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冬季饮食原则!
心血管疾病的生活方式调整和预防知识点
心血管疾病的生活方式调整和预防知识点心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脏和血管功能的一类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中风等。
这些疾病在当今社会中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进一步控制已患者的病情,采取生活方式调整和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心血管疾病的生活方式调整和预防的相关知识点。
一、合理饮食饮食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和高风险人群来说,合理的饮食非常关键。
以下是一些值得注意的饮食原则:1. 低盐饮食:摄入过多的盐分会导致血压偏高,加重心血管负担。
因此,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该限制食盐摄入量,每天摄入盐分不超过6克。
2. 控制脂肪摄入:高血脂是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多食用富含健康脂肪的食物,如鱼类、坚果和橄榄油,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
3. 多摄入蔬果和全谷物:蔬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有助于降低血压、改善血脂。
全谷物含有丰富的纤维和维生素B,可以帮助降低胆固醇水平。
4. 适度摄入蛋白质:优质蛋白质如瘦肉、禽肉、鱼类和豆类等,可以提供身体所需的氨基酸,同时避免过多摄入红肉和加工肉制品,减少对心脏造成的负担。
二、保持适当体重超重和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保持适当的体重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1. 控制热量摄入:通过适当限制热量摄入,减少高热量食物和饮料的摄入,避免暴饮暴食以及吃零食等不良习惯,有助于控制体重。
2. 均衡饮食结构:确保获得充足的营养,合理安排三餐的搭配,避免长时间的不吃或暴饮暴食等不健康的饮食行为,有助于维持适当体重。
3. 增加身体活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运动,控制体重的同时,增强心肺功能,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三、定期运动适度的体育锻炼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建议:1. aer恩南太相腔腔壁徦花建畈劲健:以有氧运动为主,如快走、游泳、跑步、骑自行车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运动。
心血管疾病患者冬季预防牢记四原则
心血管疾病患者冬季预防牢记四原则
心血管患者要做好冬季预防措施,主要从改变生活方式、控制好血压、合理用药等方面入手,牢记四条原则:
一是控制好血压。
由于冬天时高血压病人较春夏时血压高,因此在寒冷的冬季,心血管疾病患者一定要定期监测血压的变化,定期复诊,如果血压有波动要及时就诊。
此外,有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存在一些脑中风、心肌梗塞的危险,可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来预防发作。
二是注意保暖。
冬季室内外温差大,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一定要格外注意保暖。
特别对于生理机能减退、抗病能力减弱的老年人来说,疾病更易发作或复发。
三是饮食清淡。
很多人冬天都喜欢吃火锅,广州人也爱煲汤,殊不知火锅属于高脂高盐饮食,老火汤也属于高脂饮食。
杜作义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应避免高脂、高盐、高胆固醇食物和太多进补,应选择清淡、少盐的食物,多吃水果,避免过饱。
四是不宜晨练。
心血管疾病患者冬季运动要在温度较高的时间段进行,如中午或下午。
尽量避免晨练,患者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控制好运动量,避免强烈的体育运动,如登山、快跑等。
保健教育讲座:秋冬季度心血管疾病防治
保健教育讲座:秋冬季度心血管疾病防治引言秋冬季度是心血管疾病高发期,为了提高大家对心血管疾病防治的认识和重视,我们特别邀请了心血管科专家为大家进行保健教育讲座。
以下是本次讲座的详细内容。
讲座主题:秋冬季度心血管疾病防治时间:2022年11月10日(星期三)14:00-16:00地点:XX医院多功能厅主讲人:张XX 心血管科专家讲座内容1. 秋冬季度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及特点秋冬节气气温下降,血管收缩,心脏负担加重,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
本节内容将详细介绍秋冬季度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及特点。
2. 秋冬季度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措施(1)注意保暖,避免受凉(2)合理饮食,保持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惯(3)规律作息,避免熬夜(4)适当运动,增强体质(5)遵医嘱,按时服药3.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秋冬季度保健要点(1)定期复查,监测病情(2)遵循医生的建议,调整药物剂量(3)注意心理健康,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4)加强康复锻炼,提高生活质量4. 心血管疾病急救知识本节内容将详细介绍心血管疾病急救的知识,包括识别心血管疾病发作的征兆、拨打急救电话的正确方法、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等。
互动环节在讲座结束后,我们将安排互动环节,欢迎大家提问,和张XX专家面对面交流心血管疾病防治的相关问题。
