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4单元 环境与发展 第一节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学案 鲁教版必修第二册.docx

合集下载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单元环境与发展第一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课件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单元环境与发展第一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课件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空间结构等。
链接生活在城市道路两侧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化带,它们的作用
是什么?
提示:城市交通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具有释放氧气、吸烟滞尘、降
噪隔音、美化环境等作用,还是划分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以及人
行道的隔离带。
自主预习
自我检测
三、案例:交通变化与扬州城市发展 1.地理位置:江苏省扬州市地处长江北岸,京杭运河纵贯南北,是 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2.古代扬州:繁华都市 (1)春秋时期:吴国为北上伐齐运输粮草而开凿“邗沟”,将长江与 淮河贯通。 (2)隋唐时期:京杭大运河作为漕运大通道,沿岸城市商业繁荣,扬 州以其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成为南北水运中心。 (3)明清时期:扬州凭借水陆交通区位优势,形成全国最大的海盐 集散地,成为商业繁荣的世界级大都市。
自主预习
自我检测
链接生活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为何会影响聚落形态的变化? 提示:交通运输通过改变空间的通达性,对城市土地的利用方式 产生影响,使得城市发展的空间扩大。同时,城市的功能结构发生 改变,进一步使得城市的空间形态也发生变化。
自主预习
自我检测
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 1.交通布局分类:一般分为联系不同城市之间的外部交通布局以 及城市内部交通布局。 2.城市外部交通布局 科学合理的外部交通布局的优势: (1)有利于改善区域发展条件; (2)增强区域之间的交流合作; (3)提升区域社会经济活力; (4)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和巩固国防。
答案:(1)B (2)B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下图为某市城区扩展图,其中箭头表示其城区随时间扩张的方向及
范围,据此完成1~2题。
1.该市古商业区利用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 )
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

_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单元环境与发展第1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学案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_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单元环境与发展第1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学案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一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课程标准素养目标任务设定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1.结合实例,认识和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学会正确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地理实践力)2.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及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综合思维)1.现代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有哪几种?如何选择交通运输方式?2.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有何影响?3.城市交通布局有哪些种类?对区域发展有何影响?4.如何缓解城市交通问题?5.扬州兴盛与衰落的原因是什么?一、运输方式与区域发展1.交通运输的作用:是联系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活动的重要纽带,并为区域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

2.现代主要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等。

3.新特点(1)运输工具:大型化、高速化、专业化。

(2)货物运输方式综合化。

4.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运输方式深刻地影响着聚落形态及其延伸方向。

(2)运输方式的发展变化加强了区际联系,推动了区域发展,而区域发展也促进了交通运输的进一步发展。

(3)运输方式的发展和变化增强了客货运输的选择性,扩大了地区影响力,推动了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名师点拨]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五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各有优缺点,在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往往要考虑时间、物品性质、重量、运输距离和价格等因素。

将运输方式与对应的聚落形态连线。

提示: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1.交通布局的分类:联系不同城市之间的外部交通布局以及城市内部交通布局。

2.科学合理的外部交通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有利于改善区域发展条件。

(2)增强区域之间的交流合作。

(3)提升区域社会经济活力。

(4)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和巩固国防。

3.城市内部交通布局(1)作用:是维持城市高效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基础。

(2)城市路网:是在一定自然、历史、经济与社会条件下为满足城市交通运输需求而建设的。

(3)缓解城市问题的措施①发展公共交通。

②合理规划停车场。

③明确道路分工。

《4.1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4.1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交通运输方式及其选择》微课教学设计三、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当今世界,交通运输方式正向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四、小结1.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2.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3. 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小试牛刀下图为公路、高铁和航空三种交通运输方式在不同运输距离上的市场份额。

读图1~2题。

1.(2017山东济宁一模)图中公路与高铁两种运输方式市场份额竞争最激烈的运输距离在( )。

A.50—150 kmB.200—300 kmC.700—800 kmD.950—1 050 km2.(2017山东济宁一模)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高铁运输,航空运输应采取的应对措施有( )①压缩、淘汰部分中短途航线②增加航运班次,节省候机时间③长途航线采取直线飞行,减少成本,降低票价④开发广大农村地区市场,大力建设航空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下图表示四种货物生产运输过程中的相关特征,距离原点O越远,表示数值越大。

据此回答3~4题。

3.适合航空运输的货物是( )A.①B.②C.③D.④4.货物④最佳运输方式是( )A. 铁路B. 公路C. 河运D. 海运总结反思用于教学的内容须要贴近学生的经验,能够被学生解读,为学生熟知,能够触发学生的已有知识。

