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对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对联
组长:张帅辉
组员:赵梦杰、李炀炀、费丽丽、王文晓
对联又称楹联,俗称对子,它是我国独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炼、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体现了我国人民独特的生活情趣。

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

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联才需要押韵)。

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严格、分大小词类相对。

传统对联的形式相通、内容相连、声调协调、对仗严谨。

起源与发展:
对联起源于我国古典诗词,源头可追溯到先秦典籍中的对偶句。

商周两汉的对偶句及魏晋南北朝辞赋中的骈俪句,为后来对联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盛唐以后,律诗、律赋的结构已臻于尽善尽美,对偶句已经成为诗文的组成部分,并且其独立性也在逐渐加强。

对联就是由格律诗中的对偶句和骈赋中的俪句发展而来的。

明清两代,对联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类对联都得到广泛的应用。

自明朝起,由于皇帝垂青,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吟诗作对蔚然成风。

加之康乾二帝的推崇,一时楹坛高手云集,挥毫泼墨,各式名联异彩纷呈。

题材与分类
对联较之旧诗词活泼自由得多,加之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风格多样,魅力奇妙,堪称我国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从内容上,对联可以分为节令联、喜庆联、哀挽联、名胜联、行业联、杂感联、学术联、趣巧联等,我们重点谈以下几种:
节令联:
我国农历一年之中有24个节气。

在我国对联中,以节气为题材的很精彩,有的还含着一段故事呢。

传说明代有一位学台,在浙江天台山游览时,夜宿山中茅屋。

次日晨起,见茅屋一片白霜,心有所感随口吟出上联:
“昨夜大寒,霜降茅屋如小雪”
联中嵌有三个节气,一气呵成,毫无痕迹。

一时成为绝对。

直至近代,才由浙江的赵恭沛先生对出下联:
“今朝惊蛰,春分时雨到清明”
一样三个节气,对得十分工整。

另一副对联则更有文学性和科学性:
“二月春分八月秋分昼夜不长不短;三年一闰五年再闰阴阳无差无错。


上联不仅指出了春分和秋分这两个节气所在的月份,而且把这两个月份的时间特点讲得清清楚楚,即二八月是昼夜相平。

下联则换了另一个角度,道出了农历闰年的规律性,其科学性也是毋庸置疑的。

喜庆联:
千百年来,无论是官、是民都乐于用对联这种形式来表达不同的希冀和情感,来满足各自多方面的感情需要。

喜庆联,这个对联之中的佼佼者,源远流长,且早已在我国人民群众恭贺婚禧、祝颂寿诞、
道贺乔迁、庆祝节日时,扮演重要角色,发挥重要作用,它既可表达人们的欢欣喜悦之情,又可表达书写者的庆贺祝福之意;既能为事增加喜庆气氛,双能令人蓬荜生辉,使喜庆环境更显得优美宜人。

以春联为例,央视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都会出些上联,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下联,其中不乏优秀之作。

2011央视兔年春节联欢晚会发布了5副对联,总是缺少其中一半,向观众征集上联或下联。

把最好的发布在元宵晚会。

用斜体标注的是观众所对的。

第一幅;上联:一百八声钟响,一呼百应八方和。

下联:五十六朵花开五色十光六合春。

第二幅;上联:《游子吟》《乡愁》《静夜思》《荷塘月色》。

下联:普天乐春晚,丰年瑞玉腊梅枝。

第三幅;上联:虎步腾空去悄然兔耳听春步。

下联:鸿篇任我裁,灿矣龙章续锦篇。

第四幅;上联:百善孝为先常回家看看。

下联:千秋民作本,多俯首听听。

第五副;上联:春晚迎春春不晚。

下联:岁寒守岁岁无寒。

婚联也是喜庆联的一种,是专贴在新房门上及两厢、厅堂、门台上的。

这种婚联饱含浓郁的乡土风情,寓意隽永,具吉瑞喜庆的气氛,其内容也不乏夫妇燕尔新婚,互敬互爱、琴瑟和谐、白头偕老之意。

例如下面这幅,上联:“牵天上牛,截角雕梭,织
就鸾绢迎淑女”,“捉月中兔,拔毫扎笔,写成凤贴配才郎”,用夸张的手法,写得气势恢宏。

趣巧联:
古今名人嘲讽世事和可耻可笑之人,名人互相诘难答对的时候,也会产生一些佳联,他们或是有一定故事性和趣味性,或是创作技巧出奇。

例如一副讥讽科举取仕的对联:“并未出房,亏得个白头发秀才;何尝中试,倒做了黑耳朵举人。

”上联说多年寒窗苦读都没有考中举人,满头白发了,还是个秀才;下联讲,秋闱又不中,皇帝老子可怜见地,赐给一个举人名额,岂不知已经是两耳昏昏的人了。

传说该联为安徽无为县某钦赐举人所写,发泄了对科举制度的不满与抗议。

此联文字通达,中间的停顿利于抒发情感。

再如一副言旧社会层层盘剥的对联:“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虾吃泥,泥干水尽;朝廷刮州府,州府刮县,县刮民,民穷国危。

