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读书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受美学读书报告
姚斯------接受美学
刘彬
学院:人文学院年级:2009级
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学号:12009082509
敬爱的李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今天我想讲述的是姚斯的接受美学的有关内容,主要讲他的生平、著作及观点,接受美学理论和期待视野理论。参考的书目有朱志荣著的《西方文论史》、朱刚编著的《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和刘小枫选编的《接受美学译文集》,有不足的地方,恳请你们批评指正。
一生平、著作及观点
汉斯·罗伯特·姚斯(Hans Robert Jauss,1921----1997)德国文学理论家,批评家,接受美学的主要代表,康斯坦丁学派创始人之一。他早年曾经在海德堡大学求学,师从海德格尔。1953年获得文学博
士学位,1961年晋升为教授,1966年起在新成立的康斯坦茨大学任教。
姚斯先生的主要论著有:《文学史作为文学理论的挑战》(1967)、《艺术史和实用主义》(1970)、《风格理论和中世纪文学》(1972)、《审美经验与文学释义学》(1977)、《在阅读视界变化中的诗歌本文》(1980)等。
作为接受美学的中心人物,姚斯的主要观点是:1、强调了文本的不确定性和读者在文本意义构建中的作用,以及文学的接受和产生效果的过程。2、重视读者在文学意义构成中的作用,把读者诠释作为文学演进中的一个环节甚至内在动力。3、在文学作品社会效果的产生过程中,突出作家、文本和读者的相互效果,特别强调了读者的能动作用。4、更新文学史,建立接受美学,关注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反应机制。5、强调对文本意义的读解,而不是对读者的否定。
二接受美学理论
接受美学主要是特定地域的批评理论,它依据的哲学基础是阐释学,所以在批评原则上和阐释学文论非常相似。姚斯把文学与历史、美学研究方法与历史研究方法统一起来、结合起来,建立了接受美学。我想从他的三篇文章中粗浅阐述他的接受美学理论。
(一)《什么叫审美经验》
第一篇是《什么叫审美经验?》,在这篇论文中,审美经验因为同现实还有一段无法克服的距离,所以只能作为正在失效的经验简介把握住;但同时,在它超前于具体经验并直接把准则和内容引进生活实践的地方,还是可以探寻出来的。小说《堂吉诃德》里,感觉世界已经消亡,只还存在于幻想之中,必须把这个感受世界的理想坚持下去,以对抗索然无味的现实。
姚斯在文中提出了审美经验有一种超前功能,那就是预先推定(Antizipation),主要是说虽未曾经受,但可以在想象中先行接受。在小说《追忆似水年华》中,审美经验的期待指向相反的方向:想象力之预先推定落了空,因为眼前无可补救地缺乏活生生的现实;而倘若会议的提纯力可以使人在美学的完美性中重新找到某种经历过的东西,则想象力的预先推定可以在过去中完成。不管在乌托邦的显现上,还是在回顾的再认识中,审美经验都是同样有效的。
审美活动在回忆过程中产生终极目的,这一终极目的使不完善的世界在作品中变为完善的世界,使终将消亡的经验在作品中获得永生。蒙田通过自己的写作方式以及在写作过程中获得的经验而最令人感服地证明了它。他一生都在不停地写随笔,这件事本身就表明了这样一种探寻:在继续不断的揭露过程中去检验一个又一个的同一化保障,并再次批驳社会上的官府、荣耀、遁世即斯多葛派的转向自身、面对死亡时的本性、信仰主义的怀疑,以及最后返回作为自然生命真理的显露。
不管人们怎样从人类学、历史哲学或社会学上去理解接受美学,都必定以审美经验的一种迄今尚未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但却包含在所有预定试验中的特性即感性审美理解的自愿性为前提。正因为艺术不会要求任何强迫效用,正是因为艺术真理既不会遭受信条驳斥又不会被逻辑“掺假”,它那非凡的社会功能才显现出来。
(二)《审美:审美经验的接受方面》
第二篇是《审美:审美经验的接受方面》,在这篇论文里,审美感受总是在文学创作和艺术中形象地再现出来了的,只有极少数情况下才特意进行主题思想的分析,因而也只在涉及对审美形态结构进行分析的限度内才可以复原。审美经验本身倒是再也不会在自己的古代丰富感觉里把从概念认识中抽出的整个自然变得历历在目的。但审美经验能在回忆这一媒介中把自然带回现代感受里来。
在20世纪的小说中,审美经验的两种方式,即美学的语言批评功能和宇宙功能,在贝克特和普鲁斯特的对立立场中形成高潮。为了在回忆媒介中寻找同一性定出了过程,引进来一种无美学距离的写作方法,以便随时随地把一切美都作为文学现象来加以更正。美学的批评功能是具有感觉的最后的讲述功能被毁掉了,目的是不让读者看见被感知的世界与感知着的主体之间有裂口。
对于客观世界,对于真实的生活史,任何一个成分都不许在某种直接或客观给出事物的表象上去描写、去讲述。与自然主义的物化
了的周围世界以及回忆的对象化了的过去迥然不同,已知现实的事物和事件只能在其所承认了的传达形式里、所回忆的世界只能在回忆之仅仅描写了的时间过程中、评注性的反省只能在一面进行回忆一面对号之座自我的断续普遍化中,找到进入小说现实的入口。
审美经验在美学的平面上接受了在艺术史上还未曾给它提出过的一个任务:用审美感受的语言批判功能和创造功能来同“文化产业”的服务性语言和退化了的经验相对抗,面对社会作用和科学世界观的多元论,保护他人眼里的世界经验并借以保护一条共同地平线-------最能在已经消失的宇宙和整体上位置上使这条地平线继续显现,还是艺术。
(三)《文学史作为对文学理论的挑战》
第三篇是《文学史作为对文学理论的挑战》,在这篇文章中,姚斯指出文本的意义要通过过去与现在的关系来把握。在我们这个时代,文学史的名声江河日下,这并非空穴来风。在过去一百五十年里,这一值得尊敬的学科的历史在一步步走向衰落。它最辉煌的时候只是在十九世纪-------书写一部民族文学史被视为一个语文学家毕生事业的顶峰。这一学科的先辈们在文学史中竭力描绘出民族个性的成长史,视之为著述文学史的最高目标。这一高峰如今已经成为遥远的记忆。
如果一个文学史囿于客观性这一理想,只限于描绘一个封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