交通运输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基础,学生们对此有感性认知。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指向学科中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综合分析的方法,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思想,使这些内容能够被学生概括,抽象,形成理性思维,以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新鲁教版第四单元第一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学案

高中地理新鲁教版第四单元第一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学案

第一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开展一、运输方式与区域开展1.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大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等。

2.运输方式对聚落的影响深刻地影响着聚落形态及其延长方向。

3.运输工具的特点:(1)大型化、高速化、专业化。

(2)货物运输向多种方式联运、集装箱运输等综合化方向开展。

4.运输方式开展和变化的影响(1)加强了区际联系,推动了区域开展,而区域开展也促进了交通运输的进步开展。

(2)增加了客货运输的选择性,扩大了地区影响力,推动了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开展。

二、交通布局与区域开展1.城市外部交通布局:有利于改善区域开展条件,增加区域之间的沟通合作,提升区域社会经济活力,还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和稳固国防。

2.城市内部交通布局(1)作用:维持城市高效运行和健康开展的根底。

(2)特点:具有运输速度快、运输量大、运输效率高等特点。

3.缓解城市交通问题的措施(1)合理规划道路、扩大路网规模,还要加强交通管理。

(2)调整优化城镇空间结构,促进土地利用结构多核心的形成。

(3)削减出行距离,错峰出行以及建立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平台等。

三、案例:交通变化与扬州城市开展时期交通变化城市开展古代扬州春秋时期邗沟水运繁华都市:全国最大的海盐集散地,商业富强的世界级大都市隋唐时期京杭大水道漕运明清时期水陆交通兴旺近代扬州19世纪初海运兴起,黄河改道,京杭大水道山东段淤废渐渐衰落:内河水运枢纽地位衰落20世纪初海运完全取代水道漕运,津浦铁路建成通车今日扬州1949年以来整治京杭大水道,改善通航条件重新焕发活力:“宁镇扬一体化〞建设2014年“中国大水道〞入选?世界遗产名录?21世纪已建成水、陆、空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一、推断题1.历史上以水运为主的时期,聚落形态多呈放射状。

()2.重庆是座依山而建,因水而兴的城市。

()3.在铁路线及其交会站点形成的一些聚落,往往成为区域开展新的增长点。

() 4.调整优化城镇空间结构,对缓解城市交通问题不起作用。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单元环境与发展4.1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课件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单元环境与发展4.1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课件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称。据此完成(1)、(2)题。
(1)“武汉三镇”格局形成的最主要的区位条件是
()
A.平原广阔
B.矿产开发
C.温暖湿润
D.河流交汇
(2)随着现代综合交通的不断发展,武汉市城市形态在 沿江发展的基础上,将进一步趋向 ( ) A.沿河流条带状发展 B.沿公路、铁路多轴向发展 C.集中式团块状发展 D.放射状发展
三、案例:交通变化与扬州城市发展
时期
古代 扬州
春秋 隋唐 明清
交通变化 “_邗__沟__”水运 _京__杭__大__运__河漕运 水陆交通发达
城市发展
繁华都市:全国 最大的_海__盐__集 散地
时期
近代 扬州
19世纪初 20世纪初
交通变化 海运兴起,_黄__河改 道,_京__杭__大__运__河山 东段淤废 _海__运__取代运河漕运, _津__浦__铁路建成通车
【思路点拨】解此题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针对城市功能确定应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 (2)原因分析类试题,关键词为“港口”“经济效益”, 解题方向为“为什么”。
【解析】第(1)题,从材料中得知,中欧班列的开通,使 该市成为中国货物在欧洲中部的重要集散地,因而罗兹 市应该重点发展物流仓储。第(2)题,该题属于原因分 析类题,关键词为“港口”“经济效益”,解题方向为 “为什么”。可以结合影响港口建设的经济腹地、城 市依托、交通等方面进行分析。
D.京沪高速铁路的兴建可能引起德州城市空间形态变 化
【解析】(1)选C,(2)选D。第(1)题,由于有京沪高铁、 公路、海运等新的更为便捷的交通运输方式的出现,德 州附近的运河航运地位下降,靠河运起家的德州失去了 昔日的繁华。第(2)题,高铁对沿线地区的带动作用非 常明显,会对德州的空间形态分布造成一定的影响。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环境与发展 第一节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教学案 鲁教版必修第二册-鲁教版高一第二册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环境与发展 第一节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教学案 鲁教版必修第二册-鲁教版高一第二册

