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牙周病的检查和诊断

合集下载

口腔牙周病学

口腔牙周病学

口腔牙周病学第二章牙周组织的部分结构及作用:牙周组织由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质牙龈:1、游离龈:正常深度为1.8MM2、附着龈:正常附着龈宽度范围为1~9MM3、龈乳头:位于邻近两牙间隙的牙龈牙周膜:将牙固定在牙槽窝内,抵抗和调节牙所承受的咀嚼压力具有悬韧带的作用,又称牙周韧带牙槽骨:全身骨骼系统中代谢和改建最活跃的部分。

牙骨质:参与了使牙稳固于牙槽窝内、承受和传递(牙合)力的生理功能,还参与牙周病的发生和修复,它的新生也来源于牙周膜细胞,故也可将其视为牙周组织的一种组成部分。

掌握正常牙龈的生物学特性。

1.牙龈上皮(gingival epithelium):复层鳞状上皮,表面有角化。

2.龈沟上皮(salcular epithelium)⏹复层鳞状上皮,无角化,有钉突;⏹与结合上皮有明显分界;⏹抵抗机械力能力弱;⏹固有层常见白细胞浸润。

3.结合上皮(junctional epithelium):牙龈上皮附着在牙表面的带状上皮⏹无角化鳞状上皮,无钉突。

⏹细胞长轴与牙面长轴平行。

⏹炎症刺激可出现钉突。

结合上皮超微结构:⏹高尔基体发达、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丰富。

⏹张力细丝较少,桥粒少,细胞外间隙增大。

⏹龈沟底部细胞中含溶酶体较多。

⏹更新细胞向牙表面移动、脱落至龈沟。

结合上皮⏹附着方式:与牙以半桥粒形式结合⏹位置:增龄变化随年龄增长向根方移动⏹作用:封闭牙周间隙⏹注意手术和修复体不应损伤结合上皮牙周膜中成纤维细胞的功能答:成纤维细胞(又称为牙周韧带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 PDLC)是牙周膜中最常见的细胞,呈卵圆形或细长形,排列方向与主纤维平行,并伸有伪足。

该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合成胶原,同时具有吞噬并经酶的水解而降解陈旧胶原纤维的能力。

故此胶原纤维受成纤维细胞的调节。

大量实验结果显示,成人牙周膜中的成纤维细胞是一群异质性的细胞。

体外培养的牙周膜成纤维细胞至少存在两种表型:成纤维细胞表型和成骨细胞表型。

牙周病的检查与诊断

牙周病的检查与诊断

牙周探诊
根面情况的探查 •牙根面龈下牙石分布及 其量的多少 •根面有无龋坏 •根面形态 •根面粗糙度
三、牙周袋探诊
▪ 1.工具:牙周探针。其顶端为钝头,顶端 直径约0.5mm,探针上有刻度。
牙周探诊
正常龈沟平均深度:1.8 mm 临床探诊深度 <3mm
பைடு நூலகம்
牙周探诊方法(牙周探针)
1.握持探针的方法:改良握笔式 2.支点:口内支点,也可口外 3.探诊力量:20-25g 4.探入方向:平行牙体长轴,紧贴牙面,
第二节 牙周组织检查
2. 简化口腔卫生指数 (simplified oral
hygiene index,OHIS) :包括软垢指数 (debris index,DI) 和牙石指数 (calculus index, CI)两部分,对评 价口腔卫生状况较 为客观、简便、快 速且重复性好。
简化口腔卫生指数(simplified oral hygiene index, OHI-S) Green和Vermillion l960年
四、附着水平检查:
▪ 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测量袋 底至釉牙骨质界的距离的距离。测量时分 步进行。
牙周探诊
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 附着水平(attachment level,AL) 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 AL) ▪ 是牙周支持组织破坏的结果 ▪ 是区别牙龈炎和牙周炎的一个重要标志
牙周探诊
根分叉病变的检查
0.1mm处 ▪ 牙周炎:探针穿过结合上皮进入结缔组
织,止于健康结缔组织冠方
临床探诊深度超过组织学上袋底的位置
牙周探诊
探诊深度与炎症的关系
牙周探诊

