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渔业----渔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合集下载

生态渔业养殖模式

生态渔业养殖模式

生态渔业养殖模式
生态渔业养殖模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方式,它将自然生态系统和养殖系统结合起来,使得养殖过程更加环保、高效和经济。

与传统养殖方式相比,生态养殖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减少饲料浪费和废水排放。

生态养殖的核心是建立生态循环系统,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技术手段,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转化为肥料,并将其用于生态循环系统中的其他生物的生长和养殖。

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养殖对环境的污染,还能够提高养殖效率和经济效益。

生态养殖的另一个特点是多种经营。

这种养殖模式利用多种生态系统,将多种不同的生物养殖在同一水域中,从而实现资源的互补利用和生态平衡。

生态养殖模式的推广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需要加大对生态养殖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投入研发和技术创新,同时加强监管和管理。

企业需要加强自身技术和管理能力,推广生态养殖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社会各界需要加强宣传和推广,提高公众对生态养殖的认识和支持度,从而推动生态养殖模式的广泛应用。

- 1 -。

如何促进可持续的渔业和海洋保育

如何促进可持续的渔业和海洋保育

如何促进可持续的渔业和海洋保育如何促进可持续的渔业和海洋保育人类长期以来依赖海洋资源供养生活,然而不可持续的捕捞和污染活动对渔业和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压力。

为了维护海洋健康,保护生态平衡,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可持续的渔业和海洋保育。

本文将探讨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一、加强渔业管理渔业资源的有效管理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和推动可持续渔业发展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具体措施:1. 设立渔业管理机构:建立专门的渔业管理机构,负责监督和管理渔业活动,包括资源调查、许可证发放、渔业调控等。

2. 制定合理的渔业政策:制定渔业开发和保护政策,均衡考虑经济效益、社会利益和生态保护的关系,确保渔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3. 建立渔业配额制度:依据科学调查和评估结果,设立合理的渔业资源利用配额,限制捕捞规模,防止过度捕捞。

4. 加强执法力度:加大对非法捕捞活动的打击力度,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维护渔业秩序和公平竞争。

二、促进生态保护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对于可持续的渔业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建立渔业禁渔区:设立渔业禁渔区域,保护重要的繁殖和栖息地,让渔业资源有机会恢复和更新。

2. 倡导环保捕捞:推广环保捕捞技术和设备,减少捕捞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包括减少底拖网捕捞和选择性捕捞等。

3. 加强污染控制:加强对海洋污染的监测和控制,减少农业、工业和城市等活动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4. 保护海洋栖息地:加大对珊瑚礁、海草床等海洋栖息地的保护力度,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多样性。

三、推动可持续渔业发展可持续的渔业发展需要促进经济效益与环境友好的平衡。

以下是一些推动措施:1. 提倡生态渔业认证:推动渔业产品的生态认证制度,鼓励渔民和企业采用可持续渔业管理和生产方式,提高产品竞争力。

2. 支持渔业技术研发:加大对渔业技术研发的投入,推动发展高效、环保的捕捞和养殖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加强合作与宣传:加强国际和地区间的合作与交流,分享成功的可持续渔业经验和技术,提高全球渔业可持续发展意识。

2024年生态渔业发展工作方案

2024年生态渔业发展工作方案

2024年生态渔业发展工作方案____年生态渔业发展工作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对于水产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长。

然而,传统的渔业发展模式往往忽视了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导致资源的衰竭和环境的破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制定了____年生态渔业发展工作方案,旨在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推动我国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设定1. 制定并实施渔业可持续发展规划,确保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2. 提高海洋生态环境的质量,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3. 推动渔业结构调整,促进渔民收入的增加和就业机会的提供。

三、主要措施1. 加强立法和监管制定并完善生态渔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渔业资源保护的监管力度,严禁滥捕滥渔行为。

加大对非法捕捞和走私活动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行为的成本。

2. 推进科技创新加大对生态渔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渔业资源调查和监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推广先进的捕捞技术和设备,提高渔业生产的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开展生态渔业模式的研究和示范,推广生态养殖、生态捕捞等创新模式。

3. 落实海洋环境保护加大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投入,建立健全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加强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和治理。

推动沿海城市的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减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加强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4. 促进渔业结构调整鼓励渔民参与渔业结构调整,推动渔业向高效、低碳、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帮助渔民转型升级,发展生态养殖、海洋观光等新业态,增加渔民的收入来源。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开发渔业附加值产业,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5.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推进生态渔业的发展。

加强渔政执法合作,加大对跨国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力度。

开展渔民培训交流活动,推广生态渔业的经验和做法。

四、预期成果1. 渔业资源得到保护和恢复,渔业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

生态渔业发展的简要概述

生态渔业发展的简要概述

生态渔业发展的简要概述作者:李黎来源:《黑龙江水产》2021年第02期摘要:文章基于近些年中国渔业发展的状况,阐述了大力发展生态渔业的必要性,以及发展生态渔业所面临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够提高渔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最终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渔业;发展;问题;建议自1993年起,中国水产养殖产量已经超过了水产捕捞产量。

