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新时期学校合唱的认识

浅谈对新时期学校合唱的认识
浅谈对新时期学校合唱的认识

浅谈对新时期学校合唱的认识

汾口镇中章秀合唱艺术是声乐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最富有立体感音响效果,且最善于表达人们复杂细腻的思想感情。它能训练学生对多声部作品的听觉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和团队协作精神。可以说合唱教学是提高我国少年儿童音乐素质,使其成为有全面歌唱修养的人才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学手段。

所以,加强合唱教学必定会成为当今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然而,我一直认为,合唱教学是初中音乐教学,特别是农村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一个教学难点,因为合唱教学首先必须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歌唱能力以及其他各方面的音乐知识。可以这样认为,学生若能演唱多声部的合唱,表明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已经达到一定的程度。虽然农村学生的音乐基础确实是不太好,但他们的热情并不少。所以我对初中音乐合唱教学这一课题进行教学实践与研究,得到了一些体会如下,希得指教:

一、由合唱欣赏入手,培养学生的合唱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推动学习的强大动力。在合唱训练中,让学生多听一些短小优美的中外合唱作品,让他们从音乐本身的旋律中体会合唱艺术的美。

二、设计发声训练

认知性学习主要体现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学习过程中认知。就目前教改现状而言,首先要求教师把握自我建构认知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使学生在自主认知性学习过程中,做到科学认知,同时提高音乐知识和歌唱技能。

要明确合唱教学的目的,挖掘合唱训练中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做到科学认知,同时提高音乐知识和歌唱技能。如:发声练习。

发声练习是用于训练声音技能技巧最基本、最简单的一种练习。对于合唱教学,它是保障合唱效果的基础。它的练习目的有多种,如:学习某种发声方法;解决某个吐字行腔;或针对合唱演唱方法统一等等的练习。而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只是其中的一项教学内容,受教学时间、学生自身音乐素质等条件的限制,学生合唱表演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取决于发声练习水平的高低。

教学实践告诉我:合唱教学中首先要明确发声练习的目的,科学设计发声练习,如《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情绪活泼欢快,要求学生能用轻快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针对这一要求,我设计如下发声练习

2/4

5 5 5 0 ︱ 5 5 5 0 ︱ 5 4 3 2 ︱ 1 0 ︱

嘀嘀哒嘀嘀哒嘀嘀哒嘀哒

1 3 5 3 ︱ 1 3 5 3 ︱

2 5. 6 7

..︱ 1 0 ‖

嘀嘀哒嘀嘀嘀哒嘀嘀嘀哒嘀哒

这条发声练习,通过科学的设计,既明确了歌曲风格,又突出了合唱训练的目的;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挖掘合唱训练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在科学认知中提高了音乐感受能力和歌唱技能。

三、加强基本功训练

加强音准、节奏训练和咬字、吐字训练,以打好合唱基础。

训练时,要求学生分声部唱准音,进行听辩和模唱训练,最后模唱旋律。要求学生演唱时能听到另一声部的音高。做到声部的和谐统一。熟练的咬字、吐字技巧,不仅是为了把字音准确、清晰地传达给听众,重要的是通过正确的咬字、吐字与歌唱发音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生动形象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使歌声富有感染力。所以在合唱训练过程中,要特别加强咬字、吐字方面的训练,及时纠正一些方言中不正确的发音,从而使合唱获得最佳的演唱效果。

四、创设意境,以情感知

创设情境,是要根据音乐的情境、风格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加之音乐旋律的起伏变幻,动和静、高和低、快和慢的对比组合,展现它特有的魅力,激起人们感情的波澜。

为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知能力,创设一定的意境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创设适当的环境气氛,能让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及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如教唱歌曲《我们的田野》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首先让学生看课本上一幅描绘美丽而辽阔农村新貌的画面说一说,以此激发他们进行想象和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学习兴趣。再以学生自己家乡变化为主题让学生讲述党的致富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学生在情感上有一定的体会。加上歌词本身就是一首极其优美的抒情诗,它犹如一幅清新的水彩画,把祖国的大自然描绘得引人入胜。接着再让学生有表情的朗读一遍歌词,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起来了,由此唤起了他们从小热爱美丽的祖国,长大开发丰富宝藏的愿望,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播下了爱国主义思想的种子。通过学生的直接朗读,声音轻重缓急,语言的抑扬顿挫与歌曲所要表现的无边的田野,翻滚的稻浪,翱翔的雄鹰等形象十分吻合,能起到传情达意的效果,使作品的内在情感因素得到充分的挖掘。

五、研究性学习,探究合唱作品内涵

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在合唱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材为学生创设问题,使学生以问题为载体,根据个人的不同理解和实际感受来运用已知的音乐知识完成课题。在研究性学习中,研究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强调音乐表现的开放性,倡导音乐表现的探究性、研究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考能力同时得到提高。如:歌曲艺术处理。

“音乐不在谱上,而在谱子之间”这是贝多芬的一句名言。它深刻的揭示了音乐艺术处理的重要性。通过合唱教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体会到歌曲的内涵,是合唱教学的目的之一。如歌曲《我们走进十月

的阳光》,歌曲演唱要求亲切而充满幸福感,速度中庸。针对歌曲艺术处理在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如下问题:

1、歌曲速度可否加快;速度加快后情绪有何变化;

2、歌曲演唱方法随速度、情绪的变化而如何改变;

3、歌曲演唱过程中,如何运用合唱的表现手段;

通过学生研究性学习,集思广益,经过一段时间后,歌曲艺术处理定型:首先速度由每分钟92拍,加快到每分钟120拍;其次唱法由“连音唱法”改为“连、断”结合;合唱表现手段由原来的“齐唱、二部合唱”改为“领唱、对唱、二部轮唱、二部合唱”。

这种在教师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由学生自主确定研究课题、研究方式,既增强了学生的音乐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尽管研究结果形式各异,有的甚至在研究这个问题时,又发现了新的问题。而这种在科学研究中的“连锁现象”的产生,不正是我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同时得到提高的有效途径吗?

六、对队员的激励

在合唱训练中我还特别注意对队员的激励。

激励的方法包括:语言表扬、笑容和手势等。比如,在某一处表现的特别好的时候,为了不让歌声停下来,我会面带笑容的向他们竖起大拇指,队员们心领神会后会得到一种良好的心理暗示,声音会更加和谐。另外,在一个段落结束后,我都会及时总结得失,多表扬少批评。使队员们始终在一种被激励的状态下进行训练,收到的良好的效果。

合唱是一门非常严谨的艺术,它必须经过严格而科学的教学训练,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初中音乐合唱教学虽然困难,但不是不能够走出困境。只要我们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对学生正确引导、科学训练。我相信,随着音乐学科的教育重要性逐步提高,教学环境、设备的逐步完善,我们的音乐教育,特别是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会走向一个新的天地!