第四单元环境与发展1.现代运输方式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运输,其向大型化、高速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2.运输方式深刻的影响着聚落形态及其延伸方向,运输方式的发展变化加强了区域联系,推动了区域发展。

3.现代化的城市内部交通网络系统具有运输速度快、运量大、运输效率高等特点,但也出现了交通问题。

4.长江经济带是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5.“一轴”“两翼”“三极” “多点”是长江经济带新的发展格局,同时要加强其生态环境保护。

6海洋权益是国家领土向海洋延伸形成的一些权利和利益,要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

7.南海诸岛、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我国固有的领土,有史为凭,有法为据,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8.全球普遍存在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如资源耗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

9.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兼顾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

学习本单元内容后,学生能收集和呈现某区域地域联系、环境问题等方面的地理数据、图表和地图(地理实践力)。

能够描述交通运输的布局及变化,解释不同地区交通布局、环境问题的影响因素,明确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关系(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能够形成交通运输布局、经济带与资源环境问题关系的初步意识(人地协调观)。

与本单元知识相关的名校及专业根据《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7-2018)交通运输类、海洋类、环保类大学排名1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类A+2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类A+3 厦门大学海洋类A+4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类A+5 清华大学大学环保类A+6 哈尔滨工业大学环保类A+与本单元知识相关的名人及职业第一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课标内容核心素养目标结合实例,说明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1.了解交通运输方式。

【区域认知】2.理解不同历史阶段,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变化对区域发展产生的影响。

【综合思维】3.理解交通运输布局的时空变化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4.1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第2课时)教学设计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4.1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第2课时)教学设计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2.制作一份关于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规律和特点的PPT,要求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每页不超过30字,总共不少于10页。
3.针对你所居住的城市或乡村,提出一项优化交通运输网络的建议,并分析其可行性。要求不少于500字,可以从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进行论述。
4.案例分析:选取一个国内外典型的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启示。要求不少于800字,可以采用论文、报告等形式。
2.教学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汇报: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对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关系的认识和理解。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知识的掌握。
2.练习题类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涵盖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5.观察身边的交通运输现象,拍摄一组照片或视频,并配以简短的文字说明,展示交通运输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求不少于5张照片或1分钟视频。
6.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参与一次关于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如访谈、问卷调查等,并撰写一篇实践报告,不少于1000字。
作业提交要求:
1.所有作业均要求手写或电子文档提交,字迹清晰,内容完整。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具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交通运输在区域发展中的具体作用和影响机制认识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较高,但对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关系的理解可能较为表面,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高一地理课件(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高一地理课件(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04
随堂练习
交通运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区域发展
拉萨环城快速公路是我国国内海拔最高的环城路,全长近100千米, 道路中有几十处路段采用隧道和桥梁建设,设计为时速60千米/小时。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环城路有几十处路段采用隧道和桥梁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A.地形起伏 B.城镇分布 C.技术先进 D.河网稠密
阅读知识窗思考以下问题: 1.分析京沪铁路与京沪高铁分别有哪些意义。 2.为什么国家要规划建设京沪高铁二线?
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
• 城市内部交通是维持城市高效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基础。 城市中各类道路相互联系、相互交织而形成的路网,是在一定自然、历史、经济与 社会条件下为满足城市交通运输需求而建设的。适应不断扩大的城市空间范围,具 有运输速度快、运输量大、运输效率高等特点的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近年来在一 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得到迅速发展。
6.该岛上无铁路运输的主要原因是( A )
A.地域狭小,铁路运输成本高 B.地质复杂,铁路修建投资大
C.物产贫乏,运输需求小
D.自给自足,对外联系少
3.历史上扬州兴起得益于( A )
A.内河航运发展
B.行政中心变迁
C.矿产资源开发
D.陆路交通发展
4.与河运相比,公路运输( B )
A.单位能耗低 B.机动灵活 C.运费较低 D.运量较大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5.图示岛屿公路干线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C)
A.海陆位置
B.地质地貌
C.社会经济
D.科学技术
运输方式与区域布局
活动:探究运输方式与城镇聚落发展
【思考题】
1.读图4-1-6,说明不同时期城镇区 域规模及空间形态的发展变化。 2.用实例说明近年来你的家乡运输方 式的发展变化,以及对区域发展所产 生的影响。

新教材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四单元环境与发展 精品教学课件(含单元学习及复习)

新教材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四单元环境与发展 精品教学课件(含单元学习及复习)

