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意基本原理--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法不公和法律白条问题,是合法法律权益得不到保障;MBO的国有资产分配问题,是公共资产没有公平地市场化;农民土地维权问题,是农民合法的土地权益得不到保障;村民委员会选举矛盾问题,是农民合法民主政治权利得不到保障;教育腐败问题,是受教育者不能公平分享到基本的公共教育资源;医疗腐败问题,是患者享受不到现代社会应有的医疗保障;住房压力问题,是社会低收入群断权的问题,是企业家公平竞争的权利得不到保障;环保事件的出现,是民众合法的环境权益得不到保障;知识分子的许多不满,是由于《宪法》规定的言论、出版自由权利得不到保障;律师们的不满,是司法不独立和判决被暗箱操纵……
人们认识到物品短缺是由于政府垄断了生产和分配所造成的,因此有了放权让利,有了市场经济,有了自由竞争,有了对私有产权的包容,有了对外资的开放。而今天,经过20多年市场化改革和经济的持续增长,缺衣少食、上无片瓦已不再是社会矛盾的主要起源,私人物品极度匮乏已不是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起因。虽然私人物品匮乏的现象仍然在一些区域或人群中存在,但是,我们可以说,私人物品极度匮乏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时代结束了。是市场经济、自由竞争和全球化解决了改革开放初期和中期的社会主要矛盾。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这样一种情况无比困惑:持续的经济增长似乎使社会矛盾和冲突愈来愈多。由此,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固有的判断,不得不承认: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正在悄然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而我们必须把新的主要矛盾辨识出来。今天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公众日益增长的公共品需求同公共品供给短缺低效之间的矛盾。
将所有这些问题集中起来,我们可以看出今天中国的诸多矛盾,是由于法定的权利得不到保障而引发的,是公众认真要求兑现白纸黑字的法律条款。此外,社会普遍痛恨的官员腐败,是公共品供给问题;社会普遍批评的行政低效,是公共品问题;社会普遍关注的财政支出黑洞,是公共品问题;社会普遍质疑的官商勾结,是公共品问题;社会普遍要求推进的官员问责制,是公共品问题;社会普遍要求的有更多的民主参与权,是公共品问题。总之,我们可以断言:公众日益增长的公共品需求同公共品供给短缺低效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公众需要一个高效廉洁、平等参与、公平透明的公共领域。
然而一个主要矛盾的结束,却催生了新的主要矛盾。10多年前所言的主要矛盾,在“端起碗吃肉”的情况下淡化了,而今天的主要矛盾,却在“放下筷子骂娘”的情况下凸显了。为什么吃饱了还要骂娘呢?也许是恨贪官太多,也许是恨司法腐败,也许是恨土地被征占,也许是恨找不到工作,也许是恨有冤无处诉,也许是恨教育医疗收费太高,也许是恨社会不安全……所有这些抱怨,都是冲着公共品短缺而来的。
“文革”结束时,最大的社会问题是物质产品短缺,老百姓缺衣少食,物质生活水平极其低下,人人渴望着少搞点政治斗争,多改善点物质生活,因贫困引发的怨恨弥漫整个社会。面对这种情况,“上善若水”的态度,就是将社会的主要矛盾确定为贫困,将政策的中心转到发展经济上来,就是要给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激励因素。
主要矛盾的转变:从私人品匮乏到公共品匮乏
说中国进入到一个关键时期或重要关口,说明了分析和认清主要矛盾的紧迫性。毛泽东说:“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反过来说,如果找错了主要矛盾,就可能带来混乱和灾难。
目前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迄今为止,仍然没有摆脱改革开放初期和中期的认识。这个认识是:目前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因此,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只要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其他问题就能得到根本解决。这种认识曾经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
