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教案新部编本

合集下载

(教材同步 内含视频)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离骚》PPT

(教材同步 内含视频)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离骚》PPT

第四段写了什么内容?
省自身,表达了保持美好品质的强烈愿望,抒发了献身理 想的爱国情感。
主题归纳
诗人自述身世、品质、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诚 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表现了坚持“美政”、至 死不悔的高尚节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 的爱国情感。
1
内容理解
文本探究
2 艺术特色
1、如何理解“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这两句的含义?
皇考:对已故父亲的美称。皇,大。考,称已故的父亲。
摄提:寅年的别称 贞:正当。 孟陬:孟春正月,是寅月。陬:正月的别名。
我是颛顼帝的远代子孙,我已去世的父亲名为伯庸。正当 寅年的寅月寅日,我降生了。
释义(第一段)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览揆:观察。 揆:测度,衡量。 初度:出生时的情况。 肇:开始。 锡:通“赐”,赐给 嘉名:美名。 名、字:名作动,取名字,取表字。
光阴似箭我好像跟不上,岁月不等待人令我恐慌。 早晨我在采集坡上的木兰,傍晚摘取洲中的宿莽。
释义(第二段)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忽:迅速。 淹:久留。 代序:时序更替。 惟:想到。 美人:代指有才德、有作为的人。 迟暮:指年老。
时光迅速逝去不肯停留,四季更相代谢变化有常。想到草木不 断地在飘零凋谢,不禁担忧自己的身体日益衰老。
第二段写了什么内容?
叙述自己注重修身,以提高自己的品德、才能, 决心辅助楚王进行改革,使国家富强。
文中以“江离”“辟芷”“秋兰”三种香草以及剥皮不 死的“木兰”、经冬不枯的“宿莽”比喻什么?有何寓意?
江离:香草。(取其芬芳) 辟芷:幽僻处的香草。(取其淡泊) 秋兰:秋天盛开的兰花。(取其高洁) 木兰:香树。去皮而不死。(取其顽强) 宿莽:经冬不凋的草。(取其坚守)

高中语文离骚教案

高中语文离骚教案

高中语文离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离骚》的基本内容和主旨思想;2. 分析《离骚》的艺术特色和语言风格;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4. 引导学生探讨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1. 《离骚》的创作背景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 对《离骚》中的重要词汇、句式进行解析;3. 深入讨论《离骚》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4. 分析《离骚》的结构布局、修辞手法等艺术特色;5. 结合历史背景,探讨屈原的思想情怀和精神追求。

三、教学方法1. 讲授与互动相结合: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的方式,使课堂氛围活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2. 文本细读:逐段逐句地分析文本,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含义;3. 分组合作:学生分小组讨论,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4. 案例分析:结合具体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容;5. 多媒体辅助:使用T、视频等多媒体工具,增强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导入背景知识,简要介绍屈原及其时代背景;- 提出问题:“何为离骚?”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主体探究- 分段朗读《离骚》,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逐段解读文本,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关键词汇和句式;- 小组讨论《离骚》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每组分享讨论成果;- 教师总结并深化《离骚》的艺术特色和语言风格;- 结合历史背景,探讨屈原的思想情怀和精神追求。

拓展延伸- 邀请学生谈谈对《离骚》的个人感悟;-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离骚》的读后感或评论文章。

五、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读后感或评论文章,评价其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3. 知识测试:通过小测验或者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离骚》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教学结束后,教师需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评估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离骚》导学案(新部编)

《离骚》导学案(新部编)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离骚》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屈原的生平事迹及主要作品,了解《离骚》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了解“骚体诗”的主要特点,理解《离骚》中对比、象征手法的作用,背诵部分章节内容。

3.分析并感悟作者在诗中展现出来的满腔爱国热情。

【学习重点和难点】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学法指导】学习本文,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的丰富内涵,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活用现象、通假字及特殊的文言句式等。

然后做到正确朗读。

【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测(预习要求:慢读全文一遍,找出不会读的字词,查字典正音;然后至少再读两遍,感受朗读的节奏。

