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重量分析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1: 1型MA沉淀
K SP
K ap
M A
K ap
S [ M ] [ A ] K SP
M A
溶液中电解质浓度越大 ,离子强度I越大, 活度系数( 、 )就越小,因而溶度积 K SP
M A
就越大,导致沉淀的溶 解度越大。
第四节
小于0.3mg。
据称量的对象不同,挥发法可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
第二节
挥发重量法
直接法:待测组分与其它组分分离后,如果称量的
是待测组分或其衍生物,通常称为直接法。
间接法:待测组分与其它组分分离后,通过称量其
它组分,测定样品减失的重量来求得待测组分的含 量,则称为间接法。在药品检验中的“干燥失重测 定法”就是利用挥发法测定样品中的水分和一些易 挥发的物质,属于间接法。
Ca2+ + C2O42HC2O4H2C2O4
溶液酸度对CaC2O4溶解度的影响
第四节
二、沉淀的制备
沉淀重量法
(三)沉淀的溶解度及影响因素
4. 配位效应 难溶化合物的溶液中存在能与构晶离子形成配合物的配位剂, 使沉淀的溶解度增大的现象
可逆 MmAn
mM L ML
nA
[L-]↗
ML n
测少量组分含量时,首先沉淀含量少的组分
2)降低易被吸附杂质的浓度 分离除去,或掩蔽(如Fe3+Fe2+) 3)选择合适的沉淀剂 选用有机沉淀剂可有效减少共沉淀 4)改善沉淀条件 温度,浓度,试剂加入次序或速度,是否陈化 5)再沉淀
将杂质事先分离除去; 加入配位剂或改变沉淀剂,以消除干扰离子
(3)吸留或包藏:沉淀速度过快,表面吸附的杂质 来不及 离开沉淀表面就被随后沉积下来的沉淀所覆盖,包埋在沉淀 内部,这种因吸附而留在沉淀内部的共沉淀现象称为吸留。 母液直接被机械地包裹在沉淀中,称为包藏。
减少或消除方法
改变沉淀条件,重结晶或陈化
若加入过量H2SO4,使沉淀后溶液中的[SO42-] =0.010 mol·L-1,
则溶解度为: S=[Ba2+]=Ksp/[SO42-]=1.1×10-8 mol·L-1 在200mL溶液中的损失量为: 1.1×10-8 mol·L-1×200mL×233.4g · mol
-1=0.0005mg
后沉淀的特点: ( 与共沉淀的区别 )
(1) 引入杂质的量与陈化时间有关,陈化时间愈长,引入杂质 量愈多。而共沉淀量受放置时间影响较小 (2) 温度升高,后沉淀现象有时更严重。 (3) 后沉淀引入杂质的程度,有时比共沉淀严重的多。
消除方法——缩短沉淀与母液的共置时间
3.提高沉淀纯度的措施
1)选择合理分析步骤
第二节
1.常压加热干燥
挥发重量法
根据物质性质不同,在去除物质中水分时,常采用以 下几种干燥方法:
适用于性质稳定,受热不易挥发、氧化或分解的物质。吸湿 水需加热到105~110℃,保持2小时左右,结晶水需提高温度或 延长干燥时间。
2.减压加热干燥
适用于高温易变质或熔点低的物质。我国药典规定,一般减压 是指压力应在2.67KPa(相当于20mmHg柱)以下,此时的干 燥温度约在60~80℃(除另有规定外)。
800℃灼烧
BaSO4 ↓
Mg2+ + NH4+ +PO43-
过滤、洗涤 → MgNH4PO4•6H2O↓ Mg2P2O7↓ 1100℃灼烧
第四节
一、试样的称取和溶解 二、沉淀的制备
(一)沉淀剂的选择及用量 (二)沉淀法对沉淀的要求 1.对沉淀形式的要求
沉淀重量法
(1)沉淀的溶解度必须很小。由沉淀溶解造成的损失量,应 不超过分析天平的称量误差范围(即沉淀的溶解损失 ≤0.2mg)。保证待测组分沉淀完全。 (2)沉淀必须纯净,尽量避免其它杂质的沾污。 (3)沉淀应易于过滤和洗涤,便于操作。沉淀应易于转化为 称量形式。
并非沉淀剂过量越多越好。过多加入沉淀剂会增大异离子效 应或其他配位副反应,而使溶解度增大。 沉淀剂用量:可挥发性沉淀剂过量50%~100%;非挥发性沉 淀剂过量20%~30%。
第四节
二、沉淀的制备
沉淀重量法