口内各类重点讲诉

口内各类重点讲诉

口内各类重点牙周组织由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质牙龈:1、游离龈:正常深度为1.8MM2、附着龈:正常附着龈宽度范围为1~9MM3、龈乳头:位于邻近两牙间隙的牙龈牙周膜:将牙固定在牙槽窝内,抵抗和调节牙所承受的咀嚼压力具有悬韧带的作用,又称牙周韧带牙槽骨:全身骨骼系统中代谢和改建最活跃的部分。

牙骨质:参与了使牙稳固于牙槽窝内、承受和传递(牙合)力的生理功能,还参与牙周病的发生和修复,它的新生也来源于牙周膜细胞,故也可将其视为牙周组织的一种组成部分。

掌握正常牙龈的生物学特性。

1.牙龈上皮(gingivalepithelium):复层鳞状上皮,表面有角化。

2.龈沟上皮(salcularepithelium)n 复层鳞状上皮,无角化,有钉突;n 与结合上皮有明显分界;n 抵抗机械力能力弱;n 固有层常见白细胞浸润。

3.结合上皮(junctionalepithelium):牙龈上皮附着在牙表面的带状上皮n 无角化鳞状上皮,无钉突。

n 细胞长轴与牙面长轴平行。

n 炎症刺激可出现钉突。

结合上皮超微结构:n 高尔基体发达、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丰富。

n 张力细丝较少,桥粒少,细胞外间隙增大。

n 龈沟底部细胞中含溶酶体较多。

n 更新细胞向牙表面移动、脱落至龈沟。

结合上皮n 附着方式:与牙以半桥粒形式结合n 位置:增龄变化随年龄增长向根方移动n 作用:封闭牙周间隙n 注意手术和修复体不应损伤结合上皮牙周膜中成纤维细胞的功能答:成纤维细胞(又称为牙周韧带细胞,periodontalligamentcellPDLC)是牙周膜中最常见的细胞,呈卵圆形或细长形,排列方向与主纤维平行,并伸有伪足。

该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合成胶原,同时具有吞噬并经酶的水解而降解陈旧胶原纤维的能力。

故此胶原纤维受成纤维细胞的调节。

大量实验结果显示,成人牙周膜中的成纤维细胞是一群异质性的细胞。

体外培养的牙周膜成纤维细胞至少存在两种表型:成纤维细胞表型和成骨细胞表型。

牙周病基础治疗ppt课件

牙周病基础治疗ppt课件
牙周病基础治疗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ontents
目录
• 牙周病概述 • 牙周病的症状与诊断 • 牙周病的基础治疗 • 牙周病的预防与控制 • 牙周病治疗的预后与周病的定义
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齿支持组 织(牙周组织)的一类疾病, 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两大类。
自我检查
通过观察牙龈颜色、质地和出血情况,及时 发现异常。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洁牙,可以 预防牙周病的发生。
03
牙周病的基础治疗
口腔卫生指导
01
02
03
刷牙方法
指导患者正确的刷牙方法 ,包括选择合适的牙刷、 牙膏,以及刷牙的频率和 时间等。
牙线使用
教会患者如何正确使用牙 线清理牙间隙,以预防牙 周病的发生。
控制牙菌斑
牙菌斑的形成
牙菌斑是牙周病的直接病因之一,是由口腔中的细菌、食物残渣 和唾液等成分在牙齿表面形成的生物膜。
控制牙菌斑的方法
通过刷牙、使用牙线、漱口水等方法可以有效清除牙菌斑,保持口 腔清洁。
定期洁牙
定期洁牙可以彻底清除牙石和牙菌斑,预防和控制牙周病的发生。
控制牙石形成
牙石的形成
牙石是由钙化或矿化的牙菌斑形成的硬质沉积物 ,附着在牙齿表面或牙周袋内。
控制牙石的方法
通过定期洁牙、使用漱口水等方法可以有效控制 牙石的形成。
避免不良习惯
避免吸烟、过度饮酒等不良习惯可以减少牙石的 形成。
控制全身疾病对牙周病的影响
全身疾病对牙周病的影响
01
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可能增加牙周病的风
险。
控制全身疾病的方法
02
控制全身性疾病的病情,如保持血糖稳定、控制血压等,可以

