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国际化战略方案研究【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一汽集团国际化战略管理分析

一汽集团国际化战略管理分析

一汽集团国际化战略管理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和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国内汽车企业开始积极探索国际市场,以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为中国汽车产业的重要代表之一,一汽集团也在国际化的道路上不断努力。

本文将对一汽集团的国际化战略进行分析,从战略制定、组织管理、市场开拓和品牌建设等方面入手,探讨一汽集团在国际化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一、战略制定1.1 多品牌战略一汽集团作为中国汽车产业的领军企业,旗下拥有丰富的品牌资源,包括丰田、马自达、奥迪、一汽奔腾、一汽红旗等知名汽车品牌。

在国际化过程中,一汽集团应充分利用这些品牌资源,采取多品牌战略,将各品牌定位清晰,开拓不同的国际市场。

一汽丰田在美国市场打造高端品质形象,而一汽奔腾则可以在新兴市场寻求增长空间。

1.2 投资并购与跨国合作在国际化的进程中,一汽集团可以通过投资并购或跨国合作的方式获取更多的国际市场资源和渠道。

与外国汽车制造商合作进行技术转让和共同研发,寻求在国际市场的增长。

一汽集团也可以通过收购国外汽车制造商或建立合资企业的方式,加速国际化进程,扩大海外市场份额。

二、组织管理2.1 人才培养和管理国际化战略需要一汽集团拥有一支具备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管理团队和员工队伍。

在国际化过程中,一汽集团应大力培养和引进国际化人才,包括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品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2.2 精细化管理和创新在国际化过程中,一汽集团需要加强对海外市场的精细化管理,不断改进产品、服务和营销策略,以满足国际消费者的需求。

通过不断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提升国际市场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

三、市场开拓3.1 适应当地市场需求国际化过程中,一汽集团需要充分了解并适应当地市场的需求和消费习惯,既要保持自身品牌特色,又要灵活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定位,提供符合当地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增强市场竞争力。

3.2 拓展新兴市场一汽集团应积极拓展新兴市场,抓住国际化的机遇,寻求增长空间。

中国汽车品牌的国际化策略研究

中国汽车品牌的国际化策略研究

THE BUSINESS CIRCULATE| 商业流通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18中国汽车品牌的国际化策略研究谭书旺山东外贸职业学院 山东青岛 26610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产出国。

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走出国门谋发展,已经成为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

本文通过对比亚迪、吉利、长城等中国代表性汽车品牌国际化市场行为的研究,总结出了中国汽车品牌国际化的九大策略,供正在实施或准备实施品牌国际化的我国汽车企业借鉴。

一、本地化策略本地化策略是指品牌商在目标市场本地独资或合资合作建立生产、研发(设计)基地,以及终端销售渠道或售后服务网点的策略。

通过本地化生产、研发、销售或服务,实现绕过关税壁垒、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客户服务质量、近距离了解用户需求、拉动目标市场所在地就业进而增加品牌亲和力等目的。

这一策略是中国汽车品牌国际化过程中最常用也最有效的策略。

在这一策略的运用上,比亚迪、吉利、长城等品牌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一)比亚迪的本地化策略应用从2012年开始,比亚迪充分运用本地化策略中的本地化生产和本地化研发策略,在广大的海外目标市场广泛建设生产工厂和研发中心,为提升品牌竞争力、增加品牌亲和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12年12月,比亚迪与保加利亚能源公司Bulmineral以合资的形式在保加利亚建设了组装生产电动公交大巴的工厂。

2013年5月至2017年10月,比亚迪位于美国兰卡斯特的工厂从一期工程到三期工程相继竣工投产,为当地创造了上千个就业岗位。

2014年7月,比亚迪在巴西投资设立首座电动大巴工厂,并成立研发中心。

这家工厂可年产500~1000台大巴,直接创造450个就业岗位。

2015年10月,比亚迪与英国亚历山大丹尼斯有限公司(ADL)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在英国生产比亚迪牌纯电动大巴。

2017年3月,比亚迪宣布,在法国投资1000万欧元建设纯电动大巴生产工厂。

中国汽车出口现状及策略研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中国汽车出口现状及策略研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高和生在致辞中表示,为进一步提高对出口企业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支持企业扩大出口,中汽中心正在建设为出口企业提供从政策及市场信息和标准法规咨询、认证试验、工厂审核要求一站式服务的“出口咨询服务平台”。作为平台重要展示窗口的“中国汽车出口服务网”已经建设完成并上线运行,并完成欧盟、北美和拉美等我国重点汽车出口市场研究报告,阶段性资料数据库的建设也已初步完成。
2. 文献分析法:利用图书馆和电子网络,寻找大量的相关文献,能更好的从理论角度进行分析
3. 案例分析法:查找大量中外相关案例,并通过分析,可以借鉴和比较。
本文主要通过查阅书籍,互联网收集资料,借鉴文献,统计分析相关数据,以及在老师的指导下等完成。
五、时间安排:
1)2011年10月--11月 准备开题报告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注:课题类型填写:工程设计、技术开发、软件工程、理论研究等,同时注明X—真实课题;Y—模拟课题;Z—虚拟课题。
6、王三兴,“我国汽车产品出口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7、汪莹,“我国汽车出口市场研究”,《汽车工业研究》2007.1。
8、黄蜇睿,“全球化背景下的自主之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与企业国际化分析”,《汽车与配件》产业经济报ACP(No.6)2006-24。
二、我国汽车产品出口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2009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复苏,自2010年以来我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开始呈现快速增长。据海关统计,2010年我国整车出口56.6万辆,同比增长52.9%,汽车及零部件出口310.5亿美元,同比增长43.1%。今年1-7月汽车及零部件出口228.6亿美元,同比增长33.3%,其中整车出口46.5万辆,同比增长53.3%

