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分析之模型选择

合集下载

面板数据回归分析中的固定时间效应模型与固定个体效应模型比较

面板数据回归分析中的固定时间效应模型与固定个体效应模型比较

面板数据回归分析中的固定时间效应模型与固定个体效应模型比较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是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可以在多个时间点和多个个体之间对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和分析。

在面板数据回归分析中,研究者通常关注两种常见模型:固定时间效应模型与固定个体效应模型。

固定时间效应模型是一种用于揭示时间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

在这种模型中,时间被视为一个固定的条件,并且对于所有个体来说是相同的。

该模型基于的假设是,个体之间的差异是固定的,而时间对于个体之间的差异没有影响。

因此,该模型的主要目的是控制时间效应,以便分析个体之间的差异。

与固定时间效应模型相比,固定个体效应模型关注的是个体固定效应。

在这个模型中,个体被视为一个固定的条件,并且对于所有时间点来说是相同的。

该模型的基本假设是,时间对于个体之间的差异是没有影响的,而个体之间的差异是固定的。

因此,该模型的目的是控制个体效应,从而分析时间点之间的差异。

固定时间效应模型和固定个体效应模型都有各自的优点和适用范围。

固定时间效应模型适用于研究时间点之间的差异,比如研究不同年份之间的经济增长率的影响因素。

通过控制时间效应,该模型可以消除个体之间的差异,使得研究者可以更加准确地估计时间点之间的关系。

相反,固定个体效应模型适用于研究个体之间的差异,比如研究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增长率的影响因素。

通过控制个体效应,该模型可以消除时间点之间的差异,使得研究者可以更加准确地估计个体之间的关系。

虽然固定时间效应模型和固定个体效应模型在控制不同方面的效应上有所不同,但它们也存在一些共同之处。

首先,它们都可以用于面板数据回归分析,并提供了一种对变量之间关系进行建模和分析的方法。

其次,它们都可以通过引入虚拟变量来控制相应的效应,比如固定时间效应模型可以通过引入时间虚拟变量来控制时间效应,固定个体效应模型可以通过引入个体虚拟变量来控制个体效应。

因此,在实际研究中,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问题和数据特征来选择使用固定时间效应模型还是固定个体效应模型。

SPSS回归分析

SPSS回归分析

SPSS回归分析SPSS(统计包统计软件,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s)是一种强大的统计分析软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数据分析。

在SPSS中,回归分析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用于研究和预测变量之间的关系。

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SPSS回归分析的步骤和意义。

一、回归分析的定义和意义回归分析是一种对于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方法,通过建立一个回归方程,可以对未来的数据进行预测和预估。

在实际应用中,回归分析广泛应用于经济学、社会科学、医学、市场营销等领域,帮助研究人员发现变量之间的关联、预测和解释未来的趋势。

二、SPSS回归分析的步骤1. 导入数据:首先,需要将需要进行回归分析的数据导入SPSS软件中。

数据可以以Excel、CSV等格式准备好,然后使用SPSS的数据导入功能将数据导入软件。

2. 变量选择:选择需要作为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变量。

自变量是被用来预测或解释因变量的变量,而因变量是我们希望研究或预测的变量。

可以通过点击"Variable View"选项卡来定义变量的属性。

3. 回归分析:选择菜单栏中的"Analyze" -> "Regression" -> "Linear"。

然后将因变量和自变量添加到正确的框中。

4.回归模型选择:选择回归方法和模型。

SPSS提供了多种回归方法,通常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

然后,选择要放入回归模型的自变量。

可以进行逐步回归或者全模型回归。

6.残差分析:通过检查残差(因变量和回归方程预测值之间的差异)来评估回归模型的拟合程度。

可以使用SPSS的统计模块来生成残差,并进行残差分析。

7.结果解释:最后,对回归结果进行解释,并提出对于研究问题的结论。

要注意的是,回归分析只能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不能说明因果关系。

因此,在解释回归结果时要慎重。

回归分析与预测模型

回归分析与预测模型

回归分析与预测模型在现代社会中,数据分析和预测模型已经成为决策制定和业务发展的重要工具。

其中,回归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统计方法,用于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建立预测模型来预测未来的趋势。

回归分析的核心思想是寻找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以此来预测未来的结果。

在回归分析中,自变量是影响因变量的因素,而因变量是我们想要预测或解释的变量。

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来描述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利用这个模型来进行预测。

在回归分析中,常用的模型包括线性回归模型、多项式回归模型和逻辑回归模型等。

线性回归模型是最简单和常用的一种回归模型,它假设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多项式回归模型则允许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逻辑回归模型则用于处理二分类问题。

在建立回归模型之前,我们需要进行数据的预处理和特征选择。

数据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缺失值处理和异常值处理等,以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特征选择则是从大量的自变量中选择出对因变量有重要影响的变量,以简化模型并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建立回归模型后,我们需要对模型进行评估和优化。

评估模型的常用指标包括均方误差(MSE)、决定系数(R-squared)和残差分析等。

通过对模型进行优化,我们可以提高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和稳定性。

除了回归分析,预测模型也是数据分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预测模型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和建模,来预测未来的趋势和结果。

常用的预测模型包括时间序列模型、神经网络模型和机器学习模型等。

时间序列模型是一种用于处理时间相关数据的预测模型。

它假设未来的结果受过去的结果影响,并通过建立时间序列模型来预测未来的趋势。

神经网络模型则是一种模拟人脑神经元工作原理的预测模型,它通过多层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来实现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建模。

