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合集下载

《人地关系思想及其演变》课件

《人地关系思想及其演变》课件

活动探究2:我国古代朴素的人地关系思想
材料2:我国战国时期的孟轲,在《孟子▪公孙丑下》中提到了“天时 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天地相关论的核心思想,是荀况 在其著作《天论》中提到的,他主张人类应“制天命而用之”。北魏末 年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提到:“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 功多。” 探究问题:
致生态环境恶化

再次使用
入侵,肥力下降
放弃耕种
农田

约20年
落 生态系统 难以恢复
砍伐和焚烧其他 地域的植被
植被破坏
荒漠化加剧
文明衰落
农业文明 ——人类“利用、改造”自然时期
生产力水平: 耕作和灌溉技术发展
主要问题: 依附减弱,对抗增强,环境问题
出现,多为生态破坏
人地关系: 人类在利用环境的同时,开
《人地关系思想及其演变》
新课讲授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类诞生于新生代第四纪,自诞生之日 起就与环境休戚与共,相互作用,共同发展, 人地类的生存和 活动都受一定的地理环境影响,这个地理环 境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也包括在人类作用 下已经改变的地理环境,如经济、文化等。 人地关系是现代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也 是地理教育探讨的中心问题。
始改造周围环境,在生产实践中, 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了科学 的萌芽
荀子
[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
“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 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
——《荀子·王制》
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封山育 林、定期开禁、使自然资源休养生息, 以保永续利用的主张和法令。这一时代, 尽管也出现一些环境问题,但是总体上 呈现出基本和谐的人地关系。
材料中文字表达的意思是什么?体现了作者在人地关系方面的何 种观点或态度?给你哪些启示?

2019高中地理知识点: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精品教育.doc

2019高中地理知识点: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精品教育.doc

高中地理知识点: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1、人地关系演变:
崇拜自然(原始时期)→改造自然(农业时期)→征服自然(工业时期)→人地和谐(即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协调)(现在)
2、人类不断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人类不断通过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和能量;人类对待环境的态度和行为,会得到环境不同的响应(环境的反馈作用)。

3、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会造成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等问题;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会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

4、环境问题主要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从其分布来看,
①城市以环境污染为主,乡村以生态破坏为主;②发达国家以环境污染为主,发展中国家,由于承受人口和发展的双重压力,而且发达国家将许多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均较严重。

5、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即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6、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社会可
持续,其中生态可持续是基础,经济可持续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是目的。

7、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第1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1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体现:人类与自然保持 着原始的平衡关系。
4
1、采集渔猎时期——崇拜与依赖自然 图腾崇拜
5
2、农业文明时期——改造自然
原因:生产力有很大提 高,人口迅速增长。
体现:人与自然的对抗 性增强,人类还不能正确认 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但已 有了科学的萌芽。
6
2、农业文明时期——改造自然
玛雅文明为什么会消失?
力,发达国家工业转移,问题较严
重-----主要是生态破坏
23
4、环境问题的分布差异
城市的环境污染
乡村的生态破坏
24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5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 后代人需求的发展模式。
26
2、可持续发展的实质与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③共同性原则:爱护地球需要全人类共同参与 (强调的是义务)
31
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32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课堂小结
33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1、随环堂境练问习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 ) A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 B 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C 海洋污染、放射性污染 D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36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作业布置 1、练习册P75——79 2、复习课堂所学内容
37
它强烈刺激人的眼睛和 呼吸器官,轻者使人眼睛红 肿,喉咙疼痛,重者呼吸困 难,手足抽搐,甚至死亡。
22
4、环境问题的分布差异
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城乡差异

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布 差 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一、人地关系的历史演进1、 史前文明——人类 自然时期(1) 生产力水平:极低,人类以渔猎和 为主。

(2) 人地关系: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 ,只是被动地 环境,与环境是一种 关系。

2、 农业文明——人类利用、 自然时期(1) 生产力水平: 和 技术得到发展,大规模开发农业自然资源。

(2) 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自然的 性大大减弱, 增强。

(3) 出现的问题:大多源于生态破环,如 、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变得日益简单和脆弱。

(4) 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能正确认识 的不协调,但有了科学的 。

3、 工业文明——人地矛盾日益 时期。

(1) 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水平迅速提高,人口数量急剧膨胀,经济实力空前提高。