浅谈青少年合唱教学的现状与研究

浅谈青少年合唱教学的现状与研究 合唱是青少年艺术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对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每个人要找准自己所在的声部,临阵不乱,与其他声部的学生搭配良好,完美地演绎出歌曲。本文对青少年合唱教学的现状和对策进行分析,旨在提高青少年合唱水平。 标签:合唱教学问题对策 引言 音乐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艺术形式,也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在音乐表演过程中,可以调动人的很多种感官,例如听觉、视觉等,都可以被调动起来。音乐的类型有很多种,以演唱人数的多少来区分,可以分为合唱和独唱两种,合唱是声乐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纵观当今各国、各地区合唱赛事与活动越来越频繁,说明合唱艺术受欢迎程度越来越高,而且合唱艺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态势和水平。当前合唱教育已经成为各个国家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唱是一种集体性很强的声乐艺术,是一种高雅的艺术表演形式,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音乐表现力,传递出旋律美、和声美、情感美,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情感,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青少年教育过程中可以加强合唱教育,组织各种合唱活动,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 一、合唱教学的作用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领悟能力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和记忆方式,尤其是一些高低起伏的音调不断变化,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合唱是众多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完成演唱曲目的一种演唱方式,学生不仅要掌握自己所在声部的内容以及演唱风格,还要注意与其他声部进行衔接,不能出错,要把握好时间,所以可以对学生的智力进行开发,提高学生的音乐领悟能力。 2.实现道德教育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在乐曲中不仅有旋律、歌词,还有情感、情绪,尤其是一些鲜明的音乐新乡,可以使人产生丰富的思想情感,音乐的艺术感染力也会深入到学生的内心。加强合唱教学,可以间接提高学生鉴别真善美的能力,进而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例如《黄河大合唱》是合唱中的经典曲目,旋律慷慨激昂,歌词振奋人心,这首作品本身就带有思想教育的功能,在对这首歌曲进行演唱的时候就能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民族荣誉感,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可以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 3.有利于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朗诵的意义

朗诵的意义 文字作品是诉诸视觉的,可以反复看、经常看,无疑是一种优势。可是,看,仍有一定局限,除去一目十行的粗读不说,就是细读,也只是凭借一条渠道传入大脑,留下的印象,远不如多条渠道来得深刻,这正如看舞台演出比看文字剧本收益更大,道理是一样的。朗诵,不但要看,反复看,还要变为有声语言,同时,更须要认真领会、准确表达文字作品的语词涵义和精神实质。这样,对体味作品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深入体味中所得到的也就更多了。通过朗诵,自会发觉“对味儿”或“ 不对味儿”,“贴切”或“不贴切”的问题,于是再看、再体味、再读。这种精益求精的反复,就意味着对文字作品的更深的理解、更深的感受。我们还要强调的是,诉诸声音之后,声音出口时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比蕴含在文字之中、文字背后的,更加直观,因此,由于我们朗读者的再创作,听者可以比自己去看文字作品体味更深,他的判断、品评也就会更为切实。这样看来,就使我们认识到:朗读既有再感受的魅力,又有再体验的动力,更有自我检验的活力。应该说,朗读引导着朗诵者和听者走向文字作品更深的去处。 (2)朗诵有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对文字作品的深入体味,为有声语言运用与追求奠定了基础,为用有声语言表现文字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提供了依据。朗读者如果不能把内心的依据通过有声语言体现出来,传达给听众,就说明他不具备一定的语言表现力。朗读者只有具备一定的表现力,才可能把对作品的理解感受形之于声。因此,朗诵就应该包含着对语言表现力的要求,诸如层次感、主次感、对比感、形象性、逻辑性、丰富性;都要体现在有声语言中。 由于对文字作品的深入体味,那准确的词语慨念,生动的语法修辞,巧妙的构思布局,感人的情景描写,严谨的逻辑序列,优美的韵律配置等,总是十分具体地启迪着我们的思路;而用有声语言将这些表达出来的愿望又迫使我们不能不合理运用各种技巧,尽可能完美地表现出文字作品的精妙。这种对语言表现力的要求,无论对我们从事文字写作,或者对有声语言的表达,都起着自觉学习运用和潜移默化的作用,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地就贮存了许多可资借鉴、可供取用的表现手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那就召之即来,妙手偶得。这一切是仅仅通过分析、讲解文字作品所不易得到的,也是只靠眼看手写所不易达到的。 随着表现力的提高,辞不达意、言不及义的现象就会越来越少,随着语言技巧的丰富,当会逐步改变心虚笔拙、木讷无文的窘状。语言表现力的提高,完全可以使“下笔千言,倚马可待”和“七步为诗,出口成章”

浅谈对中国戏曲的认识教学文案

浅谈对中国戏曲的认识 通过选修本门课程,我更好的了解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通过老师对戏曲的讲解,我更好地提高了对戏曲艺术的认识,不但可以增长我们这方面的知识,拓宽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振奋民族精神、提高艺术素质,同时还能培养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由文字、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等因素综合形成的一门戏剧艺术。它与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中国戏曲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粤剧、川剧、秦腔、评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 在我的印象中,戏曲文化一直是我国艺术宝库里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作为中华名族的一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了解﹑继承和传播这笔文化。也许你并不擅长表演它,但这并不妨碍你去欣赏它﹑喜爱它。也许你并不擅长品味它,但这并不妨碍你去认识它﹑了解它。 纵观戏曲的历史,戏曲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是很繁盛的一种文化形式。从平民百姓到官宦之家都喜欢,而且很多人都懂。戏曲从诞生起就是最广大的劳动人民的艺术,具有很广