利用注解和工具书熟悉本文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1.读下列加点字,写出注音。

A.后裔(yì)摄提(shè)搴阰(pí)皇舆(yú)B.宿莽(sù)骐骥(jì)驰骋(chěng)孟陬(zhōu)C.庚寅(yín)昌被(pī)謇謇(jiǎn)纯粹(cuì)D.踵武(zhǒng)申椒(jiāo)蕙茝(chǎi)险隘(ài)2.掌握以下的通假字(明确所通的字及意义)(1) 肇锡余以嘉名(锡通赐,赐给)(2) 扈江离与辟芷兮(辟通僻,幽僻,荒远)(3) 来吾道夫先路(道通导,引导(4) 指九天以为正兮(正通证,作证)3.掌握多义词与不吾与(等待)扈江离与辟芷兮(和)忍而不能舍也(舍弃,中止)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住舍)舍铿尔,舍瑟而作(放下)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停止)舍相如广成传(安置住宿)度何不改乎此度(法度)皇览揆余初度兮(气度)重又重之以修能(加上)乃重修岳阳楼(重新)卷我屋上三重茅(层)山重水复疑无路(重复)4.熟悉古今异义词(认识其古今词义)(1) 彼尧舜之耿介兮(古义:光明正大;今义:正直不阿)(2)昔三后之纯粹兮(古义:没有杂质,比喻品德纯正、完美;今义:副词,表示判断、结论的不容置疑,多跟“是”连用。

统编版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离骚》

统编版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离骚》

chóng
hu
pìzhǐ rèn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 ,纫秋兰以佩。
yu
qiān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 吡之木兰兮,夕揽洲之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huì
qí jì chěng
dǎo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把握壮年 a→n
法度、准则
导 前驱
时光迅速地运行不停留啊,春天与秋天时序更替。 考虑草木也有凋零之时啊,便害怕美人也将衰老。
何不趁着年富力强去除邪恶污秽,何不改变现行的法度? 乘着骏马奔驰啊,随我来吧,我愿为前驱!
文本落实
:马缰绳;羁:马络头。機羁:名→动,喻束缚、约束。 楚地方言,<助>无实义 被)
作家作品
《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是屈原的代表作。 《离骚》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首由诗人自觉创作、独 立完成的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 最长的一篇抒情诗。 全诗373 句,2464 字,用第一人称和浪漫主义的象征手法, 塑造了一个高大的神话式的艺术形象。
可分为三部分: 1.叙述诗人的理想、品格、经历以及决不同流合污的意志。 2.描写“上下求索”的幻境,表现诗人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抑郁。 3.描写诗人去国和留楚的思想斗争,并决心以身殉国。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
学习目标 壹 了解屈原生平,了解“楚辞”的文学地位及对后代文学的影响。 贰 学习《离骚》,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词句,感知屈原高贵的个人
品质和忠君爱国的思想。 叁 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掌握“楚辞”中“香草美人”的象征传统。 肆 对比阅读《氓》和《离骚》,探究他们的同异。

《离骚》备课教案

《离骚》备课教案

《离骚》备课教案《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抒情长诗,由屈原创作。

本文将就《离骚》这部文学作品进行备课教案的撰写,帮助老师更好地教授和解读这部著名作品。

一、诗歌背景《离骚》写于楚国屈原被放逐之时,他在离乡之际,借助诗歌表达了自己的离愁和对国家的担忧。

二、诗歌主旨1. 对个人遭遇的抒情描写:屈原表达了自己的离愁之情,展现了对离乡背井之苦的思念和无奈之感。

2. 对国家兴衰的忧虑:屈原通过自身遭遇,抒发了对当时政局动荡和国家兴衰的担忧,表达了爱国情怀。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离骚》的创作背景、主题和艺术特点,掌握相关的古代诗歌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离骚》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情感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文情操。

四、教学重点1. 理解《离骚》的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探讨《离骚》对当时社会和文化的反映。

五、教学内容与方法1. 内容安排:(1)诗歌背景介绍(2)《离骚》文本分析(3)《离骚》意境展示2. 教学方法:(1)讲授相结合:老师讲解《离骚》的创作背景和主题,带领学生逐句理解诗歌内容。

(2)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主题,展开互动交流。

(3)诗歌朗诵:引导学生进行《离骚》的朗诵,体会诗歌的音韵之美。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离骚》的背景,引发学生对这部古代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学展开:逐段讲解《离骚》的文本,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特点。

3. 诗歌朗诵:让学生进行《离骚》的朗诵,感受诗歌的音韵之美,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离骚》中的主题和意境展开讨论,促进学生对诗歌的深入思考和交流。

