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古诗词鉴赏题10大规律和答题模板

古诗词鉴赏题10大规律和答题模板诗歌鉴赏要从诗歌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及作品风格、鉴别其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题10大规律和答题模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古诗词鉴赏题10大规律和答题模板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模板

古诗词鉴赏答题模板分析意境古诗词鉴赏答题模板,高分就是这样炼成的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游月陂宋·程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3分)[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答题技巧完整版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题答题技巧——阿璃整理一、答题基本方略1.把握标题,参照内容,明确类别、中心;2.捕捉意象,形成画面,初步理解形象特点;3.审读题干,明确要求,准确定位考查对象:内容、方法、语言;局部、整体; 二、基本考查内容及对应答题点一表现手法抒情言志描写的手段、技巧、艺术手法、怎样表达感情活怎样描写的1.抒情言志的方法: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事折柳、登高、凭栏、用典抒情、托物言志、象征、衬托、烘托、抑扬、对比昭应、虚实结合、从对方落笔、比兴;卒章显志;2.描写写景方法——比兴、渲染、衬托、动静、对比、拟人、夸张、正侧、虚实;二内容方面:设问方向: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画面、景物、思想、情怀答题过程:描摹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把握景物特点有景、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等——依景辨情,把握思想感情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三语言方面:设问内容:语言特色、语言风格、语言艺术答题方向: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四综合设问:1.就某个词、某个句子进行鉴赏;某个词的作用或为什么用这个词;某个句子好在哪里;答题方向:内容——这个词或者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或者所抒发的情感、阐述的道理;表达效果——往往是景物描写对情感表达所起的作用;如果运用了特定的表现技巧,如比兴、拟人化、衬托等,要写出所用的方法;即:用了什么方法,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2.诗眼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或字;诗骨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帅作用的句子逐句分析每句诗的内容,分析其怎样围绕“诗眼”、“诗骨”展开;三、各类诗歌的基本特点一怀古诗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2.内容特点: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二咏物诗1.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2.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3.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三写景诗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1.内容范围:一般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2..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4.山水田园诗得住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四战争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1.形式标志:题目中朵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2.基本主题: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3.分析重点: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的哪一类型的情感,要注意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战争特征的事件、心理;五行旅诗和闺怨诗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闺怨诗: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六送别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3.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四、诗词鉴赏题型一、形象类诗歌作品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二分析思路1、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具体分析思路与方法: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2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3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4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形象类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8、爱恨情长的形象;常用词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2、事物形象;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即物象,如咏物诗中常见的松、竹、梅等;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具体分析思路:1、捕捉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色、声、态等、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2、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常用方法1、从整体构思看,表现手法是托物言志或象征;2、从具体描写方法看,有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对比及常用修辞比喻、拟人、夸张等;3、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它包括: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高考对景物形象的考查,一般有两种类型,即考查意象类和考查意境类;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一切景语皆情语”,鉴赏景物形象的