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历史试题分解: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高考全国卷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2012.Ⅱ.47材料使德国陷入受奴役地位达一代之久、降低数百万生灵之生活水平以及剥夺其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培育,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策——即使这种政策事实上可行,即使藉此能够养肥我们自己……如果法国和意大利准备利用它们暂时的战国权利去毁掉已经战败投降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并以此来结束这场欧洲内战的话,它们自身同样会走向毁灭,因为战胜国和战败国被背后的精神和经济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通过把赔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能力之内,我们可以恢复德国的希望和进取心,可以避免由和约条款不可能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据[英]凯恩斯《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年12月)(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凯恩斯的主张与凡尔赛和约规定的不同之处。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凯恩斯提出其主张的主要原因。
(9分)2013.Ⅰ.47材料一越南战争使美国的政界、军界高层在后来进行战争决策时“形成一种新的共识:美国只应把动用军事力量作为最后一种手段;只有当美国国家利益明显受到影响时方可这样做试;只有当获得公众强有力的支持时才能这样做;只有在有可能相对较快地以较小代价取得胜利时才能这样做。
”——摘编自哈佛·西提可夫《越战的战后影响》材料二1990年12月,海湾战争“沙漠风暴”行动发起之前,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表示:“你们尽管放心,倘若需要采取军事行动,绝不会出现另一个越南。
”——摘编自威廉·黑德等编《回顾越南战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湾战争没有成为“另一个越南”的原因。
(9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次战争的结果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6分)2013.Ⅱ.47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反法西斯盟国组成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和日本东京分别对战犯进行了审判。
该审判原则于1946年12月11日经联合国大会通过,1950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据此制定了《纽伦堡原则》,其内容有: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的人承担个人责任,并因而应受惩罚。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考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3讲 新人教版选修3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富汗战争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富汗战争的影响。
[答案](1)背景:阿富汗国内政治矛盾尖锐;苏联推行霸权主义,粗暴干涉阿富汗内政;美国遏制苏联,支持阿富汗国内的反苏政治势力。
(2)影响:导致阿富汗国内政治混乱,影响其发展;美国实现牵制苏联的战略目的,加强了其在中亚的影响力;苏联陷入战战争早期的进展,心理上感到安慰。这种心态为未来的和平进程以及埃及的门户开放政策铺路”、“《戴维营和约》令以埃关系正常化,埃及成为首个承认以色列的阿拉伯国家,同时埃及几乎完全脱离苏联的势力范围”等信息可以得出这场战争有利于阿以和平,打击了苏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战争之后引发了1973年石油危机,而这次危机成为战后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这场危机打击了美日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解析](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阿富汗战争之所以爆发主要的原因是,阿富汗国内政治矛盾非常尖锐,苏联推行地区霸权主义政策,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在阿富汗境内扶持反苏联力量。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阿富汗战争,导致了阿富汗国内政治混乱,经济发展受到影响,同时美国通过阿富汗战争牵制了苏联的战目的,加强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苏联因为阿富汗战争削弱了综合国力,出现了80年代经济的衰退。
选修三 第3讲
1.(2017·山东淄博二模)
材料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反核和平运动在西欧各国蓬勃展开。运动的导火索是苏联部署SS-20中程导弹,以及美国准备在西欧部署潘兴II式中程导弹的对抗性措施。这一事件促使西欧人民对不断升级的核军备竞赛造成的安全后果进行深刻的认识和反思,西欧人民强烈感受到核武器的泛滥和扩散实际是对世界和平和人类安全的严重威胁。于是一场空前规模的反核和平运动在西欧各国一浪高过一浪地发起和展开。
【人教版】2012高考历史全套解析一轮复习课件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2)同意“和平已经来临”。巴黎和会和华盛 顿会议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
帝国主义列强间的矛盾,使欧洲和亚太地区基 本维持了较为和平的局面;国际联盟的建立, 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同意“新的世界大战已经悄悄拉开帷幕”。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无法消除列强之间的矛盾和 斗争;随着新的不平衡出现,凡尔赛—华盛顿体 系瓦解,新的战争就将来临;1929~1933年经 济危机后,激烈争夺世界市场的矛盾激化;德、 日建立法西斯专政,形成欧、亚战争策源地。
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世界人民的反战运动。 第(1)问的难点在于“内容”和“影响”,解答 这两个问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有鉴于在 未来的世界大战核武器肯定会被运用”;第(2) 问,注意从反战的核心内容、参加的阶层、运 动的规模等角度回答。
答案:(1)主题:反对战争、维护和平。内容: 反对核战争。影响:使越来越多的科学工作者 投身到反战和平运动中来。
表示:“这个安排是荒谬的,它既非按照受降 签字的次序,又非按照联合国安理会五强排列 的次序,亦非按照一般国际会议以国名字母先 后排列的次序,用意何在,殊属费解。”说毕 便愤然离开。
第二天,远东国际法庭正式开庭。开庭前庭 长宣布,最高统帅已经同意,法官行列和坐席 的顺序以受降签字国的顺序为准。
——摘编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答案:(1)美国民众舆论压力;苏联综合国力 下降,全面收缩;削减核武器符合美苏双方利 益。
(2)核武器技术不断扩散;宗教和民族矛盾引 发无核国家的核诉求;缺乏有效的国际制约机 制。
6.(2011·山东泰安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一 毕加索的《和平鸽》