到2019年,对全国20个省(区、市)渔业生产统计,1月~7月全国水产品总产量2934.98万t,同比下降0.03%。

其中,海洋捕捞产量407.36万t,同比下降5.09%;海水养殖产量1042.17万t,同比增长2.35%;淡水捕捞产量72.02万t,同比下降9.86%;淡水养殖产量1413.43万t,同比增长0.35%。

全年全国水产品产量保持在6450万t左右,与上年基本持平。

近海捕捞约1000万t,比上年减少5%左右。

养殖约5050万t,同比增长1%左右。

中国渔业作为农民重要劳作方式之一,其生产对于国民经济而言尤为重要。

中国渔业的发展整体趋势还是良好的,但是依然存在着很多对资源利用不合理的问题。

生态渔业是根据鱼类与其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利用水陆物质循环系统,通过采取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实现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生产模式,主题是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合理利用渔业资源,注重渔业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平衡和对环境的保护。

1 生态渔业的由来1.1 生态渔业的概念生态渔业是以生态学、环境学、经济学原理为指导,根据鱼类与其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以生产绿色水产品为特色,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采取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在传统养殖、加工和运销等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渔业科技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水陆物质循环系统,以追求经济、生态环境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渔业发展的经济技术模式[1]。

1.2 生态渔业的主要养殖模式1.2.1渔-牧结合型渔-牧结合型就是养鱼与猪、鸭、鸡等结合配套生产,可以使水陆资源得到更加充分地利用,使生态效益得到更高水平的提高。

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管理难度大
由于海洋渔业活动的复杂性,对其实施有效管理难度较大,需要协 调多方利益关系源
分类管理
01
对不同类型的水域、鱼类品种进行分类管理,制定相应的渔业
资源开发计划。
限制捕捞
02
对部分鱼类品种进行数量限制,避免过度捕捞,保护渔业资源
的可持续性。
建立渔业资源保护区
03
渔业可持续发展案例分析
国外成功案例介绍
1 2 3
挪威渔业管理
挪威通过实施配额制、建立渔业合作社、加强海 洋保护等措施,实现了渔业可持续发展。
冰岛渔业创新
冰岛通过发展深海渔业、推广渔业科技、加强国 际合作等措施,实现了渔业快速发展和环境保护 。
澳大利亚海洋保护区
澳大利亚建立了海洋保护区制度,对重要海域进 行保护,同时开展海洋生态修复和保护。
未来海洋渔业发展趋势
01 02
智能化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海洋渔业将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例如,利用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海洋渔业进行监测、预测和管理,提高 渔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生态化发展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海洋渔业将更加注重生态化发展。例 如,推广生态养殖、生态捕捞等模式,降低渔业对环境的影响。
非法捕捞
全球范围内存在大量非法捕捞活动 ,这些活动严重扰乱了正常的渔业 管理秩序,破坏了海洋生态平衡。
我国海洋渔业现状
渔业资源状况
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 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 部分地区的渔业资源面临过度捕
捞、污染等问题。
捕捞技术
我国在海洋捕捞技术方面取得了 显著进步,但部分技术手段仍相 对落后,如传统捕捞方式的过度
03
国际化发展

生态渔业发展实施方案

生态渔业发展实施方案

生态渔业发展实施方案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渔业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过度
捕捞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制定和实施生态渔业发展实施方案势在必行。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对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这包括建立健全的渔业资源管
理制度,加强对违规捕捞和非法捕捞行为的监管力度,同时加大对渔业资源的科学研究和监测力度,确保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推动渔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渔业生产方式往往会对海洋环境造成
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需要推动渔业生产方式向生态友好型转变。

这包括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减少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同时加强对渔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

另外,加强对渔民的培训和引导。

渔民是渔业发展的重要参与者,他们的意识
和行为对于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

因此,需要加强对渔民的培训和引导,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科学捕捞技术,同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过度捕捞的诱因。

最后,加强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法律法规建设。

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渔业资源的产权和使用权,保护渔业资源的合法权益,同时加大对违法捕捞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生态渔业发展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护海洋环境,促进渔业资源
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加强对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推动渔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加强对渔民的培训和引导,同时加强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法律法规建设,共同推动生态渔业的健康发展。

保水渔业生态模式典型案例

保水渔业生态模式典型案例

保水渔业生态模式典型案例随着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传统渔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了保护水域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同时提高渔业生产效益,保水渔业生态模式应运而生。

以下是一些保水渔业生态模式的典型案例。

1. 湿地养殖模式:湿地养殖将湖泊、河流、沼泽等湿地环境作为养殖基地,通过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提高水质和水体环境质量,从而实现渔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这种模式下,养殖活动可以有效地减少水体污染和水资源浪费,同时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和水生生物多样性。

2. 生态渔业模式:生态渔业模式是一种自然养殖、自然放流和自然捕捞的渔业模式,旨在维护水域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通过生态渔业模式,可以实现渔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保护水生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3. 水土一体化养殖模式:水土一体化养殖模式是一种将水产养殖和农业生产有机结合的模式。

通过合理利用水域和土地资源,实现农渔复合经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在这种模式下,农田和鱼塘可以相互补充,实现资源共享和循环利用。