(2) 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试图成为 的主宰,人地关系 呈现,人地矛盾迅速 。

(3) 环境压力: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速度超过了 ;非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速度超过了人类发现 的速度;环境的污染程度超过了环境对污染的 ;不可逆的环境退化程度超过了人类建设新环境的速度。

二、谋求人地关系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1)背景:20世纪后半叶,工业发达国家的污染严重,以影响经济顺利发展。

(2)提出: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 》的纲领。

2、可持续发展的含义(1)定义:既要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 的能力。

(2)内容:人类要发展,尤其是 要发展;发展要有 ,要协调的关系;不能危及 的发展,即代与代之间的公平;强调 范围内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之间的,即代内公平。

(3)内涵⎩⎪⎨⎪⎧⎭⎪⎬⎪⎫⑯ 持续发展是基础⑰ 持续发展是条件⑱ 持续发展是目的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系统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⑲ 原则⑳ 原则○21 原则(1) 原则:它包括 公平、 公平、 公平。

(2) 原则: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人地关系是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交互作用。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地关系经历了不同的演变过程。

原始社会时期的人地关系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很低,他们往往是被自然环境所支配的。

人们在采集、狩猎和捕鱼中过着与自然环境相依存的生活。

自然环境是原始人的重要生产力,每一个人都必须维持一个稳定的生态环境,以获取食物和必要的物品。

因此,人们不得不与自然环境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尊重自然界的规律,遵循自然界的周期。

农业社会时期的人地关系在农业社会时期,人们开始了解自然规律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生产活动。

在农业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类渐渐掌握了种植和养殖技术,同时加强与自然环境的交流和互动,建立了和自然环境更为密切的关系。

人们培育出新的农作物和农业工具,赋予农业以科学技术之力,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开拓了更多的生产区域,这些发展促进了人地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工业社会时期的人地关系进入工业社会时期,人类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人们开始使用机器生产商品,这些机器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并且出现了多种环境污染,使得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由于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和生产的全球化,各国之间发生了更多的经济联系,世界范围内对自然资源的争夺也变得愈加激烈。

人们在对待自然资源的问题上出现了许多冲突,并出现了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当代社会时期的人地关系在当代社会,人们逐渐认识到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充分意识到需要保护和恢复自然环境。

在全球范围内,人们开始鼓励环保、生态旅游等活动,促进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

为了维护生态环境,许多国家出台了相关的环境保护政策,实施了节能减排、污染治理和资源循环利用等举措,促进了人类和环境的和谐共处。

人地关系经历了从被支配到和谐共生的历史演变,如今,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环境和资源问题,我们需要认真对待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采取既激进又科学的措施,共同推进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知识清单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知识清单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知识清单人地关系,简单来说,就是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种关系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表现,相应地也产生了不同的思想观念。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程度极高。

这个时期的人地关系思想主要表现为崇拜自然。

人们认为自然界具有神奇的力量,主宰着人类的命运。

比如,在原始社会,人们以采集和狩猎为生,他们的生存完全依赖于大自然所提供的资源。

如果遇到自然灾害,如洪水、干旱、地震等,他们往往感到无助和恐惧,只能祈求神灵的庇佑。

在农业社会,尽管人类开始有了一定的生产能力,但农业生产仍然受到自然条件的极大制约。

风调雨顺时,粮食丰收,人们生活相对安定;一旦遭遇天灾,就可能面临饥荒和贫困。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进入工业社会之后,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大大增强。

这时,人地关系思想逐渐从崇拜自然转变为征服自然。

人们开始相信自己的力量,认为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战胜自然、征服自然,从而获取更多的资源和财富。

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导致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森林被砍伐、矿产被开采、河流被污染。

与此同时,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对土地、水、能源等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这种过度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行为,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也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到了现代,人们开始认识到征服自然的思想带来的严重后果,人地关系思想又有了新的转变,即谋求人地协调。

人们逐渐意识到,人类与自然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不能一味地征服和破坏自然,而应该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例如,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就是谋求人地协调的重要体现。