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写景技巧1、各种修辞手法;2、正面描写:动静结合以静衬动,以动写静、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勾勒、工笔细描、列锦意象排列、色彩渲染季节色彩、冷暖色调、观察角度高低、远近、俯仰、感觉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3、侧面描写:对比、衬托;景情关系1、正衬: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2、反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3、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三答题步骤1、总说形象:概说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具体分析: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3、形象意义: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四答题示例1、人物形象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着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问:分析诗中塑造的陆鸿渐形象;答案步骤一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步骤二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步骤三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2、事物形象例题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答案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3、景物形象例题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步骤一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步骤二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步骤三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二、意境类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2、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4、诗中描绘了哪些景象景象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二分析思路注意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征,渲染了何种气氛或传达了何种情感;常用术语雄浑壮丽雄奇险峻辽阔苍茫清幽明净闲适恬淡恬静优美萧瑟凄凉孤寂冷清肃杀荒寒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瀚辽阔博大新奇深邃奇崛朦胧渺远空灵高远空蒙迷茫虚幻飘渺苍凉悲壮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安谧美好清净悠闲冷森幽僻凄清冷落萧疏凄寂淡雅闲适和谐静谧开阔苍凉深远绵邈高远辽阔沉郁孤愁等三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用自己语言描写,切忌照搬,力求优美;2、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意境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四答题示例例题12012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破讷沙头雁正飞,鹈泉②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鹈泉:泉水名;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参考答案步骤一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步骤二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步骤三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例题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步骤一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二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三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题3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步骤一全诗选取了商山旅店早起赶路时的所见之景:铎、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枳花,描绘了一幅旅途之人早行图;步骤二用昨晚温暖的梦境“凫雁满回塘”来反衬旅途的清冷,营造了一种孤寂冷清的意境;步骤三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的思念;三、意象类1、考查意象的内涵;2、考查意象的作用;3、考查意象的特点;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写了什么样的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说一说这首诗中意象的特点;3、诗人通过诗中某意象表现了怎样的情感4、诗中某意象有什么作用5、分析某意象的内涵;二分析思路分析诗歌意象要根据诗歌描绘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并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意象作用1、营造气氛;2、设置背景或环境;3、塑造意境;4、奠定情感基调;5、借景抒情;6、衬托人物性格、品质;以景衬境、以景衬情;7、诗歌线索;常见意象1、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杨柳、长亭、驿路、南浦、寒蝉、行舟、酒;2、愁苦类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梧桐、芭蕉、芳草、流水、杜鹃、猿啼、风霜、飞雪、苦雨、酒;3、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亮、鸿雁、莼羹鲈脍、双鲤、羌笛、蟋蟀、捣衣、行舟;4、抒怀类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梅花、菊花、松柏、幽兰、蝉、翠竹、黍离、冰雪、草木、乌鸦;5、爱情类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红豆、连理枝、比翼鸟;6、战争类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投笔、长城、楼兰、请缨、柳营、羌笛;7、闲适类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五柳、东篱、三径、渔樵、山林;三答题步骤1、找出诗中描绘的意象;2、分析意象的基本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或内涵;3、指出描绘意象的作用或效果;四答题示例例题12012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