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隧道全强风化花岗岩围岩的认识
花岗岩蚀变地层隧道围岩坍塌与变形控制措施
花岗岩蚀变地层隧道围岩坍塌与变形控制措施摘要:大临铁路红豆山隧道、张家山隧道、茂兰隧道、中村隧道穿越花岗岩地层时,揭示长段落花岗岩蚀变体,局部节理面也存在蚀变现象,施工中多次发生围岩坍塌和支护变形,严重影响施工安全及进度。
文章总结了花岗岩蚀变围岩劣化为砂土状、块状、遇水呈泥状及围岩软硬不均等特点,并提出了如何有效预防和快速应对掌子面溜坍、支护变形的措施,有效解决了花岗岩蚀变带来的围岩坍塌和支护变形难题。
关键词:花岗岩蚀变;隧道;坍塌;变形;控制引言花岗岩蚀变带岩体是指原岩在晚期侵入的花岗岩热液作用下经蚀变后形成的岩体,花岗岩蚀变带岩体强度低,其中蒙脱石化蚀变岩中的蒙脱石具有吸水膨胀特点,可使结构紧密的蚀变岩松裂崩解。
加之后期花岗岩侵入蚀变带内,受多次构造作用及岩浆侵入影响,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岩体多呈松散碎石角砾、粉砂土状,稳定性极差,这种地质现象在国内外工程建设中较为罕见。
郭健、于新华等研究了蚀变花岗岩特性及工程特性[1-2];王琨、沈乐、聂林等研究了富水花岗岩蚀变带隧道大变形机理及控制技术[3-5];蔡俊华研究了穿越花岗岩蚀变带的隧道突涌机理及施工许可评价方法[6-7];方星桦等研究了高地应力隧道蚀变花岗岩地层围岩大变形特征及控制措施[8]。
总体而言,针对花岗岩蚀变的工程特性和控制措施的研究成果仍然较少,加之花岗岩蚀变成因复杂、规律性极差,可借鉴的类似工程建设经验极少。
本文依托结合大临铁路红豆山隧道、张家山隧道、茂兰隧道、中村隧道花岗岩蚀变的典型案例,总结了花岗岩蚀变围岩劣化为流沙状、块状、遇水呈泥状及围岩软硬不均等特点,并提出了如何有效预防和快速应对掌子面溜坍、支护变形的措施,有效解决了花岗岩蚀变带来的围岩坍塌和支护变形难题,可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1 工程概况1.1线路概况大临铁路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区,北起广大线大理站,经大理州巍山县,跨越澜沧江后进入临沧市,经云县至临沧市临翔区,线路全长202.095km。
全风化花岗岩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
全风化花岗岩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1. 引言全风化花岗岩是一种具有重要地质学意义的岩石。
它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作为其物理力学特性,在地质和工程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
通过深入探讨全风化花岗岩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的特性,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地质和工程实践中的作用和影响。
2. 全风化花岗岩的特性全风化花岗岩是指在地面表面和地下受到气候、水文等多种因素侵蚀、氧化和风化作用的花岗岩。
它的颗粒结构和力学性质与未风化的花岗岩有很大不同。
在这种情况下,粘聚力和内摩擦角成为了岩石稳定性和工程建设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3. 粘聚力的作用和影响粘聚力是指岩石颗粒之间由于物理作用或化学作用而产生的内聚力。
全风化花岗岩的粘聚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风化程度、孔隙度和含水量等。
了解全风化花岗岩的粘聚力对于工程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其粘聚力的特性来设计和实施支挡和防护结构。
4. 内摩擦角的特性和影响内摩擦角是指岩石颗粒之间受到外力作用时产生的摩擦阻力。
全风化花岗岩的内摩擦角通常比未风化的花岗岩要小,这意味着其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更容易发生滑动和变形。
了解全风化花岗岩的内摩擦角对于地质灾害评估和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在岩土工程中,需要考虑其内摩擦角的特性来评估边坡稳定性和地基承载能力。
5. 个人观点和理解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全风化花岗岩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在工程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其特性的深入了解可以指导工程设计和施工实践,并能够有效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
通过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全风化花岗岩的优势,避免其潜在的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6. 总结全风化花岗岩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是其重要的物理力学特性,对于工程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其特性和影响,可以更好地利用和管理全风化花岗岩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实际工程和地质灾害防治中,需要充分考虑其粘聚力和内摩擦角的特性,以减少潜在的风险和危害,实现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岩体完整性与隧道围岩分级研议
岩体完整性与隧道围岩分级研议彭功勋;张陆军;潘哲敏【摘要】探讨了规范中关于岩体完整程度划分的规定及当前在工程应用中存在的理解分歧,分析了这种分歧对围岩分级以至隧道设计的影响.通过实际工程案例,比较了基于不同的理解所计算的岩体完整性系数及其判别结果与表观判别之间的偏差,研究表明:严格依照规范原意,采用与岩体风化程度一致的岩石的弹性纵波波速为基础计算的结果总体偏差较小,但存在高估较差岩体完整性的风险;采用新鲜未风化岩石的弹性纵波波速为基础计算的结果总体偏差较大,对岩体的完整性总体低估大约一级,可造成工程上的浪费;而采用微风化岩石的弹性纵波波速为基础计算的结果介于两者之间,虽仍对岩体的完整性有所低估,但低估得相对较少,且基本没有高估的风险.【期刊名称】《广东土木与建筑》【年(卷),期】2018(025)010【总页数】6页(P1-5,37)【关键词】岩体完整程度;围岩分级;岩体完整性系数;弹性纵波波速【作者】彭功勋;张陆军;潘哲敏【作者单位】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广州510060;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广州510060;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广州5100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4350 序言在山体隧道勘察中,一般采用物探结合钻探的方式进行隧道围岩的评价,包括岩体风化程度、岩石坚硬程度、岩体完整程度,以及一些影响修正系数,由此决定了围岩的基本质量指标BQ或修正基本质量指标[BQ],并依据该指标进行围岩分级。