报名方式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性别:____________________年龄: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________________讲座日期:2022年11月10日请务必按时参加活动,并保持会场秩序。
期待大家的积极参与!。
冬季心脑血管病人注意什么以及用药的讲究
防感冒可有效降低心脏病发生
老年心血管患者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对自己所患疾病有充分认识,避免思想上轻敌,该吃药时应按时按量吃药;其次要重视对天气情况的了解,及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非常关键,原本就有心血管疾病傍身、抵抗力较差的老人,一旦感冒就会出现各种感染,还容易发烧,发烧以后代谢就会增强,身体耗氧量增加,心绞痛就容易发生。临床很多心脏病都可能是感冒后诱发的,所以添衣保暖非常关键。
老人用药方面其实讲究颇多:联合用药不宜太多种、能口服就别打针、硝酸甘油使用技巧多多……这些都值得老年朋友一一研读。
老年患者属卒中高危人群
冬天寒冷季节,医院的急诊科几乎天天都会收到紧急发作的脑卒中病人或心脏病突发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般年纪都在六七十岁左右。这表明进入了心血管病的高发期,常见于高血压、肥胖、糖尿病、中风、冠心病、动脉硬化患者身上。
而相对于一般感冒,流感更具危险性,对心脏病患者威胁也更大。流感长期不愈导致的心肌炎可能成为心衰发病的诱因,还可能加速动脉硬化造成心脏病发作或心肌梗塞的突发。
所以,老年人患感冒应及时就医,除规律用药外,要注意卧床休息,避免劳累和剧烈活动。一旦感觉心慌、胸闷、气短、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应高度警惕,及时就诊。
配给病人的主要是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这些药物的种类、剂量都应该由医生根据患者最近病情进行选择,而不是患者自己把握。专家指出,冬天敏感时节,高血压患者不能因为血压稳定了就停药,因为停药很可能导致血压再次上升,再加上天气寒冷等因素,就会有危险,所以即使血压降至正常或理想水平后仍要坚持用药。
根据临床发现,睡前服降压药易诱发脑血栓、心绞痛、心肌梗死等,正确的方法是睡前两小时服药。
有病史的老人应做好二级预防
平时医生们要求心血管病患者做好一级预防,但现在很多心血管患者应该升级准备二级预防了。
立冬后如何预防冬季心血管疾病
立冬后如何预防冬季心血管疾病立冬过后,天气逐渐寒冷,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这是一个需要格外警惕的时期。
因为寒冷的天气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那么,在立冬后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冬季心血管疾病呢?首先,要注意保暖。
寒冷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之一。
当气温降低时,我们要及时增添衣物,尤其是要注意头部、颈部、手部和脚部的保暖。
外出时戴上帽子、围巾、手套,穿上厚袜子和保暖的鞋子。
在家中也要保持适宜的温度,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
其次,合理的饮食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至关重要。
在冬季,我们应该多吃一些温热、易消化的食物,如热粥、热汤等。
同时,要注意营养均衡,增加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如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和高糖食物的摄入,避免食用过多的油炸食品、动物内脏、腌制食品和甜食。
冬季可以适当多吃一些有助于保护心血管的食物。
例如,洋葱含有前列腺素 A,能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黑木耳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血作用,能减少血液凝块,防止血栓形成;鱼类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再者,适度的运动对于心血管健康也非常有益。
尽管冬季天气寒冷,但也不能因此而减少运动。
可以选择在阳光充足、气温相对较高的时段进行适度的户外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
运动强度要适中,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运动前要做好热身准备,运动后要及时擦干汗水,更换衣物,以防感冒。
另外,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关键。
冬季日照时间短,容易让人产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
我们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
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与朋友聊天等方式来缓解压力,放松心情。
定期进行体检也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或者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等,要定期测量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按照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控制病情。
还要注意戒烟限酒。
吸烟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收缩和痉挛,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冬季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十大要点