子规注元曹伯启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答案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人归去,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②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③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④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例题22012年高考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江城子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变做:纵使;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答案“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有二: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这首词抒发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愁情别恨;例题32012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吴松:即吴淞,江名;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答案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四、技巧类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4、这首诗某某诗句在写景抒情、描写人物/某某上有什么特点二分析思路注重整体构思技巧.表达技巧艺术技巧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2、表现手法:1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夸张、借代、对偶、设问、反问、双关、顶真、谐音、互文、反语、通感、排比、反复等;2抒情手法: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乐景写哀情、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3描写方法:A、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B、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由实到虚、由虚到实;C、正侧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D、点面结合以点写面、以面写点;E、远近结合;F、抑扬结合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欲抑先杨;G、褒贬结合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正话反说、似褒实贬/寓贬于褒/反话正说;H、明暗结合;I、声色结合;J、细节描写;K、比兴;L、白描;M、工笔;N、象征;O、对比;P、衬托正衬、反衬;Q、烘托;R、渲染;S、用典;T、铺陈;U、联想、想象;V、以小见大;W、侧面描写;X、主客移位侧面虚写;4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过渡、铺垫、伏笔、悬念等;设题角度1、“小角度”设题;从表达技巧中的某一个具体方面鉴赏;2、“大角度”设题; “表现手法”、“艺术手法”或“手法”等较为宽泛的概念;三答题步骤:1、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释理由: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析作用: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四答题示例: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案步骤一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二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三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五、关系类一设问方式1、从A与B的角度分析这首诗;2、这首诗在AB上有什么特点3、这首诗是如何运用AB来写的,试作分析;二分析思路此提问考查的是表达技巧的内容,主要针对的是情景关系、虚实关系、动静关系、抑扬关系等,提问时一般会明确说出,解答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说明其具体关系;1、情景关系: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写哀情、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2、动静关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3、虚实关系: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由实到虚、由虚到实4、抑扬关系:抑扬结合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欲抑先杨三答题步骤1、明关系:指出两者之间的关系;2、阐运用: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这种关系在诗歌中体现;3、析效果:说明这种关系的作用营造的意境、表达的内容、抒发的情感四答题示例。
语文答题技巧:超级管用的古诗鉴赏答题模板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超级管用的古诗鉴赏答题模板语文学科中,古诗歌鉴赏这个题目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难题,在平时的教学中,这个题目也是主干知识,所以每次考试的时候,总是有学生在这个题目上面出错,甚至得到很低的分数。
有的学生不是读不懂古诗,而是不会组织答案,即意思明白,却不能用文字准确表达。
因此这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些很有用的古诗歌鉴赏题答题模式,希望对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有所帮助。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答题的时候应该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的时候一定要忠于原诗,还有用自己的想象加以创新,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等,注意能准确的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这样题目的时候千万不要空洞,例如“回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够的,也得不到多少分,应回答出因为什么而“感伤?”。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情感的?这样表达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准确的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述为什么用这种手法。
