主要原因,当胃液中的酸度和活性蛋白酶较高时,可影响胃壁的黏膜屏障,从而导致黏膜损伤和消化性溃疡的产生。
2. 感染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常见细菌,对胃壁的黏膜有直接的损害作用,也可能导致胃黏膜屏障的破坏,从而促进消化性溃疡的发生。
3. 胃酸分泌多胃酸分泌过多也是消化性溃疡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在应激事件、神经刺激和某些药物的作用下,胃酸分泌会增加,从而加重胃黏膜的损害。
二、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胃痛、饥饿感、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一些患者也可能会出现消瘦、贫血、黑便等表现。
1. 胃痛胃痛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表现,通常在饭后或夜间加重,疼痛呈现间歇性,每次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不等。
疼痛可在脐上、胃中部或腹上部感受到。
2. 饥饿感饥饿感也是消化性溃疡的一个常见表现,患者常在进食后减轻,但在空腹时加重。
很多时候,这种饥饿感会在晚上产生,这也是患者在晚上经常会醒来的原因。
3. 恶心、呕吐和食欲不振消化性溃疡患者常会出现恶心、呕吐和食欲不振等表现,这些表现可与胃痛同时出现或独立出现。
三、消化性溃疡的诊断消化性溃疡的诊断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
一般来说,病史和体格检查的结果是指向消化性溃疡的,但是只有通过辅助检查才能明确诊断。
1. 基本实验室检查基本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和肾功能等,这些检查有助于排除其他疾病对患者的影响。
2. 幽门螺杆菌检测检查患者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是非常有必要的。
23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治疗论文
23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
方法我院在2008年-2010年共收治23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将其平均分为2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8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奥美拉唑治疗,20mg/次,2次/d,4周为一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加味四逆散治疗,用水煎服300ml/次,2次/d;并观察和记录全部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
结果治疗组118例治愈78例,显效22例,有效11例,整体有效率为94.1%(111/118),复发6例,复发率为5.1%;对照组118例治愈55例,显效23例,有效12例,整体有效率为76.3%(90/118),复发29例,复发率为24.6%;2组患者在整体有效率、复发率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消化性溃疡而言,单纯采用西药治疗尽管疗效基本令人满意,但是复发率较高,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而且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临床治疗中西医结合中图分类号:r5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2-022-02236 cases of clinical treatment of peptic ulcerkui ying xianbaoshan city, yunnan province, people’s hospital【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explore theintegrative medicine clinical effect of treatment of peptic ulcer. methods from 2008 -2010 236 cases of peptic ulcer patients were treated randomly be divided into 2 groups,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118 patients;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omeprazole, 20mg / time, 2 times / d, 4 weeks for a course;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based on the use of msp treatment, with shuijianbi 300ml / time, 2 times / d; and observe and record all of the clinical effects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results the 118 cases were cured in 78 cases, 22 cases markedly effective in 11 cases, the overall effective rate was 94.1% (111/118), 6 cases of recurrence, the recurrence rate was 5.1%; control group, 55 cases of 118 patients cured, effective 23 cases, effective in 12 cases, the overall effective rate was 76.3% (90/118), 29 cases of recurrence, the recurrence rate was 24.6%; 2 patients in the overall efficiency, the recurrence rat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 conclusions peptic ulcer, the simple effect of using western medicine despite the generally satisfactory, but the recurrence rate was higher tcm-wm treatment of peptic ulcer has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icacy, and lower recurrence rate, is worthy of promotion.【key words】 peptic ulcer clinical treatment integrativemedicine作为一种在临床上常见的慢性胃肠道疾病,是对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的总称,在日常中,常常将其简化称之为溃疡病。
