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百科
转我的家乡河南邓州
![转我的家乡河南邓州](https://img.taocdn.com/s3/m/0c644ec2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2d.png)
转我的家乡河南邓州邓州市地处豫西南边陲,与鄂、陕交界,素有"三省雄关"之称。
1989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对外开放城市,1993年被确定为改革开放特别试点市,1996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2001年被省确定为优先发展中等城市的试点市,2004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5个重点扩权县(市)之一和对外开放重点县(市)。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邓州市历史上有医圣张仲景,忠烈名将张巡、铁弦,名相李贤,清康熙帝师彭而述等;唐宋三位名人韩愈、寇准、范仲淹皆任邓州知府,后人称为"三贤"。
范冲淹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即在邓州城东南花洲书院写成,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更是千古绝唱。
现代有著名作家姚雪垠、语言学家丁声澍、教育家韩作黎、青年军旅作家周大新等大批英才。
先后涌现出了不跪的中国人孙天帅,京城活雷锋孙天丛,编外雷锋团等全国先进典型,创建了"雷锋城",推动了城市精神文明。
市内现有文化遗址70余处,著名景点8处,景色宜人。
邻近道教圣地武当山,旅游前景广阔。
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邓州地处武汉、郑州、西安大三角和南阳、襄樊、十堰小三角的中心地带,市场辐射面广。
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具有承东启西作用,焦枝铁路纵贯全境。
公路运输四通八达,许平南高速公路、207国道和六条省干线穿境而过,靠近312国道、宁西铁路。
水路从河口码头入位,通江达海。
距襄樊、老河口、南阳三个机场均在60公里以内,可直达全国各地。
电话、传真可直通世界各国。
物产丰富,资源雄厚。
盛产辣椒、小麦、棉花、油料、烟草、豆类,被确定为国家粮食、黄牛、外贸烟出口生产基地和河南省棉花、芝麻生产重点市,素有"粮仓"之称,是中国辣椒第一市和长江以北最大的蔬菜基地。
年粮食总产量7亿公斤以上;烟叶总产量2000万公斤,棉花总产量3500万公斤;黄牛饲养量70万头。
邓州历史沿革
![邓州历史沿革](https://img.taocdn.com/s3/m/1462420416fc700abb68fc5a.png)
风景名胜
邓州市文物古迹甚多。有太子岗、八里岗、黑龙庙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穰、涅阳、冠军、安众、乐城、临湍等古城遗址;秦汉墓群,南北朝彩色画像砖;福胜寺塔、花洲书院、邓国侯吾离陵等名胜古迹;汉华表、金元碑等珍贵文物。北宋名臣范仲淹曾任邓州知州,在花洲书院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1985年5月,在福胜寺塔下地宫中发现的金棺、银椁、舍利子等稀世珍宝,更是辉映邓州。
西汉时期,有穰、山都、乐成、涅阳、朝阳、冠军6县,属南阳郡,其中乐成、涅阳、朝阳先为侯国,后置县。乐成县治今陶营乡高李村,涅阳县治今穰东,朝阳县治今小杨营乡文昌村,冠军县治今张村乡冠军。莽新时期,穰县改农穰县,涅阳县改前亭县,朝阳县改厉信县。东汉时期复西汉县名。乐成县,建武六年(公元30年)废。白牛侯国,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封刘嵩为白牛侯,侯邑在今白牛自然镇,后废。三国时期诸县属魏南阳郡。
历史文化
邓州市地灵人杰,历代名人辈出。古代有东汉"二十八宿"中的贾复、杜茂、刘隆,名传千秋的汉代"医圣"张仲景,南北朝时的政治家宗懔,唐代名将张巡,南宋名将王坚,明代贤相李贤、名臣李永茂,清代云南左布政使彭而述,清雍正帝师彭师抟,台湾知府高叔祥等。近现代人才济济。有民族英雄马殿甲,同盟会员、革命烈士王庚先,女发明家丁育三,著名作家姚雪垠,著名语言学家丁声澍,教育家、儿童文学作家韩作黎,当代军旅作家周大新等。唐宋时期的韩愈、寇准、范仲淹都曾先后在邓州任职,后人称之为"三贤"。范仲淹在邓州写下了不朽名篇《岳阳楼记》,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
摘自《邓州市地名志》
邓州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襄盆地中部偏西地区,豫、鄂、陕三省交界部位。全市辖29个乡镇、办事处,578个行政村,152万人口,其中城镇人口40万人,总面积2300平方公里,耕地260万亩。她以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和雄厚的农副产品及矿产资源而成为豫西南一颗璀璨的明珠。
河南邓州:医圣故里中药产地、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河南邓州:医圣故里中药产地、省级历史文化名城](https://img.taocdn.com/s3/m/cf484f29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fd.png)
河南邓州:医圣故里中药产地、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河南邓州:医圣故里中药产地、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邓州在历史上曾是上郡据区和军事重镇。
范仲淹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写于花洲书院,邓州也是全球华裔"邓姓"发源地、医圣张仲景故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祖居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市、丹江口水库库区市、享有"中国第一雷锋城"荣誉称号;邓州先后被授予对外开放城市、改革开放特别试点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校油泵之乡、优先发展中等城市试点市。
2015年12月30日邓州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为国家园林城市等光荣称号。
邓州市享有中原天府,丹水明珠之称。
总面积2369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街、区),邓州市总人口180万,为南阳第一人口大市。
南阳总人口1010万,为河南人口第一大市,河南省总人口1亿700万,为中国人口第一大省,中国总人口为13亿,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
邓州市的人口优势由此可见一斑。
邓州地处豫西南,与湖北省毗邻,位于武汉一西安一郑州大三角和南阳一襄阳一十堰小三角。
