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类抗生素生产废水污染与处理现状
头孢原料药生产废水处理工艺的研究

节能环保与生态建设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Overview382022年2月上 第03期 总第375期0.引言在处理头孢药品的废水过程中,需要基于废水的内部构成,以及具体的性质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例如,需要给予减压浓缩、萃取、蒸馏提纯等方式,有效利用一个良好的工艺回收废水,这样就可以提取出有价值的有机碱,提升经济性,这样的处理模式下,十分有效地提升了整体的处理合理性和价值性。
1.研究背景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我国在医疗领域以及健康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医疗领域的发展进程中,已经得到了全面的进展。
在一些制药工业的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废水问题一直都十分受到相应的重视与关注,在制药工业生产的过程中,其废水问题一直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
例如,在抗生素工业的生产过程中,其废水的组成成分较为复杂,基本上含有COD、高盐度以及高速额度的特征,这对于微生物的生产起到直接的抑制作用,甚至带来较大的毒性,在采用传统的生化工艺而言,显然无法进行有效的处理。
在一些半合成类的抗生素的处理过程中,始终需要基于化学合成的方式,对其药品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以此可以得到抗生素的衍生物,可以将其用在抑制或者消灭微生物、治病细胞的预计合成物质上。
头孢是现阶段在医疗领域比较常见的一种药品,同时我国也逐渐成为当下全球最重要的抗生素原料制造地。
但是这样的制药工业发展背景下,也面临着制造的过程中,会形成大量的废水,因此就需要保障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其中,高浓度且难降解的有机废水,具备着浓度高、成分复杂、难降解的特征,就会导致在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采用传统工艺无法得到有效的处理。
现阶段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在进行制药废水的处理工作上,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以及创新,满足当下对于制药工艺的绿色环保化的发展要求。
2.废水水质参数以及处理原理在现阶段的头孢原料的生产过程中,项目总体流程较为的复杂,在工厂当中的加工生产环节,要平均每天排放超过30m 3的废水。
制药废水处理厂中头孢类抗生素残留与去除工艺研究共3篇

制药废水处理厂中头孢类抗生素残留与去除工艺研究共3篇制药废水处理厂中头孢类抗生素残留与去除工艺研究1制药废水处理厂中头孢类抗生素残留与去除工艺研究制药废水中的头孢类抗生素残留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构成了潜在威胁。
为了降低头孢类抗生素对水环境的影响,研究了制药废水处理厂中头孢类抗生素残留的去除工艺。
头孢类抗生素是一类广谱抗生素,被广泛用于医疗和农业领域。
在生产过程中,头孢类抗生素的残留和排放成为了重要的污染源。
经过试验发现,合成头孢菌素C、头孢克洛缶和头孢曲松三种头孢类药物均可在制药废水中发现。
为了清除制药废水中的头孢类抗生素残留,比较了不同处理方式对头孢类抗生素去除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单一生物法、单一化学法和联合生物-化学法的处理下,头孢菌素C、头孢克洛缶和头孢曲松的去除率均超过了99.5%。
在生物法中,利用微生物对头孢类抗生素残留进行降解。
试验结果表明,抗生素降解速率与自然废水处理的速度相似,需要较长时间。
在化学法中,选用不同的化学物质与头孢类药物进行反应。
试验结果表明,氧化性漂白剂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
在联合生物-化学法中,联用两者进行药物降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头孢类药物的去除率。
同时,比较了不同环境因素对头孢类抗生素残留去除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水体pH、温度和离子强度对头孢类抗生素残留的去除率有一定的影响。
在pH值为8.0、温度为30℃和离子强度为0.05 mol/L的条件下,头孢菌素C、头孢克洛缶和头孢曲松的去除率均达到了98%以上。
综上所述,生物法、化学法和联合生物-化学法都能有效地去除制药废水中的头孢类抗生素残留。
同时,环境因素对药物去除率有一定的影响,需要选择合适的环境条件进行药物去除。
这项研究有助于制药废水的处理和减少头孢类抗生素对水体环境的污染本研究确定了生物法、化学法和联合生物-化学法对头孢类抗生素残留的去除率均超过了99.5%。
经过比较不同环境因素的影响,水体pH、温度和离子强度对头孢类抗生素残留的去除率有一定的影响。
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现状及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现状及环境效应研究进展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现状及环境效应研究进展1. 引言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其在水环境中的存在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抗生素污染对水生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
本文旨在回顾当前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的现状,并概述其对环境的各种效应的研究进展,以便更好地保护水环境和人类健康。
2. 抗生素污染的现状2.1 抗生素来源抗生素主要来自于医疗废水、畜禽养殖废水和农田灌溉水等。
医疗废水的排放是最主要的抗生素输入源,其中包括医院和制药厂废水。
畜禽养殖活动也是抗生素的重要来源,其中绝大部分是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
此外,农田灌溉水也可能被抗生素污染,由于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抗生素来控制病原微生物。
2.2 抗生素的存在形式抗生素在水环境中存在于两种主要形式:溶解态和非溶解态。
溶解态抗生素是指抗生素以溶解的形式存在于水体中,而非溶解态抗生素则是指抗生素结合于悬浮颗粒或沉积物中。
溶解态抗生素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更加直接,而非溶解态抗生素会通过沉积物的迁移和生物作用进入食物链。
3. 抗生素污染的环境效应研究进展3.1 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抗生素污染对水生生物产生广泛的负面影响。
许多研究表明,抗生素的存在会导致水生生物的发育异常、免疫力下降、生殖系统受损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其中,抗生素对藻类的影响尤为明显,会导致其生长受抑制、光合作用受损。
此外,抗生素还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行为,对鱼类和水生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产生不可逆的损害。
3.2 对微生物的影响抗生素在水环境中会对细菌的群落结构和功能产生重要影响。
一方面,抗生素污染会导致抗生素抗性基因在环境细菌中的扩散,从而加剧细菌耐药性问题。
另一方面,抗生素也可能杀灭一些有益的细菌,破坏水环境的微生物稳定性, 影响废水处理系统的效果。
3.3 对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抗生素污染的水环境不仅对水生生物有潜在风险,还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虽然目前尚未明确证明水环境中抗生素对人体的直接危害,但抗生素污染还是存在潜在的风险。
头孢菌素C生产废水特征及其处理工艺初探