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奥美拉唑联用治疗消化性溃疡47例临床论文
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奥美拉唑联用治疗消化性溃疡47例临床研究【摘要】目的:观察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奥美拉唑联合使用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
方法选择上消化道纤维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47例(a组)采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奥美拉唑联用给药;对照组47例(b组)采用雷尼替丁给药治疗。
结果观察组(a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均优于对照组(b组),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两组均胃镜检查后7天内用药,观察组:克拉霉素500mg,每天2次口服;奥美拉唑20mg,每天1次口服;阿莫西林250mg,每天4次口服。
对照组:雷尼替丁150mg,每天两次口服,早晚各1次。
两组疗程均为28天,治疗期间两组均不使用其它抗溃疡及止痛药。
治疗前、后复查患者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记录腹痛、腹胀等临床症状消失情况以及产生的副作用。
1.3 疗效判定标准:两组均在治疗后7d内经胃镜复查,以胃镜复查溃疡面变化大小和临床症状消失情况作为判断依据。
治愈:胃镜下溃疡面消失或有疤痕形成,症状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溃疡面直径缩小,症状减轻;无效:临床症状未消失,溃疡缩小不明显或无变化。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统计软件分析处理(卡方检验和t检验),p<0.05为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2 结果观察组47例:治愈42例,有效3例,无效2例,根除率89.4%,总有效率95.7%;对照组47例:治愈29例,有效5例,无效13例,根除率61.7%,总有效率72.3%。
观察组较对照组溃疡根除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均无明显变化,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导致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尚不明确,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精神因素以及药物因素等都会诱发此病,但目前普遍认为是胃酸分泌过多及hp感染。
药学系毕业论文—消化性溃疡的药学服务
目录摘要 (2)第一章 绪论 (3)第二章 病因及机制 (4)第三章 临床表现 (5)3.1.消化性溃疡疼痛特点 (5)3.2.消化性溃疡其他症状与体征 (5)第四章 常用抗溃疡药物 (7)2.1 胃酸分泌抑制剂 (7)2.2抗酸药 (7)2.3黏膜保护药 (7)2.4 抗幽门螺旋菌药 (8)第五章 用药注意事项 (9)参考文献 (10)摘要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病,其病因学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迅速,甚至在概念上有了较大的变化,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方案也有很大进展,药师应掌握消化性溃疡的基本治疗方案,掌握疾病原则及药物使用是合理用药的基础。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 药物 治疗第一章绪论抗溃疡药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
一般来说,在引起胃溃疡的诸多因素中,胃粘膜防御功能的减弱占有重要位置,而攻击因子的增强则可能是导致十二指肠溃疡的重要原因。
因此,在对溃疡病的治疗中,降低胃酸和保护胃粘膜两者缺一不可。
20世纪70年代西咪替丁的问世掀起了溃疡病药物治疗的新革命,大大提高了溃疡病的治愈率。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认识到幽门螺杆菌在消化性溃疡病,特别是十二指肠溃疡病中起重要的致病作用,从而推动传统的药物治疗上 升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第二章病因及机制病因:(1)幽门螺杆菌感染(HP)HP感染是慢性胃窦炎的主要病因,而慢性胃窦炎与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
几乎所有的十二指肠溃疡(DU)均有HP感染的慢性胃窦炎存在;而大多数胃溃疡(GU)是在慢性胃窦炎的基础上发生的。
(2)胃酸分泌过多:溃疡只发生于与胃酸相接触的黏膜,抑制胃酸分泌可使溃疡愈合,充分说明了胃酸的致病作用。
盐酸是胃酸的主要成分,主要由壁细胞分泌。
壁细胞总数增多时,胃酸分泌随之增高,是溃疡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壁C总数比正常人增加1倍以上,而胃溃疡则正常或稍低。
(3)药物的不良作用:如阿司匹林可增加黏膜C脱落和减少黏液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使胃酸分泌增多和胃黏液分泌减少等。
消化性溃疡不同疗法的效果论文:消化性溃疡不同疗法的效果分析
消化性溃疡不同疗法的效果论文:消化性溃疡不同疗法的效果分析【关键词】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患病率疗效胃和十二指肠溃疡为人类常见病,在我国居民患病率尤高。