第八章牙周病学题目40

第八章牙周病学题目40

第八章牙周病学题目40牙周病学第一单元概述一、A11、牙槽骨水平吸收时形成的牙周袋通常为A、骨上袋B、骨内袋C、复杂袋D、1壁骨袋E、4壁骨袋2、关于龈沟液以下不正确的是A、牙龈健康者极少有龈沟液B、炎症时龈沟液明显增多C、其主要成分与血清相似D、龈沟液中有免疫球蛋白具有抗特异性致病菌的作用E、龈沟液中无白细胞等防御细胞3、用钝头牙周探针探测牙周炎患牙的炎症牙龈时,探针终止于A、龈沟底B、进入结合上皮1/2~1/3处C、穿透结合上皮,终止于正常结缔组织的冠方D、终止于正常结缔组织纤维内E、终止于结合上皮的冠方4、通过牙周探诊显示最有意义的指标是A、牙周袋的深度B、探及龈下牙石C、袋内溢脓D、附着水平E、探诊出血5、下列属于慢性牙周炎病因中革兰阴性牙周致病菌的是A、牙龈卟啉单胞菌、核梭杆菌、血链球菌B、牙龈卟啉单胞菌、齿垢密螺旋体、福赛类杆菌C、牙龈卟啉单胞菌、黏放线菌、血链球菌D、血链球菌、核梭杆菌、中间普氏菌E、血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核梭杆菌6、与牙周炎关系密切的全身疾病是A、肺炎B、胆囊炎C、胃炎D、肾病E、糖尿病7、目前较公认的重度牙周炎的高危因素之一是A、饮酒B、吸烟C、嚼口香糖D、常饮甜饮料8、牙菌斑中“玉米棒”结构主要是由A、拟杆菌与链球菌组成B、微球菌与链球菌组成C、梭状菌与拟杆菌组成D、丝状菌与球菌组成E、螺旋体与球菌组成9、菌斑生物膜的独特结构有利于细菌A、被清除B、抵抗宿主防御功能C、与表面活性剂接触D、被抗生素杀灭E、接近抗体10、慢性龈缘炎病因中的始动因素是A、牙石B、不良修复体C、食物嵌塞D、菌斑E、口呼吸11、牙石致病机制中最主要的是A、压迫牙龈B、妨碍口腔卫生的保持C、吸附细菌毒素D、粗糙表面的机械刺激E、牙石表面未钙化的菌斑12、牙菌斑葡萄糖分解代谢的EMP途径的终产物是A、葡萄糖-6-PB、果糖-6-P和果糖-1,6-二糖C、1,3-二磷酸甘油脂D、丙酮酸E、3-磷酸甘油酸13、成熟菌斑的基本结构分为A、获得性膜和唾液B、基底层、中间层和表层C、上皮细胞和羟基磷灰石D、多糖和矿物质E、唾液蛋白、细菌和矿物质14、牙周附着水平是指A、龈缘到袋底的距离B、釉牙骨质界到袋底的距离C、龈缘到釉牙骨质界的距离D、釉牙骨质界到根分歧的距离E、结合上皮到牙槽嵴顶的距离15、牙菌斑内糖类分解代谢的一个酮过程是产生B、二氧化碳和水C、丙酮酸盐D、乙酸E、柠檬酸16、菌斑形成过程中,最早吸附到获得性膜上的细菌是A、血链球菌B、乳杆菌C、韦永菌D、梭状杆菌E、变形链球菌17、平滑面菌斑结构包括以下各层,除外A、菌斑牙界面层B、稠密微生物层C、菌斑体部D、菌斑下层E、菌斑表层18、菌斑细菌的直接致病作用主要表现在A、细菌侵袭B、体内繁殖C、抑制或躲避宿主的防御机能D、损害宿主的牙周组织E、以上都是19、伴放线放线杆菌的致病性A、降低宿主抵抗力B、骨吸收C、组织破坏D、是侵袭性牙周炎的主要致病菌E、以上都对20、牙齿的Ⅱ度松动,是指A、颊(唇)舌向松动B、近远中向松动C、颊(唇)舌向+近远中向松动D、垂直向松动E、颊(唇)舌向+近远中向+垂直向松动21、正常情况下牙槽嵴顶距釉牙骨质界的距离,在X线片上通常为A、<3mmB、<2.5mmC、<2mmD、<1.5mmE、<1mm22、牙周组织上皮屏障,最重要的是A、口腔龈上皮B、沟内上皮C、结合上皮D、缩余釉上皮E、牙龈上皮23、牙菌斑作为牙周病始动因素的依据,除了A、终止刷牙可引起实验性龈炎B、吸烟与牙周病有关C、洗必泰漱口液对牙龈炎治疗有效D、侵袭性牙周炎患者血清中的抗Aa抗体滴度增加E、根面平整对牙周炎治疗有效24、影响牙石形成的因素A、唾液B、菌斑C、口腔卫生习惯D、修复体的光洁度E、以上均是25、牙周病的始动因子是A、获得性膜B、食物残渣C、牙菌斑D、白垢E、牙石26、牙周组织不包括A、牙龈组织B、牙骨质C、牙槽骨D、牙本质E、牙周膜27、牙石中的最主要成分是A、有机物B、无机盐C、细菌D、食物残渣E、脱落的上皮细胞和水28、牙周病的全身易感因素不包括A、遗传因素B、免疫功能C、某些全身疾病D、吸烟E、酗酒29、关于龈下牙石不正确的A、位于牙周袋内根面或袋内壁B、体积较小C、易沉积于邻面D、质地坚硬、致密E、深褐色、黑色30、龈上牙石易沉积于A、后牙邻面和前牙唇面B、全口牙邻面C、全口牙颊舌面D、上磨牙颊面和下前牙舌面E、下磨牙颊面和上前牙舌面31、引起牙龈炎最主要的因素是A、革兰阳性杆菌B、体内菌群紊乱C、免疫力低下D、全身慢性消耗性疾病E、口腔卫生差,菌斑大量堆积32、关于生物学宽度正确的是A、龈沟底与牙槽嵴顶之间的恒定距离约2mmB、龈沟底与牙槽嵴顶之间的距离约2mm,其改变可反映牙周状况C、牙周炎时牙槽骨水平吸收,生物学宽度增大D、牙周萎缩时生物学宽度变小E、随年龄增长上皮附着根向迁移,生物学宽度变小33、关于糖尿病牙周炎的治疗,正确的是A、立刻进行彻底的洁刮治治疗,以尽快消除局部刺激B、请内科医生全面检查、治疗糖尿病,待血糖控制后再做牙周治疗C、先做应急处理,再做必要的内科检查及治疗。