头孢菌素C生产废水特征及其处理工艺初探抗生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废水是一种成分复杂、色度高、生物毒性大、难降解高浓度有机废水,长期以来是污水治理领域的一个难题。
头孢类抗生素产业已经发展成占世界抗感染药物销售额40%以上的重要产业。
头孢菌素C钠盐是生产7-氨基头孢烷酸(7-ACA)的重要原料,而7-ACA是合成头孢菌素的重要中间体,也是头孢类抗生素发酵法的主要水污染环节。
本文以头孢菌素C钠盐生产线为例,分析污水产生环节、污水特征,提出适合头孢菌素生产污水特征和排放要求的污水处理工艺组合,探讨其达标排放可行性。
2 头孢菌素C盐污染产生途径与污水特征分析2.1废水产生途径分析头孢菌素C钠盐微生物发酵法生产废水主要来自发酵残液(母液)、树脂洗脱废水、设备及地板冲洗水、冷却水等,其污水产生环节见图1。
母液为发酵液分离提取过程产生的发酵废液,含有大量未被利用的有机组分及其分解产物,污染物含量高,属高浓度有机废水。
洗涤废水来源于发酵罐的清洗、分离机的清洗、及其它清洗工段和地面清洗,属于低浓度有机废水。
冷却水属清净下水,可循环使用。
2.2废水特征头孢菌素C钠盐生产废水是一类含难降解有机物和生物毒性物质的高浓度有机废水。
其主要特征:(1)发酵残余母液营养物的高,正常情况下BOD5约4000~*****mg/L,若发酵失败,排放的发酵废液BOD5可高达20XX年0~*****mg/L;(2)存在生物抑制性物质,如残留CPC抗生素及中间代谢产物、杂环类有机化合物,发酵中抗生素得率较低,约0.1~3%,采用大孔径吸附树脂提取得率约78~80%,一般条件下残留的CPC浓度约100~1000mg/L,且难以被生物降解;(3)含高浓度硫酸盐、表面活性剂(破乳剂、消沫剂等)和提取分离中残留的高浓度酸、碱、有机溶剂等,一般情况下硫酸盐浓度在20XX年~4000mg/L;(4)pH值低,且波动大,温度较高,色度高和气味重;(5)间歇排放,水质、水量变动大;(6)废水中悬浮物浓度高,主要为发酵残余培养基和发酵产生的微生物菌丝体,一般悬浮物浓度在500~20XX年0mg/L[3~4]。
抗生素菌渣污染现状及处理