一些文献报道,胃和12指肠溃疡患病率达10%左右。
胃镜发现胃和12指肠溃疡患病率南方高于北方,城市高于农村,每5个男人和10个女人中就有1个本病病人。
胃溃疡与12指肠溃疡之比为3:1.好发于青壮年,病因复杂多样。
除胃酸高外,还与胃蛋白酶、微生物等有关。
一般认为,在上述因素作用下,打破了机体的正常防御和修复机制,从而导致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报道的疗效高低不一,莫衷一是。
为了解文献新近报道的三种消化性溃疡治疗方法的效果,[1] 作者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兰索拉唑+阿莫西林、枸橼酸铋钾+甲硝唑随机对90例消化性溃疡进行了治疗实验,现报告其疗效。
1 材料与方法1.1 所有患者为近5年到我院就诊的消化性疾病患者。
共治疗106人,其中16人中途退出或不配合等,未列入统计分析。
1.2 凡患者反复慢性发作史达5年以上;症状出现呈周期性,且其与缓解期相交替;大部分患者在冬春或秋冬发作;发作时腹疼呈节虜性发作,腹疼多为灼疼、胀疼、钝痛或烧灼疼,一些患者在饥饿时疼,另些病人在餐后1-3小时疼,发作时大多伴有焖酸,嗳气,上腹不适等消化性溃疡典型症状体征者[2],作为实验对象。
1.3 本组患者随机被分为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和枸橼酸铋钾+甲硝唑治疗组。
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
1.4 使用的x钡餐检查仪为国内生产,具有产品合格证。
操作人员有医学背景,5年工作经历,中级职称,所出检查报告科学可靠。
2 结果2.1 在本组患者中,治后显效76例,显效率84.44%。
其中奥美拉唑+克拉霉素治疗30例,显效24例,显效率80.00%。
,兰索拉唑+阿莫西林组治疗30例,显效25例,显效率83.33%。
,枸橼酸铋钾+甲硝唑组治疗30例,显效27例,显效率83.33%。
关于奥美拉唑等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分析
关于奥美拉唑等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呋喃唑酮以及阿莫西林四联疗法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方面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临床上50例确诊为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5人。
实验组采取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呋喃唑酮以及阿莫西林四联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以及阿莫西林三联方法进行治疗,一段时间后观察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两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复查胃镜,观察胃内溃疡面的愈合率以及临床症状消失率得知实验组为94%和96%,对照组为79%和84%。
一年后的复查结果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消化性溃疡率分别为4.2%和22.3%,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消化性溃疡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复发率很高。
对PU患者采取四联用药方案能有效地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减少疾病的复发,从而大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复发用药【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6-0206-021、前言消化性溃疡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溃疡性疾病之一,全球大约有10%的患者发生过此种疾病。
随着现今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内镜技术以及药物治疗的发展,消化性溃疡疾病的治愈率也大大提高,据调查显示此疾病的治愈率可达到95%,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该疾病复发的机率也相对较高可达到70%左右,大大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1]。
针对此种现象,如何较好的治疗消化性溃疡,降低PU复发的机率成为进行消化性溃疡治疗的关键。
本论文对2010年1月到2013年1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开展内科药物治疗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其报告如下:2、资料及方法2.1一般资料2010年1月到2013年1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患消化性溃疡的患者,所有患者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
本组患者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为15到72岁,平均年龄为38岁,病程为1到10年。
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分析
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分析[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对于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将在本院诊断出消化性溃疡的84例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西咪替丁组和奥美拉唑组,分别用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进行临床治疗,根据使用药物后的情况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西咪替丁组42例患者中,显效23例(54.8%),好转10例(23.8%),无效9例(21.4%),总有效率为78.6%;奥美拉唑组42例患者中,显效32例(76.2%),好转6例(14.3%),无效4例(9.5%),总有效率为90.5%;奥美拉唑组疗效优于西咪替丁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治疗方法全部患者均接受一般治疗,给予适当剂量的硫酸铝对胃黏膜进行保护,同时给予克拉霉素0.5 g、次枸橼酸铋钾0.02 g以及替硝唑0.5 g,1 d 2次,对幽门杆菌进行根除。