最新 牙周病学课程教学大纲教案

最新 牙周病学课程教学大纲教案

《牙周病学》课程教学大纲教案口腔医学院牙周粘膜教研室编写前言牙周组织疾病是研究发生在牙周支持组织的疾病,包括牙龈病和牙周病两大类。

它是口腔医学中一们有完整体系的独立学科,是口腔医学生的一门主要课程。

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牙周病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该领域研究的新进展,启发学生对新知识的追求和进一步学习。

本课程口腔医学专业的必修课,总学时数为64学时,其中系统理论课32学时,实验课32学时,于第四学年内完成。

本大纲根据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牙周病学》第三版制定,是指导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纲领性文件,在牙周病学的教学过程起提纲挈领作用。

参考书目1.《Clinical Periodontology and Implant Dentistry》,4th edition, Jan Lindhe Thorkild Karring . Niklaus P. Lang Editors 20042.《Clinical Periodontology》,8th edition, Fermin A.Carranza, Michael G. Newman, W.B. Saunders Company.3.《Color Atlas of Periodontal Surgery》. T.Ito, J.D.Johnson, mosby-wolfe,19944.《牙周病学》第2版,曹采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5.《中华口腔科学》(上中下),王翰章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临床牙周病学》,曹采方主编,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7.《Burket’s Oral Medicin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artin S Greenberg, Michael Glick (Eds), 10th edn BC Decker Inc., Hamilton, 2003,8.《Carranza's Clinical Periodontology 》Michael G. Oversea Publishing House,2001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和生理 -------------------(1)第三章牙周病的分类和流行病学 --------------------(3)第四章牙周病微生物学 ----------------------------(3)第五章牙周病宿主的免疫炎症反应和全身促进因素 -----(5)第六章牙周病局部促进因素 ------------------------(5)第七章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和临床病理 -----------------(6)第八章牙周病的检查和诊断 -------------------------(8)第九章牙龈病 -------------------------------------(9)第十章牙周炎 ------------------------------------(11)第十一章牙周炎的伴发症状 -------------------------(12)第十二章牙周医学 --------------------------------(13)第十三章牙周病预后和治疗计划 ---------------------(13)第十四章牙周基础治疗 ----------------------------(14)第十五章牙周病的药物治疗 ------------------------(15)第十六章牙周病的手术治疗 ------------------------(16)第十七章牙周病的预防及疗效维护 ------------------(17)第十八章牙周健康与修复治疗和正畸治疗的关系 -------(17)第十九章种植体周围组织及其病变 --------------------(18)教学时数分配表(共64学时)教学内容理论课学时实验课学时第一章绪论0.51第二章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和生理第二章牙周病的分类和流行病学0.5第四章牙周病微生物学 21第五章牙周病宿主的免疫炎症反应和全身促进因素第六章牙周病局部促进因素 12第七章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和临床病理第八章牙周病的检查和诊断0 4第九章牙龈病 4第十章牙周炎 4第十一章牙周炎的伴发症状 2第十二章牙周医学 2第十三章牙周病预后和治疗计划 2 4第十四章牙周基础治疗 4 20第十五章牙周病的药物治疗 2第十六章牙周病的手术治疗 2 4第十七章牙周病的预防及疗效维护 10.5第十八章牙周健康与修复治疗和正畸治疗的关系第十九章种植体周围组织及其病变0.5合计32 32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牙周病学的发展简史及现状;在口腔医学的地位。

