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合唱艺术的发展简单分析

当代中国合唱艺术的发展简单分析
当代中国合唱艺术的发展简单分析

当代中国合唱艺术的发展简单分析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49年成立以来,我们国家的合唱艺术也在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变化着,中国的合唱艺术走着一条曲折和艰辛的道路,在这形成的过程中,我们的合唱艺术有过辉煌的成就但也有着巨大的挫折。合唱作为一种伟大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艺术高度上不仅代表的是人类的智慧结晶,更主要的伟大之处在于合唱这种团队合作的艺术表现方式对于人性团结,沟通的诠释和展示及合唱艺术本身的熏陶作用,目前我国合唱艺术的状况令人忧喜半参。从历史的角度看,发展与问题并存,中国合唱未来更应该体现民族文化,积极走出一条特色的中国合唱道路。

关键词:关键词:合唱艺术;发展

1. 前言

我们国家的合唱艺术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合唱就已经盛行了,《诗经》、宫廷雅乐很大部分其实是以合唱的形式演绎的,在悠久的中华文化遗迹中不同的记载表现了合唱在古代的出现,甚至有宫廷专门的机构负责,由此看来,合唱其实早就出现在我国的灿烂文化中了,更是我国文化的一块瑰宝。除了主流的汉族文化,至今也有一些少数民族当中保存着相当多的多声部合唱民歌。我们国家在20世纪初期从国外引进了群众合唱的形式,这样我们国家的合唱艺术才真正开始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在中国专业的合唱艺术事业发展的很缓慢。在中国合唱艺术的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20世纪50年代的初期民歌合唱;

“全国音乐周”前后的创作合唱艺术的高潮;

20世纪60年代左右合唱经历了一次大的变革;

20世纪70年代左右合唱的畸形发展;

新时期合唱艺术的探索和创新。

2. 20世纪50年代的初期民歌合唱

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兴趣民歌合唱艺术,一些艺术家将各地的民歌改编成为一种适合合唱的形式,这也成为了当时的一种潮流,在这个时期,人们所熟知的歌曲有《三十里铺》、《牧歌》、《新疆好》、《小河淌水》等作品,这些作品到现在还在被人们所传唱,这些成为当时合唱艺术的一个小高潮。,民歌合唱获得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们国家获得解放后,艺术的氛围更宽松,民歌成为当时的主要合唱主体和创作灵感。二是我们在50年代建国初期,业余和专业的合唱队开始逐渐建立起来,队员的演唱能力有了迅速的提高。外国的合唱团影响,当时捷克斯洛伐克国家歌舞团、波兰的玛佐夫舍歌舞团、罗马尼亚民间歌舞团等

曲目:《牧歌》是民歌的一个类别,流行于我国蒙古、藏、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民族。内容多表现放牧生活、爱情生活、赞美家乡、歌唱牛羊等。一般具有音调开阔悠长、节奏自由的特点。歌唱声音也比较高亢,有的自弹乐器伴奏,有的无奏。

《小河淌水》这是一首来自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的云南民歌,属于南方音乐。歌词质朴自然,富于想象。全曲是羽调式,五个乐句,速度稍慢,以从容舒展、比较自由的节奏和回环起伏、清新优美而具有云南地方特色的旋律,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深远意

境:

3. “全国音乐周”前后的创作合唱艺术的高潮 (新中国成立后,由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组织的以繁荣群众业余生活,发展文化事业为宗旨的各种文艺汇演,成为这一时期极具社会影响力的社会性艺术活动。)

1956年8月我们国家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全国音乐周”,这个事件使们国家的合唱艺术逐渐走上了创作高潮,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的合唱作品。

这一时期我们国家合唱作品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种是对革命历史的歌颂,如《长白山之歌》、《红军根据地大合唱》、《长征大合唱》;一种是对祖国美好建设的歌颂,如《幸福的农庄》、《淮河大合唱》。这些歌曲的创作主要受到了苏联乐派的影响,但是,在这一时期我们国家的合唱数量十分多,但是在艺术上却没有比较大胆的创造。

但是,1958年我们国家错误的开始了“大跃进”运动,这严重的影响我们国家合唱艺术的发展。在这种浮夸和盲动的紊乱气氛中,合唱艺术的规律也遭到了破坏。“大跃进”时期,我们国家产生了一些联唱式的合唱作品,如《人民公社大合唱》、《人民公社万岁大合唱》等等。这些艺术作品的内容上都包含着当时“大跃进”时的“假、大、空”的印记。

4. 20世纪60年代左右合唱经历了一次大的变革;

1960年朱践耳完成了交响乐大合唱《英雄的诗篇》,该大合唱的作曲家选取了毛泽东五篇

和长征有关的诗词,谱写出来一个由五个乐章构成的交响大合唱,该大合唱的乐章顺序为:《六

盘山》、《井岗山》、《大柏地》、《十六字令三首》和《长征》。

1962年在我国的上海产生了一部以西南各族人民为主题的大合唱,该合唱主要是以当时

人们在山区修建水库为背景材料的《金湖大合唱》,它有着独特的风格和意义。

5. 20世纪70年代左右合唱的畸形发展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我们国家出现了文化大革命,这段时间的大合唱主要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是以歌颂“毛泽东思想”和“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歌曲,后期主要是为毛泽东诗词谱写的音乐

文革前期的大合唱主要是歌颂毛泽东,其主要有《祝毛泽东万寿无疆组歌》、《红太阳颂》、《井岗山道路》、《毛泽东的革命路线胜利万岁》、《人民公社组歌》等等。这业作品的数量最多,其主要表现的内容和思想均为歌颂毛泽东主席的,其在客观上助长了“造神”运动。

文革后期主要有《长征路上》、《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颂歌》等等。

6. 新时期合唱艺术的探索和创新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为了使我们国家的合唱作品有新的飞越,一些关心合唱事业的艺术家开始创作出许多优秀的合唱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从内容上而且上形式上都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创作手法也不同于以前,有了新的突破。这个时期主要的合唱作品有《向往西藏》、《云南风情》、《爱的足迹》、《飞来的花瓣》等等。