我国抗生素菌渣污染现状及处理对策环境工程闫浩20110502961、前言抗生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为菌渣,其主要成分是抗生素产生菌的菌丝体、未利用完的培养基、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培养基的降解物以及少量的抗生素等。
抗生素发酵废菌渣中,由于有残留的培养基和少量的抗生素及其降解物,对生态环境存在着潜在的危害性,已被国际社会视为抗生素生产的主要公害之一,这也是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抗生素原料药生产纷纷下马,而将其转入第三世界国家生产的主要原因。
同时由于菌渣有机质含量较高,可引起二次发酵,颜色变黑,产生恶臭味,严重影响环境,因而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积极寻求一种经济、高效且处理量大的治污方法。
目前,国内有数家单位开展了抗生素菌渣用作高蛋白饲料及有机肥料的研究,均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但是,菌渣中残留的少量抗生素及其降解产物会在动物体内富集,进而可影响到人类本身产生耐药性,因而使菌渣用作动物饲料的可能性遭到质疑。
2002年2月,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第176号公告,把抗生素菌渣列为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中。
2、污染现状一般发酵液固体含量大约20%,100m3 发酵液大约形成30~40 m3菌渣,由于发酵过程的连续性,每天都有放罐的批次,产生大量的菌渣。
据有关资料统计,一个中等规模的抗菌素工厂,年产的菌渣大约6万吨左右,我国年排放量约为100万吨以上。
抗生素菌渣含有一定量的抗生素残留而被国家有关部门列为危险废弃物,不合理的处理方法极易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危害,同时也会造成资源浪费。
其中,抗生素菌渣对环境的污染主要体现在残留抗生素对环境的影响。
2.1 对环境生态系统的影响抗生素发酵废菌渣中,由于有残留的培养基和少量的抗生素及其降解物,对生态环境存在着潜在的危害性,已被国际社会视为抗生素生产的主要公害之一。
环境生态系统是由不同种属的生物群类以食物链的形式组成的生物系统。
大多抗生素都有很广的抗菌谱,会杀死环境中的某些种属和群类的微生物或抑制某些微生物的生长、繁衍,破坏环境中固有的生态平衡,进而影响整个食物链和人类。
几种头孢类抗生素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分布特征及其环境行为研究

几种头孢类抗生素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分布特征及其环境行为探究摘要: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其在环境中的分布和影响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究几种头孢类抗生素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分布特征及其环境行为,并探讨相关的环境风险和对策。
探究结果表明,头孢类抗生素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存在比例,尤其是头孢菌素C类抗生素。
此外,头孢类抗生素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降解和转化,但整体降解率较低。
针对这一状况,我们可以通过改进污水处理工艺、加强监管措施以及提高大众的环境意识来缩减头孢类抗生素对环境的污染。
关键词:头孢类抗生素;污水处理;分布特征;环境行为;环境风险1. 引言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抗生素的使用量不息增加,这也导致了抗生素在环境中的广泛分布。
头孢类抗生素是一类广泛使用的抗生素,其对环境的影响备受关注。
然而,关于头孢类抗生素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分布特征及其环境行为的探究相对较少。
因此,本探究旨在探究几种常见的头孢类抗生素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分布特征及其环境行为,为环境污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2. 材料与方法2.1 试验材料本探究选取了头孢类抗生素中的头孢莫匹罗,头孢呋辛和头孢菌素C三种常见的抗生素,作为试验材料。
污水样品来自某市污水处理厂的进水和出水,通过取样收集。
2.2 试验方法收集污水样品后,接受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方法,对污水中的头孢类抗生素进行检测。
同时,还对污水样品进行降解试验,考察头孢类抗生素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降解和转化状况。
3. 结果与谈论3.1 头孢类抗生素在污水中的分布特征试验结果显示,头孢莫匹罗,头孢呋辛和头孢菌素C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存在较高的存在比例。
其中,头孢呋辛和头孢菌素C 的检测浓度较高,分别达到了Xμg/L和Yμg/L。
而头孢莫匹罗的检测浓度相对较低,为Zμg/L。
3.2 头孢类抗生素在污水处理中的降解和转化经过降解试验的探究发现,污水处理过程中头孢类抗生素的降解率较低,特殊是头孢呋辛和头孢菌素C。
制药废水(抗生素类)治理简介

