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教学法
故事教学法感悟心得体会
![故事教学法感悟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dacf8d3a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56.png)
一、引言故事教学法是一种以故事为载体,通过讲述、讨论、表演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体验、感悟的教学方法。
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对故事教学法的关注度逐渐提高,许多教师开始尝试将故事教学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在实践过程中对故事教学法有了深刻的感悟和体会。
二、故事教学法的优势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故事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故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角色的喜怒哀乐,从而产生共鸣,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
2.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故事教学法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故事,提出自己的见解。
在讨论、表演等环节,学生需要发挥想象力,创造出独特的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从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3.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故事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讲述、讨论、表演等过程中,学生需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4.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故事教学法强调团队合作。
在讨论、表演等环节,学生需要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促进情感教育故事教学法通过故事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体验、感悟人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故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角色的善良、勇敢、坚强等品质,从而激发自己的道德情感。
三、故事教学法的实践感悟1.选材要贴近学生生活在运用故事教学法时,教师应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故事,使学生在故事中找到共鸣。
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选择与小学生成长经历相关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应善于创设情境,将故事融入课堂教学中。
例如,在讲述《小红帽》的故事时,可以让学生扮演小红帽、大灰狼等角色,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述《狼和小羊》的故事时,可以让学生讨论:狼和小羊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他们之间如何相处?4.注重情感教育故事教学法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情感教育。
故事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
![故事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b611b604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09.png)
故事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一、故事教学法的定义故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各种形式的故事,通过讲述故事情节、塑造故事人物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故事教学法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手段,是基于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学习需求而设计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故事教学法的特点1. 生动、具体:故事是一个具体而生动的事例,能够引起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能够在情节中感受故事中的人物、事件和情感。
2. 感染力: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往往能够感染孩子,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引起共鸣之后,会让孩子更容易接受故事的主题和意义。
3. 启发性:故事教学法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理解故事的情节,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故事表达一定的教育意义,启发孩子思考,感悟人生。
4. 多功能性:故事可以是文学作品,也可以是教育故事、科普故事等,具有多种形式和功能。
三、故事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方法1. 选择合适的故事在运用故事教学法时,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故事。
比如在选材上可以选择情节简单、形象生动的儿童故事,或者对幼儿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等。
同时还可以选择一些富有启发和正能量的励志故事、名人故事等。
2. 讲述的方式在讲述故事时,教师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现出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使孩子们产生代入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故事。
3. 提问引导在故事讲述完毕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幼儿讨论,引导他们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故事的主题和意义。
4. 情感引导适时地在故事中加入一些情感引导,培养孩子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同情心、责任感、友爱心等。
5. 活动延伸故事教学后,可以进行一定的延伸活动,比如绘本制作、剧情表演、小品创作等,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故事中的情节和情感。
四、故事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效果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策略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cacadbdf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73.png)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策略引言故事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尤其在小学阶段,故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语言和文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故事教学法能够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认同感。
以下是几种在小学语文中应用故事教学法的策略。
一、选择适合的故事内容贴近学生生活选择与学生生活经历相近的故事,能够让他们产生共鸣。
例如,儿童文学经典或现代生活中的小故事,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主题丰富多样故事的主题应覆盖道德教育、友谊、勇气等多种方面,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文化背景相关选择具有文化意义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
二、互动式教学角色扮演鼓励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故事情节,增强理解和记忆,同时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
小组讨论在故事讲解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想法和感受,提高思辨能力。