部分不适感严重的患者,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西咪替丁组患者每次餐后半小时另服西咪替丁0.4 g,睡前可加服0.4 g,病情严重者可以早餐后半小时以及睡前各服0.4 g 1次。
奥美拉唑组患者每日清晨空腹服用奥美拉唑20 mg。
两组患者进行药物治疗3~5周后复查溃疡愈合情况,比较两组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
1.3 疗效判定显效:不适感消失,胃、十二指肠溃疡基本愈合,治疗前出现便血的患者,治疗后大便潜血(-)。
好转:不适感减轻,胃、十二指肠溃疡面减小一半以上,治疗前出现便血的患者,治疗后大便潜血(+~++)。
无效:治疗前不适感症状无明显改善,胃、十二指肠溃疡面无显著减小或减少低于50%,治疗前出现便血的患者,治疗后大便潜血(+++)。
总有效为显效+好转。
1.4 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学分析,组间计数资料比较用卡方检验,以P +-K+-ATP酶,使其发生不可逆的失活,以此促使壁细胞减少胃酸的分泌,因此该类药物的抑酸作用比H2受体抑制剂类药物更强且作用时间更持久[5]。
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的临床探讨
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的临床探讨随着对消化性溃疡病因与机制、自然病程认为的提高和抗溃疡新药的不断问世,溃疡病的临床治疗已有迅速发展,达到较高水平。
这里,就下列临床治疗问题进行探讨。
1 药物的选择H2受体拮抗剂可作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的首选药物。
抗酸剂和硫糖铝也可用第一线药物治疗,但使用不方便。
前列腺素拟似品misoprostol主要预防非类固醇抗炎性溃疡的发生。
奥美拉唑可作用第一线药物,但在更多的情况下,用于其他药物治疗失败的顽固性溃疡。
CBS适用于H2受体拮抗剂治疗失败和HP阳性的病例,但长期应用有可能发生铋中毒,故宜短期使用。
2 溃疡复发的防治消化性溃疡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
约3/4的十二指肠溃疡愈合在1年内复发,几乎100%的病人在5年复发。
胃溃疡愈合也易复发,6个月平均复发率约为50%。
如何避免复发是尚未解决的问题。
已经认识到吸烟、胃高分泌、长期的病史和以前有过并发症、使用过致溃疡药物、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溃疡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
临床上对每一个消化性溃疡病人要仔细分析病史和作有关检查,尽可能地消除或减少上述危险因素。
3 难治性溃疡和顽固性溃疡的治疗经正规内科治疗无明显效果,包括溃疡持久不愈合,或在维持治疗期症状仍复发,或发生并发症者,称难治性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经8周、胃溃疡经12周治疗而未愈合者,称为顽固性溃疡。
这时,可尝试增加H2受体拮抗剂剂量,或应用奥美拉唑,后者可使90%的顽固性溃疡愈合。
铋剂和抗生素联合治疗可根据HP感染,对某些顽固性溃疡也有一定效果。
如果药物治疗失败宜考虑手术治疗。
4 非类固醇抗炎剂相关性溃疡的治疗阿司匹林和其他非类固醇抗炎剂能抑制黏膜合成前列腺素,削弱细胞保护作用,增加黏膜对损伤的敏感性,导致消化性溃疡,尤其是胃溃疡。
相当多的胃溃疡病人,尤其是老年人,有服用非类固醇抗炎剂病史。
非类固醇抗炎性溃疡常无症状(50%),不少病人以出血为首发症状。
非类固醇抗炎剂性溃疡发生后,应尽可能停用非类固醇抗炎剂或减量,或换用其他制剂。
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综述
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摘要:消化性溃疡通常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
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是因胃黏膜的侵袭因素( 胃酸、胃蛋白酶、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类抗炎药等) 与防御因素( 黏液、黏膜屏障、黏膜血流量、前列腺素和表皮生长因子等) 间的失衡而引起的。
通过对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进行分析总结,有助于新的抗溃疡药物的研发。
关键字:消化性溃疡病因发病机制分类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作用靶点一、消化性溃疡的概念消化性溃疡是指发生在胃及十二指肠的急慢性溃疡,即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由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与临床症状有许多相似之处,有时难以区分,因此往往将其统称为消化性溃疡。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胃酸过高的胃酸对胃黏膜具有侵蚀作用,引起胃的炎症或溃疡。
胃酸由壁细胞分泌,受神经、体液调节。
壁细胞内含有3 种受体: 组胺受体、胆碱能受体和胃泌素受体,分别接受组胺、乙酰胆碱和胃泌素的激活。
这些受体被激活后,均通过第二信使cAMP 和Ca2 + 刺激壁细胞顶端的分泌性膜结构及质子泵,使H + 分泌增加。
壁细胞膜内组胺受体与组胺结合后,与兴奋性GTP-结合蛋白耦联,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催化ATP 转化为cAMP,最后导致壁细胞内H +、K + -ATP 酶( 质子泵) 激活,促进酸分泌。
乙酰胆碱受体和胃泌素受体分别与乙酰胆碱和胃泌素结合后,与GTP 结合蛋白耦联,激活磷脂酶C。
该酶催化膜内磷脂分解,生成三磷酸肌醇和二酰基甘油,再激活质子泵。
胃泌素和乙酰胆碱能促进肠嗜铬样细胞释放组胺,与组胺具有协同作用。
