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力学2 灌溉水源和取水方式

合集下载

第六章灌溉水源与取水方式

第六章灌溉水源与取水方式

河岸式取水
直接在河岸边建设取水设 施,通过水泵将水抽入灌 溉系统。适用于河岸较稳 定、水位较高的地区。
浮船式取水
在河流中设置浮船,通过 水泵将水从浮船抽入灌溉 系统。适用于水位变化大 、河岸不稳定的地区。
湖泊取水
岸边式取水
在湖泊岸边建设取水设施,通过水泵 将水抽入灌溉系统。适用于湖泊水位 较稳定、岸边地形较平坦的地区。
根据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选择合适的管径、管材和埋设深 度,确保输水安全和经济性。
管网优化方法
通过水力计算和经济分析,确定合理的管网布局和管径组合,降低 输水能耗和成本。
管网维护管理
定期检查管道状况,及时维修和更换损坏部分,确保输水管网正常 运行。
06
取水方式对灌溉系统影响分析
不同取水方式对灌溉水质影响
井的维护
定期对井进行清洗、消毒和维护 ,确保井水的清洁和安全。
泉灌取水
泉的类型
根据泉水出露的形式和特征,选择合适的泉型, 如上升泉、下降泉、间歇泉等。
泉的开发利用
根据泉水的流量和水质,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方 案,如修建引水渠、蓄水池等。
泉的保护
加强对泉源地的保护,防止污染和破坏,确保泉 水的可持续利用。
在水库坝后建设取水设施,通过水泵 将水抽入灌溉系统。适用于水库水位 较低、坝后地形较复杂的地区。
03
地下水取水方式
井灌取水
井的类型
根据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选择 合适的井型,如管井、大口井、
辐射井等。
井的布局
根据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 和作物种植结构等因素,合理布 置井位,以达到最优的灌溉效果

不同取水方式对灌溉水量影响
河流取水
河流取水量受到河流径流量和季 节性变化的影响。在枯水期,河 流取水量可能会减少,需要采取 相应的调度措施。

灌溉水源及取水方式设计

灌溉水源及取水方式设计

灌溉水源及取水方式1、取水方式选择(1)马头站水位H~流量Q关系曲线(2)灌溉季节引水后马头站水位由表得知:马头站水位小于渠首设计水位,故采用有坝引水的方式。

2、计算溢流坝顶高程Z 渠设=24.71m ; △Z =0.20m ; △D 1 =0.25m 。

Z 溢=Z 渠设+△Z+△D 1=25.163.确定溢流坝长度B溢流坝长度B 应该根据设计洪峰流量和下游河床允许的单宽流量确定。

Q M =178m 3/s ; q m =17.8m 3/s/m B=Q M /q m =10m3/202⎥⎥⎦⎤⎢⎢⎣⎡=gmB Q H M ε4.确定非溢流坝顶高程Q M --洪峰流量: Q 设计 =178m3/s (P =1%);Q 校核 =236m3/s (P =0.1%);ε--侧收缩系数,这里可近似取ε=1; M --流量系数,取 m =0.49; B --溢流坝长度10m由可以求H 0H 0设计=4.1m H 0校核=4.94mZ 溢=25.16m ; △D 2=2.0m ; 正常运营Z 坝设计=Z 溢+H 0+△D 2=31.26m非常运营Z 坝校核=Z 溢+H 0+△D 2=32.10m5.确定进水闸尺寸设计进水闸为宽顶堰上进水闸,堰上高程取23m ,犹豫不满足淹没出流,所以流量系数取m=0.385,σs=1,闸前水位z 前利用z 前=z 溢+h2计算。

3/222⎥⎥⎦⎤⎢⎢⎣⎡=g mB Q H Mε=3.82mZ 前=25.16+3.82=28.98m ε=0.9=0.397m ε=0.3=1.12m 带入原式,ε=0.3,故B 闸=1.12m2/30引闸g 2m H Q B εσ=2/30引闸g 2m H Q B εσ=。

灌溉水源与取水方式(园艺)

灌溉水源与取水方式(园艺)