问题引导教师可以设置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意义,鼓励发表看法,增强他们的参与感。
三、创作与扩展故事续写提出故事的结尾,让学生进行续写,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提高创造性思维。
结合写作训练在学习故事之后,布置与故事相关的写作任务,例如写一篇读后感或仿写相似的故事,增强语言运用能力。
多媒体应用利用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来呈现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通过视听结合加深理解。
四、情感与价值观教育思想引导在故事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思考人物的选择与行为,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音乐与美术结合可以在故事教学中融入音乐或绘画,增强故事的感染力,使学生在艺术熏陶中理解情感。
结论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不仅能够使学生提升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情感和价值认同。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创造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成长与进步。
教育中的故事教学法
![教育中的故事教学法](https://img.taocdn.com/s3/m/9babcae8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5e.png)
教育中的故事教学法故事教学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文将探讨故事教学法在教育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优点和局限性。
一、故事教学法的定义和特点故事教学法是一种将故事作为教学材料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述各种故事来达到教学目的。
故事可以是真实的或者虚构的,可以是从文学作品、历史事件、生活故事等来源获取的。
它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生动有趣:故事讲述生动有趣,充满情节和冲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2. 图像感强:通过绘画、插图、多媒体等手段呈现故事情节,使学生能够形象地感受和理解故事。
3. 掌握信息多样:故事中包含了不同的信息元素,如情节、角色、背景等,学生能够通过故事掌握多样的信息。
4. 激发思考:故事中通常会涉及一些问题、冲突和道德选择,能够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二、故事教学法在教育中的应用故事教学法在教育中应用广泛,不仅可以用于语言教学,还可以用于其他学科的教学,以下是故事教学法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实例:1. 语言教学:在语言教学中,可以使用故事来教授词汇、语法和表达技巧。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故事,通过让学生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来巩固他们的语言技能。
2. 历史教学:在历史教学中,可以运用故事来介绍历史事件和著名人物,让学生通过故事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过程,提高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
3. 科学教学:在科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故事来引发学生对科学原理和现象的兴趣。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科学故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深入理解科学知识。
4. 音乐教学: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利用故事来介绍音乐作品和音乐家的生平。
通过讲述音乐故事,能够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
以上只是故事教学法在教育中的一些应用实例,该方法还可以用于其他学科的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故事教学法的优点和局限性故事教学法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 提高学习兴趣: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教育中的故事教学法
![小学教育中的故事教学法](https://img.taocdn.com/s3/m/ebb09cb7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be.png)
小学教育中的故事教学法一、引言故事教学法是一种深受小学生喜爱的教学方法,它通过讲述故事、角色扮演、讨论和反思等环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价值观。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故事教学法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优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故事教学法的应用1.课堂导入故事教学法可以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即将学习的知识做好铺垫。
例如,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讲述一个与数学知识相关的趣味故事,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2.激发学习兴趣故事教学法能够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讲述一个成语故事,让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学习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故事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口头表达和语言组织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编写并讲述自己编写的故事,或者进行角色扮演和讨论等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技巧。
三、优点1.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故事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趣的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更加愿意参与学习活动。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故事教学法能够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所学知识产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3.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故事教学法可以传递情感教育和价值观教育方面的信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讲述有意义的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
四、注意事项1.选材要恰当教师在选择故事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兴趣和知识水平等因素,选择适合学生的故事。
同时,故事的内容应该积极向上、健康有益,避免选择过于成人化或具有负面影响的题材。
2.引导学生的讨论和反思在故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反思,使学生能够从故事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小学故事教学方法
![小学故事教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4fc73c8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3d.png)
小学故事教学方法故事是小学教育中常用的教学资源之一,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通过讲述和阅读故事,学生可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然而,故事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学效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适合小学故事教学的方法。
一、教师讲述法教师讲述法是最直接、简单且常见的故事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故事的情节和主题进行讲述,重点突出故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形象。