郑渝高铁、焦枝铁路纵贯全境,公路运输四通八达,二广高速公路、内邓高速交汇,207国道和六条省干线穿境而过,靠近312国道、宁西铁路。
邓州杏山机场正在扩建中。
距襄阳、老河口、南阳三个机场均在60公里以内,乘飞机可直达全国各地,水路则从河口码头入位,通江达海。
邓州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具有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
邓州麦冬、旱半夏在全国药材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位置,分别被誉为邓麦冬、邓麦冬。
2002年,南阳市确定邓州市为麦冬生产基地县。
元胡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也曾经均居全省第一位,全国第三位。
邓州市发展中医药产业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是医圣品牌优势。
邓州市是医圣——汉代伟大医学家张仲景故里,张仲景及其编著的《伤寒杂病论》品牌是全国独有品牌。
二是药材种植优势。
我市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调查统计,我市区域内有中药材品种457种,优质道地药材品种玄参、板蓝根、丹参、元胡、半夏等40余种,适宜中药材生长,具有建立中药材基地的条件。
河南省邓州市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河南省邓州市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https://img.taocdn.com/s3/m/dd5e050c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db.png)
河南省邓州市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历史沿革远古至秦代关于邓州,《山海经》和《史记》均有记载,根据邓州发现的八里岗仰韶文化遗址推断,在6400多年前邓州便有人类生存。
夏、商、西周、春秋早期诸侯国邓国的国都就在邓州,邓国还有一个附属国鄾国(在今襄樊市北),楚文王12年(公元前678年)楚国灭邓国,结束了邓国长达1274年的历史,随后楚国在今天邓州城区穰城路一带取“禾实丰登”之义设置“穰邑”,楚怀王十七年年(公元前312年)韩国袭楚,夺取穰邑;秦朝秦昭王11年(公元前296年)秦国打败韩国,取穰,穰遂为秦地,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年),设置南阳郡(治宛),邓州隶属之,当时邓州境内设有三县,即穰县(治今邓州内城东南隅)、山都县(治今构林古村)和邓县(辖今构林以南)。
东汉建安二年(197年)曹操率大军发起“宛城之战”,围张绣于穰。
邓州航运顺畅,湍河经新野汇白河入汉水再通长江,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在穰城南郊开挖运粮河(今为小漕河),把邓州作为后方粮仓,为“赤壁之战”运粮草,供应前方作战。
南北朝至两宋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从邓州区位、地理、物产等方面综合谋略,于太和二十一年(497年),把南北朝以前一直设在汉水以南的荆州治所迁至穰(494年,因调兵之需,徙至洛阳),辖8郡41县达37年,穰随之成为北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邓州历史上辖区最大的时期,自隋开皇三年至唐肃宗乾元元年(758)的175年间,皆以穰城为治所,曾有三次置“以邓州为中心的南阳郡”;五代时,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建立后梁,梁太祖开平三年(909年)五月,升邓州为“宣化军节度”(相当于省级行政机构),治所设在穰,军区管辖泌州、随州、复州(今湖北天门市)、郢州和邓州,行政辖穰、南阳、向城、临湍、内乡、菊潭、淅川、顺阳(治所在李官桥)和新野共九县。
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宣化军”改称“威胜军”,后周广顺三年(953年)又改称“武胜军”,武胜军节度设在邓州长达323年,为南阳盆地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达225年。
一句话介绍邓州
![一句话介绍邓州](https://img.taocdn.com/s3/m/a6bdfaf8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60.png)
一句话介绍邓州
1、邓州市,地处河南省西南部,属于省直管县级市,南阳辖区代管。
2、邓州被纳入汉江生态经济带,入选中部县域经济百强县,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氛围浓厚,发展前景广阔。
3、《岳阳楼记》在哪写的呢?河南邓州。
范仲淹当时力主庆历新政,被朝中大佬贬下凡界,公元1046年出知邓州,这才有了千古不朽的《岳阳楼记》。
4、这是一个出将入相的城市,这也是一个风花雪月的城市。
5、邓州这几年主打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南阳副中心城市建设,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提升,工业主要位于城南产业集聚区,以中小企业居多,集中在纺织及服装业,汽车制造及零部件方面。
邓州市简介
![邓州市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3a409028bd64783e09122be6.png)
邓州市简介邓州市地处河南西南部,属南阳市县级市,全市国土面积2369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办、区)、579个行政村,156万人、244万亩耕地。
1988年撤县建市,1989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对外开放城市,199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改革开放特别试点市,2004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重点扩权县(市)之一。
邓州是全球华裔“邓姓”发源地、医圣张仲景故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市、国家粮食核心主产区、中原速生杨树生产加工基地市,享有“中国第一雷锋城”荣誉称号。
邓州位于武汉、西安、郑州大三角和南阳、襄樊、十堰小三角中心部位,是承南启北、连结东西的轴心。
境内交通便利,四通八达,距南阳、襄樊、老河口机场均在60公里以内,焦枝铁路、207国道、南邓高速公路、S335线、S231线、S249线穿境而过,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市。
邓州自然条件好,物产丰富。
境内大部分为冲积平原,占总面积的63%,属长江流域。
气候属北亚热带暖温半湿润气候区,具有南北气候过渡带特征,四季分明。
盛产小麦、棉花、烟草、小辣椒、花生等,是国家粮食、黄牛、外贸烟出口生产基地和河南省棉花、芝麻生产重点市,素有“粮仓”之称。
