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其对策国内外学者对企业文化有许多不同的认识和表述。
美国学者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在《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一书中指出:所谓企业文化通常是指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那些企业价值观念和经营实践。
著名经济学家魏杰在《企业文化塑造》一书中指出: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付诸实践的价值理念。
中国学者刘光明在《企业文化》中指出:企业文化是一种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之中形成的组织文化。
它所包含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均为该组织成员所共同认可。
从以上国内外学者给企业文化下的定义来看,他们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涵盖面也不尽一致,但是从整体上看,在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上并无本质上的区别。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一种共有的价值观,它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指导企业和企业人行为的哲学。
经过多年发展,企业文化已被认为是现代企业最具战略性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是直接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正是由于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巨大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开始有意识的培育企业文化,纷纷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以期通过文化力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提高经营业绩,提升管理水平,保持企业的生命力和活力。
然而,很多国有企业在建设和培育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往往只注意某一方面,忽略其他方面的相关配合;往往过于追求形式,脱离实
际管理,忽略自身特色等问题。
例如,有的国有企业照搬大公司先进经验,制订完备的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却发现与企业自身特点、文化内涵相冲突;有的国有企业将企业文化建设提留在作表面文章,不重视内在本质,认为企业文化建设等于开展文体娱乐活动,将文化视同一条口号等。
上述问题都已成为制约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和发展的瓶颈。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国有企业也面临着与国际正确接轨的新课题。
在此形势下,如何破解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难题,为企业提供科学的管理模式和强大的文化支撑,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发展现状
我国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形成,反映了国有企业管理理论与方法的演变和发展。
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一些大型国有企业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经营理念,如极具代表性的“大庆铁人精神”。
当时,我国经济体制还处于计划经济的制度体系中,企业文化这一概念也尚未形成,但一些国有企业的经营理念已经包含了文化结构特征,并伴随着历史、环境等方面的发展变革而改变。
有学者将改革开放前我国国有企业原有的企业文化类型分成四种:一是伦理型企业文化,该企业文化将企业行为的最高准则与人的行为等同,将伦理当作一种主要的管理手段,重精神轻制度。
二是政治型企业文化,该企业文化的主要特征是企业附属于行政机构,企业体制行政化。
三是人事型的企业文化,该企业文化注重人事关系。
四是“官本位”型企业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由党政主管部门直接培养、
直接委派任命,企业经营者没有风险意识。
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模式逐渐被引入到我国的国有企业中。
这一时期的国有企业更注重苦练“内功”,努力提高管理水平,涌现出了像海尔、邯钢等一批优秀企业。
这些企业在管理意识、制度、方式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实现了与市场接轨,具备了较高的管理水平和素质。
然而仍有不少企业模仿外资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的形式,停留在热衷于搞文体活动、统一服装、统一标识,直接请广告公司做vi 形象设计等等。
这些固然也是文化建设的做法,但由于多数企业忽略了这些形式背后的内涵和实质,因此产生了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开展的文化活动或企业形象设计。
直到90年代中期,中国的企业文化热才逐渐降温,回归理性。
在此期间,也曾有学者对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表示担忧,他们提出了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等一系列问题,但在当时这些问题并未能引起足够重视。
时至今日,通过各种企业文化发展报告、调研等等,我们仍可以看到国有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的诸多弊端和缺陷。
二、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具体来看,现阶段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方面:
第一,将企业文化等同于领导文化。
在很多国有企业里,企业文化都是领导式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目标未建立在对企业现有状况
正确判断的基础之上,而是以领导个性倾向决定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还有的企业文化构建适应的对象是领导意志而非市场意志。
不可否认,企业经营管理者在文化建设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没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很难完成,但并不能把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作用绝对化。
企业文化的特点就在于其群体性,它是被多数员工认可和奉行并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而不是某一个人所认可和奉行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
第二,企业文化建设流于形式。
一是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外在形象设计。
很多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外在表现形式,如标语口号、企业标识等等,而这些形式往往没有把企业文化的核心融入企业经营活动中,也没有把企业的价值观渗透到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习惯中。
二是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文体活动。
很多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通过举办比赛,文艺演出,组织职工俱乐部等活动来达到培育企业文化的目的。