7. 结语

建国以来,我们国家的合唱艺术有了辉煌的篇章,作曲家们创作出了许多深受人们欢迎并且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合唱作品。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我国的某些原因,当代我国合唱发展还是存在比较多的问题的,我国的合唱的最大问题在于合唱的艺术方向上极大的不成熟,政治背景很浓重,对比发展多年的西方合唱,我们看到不管是题材上、旋律还是反映的精神而言,合唱更多的体现的对于人性和世界最自然最城实的回归,这是一切艺术的真谛。当艺术一旦被附上政治的烙印,那就是艺术的毁灭。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说道,“文学是文学的事,和政治无关”。我国合唱要取得辉煌成就,自由的创作氛围和创新以及弘扬中华文化的作品显得尤为可贵。其次,专业的合唱人才也比较缺少,这对于合唱文化的传播和弘扬是不利的;最后,合唱教育的缺失,很多西方国家将合唱列为和数学等同等重要,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培养是不够的。最后,还是期盼未来我国的合唱有更大的发展,并个更高的艺术成就。

l做一名有个性魅力的艺术教师

做一名有个性魅力的艺术教师 ——电视主持艺术给教师的启发 关键词:主持艺术教学探索 参考资料:《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电视主持人学初论》 《主持艺术》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在各个领域都迎来了大跨步的前进。特别是电视传媒的发展,各类电视节目,以巧妙的编排,新颖的创竞设计,良好的参与氛围,深入百姓的生活中。而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也孕育了不少优秀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们或机智或幽默或沉稳等鲜明的主持风格,也带动了百姓的文化娱乐审美方向。这些成功典范的出现,对处于时代挑战与机遇面前的美术教育,以体现国民文明素养为核心的独特学科,将如何创新课程改革,顺应时代需求,我想,电视主持艺术的发展能给艺术教师有很好的启发与借鉴。 一、把主持人的作用融入艺术课堂 美术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的,它是美术的教育,情感的教育,它在环境教育中的作用是独特而有力的,老师在教学过程如何体现有效的作用,是关键,以往一些教师,为了在教学中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导体地位,常设计一些教学活动环

节,可随着学生活动的参与,会出现活动之外的状况,如老师缺乏控制节奏的能力,不能紧抓教学核心,把教学活动变成纯粹的娱乐活动,使学生成了纯粹的课堂主导,也使教学活动失去本身的意义与效果。那么老师的作用到底是什么?我们可以从一些成功的主持人身上得到启示,如美国《今夜》主持人琼尼·卡森主持这档节目30余年才退休。被誉为“语话节目皇后”的黑人主持人奥帕拉·温费丽挂帅十余年,仍居高收视榜首的宝座。她们不仅靠个人的容貌与仪表,而学识、经验、幽默感等这些内在的素养是他们掌握节目核心的宝贵财富。所以,美术老师的作用与节目主持人的作用是相似的,就是在各自的阵地上起到核心与灵魂的作用,而不仅仅是审美导向的传声筒。老师在教学中要有很强的自主权与控制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学习气氛浓烈,又能有相当的能力控制节奏,这才是老师作用在教学中的有效体现。 二、让主持人的素养成为艺术教师的素养 把握课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不是容易做得到的。老师自身的素养的作用是重要的因素。我们可以从主持人的素养要求得到借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要有深厚的知识底蕴,而这种渊博的知识和文化修养来自工作的积累与平时勤奋的学习采集。其二,要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语言通顺流畅,口齿伶俐,表达清楚,尤其较长的串物

浅谈青少年合唱教学的现状与研究

浅谈青少年合唱教学的现状与研究 合唱是青少年艺术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对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每个人要找准自己所在的声部,临阵不乱,与其他声部的学生搭配良好,完美地演绎出歌曲。本文对青少年合唱教学的现状和对策进行分析,旨在提高青少年合唱水平。 标签:合唱教学问题对策 引言 音乐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艺术形式,也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在音乐表演过程中,可以调动人的很多种感官,例如听觉、视觉等,都可以被调动起来。音乐的类型有很多种,以演唱人数的多少来区分,可以分为合唱和独唱两种,合唱是声乐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纵观当今各国、各地区合唱赛事与活动越来越频繁,说明合唱艺术受欢迎程度越来越高,而且合唱艺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态势和水平。当前合唱教育已经成为各个国家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唱是一种集体性很强的声乐艺术,是一种高雅的艺术表演形式,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音乐表现力,传递出旋律美、和声美、情感美,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情感,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青少年教育过程中可以加强合唱教育,组织各种合唱活动,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 一、合唱教学的作用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领悟能力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和记忆方式,尤其是一些高低起伏的音调不断变化,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合唱是众多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完成演唱曲目的一种演唱方式,学生不仅要掌握自己所在声部的内容以及演唱风格,还要注意与其他声部进行衔接,不能出错,要把握好时间,所以可以对学生的智力进行开发,提高学生的音乐领悟能力。 2.实现道德教育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在乐曲中不仅有旋律、歌词,还有情感、情绪,尤其是一些鲜明的音乐新乡,可以使人产生丰富的思想情感,音乐的艺术感染力也会深入到学生的内心。加强合唱教学,可以间接提高学生鉴别真善美的能力,进而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例如《黄河大合唱》是合唱中的经典曲目,旋律慷慨激昂,歌词振奋人心,这首作品本身就带有思想教育的功能,在对这首歌曲进行演唱的时候就能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民族荣誉感,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可以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 3.有利于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朗诵的意义

朗诵的意义 文字作品是诉诸视觉的,可以反复看、经常看,无疑是一种优势。可是,看,仍有一定局限,除去一目十行的粗读不说,就是细读,也只是凭借一条渠道传入大脑,留下的印象,远不如多条渠道来得深刻,这正如看舞台演出比看文字剧本收益更大,道理是一样的。朗诵,不但要看,反复看,还要变为有声语言,同时,更须要认真领会、准确表达文字作品的语词涵义和精神实质。这样,对体味作品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深入体味中所得到的也就更多了。通过朗诵,自会发觉“对味儿”或“ 不对味儿”,“贴切”或“不贴切”的问题,于是再看、再体味、再读。这种精益求精的反复,就意味着对文字作品的更深的理解、更深的感受。我们还要强调的是,诉诸声音之后,声音出口时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比蕴含在文字之中、文字背后的,更加直观,因此,由于我们朗读者的再创作,听者可以比自己去看文字作品体味更深,他的判断、品评也就会更为切实。这样看来,就使我们认识到:朗读既有再感受的魅力,又有再体验的动力,更有自我检验的活力。应该说,朗读引导着朗诵者和听者走向文字作品更深的去处。 (2)朗诵有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对文字作品的深入体味,为有声语言运用与追求奠定了基础,为用有声语言表现文字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提供了依据。朗读者如果不能把内心的依据通过有声语言体现出来,传达给听众,就说明他不具备一定的语言表现力。朗读者只有具备一定的表现力,才可能把对作品的理解感受形之于声。因此,朗诵就应该包含着对语言表现力的要求,诸如层次感、主次感、对比感、形象性、逻辑性、丰富性;都要体现在有声语言中。 由于对文字作品的深入体味,那准确的词语慨念,生动的语法修辞,巧妙的构思布局,感人的情景描写,严谨的逻辑序列,优美的韵律配置等,总是十分具体地启迪着我们的思路;而用有声语言将这些表达出来的愿望又迫使我们不能不合理运用各种技巧,尽可能完美地表现出文字作品的精妙。这种对语言表现力的要求,无论对我们从事文字写作,或者对有声语言的表达,都起着自觉学习运用和潜移默化的作用,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地就贮存了许多可资借鉴、可供取用的表现手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那就召之即来,妙手偶得。这一切是仅仅通过分析、讲解文字作品所不易得到的,也是只靠眼看手写所不易达到的。 随着表现力的提高,辞不达意、言不及义的现象就会越来越少,随着语言技巧的丰富,当会逐步改变心虚笔拙、木讷无文的窘状。语言表现力的提高,完全可以使“下笔千言,倚马可待”和“七步为诗,出口成章”