邓州旅游资源丰富,前景广阔。
有八里岗仰韶文化遗址、邓氏祖茔—吴离陵、宋代福胜寺塔、“忧乐”精神发源地—华洲书院、清真寺、台湾村等名胜古迹和编外雷锋团事迹展览馆、南水北调渠首等景点。
邓州农村2004年率先创造“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通过运用这一工作法,邓州市农村信访量、集体访、越级访等都大幅下降,农民人均收入也大幅提高。
其后这一工作法逐步在河南全省村级组织进行了推广,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源于河南省邓州市的农村基层“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受到中国高层重视和肯定,胡锦涛、习近平、贺国强等2009年11月份分别作出批示,强调要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这一创新做法将在全国农村推广。
近年来,邓州市先后被中纪委确定为“全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先进联系点”、“全国纪检监察信访工作联系点”;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土资源部确定为“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4+2”工作法受到中央肯定,在全国农村推广;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河南省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国土绿化模范县(市、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先进单位”;被南阳市委、市政府评为“平安建设先进县市”、“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单位”。
最新关于河南邓州市的介绍
![最新关于河南邓州市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257cf45f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94.png)
3
来参观学习,感受中华武术的魅力。
2. 邓州的人文景观与历史遗迹
1. 邓州古城是邓 州市的历史文化名 城,拥有丰富的历
史遗迹和人文景观
1 ,如古城墙、古街
巷等。
2. 邓州的白马寺是
3. 邓州的汉画馆收
中国佛教历史上的重
藏了大量的汉代绘画
要寺庙之一,有着悠
作品,展示了汉代艺
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
术的独特魅力和历史
最新关于河南邓州市的介绍
Contents 目 录
一、邓州市的历史文化 二、邓州市的经济发展 三、邓州市的旅游资源 四、邓州市的社会民生
一、邓州市的历史文化
1. 邓州古城的历史沿革
02
01
1. 邓州古城,位于河南 省南阳市邓州市,是一座 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据 考古学家的研究,邓州古 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 器时代。
2 化底蕴。
3 价值。
3. 邓州的旅游产业发展
3. 邓州市注重旅游产业与农业、手工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
3
打造了独特的乡村旅游产品。
2 1
2. 邓州市以古城文化、红色旅游等为特色,吸引了大量游客 前来观光旅游。
1. 邓州市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 观资源。
四、邓州市的社会民生
1. 邓州的教育事业发展现状
01
1. 邓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上涌现出许多文化名 人,如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 、宋代文学家苏轼等。
02
2. 邓州的文化遗产丰富, 其中最著名的是邓州古城, 这座古城保存完好,是中国 现存最完整的明代城墙之一 。
03
3. 邓州还是中国古代科技的 重要发源地之一,明代科学 家徐霞客曾在邓州进行过多 次科学考察和研究。
邓州中国古代文化名城之一
![邓州中国古代文化名城之一](https://img.taocdn.com/s3/m/1b80e53e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8b.png)
邓州中国古代文化名城之一邓州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区,是中国古代文化名城之一。
自古以来,邓州就是文化的摇篮,承载着丰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
在这片土地上,孕育出了许多杰出的文化人物和伟大的文化遗产。
邓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
当时,邓国的都城就设立在这里。
邓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国家,它的文化和艺术水平在当时是非常高的。
据史书记载,邓国曾经出过许多有才华的文人、武将和政治家,他们为邓国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邓国的繁盛不仅体现在政治、经济上,也体现在文化方面。
邓国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例如《邓诗》就是邓国最著名的文学作品之一。
邓诗是一部以民歌为基础,反映邓国人民生活和思想的诗歌集合。
这部诗集不仅有着优美的音韵和韵律,也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邓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文学方面,邓州还在古代艺术和建筑方面有着独特的贡献。
邓州是中国传统雕塑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雕塑历史。
在邓州的历史遗址中,可以看到许多精美的雕塑作品,它们不仅造型独特,技艺精湛,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观念。
另外,邓州还有许多古建筑群,例如东汉时期的清风台、宋代的须弥寺等,这些建筑不仅展示了古代建筑技艺的精湛,也是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邓州的文化名城地位得益于它丰富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邓州地处中原腹地,地形起伏,气候宜人,土地肥沃。
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邓州的文化繁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邓州还位于中原文化圈的核心地带,周围有许多文化名城,例如洛阳、开封等,这使得邓州成为文化交流和传承的重要节点。