4. 草屋渔业模式:草屋渔业模式是一种传统的渔业生产方式,通过建造草屋作为养殖场所,可以保护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同时提高渔业生产效益。

草屋渔业模式在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和保障渔业生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5. 综合养殖模式:综合养殖模式是一种通过多种养殖方式相互补充和协调,实现资源利用的高效模式。

在综合养殖模式下,不同类型的水生动植物可以相互作用,实现资源共享和循环利用,从而提高渔业生产效益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6. 海岛渔业模式:海岛渔业模式是一种以海岛为基地,通过海洋渔业、海洋旅游和海洋保护等多种方式实现渔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综合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可以有效地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生物多样性,同时提高渔业生产效益和旅游收益。

7. 溪流养殖模式:溪流养殖模式是一种利用溪流资源进行水产养殖的模式。

通过对溪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可以提高水质和水体环境质量,同时实现渔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渔业可持续发展策略论坛口号标语展示

渔业可持续发展策略论坛口号标语展示

《渔业可持续发展策略论坛口号标语集锦》一、强调生态保护1. “守护蓝色海洋,共筑渔业未来。

”2. “呵护海洋生态,渔业可持续前行。

”3. “海洋生态绿,渔业可持续。

”4. “保海洋生态平衡,促渔业持续繁荣。

”5. “珍惜海洋生态,成就渔业辉煌。

”二、突出可持续发展理念1. “渔业可持续,未来更精彩。

”2. “可持续渔业,为明天护航。

”3. “坚持可持续,渔业焕新彩。

”4. “走可持续之路,让渔业永不落幕。

”5. “可持续渔业,点亮蓝色希望。

”三、呼吁责任与行动1. “担当渔业责任,成就可持续未来。

”2. “行动起来,为渔业可持续助力。

”3. “以责任之心,铸渔业可持续之魂。

”4. “履行渔业责任,推动可持续发展。

”5. “扛起责任大旗,引领渔业可持续。

”四、结合科技创新1. “科技引领渔业,创新铸就可持续。

”2. “渔业新科技,可持续新动力。

”3. “用科技创新,开启渔业可持续之门。

”4. “依托科技力量,实现渔业可持续梦想。

”5. “科技赋能渔业,可持续迈向未来。

”五、注重资源管理1. “合理管理渔业资源,持续绽放海洋魅力。

”2. “科学管理,让渔业资源持续发光。

”3. “管好用好资源,渔业可持续长远。

”4. “强化资源管理,保障渔业可持续。

”5. “精准资源管理,助力渔业可持续发展。

”六、倡导合作共赢1. “携手共进,开创渔业可持续新局面。

”2. “合作铸就辉煌,渔业可持续共赢。

”3. “凝聚力量,推动渔业可持续合作。

”4. “齐心协力,为渔业可持续而战。

”5. “合作谋发展,渔业可持续向前。

”七、激发公众参与1. “公众齐参与,渔业可持续有你。

”2. “人人为渔业可持续,海洋更美丽。

”3. “参与渔业可持续,共绘海洋新画卷。

”4. “你我共行动,渔业可持续必成。

”5. “大众参与,渔业可持续之路更宽。

”八、展望美好未来1. “可持续渔业,绘就海洋璀璨未来。

”2. “渔业可持续,开启蓝色新纪元。

渔业可持续发展认证要求符合国际标准和规定

渔业可持续发展认证要求符合国际标准和规定

渔业可持续发展认证要求符合国际标准和规定渔业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扮演着提供食物和就业机会的重要角色。

然而,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资源的过度利用,可持续渔业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为了确保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引入了渔业可持续发展认证制度。

本文将介绍渔业可持续发展认证的国际标准和规定。

一、什么是渔业可持续发展认证?渔业可持续发展认证是对渔业产品及其生产环境进行评估的过程,旨在确保渔业资源得到合理管理和保护,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认证不仅关注鱼类资源的数量和品质,还关注渔业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二、国际标准和规定1. MSC(海洋可持续捕捞认证)MSC是国际上最广泛认可的渔业可持续发展认证系统之一。

它由Marine Stewardship Council(海洋管理委员会)建立,并依照国际标准进行评估。

MSC认证依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渔业资源管理:确保捕捞活动基于科学文献的有效数据和评估方法,并被政府或相关组织监管。

- 渔业影响:评估渔业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捕捞方法、捕获目标物种的选择、捕捞区域等。

- 管理系统:评估渔业管理系统的有效性,包括捕捞限额、监测和报告机制等。

- 合规性:确保渔民遵守法律法规,不从事非法、未报备或未经批准的捕捞活动。

2. ASC(水产养殖认证)除了海洋捕捞,水产养殖也是重要的渔业活动。

为了推动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ASC建立了针对水产养殖的认证制度。

ASC认证依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渔业资源管理:水产养殖必须确保对饲养物的合理使用,避免过度消耗。