(三)沉淀的溶解度及影响因素 2. 异离子效应 在难溶化合物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易溶的强电解质,会使难 溶化合物的溶解度增大的现象。
减小方法
制备大颗粒沉淀或晶形沉淀
适当提高溶液温度
洗涤沉淀,减小表面吸附
(2)形成混晶:存在与构晶离子晶体构型相同、离 子半径相近、电子层结构相同的杂质离子,沉 淀时进入晶格中形成混晶
例:BaSO4与PbSO4 ,AgCL与AgBr 同型混晶 BaSO4中混入KMnO4(粉红色) 异型混晶
减小或消除方法
3.干燥剂干燥
适用于受热易分解、挥发及能升华的物质。常用的干燥剂有 无水氯化钙、硅胶、浓硫酸及五氧化二磷等 。
第三节
萃取重量法
萃取法(又称提取重量法)是利用被测组分在 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将被测 组分从一种溶剂萃取到另一种溶剂中来,然后 将萃取液中溶剂蒸去,干燥至恒重,称量萃取 出的干燥物的重量。根据萃取物的重量,计算 被测组分的百分含量的方法。
第四节
二、沉淀的制备
沉淀重量法
(三)沉淀的溶解度及影响因素
1. 同离子效应 当沉淀达到平衡后,向溶液中加入含有构晶离子的试剂使沉 淀的溶解度减小的现象,称为同离子效应。 例如以BaSO4重量法测Ba2+时,若加入等物质的量的沉淀剂
SO42-,则BaSO4的溶解度为:
2 S [ Ba 2 ] [ SO4 ] K sp 1.11010 1.0 105 mol L1 在200mL溶液中BaSO4的损失量为: 1.0 105 mol L1 200mL 233.4 g mol 1 0.5mg
二、沉淀的制备
3. pH效应
沉淀重量法
(三)沉淀的溶解度及影响因素
溶液的pH值影响沉淀溶解度的现象称为pH效应。 讨论:
酸度对强酸型沉淀物的溶解度影响不大, 但对弱酸型或多元酸型沉淀物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pH↓,ceq(H+)↑,s↑
图示
CaC2O4 C2O42- + H+ HC2O4-+ H+
第四节
二、沉淀的制备
(二)沉淀法对沉淀的要求 2.对称量形式的要求
沉淀重量法
(1)必须有固定的化学组成,符合一定的化学式。否则无法
计算分析结果。 (2)化学稳定性要高,称量形式不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二 氧化碳,也不易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 (3)摩尔质量要大。这样可减小称量的相对误差,提高分析
结果的准确度。
组成扩散层。
吸附规则
第一吸附层:先吸附过量的构晶离子
再吸附与构晶Βιβλιοθήκη 子大小接近、电荷相同的离子浓度较高的离子被优先吸附
第二吸附层:优先吸附与构晶离子形成的盐溶解度小的离子
离子价数高、浓度大的离子,优先被吸附
沉淀吸附杂质量与下列因素有关: a. 的总表面积↗,吸附量↗ ; b. C杂质↗,吸附量↗; c. T↗,吸附量↘(吸附是一放热过程)
B.溶剂极性:溶剂极性↓ ,s↓,溶解损失↓ (加入有机溶剂)
C.沉淀颗粒度大小: 同种沉淀,颗粒↑ ,s↓ ,溶解损失↓(粗大晶体)
D.胶体形成:
“胶溶”使s↑,溶解损失↑(加入大量电解质可破坏之)
第四节
二、沉淀的制备
(四)沉淀的纯度 1. 共沉淀
沉淀重量法
在进行沉淀反应时,某些可溶性杂质也同时被沉淀下的现象 叫共沉淀现象。例如:用BaCl2沉淀SO42-时,若有Fe3+存在,当 析出 BaSO4 沉淀时,本来是可溶的Fe2(SO4)3 也被夹在沉淀中 。 BaSO4↓本来是白色的,则灼烧后混有棕黄色的 Fe2O3 。产
第三节
分配比
萃取重量法
分配比D是存在于两相中的溶质的总浓度之比,若以 C水和C有分别代表水相和有机相溶质的总浓度。则它 们的比值: C有
D C水
分配比通常不是常数,改变溶质和有关试剂浓度,都 可使分配比变值。若D>1,则表示溶质经萃取后,大部 分进入有机相中。但在实际工作中,要求D>10才可取 得较好的萃取效率。
第三节
萃取率(E%)
萃取重量法
被萃取物在两相中的总 量