材料二 《罗素—爱因斯坦宣言》:“有鉴
2.(2010·课标全国)材料 远东国际法庭法 官既为由日本投降书上签字受降各国所派遣, 法官们的席次当然应该以受降签字国的先后为 序,即以美、中、英、苏、澳、加、法、荷为 序。但庭长不喜欢这个安排。由于他想使与他 亲近的英、美法官坐在他的两侧,便提议应按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强为中心安排,即以美、 英、苏、中、法为序。但是有人指出:按照联 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以中、 法、苏、英、美(按照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
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

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4分)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2.(4分)读表: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5郡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68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国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
据此可知()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3.(4分)读表:记述出处“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
”《旧唐书•高祖本纪》《旧唐书•太宗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
”“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新唐书•高祖本纪》薛举战于泾州,败绩。
”《新唐书•太宗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
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4.(4分)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
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
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5.(4分)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含解析版)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一、选择题1.(2分)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2.(2分)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
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A.对僧人爱憎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3.(2分)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
“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农业的衰退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4.(2分)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5.(2分)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6.(2分)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2019高考历史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四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含解析)选修3

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考纲要求] 1.第一次世界大战:(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1)凡尔赛体系的构建;(2)华盛顿体系的构建;(3)“非战公约”;(4)国际联盟。
3.第二次世界大战:(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1)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2)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高涨;(3)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4)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
5.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1)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2)中东战争;(3)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4)海湾战争。
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核心知识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历史背景(1)20世纪初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
(2)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空前激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
(3)20世纪初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
(4)欧洲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盛行,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斗争愈发激烈。
2.战争进程3.后果和影响(1)后果: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灾难;削弱了英法,欧洲国际地位下降;美日崛起;俄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2)影响: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是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非战公约》(1)主要内容:规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
(2)积极作用①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秩序。
②是第一次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其中体现的尊重和平、摒弃武力的思想,有一定进步意义。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和答案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2.(4分)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B.绘画技术进步C.政治权力干预D.儒家思想影响3.(4分)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