这其中,岩体的完整程度有定性和定量两种划分方法[1],前者根据结构面发育程度及主要结构面的结合程度和类型进行划分,后者一般根据岩体和岩石的弹性波测试值进行划分。
目前,对于以弹性波测试数据计算岩体完整程度的算法上仍存在一些争议[2-4]。
这就使得不同勘察单位在应用时,根据各自的理解进行计算,导致由同样的测试数据算得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对围岩的评价也各不相同。
浅谈地铁隧道全、强风化花岗岩岩层超前预加固技术
浅谈地铁隧道全、强风化花岗岩岩层超前预加固技术地铁隧道的埋深一般均较浅,且周边大型构造物、地下管网较多,施工周边环境复杂敏感。
在采取暗挖法隧道施工时容易产生地层、地表变形及沉降,严重时将危机地面建(构)筑物、城市市政道路、地下管线等的安全。
在深圳地区的地铁隧道施工中花岗岩风化地层是普遍会遇到的不良地质情况,对围岩的超前加固关系到施工安全及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参建各单位引起高度重视。
1、不良围岩特性或者是全、强风化花岗岩特性全、强风化花岗岩是花岗岩岩体经物理化学风化作用后残留在原地的碎屑物。
其矿物成分与原岩相比有本质的改变,原矿物成分除石英外基本风化为粘土矿物;全强风化花岗岩仍保持其原岩粒状结构,外表看起来似像岩石,但其工程性质却与原岩大不相同。
结构松散、水稳性差、黏结力小,在地下水位以上,具有较高承载力,但遇水扰动极易软化、崩解、甚至流淌的特点,属于工程不良地质范畴,其往往给隧道工程的施工带来极大的困难。
遇到此类围岩隧道采用矿山法施工时,采取超前预加固施工技术措施,对暗挖隧道施工安全、进度、沉降控制起着重要关键作用,是软弱围岩隧道施工中常用的技术,研究全、强风化花岗岩地层超前注浆加固技术具有较大的技术价值和经济意义。
2、超前注浆的目的为了加固地层和止水,提高地层的密实度、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达到暗挖施工过程中掌子面(围岩)稳定安全,掌子面基本无渗流水。
全、强风化花岗岩地层中注浆,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以劈裂的形式进入地层,将可凝固的液体压入地层和结构物空隙内填充凝固,形成枝条状的浆脉,在风化层中硬化,从而达到改良地层和结构物性能,起到加固、止水的目的。
3、钻孔插管超前注浆加固施工技术钻孔插管超前注浆是用气腿式风钻凿孔深度6m-7m,直径Φ42mm孔,布孔间距径向0.8m,环向间距1.2m,梅花型布置,安设Φ40mm孔口管,插入Φ25mm注浆钢管,对开挖断面以外3m范围进行注浆加固。
3.1施工工艺全、强风化花岗岩地层中注浆加固是开挖施工中的辅助措施,注浆加固和堵水的方式以超前上半断面或全断面超前预注浆加固为主,目的是施工开挖前在隧道周边和前方形成一个加固后的堵水帷幕圈,注浆加固圈的范围经计算约为隧道周边以外3m范围,加固范围内不出现注浆盲区。
隧道工程地质环境—隧道围岩分级(铁路隧道施工)
(1)围岩的结构特征和完整状态 围岩体通常是被各种结构面切割成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种类
不同的岩石单元体(即结构体),围岩结构特征是指结构面和结构 体的特征。
当遇有地下水时,按下列原则调整围级围岩或Ⅱ级的软质岩石,应根据地下水的类型、水量大小
和危害程度,调整围岩级别。当地下水影响围岩稳定,产生局部坍 塌或软化软弱面时,可酌情降1级。
③ Ⅳ级、Ⅴ级围岩已成碎石状松散结构,裂隙中有黏土充填物时, 可根据地下水的类型、水量大小、渗流条件、动水和静水压力等情 况,判断对围岩的危害程度,酌情降1-2级。
根据长期的工程实践,人们认识到,各种围岩的物理性质之间 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因而根据岩体完整程度和岩石坚硬 程度等重要指标,按坑道开挖后的围岩稳定性对围岩进行等级划分, 这就是围岩分级。
(2)围岩分级的目的:为隧道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①可以据此选择适当的施工方法; ②确定支护结构上的荷载(松散荷载); ③确定衬砌结构的类型及其尺寸;
项目2 隧道工程地质环境
任务2.3 掌握隧道围岩分级
任务2.3 掌握隧道围岩分级
工作任务: (1)掌握围岩分级方法,能够对围岩进行分级;
1.概 述 (1)围岩:隧道周围一定范围内对洞身产生影响的的岩土体。 隧道的围岩是特征状态千变万化,有松散的流沙和和坚硬的花
岗岩。
流沙、管涌现象
花岗岩
围岩自稳时间:是指围岩在开挖暴露后,在未进行任何支护情 况下,自行达到持续稳定的时间。
Ⅵ
Ⅰ
差 围岩的结构特征和完整状态
好
大 地质变动的剧烈程度、规模大小、次数少 小
隧道围岩判定及常见岩石介绍
三、岩体的结构类型 岩体的结构类型直接影响着围岩的整体稳定性,结构类
型一般常见的有: ①巨块状整体结构:岩体整体性好,不论是层厚、裂隙间距 均大于100cm,岩质均一,无构造影响,稳定性好。
三、岩体的结构类型 ②大块状砌体结构: 岩体整体性好,不论是层后厚,层
厚间距小,在40--100 cm之间,裂隙充填物很少,稳定性 好,远看如同人工砌成的墙体。
5.矿物组成:按照组成围岩矿物的百分比计。 6.基本名称:矿物含量最多的则为围岩的基本名称。
案例:在某隧道施工过程中,当开挖到掌子面时, 掌子面上约有80%的围岩成份为绿泥石和绿帘石,按照 成份此段围岩的定义应该为含钠长石石英绿泥岩;按照 设计图纸中列出的围岩成份含量,此段围岩定义为:含 黑云母钠长石质石英片岩,绿泥石和绿帘石含量小于5%, 设计当中没有计入,和实际施工遇到的地质情况有较大 差别。绿帘石和绿泥石属于强度较低的岩石,遇到风化 和水浸泡的共同作用后自稳性急剧下降。对此项目上进 行了变更,将该段IV级支护变更VI级支护,按照VI变更 设计后的沉降量和其他段原设计VI级支护的沉降量相符。
五、常见岩石及其特征 5、玄武岩,是基性喷出岩,黑色、褐色或深灰色,主要
矿物与辉长岩相同。斑状结构,气孔构造、杏仁构造,岩石 致密坚硬,性脆、具有抗磨损、耐酸性强的特点。
五、常见岩石及其特征 6、砾岩和角砾岩,由50%以上直径大于2mm的碎屑颗粒组
成。碎屑磨圆度较好的称为砾岩,带棱角的为角砾岩。抗压 强度可达200MPa以上。
隧道围岩级别判定
隧道围岩类别评定是隧道施工过程中保 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重要的手段,及时、 合理的对围岩级别进行评定是隧道施工中重 要的环节,合理的评定可以缩短停工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工期,为完善设计、变 更支护参数提供第一手地质资料。
全强风化花岗岩富水地层隧道施工技术
全强风化花岗岩富水地层隧道施工技术
马嘉霈
【期刊名称】《岩土工程技术》
【年(卷),期】2018(032)003
【摘要】小天都隧道洞身段左线340 m、右线290 m范围内为全强风化花岗岩富水地层,开挖变形大.为在富水地层全强风化花岗岩中控制围岩变形,达到快速安全施工,以小天都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和现场监测等手段对全强风化花岗岩富水地层中的施工技术进行探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三台阶预留核心土环形开挖并施作超前支护能够有效控制围岩变形、减小隧道拱顶下沉;全强风化花岗岩遇水会显著降低自身强度,采用洞内引排水及洞外井点降水措施可有效降低围岩含水率,进而有效降低其遇水崩塌的危险性,保证施工安全与进度.所得结果可为大断面隧道在类似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提供参考.