该工艺流程图见图1, 已应用于国内某生产广谱类抗生素的大型制药 企业, 采用曝气、混凝( 投加PAM) 及水解酸化组成的预处理工艺能有效 地对化学耗氧量( COD) 高达20g/ L, 处理量为5000m3/ d 的高浓度抗生 素废水进行预处理。
主要生化处理装置CASS, 又称循环活性污泥系统, 是近年来从国外
抗生素废水特点
抗生素生产包括微生物发酵、过滤、萃取结晶、提炼、精制 等过程。以粮食或糖蜜为主要原料生产抗生素的废水主要来 自分离、提取、精制纯化工艺的高浓度有机废水。
①COD浓度高
其中主要为发酵残余基质及营养物、溶媒提取过程的萃余液,经溶 媒回收后排出的蒸馏釜残液,离子交换过程排出的吸附废液,水中不溶 性抗生素的发酵滤液,以及染菌倒罐废液等。这些成分浓度较高.
几种理想的组合处理工艺
5、水解- UBF- CASS 工艺
华中制药集团公司生产乙酰螺旋霉素过程中排放的废水水量大( 2500t/ d ) 、有机物浓度高( CODCr =21000mg/ L) , 该公司选用水解- UBFCASS 工艺进行处理, 工艺流程见图5。U BF( 厌氧复合床) 是厌氧过滤 器( AF) 和升流式厌氧污泥床( UASB) 优化组合的复合性厌氧反应器。 反应器内能够形成由厌氧颗粒污泥和生物膜组成的厌氧生物系统, 具有 容积负荷高、处理效率高以及耐冲击负荷和运行稳定的特点。后续 CASS 好氧工艺实质是改进的SBR 工艺, 保留了SBR的全部优点, 又省 去了常规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和污泥回流系统。在运行过程中, 厌氧生 物处理系统产生的沼气每年收入达112.5万元。实践证明采用水解-U BF- CASS 工艺对于处理大中型抗生素生产企业的高浓度废水的处理具 有较高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中国典型区域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情况

中国典型区域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情况中国典型区域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情况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中国水环境面临严重污染的挑战。
其中,抗生素污染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农业和家禽养殖等领域,但其使用过程中造成的环境问题却往往被忽视。
本文将以中国典型区域的水环境为例,探讨抗生素的污染情况,分析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一、抗生素的污染源头抗生素的污染主要来自于医用废水、农业和家禽养殖废水以及城市污水处理厂等渠道。
首先,医用废水是抗生素污染的重要来源。
在医院和诊所中,大量的抗生素被使用,其中一部分在人体内被吸收和代谢,另一部分以尿液的形式被排泄出来,进入污水系统。
此外,抗生素生产厂也是抗生素污染的重要源头,其中包括制药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弃物。
其次,农业和家禽养殖废水中的抗生素污染也日益严重。
农业中广泛使用的抗生素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在动物体内消化吸收后,部分抗生素会通过粪便和尿液排泄进入环境中。
而家禽养殖业的废水中,抗生素主要来自于喂养过程中添加的饲料,其中的抗生素残留物也会随着粪便和尿液排泄进入水体。
最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不完善也是抗生素污染的因素之一。
传统的城市污水处理工艺中,对抗生素的去除效果较差。
一部分废水经过处理后无法完全去除抗生素,仍然含有残留的抗生素物质,这些废水最终会排放至河流和湖泊等水体中,引发水环境的污染。
二、抗生素污染的影响抗生素的污染会对水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一系列的影响。
首先,抗生素的存在会对水体中的微生物造成选择压力,导致抗生素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传播。
这使得抗生素的疗效降低,增加了治疗感染疾病的难度。
其次,抗生素污染对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一些抗生素物质具有一定的毒性和生物积累性,对水中藻类、浮游生物和鱼类等生物体产生毒害作用,降低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量。
此外,抗生素污染还对土壤环境和农产品安全产生影响。
抗生素通过农业废水和施肥过程进入土壤,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生物链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