这一制度()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4.(4分)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
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
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
由此可知,当时江南()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5.(4分)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
这一做法()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6.(4分)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
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
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
”陈独秀意在()A.主张国家至上B.批判封建伦理C.反对西方民主D.传播马克思主义7.(4分)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
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Ⅰ卷试题及答案

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Ⅰ卷(带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答案】:B解析:商朝兄终弟及的传位制度较为普遍,导致出现了同代的王很多,西周这种现象基本杜绝,反映兄终弟及逐渐被父死子继取代,因此选B。
禅让制是早期的一种按才能和威望而非血缘来继承的制度,与材料不符,A错。
C选项与材料的变化无关。
血缘关系弱化无法体现,材料反映的是父子血缘关系(嫡长子继承制)更加受到重视,兄弟血缘关系不受重视。
2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
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
朝廷这种做法()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答案】:C解析:白鹿皮币定价40万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必须购买,而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约20万,因此,诸侯王需要耗费两年的租税才能买一张白鹿皮币。
这一做法加强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削弱了地方的经济实力。
因此C正确。
A,B不符合题意,D选项“实现了”过于夸大了其作用。
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
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据此可知,在唐代()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答案】:C解析:唐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仍然在北方,一种体育娱乐活动不能说明江南文化成为主流,A错。
耕战结合是一种兵农合一的体制,北魏到唐初的府兵制就是一种典型的兵农合一体制,但后来逐渐没落,到唐玄宗时完全废除,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职业兵役制,即募兵制,B错。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

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2021·新课标全国Ⅰ卷·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巴黎和会上,瓜分土耳其的中东阿拉伯领地时,法国坚持要占有包括黎巴嫩、巴勒斯坦、摩苏尔在内的大叙利亚。
英国反对,认为大叙利亚的面积过大。
即使法国放弃对巴勒斯坦和摩苏尔的要求后,英国仍不同意大叙利亚方案,逼得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说,这样一来“留给劳合·乔治选择的只有枪或剑了〞。
关于如何处置战败国德国的殖民地和土耳其的中东阿拉伯领地,各主要国家接受了美国总统威尔逊建议的“十四点原那么〞中的委任统治主张。
即实行委任统治是因为“其居民尚不能自立〞,接受委任统治的国家也就是接受了为“此等人民之福利及开展〞的“文明之神圣任务〞。
——摘编自廑等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法发生的争执及其实质。
〔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英法争执,评价威尔逊的委任统治主张。
〔8分〕【考点】巴黎和会——英法争执【解析】〔1〕第一小问争执,根据材料“即使法国放弃对巴勒斯坦和摩苏尔的要求后,英国仍不同意大叙利亚方案〞得出争执①法国提出大叙利亚方案,遭到英国反对;根据材料“逼得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说,这样一来‘留给劳合•乔治选择的只有枪或剑了’〞得出争执②法国不惜以武力威胁。
第二小问实质,根据材料“巴黎和会上〞及所学知识,从巴黎和会的性质分析得出实质: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
〔2〕根据材料“关于如何处置战败国德国的殖民地和土耳其的中东阿拉伯领地,各主要国家接受了美国总统威尔逊建议的‘十四点原那么’中的委任统治主张〞及巴黎和会后成立了国联得出评价①被纳入国际联盟盟约,暂时解决了英法争执;根据所学知识,从巴黎和会的影响分析得出评价②没有根本解决列强之间矛盾;根据所学知识,从巴黎和会的背景分析得出评价③暴露了美国意图领导世界的野心;根据材料“即实行委任统治是因为‘其居民尚不能自立’〞得出评价④并未改变殖民地统治的实质。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含解析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设立中国战区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战区设立的意义。(9分)
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司马相如(前179~前118),字长卿,蜀郡成都人,少好读书,因仰慕蔺相如而自名。汉景帝时入皇宫为郎,后辞官,游于梁王封国,作《子虚赋》颂梁国之盛而含讽谏之意。汉武帝即位后,因得读《子虚赋》而喜之,召相如入京,侍于左右。相如曾奉命安抚西南,使“邛、筰、冉駹、斯榆之君皆请为内臣”。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述天子音乐活动场景:“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歌颂了国家的强盛和天子的威严,宣扬了大一统中央王朝无可比拟的气魄和声威。他的散体大赋叙事夸张,铺陈物象,句式整齐,文辞华丽,气势磅礴。时人赞曰:“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其神化所至邪。”
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25.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26.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
绝密★启用前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和答案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2.(4分)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
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