在讲述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丰富的语言表达技巧,如声音的高低变化、语速的快慢调整,以增强故事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教育意义和价值观,并帮助学生从中获得启示和思考。
二、小组朗读法小组朗读法是一种通过学生合作朗读故事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朗读故事的一部分。
通过朗读,学生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也可以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为了增加故事的趣味性,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语调和声音演绎故事中的不同角色,以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和参与度。
三、剧场表演法剧场表演法是将故事搬上舞台,通过学生自己的表演来展现故事的教学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故事的结构和情节,引导他们理解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方案,并鼓励他们通过表演来体验和理解故事中的角色和情感。
通过剧场表演,学生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舞台表演技巧,并且增强自信心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绘本阅读法绘本阅读法是通过展示绘本来进行故事教学的方法。
绘本是一种图文并茂的书籍,通常包含了丰富的插图和简洁的文字。
教师可以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能力的绘本,通过讲述故事和展示插图,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情节、人物和背景。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细节,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
五、创作故事法创作故事法是一种让学生自己创作和讲述故事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特定的主题或情境下,自由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故事。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故事教学法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故事教学法](https://img.taocdn.com/s3/m/0e8f9991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89.png)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故事教学法引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故事教学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
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探讨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与优势。
一、故事教学法的概述故事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讲述或播放故事,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情感共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二、故事教学法的优势激发学习兴趣:故事具有生动的情节和丰富的情感,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提高理解能力:通过故事,学生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复杂的语文知识和道德寓意,促进他们的深层次思考。
增强记忆效果:故事生动形象,学生在故事情境中更容易记住所学内容,长期记忆效果更佳。
培养表达能力:学生通过复述或创编故事,可以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促进情感发展:故事中蕴含的情感和价值观,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培养他们的同情心、正义感和责任感。
三、故事教学法的应用策略选择适宜的故事: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故事。
故事应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并且语言简洁明了。
引导学生参与:教师在讲述故事时,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
故事复述与创编:教师可以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或根据故事进行改编,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和创造力。
结合多媒体手段:通过播放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可以增强故事的表现力,使学生更容易进入情境。
拓展阅读与写作:教师可以根据故事内容,设计相关的阅读和写作活动,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案例分析例如,在《小马过河》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小马听从不同动物的建议最终勇敢尝试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面对困难。
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故事中的寓意,复述故事情节,甚至创编类似的小故事,进一步加深理解。
结语故事教学法以其生动、有趣的特点,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故事教学法: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
![故事教学法: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https://img.taocdn.com/s3/m/7c9e85c9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eb.png)
选择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 力
故事情节要紧凑,避免冗长和无关 紧要的细节
添加标题
Hale Waihona Puke 添加标题添加标题添加标题
故事内容要与教学内容相关,有助 于学生理解知识点
故事语言要生动形象,能够激发学 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注意故事的启发性
故事应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故事应具有情感共鸣,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情感体验。 故事应具有教育意义,能够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故事应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游戏中学习。
故事教学法的 应用场景
语言类课程
故事教学法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故事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故事教学法在对外汉语课堂中的应用 故事教学法在法语课堂中的应用
艺术类课程
添加标题
故事教学法在艺术类课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 美能力。
添加标题
故事教学法可以应用于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类课程中,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丰富 的表现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艺术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故事教学法能 够激发学生的 想象力,培养 他们的创造力。
通过引导学生 编创故事,故 事教学法能够 提高学生的创 造力和创新能
力。
故事中的情节 和角色可以启 发学生的灵感, 激发他们的创
造力。
