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资深医生的呐喊大医院贵族化,大专家权贵化,是双轨制医改的致命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位资深医生的呐喊:大医院贵族化,大专家权贵化,是双轨制医改
的致命伤
一位资深医生的呐喊:大医院贵族化,大专家权贵化,是双轨制医改的致命伤| 0 • 2019-08-11 08:44:13 来源: 作者: 【大中小】浏览:223次评
论:0条
摘要:中国的医疗体制中缺乏对人的尊重。既不尊重患者,也不尊重医生。之前的
医改方案都是为解决政府问题设计的。不信你看,政府觉得医院是负担,要解决财政负担
推出了以药养医,不是吗?为了解决药品消费增长过快,又推出药品零差率,是吧?这
十几年的医改,不但拉大了医院之间的差距,而且拉大了医生之间的差距,很多北上广三
甲医院大牌专家功成名就、名利双收,但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并不比他们的老师、前辈多!
双轨制的医疗改革,让大医院贵族化,个别专家权贵化,这伤害了医疗的公平性原则。
谈及医改,就必须提到看病难、看病贵。医改的设计者,无一不是围绕解决这两个问
题设计方案。然而要我说,这两个问题本身就是伪命题。
当学生不能安心地坐在课桌前读书,教育要出问题;当工人农民不能够安心于本职工作,经济要出问题;当医生不能安心治病救人,医学要出问题。医改要成功,必须要让医
生回归治病救人的本色,只有医生安心于医疗工作,才能让患者得到
最大实惠。只有医患双方能携手全力以赴与疾病抗争,医学才能悬壶济世。医改不能
达到医患齐心,双赢得利,注定就要失败。
今天,谈及医改,就必须提到看病难、看病贵。医改的设计者,无一不是围绕解决这
两个问题设计方案。然而要我说,这两个问题本身就是伪命题。何出此言?且耐心看完我
的分析。
1
为什么说“看病难”“看病贵”是伪问题先说看病贵。医疗是有成本的,医疗成本
包括医院固定投入成本、消耗成本、人力成本等。当然,如果从全社会角度上看,还应该
有与医疗活动相关的成本,患者的误工费、交通费、看护费等。后者属于间接成本,往往
被忽视。不管医疗成本多少,看病贵与收费是否合理、谁买单有关系。
医疗成本的高低判断,需要横向比较,就中国目前的医疗项目收费标准而言,尽管个
别项目和药费可能有虚高,但总体而言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低的,这是事实。
做个调查比较就一清二楚,而且已经有调查结果。当成本一定时,看病是否贵要与患
者支付能力相比较。在特需医疗方面,高收入群体为取得优质医疗服务,一般是不嫌贵的。普通百姓,特别是中低收入人群觉得看病贵,原因是他们付出了他们不能承受的部分。
在医改以前,基本不存在看病贵的问题(指有公费医疗人群),因为无论多少医疗费,都是可以报销。免费,还贵吗?对于免费人群,他们往往希望用贵的,他们不嫌贵。因此,看病贵只在患者自负部分不能承受时才真正成立,这与患者的支付水平、支付能力和谁支
付有关。中国的整体医疗收费并不比大多数国家贵,甚至便宜很多,看病贵就是个与医疗
成本无关的伪命题。
再说说看病难。在中国看病难,在国外看病不难?其实是都难。欧美国家常规门诊预
约几周、几月是常见的,而且要有社区医生推荐,为什么人家不觉得难呢?我国医院实行
门诊当天就诊制,普通门诊基本不限号,病人只需排队。部分一流专家号难挂,这全世界
都一样,中国算是医学专家亲民的国家了,何难之有呢?难在找大医院、大牌专家看病难。
这就要问病人为什么要扎堆去大医院,找大牌专家,走看病难之路呢?这是医疗资源
分配不合理造成的,至少官方这么说,病人这么想。造成小病进大医院的深层次原因就是
医疗资源、人才向大城市、大医院集中,造成基层医疗人才匮乏,无法保证医疗质量。患
者生病想找靠谱的医生看病,这是人之常情。所以挤到大医院找大专家,就只能是看病难。而在基层医院往往一点都不难,中国80%的医院不存在看病难。因此说,看病难是人为造
成的局部问题,是伪命题。
2 患者的不满从何而来
我说看病难、看病贵是伪命题,不是说没问题。问题的核心是基本医疗服务不到位,
患者都向大医院集中,患者自负比例高,越是重病、大病越是需要自己掏钱。造成基层医
疗单位人才匮乏的原因在医生的评价体系出问题了;造成病人支付过多的原因在于我国一