冬季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十大要点1.冬季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十大要点2.秋冬季节,老年人该如何保养心脑血管?3.心血管疾病人秋冬季应该如何护暖?4.如何有效的预防各种心脑血管疾病?5.冬天是心脑血管的“魔鬼季节”! 每天这样做可以躲过一劫6.老人家冬天如何保护心脑血管?冬季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十大要点我们都会发现一到秋冬季节中老年人就很难熬,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大,老年人的身体素质本来就弱一点,抵抗力较差,气温的影响就会容易引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
所以在秋天来临的时候中老年人就应该提前做好准备重视日常保健,饮食调理就是一个重要的保健措施。
那么中老年人在秋冬季节应该注意饮食的那些方面才能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作1.控制脂肪摄入脂肪是人体所必须的物质,但是由于生活水平不到那的提高,人们摄入脂肪的量也就会越来越大,往往是供大于求,不仅会导致多余的脂肪无法分解消耗最后成料自己身上的脂肪所以就肥胖了,易肥胖有的人就会胆固醇升高,引发高脂血症。
所以中老年人在体重方面还是要严格控制的,太胖吃太多油脂不利于血管的流动和通畅,引发的高脂血症就会使血管出现粥样硬化病变,引发了局部血栓之后,就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作。
2.减少盐分过高的食物盐是我们每天都吃的东西,百味之首就是“盐”可见他的重要性,但是每天吃的盐分过高就会影响到自己的健康,直接影响的就是血压,而一些中老年人可能本身就会存在血压问题,所以就更需要饮食方面清淡一点,限制盐的摄入量,不仅是盐还有一些生活的调味品比如酱油,豆瓣酱之类的也是盐分过高的,如果经常食用就会加大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
3.多喝水多喝水在什么时候都是有必要的,夏天天气热流汗多,体内蒸发掉的水分需要及时地补充回来,但是秋冬季节也需要多喝水,天气干燥,也会让身体的血液大量流失,所以就要及时地补水,这样就会避免血液粘稠的问题,血液粘稠就会导致一些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所以喝水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人一天喝水量一般保持在两千毫升。
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
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心脑血管患者冬天该注意哪些事项,如何进行自我保健呢?1月9日13时30,北京安贞医院脑卒中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客座教授张勤奕(微博)做客新浪健康养生坛,为您解答如何保养心脑血管。
主持人尹俊:各位亲爱的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新浪《养生坛》,我是主持人尹俊。
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今天我们请到专家跟大家讲解一下怎么保护自己的心脑血管,是怎样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患者在冬天应该注意一些什么。
马上介绍一下今天做客新浪《养生坛》的专家,我们给大家请到是京安贞医院脑卒中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客座教授张勤奕教授做客我们的《养生坛》节目,请张教授来给大家解答,欢迎张教授。
冬天如何养护心脑血管张勤奕:各位网友好!主持人尹俊:我们常说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为什么在冬天心脑血管疾病特别容易发作呢?张勤奕:心脑血管疾病最多是动脉粥样硬化,就是血管形成狭窄,在冠脉血管形成狭窄是冠心病,心脑血管形成狭窄是心脑血管疾病。
冬天天气冷的时候血管是收缩的,过去血管狭窄了50%并没有明显的状况,但是冬天血管收缩的时候导致症状加重,会出现症状。
主持人尹俊:所以冬天要特别小心。
冬季来说已经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对于他们来说在冬季应该注意什么,或者应该怎么样日常保健?张勤奕:已经患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可能得过心梗或者是心绞痛,或者是放了支架或者是做过搭桥来维持状态,脑血管是偏瘫或者是做了脑动脉支架。
这类病人在冬天要非常小心,首先要控制所有导致脑血管病的因素,比如说高血压的患者,冬天血压要控制的非常好,因为冷本身会使血压增高,高的情况下有可能激发冠状动脉和颈动模的收缩加剧。
糖尿病我们也控制好,血脂也是一样,这些危险因素比夏天、春天更要注意控制好,每天要量血压,随时调整药物,跟医生多沟通,别太高了也别太低了,高了容易发病低了也容易发病。
比如颈动脉已经狭窄,降压降过了也会发病,每天都要监控。
主持人尹俊:饮食上有什么要注意的,包括我在网上看了一些偏方、方法之类的,可信吗?张勤奕: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偏方可信还是不可信,任何东西都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有些偏方也不失为好的,但是如果太夸大了就有问题了。
天冷要当心!医生3招教你远离心血管疾病
天冷要当心!医生3招教你远离心血管疾病“冬季,对心血管疾病的病患来说,是一大警惕的信号。
低温会使得周边的血管收缩,造成血管的阻力变大及血压上升,心脏负荷增加,建议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平时应多注意饮食、注意保暖、适度运动等,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寒冷会让血液浓度更浓及增加血液的的凝结反应;而冠状动脉也会收缩,如果已有动脉硬化或狭窄,更易受寒冷而缩紧,造成血流不顺畅,引发心肌缺氧、心绞痛症状,甚至心肌梗塞的情形。
根据流行病史的调查,一年内发作高峰以冬天最好发;一天发作,通常在起床后2~3小时内,高峰于上午6:00至中午期间,另一高峰在傍晚时刻;大多发生在休息或轻度至中度运动的平常活动中,约10%~15%发生在剧烈活动或情绪激动时会有二分之一的死亡率,其中死亡的病患中有二分之一是到院前就死亡,死亡时间多在发生后2小时内,最常见的原因是室颤。
常见的症状包括,大石头压在胸口,令人窒息的胸闷、恐慌、呼吸困难、心悸、冒汗、恶心呕吐、脸色苍白、全身无力。
症状可能延伸到肩、上臂、颈部、喉处或上腹部。
为防止心血管发生,平时应多做检查,包括,心电图检查,如果心肌梗塞时,可从心电图上观察到异常的现象。