壁细胞表面尚有生长抑素受体,兴奋后与抑制性膜受体Gi 结合,经过抑制性GTP 结合蛋白抑制腺苷酸环化酶,从而减少细胞内cAMP 水平,使壁细胞分泌H + 减少。
2.Hp 感染Hp 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一个重要病因,感染Hp 人群的消化性溃疡发病率为15%~ 20%。
其机制涉及炎症、免疫、胃酸分泌等方面。
Hp 感染改变了黏膜侵袭因素与防御因素之间的平衡: 一方面,Hp 感染增加胃蛋白酶和胃酸的分泌; 另一方面,Hp 凭借其毒力因子的作用,诱发局部炎症和免疫反应,损害局部黏膜。
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论文
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观察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我院近 2 年收治的胃溃疡患者112例胃溃疡并发疼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6例给予雷贝拉唑10mg,每天1次口服;对照组56例给予奥美拉唑20mg,每天1次口服,疗程均为7天。
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评价短期应用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作用,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组上腹痛消失率用药后第1天为71. 3%,第7天为98. 7%;对照组上腹痛消失率用药第1天为42. 5% ,第7天为86. 4%,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观察组给予雷贝拉唑20mg;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
用法均为每天1粒,均在早餐前空腹服用,疗程7d。
治疗期间停服可能影响试验药物的其他药物。
1.3 观察指标包括腹痛、泛酸、腹胀和嗳气。
医师于用药前和用药后的第1、4、7天对患者的上述症状进行评价。
腹痛严重程度评分标准: 0分:无腹痛; 1分;轻度,患者注意方能察觉有腹痛; 2分:中度,有腹痛但不影响生活; 3分:重度,腹痛影响日常生活。
其他症状记录的标准为有或无。
1.4 疗效评定标准腹痛消失率:腹痛完全消失的比率;腹痛缓解率:其严重程度评分减少,但未完全消失的比率。
其他症状只评价是否完全消失。
1.5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观察组上腹痛消失率用药后第1天为71. 3%,第4天为96. 2%,第7天为98. 7%;对照组上腹痛消失率用药第1天为42. 5%,第4天为69. 1%,第7天,为88. 4%,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患者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胃溃疡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多样,目前临床比较公认的致病因为黏膜保护因素与局部黏膜损害的失衡所致,因此临床治疗上以加强黏膜保护因素、消除黏膜损害因素为主[1]。
消化性溃疡治疗疗效临床论文
消化性溃疡治疗疗效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对消化性溃疡的相关临床治疗表现、疗效进行探讨。
方法:以我院2009年下半年至2011年上半年收治的120例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
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以三联疗法进行治疗, 联合应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每天两次,治疗疗程为7d。
对照组则是单独服用奥美拉唑, 日服2次,疗程为14d。
结果:治疗组60例病患,52例痊愈,好转7例,无效1例,总的有效率为98.4%。
而对照组60例中,28例痊愈,20例好转,12例无效,总的有效率为80%。
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总有效率以及hp转阴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结论:临床上,联合应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消化性溃疡,协同作用好,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临床疗效高,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 ;三联疗法 ;疗效【中图分类号】r33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171-011.前言消化性溃疡属于一种临床常见的、多发的消化性疾病,胃肠道的黏膜由于被胃消化液消化后而导致溃疡,多发于胃十二指肠以及食管等部位附近,因此还可以称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我院对2009年下半年至2011年上半年收治的120例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病患,应用三联疗法进行治疗,疗效令人满意,现做如下的分析报道。
2.临床资料2.1研究对象:以我院2009年下半年至2011年上半年收治的120例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病患作为研究对象。
120例病患,全部是经过胃镜检查而确诊。
其中69例为男性,51例为女性,年龄均在18 ~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7.2)岁。
其中有39例为胃溃疡,51例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0例为复合溃疡。
2.2临床表现:该消化性溃疡,起病较为缓慢,患者出现上腹痛,有压痛感,具有周期性、节律性等特点。
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
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对83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并总结经验。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83例分别采取中西医结合的药物治疗治疗,分析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的治愈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的有效率为92.86%,远远超出对照组的68.29%。