艺术概论论文整理整理精编版

艺术概论论文整理整理 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艺术概论论文 姓名: 学号: 学院:园艺园林 班级:园艺1班 艺术对经济的影响 摘要 随着人类社会对产品文化品位、审美价值、精神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艺术的理论与实践的深入,现代艺术呈现出了五大基本特征:贯穿美的原则;科技与艺术结合;明确的消费者定位;超前性;经济性。具备了五大特征的艺术对社会经济活动在生产、交换、消费、分工、贸易等方面正在产生越来越重大的影响。艺术存在于社会中,它表现着社会生活、演绎着社会发展动向,而社会也不断地为艺术提供艺术原料,也只有在人类社会环境中艺术才将得以继续存在发展下去和丰富起来。同样地,社会的发展也离不开艺术,它已经和社会的发展相融合,社会发展会产生艺术,艺术带动了社会的发展。自然地,艺术影响了社会经济,有时候甚至是艺术让某地发展起来了。 关键字 艺术社会经济影响 内容 文字、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任何可以表达美的行为或事物,皆属艺术。对于艺术,通常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认识。第一是从精神层面,把艺术看作是文化的一个领域或文化价值的一种形态,把它与宗教、哲学、伦理等并列。第二是从活动过程的层面来认识艺术,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家的自我表现、创造活动,或对现实的模仿活动。第三是从活动结果层面,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品,强调艺术的客观存在。那么艺术与社会经济又有怎样的关联呢? 艺术与经济,原本属于两个不同的学科和范畴,由于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和活跃,却使两者越来越紧密地联结起来。艺术生产作为重要的经济手段,艺术产品作为商品的特征,也更加明晰地凸现出来。尽管中外许多文艺理论家们对艺术产品的商品化现象,曾经予以言词犀利的批驳和近乎完全的否定,却非但未能阻止艺术生产参与经济活动以及艺术产品作为商品同其他商品进行交换的历史进程,艺术产品商品化的趋势反而日渐扩大,文化产业成了最有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 经济与艺术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其间的中介环节还不止一个。如经 济活动通常要通过一种社会精神、时代感情乃至政治、法律、伦理、宗教、哲学作用于艺术,而不是经济结构、物质生产活动本身。同样,艺术对经济的反作用也十分的间接,它不可能直接转化成生产力或生产关系,也是通过一种“时代精 神”“潜移默化”地影响了经济基础;艺术生产与经济生产的“不平衡关系”,具

我对戏曲文化的认识和看法

我对中国戏曲文化的认识与看法一、中国戏曲的简介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由文字、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等因素综合形成的一门戏剧艺术。它与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 中国戏曲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比较着名的戏曲种类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粤剧、川剧、秦腔、评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 在我的印象中,戏曲文化一直是我国艺术宝库里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作为中华名族的一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了解﹑继承和传播这笔文化。也许你并不擅长表演它,但这并不妨碍你去欣赏它﹑喜爱它。也许你并不擅长品味它,但这并不妨碍你去认识它﹑了解它。 二、中国戏曲的特点与赏析 中国戏曲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它把曲词、音乐、美术、表演的美熔铸为一,用节奏统驭在一个戏里,达到和谐的统一,充分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的感染力,形成中国独有的节奏鲜明的表演艺术。 这种特点也决定了我们对中国戏曲的赏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而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理解和欣赏角度,所以戏曲的赏析也很难有

一个固定的标准答案。俗话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这也说明了赏析中的两种境界。所谓“看热闹”,也就是看到表面上的一些东西,往往注意离奇的故事以及热闹的打斗场面等。所谓“看门道”,就是注意艺术的审美特性,对冲突、人物形象、舞台对话以及各个剧种的特定表现技巧作充分的玩味与鉴赏,看到真正的美学价值。这就需要鉴赏者有健全的文化感官、广博的艺术修养和鉴赏的情感动力。总而言之,不管是看热闹还是看门道,都是对戏曲赏析,赏析者也都能从戏曲中品出各自的味儿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正是这种特性,使得中国戏曲雅俗共赏,不仅被文人墨客所称道,也能广泛地流传于平常百姓之间。 三、戏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今天,人们的生活状态和节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的音乐和舞台美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革新。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的戏曲是否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如何能真正地被80后90后乃至世界所接受 首先,戏曲的发展需要有一批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敢于尝试艺术创作新路的、有才华同时热爱戏曲事业的创作人员来提供优秀的戏曲剧目和演出剧本。只有解决了这个根本问题才能给戏曲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与革新。 其次,戏曲的发展和一批对艺术不懈追求的舞台表演者也密不可分。没有一批拥有观众群的戏曲艺术家,戏曲的发展和创新也无从谈