【总页数】6页(P140-145)
【作者】马嘉霈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茅以升学院,四川成都61175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5
【相关文献】
1.浅埋富水全风化花岗岩隧道施工技术 [J], 温德记
2.富水全风化花岗岩隧道施工技术 [J], 南勇
3.超浅埋富水全风化花岗岩大断面隧道施工技术 [J], 崔红琴
4.全风化花岗岩富水地层注浆治理研究与应用 [J], 齐延海;李术才;李召峰;张庆松;杨磊;张健;林荣峰;王凯
5.富水全风化花岗岩蚀变带隧道施工技术 [J], 赵前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全风化花岗岩工程地质特征
全风化花岗岩工程地质特征
全风化花岗岩是一种常见的岩石类型,具有独特的工程地质特征。
首先,全风化花岗岩通常具有较高的硬度和抗压强度,这使得
它在工程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次,全风化花岗岩在地质
构造上呈现出均质性和连续性的特点,这使得它在工程建设中具有
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全风化花岗岩还具有较高的耐磨性
和耐久性,能够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保持较好的物理和力学性能。
另外,全风化花岗岩还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和排水性能,这对于一些
水利工程和地下工程具有积极的作用。
总的来说,全风化花岗岩在
工程地质特征上表现出硬度高、稳定性好、耐久性强、渗透性能好
等特点,适合用于道路、桥梁、隧道、水利工程等各种工程建设中。
软岩中的围岩压力与隧洞临时支护
软岩中的围岩压力与隧洞临时支护作者:和兆霖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4期摘要:围岩压力是指由于隧道工程和地下洞室的衬砌结构或支护结构受到周围岩体的作用,所产生的荷载,造成隧道开挖后出现围岩变形和应力重新分布,它的产生属于一种物理现象。
当隧道工程和地下洞室有支护结构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是围岩和支护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探讨一下在软岩中围岩压力与隧洞临时支护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软岩;围岩压力;隧道工程;支护结构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在现阶段,人们所说的围岩压力一般是指由于围岩受到二次应力的情况下,造成的围岩变形或破坏对衬彻结构产生的压力,这就是狭义上的围岩压力。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如果是在坚硬岩层中开挖洞室,因为围岩的自身力学性能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不设置临时支护,如果在软弱岩层中开挖洞室,因为围岩的自身力学性能差,所以就应该设置临时支护。
本文中以某工程中输水隧洞开挖为例,对软岩中围岩压力与隧洞临时支护的处理方法作了分析,希望能对今后同类施工有所借鉴。
1工程概述某输水隧洞工程是建在花岗岩全强风化层中,依据工程设计开挖断面为2.3m×2.6m直墙圆拱形结构,最小与最大埋深分别为8m和50m,工程段为280m。
围岩主要为全强风化花岗岩,亲水易软化,形成流砂,失水风化崩解掉块,属V类围岩。
其力学性能参数:黏结力C 为0.05MPa、内磨擦角ψ为29°、容重为1.9t/m3~2.0t/m3,设计采用14# 槽钢支撑(间距0.6~0.8m)。
实际施工过程中刚开始地下水位底,工程没有遇到什么大的麻烦,仅发生了几次小规模塌方。
但当当工程进展到离进口50m后由于地下水作用,产生流砂,引起拉空塌方,经甲方、监理、设计及施工单位共同研究,采用了工字钢I14支撑(间距0.6m)、挂网、喷砼支护方式,但掘进过程中又发生流砂塌方,经联合研究后又采用工字钢I14支撑(间距0.6m)打Φ50mm钢套管超前支护,及时砼衬砌紧跟掌子面才通过了塌方段。
隧道现场围岩类别判断全
3-1-1隧道围岩级别划分与判定隧道围岩分级就是评定围岩性质、判断隧道围岩稳定性,作为选择隧道位置、支护类型的依据和指导平安施工。
国外现在的围岩分级方法有定性、定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3种方法,且多以前两种方法为主。
定性分级的做法是,在现场对影响岩体质量的诸因素进展定性描述、鉴别、判断,或对主要因素作出评判、打分,有的还引入分量化指标进展综合分级。
以定性为主的分级方法,如现行的公路、铁路隧道围岩分级等方法经历的成分较大,有一定人为因素和不确定性,在使用中,往往存在不一致,随勘察人员的认识和经历的差异,对同一围岩作出级别不同的判断。
采用定性分级的围岩级别,常常出现与实际差异1~2级的情况。
定量分级的做法是根据对岩体性质进展测试的数据或对各参数打分,经计算获得岩体质量指标,并以该指标值进展分级。
如国外N.Barton 的Q分级,Z.T.Bieniawsks的地质力学〔MRM〕分级、Dree的RQD值分级等方法。
但由于岩体性质和赋存条件十分复杂,分级时仅用少数参数和*个数学公式难以全面准确地概括所有情况,而且参数测试数量有限,数据的代表性和抽样的代表性均存在一定的局限,实施时难度较大。
影响围岩稳定的因素多种多样,主要是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构造发育情况、承受的荷载〔工程荷载和初始应力〕、应力变形状态、几何边界条件、水的赋存状态等。
这些因素中,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构造发育情况是独立于各种工作类型的,反映出了岩体的根本特性,在岩体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质中,对稳定性关系最大的是岩石坚硬程度,岩体的构造发育状态、岩体的不连续性、节理化程度所反映的岩体完整性是地质体的又一根本属性。
国外多数围岩分级都将岩石坚硬程度和岩体的完整程度作为岩体根本质量分级的两个根本因素。
1 国标"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围岩分级1.1围岩分级围岩级别的划分应根据岩石坚硬性岩体完整性构造面特征地下水和地应力状况等因素综合确定并应符合表1.1规定。
翔安海底隧道全强风化围岩双侧壁工法施工技术探讨
图4 双 侧 壁 法 结 构 形 式 二 表 2 三 种 结 构 对 比 分 析 表
图5 双 侧 壁 法 方 案 三
回 福 交 科 21第 期 建 通 技 0年 1 1
结构 形式 一控 制 地表 沉降 较 好 ,能 使用 大 型机 械 ,
32 1 步 序 ..
