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合唱发展史课件
合唱团第一课(课堂PPT)
合唱艺术是一个国家发达与否的文化象征之 一,大凡发达国家都有合唱课,外国合唱教育从 15世纪诞生,至今起码有700年历史。
Page ▪ 26
抒情型合唱
半个月亮爬上来 咿啦啦 爬上来 照着我的姑娘梳妆台 咿啦啦 梳妆台
雄伟型合唱
风在吼 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 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 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 游击健儿逞英豪
Page ▪ 27
发声
训练注意要点:松、扬、竖、上、下、拢、变、开
激起——发声前先想好音高、音量、音色并作好相应的器官状态准备,用气突
合唱训练与表演
第一课 合唱基础知识 Page ▪ 1
一、什么是合唱
合唱chorus
包含着同声的、混声的齐声、轮声、领唱、重 唱以及和声的、支声的、复调的、有伴奏或无伴 奏的一种集体歌唱艺术。
合唱的追求:统一、和谐
合唱的演唱方法:
以歌剧为代表的美声唱法 以教堂为代表的直声唱法
Page ▪ 2
二、合唱的历史
然冲击声带振动,发出准确、干净、整齐而有弹性的声音,切忌唱出橄榄状 的声音。
软起——发声前先出气再出声,气息运托出来声音。 直声——发声后保持状态,不要让声音出现抖动。
基本唱法: 跳音唱法 弱声唱法(保持音唱法) 加强音唱法(重音唱法)(是跳音唱法、弱音唱法的加深) 连音唱法(基础是跳音唱法)
Page ▪ 28
Page ▪ 12
男 声 合 唱
Page ▪ 13
《中国合唱发展史》课件
合唱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01
合唱艺术起源于欧洲中世纪教堂 的唱诗班,随着时间的推移,合 唱艺术逐渐发展壮大,形成了多 种风格和派。
02
合唱艺术在欧洲古典音乐时期达 到了巅峰,许多著名的作曲家如 贝多芬、莫扎特等都创作了大量 的合唱作品。
详细描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合唱艺术在 表演上更加注重舞台表现力和视 觉效果,一些现代化的舞台技术 和设备开始被广泛应用。同时, 一些具有特色的合唱团也开始涌 现,如阿卡贝拉人声乐团等。
03
中国合唱艺术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中国合唱艺术的代表人物
田青
秋里
中国音乐学院教授,致力于中国民族民间 音乐和宗教音乐的挖掘、整理和研究,也 是中国合唱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与独唱及其他音乐形式的比较
相对于独唱及其他音乐形式,中国合唱艺术在表现力、层次感和 气势上更具优势,能够更好地展现集体力量和音乐氛围。
05
中国合唱艺术的未来发展
中国合唱艺术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挑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和音乐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合唱艺术需要不断 创新和适应市场需求。此外,合唱艺术也需要面对来自其他音乐形式的竞争和挑 战。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改革开放以来的合唱艺术
01 总结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合唱艺术 逐渐走向开放和多元化,与国 际交流也日益增多。
02
详细描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合唱艺术 逐渐摆脱了政治因素的影响, 开始更加注重艺术性和审美价 值。同时,与国际交流也日益 增多,一些国外著名合唱团来 华演出和交流。
03
详细描述
04
合唱的组织与编排课件
合唱排练的安排
制定排练计划
排练方法与技巧
根据演出时间表,制定详细的排练计 划,包括排练时间、地点、内容和进 度等。
采用科学有效的排练方法与技巧,如 分声部排练、整体排练、重点难点突 破等,提高排练效率。
排练内容安排
根据合唱作品的特点和要求,设计各 声部的排练内容,包括音准、节奏、 声音技巧和艺术处理等方面的练习。
合唱的历史与发展
合唱的历史
合唱艺术起源于欧洲中世纪教堂音乐 ,随着时间的推移,合唱逐渐发展成 为一种独立的音乐形式,并传播到世 界各地。
合唱的发展
