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李文聪数学棋盘山学区大唤起小学
课程改革以来,小学数学课堂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其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倍受关注。
我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理应受到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关注和研究。
用尽量少的时间与精力,让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学习效益,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实效性的根本所在。
追求课堂实效性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深入解读教材
解读教材即有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以保障教学活动高效的开展。
小学数学是一个知识点多,层面广的多元知识体系,教材的编排更是体现系统性和完整性。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解读教材成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
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要掌握教材各部分知识间的来龙去脉,以及教材里每一道例题和练习题的编写意图,教者只有仔细琢磨,深入钻研,做到胸中有书,才能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之前,对所教学的内容一定要做一番认真深入的研究、分析,以达到透彻理解,熟练地掌握,才能在课堂教学时做到深入浅出,驾轻就熟,要了解知识引申变化的情况,掌握教材的深度。
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透彻地理解,灵活地运用,要在立足教材和超越教材上研究引申的练习题,但不要超出课标的要求。
掌握课标所规定的知识和所学的知识深度和难度,细心琢磨教学目标,不偏离教材的要求,不盲目地加大题目的难度,不然既浪费时间,也影响教学效果,还会增加学生不必要的作业负担。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
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态度、能力的过程之中。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教材深入的研究、分析,领会意图,从而为创设最佳情境教学,做到心中有数。
二、优化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师生活动的阵地,科学的教学方法、优秀的学习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重要过程,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特别是在各种基础设施都相对缺乏的农村偏远学校,就更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准备,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
1.要有合理科学课堂教学的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思考,怎样定位才算合理科学呢?我想必须是要根据大纲教材的要求,特别是学生的学习环境实际情况,将课堂教学教学目标定位。
例如:在利用教材时,要考虑农村和城里的区别,对教材中的例题要分析的利用,而不是一味的“拿来主义”,而应多采用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内容入手。
在理解掌握概念、定律、算理、算法时,在培养学生观察、比
较、概括、等能力时,还要思考要渗透数学思想,这些目标还必须有科学的序,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课堂教学中要逐一落实,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各个击破,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要改进教法。
教师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研究,找准教材的重点、难点后,还要进一步考虑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乐学、好学。
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接受能力有限,生活经验不足,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落脚点难以找到,这样更需要教师在教学时讲究教法、研究学法。
选择教学方法要从各校学生的实际出发,不要强求一律,不要照搬他人的经验及做法,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营造主动参与的氛围,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3.重组教学内容,合理有趣的设计教学情景。
教材为教师提供了适用一般教学的材料,但它不可能适应各种不同程度的学生。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是照本宣科,孤立地让学生记忆,必定激发不起学生的求知欲,影响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
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认识特点合理地组织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把教材中静态的、概括的知识纳入到知识结构中去,化为动态的、具体的知识。
长时间的学习数学,特别是在灌输思想严重的课堂上学习数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摧残和折磨,机械、乏味、枯燥的讲解和做题会
导致学生产生严重的厌学和排斥心理,所以一名数学老师必须让自己的课堂生动起来了,把学生目光锁住,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那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创设合理有趣的教学情景,为学生的持续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必须遵循循序渐进、重点突出、形式多样、开拓发展的原则,精心设计反馈练习,通过练习不仅优生和中等生积极思维,掌握知识,还要使中下等学生也能学有所得,以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优化教学手段。
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声音,动画等,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能够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对于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把“静止”的内容变为“活动”的形象,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解决问题等能力,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创设平等民主的氛围。
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的组织和管理者要善于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这是开展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的重要条件,而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是在师生相互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学生渴望老师能尊重他们的感情和人格,热爱学生,爱字当头,严在其中,使每个学生都获得热情关怀和严格要求。
这样,学生的智慧和潜能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才能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之中。
要让学生自主的参与教学活动是新课标的基本体现。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能否得到发挥,能否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体现,课堂教学实效性才能得以落实。
我们应追求什么样的数学课堂
李文聪数学大唤起小学
一、少一些华丽,多一些本色
在长期的听课中,觉得一些老师在上课时,设计那么巧妙,讲课那么生动,但赘语太多,反复地问学生,对不对?好不好?表扬,啪、啪、啪(鼓掌)一节课中,少则五六次,多则十数次,学生常常是不假思索地回答:“对。