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课件6: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课件6: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美丽的地球拥有撩人的自然美景。然而,如今的地球正 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灾难:大气污染加剧、水污染严重,固 体废弃物与日俱增、臭氧空洞、酸雨、赤潮、温室效应、水 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严重威胁着 人类的健康和生命。于是,全人类大声疾呼:“Save Our Soul”,保护地球,保护环境。
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城市地区的环境问题 主要表现环境污染。
城市上空的大气污染
乡村地区的环境问题 主要表现生态破坏。
乡村地区的土地退化
发达国家过分消耗资源,环境污染为主; 发展中国家具有人口和发展双重问题,环境问题严重。
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环境问题更为严重。
环境问题全球化
地球是我们人类唯一的家园 拯救地球是我们地球村每一个村民的责任!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谋求人地和谐
玛雅文明的消失
以下三种人类活动隐藏着什么环境问题?
矿山开采
高峡出平湖
现代都市
❖ P92活动
❖ 1矿山开采:土地资源,植被破坏,开采出来的废矿石堆积 ,对土地和地表水、地下水造成污染。
❖ 修水坝:改变了河流的水文特征,阻断了河水中生物的生存 空间,影响生物多样性发展。
工业不仅造成生态破坏,还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破坏 面积大、程度深,被破坏的环境短期内是很难恢复的。
二、直面环境问题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影响环 境
环境反作用 于人类
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 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
速度时。
资源短缺 生态破坏
资源短缺:主要表现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等短缺
农业 文明
生产力发展 依附减弱,对 环境科学萌芽 灌溉和农耕 抗增强环境趋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经历漫长的上下求索,对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当代人 越来越趋向一个观点——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古代的人地关系思想
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基于人类对于自己所处自然环境的认识,其发展历程漫长,大致可划 分为两个阶段:古代的地理环境决定论和近现代的环境决定论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很高,认为自身生活的环境是 由自然环境决定的。在这一时期,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地理环境决定论。他 认为,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地理环境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的地理环境会对 社会制度和文化产生影响。同时,亚里士多德还认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理环境因素决定了希腊各城邦的政 治制度和风俗习惯
全球合作与政策协同
时,智能化管理也将有助于合理配置资源,提
高环境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面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各国政府将加强合作,
共同制定和执行环保政策,推动全球绿色发展。
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等将在推动环保事业方
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 ···
-
谢谢您的 ·观看·
BUSINESS TRIP PROJECT PLAN
6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同时期,英国地理学家麦金德提出了"大陆腹地决定论"。他认为,一 个国家的地理环境对其政治和经济都有重要影响。如果一个国家控制 了大陆腹地,就意味着它拥有了控制欧亚大陆的权力。这一理论在当 时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争夺殖民地的理论依据
到了20世纪中叶,随着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出现,人类开始重新审视自 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在这个背景下,美国学者麦克哈根提出了生态 决定论。他认为,自然环境的演化决定了人类的起源和演变。在自然 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如气候、地形、水文等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 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才能实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二、调整行为
三、加强国际合作
一、要转变哪些观念? 1.发展观 2.资源观 3.环境观 4.伦理道德观 5.消费观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
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
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一、转变观念