心电图的改变,表示心肌已经遭受无法挽救的伤害,医生可以从心电图中判断病人所患的心肌梗塞是急性或是慢性的,以及确定心肌梗塞的位置。
最后,建议心血管疾病患者,平时要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生气及发怒;注意饮食,少盐、少糖、少油,多吃蔬菜及多摄取纤维质;注意保暖;适度运动,可以加速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并增加肌肉与血管的弹性,最后则是要戒烟戒酒。
每到冬天气温变化大,是急性心肌梗塞较好发的季节,平时的保养,与危险因素的减少,发生症状的认识都是防止心血管疾病找上门的重要课题。
“。
冬季心血管病预防知识
冬季心血管病预防知识
随着气温的骤降,冬季已经来临。
对于心血管病患者来说,冬季需要特别注意保健和预防。
以下是一些冬季心血管病预防知识,供大家参考:
1. 注意保暖:寒冷的天气容易引起心脏和血管紧张,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因此,在冬季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和其他疾病的发生。
2. 控制饮食:冬季的食物相对来说更加油腻,容易导致胆固醇和脂肪含量的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要控制饮食,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等食物的摄入。
3. 科学运动:适当的运动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病,但是冬季气温较低,户外运动要注意保暖,避免过度运动。
对于心血管病患者,最好听从医生的建议,选取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4. 控制情绪:冬季气温低,天气阴沉,容易造成情绪不稳定。
研究表明,情绪不良是心血管病的一个危险因素。
因此,要学会控制情绪,保持心情愉悦,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
5. 定期检查:冬季是心血管病发生的高峰期,因此,要定期进行心血管病筛查和检查,及时掌握自己的身体状况,避免疾病的发生和恶化。
总之,冬季心血管病预防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通过合理的饮食、运动、保暖等方式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定期进行检查,及早发现和治疗疾病。
心脑血管患者如何平稳过冬
心脑血管患者如何平稳过冬冬季来临,又到了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在此提醒广大心脑血管患者提高警惕,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自我控制,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复发,确保平稳安全过冬。
首先,注意保暖。
研究显示在寒冬季节心脑疾病突发事件比其他季节高2-3倍。
冬季由于室内外温差大,加之气候干燥,人的生理机能比较迟缓,时常处于应激状态,血管因寒冷刺激而收缩,血液流通受限,血液循环减慢,致使血压升高,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外出时注意防寒,尤其要护好头部、手部、脚部,但忌因怕冷而在睡觉时用被子蒙住头部,蒙头睡觉会使被窝内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正常呼吸受到影响,甚至造成窒息。
同时忌洗澡时用较高水温,这样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使空气中氧气含量不足,心脏不好的老人血液就会供氧不足,从而引发心血管疾病。
其次,合理饮食。
如今人们在寒冷天气特别偏嗜辛辣、高热量、高脂肪类饮食,而往往这些重口味饮食都是高热量、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此类食物摄入多加之冬季人们都好静恶动,体重自然而然增加。
研究表明体重增加10%,胆固醇平均增加18.5%,冠心病危险增加38%;体重增加20%,冠心病危险增加86%;有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比没有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冠心病患病率增加1倍。
高盐高油也是心脑血管病的潜在危险。
所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吃有益于疾病预防的饮食,如:坚果、芹菜、大蒜、玉米、燕麦、番茄、海带、海鱼、大豆、洋葱、牛奶等。
第三,戒烟戒酒。
许多人认为冬季酒能暖身,认为冬天喝酒无碍身体健康。
美国科学家一项实验证实乙醇对心脏具有毒害作用,过量的乙醇摄入能降低心肌的收缩作用,对于患有心脏病的人来说酗酒不仅会加重心脏的负担,甚至会导致心率失常,并影响脂肪代谢,促进动脉硬化的形成。
而烟草中的烟碱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过量吸烟又可使血压下降)、心脏耗氧量增加、血管痉挛、血液流动异常以及血小板的黏附性增加。
第四,适量运动。
运动对于心血管患者也是有帮助的,适当的运动可以使正常人和心血管患者的内皮功能改善,这对于防治心血管病有益。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冬季饮食原则!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冬季饮食原则!
心血管患者的饮食和我们健康人的饮食是有区别的,因为如果我们在生活重要是不注意这些饮食原则和禁忌,就很可能会让病情加重。
所以下面我们就去了解心血管患者冬季饮食要注意哪些问题,希望大家可以从中得到好的建议。
★过食海参会诱发高脂血症
不少心血管患者都推崇秋季吃海参进补。
海参的“精氨酸”的含量高,是为数不多的高蛋白、低脂肪、低糖、无胆固醇的保健食品之一,而且含有独特的海参黏多糖,确实很适合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及动脉硬化患者食用。
很多经济状况不错的患者,就大吃海参,觉得比吃药划算。
实际上,很多东西过量食用都不一定是好事。
海参如果进食过多会引起体内血脂代谢异常,反而会诱发高脂血症。
此外,若是患上了急性肠炎、菌痢、感冒、咳痰、气喘的话,也不能吃海参。
★
★
★长期吃素反增冠心病风险
有些患者生病前喜欢大鱼大肉地吃,结果导致血脂过高引发了冠心病,出院后为了避免血脂增高,就开始不吃肉改吃素,这样就好吗?