在现代社会,合唱艺术得到了广泛的 普及和发展,各种类型的合唱团在世 界各地涌现,为人们带来了丰富的音 乐体验和艺术享受。
02 合唱的组织与管理
02 合唱的组织与管理
力度与音色
力度
力度是指音乐中的强弱程度。在合唱中,各声部要根据作品的需要,恰当地运用力度,以达到层次分明、对比强 烈的效果。
音色
音色是指声音的色彩和特点。在合唱中,各声部要尽量统一音色,以保证整体的和谐。同时,根据作品的需要, 也可以通过音色的变化来表现情感和形象。
力度与音色
力度
力度是指音乐中的强弱程度。在合唱中,各声部要根据作品的需要,恰当地运用力度,以达到层次分明、对比强 烈的效果。
合唱团队建设与管理
总结词
探讨合唱团队的建设原则与方法,提高团队 凝聚力与协作能力。
详细描述
分析合唱团队的构成要素、组织架构和管理 模式,结合实际案例分享团队建设经验,帮 助学生建立高效协作的合唱团队。
合唱团队建提高团队 凝聚力与协作能力。
详细描述
分析合唱团队的构成要素、组织架构和管理 模式,结合实际案例分享团队建设经验,帮 助学生建立高效协作的合唱团队。
中国音乐发展简史--ppt课件
PPT课件
48
• 戏曲音乐中京剧的形成影响及于全国,出现了程长庚、 谭鑫培以及后来的梅兰芳、程砚秋、周信芳等一代名 优。
PPT课件
49
• 民族器乐则以民间出现各种器乐演奏的社团为特点, 如“天韵社”,“大同乐会”等等。这反映出民族器 乐的发展有着深厚的民间活动基础。这种民族音乐民 间活动的特点造就出许多卓越的民间艺人,其中华彦 钧(瞎子阿炳)就是杰出的代表。
PPT课件
21
府中重要的 音乐家李延 年
PPT课件
22
相和歌
• 相和,汉旧歌也。丝竹更相 和,执节者歌。“其特点是 歌者自击节鼓与伴奏的管弦 乐器相应和,并由此而得名。
• 相和歌在发展过程中逐步与 舞蹈相结合,成为一种有器 乐、歌唱与舞蹈相配合的大 型演出形式,被称为 大曲 或称 相和大曲
PPT课件
宴享、郊祀、朝贺等场合演奏。 • 兴旺发达:西汉武帝时期。 • “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
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 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
PPT课件
20
乐府的兴旺发达是在西汉武帝时期。此时的乐府较多地 担负了搜集民间歌谣的职司,汉武帝时的乐府曾“采诗 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 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 之调,作十九章之歌”。它不仅将广搜民间歌谣的采诗 之风加以发展,并由此而呈现出更加兴旺发达的趋势。 西汉乐府规模达到过1000余人。其中各类乐人分工精细, 除演奏员外,还包括了乐器制造的工匠
原始音乐的形式是歌舞乐 三位一体的乐舞,其中歌 唱和舞蹈具有重要地位, 节奏因素较为突出。
距今约5000余年、有舞蹈图象的孙家寨彩陶盆
中国台湾合唱文化的形成与发展(1945—1987)
中国台湾合唱文化的形成与发展(1945—1987)1. 引言1.1 背景介绍台湾地区在1945年以后的合唱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及强的过程。
合唱团体的数量不断增加,合唱活动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各种合唱比赛、演出活动将合唱文化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促进了合唱作品的创作与发展。
社会对音乐教育和文化产业的投入也为合唱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台湾地区的合唱文化得以蓬勃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
合唱作品在传承和创新中不断丰富,合唱表演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和精彩纷呈的态势。
台湾合唱文化因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在不断发展中展现出与众不同的魅力和价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中国台湾合唱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进行全面深入的探究,揭示其发展的历史轨迹和特点,分析合唱文化的影响因素,探讨合唱作品的特点和表演形式的演变。