朝廷这种做法()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3.(4分)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
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据此可知,在唐代()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4.(4分)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的变革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D.地区经济的差异5.(4分)表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黄彬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
朱纯祖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
姚光第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
如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6.(4分)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不及“革命”的.这种变化可说明()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7.(4分)194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
高考历史专项复习《人民解放战争》十年真题

高考历史专项复习《人民解放战争》十年真题2023年1.(2023年新课标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党中央争取国内和平民主的方针,各解放区继续实行抗日战争时期确立的民主选举的各项原则和制度。
一些解放区开展了民主选举运动,颁行了选举法规。
1945年10月至1946年初,陕甘宁边区为召开第三届参议会首次大会进行了乡、县、边区三级普选。
这次选举产生了10名边区参议员,包括各社会阶层的代表。
在党派关系上,共产党员61人,国民党员19人,救国会员1人,无党无派人士89人。
解放战争后期,对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者的范围和条件作出新的规定。
1949年1月,《东北解放区县村人民代表选举条例草案》规定:经军事法庭、司法机关和人民法庭判决剥夺公民权者,有反革命行为及民主政府缉办在案者等无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1949年6月,东北行政委员会明确地把“赞成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建设新民主主义新中国”,列为被选为人民代表会议代表的首要条件。
其他解放区颁布的选举法规也有类似的规定。
——摘编自韩延龙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解放区人民政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范围调整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解放区人民政权选举制度的积极作用。
2022年1.(2022年北京卷)1946年4月8日,中共代表王若飞、博古等人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后,从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民主人士、国民党要员等社会各界纷纷表示哀悼。
有悼文指出:“他们的事业,就是中国人民大众的事业,就是全人类的事业。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各界()A.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反对国民党政权的统治C.希望建立无产阶级政权D.企盼国家实现和平民主2.(2022年广东卷)1946年6月,中共中央致电各军区负责人说:“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
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
2019年高考二轮历史模块4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对应学生用书第104页)(1)第一次世界大战: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①凡尔赛体系的构建。
②华盛顿体系的构建。
③“非战公约”、国际联盟。
(3)第二次世界大战: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③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①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②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
③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
(5)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①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
②中东战争。
③两伊战争。
④海湾战争。
(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1)考情盘点: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知识的考查,其内容主要集中在如何惩治战犯、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
命题核心思想集中在重温历史,杜绝悲剧重演,热爱和平。
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世界战争与和平的考查,侧重于复杂的国际关系、局部战争以及核武器的研发、制造、影响等。
(2)预测考查:试题的设计和题材的选取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近几年试卷侧重考查世界环境下的亚洲地区的战争与和平,考查的问题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发展进程息息相关。
(3)考查方式:考查形式上,都以新材料为依托,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以及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设问方式上,一般为两问,考查某种国际关系出现的原因或战争出现某种结果的原因及影响。
考向一考查两次世界大战相关史实,隐性考查当前国际热点问题[例1](2018·全国卷Ⅲ)材料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后,欧洲紧张局势不断加剧,英法两国酝酿对德实行经济封锁。
英国成立经济作战部,开始从陆地到海洋,从武器、军备到石油、机械甚至牲畜,对德全面经济封锁。
1939年11月,英法成立经济协调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共同派代表团到海外进行采购军火和战略原料的谈判,试图以优惠购买政策阻止战略物资流入德国。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以及答案解析(全国3卷)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3卷)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2.(4分)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B.绘画技术进步C.政治权力干预D.儒家思想影响3.(4分)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