七、教学反馈通过学生的诗歌朗诵和课堂讨论,了解学生对《离骚》的理解和感悟,及时进行教学反馈和指导。

《离骚》课件-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离骚》课件-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表现诗人极度苦闷、难以排解的心情,定下抒情基调。
2.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写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原因竟是自己太注意修
心养性。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面对君主贤愚不分、忠奸不辨别,自己和群臣矛盾 尖锐,诗人坚定决心,抗争到底。
4.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 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思考:
(1)诗句中出现两个“恐”字,说说诗人“恐”的内 容各是什么?这种“恐”反映了屈原怎样的心情?体现他 怎样的品德?
(2)诗中以“江离”、“辟芷”、“秋兰”三种香草以 及剥皮不死的“木兰”、经冬不枯的“宿莽”比喻什么?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诗句中出现两个“恐”字,说说诗人“恐”的内容 各是什么?这种“恐”反映了屈原怎样的心情?体现他怎 样的品德?
解 题
離騷
“离骚者,犹离忧也” ——《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
“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 ——《离骚赞序》(班固)
“离,别也;骚,愁也。” ——《楚辞章句》(王逸)
“‘离骚’即‘劳商’,相当今语‘牢骚’” ——《楚辞论文集》(游国恩)
《离骚》是屈原最重 要的代表作。全诗三 百七十二句,二千四 百余字, 《离骚》的 题旨,司马迁解释为 “离忧”,意思尚不 够明白;班固进而释 “离”为“罹”,以 “离骚”为“遭忧作 辞”;王逸则说: “离,别也;骚,愁 也。”把“离骚”释 为离别的忧愁。二说
2.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叙述恐怕时光易逝,自己修身的情况,并用不 死的木兰和经冬不枯的宿莽来表明自己志向的坚贞。
3.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离骚试讲教案

离骚试讲教案

离骚试讲教案教案名称:离骚试讲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离骚》的试讲,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通过解析《离骚》的艺术特点和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离骚》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理解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理解作者离骚的内涵和思想意义2. 能力目标:- 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离骚》- 能够理解诗歌中借景抒怀的艺术手法- 能够解析诗歌中表达的主题和情感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认同三、教学内容1. 《离骚》的背景介绍- 概括介绍《离骚》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屈原的生平- 解释离骚的意义和内涵2. 《离骚》的诗歌结构和表达方式- 分析《离骚》的句式和韵律- 讲解《离骚》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3. 《离骚》的主题探究- 解读《离骚》中对现实社会的吐露和思考- 分析《离骚》中的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与学生交流,调动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导入《离骚》的试讲。

2. 介绍《离骚》的背景结合多媒体资料,向学生介绍《离骚》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屈原的生平,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3. 分析《离骚》的诗歌结构和表达方式通过解读具体的诗句和段落,引导学生分析《离骚》的句式和韵律,讲解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4. 解析《离骚》的主题探究分析《离骚》中对现实社会的吐露和思考,引导学生理解《离骚》中表达的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讨论作品的主题。

5. 学生阅读和朗读让学生阅读《离骚》的诗歌节选,要求学生准确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并进行朗读练习,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语音语调来朗读。

6. 学生讨论和展示安排学生分组讨论《离骚》中感兴趣的段落和情节,并引导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创作相关作品或进行口头展示。

部编本新教材《离骚》优质课课件

部编本新教材《离骚》优质课课件

• 摄提贞于孟陬[zōu]兮,惟庚寅吾以降。
句首语气词
连词,不译
•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状语后置
介词,把
•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命名
取字
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后裔啊,我伟大的父亲叫伯庸。摄提那年正当 正月啊,就在庚寅那天我降生。先父观察我出生时的时节,开始 赐给我美名。给我起的名叫正则啊,给我取的字叫灵均。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圜:通“圆” 孰:怎么 异道:不同的道路。
哪有方和圆能够相合?哪有道路不同而能够相安的?
(7)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尤:罪责。
诟:耻辱
我委曲着情怀,抑制着意志,我忍受着强加的 罪责,忍受着耻辱。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伏:保持。
厚:看重,推崇
死:为动用法,为……而死
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4、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 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谣諑谓余以善淫。 5、“伏清白以死直兮 , 固前圣之所厚。 ”表明自
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
当堂达标
屈原在《离骚》中表现出了高尚的品德和爱国情怀,请 按要求写出有关诗句:
(1) 《离骚》中既表现了诗人对祖先的崇拜,又表现 了他贵族出身的优越感和责任感的句子是: _帝__高__阳__之___苗__裔__兮__,__朕__皇__考__曰___伯__庸___。 (2)屈原在《离骚》中,表明时不我待要珍惜时间的 句子是:汩_余__若___将__不__及__兮____,恐__年___岁__之__不__吾__与___。写时 间更替很快的句子是__日__月__忽__其___不__淹__兮___ , ___春__与__秋__其__代___序__?这些句子都表明了诗人自己非常 焦虑,担心时光如流水逝去,却没有机会把美好的 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献给楚国。

《离骚》教学教案新部编本

《离骚》教学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离骚》(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注释】①太息:"太"通"叹";太息:叹息。