(3)、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诗人怎样的感情?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型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名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提问方式:某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本诗中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用某个字替代行吗?为什么?(1)、解释该字在句子中的含义。
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

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报告、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演讲致辞、人物事迹、学习资料、教学资源、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character stories, learning materials, teaching resource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是什么面对课外古诗鉴赏考题,学生首先在心理上主产生惧怕。
诗歌鉴赏【答题模板】+反套路题型

诗歌鉴赏【答题模板】+反套路题型增分技巧【增分意识】1.得分意识。
考生要有强烈的得分意识,每一个作答环节都必须臻善臻美,力求选择题满分,主观题得高分!2.草稿意识。
不是只有数理化学科才打草稿,语文的主观题作答一定要有草稿纸上书写作答的意识,甚至养成良好使用草稿纸的习惯。
3.再创造的意识。
诗人的作品是第一次创造,我们的鉴赏是第二次创造,更具有个性色彩,真正体现了“千个读者,千个哈姆雷特”。
主观题作答不是机械地写一堆文字,而是运用技法,能动地再创造。
写出自己的感受、体悟,要有强烈地角色代入感——我不仅是考生,我就是诗人,我是审美再创的作者。
4.揣摩命题意图的意识。
试题上的诗歌鉴赏,不是平素的品读赏玩,是有使命感的,要完成命题人的问题设置,要多得分。
必须要养成揣摩意图的意识,这个题考我诗歌鉴赏哪一个知识点,命题者的导向是什么,他的答案拟制有什么内在的规律和特点。
这些东西需要老师经常引领学生去思考,去实践,进而形成作答的硬核素养。
【增分技巧】1.熟记诗歌鉴赏的常用术语及历代名家的诗歌风格特点,体现作答的专业性。
2.鉴赏流程:(一“读”二“看”三“思”四“答”)。
一“读”:诗词都比较简练含蓄,文字量不多,所以需要细细地读诗词文本,不要遗漏。
二“看”:看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通过看标题,知晓写的什么内容,是赠别诗、思乡诗,还是咏物抒怀、托物言志?接着“看”作者,知名的诗人,我们可以借助平时的积淀了解他的生平、情感倾向,不知名的作家往往有相应的注释,不要遗漏,这样才能做到“知人论世”。
然后,“看”注释,诗人的现在处境怎样,被贬谪了吗?看用了什么典故?为什么要用这个典故?紧接着,“看”命题老师的题设,明确考点和答题方向。
最后,“看”题号后的分数,真正做到,看分作答,看分赋点。
比如本题总分六分,习惯上要切分成三个及三个以上的要点;如果是四分,两个要点足矣。
三“思”,之所以称为“三思”,第一个原因是第三个流程,第二个原因是提醒考生“三思而后作答”,这个环节在草稿纸上快速进行,具体思考的内容:考点及相应的术语是什么?文本是如何表现的?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妙处?这样一看,显然就是“三思”。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答题技巧今天我们讲解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中的答题技巧。
解答古诗歌鉴赏题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整体感知,即阅读诗歌时不忘题目、作者、注解,注意辨析诗歌类别。
二是意象情感,即把握意象意境,并透过意象意境揣摩诗人所要抒发的感情。
三是答题要求,即审读题干,弄清要求,有针对性作答。
有时还要根据赋分确定答题详略。
答题时一般遵循先观点后分析的套路,结构上采取总分式、并列式(分点作答)。
下面就常见的六类题型的答题模详细解说。
一、形象意境类形象意境类题型主要考查三个方面:对抒情主体形象的理解,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对诗歌意境的体味。
【设问方式】形象画面: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景物有什么特点?意象意境:诗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或直接点明某意象,要求简要赏析。
【背景知识】1.形象——诗歌中的形象,既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抒情主体形象),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
意象是寓“意”之“象”,是诗歌用来寄托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包括景和物。
2.意境——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常见意境特点术语:繁华热闹、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等。
【答题模式】形象画面分析:特征+形象画面定位意象意境解说:意境描摹+特点概括(或效果简析)。
即先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境描摹出来,再概括情境特点(如雄浑壮阔、高阔远深、恬静优美、萧瑟凄凉、生机勃勃、孤寂冷清等),或者对意境的作用效果加以简单解说。
举例例1(2009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①书扇韵姜夔[宋]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及套路模板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及套路模板(一)把握思想内容的一般方法( 写什么内容,抒什么感情)1 、审标题,搜取信息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些诗歌题目就交待了很多信息。
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题目交待了内容(送别)、时间、对象;张籍的《秋思》,题目点名了感情基调;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题目暗示了内容。
幽:深远,僻静,隐蔽的,不公开的。
这些都能帮助考生答题。
2 、看作者,知人论世高考大都选名家作品,这些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作品风格,或豪放,或沉郁,或清丽,或哀婉。
知其人,晓其风格,对其作品的理解也就容易得多。
读苏轼的“大江东去”,自然要理解其“豪放语”,读李清照的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自然不会说它“直抒胸臆”,因为作者属婉约派,特点是曲折委婉、含蓄隐约而又寓意隽永、细腻缠绵。
3 、品局部,抓住关键高考题往往从关键词语(诗眼)出发,提摄全篇,这其实正好是读诗的一个突破口。
上文已谈及,此不赘述。
4、看注释,破解难点高考试卷为了降低试题难度,命题者往往有意识的在诗歌后面给出一些注释。
一方面是对文中的难点进行解释,一方面对诗歌所涉及的历史环境进行必要的说明。
对这些内容,学生们在做题时,必须给以足够的重视,因为这往往是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关键。
5 、抓整体,全面参照一抓全文意象情感(上文已谈)。
二抓尾联末句。
在前文叙事写景的基础上,最后抒情议论,画龙点睛,这是中国诗歌的一大特色。