牙周病学重点

牙周病学重点

绪论第二章 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和生理◆牙周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质.也习惯将上述四种组织合称为牙周支持组织。

◆牙龈:是指覆盖在牙槽突表面和牙颈部周围的口腔黏膜上皮及其下方的结缔组织。

◆生物学宽度:龈沟底至牙槽骨的距离恒定为2mm 。

◆牙周膜:又称为牙周韧带,是围绕牙根并连接牙根和牙槽骨的致密结缔组织。

◆牙周膜最重要的成分是胶原构成的主纤维。

一端埋入牙骨质内,一端埋入牙槽骨。

◆牙周膜X 线表现:围绕牙根的窄黑线.◆牙周膜中细胞:结缔组织细胞(成纤维细胞最多)、Malassez 上皮剩余细胞、防御细胞、神经血管相关细胞。

◆牙周膜中有大量基质,基质作用:维持牙周膜代谢,保持细胞形态,运动和分化。

在牙承受咀嚼力的时候,也具有明显的支持和传导咬合力的作用。

◆釉牙骨质界:在牙颈部的牙骨质与牙釉质交界处即釉牙骨质界.◆釉牙骨质界三种形式:1.牙骨质覆盖牙釉质2.端端相连接3.二者不相连接◆牙骨质新生依赖于:牙周膜内的成纤维细胞或间充质细胞。

◆牙固连:若牙骨质和牙槽骨融合在一起,其间的牙周膜消失,称为牙固连。

◆牙槽骨是全身代谢和改造最活跃的骨组织。

◆牙槽骨的改建影响因素:1.全身:激素2.局部:细菌代谢产物、炎性因子第三章: 牙周病的分类和流行病学◆牙周病危险因素:1。

口腔卫生情况2。

性别:男性重于女性3.年龄:老年人重于年轻人4。

种族:黑人患病率较高5。

社会经济状况6。

吸烟者病情重7。

某些全身疾病如糖尿病8.某些微生物9。

过去有牙周炎历史10。

某些基因背景.第四章 牙周病微生物学◆口腔正常菌群作用:1.作为生物屏障,抑制外源性微生物2.维持口腔或全身微生物的生态平衡3。

刺激宿主免疫系统4.产生营养功能◆微生物的三种生存关系:共生、竞争、拮抗◆牙周生态系:牙周正常菌群之间及他们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牙周生态系。

1. 游离龈:呈领圈状包绕牙颈部,宽约1mm 。

正常呈粉红色,菲薄而紧贴牙面。

龈沟深度是一个重要的临床指标,正常探诊深度不超过3mm.2. 附着龈:与游离龈相连续,均为角化上皮,有时将附着龈和游离龈合称为角化龈。

牙周病教学大纲精选全文完整版

牙周病教学大纲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牙周病学在口腔医学中具有重要的位置掌握:牙周病学的定义(广义和狭义之分)。

了解:牙周病学在口腔医学中的地位.第二节古代文明对牙周病的认识了解: 古代文明对牙周病的认识。

第三节现代牙周病学的发展了解: 现代牙周病学的发展简史及现状;第二章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和生理第一节牙龈掌握:正常牙龈的解剖特征;牙龈上皮的结构特征;结合上皮的结构、附着方式、位置的变化;龈牙结合部的和龈牙单位的概念;生物学宽度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熟悉:牙龈上皮的更新与分化。

