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学了》优秀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我上学了》

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我上学了》
3.教学过程中的“歌曲学习”和“例题讲解”环节。
4.作业设计中的“学唱歌曲《我上学了》,并录制自己的演唱视频”。
一、教学目标解析
1.学会演唱歌曲《我上学了》: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熟练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达到独立演唱的水平。
2.感受歌曲的欢快节奏: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使他们能够感受并表达出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学会演唱歌曲《我上学了》,感受歌曲的欢快节奏。
难点:歌曲中的一些节奏和音高的掌握,以及合唱部分的处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钢琴、电子琴、多媒体设备、黑板、卡片等。
学具:音乐课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在评价学生视频时,应注重鼓励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讲解时,语速要适中,吐字清晰,确保学生能听懂。
2.语调要富有变化,生动有趣,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在提问和回答环节,尽量使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时间分配
1.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
3.例题讲解(10分钟)
a.教师选取歌曲中的一段节奏,引导学生分析节奏型,并进行拍手练习。
b.教师选取歌曲中的一个音高,引导学生用手指在钢琴上找到相应的音,并进行演唱。
4.随堂练习(10分钟)
a.学生自主练习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教师巡回指导。
b.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教师点评并指导。
5.总学生在家中自主练习,达到熟练演唱的水平。
-学生可利用音乐课本、网络资源等途径,反复听唱歌曲,提高演唱水平。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上册语文《我上学了》教案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上册语文《我上学了》教案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上册语文《我上学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课文《我上学了》的内容。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表达课文内容的基本意思。

3.培养学生对学校生活的向往和热爱,激发学习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生能够准确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学生新校园的喜悦和新生活的好奇。

三、教学准备1.课文《我上学了》的课本。

2.教学PPT或板书。

3.学生个人练习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回忆一下上节课的内容,并引入新课《我上学了》。

2. 学习课文(15分钟) - 教师朗读全文,让学生跟读。

- 分段解释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

- 细读课文,让学生自己默读。

3. 师生互动(10分钟) - 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

- 学生对课文中不懂的内容提问,老师进行解答。

4. 拓展延伸(15分钟) - 老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他们上学的感受是怎样的?他们希望在学校学到什么? -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学校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表达能力。

5. 小结(5分钟) -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 鼓励学生课后多读课文,巩固学习成果。

五、作业布置布置《我上学了》课文的家庭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文的朗读和理解,写一份心得体会。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互动交流,让学生学会感受、体验课文中的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让学生对学校生活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向往,提高学生的爱学情怀,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我上学了教案(优秀7篇)

我上学了教案(优秀7篇)

我上学了教案(优秀7篇)《上学了》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能用语言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为自己既将成为小学生感到自豪。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重点难点:1、重点:用清楚、简洁的语言讲述有关上小学的事情。

2、难点:归纳整理谈话内容。

活动准备:活动前幼儿已经与父母交谈过有关小学的话题。

活动过程:1、表达想法:“我们已经在家和父母一起交谈了自己想要了解有关上小学的事情,你想知道些什么?请你用清楚、简洁的语言告诉大家。

”(1)幼儿在小组内畅谈自己的想法。

(2)请部分幼儿在集体面前交流。

2、归纳汇总“我们是否可以将大家的想法归纳为几个方面?”(1)师生共同归纳整理大家的`想法:有关生活方面、有关学习方面、有关人际交往方面。

(2)依据归纳的问题,教师与幼儿一起分别做好记录。

活动名称:我要上小学了活动目标:学习表现背面人的行走动态。

活动重点难点:1、重点:表现出背面人的动态。

2、难点:表现出人行走的四肢变化活动准备:绘画用纸、水彩笔、剪刀、油画棒等绘画工具。

活动过程:1、回忆参观小学的情景:“你在小学里看到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2、讨论:(1)“你会买怎样的书包?什么式样?什么颜色?”(2)教师演示背面背书包人的动作,重点是人行走的四肢变化。

3、幼儿表现:(1)幼儿作画,教师提醒幼儿要将人画得大一些。

(2)幼儿用剪刀沿着人物的外轮廓线剪下(要留白色的边线)。

4、分享:(1)欣赏同伴的作品。

(2)介绍作品的内容,为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而感到自豪。

小百科:事情,一种对过程的描述。

出自《战国策·秦策二》:“ 公孙衍谓义渠君曰:‘道远,臣不得复过矣,请谒事情。

’” 高诱注:“谒,告也;情,实也。

言义渠君道里长远,不能复得相见也,请告事之情实。

”《上学了》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通过回忆、谈话,使幼儿进一步了解自己所关心的小学生学习、生活。