泛的民间性的特点。戏曲虽然涉及的主题大多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表现的也多是忠孝节义等道德伦理价值观念,但是却反映了几千年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传统戏剧里蕴涵着传统的价值评判,传递着一个时代对历史、对现实的思考,又拥有中国独特的表演体系。这些东西,本身就是来源和生长在我们这片土地上的,有着我们传统血脉的根本,是一种文化的源。因此,欣赏戏曲,更多的是欣赏其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俗话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这也说明了戏剧赏析中的两种境界。所谓“看热闹”,也就是看到戏剧表面上的一些东西,往往注意离奇的故事以及热闹的打斗场面等。所谓“看门道”,就是注意戏剧艺术的审美特性,对戏剧冲突、人物形象、舞台对话以及各个剧种的特定表现技巧作充分的玩味与鉴赏,看到戏剧真正的美学价值。这就需要鉴赏者有健全的文化感官、广博的艺术修养和鉴赏的情感动力。总而言之,不管是看热闹还是看门道,都是对戏曲赏析,赏析者也都能从戏曲中品出各自的味儿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正是这种特性,使得中国戏曲雅俗共赏,不仅被文人墨客所称道,也能广泛地流传于平常百姓之间。 中国戏曲集中国各民族文化之大成,是经过无数艺术家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积累的结晶,是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并且戏曲文化的发展史体现了中国民族艺术文化发展过程,我

我对戏曲文化的认识和看法

我对中国戏曲文化的认识与看法一、中国戏曲的简介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由文字、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等因素综合形成的一门戏剧艺术。它与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 中国戏曲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比较着名的戏曲种类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粤剧、川剧、秦腔、评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 在我的印象中,戏曲文化一直是我国艺术宝库里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作为中华名族的一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了解﹑继承和传播这笔文化。也许你并不擅长表演它,但这并不妨碍你去欣赏它﹑喜爱它。也许你并不擅长品味它,但这并不妨碍你去认识它﹑了解它。 二、中国戏曲的特点与赏析 中国戏曲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它把曲词、音乐、美术、表演的美熔铸为一,用节奏统驭在一个戏里,达到和谐的统一,充分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的感染力,形成中国独有的节奏鲜明的表演艺术。 这种特点也决定了我们对中国戏曲的赏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而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理解和欣赏角度,所以戏曲的赏析也很难有

一个固定的标准答案。俗话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这也说明了赏析中的两种境界。所谓“看热闹”,也就是看到表面上的一些东西,往往注意离奇的故事以及热闹的打斗场面等。所谓“看门道”,就是注意艺术的审美特性,对冲突、人物形象、舞台对话以及各个剧种的特定表现技巧作充分的玩味与鉴赏,看到真正的美学价值。这就需要鉴赏者有健全的文化感官、广博的艺术修养和鉴赏的情感动力。总而言之,不管是看热闹还是看门道,都是对戏曲赏析,赏析者也都能从戏曲中品出各自的味儿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正是这种特性,使得中国戏曲雅俗共赏,不仅被文人墨客所称道,也能广泛地流传于平常百姓之间。 三、戏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今天,人们的生活状态和节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的音乐和舞台美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革新。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的戏曲是否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如何能真正地被80后90后乃至世界所接受 首先,戏曲的发展需要有一批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敢于尝试艺术创作新路的、有才华同时热爱戏曲事业的创作人员来提供优秀的戏曲剧目和演出剧本。只有解决了这个根本问题才能给戏曲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与革新。 其次,戏曲的发展和一批对艺术不懈追求的舞台表演者也密不可分。没有一批拥有观众群的戏曲艺术家,戏曲的发展和创新也无从谈

浅谈朗诵艺术

浅谈朗诵艺术 浅谈朗诵艺术 山的那边 一、语言关 1、学习普通话,特别是年轻的朋友。 ?? 普通话里的四声调要能准确读出,注意重音 2、吐字要清楚不能囫囵吞枣的去读文章 3、克服地方音比如南方人的前鼻音后鼻音的区分,北方人的o和e 的区分,po pe bo be 4、多练习绕口令 5、“死记硬背”那些平时难区分的字词 6、对文章中出现的生僻的字要学会查字典,特别注释在文章里,便于提醒自己 7、平时讲话多用普通话(特别是年轻人) 8、多听学会听是练习普通话和学习朗诵的关键一环它是最基础的部分。听的好就说明自己会鉴赏和感受,也让我们在电视和其他形式的表演中随时学习,这样自己想学习的老师就无处不在了 二、学些简单的发声方法 1、学发声听起来好像与朗诵无关,其实不然。我们听有些朋友朗读

文章,长长感觉气短或者底气不足,没有对声音做基本的“包装”。这些都是因为我们不懂得发生和对声音的处理。 2、简单的发生方法包括:打开口腔,做打哈欠的动作、闻花的动作、想把拳头塞进嘴里的动作以及多用腹式呼吸, 3、学会控制气息。许多朗读者,读到一句话的后半段或者高潮部分就气不足或没气了,给人感觉不饱满了,这样会影响自己对句子和感情的处理。如何控制,要能存住气,在哪存,丹田。待我们诵读文章时,根据需要释放自己的气息 4、找准发音的支点。当我们准备朗诵时,应根据作品的需要确定发音的位置,这也是给本篇文章定个语调。在这上下午依据情感需要浮动 三、选择文章 1、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文章 ??? 每个人由于阅历和知识结构以及性格等不一样,对文章的偏好也会有差别,这需要我们去选择好文章,对初学者建议先选简单的和短小容易掌握的去诵读。 2、区分文章的类型 ??? 不同类型的文章,在表达时会是不一样的,比如:情感类的,旅游类的,赞美类的等等 四、理解文章 ??? 这是朗诵者最要重视的一部分。每篇好的文章都会给读者塑造一个场景、一个故事或者一种心情,等等