机器学习模型则是一种通过训练数据来学习和预测的预测模型,它可以自动发现数据中的模式和规律,并用于未来的预测。

预测模型的建立和评估也需要经过数据预处理、特征选择和模型优化等步骤。

回归分析二元选择模型

回归分析二元选择模型
• 本节只介绍二元选择模型。
• 离散选择模型起源于Fechner于1860年进行的动 物条件二元反射研究。
• 1962年,Warner首次将它应用于经济研究领域, 用以研究公共交通工具和私人交通工具的选择问 题。
• 70、80年代,离散选择模型被普遍应用于经济布 局、企业定点、交通问题、就业问题、购买决策 等经济决策领域的研究。
二、二元离散选择模型
1、原始模型
• 对于二元选择问题,可以建立如下计量经济学模 型。其中Y为观测值为1和0的决策被解释变量;X 为解释变量,包括选择对象所具有的属性和选择
主体所具有的属性。
Y X yi Xi i
E(i ) 0 E(yi ) Xi
pi P( yi 1) 1 pi P( yi 0)
• 模型的估计方法主要发展于80年代初期。
一、二元离散选择模型的经济背景
实际经济生活中的二元选择问题
• 研究选择结果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 影响因素包括两部分:决策者的属性和备选方案
的属性。 • 对于单个方案的取舍。例如,购买者对某种商品
的购买决策问题 ,求职者对某种职业的选择问题, 投票人对某候选人的投票决策,银行对某客户的 贷款决策。由决策者的属性决定。 • 对于两个方案的选择。例如,两种出行方式的选 择,两种商品的选择。由决策者的属性和备选方 案的属性共同决定。
3、最大似然估计
• 欲使得效用模型可以估计,就必须为随机误差项 选择一种特定的概率分布。
• 两种最常用的分布是标准正态分布和逻辑 (logistic)分布,于是形成了两种最常用的二元 选择模型—Probit模型和Logit模型。
• 最大似然函数及其估计过程如下:
F(t) 1 F(t)
标准正态分布或逻 辑分布的对称性

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
它应满足式(3.2.1),即
,
,
y1 0 1 x11 2 x12 p x1 p 1 y x x x 2 0 1 21 2 22 p 2p 2 y n 0 1 x n1 2 x n 2 p x np n
(1)建立非线性回归模型1/y=a+b/x; (2)预测钢包使用x0=17次后增大的容积y0; (3)计算回归模型参数的95%的置信区间。
初始值要先计算,先选择已知数据中的两点( 2,6.42)和(16,10.76)代入设定方程,得到方程组
2 6.42 6.42(2a b) 2 2a b 16 10.76(16a b) 16 10.76 16a b
ˆ 2.7991 y x 23.5493
解释:职工工资总额每增加1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将增加 2.80亿。
2、一元多项式回归模型
(1) 多项式回归的基本命令 在一元回归模型中,如果变量y与x的关系是n次多项式,即
y an x an1x
n
n1
... a1x a0
试求:① 给出y与t的回归模型; ② 在同一坐标系内做出原始数据与拟合结果的散点图 ③ 预测t=16时残留的细菌数;
ex006
三、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略)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及其表示
对于总体
( X 1 , X 2 ,, X p ;Y ) 的n组观测值
( xi1 , xi 2 ,, xip ; yi )(i 1,2,, n; n p)
例为了分析X射线的杀菌作用,用200千伏的X射线来照射细 菌,每次照射6分钟用平板计数法估计尚存活的细菌数,照 射次数记为t,照射后的细菌数y如表3.3所示。

回归分析方法

回归分析方法

回归分析方法
回归分析是统计学中一种重要的数据分析方法,它用于研究自
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回归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解释
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数据的特征和趋势。

在本文中,
我们将介绍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常见的回归模型以及如何进行回
归分析。

首先,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包括自变量和因变量。

自变量是研
究者可以控制或观察到的变量,而因变量是研究者希望预测或解释
的变量。

回归分析旨在通过自变量的变化来预测或解释因变量的变化,从而揭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回归模型包括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逻辑回归等。

线性回归是最简单的回归模型之一,它假设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
关系是线性的。

多元线性回归则允许多个自变量对因变量产生影响,逻辑回归则用于因变量是二元变量的情况,例如成功与失败、生存
与死亡等。

进行回归分析时,我们需要收集数据、建立模型、进行拟合和
检验模型的拟合优度。

在收集数据时,我们需要确保数据的质量和
完整性,避免因为数据缺失或异常值而影响分析结果。

建立模型时,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
回归模型。

进行拟合和检验模型的拟合优度时,我们需要根据实际
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指标和方法,例如残差分析、R方值等。

总之,回归分析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据分析方法,它可以帮助
我们预测和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读者对回
归分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回归分
析方法,为决策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回归分析中的线性与非线性模型选择

回归分析中的线性与非线性模型选择

回归分析中的线性与非线性模型选择回归分析作为一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可以用来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回归分析中,模型的选择是一个关键问题,决定了最终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解释性。

线性和非线性模型是两种常见的选择,本文将讨论线性和非线性模型在回归分析中的选择问题,并探讨如何判断何时使用线性模型和何时使用非线性模型。

一、线性模型线性模型是回归分析中最基本的模型,它假设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线性模型的数学形式可以表示为:Y = β0 + β1*X1 + β2*X2 + ... + βn*Xn+ ε其中,Y是因变量,X1、X2、...、Xn是自变量,β0、β1、β2、...、βn是回归系数,ε是误差项。

线性模型的优点是简单、易于解释和计算,模型的形式清晰。

在一些数据集合具有线性关系的情况下,线性模型可以得到较好的拟合效果。

但是,在实际问题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往往是复杂的,可能存在非线性关系。

二、非线性模型非线性模型是考虑了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的模型。

非线性模型的数学形式可以是多项式形式、指数形式、对数形式等。

在回归分析中,选择合适的非线性模型是一个挑战。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通过观察自变量与因变量的散点图来判断是否需要使用非线性模型。