随着时代的变迁,邓州保持着对古代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如今,邓州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游客们可以在邓州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品味古代文化的魅力。
无论是参观历史遗址,欣赏艺术作品,还是体验传统手工艺,都能够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邓州的文化底蕴和魅力所在。
邓州究竟在哪里
![邓州究竟在哪里](https://img.taocdn.com/s3/m/3a3c3440fe4733687e21aa36.png)
邓州究竟在哪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选入了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的散文代表作《岳阳楼记》。
四川民族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课程实践与探究丛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9页登载了汪曾祺先生的《岳阳楼记》一文。
该文第三段第一句话是:“写这篇《记》的时候,范仲淹不再岳阳,他被贬在邓州,即今延安,而且听说他根本就没有到过岳阳,《记》中对岳阳楼四周景色的描写,完全出诸想象。
”关于《岳阳楼记》的写作背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师教学用书》引用袁行霈先生的《<岳阳楼记>赏析》说“(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时正在邓州做知州”。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出版的《教材1+1同步讲习(八年级语文下册)是这样说的:“本文选自《范文正公集》,是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范仲淹被贬为邓州(今河南邓县)知州时,应老朋友滕子京的请托而写的。
”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王后雄学案〃教材完全解读〃语文(八年级下)》的说法是这样的:“本文写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9月15日,当时作者贬居邓州(今属河南)。
”据以上资料看来,《岳阳楼记》的写作地点是在邓州无疑,北宋时的邓州在今天的河南省了。
然而,汪曾祺先生明确指出“他被贬在邓州,即今延安”,这与前面几种说法不同,究竟孰是孰非?抑或北宋时的邓州曾经叫过延安呢?北宋时的邓州究竟在哪里呢?让我们先来看看以下来自河南省邓州市人民政府网站的资料:1.河南省邓州市人民政府网站首页很醒目的标注着:《岳阳楼记》诞生地。
2.历史沿革邓州市建置较早,历史悠久。
约公元前21世纪,夏帝仲康封其子于邓,始建邓国。
公元前16世纪,邓为商朝诸侯国之一。
周朝初期,邓为曼姓侯国。
公元前678年,楚灭邓,邓为楚地。
公元前312年,归韩。
公元前301年,秦伐韩,取穰,邓为秦地。
公元前272年,秦置郡县,以穰为县,属南阳郡。
汉承秦制,邓境内有穰、涅阳、山都、乐城、安众、朝阳、冠军等县。
百科知识精选花洲街道
![百科知识精选花洲街道](https://img.taocdn.com/s3/m/83a3cfbde45c3b3566ec8bc6.png)
花洲街道花洲街道位于邓州市城区东部,临湍河南岸,是邓州市行政区和经济文化商业贸易中心。
辖:前进街社区、建设街社区、春风阁社区、南桥店社区、小东关社区、大东关社区、三里阁社区、陈湾社区、张白社区9个社区,81个居民小组。
面积9.4平方公里,人口6.1万人。
辖区内有南桥店非公有制经济试验区、古城路步行商贸一条街,并有北环、新华、仲景、团结、人民路5条横街;三贤路、古城路、文化路、教育路、穰城路、东环路、北京大道7条纵街等和市直一级单位30家。
207国道穿境而过,有长途客运汽车站2处,公共汽车可通市区每个角落。
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14980万元,工业总产值28533万元。
被南阳市授予“小康乡镇”、“科技示范乡镇”、“乡镇企业明星乡镇”、“特别试点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等,邓州市“六好”乡镇党委。
工商业以私营经济为主,有南阳市中外合资的“明星企业”邓州市港域皮革制品有限公司、三菱鞋业有限公司、永康奶牛场、裕兴毛毯厂等骨干企业。
2000年,有个体工商户2180多户,私营企业87家,个体企业685家,乡镇企业总产值32800万元。
其中,三菱鞋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赵记”牌皮鞋获“河南省名优产品”和国家农业部“乡镇企业名牌产品”称号。
港域公司生产的皮革出口东南亚、英、美等国,成为出口免检产品。
认真落实“依托城区,依靠科技,大力发展高效含税特色农业”。
蔬菜为农业的支柱产业,种植面积4500亩,总产值2780万元。
其中,三里阁莲菜种植面积1500亩,高效莲池100个,引进优良莲菜品种3735、9217,鄂莲3号、4号,引进莲鱼混养技术,产品畅销10多个省市,成为邓州市的旅游观光农业示范区。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曾做过专题报道。
2000年,城镇居民实现人均纯收入2100元,财政收入667.9万元。
养殖业发展奶牛70头,实现了规模养殖。
文化站、图书室、阅览室等文化设施齐全。
辖区内有高中3所,初中3所,小学8所,卫生院及村卫生所、个体诊所91家。
古代邓州是指现在的哪座城市
![古代邓州是指现在的哪座城市](https://img.taocdn.com/s3/m/691c1d9b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09.png)
古代邓州是指现在的哪座城市
邓州是河南省南阳市下辖县级市,位于南阳盆地西沿,北依伏牛山,南临汉江,西连桐柏、太华、伏牛山,东接南阳盆地。
邓州是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在这里曾经发生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
邓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境内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大量陶片,陶器上有明显的席纹;春秋战国时期邓邑治所就设在此地。
邓州地跨东经112°25至113"05'、北纬32"30至34"10'之间。
全市总面积1763平方公里。
辖12个镇、7个乡、4个民族乡:内乡县(古邓州)、南召县(古南阳)、方城县(古邓州)、新野县(古邓州)、桐柏县(古邓州市)、内乡县(古邓州府)、镇平县(古邓州镇)和淅川县。
2013年12月19B,国务院批准撤销邓州。
?探寻邓州历史文化名胜之一、二、三
![?探寻邓州历史文化名胜之一、二、三](https://img.taocdn.com/s3/m/c97f52a8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9e.png)