监控 量测 证明 ,其拱 顶沉降 很小 ,分析原 因是因 为两侧
导洞 施工 超 前 ,己将 中导 围岩 中的水排 干 ,超 到改 良围
岩 的作 用 ,同时 由于 两侧 导洞 已封闭成 环 ,中导两 侧拱
两侧 同时 悬 空 ,造成 下 沉量 过 大 ;第 三步 开 挖3 ,安装
拱 1 、1 、中3 4 5 ,喷 混凝 土 ;在 开 挖 过程 中 以小 型挖 机
图1 工 程地 质 剖 面 圈
2 双侧 壁导坑 法适 用范 围及施 工特点
国 内软 弱 围岩浅埋 大跨 工程 多为城 市地 铁 、 车站 , 采
用双侧 壁 工法施 工长度 不超 过2 0 而 厦 门翔安海 底隧 0 m。 道 右洞 采用双 侧壁 工法 穿越 10 ( 中F 、4 化深 26m 其 1F 风
( )钢筋 网片 :主 拱拱 部 、边墙 、弯 头为 双层 ‘ 钢 2 p 8 筋 网 片 ,永 久 仰 拱 与两 侧壁 为单 层 ‘ 钢 筋 网 片 ,网 格 p 8
为 2c 2 c 0 mx 0 m。
图 8 施 工工 艺 流 程
6 施 工 要 点
双侧 壁工 法除 执行 设计 和相 关规范 的有 关技 术要 求 外 。还 应注意 以 下事项 : ( )做 好超 前地 质预 报工 作 ,超 前地 质预 报 是确 定 1
围岩分级原则(郑武)
郑武客运专线隧道围岩分级的依据及控制原则一、隧道围岩分级的依据1、依据《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局部修订条文:二、隧道围岩分级的总体原则:1、隧道围岩分级应充分利用测绘、物探震探、钻探及岩石抗压试验成果资料,在判定隧道围岩属于极硬岩、硬岩、较软岩、软岩、极软岩的基础上,根据岩体完整性、节理发育情况、波速、RQD值等确定隧道围岩的基本分级,在根据隧道埋深、地下水发育情况、地应力等情况进行修正(参见《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1)。
2、隧道围岩分级应考虑隧道浅埋、陷落拱高度、地下水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隧道浅埋深度应按以下表格(摘自《铁路工程地质手册》P560)确定:注:h 1――压力拱高度W ――宽度影响系数。
普氏陷落拱高度详见下表:郑武客运专线隧道普氏陷落拱计算注:fb h =f)245tan(1φ-︒+=a b h f )90tan(2φ-︒+=a b h 3、震探探测分界线一般情况下可视为完整岩体(弱风化岩体)与全、强风化岩体的分界线,但应充分利用钻探成果对震探探测分界线进行修正。
4、隧道围岩为全风化层、强风化层时,考虑到岩体风化呈土状或岩体破碎因素,参照土层、软岩破碎岩体进行隧道围岩分级。
5、隧道围岩分级原则上依据拱顶(郑武线拱顶至路肩高度按10m 考虑)揭露岩体、土体性质进行,隧道侧壁岩体如工程性质相对较好,可在“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指出。
6、隧道进出口、浅埋段应考虑有无斜坡变形等问题,原则上在原围岩基本级别基础上降低一级。
7、高、低围岩级别之间应有过渡级别进行衔接,低级别向高级别过渡,过渡长度20~50m;8、硬质岩与软质岩互层(尤其是千枚岩、页岩、炭质页岩等)、硬质岩夹软质岩(尤其是千枚岩、页岩、炭质页岩等),应降一级;9、隧道围岩级别最低宜定为V级,一般不应出级VI级围岩。
三、隧道围岩分级细则:(下文中“埋深”均指强~弱风化带界面至拱顶距离)2)花岗岩、片麻岩等):(一)硬质岩(白云岩、灰岩、石英砂岩、燕山期(γ51、节理裂隙不发育,白云岩岩溶不发育,岩体完整,基岩裂隙水不发育,岩层弱风化层厚度大于15m、且埋深大于40m,可定为Ⅱ级,当隧道埋深小于40m时,一般应降低一级;2、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完整,基岩裂隙水较发育,岩层弱风化层厚度大于15m、且埋深大于40m,可定为III级,当隧道埋深小于40m时,一般应降低一级;3、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时,可定为Ⅳ级,当为浅埋隧道时,应降低一级。
茶条岭隧道工程地质说明
茶条岭隧道工程地质说明一、概况茶条岭隧道位于西乡县沙河镇茶条村,穿越川字形山体。
该隧道为分离式曲线形隧道,轴线总体走向约285°,其上行线测设里程桩号为SK286+800.00~SK287+686.46,长886.46m,最大埋深约160m,属曲线短隧道;下行线测设里程桩号XK286+680.00~XK287+754.46,长1074.46m,最大埋深约166.0米,属曲线长隧道。
二、工程地质条件(一)地形地貌隧址区属低山丘陵地貌,山体沟谷深切,地面标高约在517.9m至661.2m间,相对高差达43.20m。
隧道轴线方向约275°~300°,隧道走向与山脊夹角约70°~80°。
隧道进口上行线进口地形相对较平缓,位于山梁一侧小冲沟处,地形坡度一般约30°。
下行线进口处为一山梁(山嘴),地形相对较陡,坡度为40°~50°,坡体植被较发育,自然坡体较稳定;上下行线出口处山坡地形较陡,坡体走向220°,倾向西北,坡角约45°。
受岩石节理产状控制和影响,节理造成边坡岩石较破碎,完整性一般,岩体被节理多切割成楔行或不规则小块状,在长期自然物理风化作用下,加之降雨等因数影响,坡体产生掉块或局部坍塌。
(二)地层岩性及特征隧址区地层结构简单,根据补充工程地质测绘和钻探揭露情况,并结合物探测试和室内岩土试验,隧址区岩土工程层主要为扬子期汉南岩体(δγ2)花岗岩,冲沟内表层分布第四系洪积亚粘土层(Q4pl)。
按上下层序对各岩土层分述如下:①亚粘土(Q4pl),黄褐色,可塑,结构疏松,易钻进,厚度约为2.0~3.5m。
②全风化花岗岩(δγ2),黄褐色,岩石结构几乎被破坏,结构疏松,易钻进,岩芯多呈粗砂状,厚度约为7.5~9.6m。
岩体纵波波速Vp=700~1320m/s。
③强风化花岗岩(δγ2),黄褐色~灰白色,岩石结构基本破坏,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呈碎石状松散结构,岩芯呈砂状、碎块状,局部呈短柱状,厚度约为5.7~10.0m。
隧道洞口强风化花岗岩界面滑坡处理技术
松散, 坡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 ; 开挖后 , 坡体的坡脚被挖 除, 同时隧道开挖施工 , 两种因素使坡体稳定性遭到初 步破坏 ; 花岗岩与粉砂岩在洞 口段有交界面, 连续降雨 使坡体抗剪强度急剧 降低 , 促使坡体加速失稳, 产生滑 移。 4 滑坡稳定 措施 通过对已滑动坡体的现场调查 和观测点数据 的分 析, 此滑坡为牵引式滑坡 , 滑动方向沿路线前进方向。 为了尽快稳定坡体, 采取上部卸载与下部堆载是最 有效 的处理措施 。考 虑到滑坡 体处在 隧道洞 口, 处理 措
地 质柱 状 图
=\
z
。 ’ 一 .