过度放牧
1.发展观
2.资源观
3.环境观 过度开垦
2.一次性的餐盒、饮料瓶要进行回收,因为要实 现资源的„„利用。
持续性原则
3.酸雨是全球性的问题,要依靠全人类齐心协 力„„解决。
共同性原则
课堂小结
人 地 关 系 思 想 的 历 史 演 变
人地 关系 的历 史演 进
•史前文明:崇拜自然,环境问题不明显
•农业文明:改造自然,出现局部的生态破坏
•工业文明:征服自然,环境问题严重,矛盾 激化
对抗性增强,环境受到破坏。局部地
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引起水土流失和土 地荒漠化等
3.
工业文明——人地矛盾尖锐时期
(1) 人类思想 : 征服自然
(2) 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出现了全球性 环境问题 (3)原因
人口过快增长,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提出背景
①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他 国环境造成损害;
②鉴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有限,人类应该与 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③地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人类应该做到合理开 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④对于全球共有的大气等自然资源,需要在尊重各 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 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循环经济 注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 (3).生态农业: 效益。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地思想:征服自然,自然的主宰
4.后工业文明时期的谋求人地协调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谋求人地协调—— “和谐论” 人地关系产生的后果:环境和发展问题得到全球关注
人地思想: “和谐论” —— “可持续发 展”
引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不断发生变化 的主要原因是: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认识、利 用和改造自然的范围及程度不同,环境问题的 表现不同,人地关系思想也不同。
主要技术手段:原始技术(石器、木器)
人类行为表现:人类被动适应环境,环境强大的制约力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崇拜自然——”天命论” 或 “宿命论”
2.农业文明时期的改造自然阶段
人类主导性产业活动 :栽培作物,驯养家畜
主要技术手段:农业技术(青铜器、铁器、犁、耕作制等)
人类行为表现:人类开始大规模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指社会性的人 在一定生产方式下从事各种生产活动或社会活 动的人, 有意识地从事同自然进行物质交换而组成社会 的人, 在一定地域空间的人, 地: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的、无机自然界与有机
自然界诸要素有规律结合的自然地理环境.
1.采集渔猎时期的崇拜自然阶段
人地思想 人类文明 发展阶段 时期
人地关系特点
后果 环境问题不严重
环境对人类制约 作用较强,人类 崇拜自然 采猎文明 对环境的影响微 弱
人类对自然的依 改造自然 农业文明 赖性减弱,对抗 性增强
环境趋于恶化
人类改造自然能 人地关系全面不 征服自然 工业文明 力增强,试图成 协调,矛盾迅速 为自然的主宰 激化 谋求人地 后工业化 寻求人地协调的 环境和发展问题 协调 时期 道路 得到普遍关注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改造自然 “地理环境决定论”—— “人定胜天”—— “天 人相 关”和“因地制宜”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2.仔细观察下面两幅景观图,讨论以下问题 农业生产 工业生产 农业生产将土地开垦为耕地,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肥力下降等生态环境问题。但它作用范围小,若干年后自然景观还有可能恢复; 大规模、集约化的工业化生产,不经造成生态破坏,还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破坏面积大,程度深,被破坏的环境短期内是很难恢复的。
思考:
3.环境问题的全球化趋向
酸雨随着大气的运动,能影响到很远的地区;
3.环境问题的全球化趋向
除了酸雨,还有哪些全球化的环境问题?
国际性河流上游被污染,将使全流域受到影响;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和臭氧层的破坏,威胁着全人类。
热带雨林的破坏,会对全球的气候产生影响;
分析图中的案例,哪些地区的环境问题有可能影响到其他地区甚至全球?
05
主要技术手段:农业技术(青铜器、铁器、犁、耕作制等)
06
人类行为表现:人类开始大规模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01
02
2.农业文明时期的改造自然阶段
人地思想: “和谐论” —— “可持续发展”
后工业文明时期的谋求人地协调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谋求人地协调—— “和谐论” 人地关系产生的后果:环境和发展问题得到全球关注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这三图反应什么样的环境问题呢?
矿山开采 修水坝 建设城市
P92
活动
仔细观察下面两幅景观图,讨论以下问题 两幅图所反应的生产活动有什么不同? 农业生产 工业生产 两种不同的生产活动对土地利用方式有什么不同?分别会对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07
的人,
08
在一定地域空间的人,
09
地: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的、无机自然界与有机
10