- 水产养殖环境:评估养殖场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水体质量、底质污染等。

- 社会责任:评估养殖场是否遵守劳动法规,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

- 防止逃逸和传染病控制:评估养殖场对逃逸动物和传染病的控制措施。

三、渔业可持续发展认证的重要性渔业可持续发展认证对于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保护海洋生态系统:认证制度鼓励渔民采取科学的捕捞方法,减少非目标物种的捕获和生态破坏,从而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生态渔业产业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态渔业产业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态渔业产业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食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同时,随着海洋资源的逐渐枯竭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传统渔业已经面临着巨大挑战。

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同时满足人们对食品的需求,生态渔业产业应运而生。

生态渔业利用人工控制的渔业生产方式,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渔业的概念和特点生态渔业是一种融合渔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新型产业模式。

其核心思想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渔业的特点包括:1.以生态环境为基础:生态渔业注重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实现渔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2.可持续发展:生态渔业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遵循自然规律,避免过度捕捞和污染,确保资源的永续利用。

3.综合利用资源:生态渔业倡导综合利用资源,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循环和再利用能力,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4.科学管理:生态渔业采用科学管理的方法,包括生态养殖、生态捕捞等技术手段,确保渔业生产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渔业产业发展现状目前,我国生态渔业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主要包括生态养殖、生态捕捞、生态旅游等多种业态。

生态渔业产业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

四、生态渔业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1.机遇: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生态渔业产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给予生态渔业产业一定的政策支持,为其发展提供了机遇。

2.挑战:生态渔业产业仍面临一些挑战,如资源短缺、技术不足、市场竞争激烈等。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生态渔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生态渔业产业发展策略1.加大科技投入:加大科技投入,推动生态渔业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优化产业链条,提高渔业生产效率和品质。

2.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生态渔业产业的扶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规范生态渔业产业的发展,推动其良性发展。

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与管理

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与管理

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与管理海洋,占据着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是生命的摇篮,也是人类获取资源的重要领域。

其中,海洋渔业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球数十亿人口提供了蛋白质和营养来源。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对渔业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过度捕捞、海洋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严峻,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因此,加强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管理,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是保障全球粮食安全的关键。

渔业资源是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对于许多沿海地区和岛国来说,更是居民的主要食物来源。

其次,海洋渔业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为众多从业者提供了就业机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渔业加工、运输、销售等。

此外,健康的海洋生态系统和丰富的渔业资源也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障。

然而,当前海洋渔业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

过度捕捞是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由于捕捞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捕捞规模的扩大,许多鱼类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甚至濒临灭绝。

一些非法、未报告和无管制的捕捞活动更是加剧了这一状况。

海洋污染也对渔业资源造成了严重影响。

工业废水、农业化肥、石油泄漏等污染物进入海洋,破坏了海洋生态环境,影响了鱼类的生长和繁殖。

此外,气候变化导致的海洋温度升高、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等问题,也给海洋渔业带来了不确定性。

为了实现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效的管理措施至关重要。

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渔业管理制度。

这包括制定合理的捕捞配额,限制捕捞工具和方法,加强对捕捞许可证的管理等。

同时,要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确保渔业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加强渔业资源的监测和评估也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科学的监测手段,及时了解渔业资源的动态变化,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此外,推广可持续的捕捞方式和渔业养殖技术也有助于减少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

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要加强对工业和农业污染源的控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县区生态渔业发展情况汇报

县区生态渔业发展情况汇报

县区生态渔业发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县区生态渔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

首先,我们加大了生态渔业资源的保护力度,建立了一套完善
的生态保护体系,有效保护了湖泊、河流等水域生态环境,为渔业
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次,我们加强了生态渔业的科学养殖和管理,推广了先进的养殖
技术和模式,提高了养殖效益和质量。

在养殖过程中,我们注重生
态平衡,减少了对水域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了渔业生产与生态环
境的和谐发展。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生态渔业产品的品牌建设和推广,提升了产品
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拓展了销售渠道,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助力
了渔民增收致富。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生态渔业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了渔业与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了多种经营模式,为县区经济
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在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生态渔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渔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渔业的高质量
发展。

总的来说,我县区生态渔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县区经济社会
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生态渔业产业链,推动渔业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实现乡
村振兴目标贡献力量。

海洋生态平衡和渔业可持续发展

海洋生态平衡和渔业可持续发展

海洋生态平衡和渔业可持续发展选题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方而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尤其是沿海滩涂的开发与内湾的利用上,但同时,我国海洋渔业资源与环境而临着很多的危机,尤其是人口密集的沿海地区。

为追求鱼产品数量增加,沿海地区近年来不断加大对海洋捕捞业的投入,渔民借钱造船势头也很猛,而捕捞活动大多集中于近岸海域,强大的捕捞力量与有限的作业渔场、薄弱的资源基础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主要表现为:一是工农业生产生活污水流入沿江、沿海,破坏了水生生物的生态环境。

主要入海流域沿岸和沿海企业每年排入的工业和生活废水,使渔业生态环境被破坏,尤其是海水富营养化、氮磷比失衡,一旦具有赤潮生物适宜的环境气候条件,就容易引发赤潮灾害。