从东风的实践看中国汽车企业的国际化战略

从东风的实践看中国汽车企业的国际化战略
结合 全球 化的 背景 和中 国的 实际 , 第一 种观 点 已不 具 备推 行 的 条件 。 中国 已 经加 入 了WTO, 国 内 企业 已经 失去 了韩 国汽 车工 业在 成长 时期的 封闭 保 护环 境。 此外 , 现在 已经 是社 会主 义市 场经 济, 除 非 是关 系国 家安 全的 重大 项目 , 集 合全 国之力 完成 某 个工 程项 目的 做法 很少 采用 , 市 场化 的产品 还是 要 依靠 市场 自己 解决 。
2 “融入发展, 合作竞争”的国际化发展道路
收稿日期: 2006- 04- 25
在 国际 上, 后起 国家 的汽 车发 展道 路归结 起 来
·11·


分为 两类 : 一是 以韩 国为 代表 的完 全自 主发 展模 式; 二是 以巴 西为 代表 的完 全开 放模 式。 国内关 于汽 车 发展 道路 的说 法, 也 基本 围绕 上述 两种 模式 展开 。一 种观 点主 张集 全国 之力 , 以搞“两 弹一 星”的 精神 , 完 全依 靠自 主的 力量 开发 出具 有自 主知 识产权 和品 牌 的民 族汽 车。 另一 种观 点主 张不 追求 产业 链的完 整 和对 品牌 、核 心技 术和控 制权 的拥 有, 只求所 在不 求 所有 , 力求 成为 世界 汽车 制造 工厂 。
三是 提高 成本 竞争 力的 课题 。中 国最 突出的 优 势在 于劳 动力 的低 成本 。然 而由 于僵 化的 用工 制度 和企 业办 社会 等因 素, 国 有企 业普 遍冗 员严 重, 劳 动 生产 率较 低, 导致 低成 本优 势难 以发 挥。以 东风 为 例, 国际化 战略 实施 之前 的2002年 , 全 员劳动 生产 率
二是 实现 企业 治理 管理 与国 际接 轨的课 题。 虽 然 我国 多 数企 业 在形 式 上 建立 了 现 代企 业 制 度, 但 由于 计划 体制 的影 响, 企业 内控 制度 缺失, 出资 人 “虚 拟 化”现象 没 有改 观 , 决 策 、执 行 、监 督 各环 节 不 能有 效制 衡, 部分 企业 法人 治理 结构 形同虚 设。 同 时 , 管 理 手 段 落 后 , 经 营 、财 务 、人 事 管 理 制 度 不 健 全, 企业 发展 很大 程度上 维系 于领 导者 个人 的人 格、 能力 。

中国汽车行业的国际化战略研究

中国汽车行业的国际化战略研究

中国汽车行业的国际化战略研究近年来,随着中国汽车行业的不断成熟和发展,中国汽车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地位也逐渐得到了提高。

因此,如何进一步实施国际化战略,提升中国汽车品牌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成为了中国汽车行业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1. 国际化战略背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汽车行业不断迈向国际市场,但是相比于其他行业,中国汽车国际化步伐较为缓慢。

原因在于,中国汽车行业在技术水平、品牌价值等方面都存在欠缺,因此,对于国际化战略的实施,中国汽车行业仍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但是,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饱和和国家相关政策的实施,中国汽车行业也逐渐意识到了国际化的重要性。

其中,中国政府也通过相关政策的扶持,支持了众多中国汽车企业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进一步提高中国汽车品牌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2. 实施国际化战略的挑战中国汽车品牌面临着较为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因此,实施国际化战略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首先,中国汽车品牌在国际市场的认知度较低。

当下,在德国、日本等国际汽车品牌众多的市场中,中国汽车品牌竞争力较弱,中国汽车品牌的知名度有待提高。

其次,中国汽车品牌在技术等方面的不足也是影响其国际化战略实施的重要因素。

目前,中国汽车品牌的关键技术还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对于国际市场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这也使得中国汽车品牌难以在国际市场上有所作为。

再次,中国汽车品牌在品牌价值等方面的短板也是实施国际化战略的挑战。

相比于其他国际品牌,中国汽车品牌在品牌的口碑、形象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这也影响了中国汽车品牌的国际化推进速度。

3. 解决方案为了更好地实施国际化战略,中国汽车行业也在积极探索解决方案。

首先,中国汽车行业应该加强技术创新,独立研发和掌握核心技术。

这一点可以通过加大对研发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等方式实现。

其次,中国汽车行业也需要注重品牌塑造。

通过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中国汽车品牌的知名度和形象,增强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最后,中国汽车行业还应该建立起自己的销售渠道和服务体系,提高中国汽车品牌的服务质量和真实参展度,让消费者对中国汽车品牌有更好的选择和信任。

开题报告我国跨国公司的国际化战略以华为为例

开题报告我国跨国公司的国际化战略以华为为例
题目
我国跨国公司的国际化战略以华为为例
学生姓名
孙文娟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际化战略是企业产品与服务在本土之外的发展战略。企业实力在不断的壮大们,同时国内市场已趋于饱和,有远见、有实力的企业家们开始把目光投向本土以外的全球海外市场。对于那些进入全球市场的跨国公司来说,国际化战略是公司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的发展规划,是为了企业更好更快的适应国际市场环境,是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影响了企业国际化进程,决定了企业国际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拟研究的主要内容
跨国公司的战略模式、战略背景、经营现状,以及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对于跨国战略格局的影响。
进度安排
前期预计安排半个月对华为的经营现状和国际化战略格局做全面、宏观的了解,再计划用10天时间对对此次课题做提纲性设计分析,然后结合个人的研究记载和收集的数据进行论文写作安排。
指导教师意见
年月日
设计思想及准备
跨国公司的国际化战略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化战略,必须要对目前资深的跨国公司做深层次的研究和了解,为研究此课题,我打算深入华为一线基层,从产品流通到国际战略做详细研究探索,并结合历史数据,对此课题进行有力的佐证和论述要是对于国际化战略中的经贸往来,技术创新,战略设计规划等面临的问题,结合在本科就读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给予浅显的学术型分析,希望能对行业提供个人的建议和方案。