如果散点图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趋势,那么使用非线性模型可能会得到更好的拟合效果。

此外,可以使用统计方法来判断是否需要使用非线性模型,例如利用残差分析、F检验、信息准则等。

三、线性与非线性模型的选择在实际应用中,选择线性模型还是非线性模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以下是一些建议:1. 数据的线性性:观察数据集合自变量与因变量的散点图,判断是否存在明显的非线性趋势。

如果散点图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关系,那么考虑使用非线性模型。

2. 拟合效果:比较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的拟合效果。

可以使用拟合优度指标(如R方值)来评估模型的拟合程度,选择拟合效果较好的模型。

3. 解释性:考虑模型的解释性和可解释性。

非线性回归分析与统计学中的模型选择

非线性回归分析与统计学中的模型选择

非线性回归分析与统计学中的模型选择统计学中的模型选择是一个关键问题,它涉及到如何从众多的模型中选择出最合适的模型来解释数据。

在回归分析中,线性回归模型是最常见的一种模型,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线性模型无法很好地拟合数据。

这时,非线性回归模型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

非线性回归模型是指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通过非线性函数来描述的模型。

与线性回归模型相比,非线性回归模型更加灵活,能够更好地拟合各种复杂的数据形态。

然而,选择合适的非线性回归模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我们需要考虑模型的形式。

非线性回归模型有很多种形式,如多项式回归、指数回归、对数回归等。

在选择模型形式时,我们需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和问题的要求来确定。

例如,如果数据呈现出曲线的形态,那么多项式回归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数据呈现出指数增长或衰减的趋势,那么指数回归可能更适合。

其次,我们需要考虑模型的复杂度。

复杂度较高的模型可以更好地拟合数据,但是也容易出现过拟合的问题。

过拟合指的是模型过于追求拟合训练数据,而忽略了对未知数据的泛化能力。

为了避免过拟合,我们可以使用正则化技术,如岭回归、Lasso回归等。

这些技术可以通过对模型参数进行约束来降低模型的复杂度,从而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信息准则来选择模型。

信息准则是一种衡量模型拟合程度和复杂度的指标,常用的信息准则有AIC(赤池信息准则)和BIC(贝叶斯信息准则)。

这些准则可以通过对模型的拟合优度和参数个数进行权衡来选择最优模型。

一般来说,AIC和BIC值越小的模型越好。

最后,我们还可以使用交叉验证来选择模型。

交叉验证是一种通过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来评估模型性能的方法。

常用的交叉验证方法有留一交叉验证和k折交叉验证。

通过交叉验证,我们可以比较不同模型在验证集上的表现,从而选择最优模型。

综上所述,非线性回归分析中的模型选择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

计量经济学Stata软件应用3-Stata软件回归分析应用之模型预测[展示]

计量经济学Stata软件应用3-Stata软件回归分析应用之模型预测[展示]
➢ predict u, residual 根据最近的回归生成一个新变量 u,其值等于每一个观测 的残差。
精品PPT | 借鉴参考
7
Stata软件操作实例
实验 1 模型预测: 学习努力程度对大学英语成绩的影响 本例继续使用数据文件“大学英语成绩.dta ”。考虑模型:
其中final为英语期末考试成绩 , entry为学校组织的英语 入学考试成绩 , at end为英语课的出勤率(百分数), homework为课后作业的完成率(百分数);
1 、打开数据文件 。直接双击“大学英语成绩.dta ”文件; 或 点击Stata窗口工具栏最左侧的Open键 , 然后选择“大学英语 成绩.dta ”即可;
2 、预测 。估计以上模型 ,如果想要预测一个上课出勤率 (at end) 、作业完成率 (homework) 以及入学成绩 (entry)均 样本均值的学生的期末成绩 (final) , 可在回归分析完成后使
12
精品PPT | 借鉴参考
3
模型的预测问题
区间预测: 区间预测方法就是预测 Y0 基本上是
(以
的可能性)在一个区间范围内取值 ,该
区间就称为Y0的置信区间(预测区间) ,置信区间是示为:
其中预测误差 的样本标准差为: (对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对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level (90) 表示90%置信水平 , level (99) 表示99%置信水平 ,
仅输入ci 而未指定置信水平 , 则缺省表示指定95%置信水平。
精品PPT | 借鉴参考
5
精 品 PPT· 收 集 整 理
来源网络·实用可编辑
回归模型预测的Stata基本命令
➢ predict z 根据最近的回归生成一个新变量z ,其值等于每一个观测 的拟合值或预测值 ( );

逻辑回归模型特征选择

逻辑回归模型特征选择

逻辑回归模型的特征选择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单变量特征选择:这种方法用于评估每个预测变量与结果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这种方法适用于存在多个预测变量和目标变量的情况。

2.L1正则化:这种方法利用L1范数对逻辑回归的系数进行惩罚,并且可以将不重要的系数设置为零。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维度,使得模型更
加简单。

3.嵌入式特征选择:这种方法将特征选择嵌入到模型中,并且在训练过程中对其进行优化。

这种方法可以在模型的训练过程中同时优化预测和特征
选择。

4.过滤法:利用缺失率、单值率、方差、pearson相关系数、VIF、IV值、PSI、P值等指标对特征进行筛选。

其中,VIF是共线性指标,其原理
是分别尝试以各个特征作为标签,用其他特征去学习拟合,得到线性回归模型拟合效果的R^2值,算出各个特征的VIF。

以上方法各有特点,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

四个回归心得体会

四个回归心得体会

四个回归心得体会回归分析是统计学中一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用于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实际应用中,回归分析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对研究和决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我的学习和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四个回归心得体会。

