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盗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掩耳盗铃》中的掩耳者欺骗自己捂住耳朵去盗铃,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滥竽充数》中的南郭也是自欺欺人来欺骗别人。而教材安排《滥竽充数》在《掩耳盗铃》之后学习,则是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自欺欺人的人是愚蠢的概念后,进行进一步的提升,即:人应该有真才实学。
如果我们在教材中找到了两则寓言的共通之处,那么在教学时,我们就可以找到一个“一巧破千斤”的点。将两篇的教学进行整合,大容量、高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
1、初读寓言,认识两个人物。
学生自己读两篇寓言故事,解决生字词,了解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你想用什么词语来评价他?这时,学生是以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人物的评价。会认为掩耳盗铃的人和滥竽充数的南郭太愚蠢。
2、再读寓言,找找评价依据。
让学生带着对两个人物的评价再次走进文本,通过找到相关的句子谈出评价的依据。如:《掩耳盗铃》中他知道….,他想…,他的做法….在谈依据中学生明白,他掩住自己的耳朵,只不过是自欺欺人,他掩住的只能是自己的耳朵,却掩不住别人的耳朵。这种行为真是愚蠢之极。《滥竽充数》中南郭在齐宣王时可以混过一次又一次,但到了齐湣王时却混不下去。说明自作聪明是愚蠢的,只能骗了一时,不能骗了一世。
3、三读寓言,深入了解人物。
在学生对文本有了以上的理解后,让学生对两个人物进行分析,看看他们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并说明理由。盗铃的人明知道去盗铃会被人听见还要去盗,这是自己欺骗自己。南郭明知道自己不会吹竽,还自作聪明去欺骗别人,最终面临被揭穿的结局,只好逃走。二人的相同点在于都是自己欺骗自己,最终都会被揭穿。不同点在于,盗铃的人是蠢笨的。比之盗铃的人南郭先生还是有思想的,但他没有把聪明用在正地方,这正是他的悲哀之处。
4、四读寓言,多方明理。
有了对人物的深入了解,我们再带领学生进行思辨性的明理。让学生想一想,该给两个人物提些什么建议,让他们能有所变化。对于盗铃人,引导学生围绕“偷”提建议,使其改邪归正,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对于南郭先生,围绕“聪明用在正地方”提建议,使其能发挥其长,尽快学有所成。在透过两个主要人物明白寓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后,我们不妨把目光聚焦到另外两个人物齐宣王和齐湣王上。让学生说说对这两个人的评价,并说明理由。这样,学生便会关注到做事的方式,即讲排场爱面子是不好的,可能会造成一些虚假现象。同时,也要注意做事的细节。如果每一个入吹竽队的人都需要单独考核才能进入,也就没有南郭的滥竽充数了。通过从不同的角度看文本,学生从文本中领悟到的可以更丰富,更能促进其心智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