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百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国,春秋早期改曼姓为邓姓封国,后以国为姓。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 年)改为邓州,民三年(公元1913 年)改为邓县.古老的邓州为后人留下众多的名胜古迹。
现有八里岗遗址、邓国侯吾离陵、福胜寺塔、花洲书院等93 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八里岗遗址距今有6800 多年历史,1994 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市内现有著名景点8 处,景色宜人,邻近驰名中外的道教圣地武当山和国家级自然态区神农架及亚洲第一大淡水湖丹江口水库,旅游前景广阔。
邓州地灵人杰,英才辈出。古代曾诞生过 1 位圣人、62 代侯王、11位宰相、3 位状元、1位榜眼、66位进士、202位举人、21 名著名军事将领。汉代“医圣”张仲景,南北朝政治家宗懔,明相李贤,清雍正帝师彭始抟等,原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习仲勋。现代有著名作家姚雪垠、教育家韩作黎、当代军旅作家周大新(闯关东的作者)等。同时,唐宋时期的名臣韩愈、寇准、范仲淹曾先后在邓州任职,后人尊称“三贤”。范仲淹在邓州写下了不朽名篇《岳阳楼记》,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以其崇高的思想境界,历历激越后人。
邓州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位于武汉一西安一郑州大三角和南阳一襄阳一十堰小三角中心,起着承东启西的“桥梁”作用,南水北中线工程渠首在邓州境内穿越50 公里;邓州距襄阳、老河口、南阳三个机场均在60 公里以内,可直达全国各地。
邓州物产丰富,资源雄厚.盛产小麦、棉花、烟草、小辣椒、花生、豆类,被国家确定为商品粮、优质棉基地县(市), 是河南省油料生产和优质烟出口重要县(市)。年粮食总产10 亿公斤以上,棉花总产3500 万公斤,烟叶总产2000 万公斤,花生1000 万公斤;畜产品资源丰富,是南阳黄牛中心产区,年存栏45 万头,生猪存栏70 万头,家禽1500 万只。邓州素有“粮仓”之称,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和粮食生产先进县、河南省油料生产和优质烟叶出口重点市。邓州矿藏资源得天独厚,水泥灰岩储藏量13 亿吨,溶剂灰岩2 亿吨,黑墨大理石1100 万立方米,花岗岩储量600 万立方米。
邓州经济社会发展迅速。近年来,邓州市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现代化中等城市”目标,大力弘扬“负重拼搏,敢于创新,坚韧不拔,实干兴业”的邓州精神,坚持" …三抓,带动、产业支撑、项目开发、城乡互动、优化环境”二十字方针,振奋精神,抢抓机遇,重点突破,创新工作,全市呈现出经济蓬勃发展、大局持续稳定、社会和谐共进的良好局面。2008年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0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8亿元。2009年,一、二、三季度GDP增速分别为8.9 %、8.3%和9.3%,预计全年GDP有望达到225亿元,增长9.7%,其中一产增加值62.4亿元,增长4.3%;二产增加值100亿元,增长13.2%;三产增加值62.6亿元,增长11%,全人均GDP达到16000元。市财政收入实现4.15亿元;
财政支出突破20亿元,达到20.2亿元,创历史新高,超额完成预定奋斗目标,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财力保障。编辑本段二、行政区划
邓州市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邓州市辖3个街道、13个镇、11个乡:古城街道、花洲街道、湍河街道、罗庄镇、汲滩镇、穰东镇、孟楼镇、林扒镇、构林镇、十林镇、张村镇、都司镇、赵集镇、刘集镇、桑庄镇、彭桥镇、九龙乡、张楼乡、白牛乡、夏集乡、裴营乡、文渠乡、高集乡、陶营乡、小杨营乡、腰店乡、龙堰乡。
编辑本段三、邓州经济
邓州市经济开发较早。
战国时代"邓师铸剑"闻名于世,表明冶铁业较为发达。
西汉元帝建昭年间(公元前38-34年),南阳太守召信臣于穰兴修六门碣、钳卢波灌溉农田,发展农业生产。
宋代,邓州置榷场,宋金互市,商业初具规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邓州市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国民经济在曲折中发展前进。尤其近几年来,邓州市委、市政府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
个中心,以"三增一稳"(农民增收、工业增效、财政增长,社会稳定)为目标,以改革、发展、创新为主旋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紧紧围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这条主线,强力实施农业强市、工业立市、财政富市、城镇带动、科教兴市五大战略,精心组织,狠抓落实,促进了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5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25亿元,同比增长14%,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150;地方财政收入2.12亿元,增长32.6%,增辐为8年来最高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亿元,同比增长70%;农民人均纯收入3130元,同比增长17.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94元,同比增长14.8%;金融储蓄存款余额42亿元,净增8.2亿元,综合实力位居全省第40位。2006年主要目标是,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45亿元,同比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42亿元,同比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5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其中,城镇以上投资完成7.7亿元,同比增长9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00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400元,同比增长9%。金融各项存款47.9亿元,比年初增10.2亿元。目前已初步形成食品加工、化工医药、棉纺服装、建材工业、烟草加工、造纸工业等六大工业体系,相继开发出了杏山牌水泥、久友牌面粉、先天下白酒等名牌产品,其中久友牌特精粉、特一粉于2002年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命名为免检产品。工业经济已成为建立现代化中等城市的重要支撑点。非公有制经济在创新中迅猛发展。坚持"放手、
放开、放胆"原则,切实解决观念、政策、服务、环境、资金五个制约因素,通过设立综合服务大厅,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设立示范区,实行"三监督一保护"等十大举措和23项优惠政策,切实优化了发展环境。非公有制经济总量扩张,规模扩大,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呈现出跨越式发展态势。非公有制经济成为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增长点。邓州市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做法,得到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原省委书记陈奎元亲笔批示,要求邓州经验在全省推广,原省长李克强、省人大主任任克礼、省委副书记王全书等领导亲临邓州视察非公有制经济工作。近年来,邓州市认真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一个目标” (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现代化中等城市),弘扬“一种精神” (负重拼搏、敢于创新、坚韧不拔、实干兴业的邓州精神),实施“三大战略”(工业立市、开放带动、人才兴邓),实现“五大突破” (工业经济、城镇建设、特色农业、项目建设、民营经济),走好“三条路子” (找准工业和农业结合点,两篇文章一起做,围绕农业办工业,实现工农互动发展,走农区工业化路子;找准城乡结合点,城镇、农村两个轮子一起转,加速各种生产要素优化聚集,实现城乡互动发展,走城镇化路子;找准经济和生态结合点,经济、生态两大难题一起解,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经济生态互动发展,走可持续发展路子),实现邓州崛起。2008年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0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8亿元。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邓州经济一季度处于低谷,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