了解:牙龈的结缔组织。

重点:正常牙龈的解剖特征和组织学.难点:生物学宽度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第二节牙周膜掌握:牙周膜的概念.熟悉:牙周膜主纤维束的分组、位置和排列方向。

了解:牙周膜的细胞和基质成分.第三节牙骨质掌握:釉牙骨质界的概念和意义。

了解;牙骨质的结构、吸收和修复。

第四节牙槽骨掌握:牙槽骨等的概念、正常和病变时牙槽骨X线片的影像.熟悉:骨开窗、骨裂开的概念。

了解:牙槽骨的代谢和重建。

第五节牙周组织的血液供应及神经支配熟悉:牙周组织的血液供应及神经支配.第六节牙周组织的增龄性变化熟悉:牙周组织的增龄性变化特点.第七节前牙美学区的临床特点熟悉:牙周生物型的概念和类型。

熟悉:牙周生物型的意义。

第三章牙周病的分类和流行病学第一节牙周病的分类掌握:99年牙周炎的分类熟悉:89年和99年牙周炎分类的变迁了解:99年牙龈炎的分类;牙周病分类原则及发展;几种主要分类法.第二节牙周病的流行情况了解:牙周病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和指数的设计。

第三节牙周病的危险因素熟悉:危险因素的概念;与牙周病患病率有关的危险因素。

第四节牙周流行病学研究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熟悉:牙周流行病学指数的发展及其评价。

了解:影响牙周病流行病学研究的因素。

第四章牙周病微生物学第一节概述熟悉:牙周生态系的概念及其意义。

了解:牙周病病因研究观点的变迁.第二节牙菌斑生物膜掌握:牙菌斑生物膜的新概念、形成和结构;牙菌斑微生物作为牙周病始动因子的证据;龈上菌斑生物膜和龈下(附着性和非附着性)菌斑生物膜的分布、主要特性.熟悉:牙菌斑生物膜致病的三个学说。

牙周病的检查ppt课件

牙周病的检查ppt课件
本病是指因长期受局部刺激引起的牙龈组 织慢性炎症,牙龈形态肥大,增生.
一病因 ⒈牙菌斑及其他刺激因素 ⒉口呼吸 ⒊错牙合畸形
二 临床表现
⒈早期表现 早期以炎性肿胀为主,多发于上下前牙
的唇侧牙龈.胶原纤维增生不明显. ⒉病程较长的患者
牙龈炎症程度减轻,纤维成分增多,生 成大量胶原纤维束 . ⒊牙龈出血,局部胀痒感,口臭.急性发 作可出现牙龈溢脓.
第五节 牙周病历的特点及要求
一 要求病历书写正规扼要,内容准确,项 目齐全,书写清楚,不得随意涂改.
二 病历书写的内容 ⒈ 病史内容 包括主诉,现病史,既
往史,家族史. ⒉ 检查内容 1)牙周组织:病历书写的主要检查
内容
2)口腔粘膜 3)牙及其周围组织:有无龋齿,牙髓及根尖 周炎. 4)颞颌关节:有无不适或弹响.
三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患者的年龄(多为青少年),发病 部位(多为上下前牙唇侧),及牙龈色, 形,质的改变. 鉴别诊断
四 治疗原则
⒈主要是去除局部刺激因素. ⒉局部药物治疗 ⒊手术治疗 ⒋口腔卫生指导
第三节 青春期龈炎
本病是受内分泌影响的牙龈炎之一.
一 病因 ⒈局部因素 菌斑仍是青春期龈炎的主要病因. ⒉全身因素 青春期少年体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
5)其他检查
第六节 牙周炎的辅助诊断方法
一 微生物学检查 ⒈ 培养技术 ⒉ 涂片检查法
疾 病 的 分 类方法
1.按病理学分:炎症、退行性变、创伤、 增生等。 2.按病因分:细菌感染性、功能性、 药物性、特发性等 3.按临床表现分:急性、慢性、快速 进展性;单纯性、复合性、复杂性;局 限性、广泛性等。
•形态 牙龈肿胀,边缘厚,牙尖乳头圆钝 边缘菲紧贴在牙颈部