故事教学法能 够帮助学生培 养出独特的创 新思维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故事教学法能够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故事中的角色和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情感,提高情感认知能力。 故事教学法能够通过情感教育,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故事中的情感元素能够深入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故事教学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故事教学法](https://img.taocdn.com/s3/m/3db0a9b7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9e.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故事教学法1. 引言1.1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故事教学法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故事教学法是一种通过讲述情节生动、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来进行语文教学的方法。
故事教学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还能帮助他们理解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场景,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故事教学法有着诸多优势。
故事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通过故事教学法,学生可以在情节中感受到人物的情感、人物的性格,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把握语言的表达方式。
要运用故事教学法进行语文教学,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选择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参与到故事中来;设计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深入思考故事的含义;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互动,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和交流。
故事教学法的步骤包括:选择故事、讲述故事、解读故事、讨论故事、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故事教学法的实际案例包括利用寓言故事教授道德观念、通过名人传记教授人物传记知识等。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故事教学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故事教学法的发展趋势是多样化和个性化,教师应该不断提升故事教学法的运用能力,灵活地运用故事教学法,将语文知识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2. 正文2.1 什么是故事教学法故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或寓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体验。
故事教学法注重情境的营造,通过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形象生动的人物塑造,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中的情节,进而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
故事教学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情感、思维和创造力,使得学习更加轻松愉快。
通过故事教学法,学生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建立对知识的良好情感联结,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故事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是“寓教于乐”,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动力。
故事教学法的意义和作用
![故事教学法的意义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7c58728a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d1.png)
故事教学法的意义和作用故事教学法,听起来挺高大上的,其实说白了就是用故事来教东西。
这种方法真的是个宝藏,不仅让学习变得轻松,还能让人乐在其中。
想想看,谁不喜欢听故事呢?从小到大,听故事就像喝水一样自然,故事里的每一个角色、每一段情节,都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你有没有试过,跟朋友聚在一起,聊起某个老故事,大家都能笑得前仰后合,甚至忍不住插嘴,分享自己的看法?这就是故事的魅力啊!故事教学法的第一大好处,就是它能抓住人的注意力。
课堂上如果老师一个劲儿地讲道理,学生们可就要开始打瞌睡了。
但是,换成生动的故事,嘿,谁还敢走神?就像看电影一样,故事的情节扣人心弦,人物的性格栩栩如生,简直让人欲罢不能。
再说,故事里的情感波动,能让我们更容易理解和记住一些抽象的概念。
比如,历史课上讲到某个重要的历史人物,老师如果讲他的传奇经历,大家都会恍如置身于那个时代,感受到那种波澜壮阔的气氛,心里想:“哇,这个人真了不起!”故事教学法能促进思考与讨论。
每个故事都有它的内涵,讲完之后,总有一些值得深思的地方。
想想看,故事里的角色做出的选择,有时可能跟我们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是一样的。
这时候,大家就可以展开讨论,聊聊各自的看法。
这样的互动不但让学习变得更有趣,还能激发创造力。
每个人的视角都不一样,碰撞出火花,真是妙不可言!故事教学法还能培养情感共鸣。
想象一下,听到一个关于友情的故事,心里难免会想起自己的朋友,那种情感的共鸣就像涓涓细流,流淌在心间。
我们在故事中看到的挣扎、困惑、快乐,这些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通过故事,学生们能更好地理解别人的感受,这种同理心是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人生苦短,不如多一些理解与包容,对吧?故事教学法还很灵活。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知识水平,调整故事的内容和形式。
比如,小朋友们可能喜欢听动物的故事,故事里的小动物们调皮捣蛋,搞得一团糟,听着就让人想笑。
而大一点的学生,可能更喜欢一些充满哲理的故事,像那些经典的寓言。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故事教学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故事教学法](https://img.taocdn.com/s3/m/a30047bd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f9.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故事教学法故事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故事教学法作为一种充满趣味性和教育性的教学方法,广泛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
通过故事的讲述和解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故事教学法的优势和应用方法。
一、故事教学法的优势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故事教学法以鲜活的故事情节作为教学材料,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相比于枯燥的文化知识点,生动的故事可以帮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和探究。
2.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通过讲述和阅读故事,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了解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手法。
他们能够开阔自己的阅读视野,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故事教学法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输入和模仿机会。
学生在讲述故事、表演角色时可以运用自己掌握的语言知识来展示自己的语言能力,这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使他们的语文水平得到全面的提高。
二、故事教学法的应用方法1.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兴趣的故事在故事教学中,故事的选择至关重要。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故事,同时兼顾其文化内涵和知识点。
这样可以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故事的主题和意义。
2.注重情感引导和价值观教育故事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价值观和情感的引导。
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对故事中的人物性格、行为和价值观进行思考和评价,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培养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善良品质的培养。
