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语文名家学教语文 ——《教学名家谈语文》读后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跟随语文名家学教语文——《教学名家谈

语文》读后

今天,接着阅读《教学名家谈语文》,完成了对《周益民:追寻童年的语文课堂——诗化语文的诗与思谈片》、《管建刚:“发现”重于“观察”》和《贾志敏:“还是读得太少”》的阅读。

在《周益民:“追寻童年的语文课堂——诗化语文的诗与思谈片》中,选取了周益民老师2006年载于《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的内容。围绕“我理想中的语文课堂是怎样”提出了“语文教师面对文本的姿态、解读文本的视角、切入教学的端口,需要一双孩子的眼睛,需要一颗孩子的童心,应该是一名‘长大的儿童’”的观点。从“走进文本”阐述自己所做的教学准备:一是将自己设想成不同的角色身份走进文本(“我是作者”是求其“真”、“我是孩子”是对母语学习规律的认识、“我是教师”是多种角色的融合);二是以不同的姿态面对文本(先做“信教徒”、再做“反思者”);三是用一些自创的“招数”走进文本(假想名家用心读、闭上眼睛过电影、相关资料大搜寻)。从对文本的良好解读转化在对课堂的设计蓝图中(让课堂流动“孩子气”、让课堂飘散“文学味”、让课堂生长“冥思力”)。

在《管建刚:“发现”重于“观察”》中,选取了管建刚老师2011年载于《人民教育》的内容。以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写作是客观事物的反映”的观点被否定和“写作是客观事物进入人的心灵的反应”的观点被肯定提出了“发现”重于“观察”的教学主张。从“别陷进‘观察’的泥潭里不能自拔”、“ 心理学家观察力失效的启示”、“打开内在‘眼’”和“发现来自对写作的‘牵挂’”四个方面来阐述“作文教学就是写作教育,回归内在发现的写作,就是走向人的内心的写作。”

在《贾志敏:“还是读得太少”》中,选取了贾志敏老师2011年载于《小学教学研究》的内容。根据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再次重申华东师大教育系李伯棠教授提出的“还是读得太少”的教学主张。围绕“多读是我国语文教学中行之有效的传统”的观点,从“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读的训练,讲读课文一定要以读为基础,要求学生多读熟读”和“ 读书过程,正是咀嚼、消化、吸收、储备语言营养的过程”两个方面说明:“多读”不是指读的活动简单重复,而有质量标准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才行。

今天所阅读的内容,无论是周益民、管建刚,还是贾志敏老师,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周益民老师的诗化语文、管建刚老师关于习作教学的反思和贾志敏老师关于强化“读书”等等,都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摸索出的有效经验的内容和指导。周益民老师关于课堂的“静”“净”“境”主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堂需要“安静”,表面的浮华不利师生的深度交流;课堂需要“纯净”,读与思,自悟与分享,精神澄明;语文课堂还追求“境”的生成。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加强对学生读的指导,还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全过程,要做到每读一次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以读来带动我们的语文教学,达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