通过对中国台湾合唱文化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台湾音乐传统的独特魅力和地域特色,进一步推动台湾合唱音乐的发展和传承,为合唱音乐爱好者提供更多参考和借鉴,同时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两岸文化交流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全面了解中国台湾合唱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为其在未来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指研究者在开展研究工作时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
在本文研究中国台湾合唱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首先是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包括历史记录、文化文献、学术论文等,以全面了解中国台湾合唱文化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
其次是实地调研法。
我将亲自前往中国台湾地区的各个合唱团体和学术机构进行实地调研,了解他们的合唱活动、项目和成果,以获取更为真实和准确的信息。
还将采用访谈法。
通过与专业合唱指挥、音乐学者、合唱团体成员等人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他们对中国台湾合唱文化发展的看法和经验分享,从而完善本文的研究成果。
我国小学合唱教育的发展历程-精品文档
我国小学合唱教育的发展历程在我国,合唱音乐从20世纪初到建国前是形成期,是合唱音乐在我国生根发芽阶段。
这个时期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合唱音乐与欧洲合唱音乐不可能完全一致,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1898年由维新运动所引发的“学堂乐歌”运动,突破了合唱音乐宗教化的局限性,加速了合唱音乐在我国形成。
1914年的“五四运动”是合唱音乐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大量的合唱音乐作品在这场运动中诞生了。
1931年到解放前合唱音乐得到新发展,宣传抗日救亡的歌曲层出不穷,多样化的演唱形式和风格不断涌现。
建国初到“文化大革命”,这阶段的合唱音乐发展跌宕起伏,到“文革”时期政治色彩浓厚。
“文革”结束后,改革开放时期的到来,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增多,合唱音乐来到了一个繁荣的时期。
而伴随着合唱音乐的发展,小学合唱教育也跟随者不断发展,总结出各个时期,体现各个时期的特色,为我国合唱音乐发展指明了道路。
一、学堂乐歌时期的合唱教育合唱音乐是从欧洲传到我国,在我国已经发展一百多年,对于我国早期合唱音乐的兴起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欧洲基督教音乐的传入和我国“乐歌运动”的开展,“学堂乐歌”在内容及音乐上适应了我国的需要,所以它能够在20世纪初形成并风行全国。
二十世纪初,维新运动兴起以后,很多有志的知识分子们都到异国求学新知,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学堂乐歌”的发展。
这时候的合唱艺术发展,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及其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学堂乐歌”期间是学习欧洲文明和富国强兵、改良国家、抵御外辱的爱国主义思想上符合了当时反帝反封建的人民群众革命要求。
早期“学堂乐歌”教学主要是采用日本乐歌和欧洲歌调。
特别是日本,清政府曾派遣了提学史黄绍箕到日本了解音乐教育情况,“学堂乐歌”在音乐方面直接而深刻受到了日本学校歌曲的影响。
另外一些歌曲是以我国传统音乐配词,例如《采茶女》、《茉莉花》等。
“学堂乐歌”当时大部分采用齐唱的手法,形式简单,但是却奠定了多声部合唱的基础。
李叔同和沈心工就是当时出现的比较杰出的乐歌创造人物,沈心工的典型作品《鹑鸽鸽》是以两个二声部所组成的合唱曲,《光福之柏》是以二声部的伴唱与一个高声部的主旋律相结合的作品,《巢中鸟儿啼》是以二声部合唱或重唱并运用复调模仿手法写成的。