长期吃素容易造成人体蛋白质、脂肪摄入不足及脂溶性维生素A、D、E、K和微量元素的缺乏,导致营养失衡。
重要的是,长期吃素的人其体内还会缺乏维生素B12,这样就会造成动脉血管内壁增厚,导致血管硬化,而血管硬化又是冠心病发生的基础。
所以,适当吃素能预防冠心病,但长期吃素则又有可能成为诱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现在人们的生活好了,对身体补充的营养液就会越来越多,可是却发现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确实大不如从前。
这最根本的一个原因也是离不开健康饮食。
因为病从口入,而且很多的疾病治疗也是通过食疗的方法去调理和改善的。
冬季心脑血管病人饮食禁忌有哪些
冬季心脑血管病人饮食禁忌有哪些随着年龄的增加总是会出现一些疾病困扰着老人的身体健康的,这个时候出现的最多的就是心脑血管疾病,严重的话对于患者的生命都是带来很大的威胁的。
而大家也知道在治疗疾病的时候一些药物质量少不了,但同样的一些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也是不可马虎的。
那么,冬季心脑血管病人饮食禁忌有哪些?一、食补对有畏寒怕冷、气短乏力等症状的属于气虚阳虚的心脑血管病患者,可选择一些有甘温补益之功的羊肉、鸡肉、兔肉、桂圆以及大豆制品;而有性情急躁、手足心热、食少、便干、水肿等症状的属于阴虚内热的心脑血管病患者,可适当选择一些有补虚、除热、和脏腑之功的鸭肉、鹅肉以及百合、山药、糯米及绿豆制品。
桂圆含人体所必需的蛋白质和葡萄糖,易于人体吸收利用,糯米可健脾养胃,从而达到补气养血的目的。
在寒冷时节喝一碗用桂圆与糯米熬制的桂圆粥是很有益的。
生姜、洋葱等更是不可多得的冬令进补之品。
常吃生姜历来被视为养生保健尤其是强壮心血管系统的要诀之一。
生姜富含姜辣素,对心脏和血管有一定刺激作用,可使血管扩张,从而使络脉通畅、供给正常。
二、药补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请生进行对症处方。
有益气、温补、活血之功的中药,如人参、黄芪、丹参、当归等对体虚、食欲不振、精神疲乏等体征的心脑血管病人来说较为适宜。
有明显气血不足的心血管病患者,冬季可进补阿胶;有怕冷、腰酸等阳虚征候的,可配入黑芝麻、核桃仁;平时脾胃虚弱者,可加入陈皮、山药煎液(陈皮10克、山药15克煎),以防伤胃。
以上诸品,或可炖鸡、炖鸭,或可熬汤。
但也有一些老年人,内有蕴热,表现为心烦急躁、舌红、舌苔黄腻,则不适合药补。
冬季心脑血管患者的饮食还应该增加纤维膳食、多吃鱼和鱼油、多吃豆制品,此外应该适当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取量,才有利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健康发展。
饮食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是很需要注意的一方面,所以希望大家对于上文中介绍的关于冬季心脑血管病人饮食禁忌有哪些一定要了解下。
这样的话在遇到的时候也能用到,心脑血管疾病也算是现在老年人中很常见的疾病了,所以大家一定不要轻视。
心血管疾病患者冬季五注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心血管疾病患者冬季五注意
导语:出现持久胸闷、心绞痛、发热、心律失常、休克和心力衰竭,以及头昏脑涨、头疼、面部发麻、流口水等症状时,应立即到正规医院作心脑血管疾病的排查
就普通人群来说,应该积极作好保暖,在气温特别低下的清晨,不要迎风劲走、晨练,避免人体血管受刺激。
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等疾病史的患者来说,更要尽量减少晨练,最好在阳光充足时晨练,而且外出活动要注意手部、头部的保暖,不宜从事剧烈运动。
饮食上注意少吃辛辣和油腻食物,进补要适量,还应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大起大落。
出现持久胸闷、心绞痛、发热、心律失常、休克和心力衰竭,以及头昏脑涨、头疼、面部发麻、流口水等症状时,应立即到正规医院作心脑血管疾病的排查。
一旦突发心肌梗塞和脑梗塞等心血管疾病后,如果5~10分钟后还不能有效缓解,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心血管疾病患者冬季五注意
1.坚持服用常用药物外,还要备好保健盒、氧气等急救药品;
2.如频繁发生心绞痛,脑昏面麻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诊断排查;
3.清晨尽量避免外出,上午气温回升后坚持户外散步、太极拳、气功等运动;
4.避免疲劳、紧张、情绪激动,少参加社交活动和长途旅行,适当节制性生活;
5.提倡用温水擦澡,以提高皮肤的抗寒能力。
寒冬来袭,心脏也会患上“火锅病”
家庭医药 2018.0222预防与治疗·心脑血管病寒冬来袭,心脏也会患上“火锅病”□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 朱翠玲寒冬时节,亲朋聚会吃上一顿热腾腾香辣辣的火锅,再喝上一杯爽口的饮料,很多人觉得是一大享受。
但冬季吃火锅,可不是涮涮肉烫烫菜放进嘴巴那么简单,吃火锅说不定会吃出病来。
除了会引起腹泻、尿酸升高、肥胖等疾病,还会一不小心让心脏患上“火锅病”。
日前一名50多岁的冠心病患者,一边吃火锅一边喝冷饮,结果心绞痛发作,被送进了医院。
吃火锅,小心心脏3意外吃火锅为什么易发生心血管意外?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
1.室内不通风致心肌缺氧往往火锅店内是热火朝天,但一出店外面就是寒风凛冽。
而且吃火锅时一般人很多,吃的时间较长,如空气不流通,会造成室内氧气浓度不足。
氧是心肌细胞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而氧是通过血液输送给细胞的。
心脏没有“氧仓库”,完全依赖心肌血供,所以一旦缺血,立刻会引起缺氧。
缺氧的直接后果是心肌细胞有氧代谢减弱,产能减小,使心脏活动时必需的能量供应不足,引起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功能下降。