第八章 牙周病的检查和诊断PPT课件

第八章 牙周病的检查和诊断PPT课件

1. 牙龈指数

将围绕每个牙的牙龈分为4个区域:颊侧近 中、中央、远中及舌侧边缘龈,分别记录 这4个区域的炎症情况。将每个牙的4个记 分相加除以4,即为该牙的分值。将各牙分 值相加,除以受检牙数,为该受检查者的 分值。可用牙龈指数评价全口牙,也可用 于评价一组牙。
2.改良出血指数
用牙周探针轻探入龈沟或袋内,取出探针 30秒后,观察有无牙龈出血及其出血量。
病史采集包括: 一、系统病史 二、口腔病史 三、牙周病史 四、家族史
一、系统病史
1. 第一次见面应对病人的精神状态、性格特征、就
医态度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系统病史的了解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帮助医生: 是否是系统疾病的口腔表现; 系统疾病是否影响牙周组织对局部刺激的反应; 是否存在牙周治疗或用药时需要特别注意的系统 疾病;
3.系统病史应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目前是否患有任何系统性疾病?采取 了哪些治疗措施? (2)是否有先心、风心、高血压、糖尿病、 肝、肾等疾病史? (3) 是否有易出血倾向? (4)是否有过敏史或易感染史? (5)是否有嗜酒、吸烟等不良嗜好? (6)女性还应包括月经史、是否怀孕等
四、家族史
询问父母、兄弟姐妹或其他直系亲属的 牙周健康状况,尤其是一些与遗传可能相 关的牙周病,如侵袭性牙周炎、牙龈纤维 瘤病等。
第二节 牙周组织检查