地 质描 述
第 四 系 残 坡 积 层
、
地 质柱 状 图
K2 7 4 6 0  ̄ 5
k 0 + 48 2 74
~ ■ ~0
一 。 一 . 一 一 一
、
—
—
- - . )一 二 _一 一
.亡 三
?: ■
捡 威蚩 、 ≤ 礁 扳 \ I~
雨作用下, 诱发洞口滑坡 。通过卸载减压、 反压 回填、 地表 注浆加固、 填土夯实开裂处防止滑坡体进 水 、 长明洞稳 定边坡 等措 施 , 加 治理 了滑坡 体 , 同时对 滑坡影 响段 暗洞优 化 开挖 方 法和 加 强支护参数 ,
避 免 了次生 灾害发 生 。
关 键词 : 隧道 ; 滑坡 ; 处理 ; 术 技
~ ~
—
—
—
寒 武 系 上 统 水 有\ 群 — — 岩 变质 砂 —
图 1 梨 子岭 隧 道 洞 口段 地质 构 造 图
3 滑坡成 因分析
隧道围岩分级的有关规定(1)
公路隧道围岩分级的有关规定1、根据岩石的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两个基本因素的定性特征和定量的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综合进行初步分级;2、修正岩体基本质量指标;3、按照修正后的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结合定性特征,综合评判确定围岩的详细分级;4、岩石的坚硬程度定性划分为:硬质岩:包括坚硬岩和较坚硬岩(或者坚石、次坚石);软质岩:包括较软岩、软岩和极软岩;5、岩石坚硬程度的定量指标是岩石的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 c;R c与岩石坚硬程度定性划分的关系:坚硬岩:R c超过60MPa;较坚硬岩:R c在60~30MPa之间;较软岩:R c在30~15MPa之间;软岩:R c在15~5MPa之间;极软岩:R c小于5MPa;6、岩体完整程度与结构面(节理、裂隙、层面)的发育程度(组数及间距)、结合程度及相应的结构类型有关;定性分为:完整:整体状或巨厚层结构;较完整:块状或厚层结构;较破碎:裂隙块状、中厚层结构、镶嵌破碎结构、中~薄层状结构;破碎:裂隙块状结构、破碎状结构;极破碎:散体状结构;7、岩体完整程度的定量指标用岩体完整性系数Kv表示;Kv一般用弹性波探测值计算,也可根据岩体体积节理数Jv的数量查用(条/m3单位体积内的节理数量);由公式Kv=(v pm/v pr)2计算所得的Kv值最为准确可靠;其中v pm为岩体的弹性纵坡速度,v pr为在测定岩体区取样的岩石(岩芯)的弹性纵坡测试速度;由于岩体内有节理等不利因素,所以v pm应比v pr要小,因此Kv值是个小于1的数值;如果岩体非常完整,Kv的最大值为1;不管是测定弹性速度还是目测岩面的节理条数,准确的数据只能是在隧道掘进后测量的数据,设计阶段无法进行准确定量;因此,开挖后对围岩分级进行调整是不可避免的,也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8、围岩的基本质量指标计算:BQ=90+3Rc+250Kv其中Rc取值单位为MPa,只取值不带单位;计算要求:当(1)、Rc>90Kv+30时,应以Rc=90Kv+30和实际测量的Kv值代入公式计算(这种情况是针对强度很高的坚硬岩石但较破碎时应注意的事项);(2)、当Kv>0.04Rc+0.4时,应以Kv=0.04Rc+0.4和实际测量的Rc值代入公式计算(这种情况是针对完整性较好的软岩进行计算时应注意的事项);9、当隧道内存在地下水、围岩稳定性受软弱结构面影响、存在高初始应力等情况时,要对围岩基本质量指标进行修正,修正公式如下:[BQ]=BQ-100(K1+K2+K3);式中的BQ为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为围岩基本质量指标修正值;K1为地下水影响修正系数;K2为主要软弱面结构层状影响修正系数;K3为初始应力状态影响修正系数;均可查表采用;当没有以上三种情况(或者任意一项)的影响时,该项的修正值取值为0。
浅谈全风化花岗岩浅埋富水隧道开挖施工技术
浅谈全风化花岗岩浅埋富水隧道开挖施工技术作者:苏桂杰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年第02期摘要:本文介绍了下关隧道通过全风化花岗岩浅埋富水隧道开挖采取的施工方法和措施,隧道安全顺利的通过浅埋段施工,施工进度明显改善,施工成本有效减少。
通过洞外井点降水,变洞内为洞外施工,加快了全风化花岗岩浅埋段富水隧道开挖的施工进度。
关键词:全风化花岗岩;浅埋富水;井点降水;隧道开挖;监控量测中图分类号:U455 文献标识码:A1 工程概况下关隧道全长1880m,单线铁路隧道,隧道范围内山坡表面覆盖第四系全新统残积粉质粘土,谷地内分布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基层为加里东期花岗岩。
隧道所处山体冲沟发育,无常年性流水,沟内平时断续有小股水流,雨季水量较大。
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在补给过程中,由于地面坡度较大,大气降水多以面流形式流走。