原创3: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原创3: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互协调
人地关系发展经历的哪几个阶段?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谋求人地协调
二、直面环境问题(掌握)
影影

响响

环人

境类
环 境
获取物能 人类社会 排放废物



环境
1.资源短缺
滥伐森林
土 地 荒 漠 化
破生 坏态
沙尘暴
土壤次生盐碱化
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 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形成环境污染。
球增温导致海面上升,威
胁低地和岛屿
读图说出哪些环境问题可能影响到其他地区,甚至全球
环境问题
北欧的酸雨
东欧核泄漏污染
噪音污染
伦敦烟雾事件
沙漠化
水土流失
水俣:水、土污染
热带雨 林破坏
臭氧层空洞
城乡环境问题差异
(产业政策)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经济结构)
还有那些原因?
2.环境问题的分布 ⑴不同地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不同。
为?
图6.2弋射、收获
2.改造自然
阶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生产力水 平
主要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思想
改造自然 农业文明 生产力发展 灌溉和农耕
局部出现环境 环境科学萌芽 问题

图 反映了?时代人对 “地”的?行为
3.征服自然
阶段 时期 生产力水平
主要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思想
征服自然 工业文明
发展速度惊人
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 迅速激化
东欧和北亚:工 业污染和核污染 造成附近土地荒 芜,危害健康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说课稿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说课稿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是高中地理必修 2 中的重要内容。

这一章节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了前面人口、城市、产业活动等人文地理要素的学习,又为后续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探讨奠定了基础。

教材首先介绍了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历程,包括史前文明时期、农业文明时期、工业文明时期以及现代文明时期不同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和思想观念的转变。

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人类在不同历史阶段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利用方式,以及这种认识和利用方式所带来的影响。

教材还通过丰富的案例和资料,引导学生思考人地关系的演变规律,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能力。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地理的学习中已经对人地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过程还缺乏系统的了解。

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理解困难,例如人地关系思想的内涵、不同时期人地关系思想的转变原因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

(2)理解不同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3)能够运用人地关系思想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分析案例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课堂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增强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参考课件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参考课件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2.改造自然—农业文明—人地关系思想萌芽

段时期
生产力 水平
主要环境问 人地关系

思想
改造 自然
农业 文明
依附减弱,对
生产力发展 灌溉和农耕
抗增强环境
趋于恶化
环境科学 萌芽
地理环 境决定 论
人定胜 天
天人相关论 和因地制宜 思想
பைடு நூலகம் 下列说法反映了怎样的人地关系 ?
1、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 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人类应制天命而用之。 4、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
返道,劳而无获。
案例:玛雅文明的消失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3.征服自然—工业文明—人地关系深化
阶段 时期
征服自然 工业文明
生产力水 平
发展速度惊人
主要环境 全面不协调,人地矛
问题
盾激化,局部地区环 境污染演变为公害
人地关系 人类试图成 思想 为环境主宰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4.谋求人地协调—现代—人地关系思想完善
家严重, 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
以生态破 重压力;发达国家将污染
坏为主 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
国家
以环境污 染为主
过度消耗资源
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 环境问题的实质:发展问题
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原则
1)、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 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1.崇拜自然—采猎文明—被动适应环境
阶段
崇拜自然
时期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ppt课件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ppt课件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尝试探究:人类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大致经过了哪些阶段 提示:人类对环境的认识由最初的崇拜自然经历了利用、改造自然征服 自然阶段,直到现在的谋求人地协调阶段.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演进
1.史前文明——人类适应自然时期
(1)生产力水平:极低,人类以渔猎和
(2)人地关系: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
然环境,与环境是一种
关系.
适应
为主.
采,只集是被动地

微乎其微
依赖
2.农业文明——人类利用、改造自然时期
(1)生产力水平:
技术得到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生产能力.
(2)人地关系:人类大规耕模作地和灌溉 自然,开发利用
等农业自然资源;
人对自然的依附性
,对抗性增强.
(3)环境问题:局部地区开始出现,如
减少等,大多源于
. 改造
、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
土地
(的4)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能正确认识减弱
的不协调,但有了科学
水土流失
生态破坏
人地关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萌芽
3.工业文明——人地矛盾日益 尖时锐期
(1)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水平
,人口数量
,经济实力空前提高. 迅速提高
(2急) 人剧地膨胀关 系 : 人 类 试 图 成 为 自 然 界 的 主 宰 , 人 地 关 系 全 面 呈
阅读以上材料,分析探究: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 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 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 D.寻求人地协调
( ).
答案 (1)B (2)C

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公平性原则 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自然资源, 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
持续性原则
解决全球出现的环境问题
保护物种的多样性
共同性原则
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 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人地关系 的历史回顾
采猎文明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人地 关系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图解)对立统一 思想 直面环 我国 环境问题:概念、表现及成因 的演 境问题 环境 环境问题的分布:全球性与局 变 分析 域性的差异、城乡差异、 国家差异 可持续 发展 形成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可持续发展:概念、内涵和原则