管窥合唱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随着政府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和支持以及民间合唱团体的增多,合唱艺术在中 国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对中国合唱艺术的建议
加强合唱教育
通过学校音乐教育、社区合唱培训等方式,提高公众对合唱的认 识和参与度,培养更多的青少年成为未来的合唱骨干。
创新表演形式
鼓励合唱团在表演形式上进行创新,如加入舞蹈、道具、灯光等 元素,使表演更加生动有趣。
丰富音乐教育内容
合唱艺术为音乐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了音乐教育的广度
和深度。
02
培养音乐人才
通过合唱训练,可以培养出大批具有音乐素养和专业技能的音乐人才
。
03
促进音乐教育普及
合唱艺术的普及和发展,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和了解音乐,提高了
音乐教育的普及率。
对国际交流的影响
促进文化交流
合唱艺术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通过与国际合唱界的交流, 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上海合唱团的音乐风格融合了古典与 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元素,其演唱的 作品涵盖了多个时期、多个国家的经 典合唱作品。该团注重声音的层次感 和表现力,追求完美的艺术效果。
上海合唱团多次参与国际比赛和演出 活动,并在国内外获得了多项大奖。 该团致力于推广合唱艺术,培养了大 量的合唱人才,为中国的合唱事业做 出了杰出贡献。
增进国际友谊
通过合唱这种艺术形式,可以增进国际友谊,加深国际间的了 解和沟通。
推动国际合作
合唱艺术作为一项国际性的艺术活动,为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和国际合作提供了平台。
05
合唱艺术在中国未来的展望
发展前景
多元化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全球化和文化交流的增多,合唱艺术将 有更多的机会与世界各地的合唱艺术交流和融合,实现 多元化发展。
《中国合唱发展史》课件
经典中国合唱作品介绍
作品 《黄河大合唱》 《茉莉花》 《望远镜》
作曲家 谭盾 刘天华 李焕之
风格 史诗性 民族风格 现代主义
中国合唱的未来展望
中国合唱的未来将继续蓬勃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便捷,合唱音乐也将更多 地融入国际舞台,与世界交流与合作。
《中国合唱发展史》PPT 课件
欢迎大家来到《中国合唱发展史》的PPT课件。在本次课件中,我们将探索 中国合唱的起源、演变与发展、特点与风格,以及其在国内与国际的影响。 我们还会介绍一些经典的中国合唱作品,并展望中国合唱的未来。让我们开 始这次精彩的音乐之旅吧!
中国合唱的起源
中国合唱起源于古代的音乐传统。古代中国各个朝代都有合唱音乐的记录,它既是一种娱乐形式,也是 一种文化传承。古代合唱音乐往往与宗教祭祀、庆典和宫廷音乐相结合。
舞台表演
中国合唱舞台表演丰富多样,融合了舞蹈、 戏剧等元素,开辟了新的艺术形式。
中国合唱在国内与国际的影响
国内影响
中国合唱在国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成千上万的 合唱团体活跃在各地,举办着大型合唱比赛和音 乐节。
国际影响
中国合唱团体参加国际合唱比赛屡屡获奖,中国 合唱作品也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认可与赞誉。
限制和批判,但仍有人坚持传承和发
3
改革开放
展。
改革开放后,中国合唱重新蓬勃发展,
形成了多种绚丽多样的风格和形式。
中国合唱的特点与风格
声乐技巧
中国合唱注重声乐技巧,强调声音的柔美、 清脆和饱满。
情感表达中国合唱能够生动地来自达各种情感,例如激 情、忧伤、爱国之情等。
和声编排
合唱作品的和声编排精细,常常运用异域风 格和传统音乐元素。
浅析中国合唱艺术发展史
中国合唱艺术发展史班级:09011304 学号:2013302192 姓名:代力中国合唱艺术发展史1. 前言我们国家的合唱艺术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一些少数民族当中存在着相当多的多声部合唱民歌。
我们国家在20世纪初期从国外引进了群众合唱的形式,这样我们国家的合唱艺术开始了迅速的发展。
但是,在中国专业的合唱艺术事业发展的很缓慢。