探寻邓州历史文化名胜之一、二、三探寻邓州历史文化名胜之1----1邓州市古称“邓”或“穰”,是河南省直管市,豫西南门户城市,是国务院确定的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
邓州在历史上曾是上郡据区和军事重镇。
范仲淹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写于花洲书院,邓州也是全球华裔'邓姓'发源地、医圣张仲景故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祖居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市、丹江口水库库区市、享有“中国第一雷锋城”荣誉称号;邓州先后被授予对外开放城市、改革开放特别试点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校油泵之乡、优先发展中等城市试点市。
邓州市享有中原天府,丹水明珠之称。
总面积2369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街、区),邓州市总人口188万,其中城市人口40多万。
邓州地处豫西南、湖北交界部位,位于武汉一西安一郑州大三角和南阳一襄阳一十堰小三角附近,起着承东启西的“桥梁”作用。
邓州七千年文明史,遗留下的名胜古迹众多,为了弘扬邓州历史文化,让大家更多地了解家乡,培养各位热爱家乡的情怀,经过不懈的努力,目前整理出以下古迹资料,邓州地大物博难免有所疏漏,可能存在偏颇错误之处,望能得到指正。
探寻邓州历史文化名胜之一-------八里岗遗址八里岗遗址是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部落遗址,坐落在河南邓州市东约3公里处湍河南岸八里岗西北的坡状高岗上,距今约6800年,文化层厚3-5米,面积近九万平方米。
八里岗遗址1957年发现并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9月25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1年秋至今,北京大学文博学院考古系与南阳文物研究所联合对八里岗遗址进行了七次发掘,揭露面积5000余平方米,出土了大量的遗迹和遗物,收获颇丰。
其中1994年的发掘因发现了仰韶文化中晚期长排连间套房房屋基址而被评为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发掘中发现了大量有价值的遗迹遗物,计有:房基66座,墓葬150余座,灰坑窖穴千余个、文物标本万余件。
河南人口第一大县
![河南人口第一大县](https://img.taocdn.com/s3/m/dbaa4498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c5.png)
河南人口第一大县1、永城市,永城市河南省辖县级市,由商丘是代管,位于河南省最东部,地处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素有“豫东门户”之称,永城市总面积20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125.64万人。
区域性中心城市,被评为“千年古县”,河南省重点扩权县市,截至2020年末,辖25个乡镇、6个街道,770个行政村(社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永城常住人口为1256409人。
2、邓州市,邓州市由河南省直管,南阳市代管,地处河南省西南部,总面积236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为124.78万人。
邓州市属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
截至2020年6月,邓州市下辖3个街道、21个镇、3个乡,市政府驻花洲街道。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邓州常住人口为1247807人。
3、新郑市,新郑市是河南省辖县级市,由郑州市代管,总面积87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为117.2万人。
新郑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春季多东北和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
截至2018年12月,新郑下辖9个镇、1个乡和3个街道,市政府驻新建路街道人民路西段186号。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新郑常住人口为1172237人。
4、滑县,滑县是河南省直管县安阳市下辖县,面积181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为116.9万人。
位于河南省北部,与安阳、濮阳、鹤壁、新乡接壤。
北距安阳市70千米,南距郑州市130千米,东北距濮阳市53千米,西南距新乡市70千米,西北距鹤壁新市区25千米。
总面积1814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95.21万亩。
截至2020年11月,滑县常住人口为1169072人。
5、太康县,太康县隶属于河南省周口市,位于河南省东部,总面积176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15.27万人。
位于河南省东部、黄淮平原西北部、淮河支流涡河上游。
东临柘城县、鹿邑县,南接淮阳县、西华县,西连扶沟县,北靠通许县、杞县、睢县,总面积1759平方千米。
邓州市旅游攻略
![邓州市旅游攻略](https://img.taocdn.com/s3/m/877eb5a6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67.png)
邓州市旅游攻略
邓州市位于河南省南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资源。
作为一座古老的城市,邓州市有着独特的风土人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访。
本文将为您介绍邓州市的旅游攻略,带您领略这座古城的魅力。
古城风貌
邓州市拥有悠久的历史,是宋代名将邓艾的故乡,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
古城墙沿袭着传统的建筑风格,保存完好的古街巷道充满了古韵,漫步其中仿佛穿越时光隧道,感受古城的魅力。
在这里,您可以领略到古老建筑的魅力,感受传统文化的底蕴。
名胜古迹
邓州市有着丰富的名胜古迹,如东汉石刻造像、唐代白马寺、宋代邓艾庙等。
这些古迹见证了邓州市悠久的历史和繁荣的文化,是了解邓州历史的重要窗口。
游客们可以在这些古迹中感受历史的沧桑变迁,领略古代建筑艺术的精湛之处。
地方美食
邓州市的地方美食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特色小吃如邓州烧饼、邓州烩面、邓州米皮等口味独特,香气扑鼻,让人垂涎欲滴。
除了小吃外,邓州还有许多传统美食值得品尝,如邓州豆腐、邓州酿饼等,为游客提供丰富的美食体验。