D.综合交通使城市多方向分散扩展
【解析】选C。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水路交通时代,城市形态
受河流影响较大,多沿河呈带状发展;随着多种交通方式的出现,城市的形态开始
由单一形式向多元形式转变,综合交通更使城市多方向分散扩展。
4.2014年11月18日,首趟“义乌—马德里专线”货列到达了终点马德里。与以往海
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 区经济发展等
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自然条件对线路建 设的障碍,并减少其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
2.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原则——“低、高、大、小”
成本低
山区线路起伏要少,尽量沿等高线修建,尽量减少隧道 修建量;平原道路要直,桥梁少
安全性高
山区线路避开陡坡、陡崖、地质条件不稳定区;平原避 开沼泽区
城市发展 繁华都市:全国最大的 _海__盐__集散地
逐渐衰落:内河水运枢纽地 位衰落
时期
1949 年后
今日 扬州 21世

交通变化
整治京杭大运河,改善_通__航__ 条件
“中国大运河”入选 《_世__界__遗__产__名录》 已建成水、陆、空_立__体__交通 运输网络
城市发展
重新焕发活力:“宁镇扬一 体化”建设
【素养提升】 2019年春运从1月24日持续到3月3日,共39天,春运期间,全国旅客发送量达
到29.1亿人次,同比增长3.6%,其中铁路运送旅客3.32亿人次,增长12.7%。
(1)(地理实践力)春运期间,大多数外出务工者回家过年不选择航空的主要原因 是什么? 提示:主要是因为航空的运输价格较高。
探究一 运输方式与区域发展 【教材探究】 探究运输方式与城镇聚落发展 阅读教材第88~89页活动探究运输方式与城镇聚落发展和图4-1-6 交通方式与 城镇聚落形态示意,探究以下问题。

高一地理《交通运输布局》学案鲁教版

高一地理《交通运输布局》学案鲁教版

高一地理《交通运输布局》学案鲁教版高一地理《交通运输布局》学案鲁教版活动建议l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

l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l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l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l设置一些生活中可能出现的运输情境和相应问题。

l收集资料,调查本地交通线路和站点的布局情况。

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第一课时)【设计思路】学生对该部分知识有较多的生活体会,对交通运输线和点也不陌生,也有着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

另外,必修二前面几个单元学习中都涉及区位选择相关的知识,因此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缺乏完整有序的思维结构。

在能力层面上,存在着提取信息以及运用地理知识、原理解决问题等能力不足的问题,需要教师合理设计问题,逐步引导。

从教学方法看,本课可以灵活运用运用问题导学法、文献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合作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活动。

使学生在充满生机的探究性活动中掌握学习目标,掌握交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和思路。

【知识构建】课程标准关于本课的“标准”其具体要求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区位因素。

二是交通运输站点建设的区位因素。

两部分内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三是城市交通网规划的原则。

【教学目标】1.通过设计线路活动,知道影响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区位因素。

2.通过案例分析,理解交通运输线布局因素的发展变化。

3.通过案例分析,能够分析交通运输建设的重要性。

4.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形式,能够从材料、图表中提取信息,分析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依据课程标准,可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交通运输线路和点的布局”。

教学的侧重点不在于交通运输线或点案例本身,而是学会交通区位选择的分析思路和方法。

2.教学难点本课的知识内容并非理解难点,而应该以“如何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线”,即分析方法和思路作为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提前一周布置学生任意选择家乡的交通运输线(铁路、河运等),搜集相关资料,并思考它们的布局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新教材)2020鲁教版必修二4.1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学案

(新教材)2020鲁教版必修二4.1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学案

第四单元环境与发展第一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课标呈现结合实例,说明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课标解读综合思维:理解交通运输布局的时空变化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区域认知:了解交通运输方式地理实践力:理解不同历史阶段,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变化对区域发展产生的影响人地协调观:认识到交通的发展影响区域的发展,树立和谐的人地观知识点1 运输方式与区域发展一、运输方式与区域发展联系区域之间_________与社会活动的重要纽带1、作用为区域发展提供________保障原始方式:手提肩扛、牲畜驮运2、变化现代方式:____________、公路、水路、航空、_______________3、交通运输方式优缺点结合以下生活实例,分析这些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案例1 广州的一位特殊病患者急需输入一种特别血型的血,而该市血库中暂时没有,经联系在北京的一家医院找到该血型的血。

