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心律失常的治疗对策
室速的最佳治疗方法
室速的最佳治疗方法
室速是一种心律失常,通常特征为心脏节律快速而不规则。
治疗室速的方法因个体差异而异,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整体状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1. 心脏复律:对于严重的室速,可能需要进行心脏复律,其中一种常见的方法是直流电复律(电击)。
这个过程通过电流来重置心脏的节律,使其恢复正常。
2. 药物治疗:药物可以用于控制室速的发作,并维持正常的心律。
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普罗帕酮等可以用于此目的。
然而,药物治疗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因此需要与医生密切合作。
3. 心脏起搏器: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在胸腔中的装置,可通过电信号来控制心脏的节律。
对于慢性室速患者,心脏起搏器可以帮助恢复正常的心律,并防止严重的症状。
4. 射频消融术:对于某些病因可消除的室速,射频消融术可能是一个有效的治疗选择。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导管将射频能量应用于心脏组织,以去除或破坏异常的传导途径,从而恢复正常的心律。
5. 心脏手术:对于那些复杂的室速病因,可能需要进行心脏手术来治疗。
手术包括修补或更换异常的心脏组织,以恢复正常的心律。
需要强调的是,治疗室速的方法应该与医生进行详细的讨论和判断。
只有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才能最大程度地提供有效的治疗,并减少风险。
常见心律失常的诊断及治疗
紊乱性房速 1. 3种以上形态各异的P′ 2.心房率100-130次/分 3.部分P′受阻不能下传 4.P-P间可见等电位线 5.它是房扑、房颤的前兆 治疗同普通房速
•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1. 2. 3. 4.
5.
心律规整 频率160-250次/分 突发突止 QRS从波正常或增宽 逆P易融到波之中
IA 钠通道阻滞剂(延长动作电位时程) 奎尼丁, 普鲁卡因酰胺, 双异丙比胺 IB 钠通道阻滞剂(缩短动作电位时程) 利多卡因, 慢心律, 苯妥英钠 IC 钠通道阻滞剂(减慢传导和轻微延长动作电位时程) 心律平(普罗帕酮), 莫雷西嗪, 恩卡尼 II β 受体阻滞剂: 心得安(普萘洛尔) III 阻断钾通道和延长复极 胺碘酮(可达隆), 索他洛尔, 溴苄胺 IV 钙拮抗剂: 异博定
室性早搏
1. 2.
病因 生理性 病理性
3. 1. 2. 3. 4.
药物性 心电图 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0.12S 其前无相关P波,其后偶有逆行P波 代偿间期完全 主波多与T波相反
运动、饮浓茶 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电介质紊乱、 导管刺激 抗心律失常药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室早定位
1. 2.
窦性心律失常 (一)窦性心动过速 1.心电图诊断:窦性心率大于100次/分 2.临床意义 : 生理性:饮茶、饮酒、体力活动、情绪激动 病理性:继发性多见(如发热、甲亢、贫 血、心衰等)。 治疗原发病,去除诱因,可用ß-受体阻制剂。
(二)窦性心动过缓
1.心电图诊断:窦性心率小于60次/分,常伴 有窦性心律不齐。 2.临床意义 :可见于健康人,运动员等 病理性:颅内疾患、甲减、药物、窦房结 病变等 治疗:无症状者--不需治疗。 治疗原发病,去除诱因,有症状者可 用阿托品,麻黄素及异丙肾上腺素, 必要时起搏治疗。
恶性心律失常的处理
Ajmaline(阿义马林)、氟卡
尼或普鲁卡因胺后出现特征性 心电图改变
• 心脏结构正常
• 致命性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反复 发作倾向
ESC专家共识性建议的BrS 异常心电图的定义和 分型
室速和室颤发作时的干预对策(2)
•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时的二线药物——普鲁卡 因胺、溴苄胺(国内应用经验很少) • 国内常用药物—利多卡因 (冲击量50~100mg,
继以1~4mg/min静滴)
• 抗心动过速起搏(操作不当易致室颤)
• 注意纠正电解质(特别是低血钾、低血鎂)和代
谢紊乱
恶性心律失常的一级预防
分型
Ⅰ型
Ⅱ型 ≥2mm
Ⅲ型 ≥2mm 正向 鞍形 抬高<1mm
J波抬高的振幅 ≥2mm T波 ST-T形态 ST段终末部 负向 下斜形 渐渐下斜
正向或双向
鞍形 抬高≥1mm
Brugada综合征的诊断
不能解释的晕厥、晕厥先兆、猝死生还病史和心脏猝死家族史是提
示诊断的重要线索。无论是否使用钠通道阻滞剂,如病人右胸导
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分层
-- 目前无“金标准” -- 通常联合使用有创性分层方法:心内电生理检查(EPS)
无创性分层方法:主要包括影像学(测定左室射血分数)、 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运动试验等4类检测手段。检测指标为①左 室LVEF;②心电图QRS波群的时限;③QT间期及QT离散度;④信号 平均(SAECG);⑤短程心率变异性(HRV);⑥动态心电图记录 室性期前收缩和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⑦长程心率变异性;⑧ 窦性心率震荡;⑨运动试验-运动能力和NYHA分级;⑩运动试验心率恢复情况和恢复期室性心律失常;⑾T波电交替;⑿压力感受 器敏感性(BRS)。
常见的心律失常如何治疗
常见的心律失常如何治疗1.房性早搏:偶发房早无症状者,不需服药。
频发房早或有不适症状者,可选用倍他乐克,异搏定,心律平或胺碘酮。
2.室性早搏:偶发无症状者,随访观察暂不治疗。
频发者(每小时30次左右),联律出现或呈多源性,不论有无症状,都应进行药物治疗。
首先选用慢心律或心律平,胺碘酮(可达隆),如是急性心肌炎或急性心肌梗塞引起,属”不稳定性”心律失常,应静脉推注利多卡因。
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刺激迷走反射,抑制室上性心动过速,可以用刺激咽喉诱发恶心或压迫眼球(青光眼禁用)的方法。
静脉推注西地兰,异搏定,心律平针剂通常均有效,如无效可用同步直流电复律。
4.预激综合征:有时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可用心律平或胺碘酮治疗,如反复发作应用射频电极放电消融治疗,放电时间一般应少于60秒,电功率不超过40瓦,防止发生并发症。