③掩涕:掩面流泪。

涕:眼泪。

④兮:语气助词,相当于“啊”。

⑤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哀,哀叹。

⑥民生:万民的生存,百姓的生活。

⑦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⑧艰:难。

翻译:我长长地叹息,掩泪哭泣啊,哀叹人民的生活多么艰苦。

分析:表现诗人极度苦闷、难以排解的心情,定下抒情基调。

(2)、余虽好修姱以靰羁兮,謇[jiǎn]朝谇[suì]而夕替。

【注释】①虽:副词,唯、只是。

②好:爱慕,崇尚。

③修姱(kuā):洁净而美好,这里作名词,美好的品德。

修:善;美好。

姱:美好。

④靰羁:喻指束缚、约束。

鞿jī:马缰绳,牵制;束缚。

羁:马笼头,束缚,拘束:~押。

⑤謇jiǎn:古楚语的句首语气词,无实在意义。

⑥谇suì:谏诤。

⑦替:废弃、贬黜。

翻译:我只是崇尚美德并约束自己啊,可早上刚进谏而晚上就遭贬黜。

(3)、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注释】①既:副词,唯、只是。

②蕙纕:“纕蕙”的倒文,即以蕙草做佩带。

蕙,香草名,也叫“薰草”,俗名“佩兰”。

纕,xiānɡ,佩带。

③申:重复,再三,意为“加上”。

③之:代词,指代屈原。

④揽:采集。

⑤茝:chǎi,香草名,即白芷。

⑥揽茝比喻修养高尚的德行,也比喻屈原推行的“美政”。

翻译:既因为我用香蕙作佩带而贬黜我啊,又因为我采集白芷而给我加上罪名。

(4)、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注释】①副词,也(是)。

②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的”,不译。

③所善:(善:形容词作动词,崇尚)。

所爱好的东西,所崇尚的美德,指上句“好修姱”“蕙纕”“揽茝”。

④虽:让步连词,纵然,即使。

离骚教案部编版优质

离骚教案部编版优质

离骚教案部编版优质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离骚》的创作背景、作者屈原及其生平事迹。

2.分析《离骚》中的修辞手法、象征意义及艺术特色。

3.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离骚》的象征意义和艺术特色。

2.难点:分析《离骚》中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代诗歌,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吗?(2)学生回答:屈原、李白、杜甫等。

2.诗歌解析(1)教师简要介绍屈原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怀。

(2)带领学生逐句分析《离骚》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a.“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教师提问:这句话中,作者屈原是如何表达自己的身世?学生回答:通过“帝高阳之苗裔”和“朕皇考曰伯庸”这两个词组,表现出自己的高贵出身。

b.“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教师提问:这句话中,作者屈原是如何表达自己的名字和字?学生回答:通过“名余曰正则”和“字余曰灵均”,表现出自己的名字和字。

c.“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教师提问:这句话中,作者屈原是如何表达自己的内在品质?学生回答:通过“纷吾既有此内美”和“又重之以修能”,表现出自己的内在品质。

3.象征意义分析(1)引导学生理解《离骚》中的象征意义。

a.“离骚”一词的象征意义:离别、忧愁。

b.“帝高阳”的象征意义:高贵、尊贵。

c.“朕皇考”的象征意义:权威、尊严。

(2)让学生结合诗句,分析《离骚》中的象征意义。

4.艺术特色分析(1)引导学生了解《离骚》的艺术特色。

a.语言优美:如“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等。

b.结构严谨:诗歌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2)让学生结合诗句,分析《离骚》的艺术特色。

5.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课后深入研究《离骚》,提高文学素养。

四、作业布置1.背诵《离骚》全文。

2.写一篇关于《离骚》的读后感,不少于500字。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离骚》的象征意义、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让学生对这首千古绝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离骚》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离骚》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离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屈原生平事迹和作品成就。

2结合注释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并疏通文意。

3.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主义情感。

4.了解《离骚》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1.赋与比的写法;2.“香草美人”的意象体系。

3.屈原的精神与理想在诗中的体现。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司马迁的《史记》是文学史上一部伟大的作品,鲁迅先生在评价其成就时,称它是“无韵之《离骚》”。

这里把《离骚》作为参照物来评价《史记》,可见《离骚》本身地位之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离骚》中的一个片段,品味它的美。

二、知识积累1.关于屈原屈原(约前339~约前278):名平,字原。

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第一位诗人、第一位爱国诗人、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

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他出身于楚国贵族,学识渊博,善外交辞令。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

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出身贵族,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

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

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离骚教案部编版(九篇)