结论中西结合疗法能显著提高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有效率,与单纯西医疗法比较,可大大提高溃疡愈合,降低复发率,增强胃的抗感染能力,减少不良反应及副作用的效果更好。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中西医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PU)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其发病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关系密切。
可见于酸性胃液接触的任何部位,如食管、胃及十二指肠,也可见于胃一空肠吻合口附近或Meckel憩室内,其中以胃及十二指肠部位最常见,所以消化性溃疡常指胃溃疡(gastriculcer,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ulcer,DU)。
一、临床资料我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83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性57例,女性26例,年龄25~63岁,平均41.2岁。
患者均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符合《实用内科学》[2]中消化性溃疡的诊断标准。
合并有幽门梗阻、溃疡出血、胃的恶性病变、胃部手术以及其他严重慢性疾病均不纳入观察之列。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人,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治疗;对照组41人,采取单纯西医治疗方法治疗。
二、相关药物1.西咪替丁(Cimetidine,泰胃美)为第一代H2受体拮抗剂,1977年进入临床使用,它能明显地抑制胃酸分泌,使胃酸的来源减少,也使胃蛋白酶的活性降低,减弱其对胃黏膜及溃疡面的侵蚀、消化作用,有利于溃疡的愈合。
另外,西咪替丁还有对抗雄性激素的作用,并能减弱免疫抑制细胞的活性,增强人体免疫反应。
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观察
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观察摘要】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08 年8 月至2010 年11 月我院收治的30 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情况,通过给予患者奥美拉唑、阿莫西林以及左氧氟沙星三种药物,观察治疗的疗效。
结果患者在服用药物2 周时间之后,治愈的患者为21 例,占到所有患者的70.0%;有效的患者为7 例,占到所有患者的23.3%;无效的患者为2 例,占到所有患者的6.7%;P 值为0.035,总的有效率为93.3%。
结论奥美拉唑、阿莫西林以及左氧氟沙星三种药物能及时、有效地治疗消化性溃疡,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效果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同时又是一种易复发的慢性疾病之一, 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已知的主要病因。
溃疡的发生是由于对胃十二指肠粘膜有损害作用的侵袭因素与粘膜自身防御修复因素之间失去平衡的结果。
现在治疗药物众多,尤其近年来新药不断出现,使该病药物选择性大大增加。
同时,多重用药导致不良反应增加,不合理配伍反而使疗效降低等,我院2008 年8 月至2010 年11月收治的30 例消化性溃疡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有较好的溃疡愈合率和 Hp 根除率。
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2008 年8 月至2010 年11 月收治的30 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男21 例,女9 例,平均年龄42 岁,平均病程4.8 年,胃溃疡13 例,十二指肠溃疡15 例,复合型溃疡2 例,符合胃镜诊断为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和( 或) 胃溃疡; Hp阳性;治疗前 2 周内未用过质子泵抑制剂、H2 受体拮抗剂、抗菌药物或铋剂;无胃肠道手术史;无青霉素过敏史;无肝肾疾病。
1.2 治疗方法:入组病例给予饭前20mg 奥美拉唑口服每日两次,500m g 的阿莫西林2 次/ 日,左氧氟沙星0.2g 两次/ 日,服用2 周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浅析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
浅析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摘要:消化性溃疡是临床上常见的内科疾病,主要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上的慢性溃疡,目前按作用机制和特点消化性溃疡病的治疗药物主要有五大类。
它们之间有一定的相互作用,有时一起服用可能会降低药物疗效,严重者甚至产生不良反应。
本文就从这五类药物不同的作用机制来分析这些药物在治疗消化性溃疡病之间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相互作用众所周知,消化性溃疡病主要以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为表现形式,它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内科疾病。
在中国的总发病率达到10%以上。
消化性溃疡病如果治疗不及时则会引发诸如出血、幽门梗阻、穿孔等并发症,甚至会引发癌变。
所以为了提高治疗的效果,防止并发症,如何合理的使用治疗溃疡病的药物就变得极为重要。
目前按作用机制和特点消化性溃疡病的治疗药物主要分为抗酸药、质子泵抑制(PPI)、H2受体拮抗剂、黏膜保护剂和抗幽门螺杆菌药物五大类。
它们之间有一定的相互作用,有时一起服用可能会降低药物疗效,严重者甚至产生不良反应。