一、选择适合的回归模型在进行回归分析时,最重要的一步是选择适合的回归模型。

我们可以选择线性回归、多项式回归、岭回归、Lasso回归等不同的回归模型。

对于简单线性关系的变量,可以使用简单的线性回归模型。

而对于非线性关系的变量,可以使用多项式回归模型。

此外,岭回归和Lasso回归可以用于处理具有多重共线性的数据。

选择适合的回归模型需要综合考虑数据特点、研究目的和统计假设等因素。

二、进行模型诊断和改进在回归分析中,除了拟合模型之外,还需要对模型进行诊断和改进。

诊断意味着检查模型是否符合统计假设和假设的合理性。

常用的模型诊断方法包括残差分析、离群值检测和多重共线性检测等。

如果模型存在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改进变量选择、数据预处理或者转换变量等方法来改进模型。

模型诊断和改进可以提高回归分析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三、考虑因果关系和解释效应在进行回归分析时,我们需要区分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

相关关系只能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而无法得出因果关系。

在回归分析中,不能因为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而得出它们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结论。

因果关系需要通过实验设计或者自然实验来验证。

此外,在回归分析中,解释效应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回归分析可以通过回归系数来解释变量对目标变量的影响大小和方向。

解释效应的大小和方向可以帮助研究者理解数据之间的关系,并且可以作为决策的依据。

四、警惕过拟合和欠拟合问题在进行回归分析时,我们需要警惕过拟合和欠拟合问题。

过拟合是指模型过于复杂,对训练数据拟合得过好,但对新数据的泛化能力弱。

欠拟合是指模型过于简单,不能很好地拟合数据。

过拟合和欠拟合都会影响模型的预测能力和解释能力。

为了避免过拟合和欠拟合问题,我们可以使用交叉验证方法来选择合适的模型,并且可以进行特征选择和正则化等操作来降低模型复杂度。

回归分析中的模型应用变量选择方法(Ⅰ)

回归分析中的模型应用变量选择方法(Ⅰ)

回归分析是统计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用于研究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需要面对大量的变量,如何选择合适的变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从回归分析中的模型应用变量选择方法展开讨论。

回归分析中的变量选择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比较常用的包括逐步回归、正则化方法和信息准则方法等。

逐步回归是一种逐步增加或减少变量的方法,通过逐步比较模型的拟合效果,选择最终的模型。

正则化方法则是通过对模型加上惩罚项,限制模型的复杂度,进而选择变量。

信息准则方法则是通过信息准则(如AIC、BIC等)来选择最优的模型。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变量选择方法。

逐步回归方法适用于变量间存在明显相关性的情况,可以逐步筛选变量,得到较好的模型。

而正则化方法适用于变量间存在多重共线性的情况,可以通过对模型进行惩罚,得到稳健的模型。

信息准则方法则适用于变量间关系复杂的情况,可以通过信息准则来选择最优的模型。

除了以上提到的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变量选择方法,如LASSO、岭回归等。

这些方法在不同的情况下都有不同的优势,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在选择变量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的因素,如模型的解释性、预测性等。

有时候一个简单的模型可能比一个复杂的模型更具有解释性,而一个复杂的模型可能在预测上更有优势。

因此,在选择变量时,我们需要兼顾模型的各个方面,选择既能解释变量又能预测准确的模型。

在实际应用中,变量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在选择变量时,我们需要考虑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共线性、解释性、预测性等多个方面,选择最终的模型。

只有选择合适的变量,才能得到准确的模型,从而更好地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

总之,回归分析中的模型应用变量选择方法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在选择变量时,我们需要考虑多个方面,选择最终的模型。

只有选择合适的变量,才能得到准确的模型,从而更好地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

数据分析中的回归模型使用教程

数据分析中的回归模型使用教程

数据分析中的回归模型使用教程回归模型在数据分析中被广泛应用,它是一种统计学方法,用于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并作出预测。

回归分析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研究一个或多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来确定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

在数据分析中,回归模型可以用来解决各种问题,比如预测销售量、分析市场需求、评估广告效果等。

下面是一个回归模型在数据分析中的使用教程,旨在帮助读者在实际应用中合理运用回归模型。

第一步:明确问题在使用回归模型之前,首先要明确问题,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

自变量是影响因变量的因素,因变量是我们想要预测或解释的变量。

第二步:收集数据收集相关数据是进行回归分析的基础。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非常重要。

数据可以从各种渠道获得,包括公司内部数据库、调查问卷、公开的数据集等。

要确保数据的质量,并进行必要的数据清洗和处理。

第三步:选择适当的回归模型选择适当的回归模型是回归分析的关键步骤。

在选择模型时,需要考虑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类型,以及数据的特征。

常见的回归模型包括线性回归、多项式回归、逻辑回归等。

线性回归是最常用的回归模型,用于研究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

第四步:拟合回归模型拟合回归模型是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利用统计方法计算出回归方程的过程。

根据选择的回归模型,利用相关软件或编程语言进行回归分析。

拟合回归模型的目标是找到最佳拟合的回归线。

第五步:进行模型诊断进行模型诊断是为了验证回归模型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通过分析残差、检验回归系数的显著性等来评估模型拟合好坏。

如果模型诊断显示模型不适合,需要重新选择模型或调整模型参数。

第六步:解释和利用回归模型在确定了有效的回归模型后,需要对模型进行解释和利用。

根据回归系数的正负和大小,可以判断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

此外,还可以使用回归模型进行预测和推断。

第七步:进行灵敏度分析和模型改进当回归模型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时,可能会遇到一些未考虑的因素和变化,这可能会对模型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回归分析中的线性模型选择与评估

回归分析中的线性模型选择与评估

回归分析中的线性模型选择与评估回归分析是统计学中一种重要的数据分析方法,用于探索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回归分析中,线性模型的选择与评估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回归分析中的线性模型选择与评估的方法和步骤。