5.心房颤动:先用药物治疗,对非阵发性的,可用奎尼丁或达舒平,但前者易致心律失常,后者有口干,排尿不畅等不良反应,已不多用。
阵发性永颤可静注西地兰(预激引起禁用),同时治疗原发病,如甲亢,冠心病,心肌炎等。
同时可用同步直流电击除颤,从小剂量开始,一般150瓦秒(焦尔),如未秦效,递加50瓦秒,直至转复窦性心律,但最大能量不宜超过350瓦秒。
6.心房扑动:用洋地黄类药物或胺碘酮纠正,如无效,可同步直流电复律,通常30-50瓦秒即可纠正,后口服奎尼丁或胺碘酮维持数日。
7.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立即静注利多卡因75-100毫克,如无效,每5分钟增加50毫克静注,但不宜超过300毫克。
如仍无效,立即同步直流电复律,首次剂量200瓦秒,如无效,以50瓦秒递增复律,但不宜超过400瓦秒。
8.病窦伴有房室传导阻滞:II度或II度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或病窦心率少于45次/分,有心脑缺血症状,出现错厥,黑朦现象,应置入人工心脏起搏器治疗。
9.心室颤动:立即进行人工心肮复苏,扣击,按压,人工呼吸,力争尽早恢复心脏泵血和呼吸功能。
心律失常教学的难点及对策
心律失常教学的难点及对策
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疾病,因为其易于发生且治疗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也是有一定难点的。
本文将从难点角度分析心律失常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心电图病例诊断难度大
心律失常的诊断常常需要通过心电图进行鉴别,但是由于心电图病例诊断相对比较复杂,因此教学过程中会出现难以理解和难以诊断的情况。
对此,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引入心电图分析软件,并针对不同心律失常类型进行系统讲解,加强与实际情况的联系,使学生能够掌握诊断要点。
二、学生对临床轻症病例理解难度大
国内心律失常病例类型相对较多,轻症病例经常涉及到的病例类型也更加复杂,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也更高。
为防止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结合临床经验,引导学生重视当前研究热点和难点,鼓励学生探究各种病例类型与治疗方法,以加深学生对于轻症病例的理解。
三、学生认知范围较窄
心律失常的治疗需要涉及到多种传统药物的使用,在海量的知识范围内,学生很难掌握其中的关键知识点。
为此,要加强教学中的基本知识点理解,如心率以及基本的生理知识,培养学生的信心,强调综合相关知识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加深对治疗关键知识点的理解。
四、学生对心血管病理学的理解有限
心律失常的治疗离不开与心血管病理学的结合,但是学生往往对这一领域没有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中,可以推广心血管病理学的相关理论,增加此领域的知识。
在这样的基础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加强实际练习,在临床中通过掌握心血管病理学来实现较好的治疗目标。
总之,心律失常教学是一种高难度的教育环节,在教学中要善于分析学生的问题,并根据学生的特点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生动易懂地向学生介绍知识点,充分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心律失常教学的难点及对策
心律失常教学的难点及对策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种常见类型,也是急诊科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
对于心律失常的教学,有着特殊的难点和挑战。
本文将就心律失常教学的难点及对策进行探讨。
2. 临床表现多样化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因其类型多样化,症状和体征复杂,这对教师及学生进行教学和学习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可能呈现出不同的心电图,临床表现也有所差异,这需要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能够灵活应用知识,对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有所辨识和判断。
3. 诊断和治疗方法多样化对于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非常繁多,从常规的心电图检查到药物治疗、激光消融以及植入式心脏起搏器都是常见的治疗手段。
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无从下手,难以系统性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二、心律失常教学的对策1. 采用案例教学法为了突破心律失常教学概念晦涩难懂的难点,可采用案例教学法。
通过真实的病例对病情的展开,让学生通过分析病史、症状和体征,学会诊断和治疗心律失常。
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可以更快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同时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临床中,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灵活性。
2. 强化实践操作在心律失常课程中,加强实践操作是非常关键的。
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心电图仪器,深入了解和掌握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并且能够模拟真实临床情况进行诊断和处理操作,从而深化学生对心律失常的认识和了解。
在实践中,学生可以逐步提高对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的判断和处置能力。
3. 结合临床实例在心律失常教学过程中,结合临床实例是非常有必要的。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心律失常的情况,并了解医生在实际诊疗中如何进行诊断和治疗。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真实的心律失常病例,包括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过程,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理论知识与实际临床操作相结合。