你认为此时宜选用最佳的运输工具是什么?案例2 上海宝钢最近从淮南购买5000吨煤炭,需要从太原运到上海,你认为最经济的运输方式是什么?案例3 学校超市购买一批学习用品,需要从济南市中区运往莱芜区,你认为最合理的运输方式是什么?案例4 新疆的天然气输往上海,你认为最经济的运输方式是什么?案例5 日本最近从中东购买10万吨原油,需要从中东运到日本,你认为最经济的运输方式是什么?.交通运输方式优缺点的一般选择方法五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各有优缺点,在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往往要考虑时间、物品性质、重量、运输距离和价格等因素。

对点演练任务铁路 公路 海运 河运 航空 管道 从大同运2000吨煤到秦皇岛 从南非运一批钻石到上海方式优点缺点适宜运输的货物铁路运输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

运量大,速度快,运费低。

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

大宗、笨重、长途运输,如矿产、金属、牲畜等工农业原料及产品。

《第一节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最新教研教案教学设计(统编鲁教版高中必修第二册)

《第一节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最新教研教案教学设计(统编鲁教版高中必修第二册)

第四单元环境与发展第一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是新教材必修二第四单元的重要知识点,也是高中地理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我们的日常生活、产业(农业、工业、服务业)生产都离不开交通。

交通运输布局是一个相对宏观和抽象的概念,同时我们也能体会到交通变化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所以这节课的学习对学生来讲既具有知识趣味性,又具挑战性。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新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本节课的内容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重点围绕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分析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讲解。

一、运输方式与区域发展这部分内容首先介绍了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和现代化交通的类型,然后分析了交通运输方式对聚落的影响以及交通运输方式的新特点。

接着分析了交通运输方式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首先介绍了交通布局的类型,然后分别分析了城市之间的外部交通布局和城市内部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最后陈列出如何缓解城市交通问题的措施。

三、案例:交通变化与扬州城市发展首先简单介绍了扬州,然后重点分析了古代、近代、今日扬州的交通变化与城市发展,总结出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交通运输的变化影响城市的兴衰,区域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交通运输的建设。

教学目标:1.了解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2.掌握运输方式的变化及其对聚落、区域发展的影响。

3.掌握交通运输的区位选择。

4.掌握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结合实例,说明交通运输方式、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区域认知:结合交通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的特点指出区域自然、人文地理特征。

人地协调观:理解交通发展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树立和谐的人地观。

地理实践力:调查学校所在地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及其交通布局特点和影响。

1、运输方式的变化及其对聚落、区域发展的影响。

2、交通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师准备:课件、学案、投影仪等。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 第4单元 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与意义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 第4单元 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与意义

结合材料探究: (1)城市群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群内城市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 京津冀三地如何进行产业分工才能实现优势互补? 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和优势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分工体系。北京充 分发挥其人才优势,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天津利用其现代化制造业的基础和 天然的港口优势积极发展第二产业;河北应充分利用其资源丰富和劳动力 众多的优势,积极承接京津两地产业的转移,并积极发展第一产业,为京津 两地提供农副产品。
[必备知识]
涵盖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
一、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
1.内涵
(1)缩小地区发展差异,实现经济发展水平和_人__民__生__活__水__平___的共同提高。
(2)实现地区间的_合__理__分__工___,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
(3)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消除地区___壁__垒_____。
(4)实现可持续发展,降低开发的_资__源__环__境___代价。
2.类型
(1)区域内部统筹:主要是指区域内部各_生__产__要__素___和利益群体,通过目标
和行动间的协同,实现区域经济、___社__会_____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2)区域之间协作:主要是指依托资源互补、_产__业__关__联___和文化相通等,促
[方法突破]
1.正确认识现阶段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1)主要成就及特点 ①经过多年的调整,特别是一系列重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区域 结构的协调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②区域协调发展思路及方式得到进一步调整、优化。
进入新的区域协调发展阶段 表现 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支持更加具体和有力
空间开发重点转向以功能开发为重点
(2)试分析解决京津冀三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促进京津冀一体 化发展应该采取的措施。