灌溉设计 保证率
特点 概念明确
抗旱天数
概念具体, 易被群众接受理解
大中型灌溉工程 小型灌溉工程和农田基本建 适用
和综合利用工程 设工程(小型水库、塘堰)
33
13
第三章 灌溉水源与取 水方式
第三节 灌溉设计标准
14
第三节 灌溉设计标准 定义:选择灌溉设计典型年所依据的标准 两种表达方式:
①灌溉设计保证率 ②抗旱天数
15
第三节 灌溉设计标准
(一)灌溉设计保证率 • 定义:在灌溉工程设计使用期内,灌溉用水
得到保证的年数占总年数的百分数,即:
P m 100% n 1
21 氰化物

0.5
22 石油类

5.0
10
1.0
23 挥发酚

1.0
24 苯

2.5
25 三氯乙醛

1.0
0.5
0.5
26 丙烯醛

0.5
1.0 (对硼敏感作物,如:马铃薯、笋瓜、韭菜、洋
葱、柑桔等)
27 硼

2.0 (对硼耐受性较强的作物,如小麦、玉米、青 椒、小白菜、葱等)
3.0 (对硼耐受性强的作物,如:水稻、萝卜、油
必须分析化验。
10
2.灌溉对水位水量的要求
(1)灌溉对水源水位的要求 (2)灌溉对水源水量的要求
11
第三章 灌溉水源与取 水方式
第二节 灌溉取水方式
12
一、地表水取水方式(了解) ——取水枢纽(又称为渠首)
地表水取水方式有: 无坝取水(适用条件) 有(低)坝取水(适用条件) 抽水取水(适用条件) 蓄水取水(适用条件) 此外,还有引蓄提结合取水。

农田水利学第二章 灌水方法(喷滴灌)

农田水利学第二章 灌水方法(喷滴灌)
–施肥、喷药、控制病虫害。
• 5.促进农业生产环境改善和可持续发展水量的去向:
–(1)储存于计划湿润层V1 –(2)深层渗漏V2 –(3)蒸发漂移V3 –(4)地表径流V4
灌水方法与灌水技术
1.田间灌溉水有效利用率Ea
–储存于计划湿润层中的水量占实际灌水量的 比值。 –要求Ea大于0.85 • 超量灌溉; • 渗漏过多; • 漂移、蒸发过大。 –田间水利用系数ᵑ田
二、喷灌分类
• 1.固定式喷灌系统 – 除喷头外,其他部分在整个灌溉季节固定不动 – 干管、支管多为地埋式管道 • 2.移动喷灌 – 系统各部分可以移动 – 设备利用率高,成本低。 • 3.半固定式喷灌 – 动力、水泵和干管固定,支管和喷头移动。
三、喷头与管道
• 1、喷头种类
–按压力分类:高压喷头、低压喷头、中压喷 头 –按结构分类:旋转式、固定式、喷管带
灌水方法与灌水技术
5、细流沟灌
• 较小的入沟流量;
– 0.5-1.0L/s
• 沟内水深较小;
• 水流推进到沟道末端被完全入渗。
– 与流量配合,被全部消耗与推进长度上。 – 选择适合的长度,使得灌溉均匀度满足要求。
灌水方法与灌水技术
6、隔沟交替灌溉(分根交替灌溉)
• 原理: – 胁迫根系发出的化学信号,调节地上部分气 孔和耗水过程
• B*L*m=q*B*t,即t=L*m/q
• 此时的灌水m一般大于计算出的灌水定额?
灌水方法与灌水技术
(1)当m和L一定时(已成灌区)
• 选择合适的q,使灌水均匀度最大。 – 模拟水流推进和消退曲线,使二者尽可能平行。 – q不能引起冲刷。 – 若渠道流量过小,可减小畦田宽度,或者实行轮灌。 • 改水成数

农田灌溉中的水源选择与灌溉方式分析

农田灌溉中的水源选择与灌溉方式分析

农田灌溉中的水源选择与灌溉方式分析在农田灌溉中,水源的选择和灌溉方式是农民和农业专家们需要仔细考虑和权衡的重要问题。

合理的水源选择和灌溉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农田的产量和质量,还可以节约水资源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就这一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一、水源选择农田灌溉的水源有多种选择,包括地下水、河流水和雨水等。

选择合适的水源对于农田灌溉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非常关键。

首先,地下水是农田灌溉中常用的水源之一。

地下水资源广泛分布,并且通常具有稳定的水质和水量。

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可以采用井灌的方式将地下水引入农田进行灌溉。

而在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区,可以选择打井抽水或者引用地表水与地下水进行混合灌溉。