浅谈对艺术的理解

浅谈对艺术的理解 艺术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它的反映本质是审美的而不是科学的。是一种不同于科学的反映,是拟人化的反映,即它的反映是体验的、形象的,而不是抽象的、概念的。 从哲学和科学角度说艺术是人类表达真理的一种特殊形式;从政治学角度说艺术是阶级斗争的工具;从社会角度学说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从心理学角度识艺术是人类心理需求的补偿形式;从伦理学角度说艺术是道德情感的净化和完美人格的塑造;从工艺学角度说艺术是技艺等。都是自觉不自觉地将艺术变成了哲学科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工艺学等的附庸。 艺术不直接与政治、科学、宗教、道德、法律对话,而是通过美学与他们对话。艺术是艺术家审美意识的物化和结晶,是艺术家审美创造的产物。艺术家通过艺术不是要表达他的政治意识、哲学意识、道德意识等其他意识形式的,表达这些意识有比艺术这种形式更便捷、更准确、更适当、更纯粹的形式,艺术是为了表达审美意识而创造的。 艺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愉悦,为人们提供美感享受而创造的,因此艺术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身心和谐的自由体验而创造的,至少遵从一个愉悦的原则。 艺术的功能是以审美为中心,兼有认识、教育、娱乐等作用的价值系统,艺术的功能应该主要为我们提供审美愉悦的。 艺术描绘以人为中心,换言之,艺术的对象是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生活,卢卡奇在《审美悟性》中认为,审美的真理由自我认识和对世界的认识构成一个循环,“认识你自己”的冲动把人们引向世界,使人们转向外部,对社会和自然有所认识,这种对客观现实的追求同时使人们认识到他自己本质的最深层。从写人到写社会,从写社会到写理想之间存在着无限的往复运动,相互支撑,相互深化。 艺术不仅说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又是一定的物质媒介,不仅是精神创造活动,还涉及到技能技巧,不仅是静态的认识深化过程,被动接受生活的过程,更是随着深入生活,不断对生活提出理想要求并在现实中追求它、实现它的实践过程。艺术家不仅是生活的理性关照者、守护者,更是介入生活的实践者、创造者,因此艺术是物质与意识的统一,是思想与技艺的统一,是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艺是指工艺,术是方法、途径。艺术可以理解为,在一定的道德理念下,经过人为的发现和改变,将人类社会和大自然中最为美好的事物的生动再现,是一种方式、方法或技巧。在这里有个前提,也就是说,这种方式方法必须得到多数人们按照当时审美观念的认可,艺术才能够成立。若不认可的,也就称不上是艺术。艺术是伴随时代的境迁而发生变

浅谈感情朗读

浅谈感情朗读 文章不是无情物,语言文字常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值得人们一读再读,咀嚼品味。正如叶老所说“设身处地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感情朗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 笔者以《天净沙·秋思》为例,结合自己教学的体会,来谈谈感情朗读即美读是一种多么有用的教学手段。其实朗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读的过程就是理解感悟的过程,就是赏析学习的过程。读读读,你自会有许多收获。 1.不作要求,自读——跟着感觉走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中著名的小令,脍炙人口,简约优美,寥寥28字,背诵是易如反掌之事,关键是如何读出感情来。课堂上,我首先不作任何要求,让学生跟着感觉走——自由朗读。你认为该怎么读就怎么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然后点多位试读。当然,学生们读法迥异:轻松欢快的、严肃沉重的、夸张的、平淡的……,值得肯定的一点是他们努力使自己的朗读带有感情,只是情感处理不当,有待指导。 2.适当点拨,揣读——找到了感觉 这首小令描绘了什么样的景,抒发了什么样的情?这是感情朗读的关键所在。通过初步朗读,同学们很快达成了大致相同的意见:“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描绘了一幅萧瑟凄清的晚秋图,朗读的基调应该是深沉哀婉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则直抒胸臆,抒发了漂泊在外的游子浓浓的思乡愁思,自然要读得凄婉感伤。适当点拨后,同学们大体上把握了感情基调,先自己揣读反复操练,然后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个别读、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全班读,读得非常投入。大家找到了感觉,和起初相比大有长进。 3.聆听范读,品读——感觉真的不错 正当同学们沉浸在“读得不错”的快感中时,我不失时机地提出:“我们来听听范读,如何?”群情激昂,于是我播放了从网上下载的flash,音频、视频以它特有的魅力一下子把同学们带入了一个艺术境界。浑厚的男中间,深沉、凝重,凄凉,哀伤,我们仿佛看到:残阳如血,暮色苍茫,空旷的野外,一棵枯藤缠绕的老树无言挺立在寒风中,乌鸦“呱呱”叫着正在归巢,一位风尘仆仆的男子骑着一匹因长途跋涉而疲惫不堪的瘦马,望着小桥流水处几户人家,独自前行……听着听着,我们完全沉浸在浓郁的朗读艺术氛围中,被深深地感染了,尤其是末句“断肠人在天涯”让听者动容,可谓愁肠寸断。范读结束后是短暂的沉默,过了一会儿,同学们如梦初醒,我傻傻地问:“读得怎么样啊!”“好极了!”“very good”“有味!”“无法用语言形容!”……是呀,在叹为观止的朗诵艺术前,任何语言都显得苍

浅谈戏剧艺术的现实作用

浅谈戏剧艺术的现实作用 戏剧是艺术众多门类中的一种,它既有文学的色彩与修辞,也有舞蹈音乐的多样性和立体感。我认为鉴赏戏剧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戏剧本身,而是通过戏剧的表演形式窥探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价值观、信仰、宗教乃至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我对戏剧的了解并不多,仅以看过一些戏剧及改编而来的影视作品的经验阐述自己的观点。在修《戏剧鉴赏》这门课时,观看了许多著名的戏剧作品,其中《巴黎圣母院》使我印象深刻。这部音乐剧中,人物通过对话、独白和歌唱表达内心想法,抒发情感,塑造人物形象。卡西莫多嘶哑的声音,佝偻的脊背,丑陋的面容,让人心生同情和怜悯。艾丝美拉达的纯真、善良,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爱情的憧憬,使观众不然而然的喜爱和羡慕。弗洛罗的狡猾,虚伪,私欲,倒并不让人觉得是极其可恶,在我看来,这更是由社会的黑暗面所造成的,也是人物性格决定的,是人性中本来就潜藏的劣质的突出表现。原剧由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所作,原著揭露了当时法国矛盾重重的社会现实,讽刺君主的昏庸、社会的腐败,具有深厚的现实意义。通过文字激发了民众的觉悟,推动社会思潮运动和社会进步。再返回到98版《巴黎

圣母院》音乐剧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基于原著的基础上,新版音乐剧已加入新的思想,着重表现了音乐美,舞蹈美,以及人物的性格特征,反倒没有了原著中强烈的反射与讽刺意味。我想这也是戏剧多样性的缘由之一吧。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们从几个不同的场景中的故事逐渐了解到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和当时浓厚的时代氛围,如同作者为读者勾画了一个真实的文化革命时期下人们的生活状态。虽然从一个小的角度,即以个人的角度来铺开整个故事,但隐隐约约却又明明白白地把宏大的时代特征和背景放在读者眼前。后来这个剧本由姜文导演成一部电影。不得不提一下《为黛西小姐开车》这部剧作同时也是一部电影,以上两部剧作我都是先看的剧本,然后看的电影。虽然说当今社会影视图像比文字信息更吸引人眼球,但是剧本毕竟有剧本的优点。在看这两部剧作时,我都被其中的情节深深吸引了。在英文中,戏剧被叫做drama,而这个单词本身有“戏剧性的,曲折的”意思。戏剧之所以具有吸引人的魅力,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跌宕起伏的剧情,动人心魄的情节,陡转而至的结果。戏剧的曲折性、夸张的表现手法、人物之间的对话形式是它本身的重要特征,也是戏剧在文学上独树一帜的标志。 就以悲剧为例来说,悲剧中人们认识到世事的无常,命途多舛,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情绪和思想。亚里士多