4. 细化课程内容对于心律失常的教学,需要进行细化课程内容,将复杂的知识分解成易于理解的部分,并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建议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建议xx年xx月xx日contents •引言•抗心律失常药物概述•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建议•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建议•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挑战和对策•案例分析•总结与展望目录01引言心律失常可导致患者出现心悸、胸闷、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律失常的常见症状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出现耐药性,且副作用较多。
药物治疗的局限性背景介绍控制症状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控制心律失常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预防并发症有效的药物治疗可以预防心律失常并发症的发生,如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等。
药物治疗的重要性报告目的本报告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建议,以提高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报告结构本报告分为药物治疗基本原则、药物治疗方案建议和结论三部分。
报告的目的和结构02抗心律失常药物概述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钠通道阻滞剂,包括Ⅰa(如奎尼丁、普鲁卡因胺)、Ⅰb(如利多卡因、苯妥英钠)、Ⅰc(如氟卡尼、恩卡尼)。
Ⅰ类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包括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等。
Ⅱ类钾通道阻滞剂,以胺碘酮为代表。
Ⅲ类钙通道阻滞剂,包括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
Ⅳ类通过阻滞钠通道,减少钠离子内流,从而减缓心脏传导,降低心肌收缩力。
Ⅰ类通过阻滞β肾上腺素能受体,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
Ⅱ类通过阻滞钾通道,延长心脏动作电位时程,减少心律失常发生。
Ⅲ类通过阻滞钙通道,调节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
Ⅳ类各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制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不良反应心血管反应如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等。
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神经系统反应如头昏、眩晕等。
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低钠血症等。
呼吸系统反应如咳嗽、呼吸困难等。
03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建议1药物治疗的总体原则23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应针对患者的具体病因进行治疗,以提高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
针对病因治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一般需要长期持续性治疗,以达到长期缓解症状的目的。
心律不齐的治疗方法
心律不齐的治疗方法心律不齐的西医治疗方法:心律失常的治疗应包括发作时治疗与预防发作。
心律失常的治疗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
除病因治疗外,尚可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方面。
主要有以下几项:1.祛除诱因消除各种能引起心律失常的因素,有心律失常者应避免吸烟、饮酒,不要饮浓茶和咖啡;如果心律失常是药物引起的,要停用该药物。
2.治疗病因治疗病因是根治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
病因治疗包括纠正心脏病理改变、调整异常病理生理功能如冠脉动态狭窄、泵功能不全、自主神经张力改变等,比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后窦性心动过速也就得到了矫正;冠心病心肌缺血介导的心律失常,解除了动脉的狭窄,心肌得到正常的血液灌注,心律失常就会随之消失。
房室折返或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阻断了引起折返的多余通道,心动过速就会得以终止。
3.针对心律失常的治疗1药物治疗:是心律失常的主要治疗方法。
由于心律失常的复杂性,药物作用的方式和途径也不一样。
一般药物的应用以口服为主,急性发作则采用静脉或气雾用药。
外用药物应用较少。
由于心律失常机制复杂而多样,许多因素还不很清楚,所以临床用药有一定难度。
一般原则应根据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选择作用针对性强,疗效明显而不良反应小的药物。
药物治疗缓慢心律失常一般选用增强心肌自律性和或加速传导的药物,如拟交感神经药异丙肾上腺素等、迷走神经抑制药物阿托品或碱化剂克分子乳酸钠或碳酸氢钠。
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则选用减慢传导和延长不应期的药物,如迷走神经兴奋剂新斯的明、洋地黄制剂、拟交感神经药间接兴奋迷走神经甲氧明、苯福林或抗心律失常药物。
2电学治疗:心律失常的电学治疗近年来发展很快,既有紧急情况下的电复律,也有根治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
主要有:①电复律同步或非同步:包括最常用的体外电复律、外科应用的经胸心外膜电复律、经食管电复律、电生理检查时的心腔内电复律和ICD等。
