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书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名著
一·精读书目:
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著《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95年版
卡尔·马克思(1818~1883),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生于德国的特尔利城。马克思一生的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是马克思的两篇具有代表性的关于其哲学的纲领性论著。《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标志着马克思的哲学的基本思想的形成,而《〈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则标志着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结构框架的形成。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1945年写成的供自己进一步研究用的纲要。该提纲经恩格斯略作修改之后,作为其《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的附录公开发表。
马克思早年曾经深受黑格尔哲学的影响,后来又在费尔巴哈的影响下转向唯物主义,但又对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无视社会实践,抽象谈论人的本质和“爱”的说教等不满。该文是为了深入批判费尔巴哈哲学并与其划清界限而写的提纲。该提纲简明扼要,思想深刻,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主要是为了批判费尔巴哈以及其他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而写的。马克思在该提纲中首先指出了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即“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
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在此马克思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意义,强调了实践在检验认识真理性中的决定作用,以及实践对环境的改造作用、对宗教世界的世俗基础的改造作用。
在该提纲中,马克思还进一步批判了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性论,特别是其关于人的本质的看法;并给出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经典界说,即“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在此强调了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故人的本质也是具体的、历史的。他认为应从社会的、实践的角度来理解人及人的本质;不仅如此,对社会生活本身也应从社会实践的角度来理解,因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在该提纲的最后一节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哲学与以往的哲学的根本的不同,指出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以往的“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重要标志,从中可以看出,社会实践的观点和唯物辩证法思想是贯穿其中的主线。阅读该提纲对于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帮助。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又一纲领性文件。马克思在该序言里谈到了他考察资产阶级经济制度的次序,简要说明了自己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过程和动因,而其中对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根本方法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系统的经典的表述,则构成该序言的思想核心。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作了经典的论述,勾画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他在序言中明确地
提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并揭示了这两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即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他还明确提出了社会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的思想,并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还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这一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给出了明确的唯物主义的回答。马克思还进一步指出,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原因的判断不能以该历史时代的社会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马克思在该序言中还指明了社会革命的根源和意义,揭示了其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之间的关系,并初步提出了关于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基本历史阶段的构想。
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只有1400多字,应通篇精读,深入把握其精义;对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则可重点阅读其中的阐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的部分。
2.《反杜林论》恩格斯著《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1895),生于德国的莱茵省巴门市,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无产阶级的领袖和导师,马克思的最亲密的朋友和战友。他和马克思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许多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都是他与马克思二人合作完成的。
《反杜林论》是恩格斯在1876~1878年间为反驳杜林对马克思主义的攻击和为系统地阐述宣传马克思主义而撰写的经典著作。《反杜林论》共分三编,恩格斯在这三编中分别对杜林的错误言论进行批判的同时,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其中的
第一编为哲学编,此编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中对其哲学思想阐述最为充分和完整的论著,是恩格斯在哲学方面具有代表性的著作。
恩格斯的主要哲学著作除了《反杜林论》之外,还有《自然辩证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
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首先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作了初步的阐述,指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任务就是从自然界错综复杂的变化中找出其固有的规律来,并用理论的形式将其表述出来。他认为,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应具备两个基本的条件,即必须先有唯物辩证法的创立及有深广的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并认为,辩证的自然观代替形而上学自然观是不可避免的事,自然科学的一系列重大的发现已充分证明了自然界的辩证性质。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一书中还批驳了杜林的“原则在先”的错误观点方法,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原理,指出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其最终的结果,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历史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适合于自然和历史的时候才是正确的。
恩格斯在该书的哲学编的第四节中,批评了杜林的“包罗万象的存在是唯一的”的观点,指出了这种说法的折中主义和唯心主义的错误,并明确指出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其物质性。
关于时空等问题,恩格斯在第五节中阐述了时空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时空与物质不可分等基本思想。在第六节中,恩格斯进一步阐述了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指出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和物质一样都是既不能创造也不能被消灭的。恩格斯还进一步说明了物质的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并对各种基本的运动形式作了深入分析。
在第九节中,恩格斯批判了杜林的永恒道德及其哲学基础即永恒真理论。恩格斯深入地阐述了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辩证关系。恩格斯在第一编的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