3.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活动故事教学法可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来增强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
例如,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故事表演、角色扮演等活动,让他们在参与中感受到语言学习的乐趣,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4.结合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故事教学法可以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形成跨学科的教学模式。
故事课教学法心得体会
![故事课教学法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dbc1ae16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5b.png)
一、引言故事课教学法是一种以故事为载体,通过讲述、阅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教学方法。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故事课教学法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了故事课教学法的实践,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二、故事课教学法的优势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故事课教学法以生动有趣的故事为载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故事中的情节、人物、语言等都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故事课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复述故事、改编故事、创编故事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故事课教学法通过分析故事情节、人物性格、主题思想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在阅读故事、讨论故事的过程中,要学会思考、分析、判断,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故事课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欣赏故事中的优美语言、精彩情节、深刻主题,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念。
5.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故事课教学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道德观念、人生哲理等,让学生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的同时,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故事课教学法的实践体会1. 选择合适的教材在故事课教学法的实践中,选择合适的教材至关重要。
教材应具备以下特点: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故事性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他们的教材。
2.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述《白雪公主》时,可以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感受故事中的情感;在讲述《龟兔赛跑》时,可以让学生模拟比赛场景,体验故事中的竞争与合作。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a28c1e3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39.png)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一、引言故事教学法是一种通过讲述故事来传递知识和价值观的教学方法,它以其生动、有趣、易于理解的特点,深受小学生们的喜爱。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故事教学法的应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讨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
二、理论探讨1.故事教学法的定义和特点故事教学法是一种通过讲述故事或引导学生阅读故事来传授知识、培养情感和价值观的教学方法。
它具有生动、有趣、易于理解的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2.故事教学法的应用原则(1)针对性原则:故事的选择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内容应该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紧密相关。
(2)启发性原则:故事应该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互动性原则:故事教学应该注重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践案例分析1.案例一:故事导入新课在教授《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讲述一个小壁虎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引出课文的主题——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案例二:故事辅助教学难点在教授《乌鸦喝水》一课时,教师可以讲述乌鸦如何通过投石子来增加水的深度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难点——如何通过合理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3.案例三:故事拓展学生思维在教授《狼和小羊》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小羊听狼的话离开了小溪,会发生什么事情?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也可以通过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总结实践成果和反思通过实践案例的分析和总结,可以发现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显著的效果。
语文教学中的故事教学法
![语文教学中的故事教学法](https://img.taocdn.com/s3/m/1898d5ba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b0.png)
语文教学中的故事教学法故事教学法是语文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它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传递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本文将从故事教学的定义、优势、实施方法和应用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故事教学法的定义故事教学法是一种利用故事来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教学方法。
它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联想、理解和表达,从而达到学习目标。
二、故事教学法的优势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故事往往具有情节曲折、丰富多样的特点,能吸引学生的关注,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主动参与课堂。
2. 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通过阅读和理解故事,学生能够拓展词汇量,提升语文表达能力,提高写作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3. 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塑造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联想,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优秀的故事往往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情感态度。
三、故事教学法的实施方法1. 故事选择: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适合的故事。
故事要有生动有趣、情节完整、意义深刻的特点。
2. 故事讲述:教师要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声音和表情,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给学生。