直流电复律和电除颤分别用于终止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发作和心室颤动,用高压直流电短暂经胸壁作用或直接作用于心脏,使正常和异常起搏点同时除极,恢复窦房结的最高起搏点。
心律失常教学的难点及对策
心律失常教学的难点及对策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异常或不规则的现象,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房颤动等。
对于医学学生和临床医生来说,掌握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其复杂性和多样性,教学中存在一些难点。
本文将介绍心律失常教学的难点,并提出对策。
1. 理论知识繁杂: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复杂,涉及到心肌细胞的电生理学知识以及心脏的解剖、生理学等多个方面。
学习者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等,掌握这些知识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对策:医学教育者可以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等方式,将心律失常的理论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整理,突出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讲解和讨论。
2. 临床表现多样性: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表现不同,有些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非常典型,而有些则非常隐匿。
对于初学者来说,难以准确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从而影响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对策: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临床实例的讲解和病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心律失常的常见临床表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可以利用模拟器等电子设备进行模拟训练,加强学生对心律失常的辨识能力。
3. 致命性风险高:某些类型的心律失常可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对于初学者来说,处理这些心律失常的风险较高,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患者。
对策: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和讨论真实的病例,强调对于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及时识别和紧急处理的重要性。
可以进行模拟训练,让学生学习使用电除颤器、心脏起搏器等设备的操作技巧,提高应对意外情况的能力。
4. 治疗方案选择困难: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等。
初学者在面对不同情况时,往往难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对策: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各种治疗措施的适应症、疗效、安全性等,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治疗方案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决策能力。
可以通过讲解和讨论真实的病例,让学生从实践中学习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和技巧。
心律失常怎么治疗
心律失常怎么治疗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很多见,属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种,多与其他疾病一起发生。
根据心律失常的发病因素可将其分为遗传性心律失常和后天性心律失常两种。
遗传性心律失常多是由于基因突变引发的,后天性心律失常可包括生理因素和病理因素,比如运动、情绪异常激动等引发的快速型心律失常,睡眠不足也会引发缓慢型心律失常,冠心病、心肌病和心肌炎等都可引发心律失常。
那么,心律失常该怎么治疗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心律失常的治疗主要有发病时的治疗的预防性治疗。
心律失常的治疗过程比较复杂,除了病因治疗外,也可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还有手术治疗等。
1.致病因素的治疗祛除各种诱因:消除一切可以引发心律失常的因素,心律失常的人要戒烟、戒酒,也不可以和红茶或是咖啡等饮料;如果是因为吃药引起的心律失常,也要停掉药物或是换种药物。
治疗病因:这也是根治心律失常的重要方法。
治疗病因包含有治疗心脏病理的改变,纠正异常的病理性改变,比如冠状动脉狭窄,自主神经张力发生改变以及泵功能不全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病人会出现窦性心动过速,这时就要治疗甲状腺亢进,当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后窦性心动过速也就恢复了;冠心病心肌缺血引发的心律失常,治疗动脉狭窄后,心肌得到充足的血液关注,心律失常也会自愈。
1.药物治疗心律失常这是治疗心律失常的主要办法。
因为心律失常是个很复杂的疾病,所以药物的使用方式和途径也会不同。
通常都是以口服为主,当心律失常急性发作时可以使用静脉给药或是气雾给药。
外用药物使用的很少。
因为心律失常的发病因素复杂多样,还有很多发病因素并不是很明确,所以给药有一定难度。
通常要根据发病机制选择作用较强的,针对性较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较小的药物。
常选用增强心肌自律性或是加速传到的药物,比如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或是克分子乳酸钠等。
下面说说几类常用药物:1.第一类是膜抑制剂:具有膜稳定的功效,可以阻滞钠通道。
常用药物有丙吡胺、奎尼丁、利多卡因、美西律、普罗帕酮以及恩卡尼等。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任自文【摘要】心律失常种类繁多,十分常见,临床中常将其分为缓慢和快速心律失常两大类,每类各有其共同的治疗原则。
