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横跨与硬横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z 课 品
tc rv
触 接
精 网
第十一节 软横跨与硬横跨
二、软横跨节点
8、不等高轨面时的安装
下部固定绳的 高度以电化股道的 最高轨面连线的中 心为准,接触线高 度不得超过 6500mm,轨面较 低时,可采用按不 大于接触线允许坡 度升高接触线的方 式安装,接触线高 度超过6500mm 时,可采用加设调 节立柱的措施安装。
第十一节 软横跨与硬横跨
一、概述
多股道接触悬挂通过横向线索悬挂在线路两侧的支柱上的装配方式称为 软横跨。接触悬挂通过金属桁架架设在线路两侧支柱顶上的装配方式称为硬 横跨。
zz
tc rv
1、软横跨
软横跨由站场线路两侧支柱(称为软横跨支柱)和悬挂在支柱上的 横向承力索、上、下部固定绳、软横跨直吊弦及支持和连接它们的零件 组成。
5、节点 10
节点10装配形式 与锚段关节中转换柱 的装配相似 。
zz 课 品
tc rv
触 接
精 网
第十一节 软横跨与硬横跨
二、软横跨节点
6、节点 11、12
节点11接触线在此处升 高后与下部固定绳之间垂直 距离 h = H '− ( H + 200), 节点12接触线在此处升高 后,与下部固定绳之间垂直 距离 h = H '− ( H + 430) ,其 中为下部固定绳距轨平面 (或轨平面连线中心)的高 度。
zz
tc rv
触 接
精 网
课 品
则横向承力索悬挂最低点便出现在悬挂负载 QK 所在的悬挂点
计算图
第十一节 软横跨与硬横跨
三、软横跨预制计算
3、确定最短吊弦位置
方法一:根据横承力索在悬挂点反力确定横向承力索最低点
zz
tc rv
触 接
精 网
课 品
计算图
第十一节 软横跨与硬横跨
三、软横跨预制计算
3、确定最短吊弦位置
第十一节 软横跨与硬横跨
二、软横跨节点
4、节点 6、7
节点6、7相当 于道岔定位柱的定 位装配,它所定位 的两组悬挂均为工 作支,两根接触线 的高度基本一致。 节点6相当于L型道 岔定位柱安装,节 点7相当于LY型道 岔定位柱安装。
zz 课 品
tc rv
触 接
精 网
第十一节 软横跨与硬横跨
二、软横跨节点
触 接
精 网
课 品
第十一节 软横跨与硬横跨
三、软横跨预制计算
1、实测和确定参数
(7)f1 f 2 横向承力索的弛度,即 由横向承力索最低点至 横向承力索悬挂点铅垂 方向的距离,当两支柱 为等高时。 (8)a1 a2 a3 、…、 an
zz
tc rv
横向承力索上相邻悬挂 点间的水平距离,一般 认为是相邻线路的线间 距
zz 课 品
tc rv
触 接
精 网
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节 软横跨与硬横跨
三、软横跨预制计算
站场软横跨的预制计算在接触网施工和改造中十分重要,因为软横跨在 架设时跨越很多股道,受运输干扰比较大,而且可调节的裕度较小。因此, 一般要求软横跨挂设时一次到位,尽量避免返工,所以软横跨前期的预制和 计算十分重要。 在施工和改造中曾采用抛物线计算法、图解法、实测法等,这些方法虽 然简单易行但精确度不够,故一般采用负载计算法。负载计算法的步骤为: 测量并计算安装结构参数,确定负载,确定最短吊弦位置,求算横向承力索 分段长度和总长度,求上、下部固定绳长度以及结果校验。
二、软横跨节点
1、节点1、2、3、4
节点1、2 适用于13m 或15m高的 钢柱,节点3、 4适用于地面 以上12m的 钢筋混凝土 柱。其中节 点2、4用于 站台上的钢 柱和钢筋混 凝土柱的连 接。
zz 课 品
tc rv
触 接
精 网
第十一节 软横跨与硬横跨
二、软横跨节点
2、节点8、9、13
节点8用于软横跨上、下 行正线股道间、不同供电分 区间的电分段绝缘。节点9的 安装结构多用于跨越中间站 台时,为了保证车站工作人 员以及旅客生命财产安全, 下部固定绳在跨越中间站台 时将两端用绝缘子串隔开, 正对中间站台上方的下部固 定绳形成一个无电区,即中 性区。节点13和节点9结构一 样,只是节点13在横向承力 索以及上部固定绳上也用绝 缘子串隔开 。
tc rv
其垂直方向的合力记为 :
触 接
精 网
课 品
计算图
第十一节 软横跨与硬横跨
三、软横跨预制计算
在横承力索最低点左侧,对于第