4.1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第1课时)教学设计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4.1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第1课时)教学设计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案例分析、问题探究、小组合作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运用地图、地理信息技术等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交通运输网络格局,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3)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会强调交通运输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我们作为公民应关注的国家发展战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认识到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积极影响,激发他们为我国交通运输事业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对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关系的认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交通运输项目(如高速铁路、机场建设等),分析其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要求:不少于500字,内容包括项目概况、对当地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我国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可能对交通运输的实际影响和作用机理理解不够深入。
学生在这个阶段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尤其是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交通运输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地图等工具分析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过程与方法:
1.采用案例分析、问题探究、小组合作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单元环境与发展第一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课件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单元环境与发展第一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课件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B.避开山脊
C.联系居民点
D.避开断层
()
3.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点有
()
①沿河分布 ②沿交通线分布 ③沿断层线分布
④聚落的规模与地形有关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第 2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铁路弯曲是为了联系更多的
居民点。第 3 题,由图可直接读出,居民点多是沿河和交通
线分布。
答案:2.C 3.A
为主时期聚 聚落 落分 形布 态: :沿 呈
江河 条带
、湖泊、海港、 状
海湾
分布
(2)运输方式的发展变化加强了 区际联系 ,推动了区域发展。
(3)运输方式的发展和变化增强了 客货运输的选择性,扩大
了地区 影响力 ,推动了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 1.外部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 (1)含义:联系不同城市之间的交通布局。
拥堵状况 ③形成北京、天津和石家庄机场协同作业新格局
④使首都的核心商贸区南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第 3 题,市内交通主要是方便人们出行乘坐,北京市内地 面交通枢纽布局首先要考虑的是居民出行,B 对。政治职能、历 史背景、地价高低有影响,不是首要考虑因素。第 4 题,交通线 路的变化,影响产业布局,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建成,将促进京 津冀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①对。机场建设是航空运输,不能缓 解北京市交通拥堵状况,②错。形成北京、天津和石家庄机场协 同作业新格局,③对。不会导致首都的核心商贸区移动,④错。 选 A。 答案:3.B 4.A
一、运输方式与区域发展 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 (1)主要方式:包括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等。 (2)发展特点:运输工具大型化、 高速 化、专业化,货物运 输向多种运输方式 联运 、集装箱运输等 综合化 方向发展。

(新教材)2020鲁教版必修二4.1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学案

(新教材)2020鲁教版必修二4.1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学案

第四单元环境与发展第一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课标呈现结合实例,说明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课标解读综合思维:理解交通运输布局的时空变化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区域认知:了解交通运输方式地理实践力:理解不同历史阶段,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变化对区域发展产生的影响人地协调观:认识到交通的发展影响区域的发展,树立和谐的人地观知识点1 运输方式与区域发展一、运输方式与区域发展联系区域之间_________与社会活动的重要纽带1、作用为区域发展提供________保障原始方式:手提肩扛、牲畜驮运2、变化现代方式:____________、公路、水路、航空、_______________3、交通运输方式优缺点结合以下生活实例,分析这些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案例1 广州的一位特殊病患者急需输入一种特别血型的血,而该市血库中暂时没有,经联系在北京的一家医院找到该血型的血。

你认为此时宜选用最佳的运输工具是什么?案例2 上海宝钢最近从淮南购买5000吨煤炭,需要从太原运到上海,你认为最经济的运输方式是什么?案例3 学校超市购买一批学习用品,需要从济南市中区运往莱芜区,你认为最合理的运输方式是什么?案例4 新疆的天然气输往上海,你认为最经济的运输方式是什么?案例5 日本最近从中东购买10万吨原油,需要从中东运到日本,你认为最经济的运输方式是什么?.交通运输方式优缺点的一般选择方法五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各有优缺点,在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往往要考虑时间、物品性质、重量、运输距离和价格等因素。

对点演练任务铁路 公路 海运 河运 航空 管道 从大同运2000吨煤到秦皇岛 从南非运一批钻石到上海方式优点缺点适宜运输的货物铁路运输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

运量大,速度快,运费低。

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

大宗、笨重、长途运输,如矿产、金属、牲畜等工农业原料及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学习目标1.理解主要运输方式的特点。

2.掌握运输方式对聚落的影响。

3.掌握运输方式的变化及其影响。

4.理解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一、运输方式与区域发展1.现代化运输方式类型: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等。

2.现代运输方式新特点:运输工具大型化、高速化、专业化,货物运输向多种运输方式联运、集装箱运输等综合化方向发展。

3.运输方式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深刻地影响着聚落形态及其延伸方向。

历史上以水运为主的时期,聚落形态多呈条带状。

(2)加强了区际联系,推动了区域发展。

(3)运输方式的发展和变化增强了客货运输的选择性,扩大了地区影响力,推动了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在铁路线及其交会站点形成的一些聚落,往往成为区域发展新的增长点。

判断1.不同的运输方式一般互不联系。

( × )2.河流流经的地区,聚落一般沿河流呈条带状分布。

( √ )3.青岛港建造集装箱码头是运输工具专业化的体现。

( √ )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1.城市外部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作用⎩⎪⎨⎪⎧改善区域发展条件增强区域之间的交流合作提升区域社会经济活力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2.城市内部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1)作用:是维持城市高效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基础。