对于缓慢心律失常,迄今尚无可长期应用的有效口服药,起搏器依然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
目前,导管消融已经应用到几乎每种类型的快速心律失常。
由于治疗效果满意,导管消融是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心房扑动的首选治疗措施。
而对于其他类型的快速心律失常,特别是心房颤动和各种类型的过早搏动(早搏),大部分患者仍然接受药物治疗。
胺碘酮、普罗帕酮、索他洛尔和美西律是我国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
本文概述了这些常见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治疗原则及注意事项。
%Cardiac arrhythmias are varied and very common. They are usually classified as bradyarrhythmias and tachyarrhythmias, which are treated according to their own common principle separately. There is no long term effective oral drugs that can be used to treat bradyarrhythmias effectively up to now. Pacemaker is still the only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it. Now catheter ablation has already applied to almost every kind of tachyarrhythmias, and which is the first choice for treating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and atrial flutter because of the satisfactory result. Most patients with other types of tachyarrhythmias, especially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all kinds of premature beats are still given drug therapy. Amiodarone, propafenone, sotalol and mexiletine are common used antiarrhythmic drugs in our country. This article overviewed the principle and the matters need to attention in the drug therapy of cardiac arrhythmias.【期刊名称】《天津医药》【年(卷),期】2016(044)008【总页数】3页(P932-934)【关键词】心律失常,心性;抗心律失常药;药物疗法;快速心律失常;缓慢心律失常;心房颤动;过早搏动;胺碘酮【作者】任自文【作者单位】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邮编30045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兴奋冲动形成或(和)传导异常,绝大多数表现为心脏跳动节律或(和)频率的异常,临床十分常见,包括快速和缓慢心律失常两大类。
心律失常教学的难点及对策
心律失常教学的难点及对策【摘要】心律失常教学是心脏病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但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难点。
缺乏临床案例是一个问题,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现有的教学资源可能已经过时,需要更新。
学生对心律失常知识学习的动力不足,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手段单一,需要更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为了改善心律失常教学,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增加临床案例的引入,更新教学资源,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以及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实景模拟等。
通过这些对策,可以提高学生对心律失常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效果,从而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
【关键词】心律失常、教学难点、整合临床案例、更新教学资源、学习动力、多样化教学手段、改善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危害性较大。
在医学教育中,心律失常的教学显得格外重要。
由于心律失常教学的特殊性,导致了一些难点的出现。
本文将探讨心律失常教学中的难点,并提出一些改善措施。
许多教学机构在心律失常教学中存在着缺乏临床案例的问题。
由于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与理论知识结合紧密,临床案例的丰富与实践经验的积累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
现有的教学资源较为滞后,需要更新。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手段也在不断更新,教学资源需要与时俱进,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也是心律失常教学中的难点之一。
由于心律失常知识的复杂性和深度,学生往往感到学习压力较大,缺乏积极性,影响了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不够多样化也是心律失常教学的难点之一。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往往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需要采用更加生动多样的教学手段,如实地教学、案例分析等。
针对心律失常教学中存在的难点,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这些改善措施。