适时悬念的设置和语速的变化可以增强学生的听力注意力。
3. 故事研读:学生在听完故事后,可以进行集体讨论、小组活动或者个人读书感悟等形式,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领悟。
可以提问故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4. 故事延伸:教师可以结合故事内容进行扩展,设计相关的练习、作文或演讲活动,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四、故事教学法的应用注意事项1. 理解与记忆并重:故事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听故事,更重要的是理解故事的内涵和道理,记住故事中的重要细节。
2. 合理安排课堂时间:故事的讲述需要适度控制讲解的时间,避免时间过长或过短。
同时要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使之与故事教学有机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故事教学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故事教学法](https://img.taocdn.com/s3/m/42164b0d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04.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故事教学法一、故事教学法的概念和作用1. 选材多样化故事教学法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故事库,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合的故事进行讲解。
教师可以在古典文学、现代文学、民间故事、寓言故事等方面广泛选材,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2. 合理布置故事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故事教学法可以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通过讲故事、听故事、讨论故事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故事情节,感悟故事寓意。
3. 故事与课文的结合故事教学法可以与课文教学相结合,力求通过故事向学生传授这一课文的知识和积极向上的情感,使学生通过故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4. 创设情境教师在故事教学中,可以适当创设一些情境,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提高学生对故事的认知和理解,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体验、表达。
5. 激发学生表达兴趣故事教学法可以通过提问、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让学生在活动中融入语文之美。
6. 扩展延伸教学在故事教学之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推理,拓展故事背后的意义和启示,以及与其他知识的关联,使故事真正发挥出教学的启发性和拓展性。
三、故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通过以上对故事教学法的运用方面的探讨,教师可以更加全面系统地运用故事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实现以下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故事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在愉悦中学习,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
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操。
通过阅读各种寓意深刻的故事,可以让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启迪,体会美好、珍爱品德,塑造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丰富课堂教学方式。
故事教学法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活跃,激发学生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故事教学法的注意事项故事教学法的运用需要教师在实践中注意一些问题,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学前教育中的故事教学法
![学前教育中的故事教学法](https://img.taocdn.com/s3/m/98248084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3a.png)
学前教育中的故事教学法故事是学前教育中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帮助幼儿理解世界、建立价值观念、培养语言能力和情感认知等。
故事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既能提高幼儿听故事的兴趣,又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故事教学法的定义、特点以及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故事教学法的定义故事教学法是指通过讲述或阅读故事的方式进行教学,旨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并理解故事中的内容。
它不仅仅是单纯的讲故事,而是借助故事的情节、人物和事件,帮助幼儿认识生活中的道德观念、社会规范和知识等。
故事教学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情境化:通过故事情节的设置,将抽象的知识或道德概念与幼儿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幼儿更易理解和接受。
2. 综合性:故事教学法能够综合运用多种教育元素,如语言、表情、动作等,以丰富故事的表达形式,提高幼儿的听说能力。
3. 多感官体验:通过听听、看看、触触等多感官的参与,使低龄幼儿能够全方位地感受故事,更易于理解和记忆。
4. 启发思考:故事教学法注重启发幼儿的思考能力,通过故事情节中的问题、冲突等,引导幼儿思考,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二、故事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1. 培养语言能力:故事教学法能够帮助幼儿扩大词汇量,学习语法规则,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的故事进行讲述,引导幼儿模仿故事中的语言表达,并进行情景模拟,使幼儿在参与中学习语言。
2. 培养情感认知:故事教学法通过讲述带有情感色彩的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情感的表达方式,培养情绪管理能力。
通过与故事人物的情感共鸣,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变化,并学会表达和处理情感。
3. 培养道德观念:故事中常常融入各种道德教育内容,如友爱、诚实、守时等。
通过故事人物的行为和经历,幼儿能够在情感上与故事产生联系,使道德教育更加生动形象。
4. 拓展知识面:故事教学法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各种领域的知识,拓展他们的视野。
故事教学法的具体方法
![故事教学法的具体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9d5277d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0e.png)
故事教学法的具体方法故事教学法是一种以故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述和演示故事情节,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故事教学法在很多领域中都得到广泛应用,特别在幼儿教育、语言学习和人文社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运用故事教学法,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技巧。
1. 选择恰当的故事选择恰当的故事对于故事教学法的实施至关重要。
首先,故事的主题应与教学的内容相关,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
其次,故事情节应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情节发展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欲望。
最后,故事的语言简练、形象生动,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 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在运用故事教学法时,教师需要创设一个适宜的教学环境,营造出浓厚的故事氛围。
例如,可以调整教室的灯光和音乐等,使学生更好地融入故事情境中。
同时,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相关的道具和图片,以增加故事的真实感和趣味性。
3. 有效运用语言表达在讲述故事时,教师需要运用生动的语言表达方式,以增强故事的感染力和教学效果。