离骚教案部编版(九篇)

2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锁定重难点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2鉴赏重要语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1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

2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影片《屈原》的几组镜头:屈原被越王放逐,形容枯槁,行吟泽畔,抱石沉江,并配以主题歌曲。

提问你们知道屏幕上这位历经坎坷,依然忠君爱国的诗人是谁吗?(学生答:屈原)端午节时民间有一个习俗:吃粽子、赛龙舟(放出粽子,赛龙舟图画)就是为了纪念屈原的。

(二)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及有关工具书介绍屈原,教师予以补充,多媒体出示有关屈原的镜头及生平简介。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

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

他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应对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派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

因受小人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以明忠贞爱国之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代表作《离骚》本文选自《楚辞》。

(投影)“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是以屈原以及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

《离骚》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2.整体感知(1)诵读课文①放录音或教师范读第一遍: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及句子的节奏。

第二遍:让学生轻声跟读。

第三遍:让学生大声朗读。

②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指正读音及节奏。

③教师.总结骚体诗的诵读节奏。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1-2《离骚》课件77张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1-2《离骚》课件77张
1.叙述诗人的理想、品格、经历以及决不同流合污的意志。 2.描写“上下求索”的幻境,表现诗人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抑郁。 3.描写诗人去国和留楚的思想斗争,并决心以身殉国。
文题解读
“离”——同“罹”,遭遇。 “骚”——忧愁。
《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
屈原《离骚》一诗博大精深,主题是表达忧国 忧民的爱国热情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思考探究
(1)诗人是因为“哀民生之多艰”,即同情人民生活 艰难。
(2)这两句承结上文,为下文定下抒情基调。 形象地概括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给我们塑
品造读了诗一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
人形象。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无标志被动句
名作动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1.诗人用各种香草意象比喻自己理想的崇高美好;在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被疏离、被废弃后的恶劣处境中,诗人以荷花、荷叶为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衣裳,表现了诗人无论“进”“退”,清白的操守和报
第1段
(诵读) yì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zōu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ku余í 初度兮z,肇hà锡ocì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1.作者在《离骚》的开篇突出了什么内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自叙家世、出身年月日和名字由来
第2段
(诵读)
chóng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广泛运用,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 语 ,可抒难抒之情。
例:“
。”
杜甫这两句诗借用对柳絮与桃花的描写,表达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

离骚教案教学设计

离骚教案教学设计

离骚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离骚》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伟大作品,具有重要的文
学价值。

2.理解《离骚》是屈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素材创作的一部辞章,颂
扬了屈原的忠诚和爱国情怀。

3.学会欣赏《离骚》的诗歌艺术,领悟其中的联想、景物描写和意象
等特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让学生熟悉《离骚》的背景、作者及其创作目的,理解其中
蕴含的思想和情感。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对《离骚》的诗歌艺术的感悟,引导学生领悟
其深刻的意涵。

三、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导入与背景介绍(15分钟)
1.引导学生通过图片或视频等素材了解《离骚》的背景和屈原的作品。

2.师生共同讨论《离骚》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并引导
学生思考屈原创作《离骚》的目的和表达的生活情感。

第二课时:诗歌分析(30分钟)
1.师生共同欣赏《离骚》的部分内容,分析其中的联想、意象等诗歌技巧。

2.引导学生对《离骚》的情感和思想进行深入探讨,关注其中表现的忠诚、激情以及屈原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第三课时:诗歌赏析(30分钟)
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段《离骚》,组织小组展示,并分享自己对这段诗的理解和感受。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运用自己所学的诗歌分析方法,再深入对诗歌进行赏析。

第四课时:写作与表达(45分钟)。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离骚(节选)学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离骚(节选)学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离骚(节选)开卷有益日月同辉静静汨罗,守护着他的灵魂;皇皇离骚,诉说着他的忠贞。

在那个视人民如草芥的动荡的年代,他用自己的血泪诠释了什么是心存百姓;在那个朝秦暮楚的战乱时期,他用自己的生命回答了什么是爱国精神。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他的心,与日月争辉。

“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

”(辛弃疾)。

“幽栖日无事,痛饮读离骚。

”(张祜)文化传承与理解文学常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屈原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字原,又字灵均。

战国楚国人,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

学识渊博,通晓天文、地理、礼乐制度。

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起初颇得楚怀王信任,“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在内政方面,他主张“修明法度”“举贤任能”,实行使国家富强的“美政”;在外交方面,具有远大目光,主张与强秦对抗。

后因受小人陷害,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是“楚辞”体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代表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等,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将屈原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号召全世界人民纪念他。