4、求横向承力索分段长度、总长度及各悬挂点吊弦长度
触 接
精 网
课 品
i 段横承力索长度的m值为:
zz
tc rv
计算图
第十一节 软横跨与硬横跨
三、软横跨预制计算
因而有横向承力索分段长度 bi 及总长度 B 分别为:
方法二:先假设最低点,然后用分界力校验 求横向承力索水平力
zz
tc rv
T及分界力 Y :
触 接
精 网
课 品
计算图
第十一节 软横跨与硬横跨
三、软横跨预制计算
3、确定最短吊弦位置
方法二:先假设最低点,然后用分界力校验
zz
tc rv
Y 就是利用 值来判断原先所假设的最低点的位置是否正确。若原 先假设的最低点的位置是正确的,那么:
zz 课 品
tc rv
触 接
精 网
第十一节 软横跨与硬横跨
二、软横跨节点
8、不等高轨面时的安装
下部固定绳的 高度以电化股道的 最高轨面连线的中 心为准,接触线高 度不得超过 6500mm,轨面较 低时,可采用按不 大于接触线允许坡 度升高接触线的方 式安装,接触线高 度超过6500mm 时,可采用加设调 节立柱的措施安装。
方法二:先假设最低点,然后用分界力校验
zz
tc rv
先拟定计算软横跨最低点(一般奇数股道选中间股道、偶数股道选中间 股道负载较大一侧)。
计算子力矩用 从最低悬挂点 分开,各侧股道悬挂负载分别对悬挂点A、 B的力矩值:
触 接
精 网
课 品
计算图
第十一节 软横跨与硬横跨
三、软横跨预制计算
3、确定最短吊弦位置
若 Y < 0,则说明最低点应该向左移;若 Y > QK ,则说明最低 点应该向右移。
触 接
0 ≤ Y ≤ QK
精 网
课 品
计算图
第十一节 软横跨与硬横跨
三、软横跨预制计算
∑F
=0
4、求横向承力索分段长度、总长度及各悬挂点吊弦长度
利用力学平衡方程,对每一个悬挂点取铅垂力的分力,对于最低点 K
Y
zz
zz 课 品
tc rv
触 接
精 网
第十一节 软横跨与硬横跨
二、软横跨节点
软横跨节点
是指软横跨所跨越线路的装配形式。为了设计及施工的方便, 把软横跨各种装配形式经过归纳综合,制定了14种节点类型,其结 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zz
tc rv
触 接
精 网
课 品
第十一节 软横跨与硬横跨
zz 触 接 精 网 课 品
zz 课 品
tc rv
触 接
精 网
第十一节 软横跨与硬横跨
二、软横跨节点
7、节点 14
节点14为 站内软横跨 处设防串动 中心锚结的 安装定位方 式。
zz 课 品
tc rv
触 接
精 网
第十一节 软横跨与硬横跨
二、软横跨节点
7、节点 14
节点14为站内软横 跨处设防串动中心锚结 的安装定位方式 。
4、求横向承力索分段长度、总长度及各悬挂点吊弦长度
zz
tc rv
横向承力素悬挂最低点左侧吊弦长度为:
触 接
精 网
课 品
计算图
第十一节 软横跨与硬横跨
三、软横跨预制计算
5、求上、下部固定绳长度
因而有横向承力索分段长度 bi 及总长度 B 分别为:
zz
tc rv
6、计算结果校验
触 接
精 网
课 品
计算图
触 接
δ2
精 网
课 品
第十一节 软横跨与硬横跨
三、软横跨预制计算
1、实测和确定参数
(3) CX 1 CX 2 侧面限界,在正线轨平面 内,支柱内侧缘至相邻线 路中心的距离(m); (4) L 横向跨距,系指两支柱 横向承力索悬挂点(支柱 顶端内缘向下100mm处) 间的水平距离(m);
zz
tc rv
zz 课 品
tc rv
触 接
精 网
第十一节 软横跨与硬横跨
二、软横跨节点
4、节点 6、7
节点6、7相当 于道岔定位柱的定 位装配,它所定位 的两组悬挂均为工 作支,两根接触线 的高度基本一致。 节点6相当于L型道 岔定位柱安装,节 点7相当于LY型道 岔定位柱安装。
zz 课 品
tc rv
触 接
精 网
第十一节 软横跨与硬横跨
四、软横跨故障
1、软横跨接地侧绝缘子串因污染严重网络击穿或损坏,造成接触 网接地故障。 2、分段供电用的分段绝缘子串污染严重或损坏,当一部分接触网 设备停电检修时,带电部分接触网设备因分段绝缘子串污染严重闪络 或损坏而造成接触网的接地故障。 3、下部固定绳距接触线的铅垂距离太小,受电弓抬升接触网,造 成受电弓刮坏下部固定绳故障。 4、接地侧或分段的绝缘子串中,杵头连接部分弹簧销脱落,线索 松弛或上人作业时绝缘子串下垂,材头从绝缘子串中脱落,造成软横 跨线索抽脱故障。 5、下部固定绳松弛严重(正弛度严重),受电弓刮断下部固定绳 故障。