什么是公共品?公共品就是花费纳税人的税款,由公共权力部门提供的、服务于社会公共利益的物品或服务。国家公园、国有道路、自然保护区等有形产品是公共品;公正的法律、政策和秩序等无形服务也是公共品。公共品供给的高效与公平,是保证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条件。我们只要清理一下近年来引发舆论高度关注的种种社会矛盾,便会发现,今天的主要矛盾不再是私人物品的普遍短缺,而是公共品的普遍短缺。社会上的各个阶层各个群体,都普遍感到公共品的短缺,因此也都对公共品的主要提供者———政府———埋怨不已。我们可以分析一下社会的一些焦点问题。
人们认识到物品短缺是由于政府垄断了生产和分配所造成的,因此有了放权让利,有了市场经济,有了自由竞争,有了对私有产权的包容,有了对外资的开放。而今天,经过20多年市场化改革和经济的持续增长,缺衣少食、上无片瓦已不再是社会矛盾的主要起源,私人物品极度匮乏已不是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起因。虽然私人物品匮乏的现象仍然在一些区域或人群中存在,但是,我们可以说,私人物品极度匮乏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时代结束了。是市场经济、自由竞争和全球化解决了改革开放初期和中期的社会主要矛盾。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这样一种情况无比困惑:持续的经济增长似乎使社会矛盾和冲突愈来愈多。由此,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固有的判断,不得不承认: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正在悄然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而我们必须把新的主要矛盾辨识出来。今天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公众日益增长的公共品需求同公共品供给短缺低效之间的矛盾。
将所有这些问题集中起来,我们可以看出今天中国的诸多矛盾,是由于法定的权利得不到保障而引发的,是公众认真要求兑现白纸黑字的法律条款。此外,社会普遍痛恨的官员腐败,是公共品供给问题;社会普遍批评的行政低效,是公共品问题;社会普遍关注的财政支出黑洞,是公共品问题;社会普遍质疑的官商勾结,是公共品问题;社会普遍要求推进的官员问责制,是公共品问题;社会普遍要求的有更多的民主参与权,是公共品问题。总之,我们可以断言:公众日益增长的公共品需求同公共品供给短缺低效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公众需要一个高效廉洁、平等参与、公平透明的公共领域。
然而一个主要矛盾的结束,却催生了新的主要矛盾。10多年前所言的主要矛盾,在“端起碗吃肉”的情况下淡化了,而今天的主要矛盾,却在“放下筷子骂娘”的情况下凸显了。为什么吃饱了还要骂娘呢?也许是恨贪官太多,也许是恨司法腐败,也许是恨土地被征占,也许是恨找不到工作,也许是恨有冤无处诉,也许是恨教育医疗收费太高,也许是恨社会不安全……所有这些抱怨,都是冲着公共品短缺而来的。
“文革”结束时,最大的社会问题是物质产品短缺,老百姓缺衣少食,物质生活水平极其低下,人人渴望着少搞点政治斗争,多改善点物质生活,因贫困引发的怨恨弥漫整个社会。面对这种情况,“上善若水”的态度,就是将社会的主要矛盾确定为贫困,将政策的中心转到发展经济上来,就是要给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激励因素。
主要矛盾的转变:从私人品匮乏到公共品匮乏
说中国进入到一个关键时期或重要关口,说明了分析和认清主要矛盾的紧迫性。毛泽东说:“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反过来说,如果找错了主要矛盾,就可能带来混乱和灾难。
目前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迄今为止,仍然没有摆脱改革开放初期和中期的认识。这个认识是:目前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因此,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只要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其他问题就能得到根本解决。这种认识曾经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
什么是公共品?公共品就是花费纳税人的税款,由公共权力部门提供的、服务于社会公共利益的物品或服务。国家公园、国有道路、自然保护区等有形产品是公共品;公正的法律、政策和秩序等无形服务也是公共品。公共品供给的高效与公平,是保证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条件。我们只要清理一下近年来引发舆论高度关注的种种社会矛盾,便会发现,今天的主要矛盾不再是私人物品的普遍短缺,而是公共品的普遍短缺。社会上的各个阶层各个群体,都普遍感到公共品的短缺,因此也都对公共品的主要提供者———政府———埋怨不已。我们可以分析一下社会的一些焦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