一、线性模型选择在线性回归分析中,线性模型的选择是基于变量之间的关系和模型的拟合程度。

常见的线性模型选择方法有以下几种:1. 前向选择法(Forward Selection):从一个空模型开始,逐步添加自变量,每次添加一个最相关的自变量,直到满足一定的准则为止。

2. 后向消元法(Backward Elimination):从一个包含所有自变量的完全模型开始,逐步剔除最不相关的自变量,直到满足一定的准则为止。

3. 逐步回归法(Stepwise Regression):结合前向选择法和后向消元法,既可以添加自变量,也可以剔除不相关的自变量。

4. 最优子集选择(Best Subset Selection):遍历所有可能的子集模型,通过比较其拟合优度和准则选择最优的子集模型。

在选择线性模型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选择与因变量相关性较高、影响较大的自变量。

2. 自变量之间的共线性:避免选择存在共线性问题的自变量,以免降低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模型的解释力:选择能够提供较好解释因变量变化的自变量。

二、线性模型评估在选择线性模型后,需要对模型进行评估,判断其拟合程度和可靠性。

常用的线性模型评估方法有以下几种:1. 残差分析:通过分析模型的残差(观测值与模型预测值之间的差异)来评估模型的拟合程度和误差。

2. 拟合优度检验:利用F检验或多重判定系数R^2来判断模型是否能够解释因变量的变异。

3. 参数估计与显著性检验:对模型的系数进行估计,并进行显著性检验,判断模型中的自变量是否对因变量有统计显著影响。

4. 多重共线性检验:通过计算VIF(方差膨胀因子)来评估模型中自变量之间的共线性程度。

回归分析中的模型应用变量选择方法(Ⅱ)

回归分析中的模型应用变量选择方法(Ⅱ)

回归分析是统计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用来研究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进行回归分析时,我们需要考虑哪些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模型应用变量选择方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探讨回归分析中的模型应用变量选择方法,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回归分析中的模型应用变量选择方法。

在进行回归分析时,我们常常会面临很多自变量,如何从中选择出对因变量影响显著的自变量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模型应用变量选择方法就是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常见的模型应用变量选择方法包括逐步回归、岭回归、Lasso回归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筛选出对因变量影响显著的自变量,从而构建出更为简洁和有效的回归模型。

其次,我们来探讨模型应用变量选择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多个自变量,但并非所有自变量都对因变量有显著影响。

如果我们将所有自变量都纳入模型中,不仅会增加模型的复杂度,还会导致模型的解释能力下降。

因此,通过模型应用变量选择方法,我们可以筛选出对因变量影响显著的自变量,从而构建出更为简洁和有效的回归模型。

这不仅可以提高模型的预测能力,还可以提高模型的解释能力,使得我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更加深入。

值得注意的是,模型应用变量选择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也需要谨慎对待。

一方面,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变量选择方法,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

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考虑变量选择方法对模型的影响,有些方法可能会导致变量被过度筛选,使得模型的解释能力下降。

因此,我们在应用变量选择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保持谨慎和理性。

最后,我们来讨论一下未来模型应用变量选择方法的发展方向。

随着数据科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变量选择方法被提出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不同变量选择方法之间的关系,从而发展出更加全面和有效的变量选择方法。

同时,我们还可以结合机器学习等新技术,进一步提高变量选择方法的效率和准确性。

如何进行回归分析:步骤详解(九)

如何进行回归分析:步骤详解(九)

回归分析是一种统计方法,用于研究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是许多领域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比如经济学、社会学和市场营销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进行回归分析,包括数据准备、模型选择、结果解释等步骤。

1. 数据准备首先,进行回归分析的第一步是收集并准备数据。

数据应包括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是用来预测因变量的变量。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非常重要,因为分析的结果将直接受到数据质量的影响。

在准备数据时,需要注意处理缺失值、异常值和离群点,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2. 模型选择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前,需要选择适当的回归模型。

常用的回归模型包括简单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逻辑回归等。

简单线性回归用于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多元线性回归则可以考虑多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逻辑回归则用于处理因变量为二元变量的情况。

选择合适的回归模型需要根据研究问题和数据特点来进行判断,适当的模型选择将有助于提高回归分析的准确性和解释性。

3. 模型拟合选择好回归模型之后,接下来要进行模型的拟合。

拟合模型的目的是找到最佳的拟合曲线或平面,使得模型能够最好地描述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最常用的方法是最小二乘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使残差平方和最小的拟合曲线或平面。

拟合模型后,需要对模型的适配度进行检验,比如F检验、R方值等,以评价模型的拟合效果。

4. 结果解释当模型拟合完成后,需要对回归分析的结果进行解释。

在解释结果时,需要注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回归系数的意义和解释。

回归系数表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

此外,也需要注意结果的显著性检验,以确定模型是否具有统计显著性。

5. 模型诊断最后,进行回归分析时,还需要进行模型诊断,以评估模型的稳健性和有效性。

模型诊断主要包括残差分析、多重共线性检验、异方差性检验等。

这些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模型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改进模型,提高回归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回归分析中的线性模型选择与评估

回归分析中的线性模型选择与评估

回归分析中的线性模型选择与评估回归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统计方法,用于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和预测。

而线性模型是回归分析中最常见和基础的模型之一。

在进行回归分析时,选择适合的线性模型以及评估模型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

一、线性模型的选择在线性回归分析中,选择合适的线性模型对于准确的预测和推断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线性模型选择方法:1. 最小二乘法(OLS)最小二乘法是一种常用的线性回归模型选择方法。