(2)现代化交通网络的特点:运输速度快、运输量大、运输效率高等。

(3)问题:城市交通拥堵,城市交通污染。

(4)缓解城市交通问题的措施:①合理规划道路、扩大路网规模;②加强交通管理;③调整优化城镇空间结构,促进土地利用结构多核心的形成,减少出行距离;④错峰出行;⑤建立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平台等。

判断1.城际高铁是维持城市高效运行的基础。

( × )2.市内公交系统对增强区域之间的交流合作意义重大。

( × )3.共享单车的投放有利于缓解市内交通问题。

( √ )4.城市交通问题主要是交通拥堵。

( × )三、案例:交通变化与扬州城市发展1.古代扬州:凭借京杭大运河的水运条件,古代的扬州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级的繁华大都市。

2.近代扬州:随着海运兴起、运河淤废、铁路通车,扬州地位一落千丈。

3.今日扬州:1949年以来,对京杭大运河多次整治,加上扬州交通布局优化,扬州重新焕发活力。

思考近代扬州衰落的原因有哪些?答案①黄河改道,导致运河淤废,失去航运价值;②海运兴起,取代了运河的漕运,扬州的水运枢纽地位衰落;③津浦铁路通车后,铁路沿线城市迅速崛起,运河沿岸城市扬州地位随之衰落。

探究点一交通运输方式及选择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四种运输方式的运费比较图,G为管道运输。

材料二共享单车是一种新型共享经济形式。

除了较早入局的摩拜、ofo外,整个2016年至少有25个新的共享单车品牌汹涌入局,其中还包括电动自行车共享品牌。

1.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字母代表的运输方式:E________,F________。

假如现在有20吨活鱼需要从青岛运往济南,你会选择________运输方式,解释你作出该种选择的理由。

答案铁路水路公路①活鱼较容易死亡、变质,需要较快地运达目的地;②济南与青岛的距离较近;③公路运输不仅速度较快,短距离运输成本低,而且灵活便利;④现代(冷藏)技术的提高和先进设备的广泛应用,保障了货品的新鲜。

2.请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判读在O~A、B~C这两段距离上,运费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哪一种运输方式?答案在O~A段距离上管道运输的运费最高,公路运输的运费最低;在B~C段距离上公路运输的运费最高,水路运输的运费最低。

3.共享单车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哪些好处?答案①共享单车环保意义重大,减少了碳排放量。

共享单车的出现,为城市居民增加运动时间,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减轻城市交通拥堵与环境污染做出了巨大贡献。

②促进了共享经济的发展。

继共享单车之后,又出现了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等新的共享经济领域的尝试和探索,虽然不尽如人意,但共享单车成功的案例说明,共享经济的大门已经打开,探索还会继续。

③密切了城市与人的联系。

开着汽车在一座城市穿行,与骑车穿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看到和了解到的风土人情不一样,心情也可能不一样。

慢下来,才能近距离或面对面地去触摸和了解一座城市,感受城市文化,才会热爱这座城市,主动参与城市文化的保护。

1.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评价方式优点缺点运输对象发展铁路运量大,运速快,运价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造价高,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大宗、笨重、长途货运(如矿石、牲畜、金属等)及客运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高速化公路机动灵活,周转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运量小,耗能多,长途运输成本高,运费高短途货运和客运,承担集散转运任务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2.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1)明确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2)明确各种运输方式的适用范围各种运输方式都有其最适用的范围。

在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往往要考虑时间、物品价值大小、重量、运输距离和价格等因素。

采用优选法确定货运方式根据货运的需要,先看距离是远还是近,再看运量是多还是少,运费是高还是低,最终用优选法来确定运输方式。

下图表示四种货物生产运输过程中的相关特征。

读图,完成1~3题。

1.适合航空运输的货物是( )A.①B.②C.③D.④2.货物④的最佳运输方式是( )A.公路B.铁路C.河运D.海运3.生产布局受交通制约最明显的货物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 1.C 2.A 3.B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货物③具有价值较高、运距较长、重量较轻的特征,适合航空运输。

第2题,货物④具有运距较短、重量较轻的特征,一般采用公路运输。

第3题,货物②具有价值低、重量较大与运距较长的特征,降低运费是其生产布局首先考虑的因素。

探究点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根据材料和图,思考下列问题。

下图是“京津地区主要交通布局图”,京津之间建有一大型商城,经营得红红火火,主营国际品牌,价格优惠。

1.大型商城经营红火的原因有哪些?答案①位于京津两大城市之间,顾客来源广;②京津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市场需求量大;③商城靠近铁路、公路,货运交通便捷,成本低;④位于大城市外围,土地价格低,成本低。