”“不对。
”“好。
”,鼓掌也是随心所欲,听完一节课,一堂课水分太多了。
另外我们也发现教师的准备的内容太夸张,学生桌前活动、个别表演、情景小剧、视频、图片等等,可谓是五花八门、玲琅满目,学生的注意力不时随着老师的身体移动,哪里还能静下心来去思考问题。
还有一些教师为了表现良好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一味表扬微笑,让课堂失去了真实性。
数学课堂中的这些华丽有些过了,我们更需要数学课堂中的本色:
平时在课堂上,要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训练,如:读书的姿势、写字的姿势,小组讨论的方法等,这样就不致于在关键时候,出现教室冷场或过多的教师体态语出现,不会出现废话连篇,赘语满堂。
多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仔细分析学情,这样,才能胸有成竹。
适当的
借助多媒体的演示和操作来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孩子理解课文或接受新的知识点。
让学生的注意力紧紧扣在知识的掌握上,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要不断锤练基本功,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要以良好的精神风貌进入课堂,给学生以美的熏陶,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我们需要还原给学生一个本色的数学课堂。
二、少一份责怪,多一份尊重
有一种现象让人心寒——“放弃学生”,有一部分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是嘻数的对象、在考试中是放弃的对象、在讲课中是遗忘的对象、在批评中是必须的对象,他们变的心不在焉、无动于衷、神情漠然……。
所以我们当老师的,不妨多问问自己:我在课堂上真正关注了什么?是不是孩子放在第一位了,是不是对所有的孩子一视同仁了,他们是带着愉悦的情感在学习,还是在我整齐划一的指挥下被动地接受,是我事先预设的结局,还是在课堂上师生互动生成了新知识……
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小学生身上,这种需要尤其强烈。
”我们不难发现,学生需要尊重。
在课堂上,老师亲切的话语,赞美的语句,欣赏的眼神,应该面对全体学生。
数学联系生活提高课堂实效
围场镇郊学区道坝子小学延晓春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因此,在数学教
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在生活中体现数学,提高课堂效率。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探索欲望
教师的主要工作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促进学生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促进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
以此为出发点,则要求我们在设计课程内容时,要加强数学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的联系,将数学与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他们所学的数学是与当代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数学生活情景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
如在教学“角”的概念时,我们可借助同学们都熟悉的钟表、桌角、张开的圆规等生活题材,启发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自主地提出数学问题:角有几个顶点?什么叫做角的边?角有几种……让学生体验自己生活中存在的数学,加深理解教材所学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
这样利用生活实际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再现生活情境,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
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
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
数学来源于生活,新教材更体现这一点。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而且有必要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
在教学“线段”时可设计这样的一个问题:将弯曲的道路改道,怎样做才能得到最短的道路。
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从而总结成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又如,教学“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百、整千数的速算”时,我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已有的购物付款时“付整找零”的经验,设计了这样一道生活情境题:“六。
一”节,小明的妈妈带了136元钱去新华书店买了99元一套精装本的儿童版的《西游记》,作为送给小明的节日礼物,妈妈可以怎样付钱,还剩多
少元?讨论该题时,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而首选的方法便是“先付100元,再用36元加上找回的1元钱”,而这恰恰就是“凑整简算”的思想,原先不易被同学们所理解的“思想”由于其生活经验的支撑得以主动建构。
这样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最能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
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充满着许多学生熟悉的自然事物、社会事物、人的生活行为事件,我们只要细心观察,就可以从中找到问题的原型,然后将教材中的问题融入这个原型,对教材问题进行生活化“包装”,课堂教学就会充满生活气息,学生易学乐做。
三、探究生活问题,有效的学习数学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
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
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
尤其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更要教师及时加以点拔指导。
有效的学习过程还可以通过游戏实施。
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占优势,尤其是低年级往往表现出学前儿童所具有的那种对游戏的兴趣和足劲要求,他们能一连几小时地玩,却不能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地坐在一个地方。
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
因此针对差异性,可以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教学过程分层,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
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获得探索数学的体验,提高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生活数学化。
如,我们可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为形式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利用已学过的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知识,美术知识、语言知识、生产常识对长方体和它的表面进行探究。
以此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并通过小组合作自我解决问题,提高了自己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生活是数学的大课堂,在课堂中再现生活使数学自身的魅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到了富有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
因此,数学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数学课堂教学体现生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