2、进一步激发幼儿期待上小学的欲望。

《我上学了》教案分课时

《我上学了》教案分课时

《我上学了》教案分课时一、第一课时:课堂导入与生字词教学1.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已经是一名小学生啦!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叫做《我上学了》。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小朋友第一次上学的情景,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生字词教学(1)板书生字词,让学生跟读、认读。

上学、书包、课文、书本、同学、老师、课堂、认真、快乐(2)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上学:指去学校学习。

书包:装书本和文具的袋子。

课文:课本中的文章。

书本:装有许多知识的书。

同学:一起上学的人。

老师:教我们知识的人。

课堂:上课的地方。

认真:专心致志地学习。

快乐:心情愉悦,感到幸福。

3.课堂互动(1)请同学们用生字词造句。

(2)分享自己上学第一天的心情和经历。

二、第二课时:课文朗读与理解1.课文朗读(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和节奏。

(2)学生分组朗读,互相纠正发音和语调。

2.课文理解(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①小朋友为什么上学很高兴?②小朋友在课堂上做了什么?③老师对小朋友的表现有什么评价?3.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学校的认识和期待。

(2)讨论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1.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完成课后练习题。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四、第四课时:主题活动——我心中的学校1.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

(2)学生准备绘画作品。

2.活动过程(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启发学生想象自己心中的学校。

(2)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用画笔描绘出心中的学校。

(3)学生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讲述作品中的学校特点。

(2)教育学生要珍惜校园生活,努力学习,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五、第五课时:家长会与家校互动1.家长会(1)教师向家长介绍学生的学习情况,分享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2)教师与家长探讨如何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成长,共同教育学生。

2024年一年级语文《我上学了》教案设计(精选篇)

2024年一年级语文《我上学了》教案设计(精选篇)

2024年一年级语文《我上学了》教案设计(精选篇)一年级语文《我上学了》教案设计 1设计说明《我上学了》是初入校园的小学生的第一个语文学习内容,设置目的是帮助小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校生活产生兴趣和向往,实现从幼儿到学生的角色转换。

为此,本课立足学生的年龄特点,借助游戏引入、图片欣赏、学唱歌曲、动手操作、讲解示范、合作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祖国和校园,产生对祖国、学校、老师、学习生活的热爱。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

课前准备1.收集我国各民族服饰的资料、图片等制成课件。

(教师)2.准备长城、天安门的宣传资料片、《爱我中华》和《上学歌》的歌曲。

(教师)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师生间增进了解1.同学们,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学校,从现在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

(板书:我上学了)我是你们的语文老师,我们现在上的科目是语文。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读出它的名字--语文。

2.你们喜欢上学吗?今天来到学校后,你们有哪些新的发现,新的感受?3.互动活动:你们愿意认识新的老师和同学吗?请你们走到同学面前,相互握手,然后介绍自己。

设计意图:减少课堂对学生的`束缚,让学生活跃起来,为交流奠定自由、轻松的情感基调。

二、观察插图,进行爱祖国教育1.认识我国的标志性建筑,激发民族自豪感。

(1)播放天安门的宣传片,学生欣赏后交流:你看到了哪些建筑物?学生指出认识的建筑物,教师出示天安门的图片及文字,引导学生认读。

交流:你去过天安门吗?说一说你当时见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根据课件提示,自由交流:来到天安门,我看到__________,我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

(3)教师小结:天安门广场是北京的心脏地带,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

每天清晨时分,国旗徐徐升起;每天日落时分,国旗缓缓降落,这些都是十分庄严的仪式。

2.了解各个民族,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1)学生自主观察课文插图,说一说画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我上学了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我上学了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我上学了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上学了”的意思。

2.学习“上学”、“学校”、“老师”等词语。

3.培养学生向他人问好的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点1.掌握本课的词语和句式。

2.培养学生向他人问好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学图片:学校、老师、上学、同学等。

2.白板、黑板、笔、擦、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下学生第一次上学的情况,引出本课。

2. 学习词语和句式(20分钟)教师用图片和实物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上学”、“学校”、“老师”等词语可以采用图片展示,让学生通过看图片来了解词语的含义。

通过语音、肢体语言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完整体验“我上学了”的场景。

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可以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提问,让学生进行回答,以检查学生是否理解了词语的含义。

在学习完词语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学习“你好”、“老师好”等问候语,并要求学生用这些问候语向他人问好。

3. 学生小组活动(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分别让每个小组进行小组内问候,并要求学生用刚学到的问候语向同学问好。

教师可以在小组活动前先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练习问候语的使用和正确的语气、语调。

4. 总结(5分钟)教师跟学生一起回顾一下“上学”、“学校”、“老师”等词语的含义,学生向教师询问意思并集体回答,以查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基本概念。