环境污染是破坏水生生物资源的重要因素,据估算,全国每年因污染问题导致的渔业资源损失达几十亿元。

据统计,“ 2003年全海域共发生赤潮119次,累计而积为14550km2。

”我国近岸海域而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海水质量恶化,受到严重污染的海域的不断扩大,海洋生态化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二是渔业资源开发利用过度,使其遭到很大破坏,短期内难以恢复。

由于人口问题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人们对自然资源进行了掠夺式的开发,超越了资源的再生能力,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规律,导致了难以恢复的资源破坏。

口前,捕捞是影响资源再生能力的重要因素,渔民不遵守休渔制度,酷渔滥捕等屡禁不绝。

这种开发方式使渔获物种类组成单一、种群结构低龄化、小型化,降低了资源的使用效率,也使我国重要的天然经济鱼类种群资源受到了很大的破坏,从而影响着水体总的生态平衡。

很明显的如我国渤海的对虾资源近年来大幅度减少,已基本上无虾汛。

三是大规模的围垦活动破坏了鱼类的产卵场,品种的严重退化造成自然资源基因库的污染。

首先,围海造田等人为活动,使得渔业水域而积缩小,自然渔业物种受到威肋、,鱼类产卵、繁殖、索饵、肥育、生长、栖息的场所遭到破坏,导致自然渔业资源的产量大幅度下降。

生态渔业项目可行性报告

生态渔业项目可行性报告

生态渔业项目可行性报告一、项目背景和目的生态渔业项目是在传统渔业基础上,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的创新,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

该项目旨在保护水域生态环境,提高渔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渔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二、项目可行性分析1.市场需求分析随着人口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优质、安全的水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而传统渔业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生态渔业项目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2.技术可行性分析生态渔业项目依托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通过建立生态循环系统、合理利用水资源、生态养殖等方式,实现对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这些技术手段已经在一些地区得到了实际应用,证明了其可行性和效益。

3.经济可行性分析生态渔业项目在提高渔业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也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合理的养殖方式和管理模式,可以减少投入的资源和能源,提高渔业生产的效益。

此外,生态渔业项目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地方经济水平。

4.环境可行性分析生态渔业项目注重保护水域生态环境,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降低对水环境的影响。

通过建立生态循环系统,可以促进水质净化和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实现渔业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

5.社会可行性分析生态渔业项目能够提供优质、安全的水产品,满足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同时,该项目还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的收入状况,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生态渔业项目还可以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

三、项目实施方案1.技术方案(此处省略具体技术方案,如生态循环系统建设、水资源利用技术、生态养殖技术等)2.组织管理方案建立专门的管理团队,负责项目的组织和实施。

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项目能够按计划顺利进行。

同时,加强与相关机构和部门的合作,共同推动生态渔业项目的发展。

3.资金筹措方案生态渔业项目的实施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

生态渔业渔业价值

生态渔业渔业价值



在上述限制条件内为人类利用提供机会
行动计划
常规渔业管理手段
输出控制
总允许捕捞量
投入控制
有限的执照
技术措施
个体大小和性别控制
渔业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挑战

渔业发展目标有三个阶段的演变 第一阶段:满足温饱需求为核心。 第二阶段:满足相对富裕纳入农业发展目标。 第三阶段:满足高质量生活的生态环境、食品质量与 未来繁荣列入农业发展目标。 中国渔业现处于第二阶段。

渔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中国渔业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决定渔业必须把社
2 、物质能量多级利用及有机废弃物转化再生技术
利用食物链原理,采用食物链加环的办法组建新 的食物链,使物 质能量通过食物链中的不同生物以多 级多次转化利用,形成无废弃物 的生产体系。

3 、物质良性循环技术 包括: (1)生物养地技术。 (2)农牧结合,共同发展。 (3)水土保持技术。 (4)建立多能互补的农村能源结构。 (5)科学合理使用化肥。
生态渔业的主要特征:

(1)强调以提高第一性生产力作为活化整个渔业生态系统的前提,为此不但不排斥,而且积
极应用新技术(包括常规增产技术)和合理投入。

(2)强调发挥渔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 (3)部分实现稀缺资源的替代和弥补,一方面充分挖掘系统内部资源潜力,另一方面高效利 用商品性农业投入;


承认关联性
我们依靠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依靠我们充分尊重海洋的行为。海陆关 联性、物种之间关联性、物种与生境的关联性、政府管辖海洋环境的关联性、政 府、公众和资源用户之间的关联性,需要理解这些关联,明智地应用这些关联。