它通过最小化真实值与预测值之间的差异平方和,来选择最佳的线性拟合模型。

最小二乘法不考虑模型中的变量是否显著,只关注拟合优度。

2. 逐步回归法逐步回归法是一种迭代的线性回归模型选择方法。

它从包含所有变量的模型开始,然后逐步将变量加入或剔除,直到选择出最佳的预测模型。

逐步回归法考虑了变量是否显著以及模型的拟合优度。

3. 岭回归法岭回归法是一种通过加入正则化项来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的线性回归模型选择方法。

它通过在最小二乘法的目标函数中引入一个惩罚项,来约束模型参数的大小。

岭回归法能够提高模型的稳定性和泛化能力。

二、线性模型的评估选择了合适的线性模型后,评估模型的有效性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线性模型评估方法:1. R方(R-squared)R方是用来评估线性模型拟合优度的指标之一。

它表示模型能解释因变量方差的比例,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

R方越接近1,表示模型对数据的拟合程度越好。

2. 调整R方(Adjusted R-squared)调整R方是对R方进行修正的指标。

它考虑了模型中自变量的数量,避免了因自变量数量增加而导致R方增加的偏差。

调整R方值较高的模型拟合效果更好。

3. F统计量F统计量用于评估线性模型整体的显著性。

它计算了模型参数的显著性程度,以及模型对数据的拟合好坏。

F统计量的值越大,表示模型对数据的解释力越强。

4. 标准误差(Standard Error)标准误差是用来评估模型预测能力的指标之一。

它表示模型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平均误差。

回归分析实践心得体会

回归分析实践心得体会

一、引言回归分析是统计学中一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主要用于研究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在经济学、生物学、心理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实际操作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和体会出发,对回归分析进行总结和反思。

二、实践过程1. 数据收集与处理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前,首先需要收集相关数据。

在本次实践中,我选取了某城市居民收入与消费支出数据作为研究对象。

数据来源于某城市统计局发布的年度统计年鉴。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我遵循以下原则:(1)完整性:确保收集到的数据全面、系统,不遗漏重要信息。

(2)准确性:对数据来源进行核实,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3)可靠性:尽量选用官方统计数据,避免使用非官方数据。

收集到数据后,我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1)数据清洗:剔除异常值、缺失值等。

(2)数据转换:对某些变量进行对数转换、标准化等,以满足回归分析的要求。

2. 模型选择与建立在模型选择方面,我主要考虑了以下因素:(1)变量间关系:根据研究目的,选取与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相关的变量。

(2)模型复杂度:尽量选择简单易理解的模型,避免过度拟合。

(3)预测效果:根据模型预测效果,选择最优模型。

在本次实践中,我尝试了以下模型:(1)线性回归模型:研究居民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的线性关系。

(2)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考虑其他因素(如年龄、性别等)的情况下,研究居民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

(3)非线性回归模型:尝试使用多项式、指数等函数形式,研究变量间的关系。

经过比较,我选择了线性回归模型作为最终模型。

模型表达式如下:消费支出= β0 + β1 居民收入+ ε其中,β0为截距,β1为斜率,ε为误差项。

3. 模型检验与优化在模型建立后,我对模型进行了以下检验:(1)残差分析:观察残差的分布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异方差性。

(2)拟合优度检验:计算R²值,评估模型对数据的拟合程度。

(3)显著性检验:对回归系数进行t检验,判断系数是否显著。

根据检验结果,我对模型进行了以下优化:(1)剔除不显著的变量:删除对消费支出影响不显著的变量,如年龄、性别等。

回归分析与模型选择的方法

回归分析与模型选择的方法

回归分析与模型选择的方法回归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统计方法,它用于研究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预测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适合的回归模型非常重要。

一、简介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建立一个数学模型,通过对已有数据的分析,找到最能拟合该数据的模型。

回归分析常用于预测、解释和控制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进行回归分析时,需要进行模型选择,以准确地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

二、常用的回归模型选择方法1. 前向选择前向选择方法从空模型开始,逐步添加自变量,每次选择对模型解释性最大的变量加入,直到满足一定的停止准则。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但可能会遗漏重要变量。

2. 后向删除后向删除方法与前向选择方法相反,它从包含所有自变量的完全模型开始,逐步删除对模型解释性最小的变量,直到满足一定的停止准则。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保留所有变量,但可能会引入不必要的变量。

3. 正向逐步回归正向逐步回归结合了前向选择和后向删除的优点,它从空模型开始,每次添加或删除一个变量,并根据某些准则决定是否继续操作。

这种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衡模型的解释性和复杂性。

4. 岭回归岭回归是一种用于处理高度共线性的回归模型选择方法。

在正常的最小二乘回归中,当自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时,模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都会受到影响。

岭回归通过惩罚系数,降低模型的方差,提高稳定性。

5. LASSO回归LASSO回归是一种引入L1正则化项的方法,可以在回归模型选择中实现变量的稀疏化。

LASSO回归通过优化一个损失函数,同时考虑模型的拟合程度和变量的个数,可以有效地筛选出重要的自变量。

三、模型选择的准则在选择回归模型时,有许多准则可以参考。

常见的准则包括最小二乘准则、赤池信息准则(AIC)、贝叶斯信息准则(BIC)等。

这些准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模型的拟合程度和复杂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准则。

四、总结回归分析与模型选择是一种重要的统计方法,可以用于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和预测未知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回归分析》模型选择问题:对于模型e x x x y ++++=3322110ββββ,其中01213210=-===ββββ,,,用随机数的方法产生40=n 组数据,要求]10,10[~-U x ik ,321,,=k ,n i ,,1 =;)1,0(~N e i ;并且i y 由i i i i i e x x x y ++++=3322110ββββ得出。

对于这40组随机数据)(321i i i i x x x y ,,,,n i ,,1 =,我们建立了以下四种模型:①.e x y ++=110ββ ②.e x x y +++=22110βββ ③.e x x y +++=33110βββ ④.e x x x y ++++=3322110ββββ运用我们所学的模型选择的准则在①~④中选出最佳模型。