尾句(联 )通常担负着表情达意的作用,如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最后一联,明显地透露出了作者对贾生的同情和对孝文帝的讽刺。
三抓诗后及题干中的补注和交代,往往可以了解其写作背景、写作目的及某些词语的含义。
(二)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一般方法(怎样写的 )第一,了解常用修辞方法的作用。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高中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答题模板汇总(共8个)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模板一、分析意境【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游月陂宋·程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3分)[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答题套路及模板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答题套路及模板高中语文古诗鉴赏整体来说不是很难,尤其是掌握了答题技巧以后。
本文整理了一些高中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模板,供参考。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答题套路及模板形象意境类形象意境类题型主要考查三个方面:对抒情主体形象的理解,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对诗歌意境的体味。
【设问方式】形象画面: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景物有什么特点?意象意境:诗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或直接点明某意象,要求简要赏析。
【背景知识】1.形象——诗歌中的形象,既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抒情主体形象),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
意象是寓“意”之“象”,是诗歌用来寄托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包括景和物。
2.意境——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常见意境特点术语:繁华热闹、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等。
【答题模式】形象画面分析:特征+形象画面定位意象意境解说:意境描摹+特点概括(或效果简析)。
即先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境描摹出来,再概括情境特点(如雄浑壮阔、高阔远深、恬静优美、萧瑟凄凉、生机勃勃、孤寂冷清等),或者对意境的作用效果加以简单解说。
【真题印证】例1(2009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①书扇韵姜夔[宋]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问题: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案:诗歌描绘了一幅清幽恬静的江南水乡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解析:这道题属形象画面分析类题型。
高中语文古诗词答题技巧模板

高中语文古诗词答题技巧模板一、怀古诗词,思想内容常是1.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来借古讽今;2.世事变迁,物是人非的伤感。
3.通过赞扬古人的英雄事迹,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及自己的壮志难酬的苦闷。
二、山水田园诗。
景物描绘方法:1.视觉角度。
绘形绘色,角度变化。
2.感官角度。
动静融合,以动衬静或以晴衬动。
3.细致程度。
白描,工笔等。
4.利害融合,正裹凸现。
表达对现实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三、初恋诗。
常用抒情方法,轻易抒情,间接抒情,想象M18x。
常见情感:依依惜别,难舍难分,激励劝勉,表达深厚情谊,解释倾吐胸中激愤或表明心志。
1.必须学会圈圈点点,因为第i卷采用答题卡,圈点就是可以的。
把人物、主要事件划一划出。
2.要先读文言文的最后一题,即内容的概括分析题。
这个题实质上可称为“文言文的白话译文”,它对人物、对全文内容、对事件的分析都十分清楚明了。
所以先读了此文.就相当于读了译文之后.再去看原文.事半而功倍。
3.必须利用原文推测词义。
不要想当然,必须调动自己头脑中的`科学知识储备。
4.文言文的翻译,要先看此句前面的文字含意.因为上下文是最好的提示。
前面的句子理解了,后面的句子自然会水到渠成。
5.除了常用的文言实词以外(大纲规定的个),还要在备考看看课本中注解的其他文言实词,只看看注解即可。
6.文言虚词要在“而、与、乃、其、所、为、焉、以、因、于、则、之”等常用词语上,再复习一下。
四、咏物言志诗品酒方法1、“读清”全诗。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体会诗人手法的谨严。
五、思乡怀人诗鉴赏方法①初读全诗,整体认知,确认情感类别。
②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
③把握住意象,构筑图景,再哉情感。
④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六、边塞诗的主要特点:(1)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 ( 穷兵黩武)将士 (生活艰苦)(2)情感:对家乡思乡念亲;对友人花雨伤感;报国豪情;壮别感奋(3)风格——雄壮豪迈。
语文诗词鉴赏题怎么做_高中语文古诗词阅读赏析技巧

语文诗词鉴赏题怎么做_高中语文古诗词阅读赏析技巧高中语文古诗词阅读赏析技巧一、分析语言特色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怎样的感情。
二、炼字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三、一词领全诗型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语文诗词鉴赏怎么做题一、思乡怀人诗鉴赏方法①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
②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
③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
④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二、边塞诗的主要特点:(1)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 ( 穷兵黩武)将士(生活艰苦)(2)情感:对家乡思乡念亲;对友人惜别感伤;报国豪情;壮别感奋(3)风格——雄壮豪迈。
(4)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
(5)常用词语: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胡羌羯夷夜郎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三、边塞征战诗的鉴赏方法第一,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边塞诗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因此,我们在接触这类诗歌时,如果能对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帮助的。