合唱艺术美学论文

合唱艺术美学论文 合唱是一种集体性的多声部声乐艺术,其不仅可以给听众带来听觉上的享受,同时也具有很强的视觉感染力。合唱艺术既具有一般的音乐美学特征,又有着自己独特的美学品格,其歌唱气息持久、音色变幻多端、声区转换灵活,具有很强的美学表现力。基于此,本文以美学角度为切入点,首先分析了合唱艺术美学的内涵,然后论述了合唱艺术的特点,最后就基于美学角度的合唱艺术的美学特征作进一步探讨,以期帮助人们更好地感悟合唱艺术之美。 美学角度;合唱艺术;美学特征 合唱是一门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其最早起源于欧洲的宗教音乐,并伴随西方音乐艺术的发展而不断演变成熟,最终成为音乐领域最具影响力与代表性的一种艺术形式。合唱过程中,需要众多演唱者彼此配合,在着装搭配、演唱协调、伴奏附和等方面达成统一,充分展现人声交响之美,为听众带来一场宏大壮观的音视盛宴。合唱艺术在国内的发展时间较短,仅有百余年的历史,但其凭借自身适应性强、感染力强的特点迅速在国内得到普及与发展,其艺术之美也迅速被人们所知晓,通过研究合唱艺术的美学特征,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这门音乐艺术,使之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合唱艺术美学的内涵 合唱艺术美学属于音乐美学的范畴,它是联系合唱艺术与大众审美实践的桥梁和纽带。合唱艺术美学从美学角度出发,系统、全面地分

析合唱艺术在创作、表演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美学情趣,分析并研究合唱艺术所蕴含的美学因素,进而挖掘和探寻合唱艺术的本质特征。合唱艺术美学是音乐艺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从本质上来讲就是站在音乐美学角度去研究合唱的内在艺术规律,并准确诠释这门艺术的审美创造特征。 二、合唱艺术的特点 (一)表现力强。与其他音乐艺术相比,合唱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演唱人员众多,在一场合唱表演中,通常既有男声、女声又有童声,合唱之名也正因此而得来。合唱所采用的集体性演唱方式有利于发挥合唱成员的长处,从而达到提升整体表现力的效果。在合唱艺术的演变过程中,以合唱声乐技巧为核心,通过男声与女声的彼此配合,将合唱的音域从以往的3个八度拓展到如今的4个八度,同时在音色和音域方面也不断改进,逐渐赋予了合唱艺术更强的表现力。(二)适应性强。无论是排练还是表演,合唱对环境的要求都很低。合唱的排练无需专门的排练室,只要有一间可容纳合唱成员的宽敞房间即可。合唱的表演既能够和多种音乐艺术搭配进行,也能够在音乐会等正式场合单独进行;合唱不但可以作为室内乐,也能够组织大型室外合唱表演;合唱是一门老少皆宜的艺术,且不管演唱者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都可以参加。(三)感染力强。合唱所采用的集体性演唱形式有利于唤起听众内心的崇高情感和高尚情操,这种需要众人精诚协作才能完到的演唱艺术往往能够带给听众一种成功的喜悦;合唱所独有的技术

浅谈对艺术的理解

浅谈对艺术的理解 艺术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它的反映本质是审美的而不是科学的。是一种不同于科学的反映,是拟人化的反映,即它的反映是体验的、形象的,而不是抽象的、概念的。 从哲学和科学角度说艺术是人类表达真理的一种特殊形式;从政治学角度说艺术是阶级斗争的工具;从社会角度学说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从心理学角度识艺术是人类心理需求的补偿形式;从伦理学角度说艺术是道德情感的净化和完美人格的塑造;从工艺学角度说艺术是技艺等。都是自觉不自觉地将艺术变成了哲学科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工艺学等的附庸。 艺术不直接与政治、科学、宗教、道德、法律对话,而是通过美学与他们对话。艺术是艺术家审美意识的物化和结晶,是艺术家审美创造的产物。艺术家通过艺术不是要表达他的政治意识、哲学意识、道德意识等其他意识形式的,表达这些意识有比艺术这种形式更便捷、更准确、更适当、更纯粹的形式,艺术是为了表达审美意识而创造的。 艺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愉悦,为人们提供美感享受而创造的,因此艺术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身心和谐的自由体验而创造的,至少遵从一个愉悦的原则。 艺术的功能是以审美为中心,兼有认识、教育、娱乐等作用的价值系统,艺术的功能应该主要为我们提供审美愉悦的。 艺术描绘以人为中心,换言之,艺术的对象是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生活,卢卡奇在《审美悟性》中认为,审美的真理由自我认识和对世界的认识构成一个循环,“认识你自己”的冲动把人们引向世界,使人们转向外部,对社会和自然有所认识,这种对客观现实的追求同时使人们认识到他自己本质的最深层。从写人到写社会,从写社会到写理想之间存在着无限的往复运动,相互支撑,相互深化。 艺术不仅说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又是一定的物质媒介,不仅是精神创造活动,还涉及到技能技巧,不仅是静态的认识深化过程,被动接受生活的过程,更是随着深入生活,不断对生活提出理想要求并在现实中追求它、实现它的实践过程。艺术家不仅是生活的理性关照者、守护者,更是介入生活的实践者、创造者,因此艺术是物质与意识的统一,是思想与技艺的统一,是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艺是指工艺,术是方法、途径。艺术可以理解为,在一定的道德理念下,经过人为的发现和改变,将人类社会和大自然中最为美好的事物的生动再现,是一种方式、方法或技巧。在这里有个前提,也就是说,这种方式方法必须得到多数人们按照当时审美观念的认可,艺术才能够成立。若不认可的,也就称不上是艺术。艺术是伴随时代的境迁而发生变