”该联采用比兴手法。

上联以鱼、虾、泥依次相欺的事实说明在生物界存在着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现象。

下联直写社会现状,朝廷搜刮州府,州府搜刮县衙,县衙鱼肉百姓,搜刮民脂民膏。

民不聊生,国家危急,朝廷自然朝不虑夕。

全联警示当局者不要挥霍无度、搜刮无限,同时也在哀叹百姓不堪重负、难以支撑,它是封建社会官府盘剥百姓的极好写照。

下面再欣赏几副:
画上荷花和尚画;
摩临汉书翰林摩。

(此联可倒读)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草木本;
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春秋香。

千帆竞发,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樊哙);
八音齐奏,笛清(笛青)怎比箫和(萧何)。

万寿无疆,普天同庆;
三军败尽,割地求和。

(慈禧六十大寿的讽刺写照)
对联习俗
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春联习俗、婚联习俗、挽联习俗,等。

对联的发展前景
对脸产生后,它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

起初,对联的种类只有唯一的春联,到宋、元、明以后,逐渐被用于人们的装饰、交际活动之中;从起初应用于文坛、官场、宫廷,到后来逐渐普及于广大民间、广大社会,以至于发展到名胜古迹、寺祠庙院、亭台楼阁、门庭书房、卧室案头以及店铺坊馆等。

在民间,就连戏台、神座、花灯、香炉、箱柜、粮囤、车辕、畜栏等处,也都有贴对联的现象。

对联真正在思想内容上获得充实与发展,真正与社会现实生活发生密切联系并发挥其积极作用的,还是在近代、现代。

具体地说,是从1840年雅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开始觉醒,先进阶级的进步思想开始出现,尤其是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后,对联才迅速发展成为先进文学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

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也势必带来了对联艺术的繁荣发展。

自1978年改革开放30年以来,对联的创作、应用和研究,空前地活跃起来。

逢年过节,又可以见到五彩缤纷的对联出现于千门万户。

《联律通则》的颁行(2007年6月1日起试行)为楹联这一独立文体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辅导教师简评:
我国一直都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但近年国人对传统文化渐渐的淡忘了。

可喜的是,必修一把对联作为学生梳理探究的一个内容,给了学生一个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机会。

对联虽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很小的部分,但是,它给学生们开了一个很好的窗口。

因为它体制短小文学性强,中间又不乏有趣的故事,学生兴趣很高,几乎每个小组都有很大的收获,我也只能遗憾地选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组。

这一组的探究成果,主要的亮点在于对相关对联的赏析很精彩。

例如在巧趣联的举例中,仅对那副说旧社会层层盘剥的对联的评论就有150多字,从修辞和内容两方面进行评论,很深刻。

对那副讥讽科举取仕的对联的评论也同样达到了一百多字,解析的很形象,议论很深刻。

其次,他们的论文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让人一目了然。

关于对联中蕴涵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也上网查了,可以说内容十分庞杂,而且各家的分类也不尽相同,但是,他们在分类之后,能够在较短的
篇幅中有重点的进行介绍,很不错,使文章显得很有主次。

再次,几个人确实下了很大的功夫,从文章中详尽的资料就可以看出来,这也是其他小组共有的优点。

从这点,我们作为老师是很感到欣慰的。

这次探究活动,不仅让学生更多的更深入的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还充分发挥了他们自主合作与探究的能力,由此我们教材的编者的目的就达到了,也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特点。

当然,其中也有明显的不足。

现代的网络信息很发达,方便了你我他,同样也方便了学生上网查阅资料。

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方便了学生的同时,也让他们的文章显得借鉴的太多,自己的东西稍显少了。

这也是由他们的年龄和阅历所局限的。

作为几个高一的学生,我可以很骄傲的说,他们能探究出这样的结果,是相当不错的,完全值得肯定。

总之,这是一篇不错的小论文,几个同学辛苦了!
中国传统文化——对联
辅导教师:孙艳雯
学校:巩义七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