我国制造业企业国际化战略模式研究论文

我国制造业企业国际化战略模式研究论文

我国制造业企业国际化战略模式研究摘要:面对全球国际化浪潮,为了使我国制造业企业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文章从分析我国制造业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入手,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国际化战略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制造业企业;国际化战略;对外贸易随着产业向高加工度方向的进一步升级,制造业占GDP 的比重还可能出现小幅度的上升。

我国制造业要取得长久的发展,必须应对经济全球化,逐步融入到国际从分工体系中,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一、我国制造业的概况和特征2017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总规模为万亿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就业人员规模为8406万人,占就业人口总规模的比例为%。

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规模居全球第四位,占全球制造业总量的比例,从2017年的%提高到2017年的%,提高幅度达一倍多,而同期日本和德国制造业占全球总量的比例分别由%、%下降到%、%。

但我国人均制造业增加值仅为344美元,约为发达国家的1/17。

从近年来我国制造业的结构变化看,呈现如下的特点:(一)重化工业的加速发展轻制造业主要是生活资料行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17年的%下降到2017年的%,同期重制造业主要是生产资料行业所占比重由%上升到%,尤其是2017年之后,重制造业的比重加速提高。

由于计算口径等原因,我国与日本等国相比,重制造业比重较高,但可从中发现的基本趋势就是出现了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特点。

(二)高增长产业交替出现高增长产业交替出现,当前的高增长产业主要集中在重化工业和电子信息等技术密集型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三轮以高增长行业推动经济进入高增长周期的过程,形成了结构变化推动经济增长的格局。

第一轮是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以轻工、纺织为主导的增长周期,以满足居民的吃、穿为主。

第二轮增长周期始于90年代初期,起带动作用的高增长行业包括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家电产品等。

第三轮增长周期是发生在2017年之后,住宅、汽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通讯成为新的带头性高增长产业,并由此带动了钢铁、机械、建材、化工等提供中间产品的行业快速发展。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国际化发展策略探究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国际化发展策略探究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国际化发展策略探究潘浩【摘要】在夹缝中成长起来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有了较大的提升,在国内的汽车销售市场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与大型的合资品牌汽车企业进行竞争时,还是明显处在了弱势地位。

为了缓和国内市场竞争的压力,同时也为了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必须要有国际化视野,敢于开拓国际市场。

本文针对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国际汽车工业发展的格局,提出了新的国际背景下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国际化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和发展策略。

%China's independent brand automobile enterprises is struggling to survive after unremitting effort,which is highly improved in product quality and brand influence,also achieved considerable success in domestic automobile sales marketing,but it is obviously in a weak position competing with large scale joint venture of brand automobile enterprises.To ease domestic marketing competition pressure,and also for its long term development,China's independent brand automobile enterprise must have vision to develop international market.This paper in view of development status of China's independent brand automobile enterprise and development pattern of international automobile industry,and put forward main restrictive factor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a's independent brand automobile enterprise to develop internationally based on new international background.【期刊名称】《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12)001【总页数】3页(P74-76)【关键词】汽车;自主品牌;国际化;探究【作者】潘浩【作者单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深圳5180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07汽车自主品牌是指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前提下,通过自主开发,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独有特征,并能有效促进消费者购买其汽车产品,乃至产生汽车品牌忠诚的符号、形象或设计。

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国际化战略方案研究文献综述(可编辑)

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国际化战略方案研究文献综述(可编辑)

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国际化战略方案研究文献综述文献综述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国际化战略方案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汽车产业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领先并最具典型意义的产业之一。

在产业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汽车产业发生了两个非常显著并相互关联的重大变化,一是产业链的全球化,二是大规模的跨国界重组。

这两大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汽车产业的传统资源配置方式、企业的竞争模式和组织结构。

汽车产业全球进程的加快和国际汽车产业全球竞争的加剧,对国际范围内汽车产业的发展格局带来了深刻的、具有转折意义的影响,对正在进入快速增长时期的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尤为显著。

新时期下,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但同时也具有进一步提升要素禀赋和发挥比较优势的契机。

因此,首先有必要认真研究分析国际汽车产业的时代特征,以便于知己知彼,为我所用;其次应对新时期下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最后确定产业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路径。

新形势下我国汽车产业应确定“开放中确立大国竞争优势”的发展模式,抓住后WTO时期和产业全球化的有利时机,加快政策调整、体制改革和企业重组,培育和发展中国多方面的比较优势,并使之转化为竞争优势,大力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具体来说,产业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包括:培育积极而充分竞争的国内市场环境;着眼于全球战略的多个跨国公司进入,与国内优秀企业自主发展并举,最终整体上提高我国本土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开放中逐步融入汽车产业全球分工体系,将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净出口作为中长期目标;以中低级别家用车为重点的中期发展战略;面向全球市场的零部件工业重组;分阶段向产业增值链高端过渡。

1 汽车业全球化现状1.1 国外研究现状K.Ohmae和W.Grieder(1997)认为经济国际化是全球经济和市场的一体化,其市场不是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而是对双方都有利的“正和游戏”,是世界资源的优化组合,绝大多数国家将在经济国际化过程中得到长远的比较利益。

中国中车国际化战略研究

中国中车国际化战略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轨道交通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轨道交通市场渐趋饱和。