在学习完本课后,教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今天学到的知识点,直到教师满意为止。

五、作业一、听家长讲述小学教室和学校的场所,并画出简单的图。

二、教师可以给学生发放一些有关问候语和词语的练习册等材料,要求学生回答一些问题或者填充一些空白。

六、板书设计我上学了•上学•学校•老师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我上学了”的基本含义和掌握相关的词语和句式,我采用了图片展示、实物体验、小组活动等多种教学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细致观察学生的反应,看是否能够掌握所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我上学了》教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我上学了》教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我上学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我上学了》。

2.能理解课文内容,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3.能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自己上学的情况。

4.能正确书写常用汉字“上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能够用简单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难点: 1. 能够正确书写常用汉字“上学”。

三、教学准备1.课文《我上学了》的教材2.包含“上学”字词的图片或卡片3.黑板、彩色粉笔4.学生学习用书四、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每天上学的场景,听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

例如,“你是怎么去学校的?”2. 学习课文1.朗读课文《我上学了》,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注重语音语调。

2.分组讨论课文内容,然后随机选取学生复述所学内容。

3. 字词学习1.教师出示包含“上学”字词的图片或卡片,让学生观察认读,并进行朗读。

2.请学生认真书写“上学”字词,注意笔顺。

4. 情景练习1.让学生描述自己上学的过程,使用句式“我上学……”进行表达。

2.分角色练习对话,“A: 你几点上学?B: 我8点上学。

”5. 拓展延伸1.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编写一段对话,描述上学的情景。

2.学生可以用绘画或手工的形式展示上学的场景。

五、课堂小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课文《我上学了》,学会了书写“上学”字词并能正确使用相关句式表达自己的上学情况。

六、作业布置1.默写写生字“上学”3遍。

2.完成课后练习册上与课文相关的部分。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和活动,相信学生们对于《我上学了》这篇课文已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在书写和口语表达中更加自如地运用相关知识。

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用到所学内容,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文知识。

《我上学了》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我上学了》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教案标题:《我上学了》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 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学习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和书写。

2.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书写。

2.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

2. 生字词卡片。

3. 课文录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课题《我上学了》,引导学生观察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生字词。

(3)教师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注意纠正读音。

3. 精讲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生字词。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生字词的结构,指导书写。

(3)学生在田字格上练习书写生字词,教师巡视指导。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记忆。

6. 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3)预习下一课。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课堂效率。

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书写指导,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丰富内容重点关注的细节:学习生字词补充和说明:学习生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生字词的学习尤为重要。

在本节课中,教师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生字词的认读一年级的学生的词汇量有限,他们对很多字词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

因此,教师需要耐心地引导学生认读生字词。

在认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跟读;用PPT展示生字词,让学生齐读;让学生互相考读等。

一年级上册语文《我上学了》教案 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我上学了》教案 部编版

《我上学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认识自己是一名小学生,感受校园生活的快乐,培养对学校的热爱之情。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上学、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等。

3. 培养学生基本的交际能力,学会与同学、老师相处,友好交流。

4. 培养学生基本的自控能力,学会遵守课堂纪律,保持良好的学习秩序。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校园环境,了解学校的基本设施和功能。

2. 学习基本的课堂礼仪,如起立、问好、排队等。

3. 学习基本的交际用语,如“你好”、“谢谢”、“对不起”等。

4. 学习基本的自控能力,如按时完成作业、保持课桌整洁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交际能力和自控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适应校园生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真实的校园环境中学习。

2. 采用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课堂礼仪和交际用语。

3. 采用榜样示范法,教师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4. 采用鼓励表扬法,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校园,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基本设施和功能,激发学生对学校的热爱之情。

2. 学习课堂礼仪: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模拟上课场景,学习起立、问好、排队等课堂礼仪。

3. 学习交际用语:教师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你好”、“谢谢”、“对不起”等交际用语。

4. 学习自控能力:教师讲解按时完成作业、保持课桌整洁等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自控能力的重要性。

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自己的学校,分享自己在学校的快乐时光。

2. 家长协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保持课桌整洁等。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良习惯。

一年级上册《我上学了》教案

一年级上册《我上学了》教案

一年级上册《我上学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 情感与态度目标- 让学生感受上学的快乐,激发学生对学校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2.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认识一些学校里的基本设施和人物,如教室、老师、同学等。

- 学会简单的礼貌用语,如“老师好”“同学你好”。

- 能清楚地表达自己在学校里的所见所闻。

3. 行为与习惯目标- 帮助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上学、遵守课堂纪律等。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让学生熟悉学校环境,认识学校里的重要场所和人物。

- 引导学生适应学校生活,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2.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从心理上真正接受并热爱学校生活,尤其是对于那些对新环境适应较慢的学生。

- 使学生初步理解学习的意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游戏法四、教学准备1. 有关学校环境、设施、师生活动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制作简单的教学卡片,上面写有学校设施名称、礼貌用语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3分钟)1. 播放欢快的上学歌音乐,老师和着音乐的节奏走进教室。