长期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遇到冷空气刺激时,因生理反应使血管骤然收缩,管腔狭窄加之有大量的脂类沉积和硬化斑块导致血液流通受阻,从而极易引起心血管病症的发作和复发。
寒冷还使血液黏稠,血液容易形成小的血栓,造成心脑血管堵塞,从而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
2.吃太多撑出心梗吃火锅相对来说比平时用餐吃得多,饱餐一顿后,人体代谢需氧量也会大大增加,心脏必须加倍工作方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从而使心脏的负荷水平也大大增加。
同时,为了更好地消化吸收食物,血液大量地向胃肠道分流,使心脏供血相对减少。
冠心病患者本身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状况,一旦供血减少,狭窄部位很可能就会出现缺血,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另外,饱餐后,尤其是进食大量油腻食物后,人体的血脂水平骤增,血液黏度增大,从而引起血流速度缓慢,外周血管阻力增大,心脏负荷增加,同时血小板易聚集致血栓形成,堵塞冠脉的狭窄地方,诱发心绞痛。
常见的预防心血管病的小技巧
常见的预防心血管病的小技巧预防心血管方法平时应多喝水,早晚各喝一杯白开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还易于入眠。
饮食上则应以清淡为主,要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少吃油腻食物。
冬季选择在阳光充足时锻炼。
此外,室内室外温差较大,心血管病人一定要注意避免温差的变化,给身体一个冷暖缓冲的过程。
冬季很多老人怕冷,就会蒙头睡觉,但蒙头睡觉会使被窝内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等增多,使正常呼吸受到影响,甚至造成窒息,或诱发心血管病。
心血管不好的老人,正确的睡眠方法是:右侧卧位,低枕,头露被外,双腿屈伸。
冬季预防心血管病冬季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食谱许多心血管病患者,由于情绪激动,导致心绞痛发作、血压升高,甚至发生心肌梗塞。
乐观的情绪能促使体内的气血运行通畅,保证脏腑功能的正常。
冬季清晨,是室外温度低时间段,外出易引起来感冒咳嗽,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并且太阳没出来之前,空气的氧含量过低,外出锻炼,会造成血液供氧不足,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冬季老年人选择上午10点后,太阳出来了到室外活动。
心血管食谱黑豆在我国的超市中还是很常见的。
小小的黑豆富含叶酸、抗氧化物、镁等帮助降低血压的物质,同时丰富的膳食纤维也有助于控制血脂和血糖水平。
你可以把黑豆加入肉汤中,有条件的也可以做成色拉,比如前段时间比较流行的醋泡黑豆。
冬季预防心血管病冬季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食谱坚果是好的零食。
由于富含ω-3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膳食纤维,每天一把核桃可以帮助机体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抑制冠状动脉炎症反应,阻止冠脉斑块的形成。
植物蛋白中可以称得上优质蛋白的就是大豆蛋白。
和动物蛋白含有的高胆固醇不同,大豆蛋白可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
海带中含有丰富的岩藻多糖、昆布素,这类物质均有类似肝素的活性,既能防止血栓又能降胆固醇、脂蛋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疾患的四季养生注意事项
一、春季养生当气温变化较大时血管相应收缩舒张的幅度亦较大,弹性差的血管壁此时经受着自然界较大的考验,轻者出现血压升高,重者血管壁血栓脱落,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管梗死、甚至出现脑出血等严重后果。
养生重点:养肝以养心脑;饮食宜忌生发之品,多甘少酸,如山药、枸杞、大枣;以清淡为主,少盐少脂;多吃补阳气的食物,如葱、姜、蒜、韭菜、芥末;伸懒腰,散步慢跑做操,踏青,用手指甲梳头,揉肺经;多笑、多快乐,保持好心态。
二、夏季养生夏季雨水较多,昼长夜短,要多多吸收太阳之精气。
夏天就是要热,热得出汗,津出则气泄。
养生重点:养心神,保持心境的清静平和。
尽量做到不熬夜,不睡懒觉,坚持户外健身运动,适时适当接受一些日光沐浴;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心理平衡也是很重要的。
三、秋季养生秋季是心血管疾病的多发季节,由于天气变凉,皮肤和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故导致血压升高。
秋季谨防心绞痛。
秋后日渐转凉,进入秋冬季节,这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期,因为当身体受到寒冷刺激后,交感神经会比较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外周阻力加大,引起血压上升,心、脑负荷加重,加上“秋燥”常引起体内缺水,导致血液黏稠程度增加,极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中风等疾病。
四、冬季养生心脑血管病患者在冬季出现胸痛、头痛等症状的频率高。
阴寒盛极易于耗伤肾阳,肾阳亏虚累及心阳易出现心阳不振,阳虚水泛之症,表现出心悸、水肿、尿少等症状。
冬季气温逐渐降低,心脑血管病患者身体受冷空气的刺激,血管骤然收缩。
冬季进补,不是单纯的药补,还包含有心态调补和食物调补。
心态调补:稳定的精神、情绪,对人体气血功能能产生良好的影响,反之都会伤神。
饮食调补:宜选用较清淡温和且能扶助正气、补益元气的食物。
不同体质的人选择的食补亦不同。