伴随着国家铁路行业混改政策的出台,我国轨道交通行业竞争激烈,轨道交通制造企业走出国门成为必然趋势。

中国中车作为世界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正在大力进行国际化经营。

但由于中国中车国际化水平不高,在国际市场潜力巨大的机会下,研究中国中车国际化发展战略,可以为中国中车的国际化经营提供指导,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同时,也可以为国内其它相关企业提供借鉴。

本文以国际化理论,国际化战略选择理论为指导,研究了中国中车的国际化现状,国际化动因。

并在此基础上,运用了国际化蛛网模型和SWOT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中国中车国际化的程度,优劣势、机遇和挑战。

最后,结合中国中车国际化的现状以及中国中车国际化的模型分析得出了中国中车国际化战略。

中国中车在未来的国际化道路上可以采取市场全球化、国际人才培养战略,以及S-O战略,即差异化战略、市场开发战略以及精益管理战略;W-O战略即战略联盟、跨国并购战略以及技术创新战略以及品牌国际化战略。

关键词中国中车;国际化;国际化战略;跨国企业;国际蛛网模型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rail transit industry, China's rail transit market is becoming more saturated.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mixed policy of national railway industry, China's rail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is facing fierce competition, and rail transi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are going out of the country, which becomes an inevitable trend in China. CRRC as a leading enterprise in the world rail transit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vigorously carrying out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However, because of the low level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RRC and the opportunity of great international market potential,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y of CRRC, which can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international operation of CRRC.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also provide reference for other related enterprises in China.Guided by internationalization theory and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choice theor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ositions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motivation of CRRC. And based on these theories and studies, the article used cobweb model and SWOT analysis model to define the international level of CRRC, and found the benefit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ens of CRRC. At last, prove that the proposed CRRC’s international strategy should be world’s marketing strategy,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y of personnel training, S-O strategy, and W-O strategy. S-O strategy include differential strategy, market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lean quality strategy, and W-O strategy include strategic alliance, M&A strateg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trategy, and br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y.Key words CRRC;internationalization; globalization strategy;multinational enterprise;cobweb model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目录...................................................................................................................... I II 第1章绪论 (1)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1 研究背景 (1)1.1.2 研究对象 (2)1.1.3 研究意义 (2)1.2 研究方法和思路 (2)1.2.1 研究方法 (2)1.2.3 研究思路 (3)1.3 创新与不足 (3)1.4 论文框架 (4)第2章文献综述 (5)2.1 企业国际化 (5)2.2 企业国际化战略 (5)2.3 轨道交通企业国际化文献综述 (7)2.4 本章小结 (7)第3章企业国际化相关理论 (9)3.1 影响企业国际化的理论 (9)3.1.1 企业国际化的阶段性理论 (9)3.1.2 企业国际化动因理论 (10)3.1.3 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国际化动因理论 (11)3.2 企业国际化的战略选择理论 (13)3.2.1 一般竞争战略 (13)3.2.2 产品增长策略 (14)3.2.3 精益质量战略 (15)3.2.4 国际化战略模式 (15)3.3 国际蛛网模型 (18)第4章中国中车的国际化现状 (20)4.1 中国中车的概述 (20)4.2 中国中车的国际化发展历程 (20)4.3 中国中车国际化现状 (22)4.4 中国中车进行国际化的动因 (24)第5章中国中车国际化模型分析 (26)5.1 中国中车国际化程度—国际蛛网模型分析 (26)5.1.1 国际化蛛网模型概述 (26)5.1.2 中国中车国际化蛛网模型量化评估 (28)5.1.3 中国中车的国际化蛛网模型构建 (30)5.2 中国中车国际化的SWOT分析 (30)5.2.1 中国中车国际化经营的优势 (31)5.2.2 中国中车国际化经营的劣势 (33)5.2.3 中国中车的国际化的机会 (34)5.2.4 中国中车国际化经营的威胁 (37)5.2.5 中国中车的SWOT矩阵总结 (37)5.3 中国中车国际化分析结果总结 (38)第6章中国中车国际化发展战略选择 (39)6.1 中国中车国际化战略的目标 (39)6.2 基于国际化蛛网模型提出的中国中车发展战略 (39)6.2.1 市场全球化战略 (39)6.2.2 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 (40)6.3 基于SWOT分析的中国中车国际化发展战略 (41)6.3.1 S-O(优势-机会)战略 (41)6.3.2 W-O(劣势-机会)战略 (42)6.4 中国中车国际化发展战略选择总结 (44)参考文献 (45)致谢 (47)第1章绪论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变化,企业国际化已经成为国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汽车行业的国际化发展战略

汽车行业的国际化发展战略

汽车行业的国际化发展战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汽车行业正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巨大的市场机遇。

为了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优势,汽车企业需要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国际化发展战略。

本文将探讨汽车行业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并提出一些建议。

1. 国际市场选择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首要任务是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国际市场。

在选择国际市场时,汽车企业应综合考虑市场规模、增长潜力、竞争程度以及政策环境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考虑企业自身的产品定位和竞争优势,选择与之匹配的国际市场。

2. 产品定位和市场适应性汽车企业在国际化发展中需要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定位和市场适应性的调整。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汽车的需求有所不同,因此企业需要在产品设计、价格策略、服务模式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

3. 跨国合作与并购在国际化发展中,汽车企业可以通过与当地企业进行合作或者并购来加快拓展国际市场的步伐。

通过与当地企业的合作,汽车企业可以获得更好的市场洞察和资源整合,降低进入新市场的风险。

4. 建立全球供应链汽车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还需要建立全球供应链,以实现全球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

建立全球供应链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同时还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

5. 技术创新和研发在国际化发展中,汽车企业需要注重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的提升。