2. 提问:“小朋友们,听到这首歌曲,你们知道这是关于什么的歌吗?”引导学生回答“上学”。

3. 老师简单介绍:“今天,我们就开始上学啦,我们要学习很多有趣的东西,认识很多新朋友呢。

”(二)新授(20分钟)1. 认识学校(8分钟)展示学校大门的图片,问学生:“这是哪里呀?”引导学生说出“学校”。

依次展示教室、操场、图书馆、厕所等学校设施的图片,一边展示一边简单介绍这些地方的作用。

例如,展示教室图片时说:“这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地方,每天我们都要在这里上课。

”展示操场图片时说:“这是我们玩耍、做运动的地方,我们可以在这里跑步、跳绳。

”拿出教学卡片,上面写有学校设施的名称,让学生将卡片与对应的图片进行匹配,巩固认识。

2. 认识老师和同学(8分钟)老师自我介绍:“小朋友们,我是你们的[老师姓名],以后我会教大家很多知识,陪伴大家一起成长。

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我上学了》教案及反思

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我上学了》教案及反思

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我上学了》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我上学了》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起始单元,旨在通过富有童趣的图画和语言,帮助刚入学的学生适应学校生活,了解学习常规,激发他们对学校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通过介绍学校生活的基本场景,如教室、操场、图书馆等,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认识“我”、“上”、“学”等生字,会写“上”、“学”等简单汉字。

-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 初步了解学校生活的基本常识,如上课、下课、课间活动等。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插图、听老师讲解、与同学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如模拟上课、课间活动等,体验学校生活的乐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学校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 引导学生学会与同学友好相处,初步建立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会写简单的汉字。

-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与实际学校生活相结合,形成对学校生活的初步认识。

四、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对学校生活充满好奇和期待。

他们渴望了解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但由于年龄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老师通过有趣的活动和生动的语言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较大,需要老师因材施教,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开场问候:老师与学生互相问好,营造亲切友好的课堂氛围。

- 播放欢快的音乐,带领学生做简单的热身活动,放松身心。

- 引入话题:“同学们,你们现在是一名小学生了,感觉怎么样?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我上学了》这一课,看看在学校里我们会做些什么。

”2. 探究新知- 认识学校:老师展示学校的图片或视频,介绍学校的名称、位置、主要建筑等。

学生观察并回答相关问题,如“学校的图书馆在哪里?”“你喜欢学校的哪个地方?”- 课堂礼仪:通过演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课堂上的基本礼仪,如举手发言、认真听讲、尊重老师等。

2024年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我上学了》

2024年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我上学了》

2024年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我上学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材第二单元《我上学了》。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音符、学习简单的节奏,学唱歌曲《我上学了》,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如音符、节奏等,培养音乐素养。

2. 学会歌曲《我上学了》,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音符,学习简单的节奏,学唱歌曲《我上学了》。

难点:音符和节奏的掌握,歌曲演唱的音准和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电子琴、音响设备、教学PPT。

学具:音乐课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让学生了解音乐在学校生活中的重要性。

2. 音乐知识学习(10分钟)①认识音符:教师通过PPT展示音符,讲解音符的名称和用途。

②学习简单的节奏:教师演示简单的节奏,学生模仿练习。

3. 歌曲学唱(10分钟)①教师播放歌曲《我上学了》,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②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

③针对歌曲中的难点,如音准、节奏等,进行反复练习。

4. 随堂练习(10分钟)①学生分组练习歌唱,教师巡回指导。

5. 歌曲演唱展示(5分钟)学生集体演唱歌曲《我上学了》,展示学习成果。

六、板书设计1. 音符、节奏示意图。

2. 歌曲名:《我上学了》。

3. 歌曲中的重点节奏、音高标记。

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回家后向家长演唱歌曲《我上学了》,并记录演唱过程中的感受。

2. 课后练习:练习歌曲中的难点节奏,提高歌唱水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音乐,如动画片、电影等,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组织课外音乐活动,如合唱团、乐器学习等,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音符和节奏的掌握2. 歌曲学唱过程中的音准和情感表达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一、音符和节奏的掌握1. 通过直观的PPT展示,让学生对音符有直观的认识,了解不同音符的形状和名称。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我上学了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我上学了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我上学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汉字,如“我”、“上”、“学”等,并能够正确书写。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通过观察图片,理解并描述“我上学了”的场景。

4. 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让他们明白上学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要珍惜学习机会。

二、教学内容1. 汉字学习:“我”、“上”、“学”等字的书写和读音。

2. 课文学习:《我上学了》的朗读和理解。

3. 课堂活动:观察图片,描述“我上学了”的场景。

4. 课堂讨论:分享自己上学的经历和感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上学了》。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上学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汉字学习:教师教授“我”、“上”、“学”等字的书写和读音,让学生跟读并模仿书写。