量 萃取的完全程度。即: E % 被萃取物在有机相的总 100%
当溶质A的水溶液用有机溶剂萃取时,如已知水相的体 积为V水,有机相的体积为V有,则萃取率可表示为:
E % C有 V有 C有V有 C水V水 100%
把上式分子分母同除以C水V有得:若使V有=V水,则简 化为: D D E%= 100% E% = 100 % D V水 V有 D 1
第三节
萃取重量法
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分配比较小的溶质,采取分几次加入溶剂, 连续几次萃取的办法,以提高萃取效率。如果每次用V有毫升有机 溶剂萃取,共萃取n次,水相中剩余被萃取物质的量减少至Wn克。 n 则
V水 Wn W0 DV V 有 水
例:有90mL含碘10mg的水溶液,用90mLCCl4一次全量萃取,求 萃取百分率。若用90mL溶剂分三次,每次用30mL进行萃取,其 萃取效率又将如何?已知D=85。 解: 一次全量萃取效率为
第三章
重量分析法
第一节
概述
一、重量分析法:重量分析是定量分析方法之一。它是 根据生成物的重量来确定被测物质组分含量的方法。 在重量分析中一般是先使被测组分从试样中分离出来, 转化为一定的称量形式,然后用称量的方法测定该成分 的含量。 二、分类: 挥发法 ——利用物质的挥发性
萃取法 ——利用物质在两相中溶解度不同
沉淀法 ——利用沉淀反应 三、特点: 准确度高, 费时,繁琐,不适合微量组分
第二节
挥发重量法
挥发法是利用物质的挥发性,通过加热或其它方法
使挥发性组分气化逸出,或用适宜的已知质量的吸
收剂吸收至恒重,称量试样减失的质量或吸收剂增
加的质量来计算该组分含量的方法。
恒重—物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灼烧后称得的质量之差
讨论:
配位效应促使沉淀 - 溶解平衡移向溶解一方, 从而增大溶解度
当沉淀剂本身又是配位剂时,应避免加入过多 配位效应与沉淀的溶解度和配合物稳定常数有 关,溶解度越大,配合物越稳定, 配位效应越 显著
第四节
二、沉淀的制备
5. 其他因素
沉淀重量法
(三)沉淀的溶解度及影响因素
A.温度: T↑ ,s ↑ ,溶解损失↑ (好处:可减少损失; T↑, 吸附 杂质少,相对过饱和度小,可获较大晶形)(合理控制)
2.后沉淀:
溶液中被测组分析出沉淀之后在与母液放置过程中, 溶液中 其他本来难以析出沉淀的组分(杂质离子) 在该沉淀表面继续 沉积的现象。
例:草酸盐的沉淀分离中
2 2
C2O2 4
Ca , Mg CaC2O4 长时间 CaC2O4 MgC 2O4
2 长时间放置,CaC2 O 4 表面吸附C 2 O 2 [ C O 4 2 4 ] 当[Mg 2 ][C 2 O 2 4 ] K sp ( MgC 2 O 4 ) MgC 2 O 4 逐渐沉积
生共沉淀的原因有表面吸附、形成混晶、吸留和包藏等,其中
表面吸附是主要的原因。
(1)表面吸附
吸附共沉淀:沉淀表面吸附引起杂质共沉淀 在沉淀的内部,每个构晶离子都被带相反电荷的离子所 包围,并按一定规律排列,整个沉淀内部处于静电平衡状态。
但在沉淀表面上,至少有一个面没被包围,特别是棱、角, 表面离子电荷为不完全平衡,由于静电引力作用,使它们具 有吸附带相反电荷离子的能力,形成吸附层。然后,吸附层 的离子,通过静电引力再吸引溶液中其他带相反电荷的离子,
D 85 E % 100 % 100 % 98.84% D 1 85 1
用90ml溶剂分三次萃取,则剩余物质质量 和萃取效率分别为:
90 4 W3 10 4.0 10 mg 85 30 90
10 4.0 10 E % 100% 99.99% 10
4
3
第四节
沉淀重量法
沉淀法是利用沉淀反应,将被测组分转化成难 洗涤、干燥或灼烧,得到可供称量的物质进行 称量,根据称量的重量求算样品中被测组分的 含量。
溶化合物形式从试液中分离出来,然后经过滤、
第四节
试液 +
沉淀重量法
过滤、洗涤
沉淀剂 → 沉淀 ↓
沉淀 ↓
(沉淀形式)烘干或灼烧(称量形式)
SO42- + BaCl2 → BaSO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