休闲娱乐
除了历史文化的探索,邓州市还有许多休闲娱乐活动。
游客可以到当地的公园、湖泊休闲漫步,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此外,邓州市也有一些特色活动如传统民俗表演、地方手工艺品购物等,为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休闲选择。
以上就是邓州市旅游攻略的相关内容,希朥能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座古城的风土人情,规划一次愉快的旅行。
第一课 邓州的历史沿革
![第一课 邓州的历史沿革](https://img.taocdn.com/s3/m/e8beb6d54028915f804dc29e.png)
第一课邓州的历史沿革一、曙光初现的古代文明据1994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邓州八里岗仰韶文化遗址的开发与考古发现,早在距今64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邓州这块大地上居住生活,繁衍不息,而且创造了先进的文明,已经有了单间和双套间的房屋,农业生产较为发达,有石、骨器等农具以及多种谷物,手工业制品以陶器为主,有鼎、罐、钵等器具,并且形成了较大规模的聚落村庄。
约公元前21世纪,夏朝的第三个帝王仲康,封其子于邓,始建邓国;公元前16世纪,邓为商朝诸侯国之一(见《乾隆邓州志》)。
周朝初期,邓为晏姓侯国;《嘉靖邓州志》载:“周文王化及江汉汝坟,邓在周南境内”。
邓小平《邓氏家谱》记载:“我姓始于周之邓国……”。
邓国位于北方华夏与南方荆蛮之间,是中原南进、荆楚北图的孔道。
因为地理位置重要,虽然地盘不大,政治地位却很高,被封为侯国。
是按公、侯、伯、子、男分封的诸侯国中的二等爵位。
强盛时期的邓国疆域,北起伏牛山南麓的内乡、镇平一带,南至汉水,西至丹江,东北至申国(今南阳市区北)、吕国(今南阳市区西),东至古曾国北境(今新野),东南至湖北枣阳。
邓国的国都在今邓州市。
他还有一个附庸国——忧国(在今襄樊市北)。
文王十二年(公元前678年),楚灭邓,邓为楚地,因其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乃置城邑,取名为“穰”。
这是邓州称“穰”的开始。
楚怀王十七年(公元前312年),韩国袭楚,夺取穰邑,穰属韩。
秦昭王十一年(公元前296年),秦国打败韩国,取穰,穰遂为秦地。
公元前272年,秦置郡县,以穰为县,即穰县(治今邓州内城东南隅)二、秦至清的千秋岁月秦沿旧制。
汉承秦制,不同的是郡上又设了州。
州设州长,也叫刺史。
南阳郡属荆州,在汉时管36个县,今邓州境内当时设7县,即穰、邓、山都、朝阳(治今小杨营文昌村北)、涅阳(治今穰东镇)、安众(治今白牛郭庄一带)、乐城(治今陶营高李村)。
另有跨今邓州市境的阴县(辖今林扒、孟楼、彭桥等地)。
汉武帝元朔六年(前123年),因骠骑大将军霍去病六次北征匈奴,功冠诸军,汉武帝封霍去病为冠军侯。
【地名由来】邓州的由来
![【地名由来】邓州的由来](https://img.taocdn.com/s3/m/1b23801a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61.png)
【地名由来】邓州的由来邓州,北依伏牛,南通荆襄,西枕丹江水库,东临中原,扼鄂、豫、陕三省之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这里为什么叫邓州呢?远古时期,邓州一片洪荒,东部低洼地域为沼泽,西部丘陵为原始森林,生长着鹿、象、野猪等狼虫虎豹。
大禹治水时期,他率领众百姓先后在东部开挖了湍、刁、严、赵等河流,此后,东部变成了肥沃的土地,先民们用石刀、石铲在这里耕种麦、稻、稷、高梁等农作物,所以,邓州历来被誉为豫西南粮仓。
中国的繁体字“邓”由“登”和“阝”组成,“登”字下为豆,上寓手,“登”字为双手捧豆,这里的百姓祈祷上天风调雨顺,故此地五谷丰登。
“邓”字右边的“阝”即“邑”字,邑即城也,所以先民把此地取名为邓地,后演变为邓州。
《山海经》上有则神话故事,叫《夸父追日》,说在上古时候,漫天乌云蔽日,地上一片洪水,很少见到光照,偶尔出一次太阳,很快又被西山吞没。
有位叫夸父的英雄,决心把太阳拴住,让光明常留人间,他决定追赶这个太阳,他在追赶太阳的路上,口渴了,就在黄河和渭河里喝水,黄河和渭河的水不够他喝,他准备到西海去,可是,他还没有到西海,就被渴死了,他的手杖,丢在半路上,化成了后来的“邓林”。
那么,传说中的邓林在哪里呢?据史籍记载,传说中的“邓林”,就是现在的邓州市。
《读史方舆纪要》上记载:“邓林、邓祁侯之国,在楚之北境。
”今邓州市林扒镇,古时称“邓林镇”。
《山海经》虽系神话传说,但邓州地处温暖与亚热交接地带,是我国南北气候的交汇点,气候温和,雨量适宜,是动植物生长繁育的好地方。
邓南构林镇柳风岗,高集乡红崖岗,十林镇的宋岗往北与内乡的灵山、宝天曼原始森林一脉相连,邓州城东4华里八里岗出土的石斧、石铲、骨针、陶纺轮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产足以说明邓州的渊远与古老。
《嘉靖邓州志》记载:“夏帝仲康封子于邓”,夏朝始于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十六世纪商取代了夏,邓成了商朝一个诸候国,后归周管辖,邓国位于北方华夏与南方荆蛮之间,是中原南进,荆楚北图的孔道,地盘虽不大,但地理、政治地位很高,所以过去被封为邓国,就是今天的邓州市。
邓州市简介
![邓州市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e5eaa030b90d6c85ec3ac6f8.png)
在这个中国走向海洋文明的过程中,本文以宁宇的关于南中国海的一节诗篇作为结尾。
哦,你有三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版图,有北回归线,到赤道的浩海域你的水蓝得发乌,将第一位渔民染蓝。
……数不清的岛屿、碓盘,陈列在祖国南大门庭院。
颗颗明珠,向世界炫耀如繁星灿烂我们的母亲无比慷慨,岛上涌出清凉的乳泉。
但又极端吝啬,决不让海盗偷偷擢占“千里长沙”、“万里石塘”,自古史书上闪烁骄傲的名字,任何人抹不去毁不掉更有郑和命名的“宣德群岛”、“永乐群岛”、“景弘岛”、“费信岛”……后人称呼的“郑和暗礁”,一串串……一座座界碑,屹立国门最南端!白色的“导航鸟”,欢迎南来北往的国外船只。
人类需要和平互往,朋友需要友善交谈我们共同的目标,是消灭贫困和愚昧。
世界是一个大花苑,每一朵鲜花都应该盛开艳放就像郑和鲸舟吼浪,无数舱楼浮上水平线。
五颜六色国旗,在桅樯上,向中国亲切呼唤五百八十年前,一长闪光的航线,穿过南中国海。
穿过蒙昧的历史,国与国的距离开始缩短……朋友,请乘我的诗船,驶向海外的口岸!--------------------------------------------------------------------------------邓州自古迄今,文化灿烂,名人辈出。
邓州古为荆州之地。
距今约六千年前已有原始人群居住,属苗蛮部落群。
禹征苗,夏“仲康封子于邓,始有邓国”。
《诗经》中的《台南》、《周南》即为襄、邓境内的民歌。
邓州载入光辉史册的东汉“二十八宿”中的贾复、杜茂、刘隆,曾为汉王朝的中兴立下汗马功劳;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开中医之先河,世尊其为“医圣”、“群方之祖”:宗懔以其善治和博学成为南北朝时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唐代名将张巡固睢阳,以寡敌众,一举挫败安禄山叛军,遏其南下江淮。