可以采用游戏、比赛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课文学习: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我上学了》这篇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课堂活动:教师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场景。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汉字,表达自己上学的经历。

5.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上学的经历和感受。

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培养集体意识。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上学的重要性。

让学生明白要珍惜学习机会,努力成长。

四、作业布置1. 书写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用所学汉字书写《我上学了》这篇课文。

2. 口头作业:让学生向家长分享自己上学的经历和感受,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和朗读所学汉字。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我上学了》这篇课文的内容。

3.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分享自己的上学经历和感受。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我上学了》这篇课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汉字,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一年级综合实践我上学了教案

一年级综合实践我上学了教案

一年级综合实践《我上学了》教案
【活动目标】
1. 引导学生认识新的学习环境,了解学校的一日常规,适应新的生活。

2. 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活动准备】
1. 照相机、教学用录音机。

2. 课件。

【活动过程】
一、组织学生参观校园
1. 观看校园视频,让学生感受校园的美丽。

2. 组织学生参观学校各个角落,了解各室的用途。

3. 组织学生参观食堂、厕所等辅助设施。

二、开展入学教育
1. 师生自我介绍,互致问候。

2. 听教师讲“开学第一课”。

3. 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知道如何做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

4. 指导学生学会收拾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

5. 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知道哪些地方存在危险,要提高警惕。

6. 制定新学期新目标。

7. 布置作业:准备一个成长记录袋,设计一个漂亮的封面;准备一个日记本;准备学习用品等。

三、活动总结
以“我上学了”为主题,让学生以绘画的形式描绘美丽的学校,增强对学校的热爱。

《我上学了》(教案)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

《我上学了》(教案)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

《我上学了》(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生活,激发学生对学校生活的热爱。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观察学校的环境和同学们的行为。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学校的生活。

教学内容:1. 学校的环境和设施2. 同学们的行为和活动3. 学习的重要性4. 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询问学生是否喜欢上学,为什么喜欢上学。

2.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学校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学校的环境和设施。

二、观察学校的环境和设施(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学校,让学生观察学校的环境和设施。

2.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一个观察对象,进行观察并记录下来。

3. 每组派一个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三、观察同学们的行为和活动(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的行为和活动,如上课、做作业、玩耍等。

2.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一个观察对象,进行观察并记录下来。

3. 每组派一个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四、学习的重要性(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学习的重要性,为什么我们要上学学习。

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他们对学习的看法和感受。

3. 教师总结学习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良好的学习习惯(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等。

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他们的学习习惯。

3. 教师总结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鼓励学生坚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他们对学校生活的了解和感受。

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他们的总结和反思。

3.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鼓励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积极参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参观学校时的参与程度和观察记录的准确性。

2. 评估学生在讨论学习的重要性和良好学习习惯时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2024年新教材一年级语文上册《我上学了》教学设计教案

2024年新教材一年级语文上册《我上学了》教学设计教案

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通过对标志性地点和服饰的学习,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激发爱国之情。

语言运用:借助课文插图,通过师生交流、积极互动,鼓励学生把话说完整、说清楚。

思维能力:通过观察图画,初步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审美创造:品味我国多元的民族文化。

课前解析《我是中国人》是入学教育单元“我上学了”中的第一课。

这一课是全册书的开始,课文插图以雄伟的天安门、鲜艳的五星红旗为背景,展现了各民族的小朋友,穿着各具特色的民族服装,欢乐地团聚在一起的情景。

通过观察画面与听读“我是中国人”,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激发爱国之情。

关注表达: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入学,表达不够准确完整,借助课文插图,为学生搭建平台,用“我看到了、我是族人”等句式,通过师生交流、积极互动,鼓励学生把话说完整、说清楚。

关注情感:通过观察书上的图画、模拟升旗仪式、介绍56个民族、天安门和五星红旗有关的知识等多元的学习活动展开教学,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关注拓展:◇56个民族,56朵花,各族小朋友们笑哈哈,背上崭新的小书包——哈哈,开学啦!◇我是中国娃,生着黑眼睛,长着黑头发。

写的是中国字,说的是中国话。

不管在哪里,中国都是我的家。

◇我爱白鸽,我爱万里长城,我爱长江黄河,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

教学目标1.通过听读句子,知道中国是我们的祖国,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重点)2.通过观察图画,初步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难点)课前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出示课件3)教师播放歌曲《大中国》,要求学生边听边唱边想:这首歌唱的是什么?教师过渡:是啊,我们都有一个温馨的小家,还有一个共同的大家——中国,中国是我们的家,我们都是中国人。