隧道在DK53+740~DK53+895段隧道埋深较浅,设计采用径向注浆加固措施,在DK53+765~DK53+845段并采用Φ80大管棚+Φ42注浆小导管超前预支护,管棚长度10m一环,两环之间搭接长度不小于3m,管棚环向间距40cm,外插角不大于12度,采用水泥浆或水泥+水玻璃等双液浆,注浆压力0.5~2.0Mpa。
2 工程施工难点2.1 地下水丰富,围岩软弱自稳能力差隧道洞身位于浅埋冲沟内,拱顶最小埋深7.0m,地表为淤泥质粉质黏土,厚3~4.5m,以下为全风化、强风化、弱风化花岗岩。
全、强风化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组成。
石英通常呈圆形粒状、无色透明。
长石有肉红色的钾长石和灰白色的斜长石,长石强度低,遇水易软化。
云母为片状的黑云母,有时也有白云母。
在掌子面开挖过程中,围岩表面有面状渗水,局部地方有股状流水,随着时间的延续,围岩表面渗水逐渐加大,在水的作用下,围岩易软化,围岩由硬塑变为软塑状态,甚至变为流塑状态,造成掌子面易溜坍,施工极其困难。
在DK53+750处,在掌子面开挖完成后,准备对掌子面喷射砼时,由于水的作用,掌子面出现了溜坍现象。
浅谈全风化花岗岩地质条件下大断面铁路双线隧道的进洞技术
在边仰 坡开挖至隧道轮廓线后 , 时施工 大管棚作为预加固 。大管 及
2 施 工方 案的选 定
根据新 奥法施工原理 , 本着“ 尽量少 扰动 山体 , 尽量 少破坏植 被 , 零
距离进洞” 的原则确定隧道进洞方案。方案选择有 3个重点 : 首先是对隧 道所处地段 地表进行 详细断面测量 , 确定合理 的进 洞里程位置 , 确定 隧
维普资讯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文章编号 :0 5 6 3 (0 7 1— 2 10 10 — 0 3 2 0 )7 0 6 — 3
S IT C F R A IND V L P E T&E O O Y C-E HI O M TO E E O M N N CN M
1 工程 概况
牌 坊隧道 为我单位承建 的武 广铁路客运专线工 程的一 座小型双线
土质隧道 , 隧道起讫 里程为 DK 15 6 5 DK 1 5 8 8 全长 2 3m, 于 21+3一 21+8 , 5 位
曲线半 径 R l 0 0m的 圆曲线 上 , = 1 0 线路 纵坡 为 06 %的顺 坡 。洞 门 . 5 为 11 5 切式洞 门, 出 口各 1 进 出口明洞设计长度均为 1 , :. 斜 2 进 8 m, 7I n 洞身 10 围岩均为 V级围岩 。 9 m。 隧道控制段地势北高南低 , 山丘陵 为低 区, 地势平缓 , v型谷发 育 , 呈 地面横坡一般 大于 3 。 O, 植被茂 盛 , 大部分 地区为封 山育林 区和耕地 , 水土保持情况较好。 地表埋 深较小 , 区斜坡 隧 上分布 0 3 — m残积粉质黏土 ; 下伏基岩为花岗岩, 全风化带厚大 于 3 m. 5 成土状及半岩半 土状 , 全风化 层花岗岩强度低 , 遇水易软化 、 崩解 , 在水 的浸润下隧道 洞身易坍塌 , 甚至 冒顶 , 边坡 易失稳 。地下水不发育 , 该隧
铁路隧道全风化花岗岩地层地表注浆技术
浆 液 劈 裂 效 果 明 显 ,掌 子 面 稳 定 ,为隧道实施 大 断 面 开 挖 作 业 创 造 了 条 件 ,实现了 V 级 围 岩 月 进 尺 70 m 的施工进
度。
关 键 词 铁 路隧道富水软岩钢质袖阀管地表深孔注浆加固施工工艺
中图分类号:U455.49
文献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码:A
1 引言
隧道工程施工常常会遇到破碎岩体、坡 积 体 、堆 积 体 、富水软土、富水砂层、风积砂等软弱围岩,隧道 开挖必须对其进行预加固。常见的隧道围岩预加固 手段有超 前 小 导 管 和 管 棚 ,对于掌子面自稳性极差 的 围 岩 通 常 采 用 超 前 预 注 浆 、水 平 旋 喷 桩 、玻璃纤维 锚杆等手段进行预加固IU21。但 在洞内实施预注浆、 水平旋喷桩等要采用“分 段 注 浆 、分 段 开 挖 、预留搭 接 长 度 ”的 施 工 程 序 ,往 往 会 对 工 期造成极大的影 响 ,而采用地表注浆可以使预加固围岩与隧道开挖 作 业 平 行 、同 步 实 施 ,是 一 种 加 快 施 工 进 度 的 很 好 选 择。
钦路隧道全风化花岗岩地层地表注浆技术 文章编号:1009-6582 (2019)0 6 -0 18 卜06
现代隧道技术
MODERN TUNNELLING TECHNOLOGY
DOI: 10.13807/ki.mtt.2019.06.028
铁路隧道全风化花岗岩地层地表注浆技术
刘世杰刘泽吴建和钟友江
隧道施工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法。为减小对围 岩 的 扰 动 ,开挖作业以人工配合机械为主。隧道开 挖 掌 子 面 稳 定 性 极 差 ,未 采 取 地 表 注 浆 加 固 时 ,施工
修改稿返回日期:2019-05-22 作者简介:刘世杰( 1963-), 男 ,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工作,E-mail: lsj6312@.