北宋贤臣范仲淹在邓州创建花洲书院,在此写下不朽名篇《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历历激越后人,千古颂唱;南宋名将王坚扼守合州钓鱼城,致号称“上帝之鞭”的蒙哥大汗“折鞭”于城下;明朝内阁大学士李贤所著《天顺日录》、《古穰文集》被收入《四库全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国,春秋早期改曼姓为邓姓封国,后以国为姓。
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 年)改为邓州,民三年(公元1913 年)改为邓县.古老的邓州为后人留下众多的名胜古迹。
现有八里岗遗址、邓国侯吾离陵、福胜寺塔、花洲书院等93 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八里岗遗址距今有6800 多年历史,1994 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市内现有著名景点8 处,景色宜人,邻近驰名中外的道教圣地武当山和国家级自然态区神农架及亚洲第一大淡水湖丹江口水库,旅游前景广阔。
邓州地灵人杰,英才辈出。
古代曾诞生过 1 位圣人、62 代侯王、11位宰相、3 位状元、1位榜眼、66位进士、202位举人、21 名著名军事将领。
汉代“医圣”张仲景,南北朝政治家宗懔,明相李贤,清雍正帝师彭始抟等,原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习仲勋。
现代有著名作家姚雪垠、教育家韩作黎、当代军旅作家周大新(闯关东的作者)等。
同时,唐宋时期的名臣韩愈、寇准、范仲淹曾先后在邓州任职,后人尊称“三贤”。
范仲淹在邓州写下了不朽名篇《岳阳楼记》,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以其崇高的思想境界,历历激越后人。
邓州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位于武汉一西安一郑州大三角和南阳一襄阳一十堰小三角中心,起着承东启西的“桥梁”作用,南水北中线工程渠首在邓州境内穿越50 公里;邓州距襄阳、老河口、南阳三个机场均在60 公里以内,可直达全国各地。
邓州物产丰富,资源雄厚.盛产小麦、棉花、烟草、小辣椒、花生、豆类,被国家确定为商品粮、优质棉基地县(市), 是河南省油料生产和优质烟出口重要县(市)。
年粮食总产10 亿公斤以上,棉花总产3500 万公斤,烟叶总产2000 万公斤,花生1000 万公斤;畜产品资源丰富,是南阳黄牛中心产区,年存栏45 万头,生猪存栏70 万头,家禽1500 万只。
邓州素有“粮仓”之称,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和粮食生产先进县、河南省油料生产和优质烟叶出口重点市。
邓州矿藏资源得天独厚,水泥灰岩储藏量13 亿吨,溶剂灰岩2 亿吨,黑墨大理石1100 万立方米,花岗岩储量600 万立方米。
邓州经济社会发展迅速。
近年来,邓州市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现代化中等城市”目标,大力弘扬“负重拼搏,敢于创新,坚韧不拔,实干兴业”的邓州精神,坚持" …三抓,带动、产业支撑、项目开发、城乡互动、优化环境”二十字方针,振奋精神,抢抓机遇,重点突破,创新工作,全市呈现出经济蓬勃发展、大局持续稳定、社会和谐共进的良好局面。
2008年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0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8亿元。
2009年,一、二、三季度GDP增速分别为8.9 %、8.3%和9.3%,预计全年GDP有望达到225亿元,增长9.7%,其中一产增加值62.4亿元,增长4.3%;二产增加值100亿元,增长13.2%;三产增加值62.6亿元,增长11%,全人均GDP达到16000元。
市财政收入实现4.15亿元;财政支出突破20亿元,达到20.2亿元,创历史新高,超额完成预定奋斗目标,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财力保障。
编辑本段二、行政区划邓州市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邓州市辖3个街道、13个镇、11个乡:古城街道、花洲街道、湍河街道、罗庄镇、汲滩镇、穰东镇、孟楼镇、林扒镇、构林镇、十林镇、张村镇、都司镇、赵集镇、刘集镇、桑庄镇、彭桥镇、九龙乡、张楼乡、白牛乡、夏集乡、裴营乡、文渠乡、高集乡、陶营乡、小杨营乡、腰店乡、龙堰乡。
编辑本段三、邓州经济邓州市经济开发较早。
战国时代"邓师铸剑"闻名于世,表明冶铁业较为发达。
西汉元帝建昭年间(公元前38-34年),南阳太守召信臣于穰兴修六门碣、钳卢波灌溉农田,发展农业生产。
宋代,邓州置榷场,宋金互市,商业初具规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邓州市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国民经济在曲折中发展前进。
尤其近几年来,邓州市委、市政府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三增一稳"(农民增收、工业增效、财政增长,社会稳定)为目标,以改革、发展、创新为主旋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紧紧围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这条主线,强力实施农业强市、工业立市、财政富市、城镇带动、科教兴市五大战略,精心组织,狠抓落实,促进了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005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25亿元,同比增长14%,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150;地方财政收入2.12亿元,增长32.6%,增辐为8年来最高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亿元,同比增长70%;农民人均纯收入3130元,同比增长17.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94元,同比增长14.8%;金融储蓄存款余额42亿元,净增8.2亿元,综合实力位居全省第40位。
2006年主要目标是,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45亿元,同比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42亿元,同比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5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其中,城镇以上投资完成7.7亿元,同比增长9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00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400元,同比增长9%。