地下水的使用不仅可以减少对地表水资源的依赖,还可以避免受到降雨情况的限制。

其次,河流水也是常见的农田灌溉水源。

河流水通常流量大且稳定,是一种理想的灌溉水源。

农民可以利用泵站将河流水抽取到农田进行灌溉。

然而,河流水的利用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水质的污染和河流水位的变化等。

因此,在选择河流水作为农田灌溉水源时,需要考虑水质监测和灌溉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以确保灌溉水质和水量的稳定性。

最后,雨水也可以作为农田灌溉的一种水源。

通过收集和储存雨水,可以在农田没有其他水源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灌溉。

雨水的使用具有显著的节水效果,可以减少对地下水和河流水的需求。

但是,雨水资源的不确定性和不均匀性需要仔细考虑。

在选择雨水作为农田灌溉水源时,需要合理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和储水设施,以应对干旱和降雨偏少的情况。

二、灌溉方式分析在农田灌溉中,灌溉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农田的产量。

不同的农作物和土壤条件可能需要不同的灌溉方式。

首先,表面灌溉是一种常见的灌溉方式。

通过灌溉渠道或者喷水装置将水洒在农田表面,以满足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

表面灌溉简单易行,适用于较大面积的农田。

然而,由于水在农田表面的流失和蒸发,表面灌溉的水利用率较低。

同时,由于水在土壤中的过度积聚,可能会导致土壤盐碱化和农作物的根系窒息。

灌溉水源和取水方式

灌溉水源和取水方式

满足 破坏
不同的灌溉引水流量 不同的保证率 设计保证率 设计引水流量
Hohai University
§6.3 引水灌溉工程水利计算
2 无坝引水工程水利计算
(1)引水流量的确定
b)设计代表年法
灌溉定额 灌溉期降雨 P灌溉定额 PP 设 设计代表年(2~3个)
灌溉期降雨
设计代表年 设计引水流量
灌溉设计保证率表(资料来源:GB 50288-99) 灌水方法 地区 干旱地区或 水资源紧缺地区 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或 水资源不稳定地区 湿润地区或 水资源丰富地区 各类地区 作物种类 以旱作为主 以水稻为主 以旱作为主 以水稻为主 以旱作为主 以水稻为主 各类作物 灌溉设计保证率/% 50~75 70~80 70~80 75~85 75~85 80~95 85~95
§6.3 引水灌溉工程水利计算
1 灌溉设计标准
(1)设计保证率
灌区用水量在多年期间能得到充分满足的几率,一般以正常供水 的年数占总年数的百分数表示。
设计保证率 抗旱天数(小型水稻灌区)
m P 100% n 1
(n 30a)
Hohai University
§6.3 引水灌溉工程水利计算
地 面 灌 溉
喷灌、 微灌
备注:1)作物经济价值较高的地区,取大值;反之,取小值。 2)引洪淤灌的保证率可取 30%~50%。
Hohai University
§6.3 引水灌溉工程水利计算
1 灌溉设计标准
(2)抗旱天数
灌溉设施在无降雨情况下能满足作物需水要求的天数,它反映了 灌溉设施的抗旱能力。
单季稻灌区,30~50d
§6.1 灌溉水源
1 地表水
我国地表水资源人均、地均较小,时间、 空间分布不均,因此引水、调节等措施具有 重要意义。

农田水利学—灌溉水源与灌溉工程水利计算

农田水利学—灌溉水源与灌溉工程水利计算

第三章灌溉水源与灌溉工程水利计算§1 灌溉水源(一)灌溉水源的主要类型灌溉水源指可以用于灌溉的天然水体,一般分地面水和地下水两种形式。

如进一步细分的话,则可分为河川湖泊径流、当地地面径流、地下径流和城市污水等四种。

江苏平原地区主要以河川湖泊径流为灌溉水源,如长江、淮河、太湖、洪泽湖等。

山丘区主要以当地径流为水源,通过修建水库、塘坝拦蓄当地径流。

徐淮地区,特别是徐州地区,地下水也是一种重要的水源。

地下水的特点是含盐量通常较高,但含沙量很小。

随着工业的发展,污水问题日益突出,发展污水灌溉将逐步引起重视。

发展污水灌溉,一方面可作为一种灌溉水源,另一方面可避免其它水体受到污染。

因此发展污水灌溉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灌溉对水质的要求首先要明确什么叫灌溉水质。

灌溉水质主要指灌溉水中所含泥沙的粒径和数量、可溶盐的种类和数量、灌溉水温以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等。