确保民主性

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

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

食品安全
保障食品安全
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助 于保障食品安全,提供健康 、可持续的海洋产品,满足 人们对高品质食品的需求。
预防疾病传播
过度捕捞可能导致某些物种 的消失,破坏生态平衡,可 能引发新的疾病传播途径。 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可以
预防此类情况的发生。
提高产品质量
通过科学合理的渔业管理, 可以提供更多种类的优质海 产品,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
智能化与自动化
通过智能化和自动化设备的广泛应用,提高渔业 生产效率,降低人为因素对渔业资源的干扰。
3
深海与极地渔业开发
随着深海和极地渔业开发技术的进步,有望发现 更多新物种,为人类提供更多元化的渔业资源。
国际合作在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跨国渔业管理
加强跨国渔业管理合作,共同制定渔业政策、规范和标准,促进 全球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捕捞过度
由于长期过度捕捞,中国 部分海域的渔业资源出现 衰退,如东海、黄海等海 域。
养殖业发展
中国水产养殖业发达,为 国内外市场提供了大量水 产品,但也存在环境污染 等问题。
渔业资源面临的问题
过度捕捞
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不断开 发,部分海域的渔业资源面临 过度捕捞的威胁,导致鱼类种
群数量锐减。
环境污染
中国政府加强了水生生物保护区的建设,以保护重要的渔业资源和生态系统。这些保护区 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地方渔业资源保护行动
强化地方管理
地方渔业管理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当地情况的渔业管理措施,以确保渔业的 可持续性。这些措施包括对渔业捕捞量的限制、对渔业养殖的监管以及对渔业 市场的规范化管理等。
完善法律法规
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渔业法律法规,以保护渔业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这些法律 法规包括渔业管理、渔业捕捞、渔业养殖等方面的规定。

大水面生态渔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大水面生态渔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大水面生态渔业可持续发展对策大水面生态渔业是我国生态渔业养殖的主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水域。

但是,大水面生态渔业在长期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生态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需要结合当地情况,不断总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其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同时,只有大水面生态渔业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才能实现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情况(一)概述大水面生态渔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生态学、环境学、经济学等原理,作为发展的主体指导,并且在大水面生态渔业养殖期间,根据鱼类与其它水生物的互补原理,生产出优质的水产品,满足人们的需求。

同时,大水面生态渔业的发展,将应用多项先进实用的技术,构建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养殖循环系统,不仅可以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促使大水面生态渔业实现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

(二)养殖模式目前,大水面生态渔业模式主要有渔-牧结合型、渔-农结合型、渔-牧-农复合型等。

1. 渔- 牧结合型渔-牧结合型是大水面生态渔业养殖常见的一种形式,主要是与猪、鸭、鸡结合,实现共同生产,不仅大水面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避免产生水资源浪费的问题。

同时,渔-牧结合型注重对配合饲料的应用,其实就是将牲畜的排泄物进行加工,将其喂养给鱼类,这样可以利用粪便肥水养殖滤食性鱼类,降低了大水面生态渔业养殖成本,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 渔-农结合型渔-农结合型在目前大水面渔业养殖中较为普遍,主要将鱼类与农作物、植被等相互结合,利用塘中的底泥作为田间的肥料,降低成本,增加收入。

渔-农结合型属于经济性的养殖方式,在渔-农结合型养殖期间,应以市场作为导向,因地制宜进行农作物种植,对食物链的营养关系进行充分的利用,凸显渔-农结合型渔业发展中的优势。

3. 渔—牧—农复合型部分地区大力推广渔-牧-农复合的养殖方式,该种养殖方式属于多元化的养殖方式,在渔-牧-农复合养殖时,主要是以渔业为主,将种植业和畜牧业进行融合,不仅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也强化了资源的多层次利用。

生态渔业的研究报告

生态渔业的研究报告

生态渔业的研究报告生态渔业研究报告现代渔业发展已经趋向生态化,即生态渔业。

生态渔业是指在实现渔业产出的同时,通过建设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保护渔业生态资源,实现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一、生态渔业的概念和意义生态渔业是在可利用水域内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全面推行渔业资源的科学管理和繁育,以提高水域渔业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可持续利用率为目标,最终实现水域渔业资源的保护与增殖,渔业产品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质量的提升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

生态渔业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渔业资源保护:生态渔业注重保护渔业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渔业管理措施,达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渔业生物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2. 水域生态环境修复:生态渔业注重改善水质和水域环境质量,通过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措施,促使水域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恢复,增加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栖息地。

3.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生态渔业既保护了渔业资源,又满足了人们对渔产品的需求,促进了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生态渔业还能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生态渔业的四大特点1. 生态综合性:生态渔业注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兼顾饲养、繁殖、渔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利用。

通过建立完善的渔业生态系统,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种类多样性:生态渔业不仅仅注重鱼类的养殖与捕捞,还关注其他水生生物的养殖和繁殖,如虾、蟹、贝类等,提高水域的生态多样性。

3. 控制污染:生态渔业强调水域环境质量的改善,控制水体污染,同时关注生物体内的污染物含量,确保渔产品的安全性和优质。

4. 技术创新:生态渔业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生物工程技术、遗传育种技术等,提高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

同时,借助信息技术和远程监测,实现渔业管理的智能化和精准化。

三、生态渔业的发展路径与对策1. 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建立健全的技术支撑体系。

生态渔业名词解释

生态渔业名词解释

生态渔业名词解释
以下是与生态渔业相关的一些名词解释:
生态渔业:生态渔业是一种注重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健康的可持续渔业管理方式。

它旨在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保护和维护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功能。

渔业资源:指用于渔业活动的各种生物资源,包括鱼类、甲壳类、软体动物等。

生态渔业关注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捕捞方式:捕捞方式是指渔业活动中使用的不同方法和技术。