第二、注意区别各自的思想内容感情特点。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快速解题与规范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快速解题与规范答题技巧古诗词阅读常常都会花费我们很多时间,首先就是对于文人作者的背景不熟悉,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快速解题与规范答题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一、古代诗歌鉴赏的快速解题(一)诗歌主题的快速把握1、看背景孤桐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1),愿斫五弦琴(2)[注释]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
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
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如果了解了王安石积极变法的经历,了解了他的思想性格,了解了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就不难把握此诗的主题。
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借“孤桐”以言志,孤桐即为他的人格写照:尽管在变法中,他受到种.种打击,但他志存高远,正直不屈;经历的磨难越多,斗志越坚;为了天下苍生,不惜粉身碎骨。
2、看体裁抒情诗要注意把握诗人在诗歌中传达出来的情感。
例如,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其目的就是抒发情感,该诗的主题是:壮志未酬的华发之叹。
再看下面这首诗: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抒情诗,然后把握其情感:讽谏唐朝统治者,贪图享乐,当心亡国。
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
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首先,应把握诗中的两个悲剧人物:琵琶女,当年色艺双绝,后来沦落江湖;白居易,当年名满京城,后来谪居江州。
从琵琶女、白居易的悲剧,我们可以联想到屈原、贾谊、李广、陶潜、李白、杜甫等无数杰出人才的悲剧。
根据诗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概括出该诗的主题:奇人数奇(数奇,命运不好)的才子之悲。
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请看下面这首诗: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之五) 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一:靠文段大意断句拿到一道文言断句题,首先要讲文段整体阅读一遍,联系上下文粗略地揣摩出大意。
关于叙事性文段,要大致清楚其叙的什么事,涉及到哪几个人;关于说理性文段,要大致明白其论点和主要论据;关于对话性文段,应先清楚是哪几人的对话,各人的身份和观点如何;等等。
应该指出的是,这里的"整体阅读',强调的是陶渊明式的"不求甚解'的"读',这关于某些文段来说,或许就相当于已经得出了答案。
二:以动词宾语断句和现代汉语一样,在古汉语中,动词(有时是形容词)是构成一句话的重要成分。
一般地说,只要找准了动词(或形容词),弄清楚它们的宾语,就可以宾语之后断句。
2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解题技巧一、据句式特点断句文言中有一些固定句式,如果能比较熟悉地掌握,关于断句也很有帮助。
比如,了解了"不亦乎?'"得无耶?'"之谓也。
'"如(奈、假设)何?'"何为?'"何之有?'等固定句式,可以给我们在给文言断句时以十分显然的指示。
此外,还应该知道,古汉语比较讲究句式的对称,给文言断句时可据此查看文段中有无对称句式。
二、参照他题断句有时,我们还可以依据文本中的内容和试题中其他题所提供的信息,作为断句的参照。
总之,如果我们能在复习备考时,按照以上"锦囊'所提到的方法,深入细致地思索,适当地多做学习,那么,曾被视为畏途的文言断句题,就一定会比较容易地得出正确答案。
3高中语文古代诗歌答题技巧分析形象型1.提问格式: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⑵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⑶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解答分析:形象(意象):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有哪些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有哪些高中语文古诗鉴赏详细答题技巧一、炼字型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模式: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二、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答题模式: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三、分析句意型1、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2、提问变体: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3、解答分析: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
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
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
4、答题模式: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②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
③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四、分析语言特色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②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高中语文古诗文鉴赏答题技巧 有哪些答题方法

高中语文古诗文鉴赏答题技巧有哪些答题方法解答高中语文古诗文鉴赏这一类的题目,首先要能抓住诗中所展现的图景画面,会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能够概括出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的特点,掌握一些鉴赏的词语,如萧瑟悲凉,恬静优美,壮阔雄浑,寂静冷清等。
高中语文古诗文鉴赏答题技巧1高中语文古诗文鉴赏答题技巧首先认真审题,明确在哪一方面进行鉴赏。
1.思想内容方面,要借助诗人写的景、人、事,体会诗的意境、诗人的感情经历、反映的道理。
2.形象方面,要找准诗中所写的形象,体会这些形象的经历、心态或代表意义。
3.语言方面,耍认真体会最能体现诗歌意境的动词、形容词和其他词类,分析其如何体现意境的,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
4.表达技巧方面,要弄清诗歌的表达技巧,借助原诗句进行分析。
5.明确题目要求的提示性因素,严格按要求做题。
6.认真组织答案,如果是语段。