2. 正文2.1 心律失常教学的难点1. 知识复杂性:心律失常涉及多种类型和原因,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生理和病理知识才能深入理解。
心律失常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1. 介入治疗基于临床电生理发展70年代初用于临床,已成熟。 2. 药物治疗基于细胞和分子电生理发展 80年代开始,发展较快。
(一)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一)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窦房传导阻滞/窦缓/窦停/sss ●房内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一度/二度三度) ●室内传导阻滞(左、右束支及 左 束支分支传导阻滞
(七)心室晚电位: ★心室晚电位阳性反映心肌组织结构的不均一性所导致电活动异常,有潜在致室速、室颤的危险。 ★这在心肌梗死后的患者及动物模型的心外膜或心内膜面直接标测已充分得到证实,但从体表记录所得的结果,其敏感性及特异性与直接心表标测者判别甚远。 ★临床各家报告心肌梗死后心室晚电位阳性率在7.7%~42.4%之间,其中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均占有较大比例。
心脏电生理检查
★1999年MUSTT试验结果发表后,其应用价值已趋否定,即经电生理检测诱发出持续性室速的猝死高危患者只有应用ICD可降低死亡率,而应用经筛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与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相比并不能改善生存率。
六、心律失常的治疗
心律失常的治疗: 近年来有不少进展,主要在非药物治 疗方面,包括除颤、起搏、消融、手术等。
★因此,对心肌梗死患者心室晚电位阳性者应加强随访,不能单独作为采取某种治疗措施的根据,对心室晚电位阴性者也不能认为是“安全”的。 ★特发性室速的患者心室晚电位大多为阴性,如心室晚电位阳性往往提示有心肌病变的基础,应进行进一步检查。
(八)心率变异性分析: ★心率变异性分析作为定量检测自主神经功能的指标,已公认为预测心源性猝死的一个独立的因素。 ★Circulation2000年元月发表的一篇述评再一次肯定了这一结论;但同时也指出,经大量临床研究严格按敏感性、特异性统计,其猝死阳性预测值尚不足30%。
恶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处理
IA: 心肌梗死所致LVEF<35%且心肌梗死40天以 上,NYHA II或III级
IA:心肌梗死所致LVEF<30%,且心肌梗死40天 以上,NYHA I级(原为IIa)
IB:心肌梗死所致非连续性室速,LVEF<40%, 且心电生理检验能诱发出室颤或连续室速
恶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处理
第38页
肥厚型心肌病心律失常治疗
– 左束支阻滞图形单个室性早搏。 – 左束支阻滞图形非连续VT。 – 左束支阻滞图形连续VT。 – VF
射频消融是有效辅助治疗方案。
恶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处理
第41页
ICD治疗适应证
对于原发性心脏性猝死 (SCD)预防,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ICD) 应用提议 仅适合用于已经接收了最正确药品治疗 且生存状态良好、预期寿命超出1年患者。
恶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处理
第43页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提议
恶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处理
第40页
AVRC治疗
AVRC首发症状经常是SCD。 AVRC有连续性VT或VF史,推荐ICD预防SCD。 对不能置入ICD者能够用胺碘酮或索他洛尔预防SCD。 ICD: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心肌病,有一项以
上主要SCD危险原因(IIa-C) ARVC-SCD危险原因:
10min
2—3min 5—10min 5--10min
------ -------
------
起效时间 8min
8min
10—30S
15----30min2H 后下降
15—30min
维持量 0.1mg/min 1—1.5mg/min ------ 0.5—1mg/min 1—4mg/min
室性心律失常的处理
2
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频发室早者
Long-term oute in asymptomatic men with exercise-induced premature ventricular depolarizations
138名受试者,因运动诱发的平均室早个数占所有心搏的10%,随访23年 结果显示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2.5倍
Frequent premature ventricular plexes originating from the 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are associated with 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1000 VPBs/24 hours(24例) 左室功能异常发生率4% 1000 to 10000 VPBs/24 hours(55例) 左室功能异常发生率12% ≥10000 VPBs/24 hours(29例) 左室功能异常发生率34% 结论:频发的右室流出道室早是左室功能异常的独立预测因素。
5--10
-----
-------
------
起效时间
8min
8min
10—30S
15----30min 2H后下降
15—30min
-------
30min
4min 若无效,再给负荷,以较高量维持
维持量 --
0.1mg/min
1—1.5mg/min
----
0.5—1mg/min
1—4mg/min
1—4g/H
Frequent premature ventricular plexes originating from the 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are associated with 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入选108例左室功能正常的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均为右室流出道室早患者 >10 VPBs/小时 随访5年
心律失常教学的难点及对策