教师相机板书课文题目(板书:我是中国人),教师领读课文题目,学生跟读。

二、看图说话,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1.(出示课件4)看课本插图,说一说:图上的这些小朋友都是中国人吗?为什么他们穿的衣服不一样?预设1:他们都是中国人。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我上学了》教案(含3课时)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我上学了》教案(含3课时)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我上学了》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课文内容,理解主题。

2.学习生字词:学校、老师、同学。

3.掌握使用“我”来描述自己的学校生活。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1.运用“我”这个人称代词来描述自己。

教学准备1.课文《我上学了》2.黑板、彩色粉笔3.单词卡片:学校、老师、同学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教师展示三个单词卡片,让学生猜猜这节课会学什么内容。

2.学生齐读课文,并解释课文内容。

3.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学校、老师、同学,并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4.学生小组讨论,描述自己在学校的生活。

使用“我”这个代词。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我上学了》中的情感色彩。

2.学习使用“很”这个副词来表达情感。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色彩。

2.学习使用“很”这个副词。

教学难点1.表达情感的准确性。

教学准备1.课文《我上学了》2.黑板、彩色粉笔3.单词卡片:高兴、喜欢、有趣教学过程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并引入新的生字词。

2.学生分组讨论,用“很高兴”,“很喜欢”,“很有趣”来描述课文中的情感色彩。

3.师生互动,讨论学生在学校的情感体验。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分析《我上学了》中的结构特点。

2.进一步理解课文的主题。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结构特点。

2.理解课文主题。

教学难点1.提取课文中的关键信息。

教学准备1.课文《我上学了》2.黑板、彩色粉笔教学过程1.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教师解释课文的结构特点。

2.按照教材要求,学生自由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并表达自己的见解。

3.教师总结教案内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思想。

通过以上三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我上学了》这篇课文的主题,掌握词汇和句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希望本教案能够帮助老师们更好地进行一年级语文教学。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我上学了教案【三篇】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我上学了教案【三篇】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我上学了教案【三篇】我上学了教案1设计说明《我上学了》是初入校园的小学生的第一个语文学习内容,设置目的是协助小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校生活产生兴趣和向往,实现从幼儿到学生的角色转换。

为此,本课立足学生的年龄特点,借助游戏引入、图片欣赏、学唱歌曲、动手操作、讲解示范、合作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祖国和校园,产生对祖国、学校、老师、学习生活的热爱。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

课前准备1.收集我国各民族服饰的资料、图片等制成课件。

(教师)2.准备长城、*的宣传资料片、《爱我中华》和《上学歌》的歌曲。

(教师)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师生间增进了解1.同学们,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学校,从现在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

(板书:我上学了)我是你们的语文老师,我们现在上的科目是语文。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读出它的名字——语文。

2.你们喜欢上学吗?今天来到学校后,你们有哪些新的发现,新的感受?3.互动活动:你们愿意理解新的老师和同学吗?请你们走到同学面前,相互握手,然后介绍自己。

设计意图:减少课堂对学生的束缚,让学生活跃起来,为交流奠定自由、轻松的情感基调。

二、观察插图,实行爱祖国教育1.理解我国的标志性建筑,激发民族自豪感。

(1)播放*的宣传片,学生欣赏后交流:你看到了哪些建筑物?学生指出理解的建筑物,教师出示*的图片及文字,引导学生认读。

交流:你去过*吗?说一说你当时见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根据课件提示,自由交流:来到*,我看到__________,我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师小结:*广场是北京的心脏地带,是世界上的城市中心广场。

一年级语文上册 我上学了 教案(表格式)

一年级语文上册 我上学了 教案(表格式)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我上学啦》教学设计
课题名
《我上学啦》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国的地理位置和一些常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会唱《上学歌》,知道如何做到“爱学习、爱劳动”
3.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知道中国的地理位置和一些常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2.懂得如何做到“爱学习、爱劳动
教学准备
3.进一步了解了语文这门学科。
布置作业
作业:把《上学歌》唱给身边的人听,教他们一起唱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对学生的个性理解不够充分,还有些越俎代庖的嫌疑。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没有从整体上把握、调控,此次教学一定程度上还是在框架学生。
三、我是小学生(用时:5分钟)
1.教师问:开学第一天是什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情?
2.学会唱《上学歌》
2.进一步解释“爱学习,爱劳动”的内涵。
四、我爱学语文(用时:3分钟)
1.解释语文课要学的东西,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语文这门学科。
五、课堂总结(用时:2分钟)
1.知道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学会了一些常识
2.学会了唱《上学歌》,学会了如何做到“爱学习、爱劳动”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图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用时:2分钟)
1、出示导入话语:今天是大家开学的第一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的身份,然后走近语文。
二、我是中国人(用时:10分钟)
1.知道中国的地理位置。
2.知道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3.知道中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并知道国旗上图案的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上学了》优秀教案设计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我上学了》是初入校园的小学生的第一个语文学习内容,设置目的是帮助小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校生活产生兴趣和向往,实现从幼儿到学生的角色转换。