浅谈让戏曲走进校园的意义

浅谈让戏曲走进校园的意义 摘要: 据统计,中国有戏曲剧种300余种,但是,由于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传统的戏曲音乐已经在慢慢的被人们所忽略,所以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戏曲音乐是我们音乐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使传统戏曲音乐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得到传承,并在教育实施过程中得到新的发展。中国教育部2008年在10个省份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试点中小学的一至九年级学生将学唱15首京剧经典唱段,并将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国推开。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教育界、戏剧界顿时引发了多种争议。作为一线工作的小学音乐教师,结合教学工作和戏曲教学的点滴经验,就“戏曲教学走进校园的的意义”做以下阐述:1、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2、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表演才能。3、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体现素质教育的真谛。4、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抵制不良文化,振兴戏曲艺术。 关键词: 戏曲校园素质教育好处 戏曲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化身,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是人文精神与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国有戏曲300余种,它将唱念做打熔一炉,集诗画歌舞为一体,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古今名人、名曲、

名段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让戏曲走进校园,对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建设共有的精神家园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这是基础教育对民族艺术应有的关注,也是社会在整体上对传统艺术更多尊重和敬意的表现。在刚过去的一年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让戏曲走进校园的意义。 一、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中国的戏曲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上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百多个剧种、二百多个曲种,这些剧种、曲种,由于地理环境、人文环境、语言环境的不同均独具风格、各有特色。如此众多的剧种、曲种的音乐汇合起来,就是一个浩瀚的海洋。我们把戏曲音乐引入校园就可以让学生去感受戏曲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了解戏曲音乐进而了解戏曲艺术以至了解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认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就会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但是这种自豪感不是凭空产生的,需要从小接受民族民间音乐的熏陶。潜移默化地使民族文化的素养融化在学生的血液中,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这样热爱民族、祖国的感情,就会深深地铭刻于他们的心灵。 二、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表演才能。 小学阶段的戏曲艺术教育主要是了解和赏析。中国的戏曲艺术是融表演、演唱为一体,以唱、念、做、打的综合性表演为基本形式的独特艺术门类。教师可从戏曲的形式、发展、历史的沿革出发,从经典剧目、剧中人物、著名表演艺术家的生平等一般性知识入手,将学

合唱与指挥论文

合唱与指挥 ——课后感 一、前言 抱着拿学分的态度,报了“合唱与指挥”这门选修课,结果却出乎意料的在课堂对我的业余知识丰富了很多,在课后组织组员排练歌曲也对我组织能力提高了不少。这时候,我可以自豪的说,今年的选修课我没有白学,我学有所归。 二、总论 我对“合唱与指挥“的认识,合唱与指挥,顾名思义就是有合唱也有指挥。把两者合在一起就是合唱与指挥。但是这不是简单的结合或组合在一起的,而是在各个方面使合唱和指挥构成一个能给人视觉上的盛宴和听觉上的享受的和谐整体。 “合唱与指挥”这门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合唱艺术 指挥艺术 实践课 三分论 合唱艺术。 谈合唱艺术先要弄清什么是合唱。所谓的合唱就是声音的共性的艺术,是通过多声部多层次多种表现手段及处理方法达到高度协和的一种综合性极强的艺术表现形式,合唱这种艺术更多地是淹没自己而突出集体,所以它是群体艺术的结晶,是一个有机组合的和谐的整体。 1、合唱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各自按本声部的曲调,同时演唱一首歌曲,它是一种集体歌唱艺术。合唱艺术是声乐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近年来,我国群众性的合唱活动很活跃,合唱技术、艺术水平提高迅速。 2、广义上说,包含同声的、混声的齐唱、轮唱、领唱、对唱、重唱,以及和声的、支声的、复调的、有伴奏的或无伴奏的一种集体歌唱艺术。 3、合唱既可以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群众性歌唱活动,又可以是一种要求较为严格,技巧较丰富的高级声乐艺术。它能够培养人们的音乐听觉和素养,提高声乐演唱技巧,严格演奏与和声观念,更是加强集体协作能力的极为有效的手段。 4、唱歌,有“气、声、字、腔”四个要求,即气息、发声、咬字、共鸣。 5、合唱讲求共性,在做到唱歌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众人合一”是最高标准,简单的说,就是和谐。 合唱的分类,合唱包括:1.童声合唱。2.女声合唱。3.男声合唱。4.混声合唱,即泛指男、女声或加入童声的合唱,简称混声合唱。 合唱的排列方式,1.一般左边为高声部,右边为低声部,可以排为前排为女高、女低,后排为男高、男低。2.如果是三个声部,可排为女高、女中、女低或前排女高后排为女中、女低,也可排为女高、女中,后边一排为女低。 合唱艺术代表着一个国家民众的文化艺术素质,体现了时代的精神面貌,它是体现国风国貌的一个方面。合唱本身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对培养人们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和团结精神,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和影响。合唱艺术最能够体现人民群体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最能提高人们对音乐的理解,培养人的综合素质 指挥艺术。

