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多余的话” 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余的话》,我阅读之后,我再次复读了《多余的话》。我不得不说;瞿秋白的真诚与大师的做作,是真正地泾渭分明、立顿见优劣。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譬如大师那篇描写丑石的散文,无论是文章的结构布局、遣词用句,还是感情的抒发,无不让人感到虚假,再如那篇描写父爱的文章,虽然全文以酒作为主线,看似符合散文的写作要求。然而,读完全文,我的感受仍然是;情不真,意不切,虚假得很。还有那篇描写城西河沿的文章,根本就是一篇为文硬挤感情的矫揉之作。同样的题材,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及《我二十一岁的那年》就情真意切得多。
当然,我知道;百姓自有百种性格,文章的写读也是因人而异的。但,不管如何,如果要让人们去读一篇缺乏真情实意的作品,毕竟不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如果,推而广之地把这样的文章作为优秀佳作来赞赏,尤其是在作秀之风盛行的当今社会中。那更是中国文坛上的悲哀了!
我非常喜爱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文坛上的散文作品,几乎可以说每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随笔都是真情意切的优秀之作。也许,这是因为那时候的作家们受中国传统文学与英美随笔作品的巨大影响,是有着很深远的关系吧。
如我所喜欢的梁遇春、徐志摩、周作人、鲁迅、郁达夫、丰子恺等作家,虽然,他们的文章风格截然不同,但是百变最后都‘归真’。他们的作品真可谓百读不厌、常读常新。
再如英美散文随笔作家中的查理.兰姆、华盛顿.欧文、爱默生、梭罗、卢梭、哈斯莱特等等的作品,至今都是无人能够超越。为什么?因为他们的作品没有一篇是虚情假意,为赋新诗强说愁的应景之作。
如今,我也经常阅读发表在各类网络上的散文作品,用一句‘高手深藏在民间’的话,来概括我读网络散文作品后的感受,是非常贴切的。
比如有一个《人间四月》的博文作者,其所写的很多文章,词句清秀、情真意切,我的心弦常常会被作者细腻的叙写而拨动。还有很多发表在“散文网”、“散文吧”、以及“散文在线”上的作品,我觉得完全可以和三四十年代中的散文大家的作品相媲美,可惜,我没有机会与这些作者取得联系,一如当年像《论语》、《创造社》、《七月》、《左联》、《星社》等等的文学社团那样,一批志趣相同的文学爱好者们能够经常会聚在一起,相互切磋交流各自的文学见解与心得……也许,这只是我一厢情愿的梦想,因为,我清楚,如今,在人们的价值观均是以各自财富有多少来作为评判标准的时代里。我这种愿望是非常迂腐的,可以说是完全脱离社会价值观的。
还是回到现实中来吧,文学只能是我业余时光的爱好。但是,不管社会是如何地变迁,时代是如何地前进。无论是在白日的商务活动中,还是在业余时光的文学写作中。我对真、善、美的追求应该要一如既往地坚持。
就像瞿秋白在他《多余的话》中所说的那样;“虽然我明知道这里所写的,未必能够到得读者手里,也未必有出版的价值,但是,我还是写一写罢。人往往喜欢谈天,有时候不管听的人是谁,能够乱谈几句,心上也就痛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