则按总分结构表达,要用准有关诗歌创作的概念术语,即要说行话。
比如,要用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不用第一句、第二句等。
2高中语文古诗文鉴赏答题方法一、认真审读,整体感知先要仔细阅读作品。
从标题、作者、诗文到注释,都要反复咀嚼,力求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内容、主旨、情感倾向和表达技巧。
二、感受形象,体味意境诗歌形象指诗中所描写的意象、意境,也包括人物形象。
感受形象的方法是抓住意象、意境的特征和情景的交融,从而理解其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要注意的是诗歌中主人公的形象的塑造往往和写景结合在一起,所以我们既要注意对人物的描写,又要注意意象的描写。
三、立足主旨,鉴赏技巧形式为内容服务,技巧为主旨表达。
不少鉴赏题由技巧切入,解题时须立足主旨,领悟情感,去赏析技巧运用的妙处。
但解题的前提是要学说行话,规范表达。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的答题及解题技巧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的答题及解题技巧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的答题及解题技巧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
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的答题及解题技巧,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鉴赏修辞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互文、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比拟: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使文章更生动。
将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将什么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拟物(借物喻人):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做彼物来写。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基本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二、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考点分析及解题技巧一、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山水田园诗主题是歌颂恬淡的田园生活和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
这类诗歌的特点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即作者将自然景色融入自己的主观情感之中,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
代表人物有XXX、XXX、XXX、XXX、XXX、XXX等。
鉴赏山水田园诗,应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1.把握意象:①找准、找全典型意象;②观察物象的组合方式(上下、远近、高低、里外、俯仰等);③体会画面的色彩,感受画面的色调;④注意画面的动态、静态;2.分析意境:①结合意象特点展开联想与想象,描摹诗歌图景。
②概括景象(意境)特点。
3.体会情感:结合意境特点剖析作者思想情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
4.鉴赏手法:注意从描写、抒情、修辞等角度考虑,并结合诗作分析。
5.品味语言:山水田园诗的语言风格多为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清幽淡雅的。
山水田园诗常见内容情感:①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通过描写壮美山河、自然风光,表现自然之美,表达热爱生活、自然或祖国山河的激情。
②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③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④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常见表现手法:描写、抒情。
二、边塞诗(凡表现军旅生活的诗作都归为这一类)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最能体现国运兴衰。
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有助于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
例如,盛唐时期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即使是失败而归,也虽败犹荣。
中晚唐,国势开始衰微,虽然诗人们也仍然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着几许悲壮,几多忧伤。
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辱不断,国难当头,边塞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2.分类:边塞诗可分为三类。
一类是颂战,如XXX的《塞下曲》;一类是反战,如XXX的《兵车行》、XXX的《征人怨》;一类是反映战况或戌边生存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考点分析及解题技巧(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
(一)山水田园诗(写景诗)
以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为题材的
诗歌。
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即作者笔下的
山水自然景色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
代表人物主要有谢灵运、陶渊明、孟浩然、王维、范成大、杨万里等。
鉴赏山水田园诗,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1.把握意象:
①找准、找全典型意象;
②观察物象的组合方式(上下、远近、高低、里外、俯仰
等);
③体会画面的色彩,感受画面的色调;④注意画面的动态、静态;
2. 分析意境:
①结合意象特点展开联想与想象,描摹诗歌图景。
②概括景象(意境)特点。
3. 体会情感:结合意境特点剖
析作者思想情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
4. 鉴赏手法:注意从描写、抒情、修辞等角度考虑,并结合诗作分析。
5. 品味语言:山水田园诗的语言风格多为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清幽
淡雅的。
山水田园诗常见内容情感:
①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通过描写壮美山河、自然风光,表现自然之美,表达热爱生活、自然或祖国山河的激情。
)
②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③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④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常见表现手法:描写、抒情