心律失常教学的难点及对策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的变异或异常。
由于心律失常的种类众多,因此对于医学生、护理专业学生及相关医疗工作者来说学习心律失常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但是,由于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依赖于多种工具和方法,因此教学上难点确实存在。
本文将从教学上的角度探讨心律失常教学的难点及对策。
一、难点1. 多种类型的心律失常,诊断难度大。
心律失常包括心率过缓或过快、心律不齐等多种类型。
在诊断时需要掌握多种方法,包括心电图、Holter监测等。
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通常具有不同的症状和表现,诊断难度大。
2.诊断技术和设备不同,学习难度大。
心电图是心律失常的主要诊断工具,但不同的心律失常需要不同的心电图技术和设备。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了解多种心电图技术和设备,学习难度较大。
3.治疗措施需要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基础。
心律失常的治疗需要了解相关的药物、手术等治疗方法。
因此,学习过程中需要扎实的医学知识基础,学习难度较大。
二、对策1.建立系统的教学模式。
由于心律失常教学涉及的内容多、复杂度高,建立系统的教学模式十分关键。
可以通过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全过程。
2.加强实践环节。
由于心律失常的诊断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因此加强实践环节是必要的。
可以通过心电图案例分析、模拟患者操作等实践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诊断技能。
3.注重培养医学思维。
心律失常教学需要对相关的的医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注重培养学生的医学思维方式,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诊断和治疗方法。
4.开展小组讨论、研究课程。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和研究课程,让学生学会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合理分配学习资源和时间,发掘更多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心律失常教学中存在诸多难点,但只要通过建立系统的教学模式、加强实践环节、注重医学思维的培养、开展小组讨论等方式,就可以有效地克服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律失常的治疗对策一:室性心律失常室早:1:定义:由心室的异位激动引起的、较窦性激动提前发出的QRS波群。
2:ECG特点:提前发出、其前无相关P波、QRS波宽大畸形>”、ST-T与QRS主波方向相反、完全代偿间歇。
3:病因:可见于正常人。
烟、酒、咖啡、精神紧张、电解质紊乱引起。
洋地黄、奎尼丁、三环抗抑郁药引起。
各种器质性心赃病引起缺血、缺氧、炎症。
麻醉、手术、假腱索。
4:机理;上述各种情况引起机械的、电的、化学的刺激引起室早。
5:临床:心悸、头晕、心绞痛、低血压、长间歇。
6:ECG定位:左室室早:V1qR V6 rS右室室早:V1 rS V6 qR7;室早的临床意义:下列情况应重视a: 有器质性心脏病基础:CHD AMI 心肌病、瓣膜病。
b: 心脏功能状态:心衰症状、心脏症状、LVEF<40%。
C: 临床症状:眩晕、黑朦、晕厥。
d: ECG表现:多源、成对、连续≥3个、AMI基础上出现R-on-T、QT延长伴R-on-T。
8:治疗:⑴无器质性心脏病的:①无症状、不治疗。
②有明显症状影响工作生活用心律平、慢心律,心率快、血压高者用倍他乐克,治疗终点为缓解症状。
③频发的室早二、三联律,症状严重,影响工作、学习、生活。
建议导管消融治疗,成功律低,并发症低。
⑵器质性心脏病室早:①伴轻度心功能不全的室早(LVEF40%~50%)治原病、不治室早。
症状明显倍他乐克。
②伴较重心功能不全的室早(LVEF<40%):尤其成对成串,室早,胺碘酮3/日。
③AMI伴发的早期室早,用利多卡因静点。
晚期或OMI引起的室早,可口服胺碘酮3/日。
④心衰、低钾、洋地黄中、感染、肺心病引起的室早:首先治疗愿发病。
(二):室性心动过速:1:定义:一串5~6个室早或更多。
2:病因: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CHD AMI 心肌病二尖瓣脱垂瓣膜病。
其他如:代谢障碍、药物中毒、长Q-T综合征。
偶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
3:病机;心室内激动的折返自律性增强4:心电图表现:室性逸搏心律20-40bpm,>40bpmd的室性心律均称为室性心动过速。
⑴单形性室速的治疗策略:QRS波群形态恒定。
预后较好的单形性室速:无器质心,或有但心功能好。
血压正常,VT无加。
速倾向。
反复单形性室速:持续数秒,多.呈LBBB 。
病机:可能属非折返所至。
病因:疲劳、失眠、情绪紧张引起。
治疗:镇静、休息、β(-)、慢心律。
②特发性间形性室速:持续反复,好发年青人。
病机:浦氏纤维网折返及触发活动有关。
病因:不明。
右室流出道室速:пщ a 胸导呈LBBB.间隔部:I导呈低幅多相。
游离壁:I导呈R.。
左室流出道室速:пщ avF呈R胸导呈RBBB。
左室特发性室速:左后分支区域最多见。
RBBB+左前分支阻滞。
电轴左偏或极度右偏。
治疗:异搏定、心律平静注后,口服维持。
药物难以控制复发,则射频消融。
支折反或并行心律性室速:病机:束支折性:束支间大折返。
并行心律性室速:心室内平行节律点并传出阻滞治疗:无症状,不治疗。
有症状,心律平、胺碘酮。
束支折返:可消融右束支根治。
④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常见于洋地黄过量、心肌炎、三度AVB、AMI。
治疗:良性,治原发病。
具有潜在恶性的单形性室速:多有器质心,心功能不全,伴症状,血压降下。
有恶化成Vf倾向。
发性持续性室速:病因:AMI OMI 心肌病、二尖瓣脱垂、药物中毒。
病机:心室的局部折返。
特点:反复发作,心率160-200bpmQRS 。
治疗:缺血引起的:利多卡因。
药物中毒:停药,利多卡因。
血压下降:电转复,胺碘酮防复。
发。
反复发作者:ICD、射频消融。
双向性室速:常见于洋地黄中毒,低血钾。
表现为两种电轴相反的QRS波群。
治疗:停洋地黄,补钾镁、>120bpm用利多卡因。
恶性单形性室速:p>230bpm血压下降休克左心衰无论持续性室速、非持续性室速、或数个室早易引起室颤。
治疗:立即同步直流电复律。
药物不能防止复发者:ICD除诱因:心衰、低钾、洋地黄中毒、抗心律失常药物,体力负荷过重。