一、产生随机数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根据原模型及给定的参数分布产生问题要求的40组随机数)(321i i i i x x x y ,,,,n i ,,1 =。

我们知道在Matlab 中,可以利用rand R =这个函数来产生一个[0,1]上的随机数,并且R 是来自[0,1]的均匀分布,即]1,0[~U R ;我们利用),(k n rand R =就可以得到一个n 行k 列的来自均匀分布]1,0[U 的随机数组成的矩阵。

由此我们可以想到,利用)3,40(*2010rand R -=,我们就可以得到ik x ,321,,=k ,40:1=i ,我们在它的左侧加入全为1的一列,保存在X 中。

我们要运用林德贝格-勒维中心极限定理通过均匀分布]1,0[U 的随机数来产生)1,0(N 上的随机数。

]1,0[U 的期望和方差分别为1/2和1/12,所以12个相互独立的]1,0[U 和的期望和方差分别为6和1。

因此只要产生12个]1,0[U 上的随机数1221x x x ,,, ,计算61221-+++x x x 就得到一个来自)1,0(N 的随机数。

⎥⎥⎥⎥⎥⎥⎥⎥⎥⎥⎥⎥⎥⎥⎥⎥⎥⎥⎥⎥⎥⎥⎥⎥⎥⎥⎥⎥⎥⎥⎥⎥⎥⎥⎥⎥⎥⎥⎥⎥⎥⎥⎥⎥⎥⎥⎥⎥⎥⎥⎥⎥⎥⎥⎥⎥⎥⎥⎥⎥⎥⎦⎤⎢⎢⎢⎢⎢⎢⎢⎢⎢⎢⎢⎢⎢⎢⎢⎢⎢⎢⎢⎢⎢⎢⎢⎢⎢⎢⎢⎢⎢⎢⎢⎢⎢⎢⎢⎢⎢⎢⎢⎢⎢⎢⎢⎢⎢⎢⎢⎢⎢⎢⎢⎢⎢⎢⎢⎢⎢⎢⎢⎢⎢⎣⎡= 6.577587.336586.043801-9.98161 8.33060 -3.974921 7.43971 -6.50628 3.316741 6.43735 1.35217 -7.818451 -3.33056 0.92405 -8.074411 -3.96211 -6.00661 -4.300741 -0.78253 -2.97983 -5.581031 -3.32678 -9.45949 0.116521 -4.02198 -0.37190 -3.075151 3.97090 -3.19211 7.864761 -9.66105 7.00269 -4.424551 1.64512 -4.44879 7.268941 -8.85474 -6.35094 -3.594561 -0.95742 -6.36297 3.292861 1.54329 8.06540 4.762581 4.61761 -0.43300 8.025751 -4.75716 8.57109 -5.923681 8.94646 9.15138 -8.265741 -8.40664 -3.63944 -7.703361 -9.03261 8.80762 9.245221 3.21013 0.57823 -9.759641 0.20625 -0.00943 2.651271 6.03763 -4.25389 2.089701 2.55181 -9.57361 -3.582711 7.87567 6.64146 -2.481201 6.65663 0.20197 0.222051 -9.68127 9.42652 5.368111 9.69026 -7.73024 -0.422721 1.36698 5.20136 -0.936111 4.16032 6.34155 -9.261771 -2.55947 -1.53443 0.823021 -3.13720 -6.10979 5.254331 1.66401 -7.18885 -1.570501 -0.53752 -2.35333 0.227821 2.01484 -2.19733 -4.606621 8.79058 -8.09444 -8.577081 -6.06729 0.40156 9.415591 -6.62759 -0.00045 -6.020291 2.18124 -4.88149 4.750361 6.53223 9.38918 8.289681X⎥⎥⎥⎥⎥⎥⎥⎥⎥⎥⎥⎥⎥⎥⎥⎥⎥⎥⎥⎥⎥⎥⎥⎥⎥⎥⎥⎥⎥⎥⎥⎥⎥⎥⎥⎥⎥⎥⎥⎥⎥⎥⎥⎥⎥⎥⎥⎥⎥⎥⎥⎥⎥⎥⎥⎥⎥⎥⎥⎥⎥⎦⎤⎢⎢⎢⎢⎢⎢⎢⎢⎢⎢⎢⎢⎢⎢⎢⎢⎢⎢⎢⎢⎢⎢⎢⎢⎢⎢⎢⎢⎢⎢⎢⎢⎢⎢⎢⎢⎢⎢⎢⎢⎢⎢⎢⎢⎢⎢⎢⎢⎢⎢⎢⎢⎢⎢⎢⎢⎢⎢⎢⎢⎢⎣⎡= 1.94561- 0.113291.91706- 1.05981- 1.70961- 1.63332- 0.02059 1.391880.33701- 1.70400 0.39874- 0.12503- 0.71357 1.07546 1.27977- 1.71660- 2.44547- 0.48189- 0.06311- 0.44931 0.58418 0.44250- 0.43223 0.80124 0.51016- 1.03410 1.01522 0.27733- 1.70398- 1.32851 0.81793- 1.93206- 0.94875 0.553240.80141 0.12487 1.73962 0.719931.72776- 0.21794e ⎥⎥⎥⎥⎥⎥⎥⎥⎥⎥⎥⎥⎥⎥⎥⎥⎥⎥⎥⎥⎥⎥⎥⎥⎥⎥⎥⎥⎥⎥⎥⎥⎥⎥⎥⎥⎥⎥⎥⎥⎥⎥⎥⎥⎥⎥⎥⎥⎥⎥⎥⎥⎥⎥⎥⎥⎥⎥⎥⎥⎥⎦⎤⎢⎢⎢⎢⎢⎢⎢⎢⎢⎢⎢⎢⎢⎢⎢⎢⎢⎢⎢⎢⎢⎢⎢⎢⎢⎢⎢⎢⎢⎢⎢⎢⎢⎢⎢⎢⎢⎢⎢⎢⎢⎢⎢⎢⎢⎢⎢⎢⎢⎢⎢⎢⎢⎢⎢⎢⎢⎢⎢⎢⎢⎣⎡= 3.80542 15.16715- 12.22270 17.04888- 17.78247- 3.22819- 7.16165- 12.08441 5.11540- 21.62563 15.25053- 19.86164 0.87539 15.02416 1.17998 15.76790 21.86391- 25.16474- 10.83039- 11.13213 18.51333- 5.86947 9.865514.20943 11.11402- 2.27622 3.32493 7.60748 7.77756- 22.53658- 3.36255 15.68638 5.99659 4.36221 5.21450- 7.93485- 21.16925 10.32021- 13.654438.40813Y因此我们得到了40组数据)(321i i i i e x x x ,,,,40,,1 =i ,将其代入模型i i i i i e x x x y ++++=3322110ββββ就得到了上页中以矩阵形式表示的40组随机数)(321i i i i x x x y ,,,,40,1, =i 。