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和研发,企业才能够在国际市场上保持竞争优势。

因此,企业需要加大对技术创新和研发的投入,提升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

6. 建立全球品牌形象在国际化发展中,汽车企业需要建立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牌形象。

一流的品牌形象可以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和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因此,企业需要注重品牌文化的传承和塑造,不断提升品牌的价值和影响力。

7. 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在国际化发展中,汽车企业需要注重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存在差异,企业需要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规避潜在的合规风险。

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国际化动因及模式研究

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国际化动因及模式研究

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国际化动因及模式研究以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国际化动因及模式研究为标题的文章:摘要: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关注。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其新能源汽车企业也在逐渐走向国际化。

本文通过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国际化动因及模式的研究,探讨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国际化的原因和发展模式。

1. 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各国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低碳、环保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受到全球消费者的青睐。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其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和产量也居世界前列。

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国际化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2. 动因2.1 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价格战和技术创新成为企业争夺市场份额的主要手段。

国内市场的饱和度和竞争压力促使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寻求国际市场的机会。

2.2 政府政策支持中国政府一直以来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给予了大力支持。

通过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补贴政策、购车限制政策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鼓励和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政府的政策支持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3 技术创新驱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特别是在电池技术、电动驱动技术和智能化技术方面,中国企业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这些技术优势使得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具备了一定的竞争优势。

3. 国际化模式3.1 资本输出模式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通过投资、收购和合作等方式,在海外市场上建立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以实现产品的国际化。

资本输出模式能够帮助企业更快地进入国际市场,降低市场风险和经营成本。

3.2 技术输出模式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通过技术合作、技术转让和专利授权等方式,将自身的先进技术输出到国际市场。

技术输出模式可以帮助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树立品牌形象,增强竞争力。

X公司中国战略研究和分析的开题报告

X公司中国战略研究和分析的开题报告

X公司中国战略研究和分析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X公司中国战略研究和分析一、研究背景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重要的政治力量,对于全球经济和政治秩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X公司作为一家国际化企业,已经在中国市场深耕多年,并获得不俗的业绩。

然而,随着中国国内市场和外部环境的变化,X公司所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增加。

因此,对中国市场的深入研究和战略的适配性分析,对于X公司未来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研究目的1.了解中国经济和政治环境的变化趋势,揭示对X公司带来的影响和机遇。

2.分析X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战略,归纳出其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为下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3.评估X公司当前的产品和服务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提供提升竞争力的方案和建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1)中国经济和政治环境的分析,包括中国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对外贸易政策和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等方面;(2)X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战略,包括贸易和投资,人力资源、市场开发和品牌推广等方面;(3)X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的产品和服务,包括市场需求与供给、竞争对手、市场份额、研发投资等方面。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收集相关的文献和数据,对中国和X公司的市场信息进行梳理和整合;(2)问卷调查法,针对X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员工、合作伙伴、消费者等进行问卷调查,获取市场反馈和意见;(3)专家访谈法,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研究,提供专业建议和意见。

四、研究意义该研究将有助于X公司深入了解中国市场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发掘市场的机遇和潜力,为X公司的战略制定提供有效参考和支持。

同时,这也将有助于推进中国市场的开发和X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品牌推广和形象提升,提升其在中国市场上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五、预期成果1. 发表一篇学术论文,总结和分析X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的经验和教训,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

2. 提供X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方向的策略报告。

3. 提供X公司在中国市场上产品和服务提升竞争力的方案和建议。

汽车开题报告范文

汽车开题报告范文

汽车开题报告引言现代汽车工业具有世界性,是开发型的综合工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我国自1953年创建第一汽车制造厂至今,已有130多家汽车制造厂,700多家汽车改装厂。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汽车的使用功能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目前大部分汽车采用离合器作为汽车的动力传递机构。

多年的实践经验使人们逐渐趋向于采用单片干式摩擦离合器。

它具有从动部分转动惯量小,散热性好,结构简单,调整方便,尺寸紧凑,分离彻底等优点。

而且只要在结构上采取一定措施,也能使其接合平顺。

如今,单片干式摩擦离合器在结构设计方面也相当完善:采用具有轴向弹性的从动盘,提高了离合器的接合平顺性;离合器中装有扭转减振器,防止了传动系统的共振,减少了噪音;以及采用了摩擦较小的分离杆机构等。

另外,采用了膜片弹簧作为压簧,可同时兼起到分离杠杆的作用,使离合器结构大为简化,并显著地缩短了离合器的轴向尺寸。

膜片弹簧和压盘的环行接触,可保证压盘上的压力均匀。

由于膜片弹簧本身的特性,当摩擦片磨损时,弹簧的压力几乎没有改变,且可减轻分离离合器时所需要的踏板力。

为了提高离合器的传扭能力,在重型汽车上多采用多片干式离合器。

此外,近年来由于多片湿式离合器在技术上的不段改善,在国外的一些重型牵引汽车和自卸车上又开始采用多片湿式离合器,并有不断增加的倾向。

与干式离合器相比,由于用油泵进行强制制冷的结果,摩擦表面的温度较低(不超过93℃)。

因此,允许起步时长时间地打滑或用高档起步而不致烧损摩擦片,具有良好的起步能力。

据说这种离合器的使用寿命可达干式离合器的五、六倍。

为了实现离合器的自动操纵,有自动离合器。

采用自动离合器时可以省去离合器踏板,实现汽车的“双踏板”操纵。

与其他自动传动系统(如液力传动)相比,它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及传动效率高的优点。

因此,在欧洲小排量汽车上曾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是在现有自动离合器的各种结构中,离合器的摩擦力矩的力矩调节特性还不够理想,使用性能不尽完善。