浅谈感情朗读

浅谈感情朗读 文章不是无情物,语言文字常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值得人们一读再读,咀嚼品味。正如叶老所说“设身处地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感情朗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 笔者以《天净沙·秋思》为例,结合自己教学的体会,来谈谈感情朗读即美读是一种多么有用的教学手段。其实朗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读的过程就是理解感悟的过程,就是赏析学习的过程。读读读,你自会有许多收获。 1.不作要求,自读——跟着感觉走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中著名的小令,脍炙人口,简约优美,寥寥28字,背诵是易如反掌之事,关键是如何读出感情来。课堂上,我首先不作任何要求,让学生跟着感觉走——自由朗读。你认为该怎么读就怎么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然后点多位试读。当然,学生们读法迥异:轻松欢快的、严肃沉重的、夸张的、平淡的……,值得肯定的一点是他们努力使自己的朗读带有感情,只是情感处理不当,有待指导。 2.适当点拨,揣读——找到了感觉 这首小令描绘了什么样的景,抒发了什么样的情?这是感情朗读的关键所在。通过初步朗读,同学们很快达成了大致相同的意见:“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描绘了一幅萧瑟凄清的晚秋图,朗读的基调应该是深沉哀婉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则直抒胸臆,抒发了漂泊在外的游子浓浓的思乡愁思,自然要读得凄婉感伤。适当点拨后,同学们大体上把握了感情基调,先自己揣读反复操练,然后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个别读、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全班读,读得非常投入。大家找到了感觉,和起初相比大有长进。 3.聆听范读,品读——感觉真的不错 正当同学们沉浸在“读得不错”的快感中时,我不失时机地提出:“我们来听听范读,如何?”群情激昂,于是我播放了从网上下载的flash,音频、视频以它特有的魅力一下子把同学们带入了一个艺术境界。浑厚的男中间,深沉、凝重,凄凉,哀伤,我们仿佛看到:残阳如血,暮色苍茫,空旷的野外,一棵枯藤缠绕的老树无言挺立在寒风中,乌鸦“呱呱”叫着正在归巢,一位风尘仆仆的男子骑着一匹因长途跋涉而疲惫不堪的瘦马,望着小桥流水处几户人家,独自前行……听着听着,我们完全沉浸在浓郁的朗读艺术氛围中,被深深地感染了,尤其是末句“断肠人在天涯”让听者动容,可谓愁肠寸断。范读结束后是短暂的沉默,过了一会儿,同学们如梦初醒,我傻傻地问:“读得怎么样啊!”“好极了!”“very good”“有味!”“无法用语言形容!”……是呀,在叹为观止的朗诵艺术前,任何语言都显得苍

浅谈让戏曲走进校园的意义

浅谈让戏曲走进校园的意义 摘要: 据统计,中国有戏曲剧种300余种,但是,由于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传统的戏曲音乐已经在慢慢的被人们所忽略,所以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戏曲音乐是我们音乐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使传统戏曲音乐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得到传承,并在教育实施过程中得到新的发展。中国教育部2008年在10个省份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试点中小学的一至九年级学生将学唱15首京剧经典唱段,并将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国推开。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教育界、戏剧界顿时引发了多种争议。作为一线工作的小学音乐教师,结合教学工作和戏曲教学的点滴经验,就“戏曲教学走进校园的的意义”做以下阐述:1、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2、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表演才能。3、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体现素质教育的真谛。4、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抵制不良文化,振兴戏曲艺术。 关键词: 戏曲校园素质教育好处 戏曲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化身,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是人文精神与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国有戏曲300余种,它将唱念做打熔一炉,集诗画歌舞为一体,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古今名人、名曲、

名段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让戏曲走进校园,对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建设共有的精神家园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这是基础教育对民族艺术应有的关注,也是社会在整体上对传统艺术更多尊重和敬意的表现。在刚过去的一年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让戏曲走进校园的意义。 一、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中国的戏曲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上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百多个剧种、二百多个曲种,这些剧种、曲种,由于地理环境、人文环境、语言环境的不同均独具风格、各有特色。如此众多的剧种、曲种的音乐汇合起来,就是一个浩瀚的海洋。我们把戏曲音乐引入校园就可以让学生去感受戏曲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了解戏曲音乐进而了解戏曲艺术以至了解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认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就会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但是这种自豪感不是凭空产生的,需要从小接受民族民间音乐的熏陶。潜移默化地使民族文化的素养融化在学生的血液中,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这样热爱民族、祖国的感情,就会深深地铭刻于他们的心灵。 二、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表演才能。 小学阶段的戏曲艺术教育主要是了解和赏析。中国的戏曲艺术是融表演、演唱为一体,以唱、念、做、打的综合性表演为基本形式的独特艺术门类。教师可从戏曲的形式、发展、历史的沿革出发,从经典剧目、剧中人物、著名表演艺术家的生平等一般性知识入手,将学

2021高中音乐《享受合唱的艺术美》word教学设计

2021高中音乐《享受合唱的艺术美》word教学设计 教材:湘艺版高中音乐课标教材《唱歌》模块 课时:一课时(45分钟) 教学对象:高二选修唱歌学生 学情分析: 这节课所面对的学生来自农村,其中大部分是义务教育时期没有音乐基础的学生,学生程度参差不齐,教师教学难度较大。作为高二的第一堂音乐课,要紧要达到让学生初步了解合唱概念和感受感知什么是合唱。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的引导,能清晰地辨论合唱与独唱、齐唱。 2、通过观赏几首具有代表性的合唱曲,了解合唱的两大分类。并 能体会到不同的合唱演唱形式带来的不同的音色美和艺术美。 3、通过熟悉简单的卡农合唱练声曲的尝试,让学生初步感受合 唱。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能认真听赏几首合唱曲,了解合唱的两大分类。通过简单的合唱曲的训练,初步尝试合唱。 教学难点是能感受不同的合唱演唱形式带来的不同的音色美艺术美。 教学过程:

1、导入 (1)出示视频资料:《东方之珠》的两个版本。并请学生回答有什么区别? 一个为独唱版(刘德华版) 一个为合唱版(合唱团版) (2)提问:分别谈谈不同版本的《东方之珠》给你带来什么感受? 2、新课教授: (1)进入主题合唱: ①提问:请大伙儿先想象一下,三种同声合唱的音色分别是什么样的? *学生回答 ②听赏三段合唱,并请说说初步听到的不同点和感受? 分别播放:《东西南北茉莉花》——女声合唱 《猎人合唱》——男生合唱 《槟榔树下摇网床》——童声合唱 ③那么他们相同点在哪里呢? 生回答:每一首歌差不多上同种音色在演唱。 ④教师小结:讲解合唱分为同声合唱和混声合唱两大类。 三首作品的音色各为不同,分别是女声、男声、童声合唱 女声合唱——较柔和抒情 男声合唱——较雄厚细小