二、模型选择准则这里我们有五种模型选取准则:1、平均平方和准则对于一个选模型,假设模型中含有p 个回归变量,记:p p SSE pn MS -=1其中p SSE 是在此选模型下的残差平方和。

计算多个选模型的p MS ,我们认为p MS 越小的模型效果越好。

2、p G 准则同样的,我们对选模型计算:p n SSE G p p 2ˆ2+-=σ其中2ˆσ是全模型下的2σ的最小二乘估计。

p G 越小,模型效果越好。

3、AIC 准则n Y Y Y ,,, 21是一个样本,记含有k 个参数的模型的似然函数为)|(1k Y Y L ,, θ,θ的MLE 为θˆ,则AIC 准则要求k Y Y L AIC k -=)|ˆ(ln 1,, θ的值越大,选模型的效果越好。

进一步地,在线性模型场合,我们有p SSE nAIC p +=ln 2的值越小越好。

4、CV 准则将40组原始数据的第i 组数据删去,利用剩下的39组数据对选模型进行最小二乘估计,将第i 组数据)(321i i i x x x ,,代入模型中得出i yˆ。

对i=1,2,…,40重复进行上述操作40次,最后计算21)ˆ(1i ni i yy n CV -=∑= CV 越小,选模型效果越好。

5、BIC 准则n p SSE BIC p log ˆ2+=σ其中2ˆσ是全模型下的2σ的最小二乘估计,BIC 越小,选模型效果越好。

三、模型选择在以上几种准则中需要用到全模型下的一些数据,所以我们先就全模型即第④种模型进行分析。

1、全模型 e x x x y ++++=3322110ββββ将所有数据导入到Minitab 软件中,可以得到:⎥⎥⎥⎥⎦⎤⎢⎢⎢⎢⎣⎡--=02939.003598.100381.28339.0ˆβ,5.49=SSE ,37569.1ˆ2=σ 由此,32102939.003598.100381.28339.0x x x y --+=33784.111=-=-=SSE pn SSE p n MS p p 98183.12ˆ2=+-=p n SSE G p p σ03945.81ln 2=+=p SSE nAIC p 在Matlab 中利用循环可以求得CV ,定义一个1⨯n 阶的1Y 用以保存每次得到的i yˆ,并且输入如下循环语句: >> for i=1:40A=X; B=Y;A1=A(i,:); B1=B(i,:);A(i,:)=[]; B(i,:)=[]; R=regress(B,A); Y0=A1*R; Y1(i,1)=Y0; A=X; B=Y; end于是得到:52538.1)ˆ(121=-=∑=i ni i yy n CV 78801.40log ˆ2=+=n p SSE BIC p σ2、选模型① e x y ++=110ββ将X 的第3、4列删去,然后和上面一样我们可以得到:⎥⎦⎤⎢⎣⎡=9630.1961.0ˆβ,3.1566=p SSE由此,19630.1961.0x y +=16154.401=-=p p SSE pn MS 552.11002ˆ2=+-=p n SSE G p p σ1294.148ln 2=+=p SSE nAIC p 27734.43)ˆ(121=-=∑=i ni i yy n CV (只需将上述循环中的第二行改为A=X(:,[1 2]); B=Y; 即可)154.1140log ˆ2=+=n p SSE BIC p σ3、选模型② e x x y +++=22110βββ删去X 中的第4列,进行回归,得到:⎥⎥⎥⎦⎤⎢⎢⎢⎣⎡-=03221.100337.28281.0ˆβ,7.50=p SSE 所以2103221.100337.28281.0x x y -+=33421.11=-=p p SSE pn MS85412.02ˆ2=+-=p n SSE G p p σ51852.80ln 2=+=p SSE nAIC p50043.1)ˆ(121=-=∑=i ni i yy n CV 05823.40log ˆ2=+=n p SSE BIC p σ4、选模型③ e x x y +++=33110βββ删去X 中的第3列,用同样的方法回归,得:⎥⎥⎥⎦⎤⎢⎢⎢⎣⎡=1101.09619.1937.0ˆβ,1549.9 =p SSE 所以311101.09619.1937.0x x y ++=40.786841=-=p p SSE pn MS 1090.63102ˆ2=+-=p n SSE G p p σ148.9189ln 2=+=p SSE nAIC p 7901.45)ˆ(121=-=∑=i ni i yy n CV1129.835log ˆ2=+=n p SSE BIC p σ四、结论将上述四种模型计算所得的BIC CV AIC G MS p p ,,,,数据统计到同一表格中进行直观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