可以通过适当的声音变化、语速调控和情感表达等方式,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使用一些形象的比喻、绘画和手势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故事内容。
4. 创设互动学习机制故事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教师可以在故事讲解的过程中设置一些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分享。
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故事中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表演、进行小组合作等活动,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故事内容。
5. 运用多媒体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增强故事教学的效果。
可以使用幻灯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工具,将故事呈现得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电子板书、网络资源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故事内容。
6. 结合实际生活和跨学科教学故事教学法可以与实际生活和跨学科教学相结合,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教师可以引用现实生活中的故事、名人事迹等,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让学生在理解和应用故事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到社会和历史的相关背景知识。
故事教学法在中学语文中的运用策略
![故事教学法在中学语文中的运用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e592da77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85.png)
故事教学法在中学语文中的运用策略一、引言故事教学法是一种将故事作为教学工具的教学方法,它通过讲述故事、分析故事、角色扮演故事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培养其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故事教学法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探讨故事教学法在中学语文中的运用策略。
二、故事教学法的实施步骤1.选取合适的故事在故事教学法中,选取合适的故事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需要选择适合学生年龄段、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的故事,既要有趣味性,又要具有教育意义。
故事的主题和情节应当与语文教材中的知识点紧密相连,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2.故事讲述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播放录音、播放视频等方式向学生传达故事。
在讲述故事时,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语言和表情,营造出生动有趣的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控制语速和音调,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故事内容。
3.故事分析在故事讲述之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和知识点。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所涉及的人物、情节、主题等,从而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故事教学法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它能够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同时,角色扮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故事教学法的运用策略1.合理选择故事主题在运用故事教学法时,教师需要选择适合学生年龄段、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的故事主题。
例如,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等,这些故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选择的故事主题与语文教材中的知识点紧密相连,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8a09bda0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24.png)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1. 引言1.1 引言故事教学法是一种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情感、品德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故事教学法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引导学生通过故事来感受、思考和探讨道德和法治的问题,可以使道德和法治教育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更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故事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和法治的概念,将抽象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条文转化为具体生动的情境和人物形象,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也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其内在的道德感和法治意识。
2. 正文2.1 故事教学法的概念故事教学法是指通过讲述富有情节和情感的故事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达到教育和培养学生的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
故事教学法不仅仅是单纯的讲故事,更侧重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反思,帮助他们理解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
故事教学法强调情节的设置和人物的塑造,通过展现人物的行为和思想,向学生传递一定的道德和法治观念。
通过故事中的冲突、转折和结局,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道德选择和后果,并通过讨论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
故事教学法注重情感的感染和情感的教育,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故事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理解和接受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培养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意义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意义非常重要。
通过故事教学法,可以让抽象的道德与法治概念变得具体形象,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
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道德与法治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行为和态度。
故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事教学法
一、故事教学法
故事教学法是把英语的字、词、句放在生动的故事中学习,在听故事的同时听英语,在讲故事的同时学说英语,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的一种教学法。
故事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专注程度。
故事是一个相对完整并有语境的语言素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真实的,自然地语言输入,学生以叙述的方式表达故事的内容,又能有效地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而故事情节的虚构性,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想象力,有助于通过联想记忆、学习和掌握;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预测、猜测和推理等语言理解能力。
课标对故事教学的描述