合唱与指挥论文

合唱与指挥 ——课后感 一、前言 抱着拿学分的态度,报了“合唱与指挥”这门选修课,结果却出乎意料的在课堂对我的业余知识丰富了很多,在课后组织组员排练歌曲也对我组织能力提高了不少。这时候,我可以自豪的说,今年的选修课我没有白学,我学有所归。 二、总论 我对“合唱与指挥“的认识,合唱与指挥,顾名思义就是有合唱也有指挥。把两者合在一起就是合唱与指挥。但是这不是简单的结合或组合在一起的,而是在各个方面使合唱和指挥构成一个能给人视觉上的盛宴和听觉上的享受的和谐整体。 “合唱与指挥”这门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合唱艺术 指挥艺术 实践课 三分论 合唱艺术。 谈合唱艺术先要弄清什么是合唱。所谓的合唱就是声音的共性的艺术,是通过多声部多层次多种表现手段及处理方法达到高度协和的一种综合性极强的艺术表现形式,合唱这种艺术更多地是淹没自己而突出集体,所以它是群体艺术的结晶,是一个有机组合的和谐的整体。 1、合唱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各自按本声部的曲调,同时演唱一首歌曲,它是一种集体歌唱艺术。合唱艺术是声乐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近年来,我国群众性的合唱活动很活跃,合唱技术、艺术水平提高迅速。 2、广义上说,包含同声的、混声的齐唱、轮唱、领唱、对唱、重唱,以及和声的、支声的、复调的、有伴奏的或无伴奏的一种集体歌唱艺术。 3、合唱既可以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群众性歌唱活动,又可以是一种要求较为严格,技巧较丰富的高级声乐艺术。它能够培养人们的音乐听觉和素养,提高声乐演唱技巧,严格演奏与和声观念,更是加强集体协作能力的极为有效的手段。 4、唱歌,有“气、声、字、腔”四个要求,即气息、发声、咬字、共鸣。 5、合唱讲求共性,在做到唱歌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众人合一”是最高标准,简单的说,就是和谐。 合唱的分类,合唱包括:1.童声合唱。2.女声合唱。3.男声合唱。4.混声合唱,即泛指男、女声或加入童声的合唱,简称混声合唱。 合唱的排列方式,1.一般左边为高声部,右边为低声部,可以排为前排为女高、女低,后排为男高、男低。2.如果是三个声部,可排为女高、女中、女低或前排女高后排为女中、女低,也可排为女高、女中,后边一排为女低。 合唱艺术代表着一个国家民众的文化艺术素质,体现了时代的精神面貌,它是体现国风国貌的一个方面。合唱本身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对培养人们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和团结精神,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和影响。合唱艺术最能够体现人民群体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最能提高人们对音乐的理解,培养人的综合素质 指挥艺术。

浅谈对中国戏曲的认识教学文案

浅谈对中国戏曲的认识 通过选修本门课程,我更好的了解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通过老师对戏曲的讲解,我更好地提高了对戏曲艺术的认识,不但可以增长我们这方面的知识,拓宽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振奋民族精神、提高艺术素质,同时还能培养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由文字、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等因素综合形成的一门戏剧艺术。它与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中国戏曲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粤剧、川剧、秦腔、评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 在我的印象中,戏曲文化一直是我国艺术宝库里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作为中华名族的一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了解﹑继承和传播这笔文化。也许你并不擅长表演它,但这并不妨碍你去欣赏它﹑喜爱它。也许你并不擅长品味它,但这并不妨碍你去认识它﹑了解它。 纵观戏曲的历史,戏曲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是很繁盛的一种文化形式。从平民百姓到官宦之家都喜欢,而且很多人都懂。戏曲从诞生起就是最广大的劳动人民的艺术,具有很广

泛的民间性的特点。戏曲虽然涉及的主题大多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表现的也多是忠孝节义等道德伦理价值观念,但是却反映了几千年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传统戏剧里蕴涵着传统的价值评判,传递着一个时代对历史、对现实的思考,又拥有中国独特的表演体系。这些东西,本身就是来源和生长在我们这片土地上的,有着我们传统血脉的根本,是一种文化的源。因此,欣赏戏曲,更多的是欣赏其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俗话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这也说明了戏剧赏析中的两种境界。所谓“看热闹”,也就是看到戏剧表面上的一些东西,往往注意离奇的故事以及热闹的打斗场面等。所谓“看门道”,就是注意戏剧艺术的审美特性,对戏剧冲突、人物形象、舞台对话以及各个剧种的特定表现技巧作充分的玩味与鉴赏,看到戏剧真正的美学价值。这就需要鉴赏者有健全的文化感官、广博的艺术修养和鉴赏的情感动力。总而言之,不管是看热闹还是看门道,都是对戏曲赏析,赏析者也都能从戏曲中品出各自的味儿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正是这种特性,使得中国戏曲雅俗共赏,不仅被文人墨客所称道,也能广泛地流传于平常百姓之间。 中国戏曲集中国各民族文化之大成,是经过无数艺术家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积累的结晶,是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并且戏曲文化的发展史体现了中国民族艺术文化发展过程,我

《离骚》的独特艺术魅力

《离骚》的独特艺术魅力 学院: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系别:中文系 专业:汉语言文学姓名:王关营 学号:2213 成稿日期:2011/4/10 “逸响伟辞,卓绝一世”是鲁迅先生对《离骚》的评价,从如此尊崇的评价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离骚》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离骚》融合了屈原崇高的政治理想、高洁的思想品德、顽强的斗争意志和炽热的爱国情感,是古典文学中篇幅最长、最有魅力的抒情诗,是屈原爱国和忠君思想的结晶,也是一篇彪炳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 《离骚》的语言形式在时隔发展史上具有创造性发展。《离骚》之前的诗歌大多数都是《诗经》的形式,以四字为主,而且较为整齐、典重,而《离骚》却勇于创新,大胆地突破了这种形式,进而形成了一种新体诗“楚辞”。《离骚》基本上以四句为一章,每句字数参差不齐,而且多为偶句形成了一种既显错落又能从中看到整齐的特点,如下诗: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掔木根以结茞兮,贯薜荔之落蕊。 《离骚》诗句的加长,结构的扩大,又吸收了当时正蓬勃发展的笔法大大拓展了诗歌的容量,使诗句包纳了更丰富的内容,加强了诗的艺术表现力,有利于表现屈原的那种奔腾澎湃的思想感情。 屈原在创作《离骚》的时候,不仅大量地吸收了楚地的方言,还借鉴和发展了南方民歌的特点。在采用楚地方言口语如诗时,虚字“兮”运用的十分灵活,也已成为楚辞体裁上的突出艺术形式之一。虽然在《诗经》中“兮”字已经使用过,如《郑风·野有蔓草》第一章写情人在郊野的“邂逅相遇”: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但是“兮”字在《离骚》里使用的最多,而且最富有创造性,使加长了的句子产生了一种节奏感,增强了诗歌的那种抒情的氛围和音乐美。在借鉴南方民歌的特点方面,屈原吸收和发展了当时楚地流行的民歌形式,即句式参差不齐,而且把虚字“兮”放置在句子中间或末尾,如《越人歌》中:今夕

