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造力

创造是人类特有的属性。创造是人类特有的属

性。研究创造学应该以创造这一概念作为起点。

一、创造及其相关概念

(一)创造与发现、发明

1.创造

创造是人首次产生崭新的精神或物质成果的思维与行为。创造的具体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可以是发现新事物、总结新规律,也可以是建立新理论、提出新观点,可以是创立新技术、想出新方法,也可以是发明新品、创作新作品等等。

2.发现

发现是指获得天然性成果的创造类型。发现的成果通常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及其性质与规律。

3.发明

发明是指获得人为性成果的创造类型。发明的成果通常并不天然存在,而是人的脑力和体力的产物。

(二)创造与发现、发明等的关系

如图1所示,创造包含了发现、发明和其他创造类型。创造可以表现为发现,也可表现为发明,但发现和发明并不能概括全部创造活动。有不少产生新成果的思想与行为既不能归入发现,又不能归入发明。这在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比较多见。

(三)创造的过程

如图2所示,我们可以把创造理解为创造者开展创造性思维,运用创造方法(包括创造技法),获取创造成果的过程。或者认为,创造是创造者发挥创造力,获取创造成果的过程。从该图中也可看出,创造者、创造力、创造性思维、创造方

法(创造技法)和创造成果等,是创造过程的重要环节。这些概念也构成了创造学中的基本范畴。

二创造的作用与意义

(一)文明进化的催化剂

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由低级到高级、由原始到现代化逐步发展起来的,而在文明进化历程的每个关键时期,总是创造在起着催化剂的作用。

(二)历史飞跃的加速器

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总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形上升的。在历史发生变革或产生飞跃的转折点上,也总是创造有力地推动时代前进,发挥着加速器的作用。

(三)事业成功的突破口

人们在自己的事业上取得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选择一个适当的突破口。

三、创造学的性质与任务

(一)创造学的定义

创造学是以创造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索创造的特点、机理、规律和方法的科学。

(二)创造学的研究对象

从总体上说,创造学是以创造作为研究对象的。倘若进一步考察其研究领域,还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创造者——是创造的主体,也是创造学研

究的起点。

2.创造过程——是指创造成果酝酿、发生、发展直至形成的全部经过。

3.创造力——创造者在创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殊能力。

4.创造原理——创造者的情况各不相同,创造的时机和条件千差万别,然而,总存在着一些可适用于各种情况的、对指导人们从事创造有普遍意义的规律、规则或道理,称之为创造原理。

5.创造方法——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已经逐步积累了有关开展创造活动的丰富经验,总结了许多获取创造成果的方法。

6.创造条件——除了自身的内部因素以外,创造者所处的外部条件也同创造密切相关。

7.创造教育——创造的规律具有普遍意义,创造方法也可以模仿、学习,如何使前人的创造经验传授给后人并且得到继承与发扬,构成了创造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创造教育。与此同时,创造学的一些基本原理与方法也适用于一般的教育领域,从而构成了创造教育研究的又一重要方面。

8.创造评价——主要是指对创造力的评价。

(三)创造学的任务

研究创造机理,探索创造规律,总结创造方法,开发创造能力。

四、创造学的发展简史

一、孕育阶段(远古至中古时期)

二、萌芽阶段(18世纪至20世纪初)

三、形成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

四、成熟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来)

五、国外创造学研究现状

(一)美国的创造学研究

作为创造工程学的发源地,美国的创造学研究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本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创造学研究与创造力开发工作出现了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三个结合:与教育结合,与科研结合,与生产结合。

(二)日本的创造学研究

创造学在日本的发展初期受西方影响比较明显。本世纪50年代以前,主要通过翻译国外学者的著作,引进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S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为消化、吸收阶段,不仅继续译介西方著作,还采用国外创造学家的一些方法在本国开展研究,并且发展了若干新方法。

六、创造学在中国的发展

(一)历史根源

我国历史上虽然罕见关于创造理论的系统记载,但在中华民族韵丰富文化遗产中,闪烁着创造性思想光辉的明珠却屡见不鲜。

(二)引进工作

改革开放的时代呼唤着科学的春天。1980年前后,由于一大批学者的共同努力,科学学、未来学、人才学、思维科学等新学科在我国迅速兴起。经过一定时间的酝酿筹备,在老一辈科学家茅以升、钱乍长等的关心和支持下,由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广西大学和广

西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联合发起,1983年6月28日至7月4日,中国第一届创造学学术讨论会在广西南宁举行来自全国1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73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共提交论文28篇。会议特邀日本创造学家村上幸雄到会并作学术报告。讨论会期间,同时举办了有187名学员参加的全国第一期创造学研究班,还成立了全国性创造学学术团乍的筹备机构。南宁会议是创造学正式引进中国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创造学发展的里程碑。

(三)迅猛发展

南宁会议之后的10年时间内,创造学研究和创造力开发工作在我国得到迅猛发展,取得了一系列出色的成绩。

(四)新的起点

1994年5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中国创造学会正式成立,并于6月9日在上海召开成立大会。中国创造学会由刘杰、袁张度分别担任名誉会长和会长,组织领导了国内创造学会系统的工作与活动。在中国创造学会的统筹安排下,成立了创造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了创造学讲师团,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