浅谈戏剧艺术的现实作用

浅谈戏剧艺术的现实作用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浅谈戏剧艺术的现实作用 戏剧是艺术众多门类中的一种,它既有文学的色彩与修辞,也有舞蹈音乐的多样性和立体感。我认为鉴赏戏剧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戏剧本身,而是通过戏剧的表演形式窥探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价值观、信仰、宗教乃至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我对戏剧的了解并不多,仅以看过一些戏剧及改编而来的影视作品的经验阐述自己的观点。在修《戏剧鉴赏》这门课时,观看了许多着名的戏剧作品,其中《巴黎圣母院》使我印象深刻。这部音乐剧中,人物通过对话、独白和歌唱表达内心想法,抒发情感,塑造人物形象。卡西莫多嘶哑的声音,佝偻的脊背,丑陋的面容,让人心生同情和怜悯。艾丝美拉达的纯真、善良,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爱情的憧憬,使观众不然而然的喜爱和羡慕。弗洛罗的狡猾,虚伪,私欲,倒并不让人觉得是极其可恶,在我看来,这更是由社会的黑暗面所造成的,也是人物性格决定的,是人性中本来就潜藏的劣质的突出表现。原剧由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所作,原着揭露了当时法国矛盾重重的社会现实,讽刺君主的昏庸、社会的腐败,具有深厚的现实意义。通过文字激发了民众的觉悟,推动社会思潮运动和社会进步。再返回到98版《巴黎圣母院》音乐剧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基于原着的基础上,新版音乐剧已加入新的思想,着重表现了音乐美,舞蹈美,以及人物的性格特征,反倒没有了原着中强烈的反射与讽刺意味。我想这也是戏剧多样性的缘由之一吧。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们从几个不同的场景中的故事逐渐了解到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和当时浓厚的时代氛围,如同作者为读者勾画了一个真实的文化革命时期下人们的生活状态。虽然从一个小的角度,即以个人的角度来铺开整个故事,但隐隐约约却又明明白白地把宏大的时代特征和背景放在读者眼前。后来这个剧本由姜文导演成一部电影。不得不提一下《为黛西小姐开车》这部剧作同时也是一部电影,以上两部剧作我都是先看的剧

浅谈对新时期学校合唱的认识

浅谈对新时期学校合唱的认识 汾口镇中章秀合唱艺术是声乐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最富有立体感音响效果,且最善于表达人们复杂细腻的思想感情。它能训练学生对多声部作品的听觉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和团队协作精神。可以说合唱教学是提高我国少年儿童音乐素质,使其成为有全面歌唱修养的人才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学手段。 所以,加强合唱教学必定会成为当今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然而,我一直认为,合唱教学是初中音乐教学,特别是农村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一个教学难点,因为合唱教学首先必须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歌唱能力以及其他各方面的音乐知识。可以这样认为,学生若能演唱多声部的合唱,表明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已经达到一定的程度。虽然农村学生的音乐基础确实是不太好,但他们的热情并不少。所以我对初中音乐合唱教学这一课题进行教学实践与研究,得到了一些体会如下,希得指教: 一、由合唱欣赏入手,培养学生的合唱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推动学习的强大动力。在合唱训练中,让学生多听一些短小优美的中外合唱作品,让他们从音乐本身的旋律中体会合唱艺术的美。 二、设计发声训练 认知性学习主要体现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学习过程中认知。就目前教改现状而言,首先要求教师把握自我建构认知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使学生在自主认知性学习过程中,做到科学认知,同时提高音乐知识和歌唱技能。 要明确合唱教学的目的,挖掘合唱训练中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做到科学认知,同时提高音乐知识和歌唱技能。如:发声练习。 发声练习是用于训练声音技能技巧最基本、最简单的一种练习。对于合唱教学,它是保障合唱效果的基础。它的练习目的有多种,如:学习某种发声方法;解决某个吐字行腔;或针对合唱演唱方法统一等等的练习。而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只是其中的一项教学内容,受教学时间、学生自身音乐素质等条件的限制,学生合唱表演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取决于发声练习水平的高低。 教学实践告诉我:合唱教学中首先要明确发声练习的目的,科学设计发声练习,如《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情绪活泼欢快,要求学生能用轻快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针对这一要求,我设计如下发声练习 2/4 5 5 5 0 ︱ 5 5 5 0 ︱ 5 4 3 2 ︱ 1 0 ︱ 嘀嘀哒嘀嘀哒嘀嘀哒嘀哒 1 3 5 3 ︱ 1 3 5 3 ︱ 2 5. 6 7 ..︱ 1 0 ‖ 嘀嘀哒嘀嘀嘀哒嘀嘀嘀哒嘀哒

朗诵定义

朗诵定义 朗诵是一种口语交际的重要形式和传情艺术,是朗诵者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再表达的艺术活动。诗朗诵就是朗诵者用清晰的语言,响亮的声音,优美的体态,引入的动作把原诗歌作品有感情地向听众表达出来,以传达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引起听众的共鸣。也称为诗歌朗诵。 编辑本段诗朗诵特点 朗诵的体裁多种多样,诗歌、散文、寓言、故事、小说、戏剧,都可以纳入朗诵的范畴中。在众多体裁中,尤以诗歌被用于朗诵的最多,因为诗歌具有感情浓烈、富有韵律、文学性强、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等特点,这些特点都特别适于进行有声语言艺术创作。诗朗诵是一种艺术,要有感情,而且要通过掌握诗的语言的节奏、高低、急缓去表达感情。诗朗诵的艺术感染力是因其特点而产生的。了解其特点有利于加深对朗诵特别是诗朗诵的认识。 (一)音声性 诗朗诵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其音声性,这也是一切朗诵艺术的重要特点之一。朗诵是把文学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艺术创作。在这个过程中,不论朗诵者对文字作品思想内涵的理解如何深刻,不论他对朗诵的整体设计如何精妙,最终都主要体现在有声语言表达上,进一步说,就是朗诵者的语言和声音上。因为,听众是通过朗诵者的有声语言表达来接受文字作品的思想内涵、了解朗诵者的艺术修养、欣赏文字作品的艺术魅力的。在此,有声语言几乎成了诗歌艺术唯一的载体。因此只要思想深刻、情感浓烈就能朗诵好诗歌的说话是不成立的。音声主要指朗诵诗歌的声音。优秀的朗诵艺术家总是不断地进行声音训练的,甚至有这样的经验,只要他一张口,听众立刻就会被其富有磁性的、悦耳动听的声音吸引住。声音虽然不是诗歌的全部,但是它有其独立存在的意义,是增强诗朗诵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进行诗朗诵的训练过程中,练声既是基础性的工作——它是进行诗朗诵的必备条件,也是贯穿始终的工作——它制约着诗朗诵水平提高的幅度。 (二)规范性 规范性主要表现在朗诵所选择的文字作品和所使用的语言上。一般来说,朗诵时选择的文字作品都是规范的,其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大都经过作者的精心思考,另一方面,要求朗诵诗歌要使用普通话。到目前为止,大家所听到的诗朗诵绝大多数都是使用普通话的,其标准的语音、规范的词汇、语法为大多数听众所熟悉,能为大众所理解和接受;同时,这种规范的语音和最能体现诗歌抑扬顿挫、平仄相间、富于韵律的特点,最能表现出诗朗诵的艺术魅力。 (三)文学性 朗诵不同于日常的说话,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其文学性上。人们在日常说话时,涉及的话题多种多样,说话的状态也非常轻松,思绪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跳跃的,可以是完整的,也可以是片段式的,只要能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就可以了。而朗诵则不同,一般来说,其文字作品的主题相对集中,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富有情感,文字洗练精美;在朗诵时,须要深刻理解文字作品,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用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有声语言进行表达。无论是文字作品还是朗诵创作,都带有非常鲜明的文学性。人们在选择朗诵的文学作品时都是非常严格和认真的,对其主题、思想、遣词造句的要求非常高。事实也证明,文字作品艺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朗诵艺术魅力的高低。 (四)艺术性 朗诵不同于传播信息的语言表达,如不同于新闻播音。人们在传播信息时,主要是为了把事情说清楚,因此,往往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样态来转化文字语言,字音、音长、音强、音色、语气、节奏的变化都限制在一定的幅度之内,其朴实性和真实感异常重要。而朗诵则不同。因其现场性的要求,所以朗诵时声音运用有其特殊的要求。因其感情浓烈,所以朗诵