加快吉利汽车国际化发展的建议

加快吉利汽车国际化发展的建议

加快吉利汽车国际化发展的建议吉利汽车是中国汽车制造商中的佼佼者,拥有成功的国内业务,并有着进军国际市场的雄心壮志。

为了加快吉利汽车的国际化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战略和措施,下面就是一些关于加快吉利汽车国际化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品牌建设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成功,品牌的影响力是非常关键的。

吉利汽车需要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比如在国际顶级赛事上进行赞助,与国际知名品牌合作推出联名产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广告宣传等方式,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加强技术研发在国际市场上,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是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重要因素。

吉利汽车需要加强技术研发,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

可以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汽车制造技术,与国际知名汽车制造商展开合作,吸引国际一流的研发人才等方式,来提升自身的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

三、拓展国际渠道要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成功,渠道拓展是非常重要的。

吉利汽车需要拓展国际渠道,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可以通过与国际知名汽车经销商合作,开设国际化的销售网点,加大海外市场的推广力度等方式,来拓展国际渠道,实现海外销售的增长。

四、树立品质形象在国际市场上,消费者对产品的品质要求非常高。

吉利汽车需要树立品质形象,提升产品的品质和口碑。

可以通过严格的品质管理体系,提升产品的质量,加强售后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等方式,来树立品质形象,赢得国际消费者的信赖。

五、加强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在国际市场上运作需要懂得国际规则的人才。

吉利汽车需要加强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吸引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经验的人才。

可以通过招聘国际知名汽车制造商的高管,与国际知名高校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等方式,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队伍。

六、本土化运营在国际市场上,企业需要本土化运营。

吉利汽车需要在国际市场上实行本土化运营,了解当地市场的需求和规则,制定适合当地市场的营销策略和产品定位。

可以通过设立当地子公司,雇佣本地员工,建立当地的营销网络等方式,实现本土化运营,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12-14吉利汽车国际化战略研究.

12-14吉利汽车国际化战略研究.

内江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吉利汽车国际化战略分析专业市场营销班级2010级2班姓名姚慧学号20100744042指导教师马俊2013年12月目录摘要 (1)1 企业国际化战略概述 (2)1.1 企业国际化战略定义 (2)1.2 企业国际化战略类型 (2)2 吉利汽车发展概况 (3)2.1 吉利集团简介 (3)2.2 吉利汽车的发展历程 (3)2.3 吉利汽车海外销量情况 (4)3 吉利汽车国际化进程中实施的战略分析 (3)3.1 一改传统的经营手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价格定制 (6)3.3 渠道策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 针对不同市场销售不同的产品 (6)3.5 实施跨国联营以及完成各种收购 (6)3.6 广告、公共关系、销售促进与安全营销组合的促销策略 (7)4 吉利汽车国际化战略环境分析 (8)4.1 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竞争环境分析 (10)5 吉利汽车国际化战略所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0)5.1 吉利汽车国际化战略存在的问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吉利汽车实施国际化战略应考虑的因素...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 对吉利汽车国际化战略存在的问题给予的建议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吉利汽车国际化战略分析姚慧(专业:市场营销班级:2010级2班学号:20100744042)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汽车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虽然中国有少部分汽车企业通过利用国内外资源在国际化进程中取得了一定成功,但是中国汽车企业国际化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实施国际化战略获得了一定成功,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

中国品牌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品牌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品牌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国品牌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企业开始进军国际市场。

进入国际市场不仅可以增加企业的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还可以提高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但是,如何选择最适合自身企业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一直是中国品牌企业在国际市场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目前,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方面的研究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但是大多数研究都停留在理论层面,对于中国品牌企业具体如何选择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问题探讨不够深入。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品牌企业在国际市场中进入模式选择方面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中国品牌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研究中国品牌企业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现状和问题;2. 探讨中国品牌企业在国际市场中选择不同的进入模式的优缺点;3. 分析中国品牌企业选择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影响因素;4. 提出对中国品牌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建议。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法和案例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 收集相关文献,包括学术期刊、专业书籍、报告等相关文献,对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方面的理论和实践进行全面综述;2. 选择几家中国品牌企业进行案例分析,分析他们选择进入国际市场的模式、实施情况和效果等,找出各自的成功与失败原因;3. 综合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的结果,分析中国品牌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现状、问题、影响因素和应对策略等;4. 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中国品牌企业在国际市场中进入模式选择的建议。

四、研究意义通过对中国品牌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研究,可以有助于中国品牌企业更好地把握国际市场的机遇,提高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推动中国品牌向世界传递文化和价值观。

同时,本研究也可以为其他国内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提供借鉴和参考。

中国汽车产业研发国际化分析

中国汽车产业研发国际化分析

中国汽车产业研发国际化分析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化已经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本文将从技术、人才、市场和品牌四个方面对中国汽车产业研发国际化进行分析。

技术是中国汽车产业研发国际化的基础。

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中国汽车产业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

为了弥补这一差距,中国汽车企业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汽车技术和知识,与国际品牌合作进行联合研发。

中国汽车企业还加大了对自主创新的投入,通过研发新技术和产品来提升竞争力。

通过技术的引进和创新,中国汽车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人才是中国汽车产业研发国际化的重要支撑。

在国际化的进程中,中国汽车企业需要具备一支高素质的研发队伍。

为此,中国汽车企业积极引进国外优秀的汽车研发人才,提高自身的研发水平。

中国政府还鼓励国内人才向汽车产业转型,通过培养和引进人才,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研发国际化的进程。

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为中国汽车产业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市场是中国汽车产业研发国际化的动力。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企业的重要目标市场。

为了适应中国市场的需求,国际汽车企业纷纷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加大对中国市场的研发力度。