当黎明还黝黑时,他就触着光亮而长吟,上下求索,踽踽独行。

他使一条不屈的生命得到了高度的提升,他使一个站立的灵魂,得到了不朽的诠释。

他天才似的诗歌陶醉着一代代的炎黄子孙,他的爱国主义已在他曾经生活的土地上发扬,并成为这个民族最高尚的道德之一。

写作背景“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部编新教材《离骚》精品课件可下载(1)

部编新教材《离骚》精品课件可下载(1)

部编新教材《离骚》精品课件可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了解《离骚》的创作背景,掌握屈原的生平事迹。

2. 理解并背诵《离骚》全文,能对重点词句进行解读和分析。

3. 领悟《离骚》的艺术特色和主题思想,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全文翻译、艺术特色、主题思想。

难点:对《离骚》中意象、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离骚》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离骚》全文打印稿、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课件,简要介绍屈原及《离骚》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阅读全文,了解《离骚》的基本内容。

3.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意象、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讲解和分析,指导学生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布置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离骚》的艺术特色和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屈原简介2. 《离骚》创作背景3. 全文翻译4. 艺术特色5. 主题思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离骚》的内容,谈谈你对屈原的认识。

2. 答案要求:不少于300字,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情况,改进措施。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屈原的其他作品,了解楚辞的特点,提高文学素养。

组织课后研讨会,让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课文解析:《离骚》中的意象、修辞手法。

2. 例题讲解:解题思路的引导。

3. 小组讨论:艺术特色和主题思想的探讨。

4. 作业设计:对屈原的认识的论述。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课文解析1. 意象:《离骚》中的意象丰富多样,如“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林”、“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諑谓余以善淫”等。

讲解时,要详细解释意象的含义,以及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离骚》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说课稿

《离骚》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说课稿

《离骚》高中语文必修二说课稿一.说教材我所说课的篇目是两千年前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它是高中二年级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三册第一单元(古典诗歌)的第二篇。

该单元所选中国古代古体诗8 首,其中《诗经》中3 首,汉魏晋五言诗 3 首,《孔雀东南飞》并序以及《离骚》节选。

在该单元中,《离骚》节选占有及其重要的位置。

一方面,以屈原的作品为代表的楚辞是继北方黄河流域出现《诗经》之后,在南方长江流域出现的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新诗体,其本身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另一方面,楚辞作品,尤其是屈原的《离骚》从词句的角度看,地方特色鲜明,学生理解的难度较大。

从作品的内容看,《离骚》是一首规模宏伟的政治抒情长诗,全诗373 句2400 余字,既具有诗人自传的性质,又具有某些幻想性的浪漫主义成分,整首诗歌感情回环激荡,撼人心魄。

课文节选了长诗的第一节,内容主要是诗人自述身世、品质、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诚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渝的高尚情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二.说教学目标结合作品特点,按照课程标准对高中阶段在古典诗歌方面阅读能力的要求,我把《离骚》节选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两点:一是了解屈原的生平,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二是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评价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新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知识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某些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学对策。

高中二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古代诗歌的评价能力,但对于时代久远的楚辞作品,评价的前提――读懂诗歌的内容方面,仍存在困难,根据大纲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文特点,我确立本文重点及难点如下:教学重点:鉴赏重要的语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2022年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离骚》

2022年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离骚》

离骚【教学目标】知识教育目标1.了解“楚辞〞这种诗歌样式及屈原与楚辞的关系。

2.骚体诗的节奏。

3.了解?离骚?所表达的积极浪漫主义创作精神。

4.理解并背诵课文能力培养目标1.训练学生准确理解课文的能力。

2.能够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初步鉴赏?离骚?的能力。

德育渗透目标通过了解屈原的生平及鉴赏?离骚?优美的诗句,运用“移情〞的方法,学习屈原追求美政、九死未悔、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认真领会屈原“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离骚?是我国诗歌史上首次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抒情诗。

屈原以他思想的博大、构思的奇特,利用和借鉴当时南方楚国民歌,多用“兮〞字的句式及方言,大量运用比喻,难字较多,意思也较艰深,极大地增加了理解诗歌的难度。

因此,疏通诗句,准确诵读,把握诗人情感的波澜,就成了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作家作品1.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尊崇。

?屈原列传?说屈原名平,字原。

而?离骚?中那么自称为名正那么,字灵均,这是前者的转写化名。

“正那么〞与“灵均〞是平和原二字的引申义。

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

2.?离骚?是“楚辞〞篇名,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王逸?楚辞章句?题作?离骚经?,也有人称之为?离骚赋?,或简称?骚?。