事实上,文体活动只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表层活动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进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但仅依靠这些表层活动,而不进行文化的渗透和落地,企业文化建设就无法持续协调发展。
三是将企业文化等同于宣传和政治思想工作。
有些企业把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相混淆,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思想教育和宣传工作,是宣传部门的事情,这种观点在国有企业中尤其普遍。
第三,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脱节。
一是企业文化建设与企
业经营活动缺乏紧密联系,企业文化不能真正渗透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
二是企业文化没有落实到企业管理当中。
有些企业的企业文化一经设计出来就停留在理论层面,成为装点企业的“门面”,只注重在理论、宣传、口号上下功夫,没有运用于生产经营管理的具体实践中,起到指导管理和规范行为的作用,无法与制度、体制形成管理合力。
企业文化成了脱离企业生产经营实践的空中楼阁。
第四,企业文化建设缺乏个性。
企业文化能够产生凝聚力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它的独特性。
优秀的企业文化突出的是它所代表的企业独有的特征。
在我国的国有企业中,文化建设内容大同小异的企业不在少数。
一是模仿。
有很多企业文化理念的形成,不是对生产经营中积淀起来的文化观念进行总结和升华的产物,也不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互促互动的结果,而是简单模仿的结果。
有资料表明,在我国的企业精神理念表述中,“团结”使用率超过41%,“开拓”超过20%,“进取”超过10%。
这种千篇一律的口号式理念,没有企业的个性,难以让员工认同。
二是复制。
相当多的企业在开展文化建设时,喜欢寻找参考模式,一些成功企业的文化建设经验一度成为拿来照搬的样板。
第五,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创新。
创新是一切文化发展的本质特征,企业文化重在建设,贵在创新。
长期以来,一些国有企业在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实践上缺乏系统性和创新。
有的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制定和执行企业的规章制度,就是职工的文明礼貌、道德风范等,把企业文化看成一旦形成就长此永久不变的信条。
三、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对策分析
国有企业要顺应时代要求,把握经济文化社会发展趋势,努力营造宽松开放的环境,使企业文化成为国有企业不断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第一,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人是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主体和中心。
企业文化是以提高人的全面素质为中心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
具体说来,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内容是:把员工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通过各种文化教育形式增强职工的责任感,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企业领导者要能够以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为核心,以员工的群体共识为基础,根据企业目标和发展战略来转变观念,使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成为广大员工的共识,成为企业的精神财富和激励员工奋力拼搏、开拓前进的内在动力;以文化为先导,开发企业内部文化资源,创造企业内部良好的文化氛围,努力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以物质利益机制、民主管理机制为保证,建立相应的福利制度和民主管理制度,保证一切关心企业、符合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员工行为得到尊重和实际利益。
第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以企业实际为根本。
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历程,并逐渐形成独特的精神风貌和思想认识,企业要通过总结这一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好作风、好意识、好传统,紧密围绕特定历史时期面临的客观形势和任务,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和中心工作,服务和服从于企业发展战略,结合实际适时提出企业的总体
奋斗目标和阶段目标,通过追求目标的实现,将本企业的文化理念用“文火慢炖”的方式渗透至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当中。
第三,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加强制度建设。
企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必然会积累出自己的企业文化,因此对于经过提炼的文化模式,必须要建立必要的制度保障。
同一企业内,各单位、各部门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时,要充分体现企业文化总的要求,自觉以企业文化理念为纲,把企业文化所体现的价值观、经营理念等与具体的规定、制度相结合。
用企业文化统领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规章制度既具特色,又具有共同价值取向。
第四,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长期性和创新性。
企业文化建设伴随企业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
要使文化理念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必须有长期作战的准备。
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一批批、一代代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员工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去营造、培养和发展。
同样,伴随企业的改革发展,企业文化不可能一成不变,需要不断创新,去适应和指导企业进行更大的变革与创新。
文化的创新应着重引导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并且利用人们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扩大的趋势,提高企业的文化水平,提高企业员工的创造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第五,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普及和教育。
企业文化的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对企业员工的行为形成一种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体系,所以企业必须加强宣传引导和教育。
要长抓不懈,让引导和教育渗透到企业的每一项工作中和每个员工的心中,形成人人、时时、处处
在企业文化建设的环境中,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要结合企业的品牌形象宣传,对内鼓舞士气,对外树立良好形象。
要加强优良传统教育,大力弘扬优良传统,并不断吸收先进文化精髓,与时俱进的建设企业文化。
(作者单位: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