1 含沙量从多沙河流引水的灌溉工程,必须分析灌溉水中泥沙的含量和组成,以便在灌溉工程设计和管理时,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有害泥沙入渠入田,防止渠道淤积。

(不同粒径泥沙危害程度不同:(1)粒径<0.005mm的泥沙,具有一定的肥力,可适量输入田间,但也不能引入过多,引入过多,则会降低土壤的透水性和通气性。

(2)粒径为0.005~0.1mm的泥沙,在土壤质地粘重的地区,可少量引入田间,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透水性和通气性。

(3)粒径大于0.1~0.15mm的泥沙,容易在渠中淤积,对于农田土壤也不利,因此应禁止入渠。

渠中水的泥沙含沙量也不应超出渠道的输沙能力,否则会产生淤积。

2 含盐量灌溉水中允许含有一定的盐分,但如果含盐过多,就会增加土壤溶液的浓度,使作物根系吸水困难,影响作物正常生长,严重的甚至会造成作物死亡。

甚至还会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

由于各种盐类对作物的危害程度不同,不同作物的耐盐能力也不同,因此灌溉水质的标准也随着含盐种类和作物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对大多数作物来说,通常要求灌溉水的含盐量不超过15%(1.5g/l)。

灌溉水源与取水方式课件

灌溉水源与取水方式课件

在选择取水口时,应考虑地质条件,避免选择容易发生山体滑
坡、泥石流等危险的地方。
04
取水设施
水井
地下水存储
水井是利用地下水位较高的特点 ,通过挖掘井筒,连接水泵,将 地下水抽吸出来,供给农田灌溉
或其他用水方式。
结构组成
水井通常由井口、井筒、滤水管 和水泵组成。
适用范围
适用于年降雨量较低、地下水位 较高、地质条件较好的地区。
灌溉水源与取水方 式课件
目录
• 灌溉水源 • 取水方式 • 水源评价 • 取水设施 • 水源保护与利用
01
灌溉水源
地表水
01
02
03
江河湖泊
地表水包括江、河、湖泊 等水体,这些水体具有较 高的含水量和流动性,能 够提供丰富的灌溉水源。
雨水收集
通过收集雨水,可以将其 用于灌溉农作物,是一种 非常有效的灌溉水源。
评价水中的有害物质
水源中是否含有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对作物和土 壤是否有影响。
取水口位置选择
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
01
在选择取水口时,应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以便于水流流入取
水口。
选择离灌溉区域较近的地方
02
取水口应尽量靠近灌溉区域,以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损失和浪费

选择地质条件良好的地方
03
节水政策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减少浪 费。
3
水资源交易市场
建立水资源交易市场,鼓励用水单位和个人通过 市场交易获取所需用水。
THANKS
感谢观看
优点
自流取水不需要消耗能源和水资源,运营成本较 低,同时管理维护相对简单。
适用范围
自流取水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自然上升能够满 足灌溉需求的情况。

第三章灌溉水源与取水方式(1)

第三章灌溉水源与取水方式(1)
第三章 灌溉水源与 取水方式
徐 英
1
进水闸 节制闸 拦河坝 冲沙闸 排沙渠 农 渠 农 沟
干 斗 渠

支 支 渠 沟 退水闸
退 水 渠
容 斗 沟 泄 泄水闸
2
灌 排 系 统 的 组 成

内容提要
兴 建 灌 溉 系 统(灌 溉 工 程) 水源水质 水源水量 水源水位
取水方式 取水枢纽 输配水工程、田间 工程的规划设计 水利计算 水源(或渠首)工程
4. 灌溉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及病菌
——毒害作物或人体
必须分析化验。 思考:不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时, 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设立沉淀池、氧化池等
10
第三章 灌溉水源与取 水方式
第二节 灌溉取水方式
11
一、地表水取水方式 ——取水枢纽(又称为渠首)
地表水取水方式有:
1. 2. 3. 4. 引水取水 抽水取水 蓄水取水 引蓄提结合取水
灌溉对水质的要求
3
第三章 灌溉水源与取 水方式
第一节 灌溉水源
4
一、灌溉水源的主要类型
1. 河川、湖泊径流 2. 当地地面径流 3. 地下径流 4. 灌溉回归水和城市污水等
5
二、灌溉对水质的要求 灌溉水质指:灌溉用水的化学、物 理性状和水中含有物的成分及数量。 包括含沙量、含盐量、水温以及有 毒有害物质的含量等。
② 泄水建筑物(溢洪道、泄水洞等)
③ 取水建筑物(输水洞、坝下涵管等)
17
四、蓄水取水——如水库、塘堰
3. 水库取水优缺点:
①优点:能调节径流,进入灌区的泥沙
很少;
②缺点:枢纽复杂,投资大;淹没损失 大;对地形、地质条件要求高。
18