金融各项存款47.9亿元,比年初增10.2亿元。
目前已初步形成食品加工、化工医药、棉纺服装、建材工业、烟草加工、造纸工业等六大工业体系,相继开发出了杏山牌水泥、久友牌面粉、先天下白酒等名牌产品,其中久友牌特精粉、特一粉于2002年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命名为免检产品。
工业经济已成为建立现代化中等城市的重要支撑点。
非公有制经济在创新中迅猛发展。
坚持"放手、放开、放胆"原则,切实解决观念、政策、服务、环境、资金五个制约因素,通过设立综合服务大厅,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设立示范区,实行"三监督一保护"等十大举措和23项优惠政策,切实优化了发展环境。
非公有制经济总量扩张,规模扩大,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呈现出跨越式发展态势。
非公有制经济成为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增长点。
邓州市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做法,得到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原省委书记陈奎元亲笔批示,要求邓州经验在全省推广,原省长李克强、省人大主任任克礼、省委副书记王全书等领导亲临邓州视察非公有制经济工作。
近年来,邓州市认真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一个目标” (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现代化中等城市),弘扬“一种精神” (负重拼搏、敢于创新、坚韧不拔、实干兴业的邓州精神),实施“三大战略”(工业立市、开放带动、人才兴邓),实现“五大突破” (工业经济、城镇建设、特色农业、项目建设、民营经济),走好“三条路子” (找准工业和农业结合点,两篇文章一起做,围绕农业办工业,实现工农互动发展,走农区工业化路子;找准城乡结合点,城镇、农村两个轮子一起转,加速各种生产要素优化聚集,实现城乡互动发展,走城镇化路子;找准经济和生态结合点,经济、生态两大难题一起解,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经济生态互动发展,走可持续发展路子),实现邓州崛起。
2008年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0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8亿元。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邓州经济一季度处于低谷,自二季度开始,随着中央一系列保增长政策的实施,邓州经济出现企稳回升苗头,至三、四季度,回升态势更加明显,经济增速呈现逐步加快趋势。
一、二、三季度GDP增速分别为8.9 %、8.3%和9.3%,预计全年GDP有望达到225亿元,增长9.7%,其中一产增加值62.4亿元,增长4.3%;二产增加值100亿元,增长13.2%;三产增加值62.6亿元,增长11%。
预计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有望达到4.2亿元,比上年增长10.5%。
三次产业结构为27.7:44.5:27.8,首次由“二一三”转变为“二三一”,人均GDP达到16000元.初步预计,2010年GDP将达到250亿元,增幅在10.5%左右。
编辑本段四、基础设施近五年来,先后打通、新建了仲景路、文化北路、北京大道、穰城北路、湍滨大道、团结东路、教育南路、交通南路、人民西路、西一环路等10条主次干道,拓宽延伸改造了三贤路、穰城路、北环路、新华东路等,累计硬化道路总长已达105公里,面积达236万平方米,新修排水管网110公里,在市区形成了9纵7横道路网路骨架。
城区面积扩大到50平方公里,建成区35平方公里,城市功能和城市品位大大提高,呈现出"绿、亮、净、绿、畅、美"的崭新风貌。
对邓南、邓新、邓襄、邓汲四个入市口进行了拓宽硬化、绿化改造,美化了城市环境,改善了城市形象。
我们筹措社会资金535万元,对新华路、交通路、三贤路、人民路、北环路五条主干道两侧人行道进行了彩板铺设,总铺设面积达20万平方米。
在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是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建成了水冲式公厕13座,封闭式垃圾中转站12座,购置环卫车辆9辆(台);二是筹措资金,对三贤路土城河桥、文化南路险桥、交通路土山渠桥、邓汲路小草河桥、古城路立交桥进行拓宽、改造和建设;三是采用“人民城市人民建”的办法筹措市民捐资5000万元,对内外城河进行了治理、护坡和绿化,对湍河南岸进行了砌石护坡。
在城市绿化建设方面:先后完成了新华、新风2个游园建设;完成了奔马广场、中心广场两个广场绿地建设;完成了东关、店子口、水车、棉纺等10个花坛绿化改造建设;完成了湍河风景带一期绿化建设;完成了市区穰城路、北京大道、新华路、北环路、交通路绿化改造,建成了多条绿色长廊街道;完成了农发行、国税局、六高中等单位庭院绿化建设,拆墙透绿,形成连片绿化。
五年来,共增加绿化覆盖面积78公顷,至目前,全市绿化覆盖面积已达248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12.7%。
在工程建设方面:坚持“两场”连运(建筑市场、施工现场),强化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控的三级质量管理责任制,广泛开展以“创优秀设计、创优质工程、创文明工地,实现用户满意”为主要内容的“三创一满意”活动,深化工程招投标管理,严格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工程招标率、工程报建率达到了100%。
五年来,先后完成了农村信用大厦等多项大型建筑工程建设,一大批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城市景观大为改观。
2010年政府报告中要突出城市龙头带动作用,提升城乡发展辐射力。
大手笔描绘城乡蓝图,按照中等城市定位,在总体规划框架内,制定出详细规划和专业规划,做到依法推进。
大气魄推动城乡建设,投资10亿元抓好中心城区建设。
全面完成仲景路党校口至北京大道段、工业南路人民路至南一环段建设任务;规划建设内城河景观带、古城路步行景观街,全线升级改造新华路;打通团结中路,改造城中村,建设福胜寺景区;加快第一人民医院新院、和谐大厦建设进度;开工建设保利生活广场、深和汽车广场、文化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电力服务中心等工程;持续推进城区公厕、垃圾中转站建设管理和背街小巷硬化工作;整治规范入市口;新建、改建城市游园及街头绿地10个,确保全年新增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城市绿化率达到37.13%编辑本段五、地理状况“山少岗多平原广”为邓州市的地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