直在推进保障基本医疗,公共财政对卫生的投入,主要倾斜于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预
防投入不足或使用不当。同时社保系统对疑难病、大病医疗支持不够。
医生的评价体系一直沿用参照公务员的事业单位和院校的行政级别和职称双重考评制度,医生的收入、成长与此绝对相关。
中国的大型医学院校都集中在大城市,其附属医院也集中在那里,以北上广最为集中。医生在院校里最容易获得职称晋升和学术地位,不同等级医院行政级别不同,只有在大医
院才能够达到3级以上的高等级职级。这种把医生分成三五九等,医院分成123甲乙等级
的制度本身就是引导人才向高端集中的始作俑者。
医院的泛行政化,与计划经济的管理和部门利益密不可分。计划经济时代农民都评工分,工人也分8级,要想当个8级工首先得进大型国有企业,否则你再努力,也只能在级
别上打酱油。这与现在的医疗体制很相似。近十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打着与国际接
轨的旗号,临床医生的评价更是向科研和国外SCI 论文发表靠拢。
职称的评定中,占绝对权重的是科研成果、科研基金和SCI 论文分值。现在,县级医院医生升职光有核心期刊论文都不行。职称基本与临床能力无关,因为我们今天还没有科学、数字化的临床考评体系,职称考评中的临床分基本上沦为鸡肋和人情分,可怕的是一
流评审专家大多接受了这种评价体系。在这种体制下,医生的人生目标被异化、扭曲。这
也是形势所逼、生活所迫,没有职称就被社会认为没有水平,当不上专家,没有病人信你;没有职称,医生就无法升职级,也不能担任行政、学术职务,既不能取得高职级、高职位
所享有较高的工资、补贴收入,也不能获得额外的灰色收入,如讲课费、会诊费、评审费
等(不包括红包、回扣等非法收入)。因此,但凡有理想、有能力、有门道的医学生,毕
业后都会争取进大城市大医院,只有这样,年轻医生才能够有好的学习机会和成长空间。
这加剧了人才分布不均,医疗资源配置失衡。只要这种与医疗服务市场没有直接关系
的评级、评价体系存在一天,医疗人力资源配置就不可能合理。看病难就只能难下去,而
且会越来越难!
中国的现有医疗体制主要有两大块支付系统:公费(社会医疗保险)和自费,商业保
险和慈善捐助只占很小比例。媒体说的看病贵与老百姓说的看病贵其实不是一回事,媒体
说的是医疗总费用高,那就是胡扯瞎掰,转嫁社会矛盾。
简单算一笔帐就可以攻破其谎言。中国每年患者医疗平均支出和国民卫生人均费用在
全世界的排名落后!希望媒体能够用数据说话,最好每年公布。
不过,老百姓说的看病贵是指他们在医疗中自负的部分贵,这部分问题是存在的。尽
管政府这几年加大了医保覆盖面,可支付水平仍然很低。政府主导的医疗保支付系统在北
上广等一线大城市都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在中国广大农村,看病,特别是异地看大病、重病几乎还是靠自己,因病至贫、返贫的现象客观存在。尽管占人口总数比例并不大,但影响恶劣。
客观讲,这几年政府已经在这方面加大投入,并引导慈善基金给予支持,尽管问题重重,但只要坚持还是能够明显改善这一块情况,毕竟这块的费用占比并不是公共财政不能
承受的。目前发达地区做的比较好,欠发达、贫困地区问题还需努力。
看病贵的问题核心是支付能力与医疗成本的矛盾,在目前中国医疗收费水平远低于国
际平均水平时,一味控价无异于杀鸡取卵。如果政府无力迅速大幅提高整体医疗投入水平
的话,请管好现有的保命钱。
既然是低水平广覆盖,为什么要把大城市的大医院投入这么大,与国际接轨?医疗的
投入与社会效益是不成正比的。政府有没有算过北上广等一线的大型医疗机构消耗了多少
资源?解决了多少公共卫生问题?结果大概谁都能猜到,但为什么不改变?原因只有一个,那里的人命比较贵!此外,医疗卫生不仅仅是医病治病,预防也很重要,防病于未然、早
期发现疾病早治疗是最高效的医疗。可健康普查,卫生预防,基础疾病能否有效治疗,这
些事半功倍的公共卫生投入政府做的如何?
有人会说,不是不想投,可基层医疗体系如此薄弱,投了也白搭,不如投在大医院效
果明显。没错中国的医疗体制之弊端就在于此!这就是为什么医改到今天还是失败的关键。也是我写这篇文字的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