自汉迄南北朝,?离骚?又常被举作屈原全部作品的总称。

在文学史上,还常以“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

?离骚?作为长篇巨著,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是极其丰富的。

?离骚?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于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诗人鲜明的个性光芒。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离骚疑难字词句解析》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离骚疑难字词句解析》

《离骚》疑难字词句解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理解离骚中的疑难字词句
技能目标:理解离骚中的疑难字词句
情感目标:理解字词的基础上分析并感悟作者在诗中展现出来的满腔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
教学难点: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
一、导入;
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两千多年以前的古人屈原,最近听说我写的离骚把大家给难住了,还有好多同学在心里暗暗的怨恨我。

唉!并非要有意为难大家,实在是想我屈原一生执着于崇尚美德,坚持“美政”而九死不悔,可事与愿违,顶头上司楚怀王昏庸荒唐,周遭小人陷害诽谤,而世俗善于投机取巧、歪曲事实、苟合取容,一派混沌不堪,此次再次遭流放,为何这世道总是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内心实在悲愤至极,唯离骚一曲可以排遣一二。

为表歉意,今天我就来帮助大家理解一下我的内心独白。

二、教学过程;
第一类,以香草人设喻。

师:想我屈原,一生执着于追求美好德行,香草美人便是我的名片,是我内心的独白。

如:
香草美人代表着我所追求的崇高美德,同学们明白了吗?
第二类:对世道强烈的控诉
我的内心积蓄了太多的愤恨,君王昏庸荒唐,小人当道,而世俗善于投机取巧、歪曲事实、苟合取容。

如:
第三类:崇高志向、爱国情怀的直接表达.
无论我遭遇了什么,不变的是我的志向和一颗爱国心。

小结:同学们,作为几千年前的古人我想对你说:
①一个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为崇高远大的理想而奋斗,决不能动摇和悔改。

②人生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但为了追求真理,应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③在污浊的环境中,应保持自己的高洁品质。

要热爱祖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离骚屈原一、导入:民间端午节和屈原的联系,引出人们对屈原的认识。

(PPT1)二、文学常识1.总说:印象中的屈原(PPT2)2.伟大的诗人屈原(PPT5-6)(具体上课内容可以酌情增减):屈原(约前339~约前278),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

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

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

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

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

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于祖国的决心。

屈原的作品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

其主要表现是他将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融入了艺术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

屈原的作品还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

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

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了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屈原的作品形式上参差错落、灵活多变;语言上采用了大量楚地方言,极富于乡土气息;其方言土语大都经过提炼,辞藻华美,传神状貌,极富于表现力。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

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

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

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骚体诗: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

起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到了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等作品中,就用“骚’来指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后人便称之为骚体诗。

特点: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骚体诗的形成,是诗歌形式的一大革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

《离骚》的内容与艺术成就:《离骚》的前一部分追忆往事,偏重于叙写现实;后两部分探求未来,偏重于驰骋想象,最后回到现实,结束全篇。

诗中塑造了抒情主人公的崇高形象,反映了诗人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爱国感情,表现了诗人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并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

《离骚》既植根于现实,又富于幻想色彩。

诗中大量运用古代神话和传说,通过极其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采取铺陈描叙的写法,把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国、人间和幻境、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想世界,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

诗中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意识品性、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离骚》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为后来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3.解题:(PPT7-8)三、预习检测1.字音字形(PPT9)苗裔(yì)孟陬(zōu)庚寅(gēngyín)揆(kuí)肇(zhào)扈(hù)辟芷(pìzhǐ) 搴阰(qiān pí)汨(mì)2.词语解释皇:大。

览:观察。

揆:揣度。

道:通导,引导。

肇:开始。

名、字:用作动词,起名字。

修:美好的。

扈:披。

淹:停留。

3.诵读指导(PPT10)4.诵读指导(PPT10)5.自译诗歌(PPT11-12)炎帝啊,我是你的远代子孙,伯庸——是我先父的光辉大名。

岁星在寅的那一年的正月庚寅,我从天上翩然降临。

尊敬的先父啊,仔细揣度我刚刚下凡的时辰和啼声,通过占卜赐给了我相应的美名。

给我取的大名叫正则啊,给我取的别号叫灵均。

上天既赋予我这么多内在的美质啊,又加之以这美好的才能。

我披着喷吐幽香的江离和白芷啊,又联缀起秋兰把它作为自己的佩巾。

光阴像流水一样迅疾,我好像赶不上啊,唯恐年岁不等待我。

清晨,我浴着晨曦去攀折坡上的木兰,傍晚,我背着夕阳在洲畔采摘宿莽来润德润身。

太阳与月亮快速运转,未尝稍停,新春与金秋依次更替,永无止境。

只看到树上黄叶纷纷飘零,我害怕美人啊,您头上也添上丝丝霜鬓!为什么,为什么你不任用风华正茂的贤者,废弃污七八糟的小人?为什么,为什么你不改变已经过时的法度?驾着龙马,飞快地向前猛奔!来!我给你充当向导。