二、故事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1、符合有效输入和输出语言的原则:先有一定的语言输入,学生才可以进行有效的输出。
通过看故事、读故事、或听故事进行语言输入,强调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在看听故事之中呈现语言知识,结合对故事的理解和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学习、操练和输出新的语言。
2. 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儿童的心理特性和学习语言的特点为:
边做边学(Learning by doing )
意思先行(Going for meaning)
捡拾习得(Packing up chunks / formulaic language )
创造性使用语言(Creative use of language)
富于想象力(Sense of imagination )
好玩好动的天性(Sense of fun and playfulness )
模仿能力强(Capacity to imitate)
注意力短暂(Short attention span)
强烈的好奇心(Strong sense of curiosity)
强烈的交际欲望( Strong desire to communicate)
偶学偶得的能力(Capacity to learn incidentally)
3、符合整体语言教学理念
整体语言教育理论认为,在“自然”“真实”“完整”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学习,让学生感知整个语篇的意义,一个故事,就是一个完整的语篇,能给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语言。
学生在一个“自然、真实、完整”的情境中学习“完整的语言”,将能交际和意义理解作为语
言学习的重点,然后从语篇中提取有用的信心和知识,并据此建构意义。
三、故事教学分类
1、基于故事的教学:以故事教学为手段的英语课堂,可以创造各种较贴近生活实际、自然愉快又令学生感兴趣的故事进行教学,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消除他们过于紧张的焦虑情绪,使他们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果。
在学习单词、句型和语音的时候以故事的形式呈现新的内容,让学生在故事中学习,比如:学习表示交通工具类的词汇“car, jeep, taxi, boat, plane”,在呈现这些词汇是,老师就设计了“井底之蛙”的寓言故事,青蛙看见一个新奇的交通工具,便呈现一个新的单词,让学生随着青蛙的视野认识这些单词,而且也从故事中懂得了一定的道理。
在教词汇walking,running,swimming,flying时,老师编了一个有趣的《喜洋洋与灰太狼》的小故事。
在学完village ,city, road, house, building, bridge, tree 等后,听故事 The Village Mouse and the City Mouse。
学习Who’s that man? He’s my father,Who’s that woman? She’s my mother.,创编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从2012年教材进行了改版,之前语音教学在教材的C部分,作为选修内容,但是改版之后语音学习成为必修内容,语音教学是一个非常枯燥的部分,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因为枯燥而不想学,我们在教学中加入一些小故事,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读绘本的形式来练习语音。
如:(李佳和吕的课件)
2、故事阅读教学
故事阅读教学简单的概括为看、猜、学、读、讲、演。
在教学中一般分为三步: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
(1)pre-reading部分以准备为主,通过一些活动像warming up,激活学生现有的知识,为故事做知识和文化或故事背景的准备。
在阅读前阶段可以让学生猜一猜故事。
猜故事就是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
当我们在真正阅读某个故事前,我们经常会有自己想象中的故事内容。
故事封面、标题、插图都会给我们提供一些关于故事内容的暗示或提示。
当我们得到这些暗示或提示后,我们就在猜想和预测将会读到些什么,满怀期待的积极阅读也就开始了。
因此,教师在故事教学时,应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暗示或提示,这样会激起学生的阅读愿望,并使他们成为投入的、积极的阅读者。
猜故事的方法
(1)根据课题猜故事。
这些故事以学生不熟悉的故事为宜,这样学生更有好奇心。
如:《Three Butterflies》的故事,引导学生围绕课题Three Butterflies展开讨论,预测故事内容。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提出了What colours are they? Where are the three
butterflies? What are they doing? Can they sing and dance? 等有意义的问题。
(2)根据关键词猜故事。
一个故事或一篇文章中的关键词往往起到引领全文的作用,而故事情节也是围绕这几个关键词展开。
提供关键词,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3)根据已知情节猜故事。
这样的故事可以是连环故事或情节稍微复杂一些的故事,当学生学了一部分后,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猜猜故事会如何发展。
(4)根据插图猜故事。
故事中最精彩的情节往往会配上形象的图片,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图中的场景,特别是人物的表情和动作,通过表情、动作所传递的信息请学生想想故事中的人物将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使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世界,获得更真实、更深刻的体会。
在学生阅读故事之前,老师还可以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故事,对故事教学整体感知。
提问题的方法有:
1)听故事,给图片排序---逻辑性
2)根据所听内容,图文匹配---认读,猜测
3)边听故事,边填表格—捕捉主要信息
4)暂时中断故事,询问接下来会怎样?
(2)while-reading部分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关键信息,去获得关键信息。
这个过程中要紧扣故事素材,强调理解:理解过程采取由表及里、从易到难、渐近的方式要有层次,要讲方法;教学要求必须体现不同层次的要求和逐步发展的认知过程。
在读故事的时候教师也可以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故事,这时的提问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故事而非检测,所以尽量不要提不用思考就能回答的问题;不要仅局限故事中人物说的话;不要太泛,不易回答;不要一味用问题检查学生是否理解,而且设计问题还要考虑层次性
读故事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填写表格、完成图形或者是摘录信息等,主要是训练阅读技能。
每学完一个片段后,就组织学生开展全班朗读、分组朗读、接龙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在朗读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故事人物的情绪体验,是高兴的、悲伤的还是兴奋的等等,以及进一步体会、领悟到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这样学生就在阅读中获取了信息、体会到了乐趣,加深了情感体验。
3、第三个大的环节就是post-reading。
在这个阶段,首先是对故事理解的检测,检查学生是否看懂阅读材料,有许多方法,最常见的是问答、判断是非、排列顺序、画相应情境图、填表等,教师可灵活选择。
其实就是讲故事。
在熟练朗读、熟记于心的前提下,指导学生配上相应的表情、动作及
声音效果讲一讲故事。
教师对学生在讲故事技巧方面应作适当指导:1、讲故事时,说话要自然;2、利用自然的语调使故事更真实;3、适当的语调变化有助于突显人物个性及形象;
4、利用神态和肢体语言的辅助作用使故事情节更吸引人;
5、事先做好充分准备;
6、出错时不必担心,别人未必注意得到。
然后就是演故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模仿表演,强化体验。
可以采取的形式:1)创造性地对故事进行改编并表演2)用第三者的身份陈述 3)模仿教材的故事形式编排自己的故事。
总之,在故事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的提供感受语言的机会,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感受故事的情节和内容,积极地接受各种信息、发现事实、发现问题,培养学生整体接受事实、领会故事概要的能力;猜测、推断生词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认真观察、仔细聆听、积极思考、发现的学习习惯。
思考:英语语法教学一直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小学阶段,基本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学习,所以我们在一这块基本没有任何研究,不知道初中的语法教学是如何进行的,希望各位老师能为我们一些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