浅谈戏剧舞台艺术

浅谈戏剧舞台艺术 戏剧艺术有悠久的历史,是人类文化中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戏剧艺术是活人当众演给活人看的综合艺术,有着电影、电视无法拥有的独特魅力。尤其在影视艺术出现之前,它一直是人类文化生活中最有群众性和吸引力的重要艺术门类。它对人们的精神世界,社会道德面貌,以及政治生活,都有深刻的影响。是否具有戏剧艺术鉴赏力,往往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有文化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虽然是编导专业的学生,但对戏剧戏曲的了解仅仅止于课堂之上,在亲眼见到大四学长学姐的毕业汇报演出之前,我所观看的戏剧都是来自于媒体,并且对戏剧不怎么喜欢,但是真正坐在台下观看过一场表演后,我被深深地吸引了。这时的我才感受到戏剧所具有的独特魅力,那是从媒体上观看戏剧时所感受不到的奇妙感觉。从那一刻起,我喜欢上了戏剧。下面由我发表一下自己对戏剧的浅薄的理解。 戏剧是演员扮演角色,是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我国,戏剧一般是戏曲、话剧、歌剧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世界各民族的戏剧都是在社会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由古代民族、民间的歌舞、技艺演变而来的。后逐渐发展为由文学、导演、表演、音乐、美术等各种艺术成分组成的综合艺术。构成了戏剧的特有艺术形式。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演员和布景再现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使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激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反应,达到教育和审美的目的。 戏剧是时间和空间的艺术,戏剧是各种艺术的综合体现。戏剧是受时间与空间制约的,音乐是时间艺术,美术是空间艺术,而舞美是时间艺术

和空间艺术的结合体。它通过布景.灯光.道具.服装.装置及音响效果等艺术手段,来美化舞台空间,营造并渲染所需要的艺术氛围,把各类表演艺术衬托的更为美,更具生命力。若说表演是艺术“红花”,舞台就是“绿叶”,红花虽美,还需绿叶陪衬。 戏剧中舞台设计的空灵性和时空转换的自由性是令我惊奇的,一部戏剧,通过舞美的设计就可以横跨时间和地点。中国传统戏曲的舞台用一个空空的物理空间表示无限丰富的审美空间。常见的一桌二椅的舞台设计本身并不体现戏剧行动发生的时间、地点、历史氛围、文化特色,不提供行动发生发展的环境因素。在演员上场之前,这个空间不表示任何地方;但随着演员的表演却又可以表示剧情需要的任何一个审美空间。写实话剧大多采用闭幕的方式,用幕间歇表示时间的流逝,以布景的改变表示空间的转移。戏曲由于采用空灵的舞台设计,不表示任何固定地点和时间,所以戏曲的时空转换从来就不是问题。在我所观看的戏剧中,有一幕令我印象深刻,《暗恋桃花源(台版)》中,舞台上仅仅靠着一座秋千和一座老式的路灯这两件道具,再配合着灯光的照射和男女主人公的服装,在女主人公的优美歌声中,观众一下子就被带到了几十年前的老上海,这便是舞台设计的空灵性和时空转换的自由性的体现,也是戏剧中奇特的地方。而想要表现这两点,横跨时间和地点,则是与舞美的设计是分不开的。 舞台美术(参考文献百度百科)是戏剧和其他舞台演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布景、灯光、化妆、服装、效果、道具等。它们的综合设计称为舞台设计。舞台美术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创作,它涉及到许多艺术门类,以其独有的特性区别于一般美术的规律。运用多种造型艺术手段,创造出

浅谈对戏曲人物的认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d17614953.html, 浅谈对戏曲人物的认识 作者:张秋丽 来源:《神州·上旬刊》2019年第05期 摘要:戏曲人物的表演艺术,的确是一个细致而又十分复杂的问题。戏曲是一种以文学、舞蹈、音乐、美术高度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要想把这种艺术通过演员集中地而又生活真实地展现在舞台上,并能深深地吸引观众、打动观众,实属一件不容易的事。 关键词:戏曲演员;人物角色;基功;表演;个性特征 作为一名戏曲演员首先要在三个方面狠下功夫,一是练就一身过硬的基本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唱、做、念、打”。练好这四项基本功是对戏曲演员最根本的要求,也是当一名戏曲演员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单就其“基本”二字来看,足见它的重要性。只有打牢基础,功夫扎实,才能在舞台上运用自如,洒脱自然。 二是要研究探讨剧本,当你接受剧本和将要扮演剧中某个角色时,首先要研读剧本,了解剧情,分析人物的思想、情感脉络,心中构画出人物的粗线形象和在剧中运动的框架,审视你所扮演的解色在剧中的身份,社会及家庭位置,生活的年代和环境,情感的核心在哪里,有哪些个性特征等。只有深刻地理解并熟练掌握剧情,熟悉人物生活、个性、情感特征,你才会在舞台上塑造出一个个鲜活透亮的人物形象。 三是要注重日常生活积累,平时要多留意,善观察,有条件的可以去亲身感受体验生活。传统戏要多看,多练多请教,只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舞台表演实践的积累,才是你进行艺术创造的源泉。 上述三個方面归纳为三句话就是:没有基本功的表演是美中不足,不研读剧本,理解剧情的表演是有血无肉,不熟悉生活,揣摩生活的表演是无灵无肉。 首先谈谈我对青衣一行的理解。青衣是中国戏曲中旦行的一种行当,北方剧种多称青衣,南方剧种多称正旦。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扮演的一般都是端庄、严肃、正派的人物,大多数是贤妻良母,或者是贞节烈女之类的人物。表演特点是以唱功为主,动作幅度较小。行动比较稳重。念韵白,唱功繁重。如《三击掌》中的王宝钏、《二进宫》中的李艳妃、《桑园会》中的罗敷女等。 青衣是花旦类中的一个定性行当,其特点均是已婚的中、青年妇女,大多数家庭较为贫寒。形象特点为端庄贤淑,老成凝重,衣着朴素大方,举目谨慎庄重,不拘言笑。个性特征:刚毅坚定,能吃苦耐劳,忍辱负重,具有善良的品质,美好的情操。在情感方面:孝敬公婆情真意切。体贴丈夫细致入微,呵护孩子情柔似水,如淮北梆子戏《卖苗郎》中柳迎春、《莲花庵》中的邵氏等等,她们是古代妇女德操礼教最佳的体现。扮演时要注重两点:一是出场时步