为此,本课立足学生的年龄特点,借助游戏引入、图片欣赏、学唱歌曲、动手操作、讲解示范、合作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祖国和校园,产生对祖国、学校、老师、学习生活的热爱。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

课前准备1.收集我国各民族服饰的资料、图片等制成课件。

(教师)2.准备长城、天安门的宣传资料片、《爱我中华》和《上学歌》的歌曲。

(教师)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师生间增进了解1.同学们,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学校,从现在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

(板书:我上学了)我是你们的语文老师,我们现在上的科目是语文。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读出它的名字——语文。

2.你们喜欢上学吗?今天来到学校后,你们有哪些新的发现,新的感受?3.互动活动:你们愿意认识新的老师和同学吗?请你们走到同学面前,相互握手,然后介绍自己。

设计意图:减少课堂对学生的束缚,让学生活跃起来,为交流奠定自由、轻松的情感基调。

二、观察插图,进行爱祖国教育1.认识我国的标志性建筑,激发民族自豪感。

(1)播放天安门的宣传片,学生欣赏后交流:你看到了哪些建筑物?学生指出认识的建筑物,教师出示天安门的图片及文字,引导学生认读。

交流:你去过天安门吗?说一说你当时见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根据课件提示,自由交流:来到天安门,我看到__________,我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3)教师小结:天安门广场是北京的心脏地带,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

每天清晨时分,国旗徐徐升起;每天日落时分,国旗缓缓降落,这些都是十分庄严的仪式。

2.了解各个民族,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1)学生自主观察课文插图,说一说画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利用图片介绍少数民族的服装、饮食、节日等。

(3)互动交流:同学们,你们都是什么民族的人?请少数民族同学在台前进行自我介绍。

(4)体验活动:教师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全班同学相互拥抱。

(5)过渡: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在祖国温暖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身在何处,都是心连心的兄弟姐妹,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板书:我是中国人)3.引读句子,抒发爱国情感。

(1)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长城和天安门举世闻名,我们骄傲,因为——我们是中国人!(2)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富强,我们有好看的衣服,有美味的食物,还有漂亮的校园,我们骄傲,因为——我们是中国人!设计意图:对一年级小学生的情感启迪和教育不能只依靠口号,因此,本环节设计重在借助图片,借助生活体验,借助教师语言,诱发学生内心的情感。

三、图文结合,进行爱上学教育1.引言:从今天开始,你就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你高兴吗?带着你此时的感受读一读——我是小学生。

(板书)2.课件出示插图,小朋友都背着书包快快乐乐地去上学,他们还高兴地诵读着儿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3.教师范读,然后领读,同桌互读,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导:(1)“不迟到”的“迟”要读准翘舌音。

(2)“早,早,早”的“早”为平舌音。

(3)“长大要为祖国立功劳。

”这句话要正确断句。

4.仔细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小朋友们是什么心情?你怎么知道的?学生汇报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朗读:(1)“太阳”和“花儿”露出笑脸,要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第一句。

(2)小朋友们背上小书包可神气了,小鸟看见了也忍不住要问问,问什么呢?带着好奇的心情读第二句。

(3)同学们这么早就背着小书包,他们要去哪里呀?快来回答小鸟。

(教师趁机讲学校规定的上学时间和放学时间)(4)小结:“不迟到”是小学生一定要遵守的纪律,只有遵守纪律,你们才会在学校里有更大的收获。

(5)语言交流:在学校里学习能让我们快乐、健康地长大,长大了你想做什么呀?(6)介绍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

(7)小结:我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就能为祖国立功劳。

5.齐读整首儿歌。

播放《上学歌》,学生学唱。

设计意图:一首《上学歌》将学生带入小学学习生活的情境,通过反复诵读、图文结合,在浓浓的语文氛围中引导学生遵守学校纪律、树立远大理想,同时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初步感受语文课堂的“语文”味,从而乐于表达,乐于诵读。

四、讲解示范,进行读写养成教育1.出示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在路上看到一只小花猫,它哭得很伤心,老师就把它带来了。

(出示小花猫手指玩偶,讲故事)师:小朋友,我以前和你们一样,也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可是,我读书、写字时不注意姿势,有时躺着看书,有时走路看书。

写字时,身子趴在桌子上,时间一长,就成了近视眼,整天戴着眼镜,真不方便!别的小花猫能跑能跳,天天能捉到老鼠;我一跳眼镜就要掉,老鼠在我眼前跑,我也看不清,天天饿肚子。

我真后悔啊!小朋友,你们可不要像我一样,要从小注意读书、写字的姿势啊!2.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看看小朋友是怎样读书、写字的。