谋求人地协调发展
现代文明时期
继续向前发展 谋求人地协调发展
环境和发展得到关注,可持 续发展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 到公认,人口、资源、环境 和发展相互协调 人口激增,资源欠缺,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生产力水平 人地关系的 认识 人类活动
环境问题
小结: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原始社 会时期
后工业文明
人地关系的 思想、环境 问题及成因
判断下列“世界环境日”主题分别体现了可持续 发展的哪一原则
(1)、只有一个地球—1974年 (2)、一个地球,一个家庭—1994年
持续性原则 共同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
(3)、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1999年
(4)、世间万物,生命之网—2001年 (5)、让地球充满生机—2002年
中国古代的人地关系思想 发展经历了:
引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不断发生变化 的主要原因是: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认识、利 用和改造自然的范围及程度不同,环境问题的 表现不同,人地关系思想也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3 4 5 6 7
解析
专项提能4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人类是地理环境的组成部分。一方面,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环境空 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 方面,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 ( 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 ) 的废弃物 要排放到环境中。在人与环境相互作 用的过程中,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 行为会得到环境不同的反映。
解析
在这一时期,人类已能通过一定的手段和生产活动改造自然,但还没有
达到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主宰的程度。
二、人类中心论
自主预习 1.产生背景:随着科学技术和 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人类利用和改造地理 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 2.核心思想:单纯地把 地理环境 看做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利用的 对象,一味地从自身需求出发,盲目追求 征服自然,忽略了 地理环境 对 人类社会的影响。 3.分析评论:夸大了 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地关系对立。
答案 解析
B.狩猎与耕作 D.建坝与筑路
我国东汉时期是典型的农业文明时期,人们从事的主要是农业活动,因
此主要是通过耕作、灌溉、施肥等农业技术手段,作用于土地资源、水
资源、生物资源,利用气候资源,生产出稳定而可靠的食物。
2.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答案 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 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 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 D.寻求人地协调发展
合作探究
在右面的三幅图中,内圆表示占有一定空间的人类社会,内、外圆之间
的空间表示人类社会的周围环境,4个箭头表示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仔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种观点中的共同之处有哪些? 答案 三种观点中的共同之处是都认为人类
生存于环境之中,并与环境发生物质
和能量的交换,即从环境中获得物质
和能量,同时向环境排放废弃物。
一、地理环境决定论
自主预习 1.产生背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对 地理环境 的
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
2.核心思想:地理环境决定 人类社会 的发展,人类只能 被动地 适应
环境。
3.分析评价:夸大了地理环境 对人类的影响,人地关系较协调。
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每个民族都在童年时代做过许多色彩斑斓的梦,于是神灵便诞生了,这 种心理使人们将大自然的许多事象,日月星辰、山河土地加以神化,并 对其崇拜。 生活在“阿佤山区”的佤族崇拜山,而最崇拜的山是公明山和焦山,视
读图方法
找 从图中找到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
人类通过生产活动、消费活动作用于环境;环境通过反馈作用影响 人类社会。
析 分析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1)人类作用于环境:①人类通过生产、生活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 和能量;②将生产、消费活动产生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 (2)环境又把受到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
1
2
3
4
5
6
7
7.关注人与环境和谐发展,追求全
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新发展观
的重要内容。读下图回答问题。
(1) 图乙中生态环境极危急区与图
甲中该地区人口的分布有何关系?
试说明原因。 答案 地区。
解析
二者关系:该地区生态环境极危急区主要分布在人口密度大于 100 人的 原因:因为这些影响大,从而造成了较严重的环境问题。
1 2 3 4 5 6 7
(2)图乙中①地(提示:林区)和②地(提示:草原区)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
是什么?简要分析造成两地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 答案 环境问题:①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森林资源 的破坏;②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原因:造成①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采育 失调,毁林开荒,滥砍乱伐,森林火灾等。 造成②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牲畜大量集 中,过牧现象严重,使草场破坏严重,导致 土地荒漠化。
合作探究 “人定胜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
其乐无穷”,这些言行体现的是哪种人地关系?这些言行过激在什么地
方?产生的思想根源是什么?有何危害? 答案 人类中心论。 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做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利 产生的思想根源:人类利用和改造地理环
用的对象,一味地从自身需求出发,盲目追求征服自然,忽略了地理
答案
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
(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
答案
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系统变得更加脆弱。 (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 答案 放火烧山、围湖造田等。 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古人对生态环境认识的局限性,如魏晋以来,
第二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学习目标
1.简要说明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核心思想及其形成的地理背景。
2.简述人类中心论和人地伙伴论的基本观点。
3.分析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过程及其原因,说出人类走可持续发
展之路的必然性。
内容索引
一、地理环境决定论 二、人类中心论 三、人地伙伴论 课堂训练 专项提能4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大量人口南迁,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开发,因过度开垦土地,
(4)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
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或生产工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口数量。
三、人地伙伴论
自主预习 1.产生背景:面对日益严峻的 人口、资源与环境 问题,人类开始反思以 往行为对地理环境所造成的严重后果,重新认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核心思想:人类具有认识和改造 自然 的能力,地理环境对 人类也具有 反作用力 ,人类应当与地理环境建立 平等友好、互惠共生、 和谐互进 的伙伴关系。 3.实践意义:谋求人地关系的 和谐统一 ,推动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 ____ 协调和可持续 的发展。
答案 解析
B.人类中心论思想 D.人地对抗性思想
1 2 3 4 5 6 7