隧道围岩的概念与工程性质
第3章围岩分级与围岩压力隧道围岩的概念与工程性质隧道围岩的概念1、概念隧道开挖后其周围一定范围内,对其稳定性能产生影响的那部分岩土体;隧道周围的地层可以是软硬不一的岩石,也可以是松散的土,把土视为一种特殊的风化破碎严重的岩石,所以隧道周围的地层.不管是土体还是岩体,统称为围岩;这个范围在横断面上约为6~10倍的洞径;说明:围岩既可以是岩体,也可以是土体;2、岩体、岩石、围岩的关系:①岩体:由结构面和结构体结合而成的具有结构特征的地质体;岩体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经过岩石建造、构造变形、次生脱变而形成的地质体,它被很多不同方向,不同规模的断层面,层理面,节理面和裂隙面等各种地质界面切割为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各种块体;工程地质学中将这些地质界面称之为结构面或不连续面,将这些块体称之为结构体,并将岩体看作是由结构面和结构体结合而成的具有结构特征以及结构面的特性;岩体由于结构面的存在,具有明显的非均质性,不连续性和各向异性;②岩石:由矿物或岩屑在地质作用下按一定规律聚集而成的自然体,如花岗岩、砂岩等,表现的力学性质是均匀的、连续的和各向同性的;岩石与岩体的区别:岩体≠岩石,岩体=岩石+结构面围岩:岩体的集合体;即岩体≠围岩,不是整个岩土体,是受隧道开挖影响的那部分岩土体;岩石:均质、连续、各向同性岩体:非均质、不连续、各向异性围岩的工程性质1. 围岩的工程性质,三个方面:1物理性质:容重、节理的产状等;2水理性质:岩体的溶水性、透水性、持水性等;3 力学性质:抗压、抗拉、抗剪强度;对围岩稳定性最有影响的是力学性质,即围岩抵抗变形和破坏的性能,即变形特性和强度;围岩既可以是岩体,也可以是土体;①岩体的结构特征②结构体岩石的特性③结构面的特性2、岩体的力学性质变形破坏特性和强度1岩体的变形特性1抗拉变形:岩体的抗拉变形能力很低;可认为无抗拉能力;主要讨论抗压、抗剪能力;2受压变形:岩体的受压变形特性,可以用它在受压时的应力—应变曲线来说明;σ①岩石应力-应变曲线,线性关系比较明显,以弹性变形为主;②软弱结构面~呈显出非线性特征,以塑性变形为主;③岩体~分解为四个阶段:Ⅰ压密阶段OA:主要是由于岩体中结构面的闭合和充填物的压缩而产生的, 形成了非线性凹状曲线,变形模量小;Ⅱ. 弹性阶段AB:岩体充分压密后便进入弹性阶段;所出现的弹性变形是岩体的结构面和结构体共同产生的,应力—应变关系呈直线型;Ⅲ. 塑性阶段BC:岩体继续受力、变形发展到弹性极限后便进入塑性阶段,此时岩体的变形特性受结构面和结构体的变形特性共同制约;Ⅳ. 破裂和破坏阶段CD:应力达到蜂值后,岩体即开始破裂和破坏;破坏开始时,应力下降比较缓慢,说明破裂面上仍具有一定摩擦力,岩体还能承受一定的荷载;而后应力急剧下降,岩体全面崩溃;总结:从岩体的全应力—应变曲线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岩体既不是简单的弹性体,也不是简单的塑性体、而是较为复杂的弹塑性体;整体性好的岩体接近弹性体,破裂岩体和松散岩体则偏向于塑性体;3剪切变形结构面控制岩体受剪时的剪切变形特性主要受结构面控制,可能有三种方式:①沿结构面滑动;此时,结构面的变形特性即为岩体的变形特性;②结构面不参与作用,沿结构体岩石断裂;此时岩石的变形特性即起主导作用③在结构面影响下,沿岩石剪断;此时,岩体的变形特性介乎上述二者之间;4流变岩体变形的时间效应概念:岩体的变形不是瞬时完成的,而是随着时间的增长逐渐达到最终值;岩体变形的这种时间效应,称之为岩体的流变特性;流变包括两方面:下图4-2①蠕变:作用的应力不变,而应变随时间而增长;②松弛:作用的应变不变,而应力随时间而衰减;2岩体的强度◆抗压强度:①岩石:受微裂隙所制约,强度大;通过试件获得;②岩体:受结构面控制,强度小,并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结论:岩体的强度要比岩石的强度低得多,一般情况下,岩体的抗压强度只有岩石的70~80%,结构面发育的岩体,仅有5~10%; 岩石、岩体、结构面三者的强度比较见下图;◆抗剪强度:岩体的抗剪强度受结构面的制约;岩体内结构面的状态:a.力学性质b.充填状态c.产状d.分布和规模剪切破坏方式:a.岩体沿结构面滑移,属于塑性破坏b.沿岩石剪断属于脆性破坏围岩的稳定性研究围岩稳定性的意义围岩稳定性:隧道开挖后,围岩自身在不支护条件下的稳定程度;隧道工程所赋存的地质环境的内涵很广;包括地层特征,地下水状况,开挖隧道前就存在于地层中的原始地应力状态,以及地温梯度等;但对隧道工程来说,最关心的问题则是地层被挖成隧道后的稳定程度;这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地层稳定就意味着开挖隧道所引起的地层向隧道内的变形很小,而且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基本停止,这对施工过程和支护结构都是非常有利的;地层被挖成隧道后的稳定程度称为隧道围岩的稳定性,这是一个反映地质环境的综合指标;因此,研究隧道工程地质环境问题,归根到底就是研究隧道围岩的稳定性根据坑道开挖实践,坑道开挖后的稳定性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类:1充分稳定的;坑道在长时间内有足够的自稳能力,无需任何人为支护而能维持稳定,无坍塌、偶尔有掉块;2基本稳定的;坑道会因爆破、岩块结合松弛等而产生局部掉块,但不会引起坑道的坍塌,坑道是稳定的,层间结合差的平缓岩层顶板可能弯曲、断裂;此时应采取局部支护或轻型的支护;3暂时稳定的;大多数坑道是属于这个类型的;坑道开挖后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坍塌现象,坍塌后的坑道呈拱形而处于暂时稳定状态;在外界如爆破、重新更换支撑等和内部如地下水等条件的影响下,坑道如不及时支护,会进一步丧失稳定;因此,在这种围岩中,必须采取各种类型的支护措施;4不稳定的;坑道在不支护条件下是难以开挖的,随挖随坍,常常要先支后挖,坑道的坍塌发生迅速、影响范围大,有时可坍塌到地表,或在地面形成塌盆地;在有水的情况下,土体流动造成极大的荷载;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采取专门的支护措施和施工方法来保证坑道的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隧道全强风化花岗岩围岩的认识
一、全强风化花岗岩的特性
花岗岩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结晶粒状深成岩,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组成。
石英通常呈圆形粒状、无色透明。
长石有肉红色的钾长石和灰白色的斜长石,可见到发育良好的解理。
云母为片状的黑云母,有时也有白云母,以及少量黑色长柱状普通角闪石。
花岗岩具有多种颜色,如灰白色、灰色、肉红色等,主要由长石的种类和颜色而定。
根据组成花岗岩矿物粒径的大小分成粗粒、中粒、细粒花岗岩,长石与石英晶体特别粗大的称为伟晶岩。
花岗岩常呈规模巨大的岩基或岩株产出。
花岗岩形成时,岩浆往往以强注入形式侵入围岩地层中,这一过程使围岩块体进入岩体形成捕虏体。
由于侵入的岩浆高温炽热,可能引起围岩热变质。
花岗岩密度2.7g/cm3,致密坚硬、孔隙度小、强度大。
而全强风化花岗岩的密度为2.06g/cm3,渗透系数为6×10-7cm/s,岩土渗透性等级划分当K <1.16×10-6cm/s时为不透水。
二、全强风化花岗岩对隧道施工的影响
全强风化花岗岩在开挖出来后表现为砂(即石英)土(长石),类似于第四纪沉积物,但是在未开挖时却与砂土有本质区别,这种区别按照天然含水量不同,表现形式不同。
当含水量<8%时,即干燥状态,开挖时极易滑塌;当含水量>13%时,表现为蠕变;介于二者之间,可表现为较好的稳定性。
其中最难的是含水量较大时的围岩,而
围岩中水的形式为裂隙水(非孔隙水,与第四纪沉积物区别),当埋深较大时,又表现为承压水,这样,水除了软化作用之外,尚有因流动而造成的突泥、突水危害。
全强风化花岗岩表现为“松散的砂土”,所以,处理方法很容易想到注浆固结。
而事实证明,全强风化花岗岩围岩的施工难度远比第四纪沉积物甚至人工堆积物围岩难,其原因就在于全强风化花岗岩其实并不松散,渗透系数为6×10-7cm/s,注浆、尤其注固体浆是无效的。
很多资料总结全强风化花岗岩围岩注浆成功,据我个人经验,与事实有相当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两个方方面。
一是完全按照设计(通常为大管棚或小管棚、环向间距300mm~400mm)施工,然后坍塌(规模不等),再作管棚、注浆,如此反复,取得成功。
试想,花岗岩无论风化与否,均非常致密,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止浆措施,浆液如何能注入围岩?现场有没有施作止浆措施?