一、口腔卫生状况
二、牙龈的检查 三、牙周探诊 四、牙松动度检查 五、附着水平检查



一、口腔卫生状况

1.牙菌斑检查

直接观察法:通过肉眼或用口镜观察,或 使用探针尖的侧面划过牙面,来判断牙面 及龈缘附近的菌斑和软垢量。菌斑量少时 薄而无色,应使用气枪将牙面吹干后仔细 观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注意以下变化: 1.牙槽的高度和形态 2.硬板的存在或消失 3.牙周间隙的宽度 4.根间骨嵴情况 5.牙槽骨的密度 6.牙槽骨破坏的形式
第五节 牙周病历的特点及要求
•病历是检查和诊断、治疗工作的全面记录,是总 结经验、评价医疗质量和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依 据和原始资料,在特定条件下,它还是法律裁定 的正式依据,因此必须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写好病 历。要求病历书写正规而又扼要,内容准确,项 目齐全,书写清楚,不得随意涂改。
周探针靠着接触点。 4.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每个牙测定6个点
四、牙齿松动度检查
除牙周炎时由于炎症、创伤、牙周支持结构的破 坏造成牙齿松动增加外,急性牙周膜炎、急性 根尖脓肿、牙外伤等也会引起牙松动度的增加。
方法:用牙科镊夹持牙齿做颊舌、近远中及垂直 方向的移动
临床上将牙松动度的增加分成三度记录:
I度: 1mm以内或颊舌向松动 Ⅱ度:颊舌向及近远中向移动,动度1-2mm Ⅲ度:颊舌向及近远中向、垂直方向移动,动度
视诊、探诊、扪诊、叩诊、取研究模型和X线 牙片等进行检查。 • 一、口腔卫生状况 • 二、牙龈状况 • 三、牙周探诊 • 四、牙的松动度
牙周组织的检查
一、口腔卫生状况 1.菌斑的检查:常用的菌斑显示剂有四碘荧光素、
品红溶液。 2.牙石的检查。 二、牙龈的检查 牙龈的检查应包括牙龈的颜色、形态、质地和出血
>2mm
合干扰等使牙 承受的牙合力过大或产生侧向力,而使牙周组 织损伤,因为过大的牙合力会超出牙周组织的 适应能力,而侧向力可使牙周组织承受不均匀 的压力或张力,两者均可使牙周组织发生病理 改变,并成为牙周炎的促进因素。
一、牙合的检查 二、颌位的检查 三、早接触的检查 四、牙合干扰的检查 五、牙合检查的方法及步骤 六、牙合创伤的临床指征 七、食物嵌塞的检查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1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3.牙周检查
FDI提出的国际通用牙位表达法
右上下牙 第一象限:17 16 15 14 13 12 11 第四象限:47 46 45 44 43 42 41 左上下牙 第二象限:21 22 23 24 25 26 27 第三象限:31 32 33 34 35 36 37
3.系统病史应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目前是否患 有任何系统性疾病?采取了哪些治疗措施?(2)是
否有先心、风心、高血压、糖尿病、肝、肾等疾 病史?(3)是否有易出血倾向?(4)是否有过敏史或 易感染史?(5)是否有职业病史?(6)是否有嗜酒、 吸烟等不良嗜好?(7)女性还应包括月经史、是否 怀孕等
情况
菌 斑 显 示
三、牙周袋检查 牙周袋的检查目的:牙周袋的深度,袋的形态和范
围、根分叉有无受累 龈下牙石的多少及分布 有无根面龋 探诊出血情况及脓性分泌物 四、附着水平检查
牙周袋的检查应注意以下几点
1.支点要稳,探针要紧贴牙面; 2.用力要适当;不能引起疼痛和损伤 3.探针要与牙体长轴一致,检查邻面牙周袋时,牙
牙合 及咬合功能的检查
一、牙合 及咬合功能的内容 1.牙列的完整、中线的位置、覆合、覆盖度、牙齿
排列; 2.牙齿有无过度的不均匀磨耗、小平面等; 3.从MCP到ICP有无滑动和偏移; 4.前伸及倾向运动过程中有无早接触或牙合 干扰。
二、检查方法 1.视诊 2.扪诊 3.蜡片法 4.咬合纸法 5.研究模型
研究模型
对咬合情况复杂或几个区都有合创伤者,可 取上下合模型,放在合架上全面检查。
接触点的检查
取一段牙线,两头分别饶在左右手指上,用 拇指按抵牙线穿过接触区,如能无抵挡地通过表 明无接触点,如不容易通过,表示有触点。
第四节 X线片检查
一、正常牙周组织的X线像 1、牙槽骨 2、牙周膜
二、牙周炎时的X线像
第八章 牙周病的检查和诊断
掌握:牙周袋探诊深度和附着水平的意义及检 查方法。
熟悉:牙齿松动度、移位及其临床意义;X线 诊断、牙合与咬合功能的检查。
牙周病的诊断与检查
牙周病的诊断应考虑下列问题:牙周病变的 部位和严重程度,什么是导致菌斑聚集的因素? 牙周的病变能由局部因素来解释?是否揭示有全 身性因素参与?有牙合 创伤的证据吗?咬合关系 能解释存在的牙合 创伤吗?这就需要对病史的全 面了解和对病变的系统检查。
一、病历记录内容 二、病历书写规范
门诊病历 住院病历
个别牙的检查 全口牙的检查
牙周检查记录
病人姓名: 1.牙龈指数(GI, Loe & Silness, 1963)
2
3
4
5
6
牙周检查记录表(一)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1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2.菌斑指数(PlI, Silness & Loe, 1964)
视诊
有牙合创伤的牙齿常有不规则的龈退缩、龈 裂、龈缘突等,一些明显松动的牙齿在做咬合运 动时可见到明显的动度和牙龈短暂的苍白。
扪诊
用单手指指腹纵向或横向扪其上合牙齿的唇 颊面,令患者做咬合运动,术者可感觉到早接触 或合干扰的牙齿有较大的动度和振动感。
咬蜡片法
用特制的红蜡片在火焰上烤软后放在被检查 牙的牙合面,让患者做正中合的咬令,待蜡片冷 却后取下检查。若有早接触,该处蜡片变薄,透 明或被咬穿。
第一节 病史收集 一、系统病史 二、口腔病史 三、牙周病史 四、家族史
病史采集
1.第一次见面应对病人的精神状态、性格特征、就 医态度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系统病史的了解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帮助医生:(1) 是否是系统疾病的口腔表现;(2)系统疾病是否影 响牙周组织对局部刺激的反应;(3)是否存在牙周 治疗或用药时需要特别注意的系统疾病;
牙周病史
1.主诉:如牙龈出血、牙周脓肿、牙齿松动等; 2.发病的时间、可能的原因、主要症状和治疗的经
过,以及过去有关该病的发生情况; 3.口腔卫生习惯; 4.要注意是否存在急性牙周脓肿,逆行性牙髓炎等
需急诊处理的病症
第二节 牙周组织检查
检查器械:口镜、牙科镊和牙周探针;此外还 需备有尖探针、牙线、咬合纸和蜡片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