中国汽车企业也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将国内研发的产品出口到国外。

通过开拓国内外市场,中国汽车产业实现了研发国际化的深度融合。

品牌是中国汽车产业研发国际化的核心。

在过去的发展中,中国汽车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存在认可度不高的问题。

为此,中国汽车企业加大了对品牌建设的力度,通过研发高品质的产品和提供优质的服务来提升品牌形象。

与此中国汽车企业也积极进行品牌合作和并购,借助国际品牌的影响力来提升自身的品牌价值。

通过品牌建设,中国汽车产业实现了研发国际化的品牌价值。

中国汽车产业研发国际化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涉及技术、人才、市场和品牌等多个层面。

通过技术的引进和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市场的开拓和品牌的建设,中国汽车产业实现了研发国际化的长足发展。

中国民营汽车业的国际化战略模式分析的开题报告

中国民营汽车业的国际化战略模式分析的开题报告

中国民营汽车业的国际化战略模式分析的开题报告一、背景介绍近年来,中国民营汽车企业的国际化进程逐渐加速。

中国汽车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不断提升,如吉利、长城、比亚迪、奇瑞等企业逐渐向国际市场进军。

这对中国汽车产业整体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世界汽车行业格局产生了影响。

然而,在国际化过程中,中国民营汽车企业面临着种种挑战,如营销策略、产品质量、品牌声誉等问题。

因此,研究中国民营汽车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模式,对于其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本文旨在对中国民营汽车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模式进行分析,以期为其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提供参考。

具体研究目的如下:1. 分析中国民营汽车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及现状。

2. 探讨中国民营汽车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3. 分析中国民营汽车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模式,包括国际营销策略、产品质量控制、品牌建设等方面。

4. 提出建议,为中国民营汽车企业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提供指导。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1. 研究内容本文将主要研究中国民营汽车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模式,包括国际营销策略、产品质量控制、品牌建设等方面。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中国民营汽车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及现状。

介绍中国民营汽车企业近年来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及发展情况,分析其国际化进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中国民营汽车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探讨中国民营汽车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及影响因素。

(3)中国民营汽车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模式。

分析中国民营汽车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采取的营销策略、产品质量控制、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做法。

(4)提出建议。

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中国民营汽车企业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提供指导。

2. 研究方法本文将采取以下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

通过收集国内外相关的文献、报告、统计数据等,分析国际化趋势、市场需求及竞争情况等方面的信息,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国际化战略方案研究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研究意义:在全球经济形势有复苏迹象的同时,北美、欧洲和亚洲等主要汽车生产国都出现了乍暖还寒的局面。

世界各大汽车品牌纷纷出现危机,丰田召回近百万辆存在缺陷的汽车,通用遭遇破产危机,本田汽车企业近5000名经理减薪危机。

在面对重重挑战,中国汽车该如何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国际化道路。

然而中国汽车制造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对中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但其发展的模式和结构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力发展汽车业是中国抓住机遇,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发挥自身优势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巩固中国汽车业在全球汽车业的地位,打造汽车业强国的必由之路。

虽然现在全世界都在研究中国的汽车产业,但是并没有明确的措施是能够在中国国情上对中国汽车产业产生积极有利的促进作用。

预期目标:本文将主要从理论分析,中国汽车业国际化发展现状概述,中国汽车业国际化遇到的问题及产生原因,以吉利汽车企业为案例进行分析,中国汽车企业国际化方案五方面展开论述,其重点是针对中国汽车业国际化存在的问题以及国际化制约因素的相应对策方案,以吉利企业为例的研究。

在结合金融危机过后的全球市场背景及广泛地查阅资料,针对中国汽车业国际化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建议和对策。

希望通过本次论文对中国汽车业国际化的研究,能对中国汽车业国际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使其能在全球汽车市场的竞争中占得有利地位,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提高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

2.国内外研究现状2.1国外研究现状岩武俊广(2009)指出:去年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可以说非常严峻,我们全球汽车行业也陷于一种从未见过的危机感,首先是日本,全球主要汽车市场,包括美国、欧洲其实我原来以为,中方也是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主要发达国家经济陷入衰退,汽车市场需求迅速大幅下降,直接影响了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的日本汽车企业。

此外,严重依赖海外市场的日本汽车业同时还受到日元升值的挤压。

目前日元对美元的汇率已由去年夏天的120日元兑换1美元一路走高到90日元兑换1美元水平。

在全球经济减速的大背景下,日元持续大幅升值对出口导向型的日本汽车制造业可谓雪上加霜。

受上述因素影响,日本汽车在北美和欧洲市场的销量出现巨大滑坡,在亚洲新兴市场国家也面临增速下降的局面,让日本汽车企业遭受始料未及的沉重打击。

日本铃木汽车公司和大发汽车公司本月22日先后宣布,将依靠裁员、减少开支等方式,应对“寒冬”。

Serge J.Hoffmann(2009)结论得出:目前汽车业发生的变化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变动,美国汽车业是受影响最严重的,但其他区域如欧洲,日本汽车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汽车品牌势必将发生大的变化,这是显而易见的。

不论从品牌的角度还是从公司的角度来说,现在是重组并购的高峰期。

有的品牌已经易主,中国企业也开始收购一些海外品牌。

Rufus Yerxa(2010)现在中国的汽车企业已经融入了全球汽车市场,并且表现出惊人的发展速度。

但是这些企业还依然很年轻,不光在技术上有差距,在经验上也有欠缺的地方需要向西方的先进企业学习。

Himanshu Shah(2009) 2009年初,全球经济处于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低谷期。

今日,最严重的危机已退去,全球经济复苏依然脆弱。

随着复苏之旅的开启,全球化的经济环境正逐步回暖,这将再次推进自动化系统的投资计划。

ARC顾问集团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投资项目进展缓慢,通用汽车运动控制(GMC)市场有望呈现温和的增长态势。