而实质上,全强风化花岗岩坍塌后,其物理力学指标就与第四纪沉积物接近了,孔隙率增大了,一般注浆就可以实现了;此外,注浆坍塌后留下的空腔亦可以容易回填了。
二是不完全按照设计施工,主要措施是“密排管棚”,仅进行回填注浆。
这在低水压情况下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对全强风化花岗岩中注浆的难度,大多数人有了认识,为了改进注浆效果,采取了很多办法,如有资料讲,先用超细水泥进行劈裂注浆,然后改为普通水泥进行渗透注浆。
在厦门海底隧道曾做过用超细
水泥的注浆试验,试验结果只是形成一个10cm~15cm的柱体,没有任何渗透扩散,也没有人们的最低期望——树根状浆脉。
见下图。
这种注浆的作用应为挤压和加筋。
三、全强风化花岗岩围岩隧道施工的几个实例
1、广西平钟高速公路水冲口隧道
该隧由武警水电总队施工,围岩为全强风化花岗岩,且干燥,采用二台阶(长台阶)开挖,掌子面稳定,但后方支护变形较大,未有效开展围岩监控量测,不知围岩变形情况,就作出了缩短台阶、尽快施作仰拱以闭合支护的决定,结果加速了支护变形,导致坍塌,至地表。
看似岩石,实际上用手即可抓碎。
无效的支撑。
坍塌。
至地表。
2、温福铁路刘洋寨隧道
温福铁路刘洋寨隧道由中铁十二局施工,进口为全强风化花岗岩,裂隙水发育,最大埋深约30m,隧道拱部无水,中、下台阶有水,主要采取密排小管棚的方法,仰拱开挖也采取密排管棚,中台阶施作临时仰拱,月进度约15m~20m。
掌子面干燥,稳定。
洞口尽管套拱已落底,但任然下沉较大。
仰拱开挖前密排小导管。
中台阶施作临时仰拱,有积水。
仰拱施作前,作密排小导管。
3、厦门翔安海底隧道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进口右线由中铁二十二局施工,围岩为全强风化花岗岩,洞口设计为40m长管棚,仰坡约10m,设计为10m长预应力锚杆,采用CRD法施工,洞口最大变形约60cm。
开挖1/4,掘进约18m,即开始变形。
施作中隔壁。
加快明洞进度,早回填以稳定仰坡。
洞顶开裂。
洞顶水沟。
仰拱渗水。
锚固掌子面,以期施作二次衬砌。
地表注浆。
二次衬砌直抵掌子面。
进洞约15m处坍塌。
洞顶大管注浆后回填。
四、对厦深梁山隧道1#斜井右侧迂回导坑的认识
1、基本认识
新增迂回导坑远离正洞,选择未扰动围岩通过,似乎这样就可以确保万无一失了,理由就是——未扰动,如果认真考量“未扰动”,其实它带来的不仅仅是有利条件,以上经验证明,“未扰动”全强风化花岗岩的荷载较扰动过的小,裂隙水量较扰动过的小,而水压一样,这是“未扰动”带来的好处,其最大的问题是渗透系数低,可注浆性能差。
如果按照一般施工方法,坍塌与注浆反复交替,有可能成功,但是,其不成功的后果十分严重。
所以,对方案的制定必须建立在理论解释得通以及亲身亲历的施工经验两个必要条件之上,这个行业的许多总结与实践差距较大,如果方案的制定主要以某资料和想当然为依据,则表面上看措施十分强大,其实不堪一击,因为设计效果无法实现。
2、导坑通过软弱带的方法
如果采用静压注浆,则必须对全强风化花岗岩进行物理力学试验,对注浆工艺、材料进行试验,否则,风险很高。
水平旋喷的原理是优于静压注浆的,只不过在设备、材料、工艺上需要研究探讨,所以,目前对水平旋喷的怀疑,应只限于设备、材料、工艺,以及高压流体对围岩的微观作用原理,绝不应全面怀疑;高压、高速流体的运动形式绝不同于低压、低速流体,如旋喷切割围岩后并不像按照低压、低速流体作用后出现空腔以及旋喷柱体呈椭圆,实践证明水平旋喷后的柱体呈圆形断面且与围岩密贴。
水平旋喷应是隧道技术工作者的奋斗目标,不是反对目标。
通过在本隧前期的水平旋喷经验看,从固结效果、施工进度等都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从注浆施工前的工艺试验要求的方面讲,水平旋喷通过前期的试验、实践已经具备实施条件;此外,导坑断面采取水平旋喷注浆为主的支护模式,对于下一步正洞的水平旋喷可取得更为有利的参数和施工经验。
最近提出的“新意法”可作为此处断面设计的参考。
“新意法”主要措施就是全断面开挖、支护一次闭合成环,其实“新意法”并不像“新奥法”那样有权威机构命名,而其实质就是“新奥法”。
新奥法的创始人之一,奥地利的L·米勒(L·Muller)教授根据多年来新奥法设计、施工与实践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于1978年总结出新奥法基本原则22条。
其中第(16)条:“隧道开挖后,
破坏了原岩应力状态,围岩应力重新分布。
为了不使应力重新分布过程复杂化并损坏岩体,应该采用全断面一次开挖。
”
再参照盾构法,其管片厚度最大为550mm,所以采取三环水平旋喷+一环密排大管棚+掌子面旋喷锚固+HW175钢架(@500mm)+网喷混凝土的支护结构可以满足要求,且工序简单,进度快,建议采纳。
支护断面图
掌子面锚固布置图
剧仲林
2011年1月15日星期六
于福建漳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