本文就从这五类药物不同的作用机制来分析这些药物在治疗消化性溃疡病之间的相互作用。
1、消化性溃疡药物作用机制1.1抗酸药抗酸药多为碱性物质,一般分为两类,一类如碳酸氢钠,是吸收性抗酸药,另一类如氢氧化铝、铝碳酸镁,是非吸收性抗酸药。
它们都可以直接中和胃酸,减轻溃疡引起的疼痛。
1.2H2受体拮抗剂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等都属于H2受体拮抗剂,它们能特异性地与胃壁细胞组胺竞争H2受体,从而阻断组胺的作用,减少基础胃酸的分泌,能明显缓解症状,促进伤口的愈合。
它们不良反应率低且价格相较于PPI更低,但它们治疗的远期效果差,且单独采用易复发。
1.3PPIPPI药物主要作用于胃壁细胞,它与胃酸分泌终端步骤中的关键酶进行不可逆结合,从而使质子泵失活。
这类药物在抑制质子泵的泌酸功能上比H2受体拮抗剂更强,同时作用持久、迅速。
主要的PPI药物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等是治疗酸相关性溃疡的首选药。
消化性溃疡论文疗效观察论文:五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
消化性溃疡论文疗效观察论文:五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奥美拉唑、瑞巴派特片、米索前列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及甲硝唑五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59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五联疗法,而对随机分组的另外69例患者进行对照治疗,观察治疗效果,有效率、治愈率、复发率等。
结果:采用五联疗法(ppi+胃黏膜保护剂+米索前列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甲硝唑)有效率、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结论五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切实可行,必要时可作为一线治疗方案。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质子泵抑制剂;瑞巴派特片;幽门螺杆菌治疗溃疡病 ,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是由于胃粘膜的防御因子和攻击因子失衡而引起的。
防御因子有粘液和碳酸氢盐 ,粘膜屏障 ,粘膜血流 ,细胞更新 ,前列腺素 ,上皮生长因子等。
攻击因子有胃酸 ,胃蛋白酶 ,幽门螺杆菌(hp) ,非甾体抗炎药 ,酒精 ,应激等。
近代研究发现溃疡病人的病灶活检,中国有85%以上、德国90%以上能检出幽门螺旋杆菌(hp)[1]。
治疗溃疡病的目的有三 :解除症状 ,促进愈合 ,防止复发。
治疗溃疡病药物很多 ,其机制不外是加强防御因子或是削弱攻击因子或两种作用兼而有之。
本院用两者兼顾的方法治疗溃疡病。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所选病例均排除胰腺肿瘤、慢性胰腺炎、胃溃疡恶变、胃泌素瘤等,排除甲状旁腺亢进及类风湿关节炎所致的特殊类型溃疡。
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9例,男30例,女29例,平均年龄52.32岁,病程1~20年,平均10年。
经胃镜检查:胃溃疡20例,十二指肠溃疡32例,复合性溃疡5例,复发性溃疡15例。
14c呼气试验或胃黏膜活组织检查hp(+)者占78.3%。
按时间顺序对照组69例,男33例,女36例,平均年龄55.54岁,病程1~22年,平均10年。
经胃镜检查,胃溃疡23例,十二指肠溃疡25例,复合性溃疡11例,复发性溃疡9例,14c呼气试验或胃黏膜活组织检查:hp(+)者占72.6%。
消化性溃疡应用兰索拉唑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
消化性溃疡应用兰索拉唑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消化性溃疡应用兰索拉唑进行治疗的相关临床效果。
方法:从2017.6月~2018.6月这个时间段当中,选择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病患(90例)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进行常规治疗)和观察组(45例,使用兰索拉唑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的效果。
结果:在治疗效果的对比上,观察组的疗效要优于对照组;在对治疗的满意程度上对比上,观察组的满意程度较高;在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的对比上,观察组发生的概率较低(P<0.05)。
结论:在对消化性溃疡病患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兰索拉唑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进行推广。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兰索拉唑;临床疗效在临床上,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该病具有病程时间长并且容易发作等特点,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措施对病患进行治疗,会严重影响病患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并有可能发展成为癌症[1]。
目前在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的方法来对病患的病情进行控制,本文研究探讨消化性溃疡应用兰索拉唑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相关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病患资料从2017.6月~2018.6月这个时间段当中,选择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病患(90例)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进行常规治疗)和观察组(45例,使用兰索拉唑进行治疗)。
对照组男女病患例数比为23:22例,年龄段为29岁~58岁,平均数值为(43.5±2.5)岁;观察组男女病患例数比为24:21例,年龄段为29岁~59岁,平均数值为(44±2.8)岁。