在生态渔业中,选择合适的捕捞方式非常重要,以减少捕捞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例如选择选择渔网尺寸、避免破坏底栖生物栖息地等。

渔业管理区划:为了有效管理和保护渔业资源,通常会将海洋或淡水水域划分为不同的管理区域。

这些管理区划可以根据生态系统特征、物种分布、捕捞压力等因素进行划分,以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

渔业配额:渔业配额是为了保护渔业资源,限制渔民捕捞的数量或规模而设定的限制。

通过设定渔业配额,可以避免过度捕捞和资源耗竭,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是指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各种益处,包括食物供应、水资源调节、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生态渔业的目标之一就是保护和提供适当的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影响评估:生态影响评估是在进行渔业开发或管理前,对可能产生的生态影响进行评估和预测的过程。

通过评估生态影响,可以制定合适的管理策略和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这些名词解释可以帮助理解生态渔业的概念和相关术语。

生态渔业的目标是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渔业----渔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勾 东 博大连水产学院04研(116023)摘要:本文由朴素的生态渔业思想和内涵谈起,强调了发展生态渔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了我国发展生态渔业的典型实践方式,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简言之,生态渔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渔业生产方式。

在开发和利用渔业资源时,既要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又要考虑渔业生态环境的承载力,选择实用而有效的最佳模式及措施来发展渔业,以此提高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关键词:生态渔业可持续发展1.引言世界观察研究所名誉所长Lester R. Brown近期的研究表明:过去50年中,全球捕鱼业增长了五倍,大部分的渔场超出了其可持续生产能力[1]。

据国家海洋局2005年最新公布的全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2005年我国共发生风暴潮、赤潮、海浪、溢油等海洋灾害176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32.4亿元;较2004年增加约5倍,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一年[2]。

目前,渔业资源正面临着巨大危机,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等问题日益严重,受到全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

因此,在开发和利用渔业资源时,既要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又要考虑渔业生态环境的承载力,需要适时地建构一个高效有序的渔业循环经济体系,以全新的思想理念来指导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选择实用而有效的最佳模式及措施来发展渔业,以此提高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2.我国渔业发展过程及生态渔业基本理论简介2.1 我国传统的朴素生态渔业思想及渔业发展过程简介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有养鱼活动的国家之一,可上溯到商代后期。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与合理利用资源的思想,在我国早期的文明发展历史中已有体现。

据《逸周书·文传解》记载,周文王实施“禹禁”,明确要求“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保护怀卵鸟兽鱼鳖以利“永续利用”的思想;战国时期的荀子,把自然资源的保护作为治国安邦之策,特别注重遵从生态学的季节规律,重视自然资源的持续保存和永续利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末期范蠡撰写的《养鱼经》中,就谈到鱼鳖混养的道理……上述历史记载,虽然存在着局限性,但正是这些朴素的的思想,为我国渔业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渔业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5年以前,这个阶段主要是以利用自然资源为主,也就是捕捞业的发展;第二阶段从1985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从以捕捞为主转为以养殖为主,确立了符合中国的国情的渔业发展道路;第三阶段,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这一阶段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资源与环境的保护[3]。

目前,我国渔- 1 -业发展正处于第三阶段的延续和提高时期,我国渔业和渔业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因此,针对渔业发展面临问题以及今后渔业发展的方向,生态渔业无疑是实现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最佳途径。

2.2 生态渔业的涵义关于生态渔业的涵义,国内研究者的表述不尽相同。

李明锋(1995)表述为:生态渔业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方法,把现代科技成果与传统渔业技术精华相结合而建立起来的具有生态合理性、经济高效性、功能良性循环的一种现代化渔业体系[4]。

陈广城(2000)认为,生态渔业是按照生态学和经济学的原理,实现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结合,使养殖的水生生物与其周围的环境因子进行物质良性循环和能量转换,使之达到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经济上的高效性,鱼、畜、禽、瓜、果、菜和水稻相得益彰,它是无污染的高效渔业[5]。

虽然对生态渔业的表述不尽相同,但其实质是基本一致的,即生态渔业是作为渔业持续发展的一种战略思想,按照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科学方法,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为基础,把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建立在高效、低耗、和谐和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渔业协调发展,实现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

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因此,所谓“生态渔业”其本质涵义可理解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渔业。

要实现渔业持续发展,关键是要协调好生态和经济的本质关系,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反映着渔业机制的本质关系及其客观规律,而生态渔业作为一种渔业发展模式,是能充分体现渔业机制的本质关系和发展规律的。

3.发展生态渔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1 发展生态渔业的必要性目前,渔业资源面临着巨大危机,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等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在开发和利用渔业资源时,既要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又要考虑渔业生态环境的承载力,需要适时地建构一个高效有序的渔业循环经济体系,以全新的思想理念来指导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选择实用而有效的最佳模式或措施来发展渔业,以此实现可持续发展。

3.1.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来源于生态学,最初应用于林业和渔业,指的是对于资源的一种管理战略,如何仅将全部资源中的一部分加以收获,使得资源不受破坏,而新成长的资源数量足以弥补收获的数量。