C.人地协调思想
6.在该人地关系思想的影响下会使
答案
A.人类崇拜自然,地理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B.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C.地理环境恶化,人类社会发展停滞

D.人地关系协调发展,人类社会发展速度加快
(2)三种观点分别代表哪种人地关系思想?你赞成其中的哪一种观点?说
说你的理由。 答案
(3)人类的活动必然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吗?请以森林资源的利用为例 说明不同的人类活动方式产生的相应的环境后果。 答案
不一定。如对森林资源的利用,只要采取
有力措施,保护和经营管理好现有森林,
同时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就不仅能生产大
1
2
3
4
5
6
7
“ 宇宙飞船经济 ” 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巨大的宇宙飞船,除了能量要依 靠太阳供给外,人类的一切物质需要靠完善的循环来得到满足。生命 就是在这川流不息的物质循环中得以体现的。 “ 宇宙飞船经济 ” 要求 人类按照生态学原理建造一个自给自足的、不产生污染的经济或生产 体系,它将是一种封闭的经济体系,其内部具有极完善的物质循环和 更新的性能。据此回答5~6题。 5.“宇宙飞船经济”体现 A.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
解析

C.工业文明时期
工业社会时期,人类活动对自然的破坏最为严重。
1
2
3
4
5
6
7
4.可能对全球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类活动是 答案
解析

A.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的破坏 B.沿海国家填海造陆 C.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 D.华北地区大量抽取地下水
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的破坏造成全球二氧化碳增加,从而导致全球变暖, 其他选项对于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局部的,而非全球性的。
其为神山,称为“父母”山,认为两座山是阿佤人的发祥地,也是抚育
他们生活成长的地方。时至今日,沧源佤族民众仍然视两座山为 “神圣”
之地,十分崇拜。佤族各村寨的神林,神秘幽静,是固定的祭祀场所。
人们不能乱闯进神林,不能动神林的一草一木、一石一土,否则,会受
到神灵的惩罚。
(1)许多民族将日月星辰、山河土地神化,并对其崇拜,体现了怎样的 人地关系思想? 答案 地理环境决定论。 (2)评价该人地关系思想的影响。 答案
答 描述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
速度时,便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
(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如果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
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形成环境污染。
消极影响: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束缚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影响:具有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
展的作用。
知识点拨 地理环境决定论
迁移应用
下图是东汉时期的 “狩猎生产图”,图中上半部是弋射图,两个猎手正
在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下半部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采实、
挑运的劳动场面。据此完成1~2题。 1.“狩猎生产图”反映出的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的 技术手段是 A.采集与渔猎 C.采矿与冶炼
量木材,而且能在改造自然、保护环境、
保持自然界生态平衡、保障农牧业高产稳
产等方面起着巨大作用;相反,如果森林 遭到破坏,就会引起整个生态系统的失调, 使环境恶化,导致多种自然灾害的发生。
知识点拨 人地伙伴论的核心思想
迁移应用 读“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A以前 。A—C (1)图中所示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程度都较低的时段是______ 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水平同步增加 。C—B 时段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环境污染水平降低 。经济不断增 时段二者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