(二)边塞诗(凡表现军旅生活的诗作都归为这一类)
1、要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最能体现国运兴衰,所以,如能对作者所处的
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是大有帮助的。
如:
盛唐时期,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
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即使是失败而归,也虽败犹荣。
中晚唐,国势开始衰微,虽然诗人们也仍然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着几许悲壮,几多忧伤。
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辱不断,国难当头,可统治者却软弱无能,边塞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分类:边塞诗可分为三类。
一类是颂战,如卢纶的《塞下曲》;一类是反战,如杜甫的《兵车行》、柳中庸的《征人怨》;一类是反映战况或戌边生存状态。
内容:
景物:边塞风光(雄奇壮丽,残酷恶劣,荒芜凄凉,单调无味)
人:
统治者——穷兵黩武;将军贪功
将士——艰苦生活;报国豪情,(杀敌豪情);思乡念亲
百姓——战争带来的痛苦;对和平的渴望;思妇对征人的思念
风格:雄壮豪迈苍凉悲慨凄凉悲愤豪放旷达慷慨悲壮委婉清丽
2、边塞诗的常见思想内容:
①描写边塞苍茫雄奇的自然风光,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
(雄奇壮丽,残酷恶劣,荒芜凄凉,单调无味)
②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建功立业、积极进取的思想内容。
抒发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③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控诉战争的残酷和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④反映征人思念家乡、厌倦战争、渴望团圆和安宁生活的思想。
或家中亲人(妻子)的离恨。
⑤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而又无可奈何的郁闷之情。
3、著名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之涣、崔颢等。
(三)咏物诗
1、咏物诗的特点: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思想上往往
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常用比喻、象征、
拟人、对比、寄情于物、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等手法。
2、鉴赏步骤:
①抓所咏之物的形象特点(外形、内涵)。
②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③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见上)。
常见的主题、情感:
1.表达诗人清高孤傲的人格,坚持理想绝不趋势媚俗不向恶势力屈服
的坚定意志。
2.抒发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表达愤慨之情或渴望得到赏识重用的愿望。
3.表达诗人的人生理想或愿望:或远离尘世(污浊的官场),追求闲适的田园生活;或积极入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4.讽刺社会上丑恶的人性或现象。
(四)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送别诗特点: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 常见意象:时间(傍晚、月夜);地点(长亭、渡口、古道、南浦等);意象(柳树、芳草、瘦马、晚风、浊酒、笛声、远山等)
3.基本主题:
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4.感情色彩:
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5.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对比衬托、虚实结合、修辞
从风格上来看,送别诗分为两类:伤感型和豪迈型。
常见情感:
①大多数写离别的依恋、悲伤或分手之后的孤寂、凄凉、沉重、落寞。
如杜牧的“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李商隐的“相见时
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②有豁然开朗、意气风发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
如王勃的“海
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③有一部分是“惜而不伤”的,虽充满依依惜别之情,但并不悲伤,
反而透露出一种诗情画意,充满友情的深情。
或通过别后情境的想象
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关切、担忧、祝福、嘱托。
如王维的“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五)怀古咏史诗
这类诗多叙述登临凭吊之事,描写所见所闻所想,常常运用今昔对比、用典、借古讽(伤)今手法,表达出:
①物是人非的惆怅,盛衰无常的感慨,
②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③借对古人的不幸遭遇的同情,感慨身世,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伤
④借古讽今,忧国伤时,劝谏批评当今统治者。
(六)思乡怀人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
或写羁旅之思(自己旅途中孤单寂寞的愁苦,内心的凄凉),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
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
(七)闺怨诗
古来闺怨诗词非常多,多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
为主题,剖析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遭遇下或悲悼、或悔恨、
或失落、或惆怅的复杂心理状态。
1、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
青年士子为了博取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而远离妻室,使得妻子在无尽的等待与无边的愁闷中生出怨恨之情。
2、表现对游子的思念。
丈夫在外出征或在外谋取功名,闺中的妻子自然是日思夜想。
3、表现对丈夫的关切、牵挂。
唐代王驾之妻陈玉兰的《寄夫》:“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写的是一位女子不顾西风吹在自己身上的寒冷,却对丈夫体贴入微,
嘘寒问暖,十分生动地写出了少妇的焦虑。
4、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冷清。
这类诗犹以表现宫女的寂寞之情的最为突出。
古代的最高统治者为了满足自己的淫欲和役使的需要,把民间
大批的美貌女子掳人宫中。
这些宫女在深宫里被高墙深院锁着,一呆
就是一辈子;除非特殊的原因可以被放出宫,不然就只能老死于这寂
寞冷清的皇宫里。
一些宫女进宫后,连皇上的面也没见过。
她们的痛苦、怨怼可以想见。
【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