在中国合唱艺术的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五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的初期民歌合唱;全国音乐周前后的创作合唱艺术的高潮;20世纪60年代左右合唱经历了一次大的变革;20世纪70年代左右合唱的畸形发展;新时期合唱艺术的探索和创新。
2. 20世纪50年代的初期民歌 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兴趣民歌合唱艺术,一些艺术家将各地的民歌改编成为一种适合合唱的形式,这也成为了当时的一种潮流,在这个时期,人们所熟知的歌曲有《三十里铺》、《牧歌》、《新疆好》、《小河淌水》等作品,这些作品到现在还在被人们所传唱,这些成为当时合唱艺术的一个小高潮。
在我国,民歌合唱获得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们国家获得解放后,一些音乐家可以有条件到全国各地去聆听一些优美的民歌,那时一些优美的民歌从边远的山区第一次被带到正式舞台上,这些丰富的民歌素材给我们国家的作曲家更多的创作灵感。
二是我们在50年代建国初期,业余和专业的合唱队开始逐渐建立起来,队员的演唱能力有了迅速的提高。
三是在50年代初期,外国的一些合唱队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合唱节目,使我们国家的合唱艺术有了借鉴的依据,那时有苏联的小白桦树歌舞团、捷克斯洛伐克国家歌舞团、波兰的玛佐夫舍歌舞团、罗马尼亚民间歌舞团等,他们的歌舞团吸引了中国艺论文联盟.cOm术家的眼球,使他们开始对我们国家特有的民歌展开研究,将民歌改编成合唱曲目。
3. 全国音乐周前后的创作合唱艺术的高潮1956年8月我们国家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全国音乐周,这个事件使们国家的合唱艺术逐渐走上了创作高潮,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的合唱作品。
合唱历史PPT课件
语、意 大利语等)或混用拉丁语和母语演唱,
8) 非协和音的使用受严格控制,变化半音被避用.声部模仿时常先后交替。 9) 至16世纪,在新教合唱中男人与女人的地位趋于平等 10) 主要体裁:弥撒、安魂曲、圣母悼歌、圣母颂歌、感恩赞、哀歌、宗
和渐弱没有太大的幅度,注意调性转变 7) 伴奏应用断奏,弦乐分弓,管乐吐音, 8) 当时的标准音高比今天约低半音 9) 音色比文艺复兴时期更明亮些。干净、有活力有弹性
本时期主要的合唱音乐作曲家及作 品
• 加布里埃利(Gabrieli 1557一1612)
• 佩里 (Peri 1561一1633)
• 蒙特威尔(Monteverdi 1567一1643)
可爱
• (How Lovely Are Thy Dwellings!) • 演唱要点:
• 仔细研读作品,分析的作品的风格,对作品的速 度、力度和音色作合理的安排
• 本时期主要的合唱音乐作曲家和作品:
• 罗西尼(Rossini, 1792一1868) 《圣母悼歌》(1832)、《小弥撒 》(1864)
演唱要点
1) 正确使用小节线,节拍重音要清楚, 找出乐句的真正高点 2) 休止符、 弱起、切分、延留音更富有推动力 3) 附点音符后面的音符常常处理的更加短,三拍子旋律中遇
到附点,有时不是缩短,而是变成三连音的状态 4) 一般是中速,避免极快极慢,没有渐快和渐慢,有些速度
术语实际是表现作曲的性质,情绪; 5) 延长记号是呼吸气口,并非自由延长 6) 分层次地安排所有强拍的力度对比,阶层式的力度,渐强
Lacrimosa) • 贝多芬:《庄严弥撒》“垂怜经”
合唱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男声合唱擅长表现高亢、雄健、浑厚、 凝重的声乐形象,或沉重或振奋,或 粗犷或坚毅,给人赋予阳钢之力的艺 术美感。
混声合唱是由不同类别人声组成的合 唱。如:童声加男声组成的混声合唱, 女声加男声组成的混声合唱,童声加 女声加男声组成的混声合唱。
混声合唱具有音域宽广(可达三个八度以 上)、音量充沛、音色丰富的特点,不但 可以表现生动、简洁的情景画面,更擅长 表现宏伟、崇高的史诗场面。
合唱艺术声的、 混声的齐唱、轮唱、 领唱、对唱、重唱 以及多声部的和声的、 复调的、有伴奏的或 无伴奏的集体歌唱艺术。
15世纪以后的合唱作品,从风格上基 本可分为五个时期: 1、文艺复兴时期(1400——1600) 2、巴罗克时期(1600——1750 3、古典时期(1750——1820) 4、浪漫时期(1800——1900) 5、现代时期(1890——现在)
合唱的特点:
1.音域宽 :一个人的音域有两个八度,而合唱可达四个多八
度,因而旋律可更宽广,和声更丰富。
2.气息长:一个人一口气慢唱八拍已不容易,而合唱可根据作品