心脑血管患者在气候转冷之前应进行体检;随身携带紧急药品;注意保暖;注意生活方式,避免暴饮暴食,做到“三低两高”(低盐、低糖、低脂、高蛋白、高钾)饮食;控制好其他诱发因素,如控制好情绪,避免情绪大波动,预防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比如感冒、支气管炎。
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如何安然过冬
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如何安然过冬作者:贾林山马华来源:《科学之友》2024年第01期冬季气温降低、气候干燥,人体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容易收缩、痉挛,造成血管阻力上升,从而导致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大,增加心绞痛和心梗的发生概率。
低温环境及昼夜温差大会使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造成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加之血管内有大量的脂肪沉积与硬化斑块,导致血液流通受阻,组织器官血氧供应不足,从而使心脏负担加重,引发心肌缺血、心力衰竭等心血管急症。
中医认为,血得温则行,遇寒则凝,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于流动,遇寒则易于停滞。
中老年人阳气消退虚弱,“气为血之帅”“气行则津行”,阳气不足也容易气滞、痰浊、血瘀。
病理产物产生已久,体内必有热毒内蕴,一旦气温骤降,寒毒骤发,寒热相争,可引发易损斑块的破裂,从而阻滞血脉,导致心梗的发生。
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症状包括心慌、胸闷、气短、胸背痛、眩晕、呼吸困难等。
在冬季,如果这些症状频繁发作,应及时就医诊疗。
此外,我们还需要警惕不典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如上腹部痛,常伴有恶心或呕吐,这时千万不要当作胃肠炎而等闲视之;再如,咽痛、牙痛这些看起来与心脏无关的病痛也暗藏危险。
心慌生理性的心慌常发生于剧烈运动、精神紧张时,以及饮酒、饮茶、喝咖啡或服用相关药物后,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如果心慌频繁发作,或伴有胸闷、头晕等表现,则可能是疾病的表现,不要轻视,应当尽快就医。
胸闷、呼吸困难在寒冷的冬天,心血管疾病患者如反复发作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活动后愈发加重,甚至出現喘息,则应当尽快就医。
患有心力衰竭的患者如出现咳嗽、气短、不能平卧等情况,则提示心衰加重,需要及时就医。
突发胸背痛突发剧烈的胸痛、背痛、左肩臂痛等很有可能是急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征兆。
心血管疾病患者出现以上部位突发性剧烈疼痛需及时就医。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有些不典型的胸痛,一定要密切观察,适时到医院检查,千万别掉以轻心,要警惕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冬季保健处方
冠心病人在睡眠醒来后须先在床上躺一会儿, 醒透” 待“ 后再 说, 心脑血管病 四季均可发生, 但是在冬季 , 天气寒冷 起床 , 避免心绞痛、 中风等发作。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原 会令人体处于一种应激状态 , 血管收缩 。 代谢增高 。 因都与血压的骤然波动有关, 同 因此, 有离血压病史者 , 保持血 时心脏的做功也在增加。 此外 , 感冒、 肺炎等呼吸系统 压平稳 , 防止波动至关重要。保持血压缩, 加快心跳或冠状动脉痉挛。
-
。
△
!- - I
垃 舀 卜 理 营 养
慢 起 床
应在清晨醒后养神 5分钟再起床活动。因为清晨 人体 的血管应变力最差, 骤然活动易引发脑血管疾病。
按照祖国传统医学的理论 ,冬季是精气匿藏的时节 , 此
时由于气候寒冷 , 人体对能量与营养 的要求较高 , 而且人体
— —
■ I
- - -
冬这适 —备由 . 釜 后一—管 j I 至期—疾 尽.们 立—。 病 正凡城 蓥 春—但 带影 l 前为— 在院溉 段宜 岢啦 间— 奎上 矗心 奄称 脯 I璃 血 甲 目葛 被 足
■
I 自惭 J秽的 轧唐 髟 片所 艟 示∞ ‘ } j 轧 情蛄 ” 一錾 R性地 众开始 母新审 钝 使 - 己韵 乳房 . 尤其是 自觉乳 房偏小的 人
河南省中医院心血管 内科主任 王振涛博 士解释
疾病也会加大心脏的负担。 所以, 每年的冬春季都是心 测血压 , 规范服药, 高血压病人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降
脑 血 管病 的高发期 。 那么在 冬季 , 心脑血 管病 患者应 怎
样注意生活中的保健和饮食营养呢? 为此 ,王振涛博 士为心脑血管病患者开出了冬季
冬季血压升高应注意什么
冬季血压升高应注意什么冬季是血压升高的高发季节之一,尤其对于一些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更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加重。
因此,冬季血压升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保持室内温暖:冬季天气寒冷,容易导致周围血管的收缩,血压升高。
在室内应保持温暖,穿戴适当的衣物,尤其是老年人和心血管病患者更应注意。
2. 合理膳食习惯:冬季进食寒性食物如大葱、大蒜、花椒等,容易导致血压升高。
应适量减少进食这些食物,并增加温性食物、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的摄入,如温热的汤类、水果、蔬菜等。
3. 适度运动:冬季气温较低,容易让人产生运动疲劳、抑郁情绪等。
但适度锻炼对于降低血压升高非常重要。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每日坚持30分钟以上,可以改善心血管功能,降低血压。