浅谈对新时期学校合唱的认识

浅谈对新时期学校合唱的认识 汾口镇中章秀合唱艺术是声乐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最富有立体感音响效果,且最善于表达人们复杂细腻的思想感情。它能训练学生对多声部作品的听觉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和团队协作精神。可以说合唱教学是提高我国少年儿童音乐素质,使其成为有全面歌唱修养的人才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学手段。 所以,加强合唱教学必定会成为当今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然而,我一直认为,合唱教学是初中音乐教学,特别是农村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一个教学难点,因为合唱教学首先必须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歌唱能力以及其他各方面的音乐知识。可以这样认为,学生若能演唱多声部的合唱,表明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已经达到一定的程度。虽然农村学生的音乐基础确实是不太好,但他们的热情并不少。所以我对初中音乐合唱教学这一课题进行教学实践与研究,得到了一些体会如下,希得指教: 一、由合唱欣赏入手,培养学生的合唱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推动学习的强大动力。在合唱训练中,让学生多听一些短小优美的中外合唱作品,让他们从音乐本身的旋律中体会合唱艺术的美。 二、设计发声训练 认知性学习主要体现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学习过程中认知。就目前教改现状而言,首先要求教师把握自我建构认知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使学生在自主认知性学习过程中,做到科学认知,同时提高音乐知识和歌唱技能。 要明确合唱教学的目的,挖掘合唱训练中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做到科学认知,同时提高音乐知识和歌唱技能。如:发声练习。 发声练习是用于训练声音技能技巧最基本、最简单的一种练习。对于合唱教学,它是保障合唱效果的基础。它的练习目的有多种,如:学习某种发声方法;解决某个吐字行腔;或针对合唱演唱方法统一等等的练习。而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只是其中的一项教学内容,受教学时间、学生自身音乐素质等条件的限制,学生合唱表演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取决于发声练习水平的高低。 教学实践告诉我:合唱教学中首先要明确发声练习的目的,科学设计发声练习,如《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情绪活泼欢快,要求学生能用轻快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针对这一要求,我设计如下发声练习 2/4 5 5 5 0 ︱ 5 5 5 0 ︱ 5 4 3 2 ︱ 1 0 ︱ 嘀嘀哒嘀嘀哒嘀嘀哒嘀哒 1 3 5 3 ︱ 1 3 5 3 ︱ 2 5. 6 7 ..︱ 1 0 ‖ 嘀嘀哒嘀嘀嘀哒嘀嘀嘀哒嘀哒

朗诵定义

朗诵定义 朗诵是一种口语交际的重要形式和传情艺术,是朗诵者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再表达的艺术活动。诗朗诵就是朗诵者用清晰的语言,响亮的声音,优美的体态,引入的动作把原诗歌作品有感情地向听众表达出来,以传达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引起听众的共鸣。也称为诗歌朗诵。 编辑本段诗朗诵特点 朗诵的体裁多种多样,诗歌、散文、寓言、故事、小说、戏剧,都可以纳入朗诵的范畴中。在众多体裁中,尤以诗歌被用于朗诵的最多,因为诗歌具有感情浓烈、富有韵律、文学性强、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等特点,这些特点都特别适于进行有声语言艺术创作。诗朗诵是一种艺术,要有感情,而且要通过掌握诗的语言的节奏、高低、急缓去表达感情。诗朗诵的艺术感染力是因其特点而产生的。了解其特点有利于加深对朗诵特别是诗朗诵的认识。 (一)音声性 诗朗诵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其音声性,这也是一切朗诵艺术的重要特点之一。朗诵是把文学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艺术创作。在这个过程中,不论朗诵者对文字作品思想内涵的理解如何深刻,不论他对朗诵的整体设计如何精妙,最终都主要体现在有声语言表达上,进一步说,就是朗诵者的语言和声音上。因为,听众是通过朗诵者的有声语言表达来接受文字作品的思想内涵、了解朗诵者的艺术修养、欣赏文字作品的艺术魅力的。在此,有声语言几乎成了诗歌艺术唯一的载体。因此只要思想深刻、情感浓烈就能朗诵好诗歌的说话是不成立的。音声主要指朗诵诗歌的声音。优秀的朗诵艺术家总是不断地进行声音训练的,甚至有这样的经验,只要他一张口,听众立刻就会被其富有磁性的、悦耳动听的声音吸引住。声音虽然不是诗歌的全部,但是它有其独立存在的意义,是增强诗朗诵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进行诗朗诵的训练过程中,练声既是基础性的工作——它是进行诗朗诵的必备条件,也是贯穿始终的工作——它制约着诗朗诵水平提高的幅度。 (二)规范性 规范性主要表现在朗诵所选择的文字作品和所使用的语言上。一般来说,朗诵时选择的文字作品都是规范的,其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大都经过作者的精心思考,另一方面,要求朗诵诗歌要使用普通话。到目前为止,大家所听到的诗朗诵绝大多数都是使用普通话的,其标准的语音、规范的词汇、语法为大多数听众所熟悉,能为大众所理解和接受;同时,这种规范的语音和最能体现诗歌抑扬顿挫、平仄相间、富于韵律的特点,最能表现出诗朗诵的艺术魅力。 (三)文学性 朗诵不同于日常的说话,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其文学性上。人们在日常说话时,涉及的话题多种多样,说话的状态也非常轻松,思绪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跳跃的,可以是完整的,也可以是片段式的,只要能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就可以了。而朗诵则不同,一般来说,其文字作品的主题相对集中,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富有情感,文字洗练精美;在朗诵时,须要深刻理解文字作品,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用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有声语言进行表达。无论是文字作品还是朗诵创作,都带有非常鲜明的文学性。人们在选择朗诵的文学作品时都是非常严格和认真的,对其主题、思想、遣词造句的要求非常高。事实也证明,文字作品艺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朗诵艺术魅力的高低。 (四)艺术性 朗诵不同于传播信息的语言表达,如不同于新闻播音。人们在传播信息时,主要是为了把事情说清楚,因此,往往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样态来转化文字语言,字音、音长、音强、音色、语气、节奏的变化都限制在一定的幅度之内,其朴实性和真实感异常重要。而朗诵则不同。因其现场性的要求,所以朗诵时声音运用有其特殊的要求。因其感情浓烈,所以朗诵