沿着康庄大道走向幸福与光明。

四、文本研习:(PPT13-14)1.作者在《离骚》的开篇突出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高贵的出身、降生的瑞奇、美好的名字不仅具有上天和先人的赐予,而且具有美好的品质和才能,这些都是自己的后天修养。

主要表达作者出身高贵,与楚王是同根,楚国是我的祖国,爱国是我的本分。

自身的高洁,同时也是与现实的抗争,有众人皆醉唯我独醒的意思。

2.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一再担心,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人担心什么?最担心的是时光如流水,而没有把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献给祖国。

另一方面诗人更是充满忧虑,怕国君昏聩误国,保守落后,政治混乱3.诗人高唱“来吾道夫先路”可以看出屈原是怎样的一个人?屈原以君主的政治引路人自居,意在表现他不是君主的奴仆,而是堂堂正正的人。

可以看出他坚信真理,崇尚高尚的人格,有着独立的人格4.你从诗中读出诗人什么形象?纯洁高大、一身正气;忠君爱国、忧国忧民。

五、问题探讨:(PPT16)你是如何看待屈原的爱国情感的?有人说他这是一种“宗国”思想,你同意吗?观点一:同意。

屈原的爱国思想其实是一种“爱君”思想。

战国后期的“合纵”“连横”之争,是中国内部的矛盾斗争,因为它们都是周王朝的诸侯国,随着诸侯国势力的强大,他们都取代周天子而王天下,屈原力主联齐抗秦的“合纵”策略,一是为保卫楚的独立,二是进而实现楚“王”天下的企图,这只能说是为争夺全中国领导权而进行的内部斗争,并非是抵御外国的侵略,像他在作品中所说的“帝高阳之苗裔兮”就带有明显的血统夸耀。

“来吾道夫先路”、“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则是一种出于“家天下”感情和宗国观念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对于屈原宗国观念的尽忠报国,存君兴国,不少古人本是看得很清楚的,如:故宅秭归江,前人熊绎城。

眷言还此都,不比异姓卿。

(宋•王十朋《题屈原庙》)屈原的种种努力,客观地说,这的是楚王的统治,我们不必人为地拔高理解他。

观点二:不同意否认屈原的爱国意识。

上种观点是站在我们今天的角度去看待的。

我们现在之于屈原的时代,相距上千年,我们不能苛求那个时代的屈原像我们今天这样考虑问题。

施行政策,具有和我们一样的思维、观点以及胸怀世界的气度,那个时代的屈原,为了国家的前途,为了人民的生活,忧心如焚,奔走呼号,这不就是爱国的表现还能是什么?在他的心中,楚国就是他的祖国,楚国的人民就是他的同胞,我们能非议他的爱国精神吗?六、诗歌艺术品味(PPT17)1.比喻形象,想象瑰丽,富有浪漫色彩。

课文大量运用比喻,如用“江离”、“秋兰”来比喻自己博采众长。

“朝搴陂之木兰兮,纫秋兰以为佩”比喻坚忍不拔的政治理想。

运用香草美人来比喻自己、贤士、君主,不仅使作品含蓄,富于韵味,而且增加了作品的形象美。

明确:用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品德,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性,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

2.语言精练华美,带有浓郁的楚国地方色彩。

诗中丰富的联想,奇特的比喻,形成了绚丽的文采。

其中富有楚地特色的“兮”等语气词的运用巧妙灵活,使诗歌带上了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

七、课文小结:(PPT17)《离骚》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作品表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宏大的艺术空间和开阔的画面,塑造了诗人非凡的自我形象。

以其崇高的理想、高洁的人格、强烈的情感和奇特的形貌驰骋于仙界。

柳宗元为惊叹地说:“先生之貌不可得兮,犹仿佛其文章。

”比兴的手法渗透到整个作品之中,比喻和象征形象被突显了出来,春兰秋菊,飘风云霓,全都成了有生命之物,司马迁称其:“其文约,其辞微”“其称文小而其旨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美名:肇锡余以嘉名;恐修名之不立美德: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美人: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美物: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美政: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八、作业:(PPT18)1.背诵这首诗。

2.以《<离骚>中的屈原》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