4. 控制体重:冬季常常进食过多高热量食物,患者易出现体重增加。
肥胖是导致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要保持适当的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的运动来控制体重。
5. 合理用药:已被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需要坚持服药,控制好药物的剂量和频率。
如果在冬季感到病情加重或不适,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调整用药。
同时,冬季还应注意药物的储存,避免暴露在低温环境中使药物失效。
6. 避免过度劳累:冬季天气寒冷,人体需要更多的能量来维持体温,并且容易感到疲劳。
心血管病患者要避免过度劳累,适当休息,尽量避免在寒冷的环境中长时间工作。
7. 合理控制饮食盐摄入:高盐饮食是引起血压升高的重要原因。
冬季由于气候寒冷,人体往往对盐的需求量较大。
因此,在冬季要合理控制饮食盐的摄入量,避免食用过咸的食物。
8. 注意情绪调节:冬季天气寒冷,导致人们情绪容易低落,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而这些情绪的波动会影响自律神经系统,导致血压升高。
因此,要通过积极的方式来进行情绪调节,如参加社交活动、听音乐、看书等。
总之,冬季血压升高的问题需要我们重视和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通过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合理药物治疗、注意情绪调节等方法,可以减轻冬季血压升高的情况,保护心血管健康。
冬季护血管该如何用药膳
冬季护血管该如何用药膳作者:吕斌来源:《家庭医学》2024年第02期進入冬季,气温的骤降不但对人体的御寒能力带来考验,不断来袭的“冷气”也容易刺激不耐寒的机体血管。
此时想要保护血管不受寒潮侵扰,在注意物理保暖的同时,也可以从饮食方面人手,适当选食一些有助于养护血管的食物,或烹煮一些兼具养护血管的药膳汤粥来吃,帮助血管保持良好的“运作”状态。
“心血管的健康,与每日三餐是否合理搭配密切相关,一日三餐要保持食物的多样性,才有利于保护心血管。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江涛教授提醒,养成良好饮食习惯,能为血管健康打下良好基础。
除了不要挑食、不要暴饮暴食之外,日常饮食中讲究荤素搭配,烹餐时多选蒸、煮、涮等清淡方式,避免食用过多的高油脂、高盐及高糖食物。
在主食的选择上要“粗细”搭配,适当增加一些粗粮的食用比重。
以上诸多看似不起眼的饮食习惯沿承,能为心血管“穿上一件防护服”,有助于其保持较好的抵抗力。
“入冬后,依循中医上所讲的‘秋冬养阴’‘无扰乎阳’的原则,将一些能够为身体补充热能且具有清淡甘温之味的食物混搭食用,有助于养护血管。
”在江涛教授看来,冬季烹煮鸡、鸭、鹅等禽肉时,搭配上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同食,就可以在为身体补充能量及营养的同时,起到强健血管的作用。
注意选食一些血管“青睐”的食物,同样对血管的养护、疏通有益。
江涛教授介绍,例如鲑鱼、金枪鱼、鳗鱼等深海鱼,因富含Q-3脂肪酸,在冬季适当选食,不仅能为身体提供蛋白质,也会起到改善血管弹性和通透性的辅助效果,有利于防止一些心血管相关疾病的发生。
大豆、红豆、芸豆、豌豆、黑豆、豆腐、豆浆、豆干、豆花等豆类及豆制品,大多富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卵磷脂、蛋白质及多种维生素,食用后能帮助降低人体内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有利于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有助于疏通血管,辅助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核桃、榛子、杏仁、腰果、巴旦木、黑芝麻等坚果类食物,蘑菇、平菇、香菇、黑木耳等菌菇类食物,海藻、海带等海产类食物,以及牛奶、蜂蜜等流质食物,在冬日食用,也能对心血管的健康起到积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冬季饮食原则!
心血管患者的饮食和我们健康人的饮食是有区别的,因为如果我们在生活重要是不注意这些饮食原则和禁忌,就很可能会让病情加重。
所以下面我们就去了解心血管患者冬季饮食要注意哪些问题,希望大家可以从中得到好的建议。
过食海参会诱发高脂血症
不少心血管患者都推崇秋季吃海参进补。
海参的“精氨酸”的含量高,是为数不多的高蛋白、低脂肪、低糖、无胆固醇的保健食品之一,而且含有独特的海参黏多糖,确实很适合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及动脉硬化患者食用。
很多经济状况不错的患者,就大吃海参,觉得比吃药划算。
实际上,很多东西过量食用都不一定是好事。
海参如果进食过多会引起体内血脂代谢异常,反而会诱发高脂血症。
此外,若是患上了急性肠炎、菌痢、感冒、咳痰、气喘的话,也不能吃海参。
长期吃素反增冠心病风险
有些患者生病前喜欢大鱼大肉地吃,结果导致血脂过高引发了冠心病,出院后为了避免血脂增高,就开始不吃肉改吃素,这样就好吗?
长期吃素容易造成人体蛋白质、脂肪摄入不足及脂溶性维生素A、D、E、K和微量元素的缺乏,导致营养失衡。
重要的是,长期吃素的人其体内还会缺乏维生素B12,这样就会造成动脉血管内壁增厚,导致血管硬化,而血管硬化又是冠心病发生的基础。
所
以,适当吃素能预防冠心病,但长期吃素则又有可能成为诱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现在人们的生活好了,对身体补充的营养液就会越来越多,可是却发现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确实大不如从前。
这最根本的一个原因也是离不开健康饮食。
因为病从口入,而且很多的疾病治疗也是通过食疗的方法去调理和改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