浅谈朗诵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朗诵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8-09-27T14:21:12.607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9月作者:梁小玲 [导读] 朗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山市石岐第一小学广东中山 528400 朗诵是将无声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艺术,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贯穿于整个小学教育的始终,我国在2011年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对朗诵在小学阶段做了具体和明确的要求。由此可见,朗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朗诵与朗诵艺术的内涵 由于朗诵本身就是一种语言艺术,目前学者们对于朗诵艺术的界定较少。笔者所查阅的文献中,只有武龙飞在《朗诵艺术在播音主持教学中的应用》中对朗诵艺术做了界定,他认为:朗诵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把静止的文字作品转化为立体的有声语言的过程[[[] 武龙飞.朗诵艺术在播音主持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纵横,2017.(1)]]。 二、朗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朗诵对于语言的要求很高。不同的文章,蕴藏着有不同的情感。教师通过示范朗诵,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知道每个字的正确发音,强化学生正确识字和准确发音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进行情感的表达。朗诵过程中,不同的语速、声调,不同的文字,也表达不同的情感。小学教材中,大多数的文章是名家名篇,在文章中喜、怒、哀、乐、愁的这些情感,通过朗诵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语言的情感表达能力和他们掌握语言文字的能力。 2.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在当前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描写美的文章。例如,描写自然之美的《火烧云》、《春天》等;描写心灵之美的文章,如:《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用心灵去倾听》等;描写智慧之美的文章,如:《司马光》《晏子使楚》等,描写行为之美的文章,如:《画家和儿童》《小伙伴》等。教师在讲授这些课文的时候,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把学生带到不同的美的意境当中,让学生去感受自然之美、心灵之美、智慧之美和行为之美。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对美的认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 3.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朗诵是综合运用语调、重音和节奏,将文章所蕴含的情感以声音表达出来,。如:在朗诵《秋天的雨》一文时,首先让学生想想身处大自然,秋天下雨时的情景,唤起学生对秋天雨后五彩缤纷的大自然的喜爱,然后引导学生将这种喜爱之情融入到朗诵中,让学生有感情、抑扬顿挫地朗诵课文,从而增强了学生朗诵时的内心活动。这样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和判断,养成他们思考的习惯,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朗诵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现状与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朗诵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实际情况,笔者走访调查了中山市三所小学的部分师生,并随堂听取了部分教师的朗诵教学。这三所小学分别是:中山市石岐区厚兴郑伟权学校、中山市石岐区第一小学和中山市三乡镇光后中心小学。下面笔者将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听课结果两个方面对朗诵艺术在小学语文中的运用进行分析。 (一)朗诵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现状 在进行调查中,笔者分别编制了针对学生的调查问卷和针对老师的调查问卷。问卷包括了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两种类型的问题。本次调查一共发出90份问卷,回收了90份,回收率100%。其中学生问卷75份,教师问卷15份。 1、学生对朗诵兴趣不大,朗诵方式单一,朗诵要求不了解。在针对学生封闭式问题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对朗诵感兴趣只有40%的人;80%受访学生在课堂的朗诵方式都是单一的一起朗诵,个人朗诵只占受访学生的10%;只有5%的受访学生对语文朗诵的具体要求表示很了解的,不了解的占40%以上。 2、教师重视程度不够,学生朗诵效果不佳。在调查期间,笔者也随堂听取了石岐区第一小学和石岐区厚兴郑伟权学校两所小学的8节语文课程(听取的课文分别为:一年级《静夜思》和《小小的船》、二年级《丑小鸭》和《数星星的孩子》、三年级《秋天的雨》和《听听,秋的声音》、五年级《金色的鱼钩》和《桥》)。在随堂听取的8节语文课程中:在朗诵时间方面,一年级课程朗诵时间较多,二、三年级次之,五年级最少。在朗诵方式安排方面,一年级老师设计朗诵方式多样,既有一起朗诵也有个人朗诵,二、三年级课堂朗诵多为一起朗诵,五年级课堂多为老师讲课,学生听课、做题。 (二)朗诵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朗诵教学效果不佳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人员的流动性加强,家庭收入快速增加等等,这些环境的变化导致当代教师面临的授课对象更加多元。一是语言的多元化。人口流动的加强,使一个班级当中说着不同方言的学生增多,有说粤语、四川话、东北话、湖南话等等。二是兴趣的多元化。家庭收入的增加,使学生的家长有条件开发学生各方面的兴趣,比如:绘画、舞蹈、摄影、运动、书法等等。三是家庭背景的多元化。学生的家长有的是公务员、工程师、作家、大学老师、务工者、企业家、商人等等,不同的家长给学生的熏陶也是不同的。面对如此多元的授课对象,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诵教学的教学效果不佳是可以预见的。 2.学生的朗诵兴趣难以激发 当代的小学学生面对的诱惑很多,如:玩具、游戏、网络、电视节目等等。要想把小学学生的兴趣从娱乐性、趣味性更强的项目上吸引过来,是比较困难的。而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单一的朗诵方式,即便短时间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但小学学生正处于儿童成长时期,智力尚未发育健全,注意力的集中时间较为短暂,缺乏一定的持久性[[[] 许贤.中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6]]。 3.教师朗诵的专业性不强 朗诵是一门艺术。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学历、层次参差不齐,专业背景也有不同。另外,受到学校对朗读不重视的影响,教师们也不会努力地提升自身的朗读水平[[[] 黄雀.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艺术[J].语数外学习,2013.(3)]]。因此,大部分教师朗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