2.京津之间建有城际铁路,对京津地区的发展有什么作用?答案有利于完善京津两城之间的交通布局,改善京津地区的发展条件,增强京津之间的交流合作,提升京津地区的社会经济活力。

3.北京市内交通路网规模越来越大,但因人流、车流过多,交通仍存在一些问题。

思考北京市内存在哪些交通上的问题?有哪些方法可以缓解这些问题?答案主要问题有城市交通拥堵、交通污染。

方法:①合理规划路网建设,优先发展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②调整优化城镇空间结构,形成多核心的土地利用结构以减少出行距离;③加强交通管理,减少交通拥堵;④错峰出行;⑤建立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平台等。

1.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交通布局外部交通布局内部交通布局组成联系不同城市之间的交通城市中的各类道路与区域发展的关系①改善区域发展条件;②增强区域之间的交流合作;③提升区域社会经济活力;④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和巩固国防城市空间范围不断扩大,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朝向运输速度快、运输量大、运输效率高等方向发展2.城市交通问题及解决措施问题解决措施①城市交通拥堵;②城市交通污染①合理规划道路、扩大路网规模;②加强交通管理;③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以便缓解交通拥堵、节约能源、降低污染、改善城市环境;④调整优化城镇空间结构,促进土地利用结构多核心的形成,减少出行距离;⑤错峰出行;⑥建立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平台等读“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空间关系示意图”,完成4~5题。

4.分析两种模式的高速公路对城市建成区的影响,可知( )A.甲模式不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B.乙模式需要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C.甲模式对城市建成区景观与环境的影响比乙模式大D.乙模式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比甲模式大5.从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关系的动态变化看,可推断( )A.城镇化初期,高速公路遇到城市时一般会采用甲模式B.随着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展,乙模式有向甲模式演变的趋势C.在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甲模式会消失D.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不会同时存在甲模式和乙模式答案 4.C 5.B解析第4题,直接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模式高速公路从城市建成区穿过,A错;乙模式高速公路从城市建成区外经过,B错;对比两幅图可知,甲模式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景观与环境的影响比乙模式大,C对,D错。

故选C。

第5题,城镇化初期,高速公路一般不直接穿过城市建成区,以避免其对城市内部交通及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随着城市面积扩大,高速公路部分被城市包围,逐渐由乙模式向甲模式演变。

故选B。

探究点三交通运输布局变化与聚落形态根据下图中某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1949年以前该市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该因素对城市具有哪些功能?答案河流。

供水和运输功能。

2.1949年以前该市的空间形态有何特征?其原因是什么?答案城市空间形态沿河道伸展呈带状。

1949年以前,河运是该城市的主要运输方式,沿河交通便利,因此城市形态呈现沿河道呈带状分布的特点。

3.目前该市的空间形态与1949年以前相比主要的变化有哪些?影响该市空间形态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区由沿河道分布逐渐向沿铁路和公路干线扩展。

其原因是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发生变化(铁路、公路取代水运成为运输方式的主体)。

4.与图示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相似的城市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答案株洲、扬州、嘉兴、济宁、临清等。

交通运输方式对聚落形态的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发展变化与交通运输方式及布局的变化密切相关,可从以下两方面理解。

(1)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2)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和变化影响聚落发展速度武汉三镇鼎立格局自古有之,而今却发生了很大变化。

读图,回答6~8题。

6.武汉三镇历史格局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平原广阔B.季风气候C.河流交汇D.矿产开发7.随着现代综合交通的不断发展,武汉市城市形态在沿江发展的基础上,将进一步趋向( ) A.集中式团块状发展B.沿河流条带状发展C.沿公路、铁路多轴向发展D.从放射状转向内聚发展8.武汉市的发展变化说明( )A.交通枢纽都能发展成为省级行政中心B.特大城市的衡量指标是人口的增加C.河流运输方式的兴衰变化会影响城市的兴衰D.城市主要交通线的变化会影响城市的格局答案 6.C 7.C 8.D解析第6题,武汉地处两河交汇处,河流交汇形成三镇格局。

第7题,随着交通发展,武汉城市形态将进一步沿交通线多轴向发展。

第8题,这一变化说明城市主要交通线的变化会影响城市的格局。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出行对时间因素的考虑逐渐增多,且时间因素可能成为选择交通方式的主导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