⑵多形性室速的治疗策略:指室速伴连续变化的QRS波群形态,节律不规则,p>200bpm常持续10个以上,易发展成室颤。
伴Q-T间期延长(尖端扭转性室速)a:获得性:病因:电解质紊乱、心动过缓、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自主神经不平衡、影响心室复极的药物。
病机:心室复极障碍,引起多环路折返或不规则折返或触发活动、早后除极有关。
ECG:长间歇,QT长T U波增宽,早搏的短周期引起室速发作。
症状:晕厥、阿—斯发作、猝死。
治疗:去除病因。
提高心率:阿托品、异丙肾、A V起搏。
静脉补钾、镁。
持续发作者:直流电击终止。
禁用Ia Ic Щ类,可试用Ib类。
b:先天性:病因:与遗传有关。
病机:心室交感神经张力不平衡及触发活动有关。
特点:儿茶酚胺依赖性,情绪、激动、β受体兴奋心率增快到一定程度诱发。
临床:反复晕厥,猝死。
儿童、少年为多,随年龄增长发病减少。
治疗:β受体阻滞剂首选,阿托品或A V起搏治疗,持续发作者:直流电击终止。
药物无效可作左侧交感神经切除。
置入ICDQ-T间期正常:A:病因:多见于冠心病。
病机:折返。
ECG:呈多形性,基础心律时QT、T或U波正常。
治疗:利多卡因、胺碘酮。
AICD。
抗缺血。
起搏无效,异丙肾使病情加重恶化室速灶或室壁瘤切除。
射频消融正在探索中,成功率低,复发率高。
B:伴发极短的联律间期:病机:触发活动(早后除极)有关。
特点:无器质心证据,室早联律间期极短(280-320ms)。
基础心律时QT、T或U波正常。
临床:反复心悸、眩晕、晕厥、可至猝死。
治疗:异搏定有效,余无效。
二: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一):窦速:指成人心率>100bpm/min。
病机:窦房结本身结构异常或电活动异常所致。
分类:1;不适当窦速。
2: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治疗:1;口服或静脉β受体阻滞剂2:不能用β受体阻滞剂时,用异搏定或合心爽。
(二):房早:期前发生的P波(可直立或倒置),P-R>” P 与窦P稍不同。
交界区早搏:期前发生的P波,在QRS波之前-R<” 之内之后R-P〈秒,或无P波。
病因:同室早。
治疗:有明显症状或触发室上速、房颤时,用镇静药、倍他乐克治疗。
病因治疗为主。
(三):室上性心动过速:窄QRS波群,150-250bpm。
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AVRT:病因:先天性。
特殊的PJRT(AP位于房间隔后下、CS口附近)。
病机:AV之间有旁道。
ECG:RP>70ms RP<PR 窦律时可见预激综合征表现。
治疗:①药物治疗:窄QRS:药物异搏定、心律平、ATP、胺碘酮、西地兰、β(-)剂。
宽QRS心律平、、胺碘酮。
③非药物治疗:兴奋迷走神经;同步直流电复律(50-100J);食道调搏。
④射频消融根治:适应症;AP前传引起房颤或室上速室率极快易猝死;发作频繁药物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的副作用或不愿长期口服药物。
(2):AVNRT 病因:先天性病机:AVN内快慢通道。
ECG:RP<70ms治疗:①药物治疗:异搏定、心律平、ATP、胺碘酮、西地兰、β(-)剂。
②非药物治疗:兴奋迷走;同步直流电复律(50-100J),食道调搏。
③射频消融治疗:适应症:发作频繁药物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的副作用或不愿长期口服药物。
(3):AT:。
病因:由器质性心脏病引起或发生于儿童、青少年无原因的特发性房速。
病机:折返性、自律性ECG:P波稍有不同。
治疗:性房速:转复:心律平。
控制心室率:异搏定、β(-)剂、胺碘酮、地高辛。
非药物治疗:特发性房速性房速效过差,首选射频消融治疗。
2:非阵发性交界区心动过速(NPJT):即加速性交界区心动过速病因:洋地黄中毒、AMI后缺血再灌注。
也见于正常人。
病机:自律性增强,迟发后除极所至触发活动。
治疗:针对病因治疗如:洋地黄中毒者,停药,不治心律失常或给钾盐、利多卡因、苯妥英钠、β(-)剂。
3;紊乱性AT:病因:围生期、老年人慢性肺病。
特点:P波的形态多变,电轴多变,PP间期不规则。
间有房扑房颤。
频率200-5 00bpm。
治疗:治病因,恢复窦律。
(四):房颤1:病因:①心房的退行行变:30岁以后开始,心房纤维化每年增加5%,心房的异位兴奋灶,折返产生房颤。
高血压,心房压力增加,异位电活动增加,引起房颤。
肺静脉电位引起局灶性房颤占70-90%。
瓣膜病。
非瓣膜病如:心脏手术后的瘢痕;CHF及扩心病引起的扩张;高心病及HCM引起的心肌肥厚;冠心病引起的缺血;甲亢、饮酒、胆囊疾病。
2 病机:包括局灶发生机制和主导转子机制。
局灶发生机制:指房颤的发生起源于一个或多个局限的部位(局灶),局灶发放快速激动触发房颤发作(局灶触发及局灶驱动)。
局灶70-95%在肺静脉。
少见的分布在心房。
3:分类:阵发性房颤:可自行终止,持续几分钟-几天。
持续性房颤:不能自行终止,可干预终止。
包括房颤持续时间短,病人不能耐受终止者。
永久性房颤:房颤不能终止(几周-几年)。
4:治疗:首先治疗原发病,其此使对心律失常治疗。
(1)阵发性房颤分类方法处理I型首次症状发作房颤不需要预防治疗,病因治疗。
自行终止药物转复或电转复。
ц型反复发作、未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a)无症状,血栓机会少。
抗心律失常药物预防发作未确定。
b)每三个月有症状性房颤发作时对症处理,转复即可。
发作<一次。
c) 每三个月有症状性房颤用心律平、胺碘酮、索他洛尔、发作>一次。
β(-)剂豫防发作。
ш型尽管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仍复发。
a)无症状或症状轻。
抗心律失常药物预防发作未确定。
b) 每三个月有症状性房颤转复即可或用心律平、胺碘酮、发作<一次.。
索他洛尔、β(-)剂豫防发作。
c) 每三个月有症状性房颤治疗正在研究中,药物控制心室发作>一次。
率,房室结改良,起搏器安装。
射频消融成功率70-80%。
注:a:快慢综合征:药物治疗治疗或药物治疗+抗治疗。
+起搏器房颤。
b;房颤发作时心率不快、血压稳定应观察24h并祛除诱因,仍不转复者药物转复;药物转复失败者胺碘酮达负荷量后电转复。
C:AP前传引起及HCM房颤,血压不稳,立即电复律。
(2):持续性房颤:复律:适应症;食道超声心房内无血栓或<48h(48h又不能做食道超声者,前3W后4W抗凝治疗)。
左心房内径<50mm。
心功能I-II级,因房颤心功能恶化,控制心率,心功能好后复律。
无风湿,无感染。
复律当日无低血钾,无酸中毒。
房颤病程<1年。
产妇生产后半年以上。
急性左心衰竭好转后3个月以上。
二尖瓣外科换瓣或成形术或球囊扩张术后3个月以上。
禁忌症:新近发生栓塞并发症。
洋地黄中毒。
治疗方法:同步直流电复律。
药物复律:心律平450-600mg po。
禁用于>75岁、CHF、UAP、MI(6个月内)、SSS、二度以上AVB、束支传导阻滞、Q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