3.教师示范,学生跟着做。

读书姿势:身体坐直,头放正,肩放平,再把书拿起来,眼睛离书本一尺远。

写字姿势:身体坐正,书本放平,手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边一拳。

(1)“一寸”相当于老师的两个手指并拢时的宽度。

对小朋友来说,差不多三个手指并拢那么宽。

握笔时,把拇指和食指放在离笔尖一寸的位置上,中指抵在下面,笔杆靠在虎口的位置。

另外,无名指和小指垫在中指下面。

(2)眼离书本一尺。

把文具盒竖起来,放在书本和你的眼睛之间量一量就可以了。

(3)胸离课桌一拳。

握紧左拳,拳心向下,放在桌边和前胸的中间。

设计意图: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正确的读写姿势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知道保护视力需要正确的读写姿势。

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插图、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动作纠正等活动,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

五、交流展示,进行热爱语文教育1.师:书就是知识的海洋,乐趣的天堂。

你最近读了什么书?书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回想一下。

2.小组内互讲故事,然后选择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

3.教师点评,针对同学的表现相机提出要求:讲故事时要尽量把故事内容说清楚,声音要洪亮,让同学听清楚。

听故事的同学要专心,听清楚故事内容,看看同学哪里讲得好,向他学习。

4.推荐课外读物,激发学生和家长一起读。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由交流的过程中,容易产生互动学习的效果,教师的点评既能激发学生继续努力学习的愿望,又能促使学生成长。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且与学生不断互动,从而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我大量采用儿童容易接受的活动形式展开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课堂教学活动化。

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游戏、表演等教学活动。

2.情境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有意义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

3.合作交流。

一年级的学生喜欢和同伴进行活动与交流,喜欢游戏,喜欢展示自己。

我抓住这些特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参与、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注重合作交流,给所有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的机会。

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平台。

1天地人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要想让学生获得浓厚的识字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以后的识字活动中,这一节的识字体验尤为重要。

然而,刚入校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尚未形成,学习注意力维持时间尚短,学习兴趣容易被激发,也容易消散。

因此,识字教学必须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多种活动进行,如,在看图中识字,在表演中识字等,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准确识字。

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2.预习生字,做字卡。

(学生)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认识“天、地、人”1.互动活动一:同学们玩过“相反动作对对碰”这个游戏吗?老师说举起右手,你们就举起左手。

我说什么,你们就做我说的相反的动作,明白吗?2.互动活动二:同学们反应真快,如果我把这个游戏变成“相反词语对对碰”,你们会吗?比如我说左,你对——右。

3.(教师板书“天”和“地”)引言:我们生活在天和地之间,我们是——人。

(板书“人”)设计意图: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游戏是最能走近其心灵的,因为每个孩子都喜欢游戏。

两个游戏的设计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让孩子在游戏的“趣味”中慢慢走进学习目标,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二、欣赏童谣,认识“你、我、他”1.播放童谣视频。

(你是妈妈,他是爸爸,我是乖巧的小娃娃。

妈妈对我说:“孩子,孩子,你是妈妈的好娃娃。

”爸爸对我说:“娃娃,娃娃,妈妈对你说的啥?”我对爸爸说:“爸爸,爸爸,妈妈说我是她的好娃娃。

”你和我,我和他,你我他是一家,什么都不怕。

)将视频定格在最后一句话。

2.学生尝试朗读这个句子。

回忆我们刚才看过的童谣,“你”指谁?“我”指谁?“他”指“谁”?3.互动活动。

教师面向全体同学,用手势分别指自己、一名同学和另外一名同学,引导学生交流:“我”是谁,“你”是谁,“他”是谁。

然后,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表达。

4.教师板书“你我他”,学生认读。

设计意图:童谣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观察体验中体会“你、我、他”的基本意思,然后进行互动交流,在实际的情境中再一次感受三个人称代词的不同含义。

三、利用字卡,认读生字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板书的6个会认字,学生充分认读。

2.同桌合作: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读互考。

如果同桌读错了,学生可以当小老师教同桌读字。

3.开火车轮读字卡,有错及时纠正。

注意“人”是翘舌音;“天”是前鼻音。

4.自主识字:我们怎样才能把它们记住呢?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字,一边观察字卡,一边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

5.学生举字卡到黑板前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天:(1)联想识字。

独体字,“大”字多一横就是“天”,“夫”字不出头也是“天”。

(2)字理识字。

象形字,出示图片,古时候“天”字像正面站着的“人”形,用方框突出了人的头,引申为头顶以上的天空。

(3)组词识字:天上、每天、天真。

地:(1)熟字加偏旁识字。

左右结构,“也”字左边加个“”。

(2)“加一加”的方法识字。

左边是“土”,右边是“也”,合起来就是“地”。

(3)组词识字。

大地、地面、土地。

他:(1)熟字加偏旁识字。

左右结构,“也”字左边加个“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