通过对比,两组数值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使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每次用药的剂量为20毫克,每天用药的次数为两次,连续服用一个星期。
在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剂量为750毫克的阿莫西林和剂量为500毫克的克拉霉素进行辅助治疗,在完成一个星期的治疗之后再次让病患服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连续治疗3个星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研究
【中图分类号】r5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2-0426-01
【摘要】目的研究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药物治疗情况。
方法80例消化性溃疡并发疼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进行药物治疗,观察组40
例给予雷贝拉唑10mg,每天1次口服;对照组40例给予奥美拉唑20mg,每天1次口服,疗程均为7d。
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评价短期应用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作用,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组上腹痛消失率用药后第1天为67.5%,第4天为95.0%,第7天为97.5%;对照组上腹痛消失率用药第1天为17.5%,第4天为67.5%,第7天为9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观察组给予雷贝拉唑;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
用法均为每天1粒,早餐前服用,疗程7d。
治疗期间停服可能影响试验药物的其他药物,如果必须服用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应详细记录。
1.3观察指标包括腹痛、泛酸、腹胀和嗳气。
医师于用药前和用药后的第1、4、7天对患者的上述症状进行评价。
腹痛严重程度评分标准:0分:无腹痛;1分;轻度,患者注意方能察觉有腹痛;2分:中度,有腹痛但不影响生活;3分:重度,腹痛影响日常生活。
其他症状记录的标准为有或无。
1.4疗效评定标准腹痛消失率:腹痛完全消失的比率;腹痛缓解率:其严重程度评分减少,但未完全消失的比率。
其他症状只评价
是否完全消失。
1.5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v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上腹痛消失率用药后第1天为67.5%,第4天为95.0%,第7天为97.5%;对照组上腹痛消失率用药第1天为17.5%,第4
天为67.5%,第7天,为9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05)。
所有患者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酸相关性疾病,溃疡愈合与胃酸抑制程度有关[2]。
质子泵抑制剂能显著减少基础和餐后的胃酸分泌[3/4]奥美拉唑非竞争性地抑制h+-k+-atp酶,阻断了胃壁细胞分泌胃酸的最后环节。
它有效地改善了消化性溃疡的自然病程,大大减少了并发症,故而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抑酸效应慢,且疗效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
新一代质子泵抑制药雷贝拉唑是一种更有效的
h+-k+-atp酶及泌酸抑制药,起效迅速是其特点之一。
这主要是由于雷贝拉唑具高的pka值。
pka值是药物解离常数的负对数值,pka 越高,药物解离越快,活化能力越强。
离子型药物在分泌小管中的浓度越高,对质子泵的抑制能力越强、越快,因此缓解症状越快。
雷贝拉唑的pka=5,在ph值=5.1的环境中起效时间为72min,而其他pka<4的质子泵抑制药(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等)的起效时间为雷贝拉唑的10倍以上[5]。
本研究显示第1天治疗组腹痛消失率高于对照组(p<0.05)。
在治疗过程中腹痛消失率逐天增加,且雷贝拉唑缓解腹痛的作用出现更快。
国外也有试验证实雷贝拉唑对溃疡疼痛程度的改善优于奥美拉唑[6]。
雷贝拉唑的作用持久,每天1次给药就可达到满意的抑酸效果,大大增加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雷贝拉唑的另一个特点是疗效稳定、个体差异小。
雷贝拉唑具有独特的非已知酶代谢途径,服用后胃内ph值受cyp2c19基因多态性影响不显著,故能提供稳定的抑酸效果。
此外,雷贝拉唑的非酶依赖性也减少了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在老年人的用药选择上具有显著的优点。
雷贝拉唑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症状具有良好的缓解作用,其对腹痛和泛酸的缓解作用优于奥美拉唑。
参考文献
[1]jomesfb,howdencw,burtettdw,
cidsuppressioninduodenalulcer:
ameta-analysistodefineoptimumdosingwithantisecretorydrugs
[j].gut,2007,48:1120-1127.
[2]谢宜奎,马新,冯宁.醋氨己酸锌治疗胃溃疡的作用机制的探讨[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3(08)
[3]姚光弼.质子泵抑制剂的新成员——埃索美拉唑[j].中华消化杂志.2002(04)
[4]姚永莉,张万岱.幽门螺杆菌致病因子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2(04)
[5]郑松柏,项平,徐富星.四联疗法作为二线方案根除幽门螺
杆菌感染的疗效[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2(03)
[6]胡伏莲,钱可大,袁爱力,张希全,高文.醋氨己酸锌对提
高消化性溃疡愈合质量的作用[j].中华消化杂志.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