的需要,要多长就唱多长,甚至无限延长而不间断。
3.力度大:合唱的音量可以是独唱的三十倍、六十倍或更多,
可作很大的强弱对比与变化。
4. 音色多:合唱可以进行多种声部和多种音色的组合,使声音
The end 谢谢观赏
的变化绚丽多彩、丰富无比。
合唱的分类 混声合唱 同声合唱 1、童声合唱 2、女声合唱 3、男声合唱
童声合唱 儿童变声前的嗓音, 明亮纯净。擅长 表现纯真、欢快、活泼、 奇幻的音乐形象。童声 合唱一般以演唱两个或 三个声部的合唱作品。
女声合唱擅长表现优美、 亲切、神情、柔顺、 欢乐、温馨、忧愁、 遐想的声乐形象。 具有浓郁的艺术渗透力。
浅析中国合唱艺术发展史
浅析中国合唱艺术发展史中国合唱艺术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合唱常常用于祭祀仪式和宗教活动中。
然而,中国合唱艺术真正开始蓬勃发展是在20世纪。
20世纪初,中国的合唱艺术受到西方合唱音乐的影响,开始采用西方的合唱形式和技巧。
1914年,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专业合唱团,由邓世豪创立,称为“中国合唱团”,标志着中国合唱艺术的现代化起步。
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随着中国社会的动荡和战争的爆发,合唱艺术进入了一个相对低迷的时期。
然而,这一时期仍然有一些非常优秀的合唱作品诞生,例如丁善德的《歌唱祖国》和田汉的《义勇军进行曲》。
这些作品在中国民众中广泛传唱,成为社会和国家团结的象征。
在开放以后,中国合唱艺术迎来了一个新时代的发展。
中国合唱团在国际上获得了一系列重大的成就,在许多国际合唱比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中国合唱艺术受到了更多国际音乐文化的影响,吸收了更多多元化的合唱形式和表达技巧。
近年来,中国合唱艺术在舞台上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风貌,不仅有传统合唱形式,还有以流行曲、民族音乐等为基础的创新合唱作品。
许多合唱团体通过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音乐创作,打破传统合唱艺术的界限,创造出独具中国特色的合唱音乐。
与此同时,中国的合唱教育也日益发展。
越来越多的合唱培训机构和学校合唱团成立,培养了一大批合唱人才。
合唱比赛和音乐节也越来越多地举办,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总的来说,中国合唱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变革过程,从起步发展到现代化,再到国际化的阶段。
中国合唱艺术在保持传统的同时,不断吸纳国际音乐文化的精华,创新发展自己的独特风格。
合唱艺术的不断发展,不仅丰富了中国音乐文化,也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桥梁。
中国音乐发展史 ppt课件
中国音乐发展史
20
音乐的价值
表达 敬畏
教化 人心
........
激扬 斗志
叙述 故事
抒发 情感
中国音乐发展史
21
当代音乐的多元化
晋的战乱使清商乐流入南方,与南方的吴歌、西曲融合。在北魏时,这种南北
融合的清商乐又回到北方,汉代以来,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西域诸国的歌曲
已开始传入内地。
•
这时,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性乐器古琴趋于成熟,这主要表现为:在汉代
已经出现了题解琴曲标题的古琴专著《琴操》。 当时,还出现了一大批文人琴家相
继出现,如嵇康、阮籍等,《广陵散》(《荆轲刺秦王》)、《猗兰操》、《酒狂》等一批
中国 乐风
中国音乐美的发展史
PPT模板下载: 节日PPT模板: PPT背景图片: 优秀PPT下载: Word教程: 资料下载: 范文下载: 教案下载:
行业PPT模板: PPT素材下载:
PPT图表下载: PPT教程: Excel教程: PPT课件下载: 试卷下载:
中国音乐发展史
1
目录
1 中国音乐的历史发展
2
中国音乐同中国文化共同发展
3 音乐的价值
4
当代音乐的多元化
中国音乐发展史
2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中国合唱史剖析31页PPT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31
中国合唱史剖析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