可持续思想贯穿于整个人类的发展史,只是从近代开始,人类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同自然的关系才日益紧张,从而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持续发展既不是单指经济发展或社会发展,也不是单指生态持续,而是指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可持续[6]。

包括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持续,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条件,社会持续是目的。

人类共同追求的应该是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中国经济学博士李健民认为,人类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取决于以下公式中六个方面的因素:S=RAT/PCWS: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程度R:地球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生产能力- 2 -A:地球生态系统的吸收自净能力T:人类自身的发展能力,它包括人类的科学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社会直辖市能力和反应能力等。

人口质量在这方面有着非同寻常的决定性作用P:人口的数量C:人均GNP或人均资源消费水平,从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角度来看,人均GNP或人均资源消费水平不仅包括人类生活消费,而且还包括了人类的生产消费W:人类在生产和消费活动中单位GNP所造成的污染值[7]这一公式表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基本的条件是(R+A+T)>(P+C+W)。

(R+A+T)>(P+C+W)的程度越大,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就越强;当(R+A+T)<(P+C+W)时,人类就爆发危机。

3.1.2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渔业的关系生态渔业是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恢复为基础,变渔业经济的常规发展为持续发展,把渔业环境保护和经济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兼顾,环境与发展相协调。

它是对渔业自然资源深层次合理开发利用,不仅能够改善生态环境,维护资源系统的生态平衡;还可以避免资源浪费的现象,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水产品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的同时,还能够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和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使渔业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真正实现了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

建设生态渔业可以实现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良性循环,使渔业生产能形成较高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生态渔业的这种可持续性正是我国确立科学的渔业发展观,在持续发展道路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化渔业的显著特征。

可见,生态渔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渔业生产方式,是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因此,发展生态渔业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必要性,符合我国渔业可持续发展原则。

3.2 发展生态渔业的可行性生态渔业既适合内陆水域的淡水渔业,也适合于海洋渔业。

由于我国内陆水域推广生态渔业的历史较长,且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其基础优于海洋。

据估计,我国内陆水域约1747万公顷,池塘约192万公顷,河沟528万公顷,水库230多万公顷,池塘约192万公顷,分别占总水面的43%、30%、13%和11%。

此外,还有2700万公顷稻田、2000万公顷低洼盐碱荒地以及地热温泉等也可兼作或改造用于养鱼;目前,我国可养殖滩涂资源中已利用的还不到40%,尚有600多万亩可养面积未开发利用,15m 等深线以上的浅海水域利用不足2%,基本上未开发[8],多样的水域环境为发展生态渔业提供了有利的地理条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渔业科研工作者们投入到对生态渔业技术的研究中,为在我国广大渔区推广实行生态渔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4.我国发展生态渔业的实践原则和方式简析4.1 我国发展生态渔业的原则生态经济产业的发展原则主要体现为资源消费的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原则)和减少废物优先的原则。

减量化原则是指为了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而在生产全程乃至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稀缺或不可再生资源、物质的投入量- 3 -和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量;再使用原则是指资源或产品以初始的形式被多次使用;再循环(资源化)原则是指生产或消费产生的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生态化循环利用和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无用的垃圾;减少废物优先的原则要求将避免废物产生作为经济活动的优先目标[9]。

生态渔业作为生态经济产业的一部分,因此,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应遵循上述原则。

4.2 我国发展生态渔业的典型实践方式由于渔业水域所处的地理条件(沿海或内陆、平原或山区、城郊或乡村)和类型(海洋或内陆的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等)的不同,其水产资源和其他自然资源、水域环境、经济条件以及科技管理水平,也就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决定了发展生态渔业,必须因水制宜。

针对我国渔业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状况,以多种多样的生态模式和技术类型组合、装配于渔业生产,把渔业与农业、林业、牧业相结合,发挥各自优势,扬长避短,选择实用而有效的最佳模式或措施来发展生态渔业,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渔业产业模式。

目前,海洋水体的生态渔业增养殖方式有海洋牧场、人工渔礁等形式;池塘水体的生态养殖方式有桑基鱼塘、稻田养鱼等多种模式,下面以海洋牧场和桑基鱼塘为例作简要介绍。

4.2.1 海洋水体的生态渔业增殖方式----海洋牧场海洋牧场是一种生态型增养殖渔业生产系统,即在某一海域内建设适应水生资源生态的人工生息场,采用增殖放流或移植放流的方法将生物种苗经过中间育成或人工驯化后放流入海,利用自然生产力和微量投饵培育,利用鱼类行动控制技术和环境监测技术对其进行科学管理,使资源量增加,并有计划,高效率的采捕的可持续渔业生产系统。

在海水养殖的实践中,考虑上中下水层的综合利用及动植物的结构互补关系。

在海水上中下层可分别实行藻类、贝类、海珍品养殖,上层藻类释放氧气供给中层贝类,并为底层海珍品提供饵料,中层贝类排放的二氧化碳和排泄物又可供养上层的藻类,各养殖品种的代谢物在生长过程中相互利用,组成一个完整的“食物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