2017艺术概论考试大纲

2017艺术概论考试大纲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艺术概论课程代码:00504 2016年4月版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艺术学概论》是高等院校素质教育重点课程之一,教育部从2001年起,已将《艺术学概论》列为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含师范类与非师范类)必考科目之一。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在内的全国许多综合大学、师范院校,以至理工农医等各类高等院校都纷纷开设了此门课程。本课程对于培养人文类学生具有全面的艺术常识,较高的艺术修养,以及增强人文素质等方面,尤其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目标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自学和辅导考试,能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艺术学相关理论的基本概念、本质属性、艺术发展基本规律、世界文化艺术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等相关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分析艺术发展的总体规

化学等要素放在一个体系内来进行阐释,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关于艺术学理论的整体意识,从而将创作、作品、鉴赏等环节相结合,更有益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通过介绍西方艺术发展状况,能够使学生了解中西艺术的异同,从而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提高人文素养。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上编艺术总论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理解艺术史上对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认识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是解决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2.理解艺术的特征主要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从而加深对艺术的基本认识和了解。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艺术的本质

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本质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将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为解决艺术本质问题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艺术的特征 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艺术创作、艺术作品与艺术鉴赏均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目标 识记:艺术的基本特征。 中外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的三种主要观点 理解: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对于艺术学研究的重要启示 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对于艺术学研究的意义 结合自身的艺术实践经验来理解和认识艺术的基本特征

浅谈对戏曲人物的认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515325584.html, 浅谈对戏曲人物的认识 作者:张秋丽 来源:《神州·上旬刊》2019年第05期 摘要:戏曲人物的表演艺术,的确是一个细致而又十分复杂的问题。戏曲是一种以文学、舞蹈、音乐、美术高度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要想把这种艺术通过演员集中地而又生活真实地展现在舞台上,并能深深地吸引观众、打动观众,实属一件不容易的事。 关键词:戏曲演员;人物角色;基功;表演;个性特征 作为一名戏曲演员首先要在三个方面狠下功夫,一是练就一身过硬的基本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唱、做、念、打”。练好这四项基本功是对戏曲演员最根本的要求,也是当一名戏曲演员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单就其“基本”二字来看,足见它的重要性。只有打牢基础,功夫扎实,才能在舞台上运用自如,洒脱自然。 二是要研究探讨剧本,当你接受剧本和将要扮演剧中某个角色时,首先要研读剧本,了解剧情,分析人物的思想、情感脉络,心中构画出人物的粗线形象和在剧中运动的框架,审视你所扮演的解色在剧中的身份,社会及家庭位置,生活的年代和环境,情感的核心在哪里,有哪些个性特征等。只有深刻地理解并熟练掌握剧情,熟悉人物生活、个性、情感特征,你才会在舞台上塑造出一个个鲜活透亮的人物形象。 三是要注重日常生活积累,平时要多留意,善观察,有条件的可以去亲身感受体验生活。传统戏要多看,多练多请教,只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舞台表演实践的积累,才是你进行艺术创造的源泉。 上述三個方面归纳为三句话就是:没有基本功的表演是美中不足,不研读剧本,理解剧情的表演是有血无肉,不熟悉生活,揣摩生活的表演是无灵无肉。 首先谈谈我对青衣一行的理解。青衣是中国戏曲中旦行的一种行当,北方剧种多称青衣,南方剧种多称正旦。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扮演的一般都是端庄、严肃、正派的人物,大多数是贤妻良母,或者是贞节烈女之类的人物。表演特点是以唱功为主,动作幅度较小。行动比较稳重。念韵白,唱功繁重。如《三击掌》中的王宝钏、《二进宫》中的李艳妃、《桑园会》中的罗敷女等。 青衣是花旦类中的一个定性行当,其特点均是已婚的中、青年妇女,大多数家庭较为贫寒。形象特点为端庄贤淑,老成凝重,衣着朴素大方,举目谨慎庄重,不拘言笑。个性特征:刚毅坚定,能吃苦耐劳,忍辱负重,具有善良的品质,美好的情操。在情感方面:孝敬公婆情真意切。体贴丈夫细致入微,呵护孩子情柔似水,如淮北梆子戏《卖苗郎》中柳迎春、《莲花庵》中的邵氏等等,她们是古代妇女德操礼教最佳的体现。扮演时要注重两点:一是出场时步

高二音乐 享受合唱的艺术美教案

享受合唱的艺术美 教材:湘艺版高中音乐课标教材《歌唱》模块 课时:一课时(45分钟) 教学对象:高二选修歌唱学生 学情分析: 这节课所面对的学生来自农村,其中大部分是义务教育阶段没有音乐基础的学生,学生程度参差不齐,教师教学难度较大。作为高二的第一堂音乐课,主要要达到让学生初步了解合唱概念和感受感知什么是合唱。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的引导,能清楚地分辨合唱与独唱、齐唱。 2、通过欣赏几首具有代表性的合唱曲,了解合唱的两大分类。并能体会到不同 的合唱演唱形式带来的不同的音色美和艺术美。 3、通过熟悉简单的卡农合唱练声曲的尝试,让学生初步感受合唱。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能认真听赏几首合唱曲,了解合唱的两大分类。通过简单的合唱曲的训练,初步尝试合唱。 教学难点是能感受不同的合唱演唱形式带来的不同的音色美艺术美。 教学过程: 1、导入 (1)出示视频资料:《东方之珠》的两个版本。并请学生回答有什么区别?一个为独唱版(刘德华版) 一个为合唱版(合唱团版)

(2)提问:分别谈谈不同版本的《东方之珠》给你带来什么感受? 2、新课教授: (1)进入主题合唱: ①提问:请大家先想象一下,三种同声合唱的音色分别是什么样的? *学生回答 ②听赏三段合唱,并请说说初步听到的不同点和感受? 分别播放:《东西南北茉莉花》——女声合唱 《猎人合唱》——男生合唱 《槟榔树下摇网床》——童声合唱 ③那么他们相同点在哪里呢? 生回答:每一首歌都是同种音色在演唱。 ④教师小结:讲解合唱分为同声合唱和混声合唱两大类。 三首作品的音色各为不同,分别是女声、男声、童声合唱 女声合唱——较柔和抒情 男声合唱——较雄厚粗壮 童声合唱——较纯净甜美 (2)用提问带出学生的新鲜感:那如果这三种音色结合在一起,又将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呢?(先让学生畅所欲言) ①讲解: 介绍混声合唱:混声合唱综合了同声合唱的全部长处,并且有更丰富的声部构成及音乐表现手段,因此更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 ②感受 听赏无伴奏混声合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