亚洲地区的新兴经济体,如中国、印度及其他一些亚洲国家,对汽车的强大内需作用将进一步拉动自动化投资。

亚洲市场为通用运动控制市场带来了可持续性的增长机会。

2.2国内研究现状中国汽车业将逐渐从被动全球化转为主动全球化。

王志乐(2007)认为我们中国企业必须像全球公司那样,学会吸纳整合全球资源来参与全球竞争。

我们应对全球公司挑战的思路从被动防御转变为主动整合。

企业发展战略应当从过去20多年内向被动的全球化转变为外向主动的全球化。

首先是转变观念。

从民族工业思维上升到全球工业思维。

其次是转变思路。

从被动全球化转变到主动全球化。

最后是转变战略。

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和企业发展自身规律,参与全球产业链合作。

郭炎(2007)认为中国民族汽车业要走出去,要选择国际化模式。

首先,企业必须拥有竞争性优势或内部优势。

第二,企业要通晓和理解拟进入目标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

第三,企业要使“走出去”的风险减少到最小,最好先尝试通过出口和契约等模式进入海外市场,等获得了足够的多国经营经验与能力之后,再考虑并购模式的实施。

汽车产业是世界上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

扩大出口有利于推动汽车生产企业参与全球分工与合作,在国际竞争中提升汽车产业发展水平。

汽车能否大规模出口已成为一个国家汽车产业是否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汽车整车出口,是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总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李书福(2010)中国企业收购沃尔沃,使中国拥有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知名汽车品牌,可以一举进入国际高端汽车市场并占有一定份额,同时可以掌握部分汽车核心技术。

这对中国从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变成汽车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2.3 最后总结通过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中国汽车行业要走出属于自己的国际化道路,不仅要吸纳其他国家的改革措施,还要借鉴中国的国情,采取应对方案,才能使中国汽车业在全球汽车业中领先。

3.参考文献[1]杨镭,潘悦.由控制投资转向控制竞争——跨国并购的竞争效应与竞争规制[J].财贸经济.2003(12).[2]徐立军.外资并购国企的障碍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6(06).[3]王国生.经济全球化下企业并购问题讨论综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05).[4]臧跃茹.外资控股和并购国有企业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2(10).[5]辛枫冬.从跨国公司“技术锁定战略”审视其“独资化”趋势[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02).[6]陈友军.我国汽车产业前景预测与发展路径探讨[J]. 上海汽车, 2006(01).[7]胡亚会,苏虹. 我国汽车企业国际化现状分析[J]. 商场现代化, 2006(07).[8]黄哲睿.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与企业国际化分析[J]. 中国汽摩配, 2006(06).[9]苏晖. 汽车市场现状及变化发展趋势[J]. 中国汽摩配,广东2007(01).[10]黄水灵.产业集群与我国的汽车业[J].北汽汽车,2003(03).[12]张占斌.比较优势:中国汽车业的政策,模式,战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3]成国荣.汽车全球化发展[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8.[14]王家锦.世界制造业趋势[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15]陈挺.浅谈中国希望[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6]夏纳宏.全球化与汽车业创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17]K.OHMAE.The End the Nation State[M]. London:imon & Schuster Ltd, 2009.[18]Serge J.Hoffmann car industrial globalzation[M].London:Simon & Schuster 2005.[19]FranciscoVeloso and Sebatian Fixson.Make-buy Decision in the Auto industry[J].Technological forcasing and Social change,2001(67).[20] Krugman.History and industry location:the case of the US manufacturing belt [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9(3).[21] Porter M.E.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M].london:Macmillan,2005.二、研究方案1.主要研究内容(或预期章节安排)本文主要从理论分析,中国汽车业国际化发展现状概述,中国汽车业国际化遇到的问题级及产生原因,以吉利汽车企业为案例进行分析,中国汽车企业国际化方案五方面展开研究。

预期章节安排如下:1 理论概述1.1国际化概念分析1.2汽车业概念分析2 中国汽车业国际化发展现状概述2.1 中国汽车业国际化发展的状况2.2 中国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的优势3中国汽车业国际化遇到的问题级及产生原因3.1 中国汽车业国际化发展中存在的自身问题3.2 外国汽车业对中国汽车业造成的冲击3.3 中国汽车业国家化问题产生的原因4 以吉利汽车企业为案例进行分析4.1 吉利企业发展现状4.2 吉利企业存在的问题4.3 吉利企业国际化措施4.4 对中国汽车行业国际化启示5中国汽车企业国际化方案五方面展开研究2.实施方案和进度计划实施方案:文献研究的重点是以吉利公司发展现状为例,探讨中国汽车业国际化的战略方案。

主要将通过中国期刊网、维普、学位论文数据库和中国知网等查找相关的文献;关于一些相关的数据资料主要通过统计年鉴、相关政府部门、统计部门网站获得。

同时,通过关系网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切实有效的数据资料以及最新的发展状况,做出与时俱进的对策和建议。

进度计划:第6学期第19-20周至第7学期第1-5周: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研究相关文献资料,完成论文选题。

第7学期第6-12周:指导老师下达任务书,根据任务书,广泛搜集资料,完成论文翻译,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撰写。

第7学期第13-14周:参加开题答辩,进一步论证选题价值、确立主要研究内容,论证研究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时撰写论文的详细提纲,反复进行修改,保证论文结构的合理性。

第7学期第15-20周:开始写作论文,完成初稿。

第7学期寒假:结合论文选题开展调查研究,继续写作毕业论文。

第8学期第1-2周:在导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写作论文。

第8学期第3-6周:充分利用毕业实习的机会,结合毕业论文内容开展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完成毕业论文第一稿。

第8学期第7周:修改、完善毕业论文修改毕业论文,完成第二、三稿,最后定稿。

第8学期第8周周末: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