这一制度()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4.(4分)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
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
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
由此可知,当时江南()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5.(4分)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
这一做法()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6.(4分)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
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全国历史3卷

2.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
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
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
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
因素是
A. 经济发展水平B. 绘画技术进步
C. 政治权力干预D. 儒家思想影响
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强调 是伦理道德, 礼义廉耻。由材料中佛像的裸体到服饰整齐可知体现佛 教受到中国的儒家思想影响,D选项符合题意。经济发展、 绘画技术及政治权力不属于佛像变化的主要因素,材料 强调的是儒家文化对佛像的影响,ABC选项排除。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汤姆叔叔的小屋》翻译与改动的部分情况
——据陈白尘、董健主编《中国现代戏剧史稿》等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 述清晰。)
答案】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所给时间及相关内容的描述可提炼 出论点是时代背景对文学的影响,阐释需要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 族危机加深、反抗清政府的革命斗争及60年代的阶级斗争思想等角 度进行分析即可。
D
8.下图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该作品
《数他劳动强》
A. 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 B. 描绘了农民参与社会主义生产的场景 C. 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 D. 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
D
9.16世纪,英国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 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17世纪 六七十年代,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 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此 举旨在 A. 促进信仰自由B. 巩固君主立宪 C. 强化专制统治D. 落实《权利法案》
11.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
2019年历史真题及解析_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I)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2.(4分)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
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
朝廷这种做法()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3.(4分)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
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据此可知,在唐代()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4.(4分)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的变革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D.地区经济的差异5.(4分)表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黄彬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
朱纯祖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
姚光第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
如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6.(4分)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7.(4分)194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
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8: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8: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一、材料分析题(共3题)1.(2019·全国Ⅲ)[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苏德战争爆发后,盟国开始就开辟第二战场问题进行协商。
丘吉尔表示,在目前情况下,大举登陆必遭“血腥还击”,而小规模袭击“只能导致惨败”,拒绝了苏联的提议。
1942年上半年,在国内外的压力下,英国被迫同意美国提出的西欧作战计划,但在开始时间上作出了重大保留。
同年8月,在与斯大林的会谈中,丘吉尔把法西斯在欧洲的统治比喻为鳄鱼,主张应该首先打击它“柔软的下腹部”,强调在英国传统势力范围的北非、包括巴尔干在内的地中海地区展开军事行动的重要性,而第二战场的开辟只能推迟。
在1943年底召开的德黑兰会议上,经过激烈的斗争,英国不得不同意开辟第二战场的具体计划。
1944年6月,盟军终于实施了在诺曼底登陆的“霸王计划”。
——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拖延第二战场开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战场成功开辟的意义。
2.(2019·全国Ⅱ)[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蒋介石信心大增,表示抗战到底,并建议各友邦成立军事同盟。
美、英、中等国相继对日、德、意宣战。
同月,美、英两国首脑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商讨在远东设立中国战区,包括中国、泰国、越南等地区,由蒋介石担任最高统帅。
1942年1月1日,由中、英、美、苏四国领衔的26个反法西斯国家,签署了对德、意、日共同采取行动的《联合国家宣言》,规定:签字国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打击共同敌人;相互合作,不得与任何敌人单独媾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同月,中国战区统帅部成立。