zz 课 品
tc rv
触 接
精 网
第十一节 软横跨与硬横跨
二、软横跨节点
3、节点 5
节点5相当于 一个一般中间柱 装置,在整个站 场软横跨定位 中,采用最普遍 的是节点5。
zz 课 品
tc rv
触 接
精 网
第十一节 软横跨与硬横跨
二、软横跨节点
4、节点 6、7
节点6、7相当 于道岔定位柱的定 位装配,它所定位 的两组悬挂均为工 作支,两根接触线 的高度基本一致。 节点6相当于L型道 岔定位柱安装,节 点7相当于LY型道 岔定位柱安装。
触 接
精 网
课 品
第十一节 软横跨与硬横跨
三、软横跨预制计算
1、实测和确定参数
(5) d1 d 2 偏移距离,即支柱结 构斜率和调整倾斜值所 形成的偏移距离之和, 简称偏距,是悬挂点高 度和支柱斜率的积。 (6)S1 S 2
zz
tc rv
基础面至正线轨面的高 差,即支柱底面(钢筋 混凝土支柱由地线孔至 轨面)至轨面的垂直距 离。
触 接
精 网
课 品
第十一节 软横跨与硬横跨
三、软横跨预制计算
zz
tc rv
触 接
精 网
课 品
第十一节 软横跨与硬横跨
三、软横跨预制计算
2、确定负载
zz
tc rv
Ji
Gi Mi
触 接
精 网
课 品
Pi
第十一节 软横跨与硬横跨
三、软横跨预制计算
3、确定最短吊弦位置
确定横向承力索悬挂最低点位置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横承力 索在悬挂点反力确定横向承力索最低点;另一种是先假设最低点,然后用分 界力校验。 方法一:根据横承力索在悬挂点反力确定横向承力索最低点
触 接
精 网
课 品
绝缘绝缘软横跨 非绝缘软横跨
zz 触 接 精 网 课 品
tc rv
zz 触 接 精 网 课 品
tc rv
第十一节 软横跨与硬横跨
一、概述
2、硬横跨
按照定位方式分: 吊柱硬横跨 定位索硬横跨
zz 课 品
tc rv
触 接
精 网
第十一节 软横跨与硬横跨
一、概述
2、硬横跨
按照定位方式分: 吊柱硬横跨 定位索硬横跨
zz 课 品
tc rv
触 接
精 网
第十一节 软横跨与硬横跨
二、软横跨节点
2、节点8、9、13
节点8用于软横跨上、下 行正线股道间、不同供电分 区间的电分段绝缘。节点9的 安装结构多用于跨越中间站 台时,为了保证车站工作人 员以及旅客生命财产安全, 下部固定绳在跨越中间站台 时将两端用绝缘子串隔开, 正对中间站台上方的下部固 定绳形成一个无电区,即中 性区。节点13和节点9结构一 样,只是节点13在横向承力 索以及上部固定绳上也用绝 缘子串隔开 。
zz
tc rv
触 接
精 网
课 品
第十一节 软横跨与硬横跨
三、软横跨预制计算
1、实测和确定参数
(3) l1
l2
zz
tc rv
不等高悬挂或不对称悬 挂,由横向承力索最低 点分别至两支柱横向承 力索悬挂点的水平距离 (m)。 (4) δ 1 支柱结构的斜率和调整 倾斜度之和,即安装后 的支柱内缘(钢柱为外 缘)相对于铅垂线的总 斜率(mm/m)。
tc rv
软横跨节点示意图
第十一节 软横跨与硬横跨
二、软横跨节点
1、节点1、2、3、4
节点1、2 适用于13m 或15m高的 钢柱,节点3、 4适用于地面 以上12m的 钢筋混凝土 柱。其中节 点2、4用于 站台上的钢 柱和钢筋混 凝土柱的连 接。
zz 课 品
tc rv
触 接
精 网
第十一节 软横跨与硬横跨
zz
tc rv
触 接
精 网
课 品
第十一节 软横跨与硬横跨
五、软横跨检修标准
1、横向承力索、上、下部固定绳均不得有接头、断股和补强。 2、横向承力索、上、下部固定绳应在同一垂直平面内。直吊弦应处于 铅垂状态。 3、上、下部固定绳应呈水平状态,允许有平缓的负弛度。 4、直吊弦用两股镀锌铁线扭合制成,上端通过横向承力索线夹固定在 横向承力索上,下端通过横向承力索线夹或U型线夹(定位环线夹)与上 部固定绳连接,直吊弦应在承力索的正上方。 5、与支柱连接的各部螺栓应紧固,底座安装水平。 6、横向承力索上、下部固定绳应涂油防腐,无锈蚀,基础帽无脏污和 杂草,双横承力索受力均衡。 7、下部固定绳与接触线间距一般为300—400mm。 8、分段绝缘子串应对齐,不得下垂 。 9、分段绝缘子串应位于两股道中间且上、下对齐在同一铅垂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