中国以多年独立抗日所显示的伟大力量,赢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设立中国战区的背景。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以及答案解析(全国2卷)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2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2.(4分)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
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现实统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3.(4分)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其体现的主旨是()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4.(4分)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
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
这表明清代中期()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5.(4分)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
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6.(4分)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世界大战
1.(2017·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
整个20年代,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版,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
如挪威生物学家弗里约夫·豪森在给美国总统威尔逊的信中说:“在所有欧洲国家联合在欧洲合众国旗帜下之前,欧洲的持久和平是不可能的。
”当欧洲联合的呼声在民间日趋高涨之际,法国总理白里安于1929年在国联大会上提出了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
计划,后又发表备忘录,着重强调政治行动,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
然而,他的欧洲联合方案提出后,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
最后,“欧洲联邦”计划不了了之。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白里安“欧洲联邦”设想提出的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联邦”设想未能实现的原因。
(9分)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欧洲衰落与“欧洲联邦”设想的提出
【解析】(1)据材料,由“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可得战争对欧洲造成巨大破坏,战后欧洲明显衰落;由“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版,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挪威生物学家弗里约夫·豪森在给美国总统威尔逊的信中说:‘在所有欧洲国家联合在欧洲合众国旗帜下之前,欧洲的持久和平是不可能的’”
可得有识之士认识到走欧洲联合的道路才能实现和平,复兴欧洲;由“1929年”结合所学知识可得《洛迦诺公约》和《非战公约》的签订缓和了欧洲局势。
(2)依据材料,由“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法、德历史积怨太深,削弱对方、保障自身安全的思维严重存在;由“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得出,欧洲各国利益诉求不尽相同;由材料时间“1929年”结合所学得出,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造成欧洲局势动荡,最后得出结论:设想脱离现实。
【答案】(1)背景:战争对欧洲造成巨大破坏,战后欧洲明显衰落;有识之士认识到走欧洲联合的道路才能实现和平,复兴欧洲;《洛迦诺公约》和《非战公约》的签订缓和了欧洲局势。
(2)原因:设想脱离现实:法、德历史积怨太深,削弱对方、保障自身安全的思维严重存在;
欧洲各国利益诉求不尽相同;经济危机造成欧洲局势动荡。
2.(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47)[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说中提出了“十四点”计划。
其主要内容包括:公开外交、订立和平条约、公海航行自由、贸易平等、民族自决、裁减军费、公正处理殖民地争议、建立国际联盟等。
《泰晤士报》评论其“似乎没有考虑到形势的某些严峻现实”。
尽管交战双方接受“十四点”为停战基础,但是实力依然强大的殖民大国英法只是口头赞同。
“十四点”计划的实施严重受阻。
——摘编自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威尔逊提出“十四点”计划的背景。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威尔逊“十四点”计划严重受阻的原因。
(7分)
【考点】威尔逊“十四点”计划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世界、美国和苏俄等角度来分析。
从世界看,一战接近尾声,恢复世界和平、重建战后秩序成为焦点;从苏俄看,发生了十月革命,颁布的《和平法令》反响很大;从美国看,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的增长,逐渐突破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等等。
(2)根据“民族自决”、“公正处理殖民地争议”等内容来看威尔逊“十四点”计划具有一定的理想化色彩;根据“实力依然强大的殖民大国英法只是口头赞同”可知美国的实力同英法还有一定的差距,还不足以主导世界;结合所学可知战后列强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对战后和平的重建看法不同,并且美国国会中意见分歧、反对力量强大。
【答案】(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防止大战重演、重建战后秩序成为关注的焦点;
苏俄政府发布《和平法令》产生很大反响;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8分)
(2)原因:过分理想化;列强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对战后和平的重建看法不同;美国的实力还不足以主导世界;美国国会中意见分歧、反对力量强大。
(7分)
3.(2013·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反法西斯盟国组成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和日本东京分别对战犯进行了审判。
该审判原则于1946年12月11日经联合国大会通过,1950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据此制定了《纽伦堡原则》,其内容有:
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的人承担个人责任,并因而应受惩罚。
违反国际法应受处罚的罪行是:(一)反和平罪:计划、准备、发起或进行侵略战争或破坏国际条约、协定或承诺的战争;(二)战争犯罪:违反战争法规或习惯,出于某种目的或在占领区内,实施包括但不限于谋杀、虐待或奴役平民居民,谋杀、虐待战俘;(三)反人道罪:对任何平民居民进行谋杀、生物实验、放逐和其他非人道行为,或基于政治、种族、宗教背景的迫害,而此类行为已实施或此类迫害已执行或此类行为与任何反和平罪或任何战争犯罪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