第三章灌溉水源与取水方式

第三章灌溉水源与取水方式
20两种方法比较灌溉设计保证率抗旱天数特点概念明确概念具体易被群众接受理解适用大中型灌溉工程和综合利用工程小型灌溉工程和农田基本建设工程小型水库塘堰21选择灌溉用水设计典型年计算作物灌溉制度计算设计灌水模数及设计用水过程选择来水设计典型年确定典型年来水流量过程可能供水过程比较结束不满足确定调整种植比例初再定灌溉面积a设计代表年并求相应的灌溉用水过程对每一年水量平衡计算选择设计代表年设计代表年的最大流量即为设计引水流量选择23个用水设计代表年并查得相应年份的来水过程组成设计代表年组缩小灌溉面积
选择2~3个来水 设计代表年,并 求相应的灌溉用
水过程
组成设计 代表年组
选择2~3个用水设 计代表年,并查 得相应年份的来
水过程
实际引水 流量最大
的年份
缩小灌溉面积; 对每一年水量平衡计算 破 改变作物组成;
坏 降低设计标准 选择设计代表年
设计代表年的最大流量
Q W104
即为设计引水流量
86400t
22
××灌区历年引水量平衡计算表



可河以流(10引来4m取水3)的量毛量灌(1溉04用m3水)
实际引水 量(104m3)
引水保证情况 (+)或(-)
(1) (2) (3) (4)
(5)
(6) (7)=(6)-(5)
中 1000
400
400
+
4
1952 下 1200
700
700
+
5 上 500
800
四、无坝引水工程水利计算
3. 进水闸闸孔尺寸的确定 (3)进水闸闸孔尺寸的确定与校核 ① 进水闸闸孔尺寸的确定
BsmQ 2设 gH03/2

山地灌溉工程2

山地灌溉工程2
渠系建筑物规划布置
渠系建筑物指与渠道或排水沟配套的水闸、涵洞、桥梁、渡槽、倒虹吸、跌水、陡坡等建筑物。 一、渠系建筑物选型与布置的原则 1、满足使用要求 如渠道切断了道路,那么该处需设涵洞或桥梁;渠道水位不够则需建节制闸抬高水位。 2、尽量采用联合枢纽布置的形式 目的是为节省投资和管理方便。如闸与桥常联合修建,分水闸与节制闸常联合修建。 3、尽量采用定型设计和装配式建筑物 由于渠系建筑物数量很多,同一类建筑物工作条件常相近。采用定型设计和装配式结构,对简化设计,加速施工进度非常有利。 4、尽量考虑采用当地材修建 如在山丘区建渡槽、农桥可用砌石建筑,在平原地区则宜用钢筋混凝土排架渡槽。 5、多作经济比较,选择最优方案 选择较经济合理的方案。有时同一建筑物可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案,这时也可通过经济比较来选择较合理的施工方案。
(3)实用经济断面宽深比 水力最优断面,虽然过水断面小,但由于其断面比较窄深,对大型渠道并不适用(不易施工,易塌)。为克服最优水力断面的缺点(加大底宽,减小水深),同时又使过水断面面积接近于最优水力断面的断面面积,因而提出实用经济断面宽深比。
(四)横断面设计步骤 (1)拟定或估算各设计参数(i、n、m、b等)。 (2)计算设计水深和底宽(h、b),校核不冲不淤。 流量一定时,b大,则v小,i大,则v大 (3)计算最小水深和加大水深。 (4)确定安全超高、堤顶宽。 (5)绘制渠道横断面图。
二、渠系建筑物的类型与布置 (一)控制建筑物 控制流量和水位。 1.进水闸:布置在干渠首端。 2.分水闸:布置在各支渠、斗渠和农渠渠首。 斗首、农首分水闸也叫斗门和农门。 3.节制闸:控制渠道水位或流量。 布置: (1)在上级渠水位不能保证下级渠正常引水时,需在上级渠建节制闸抬高水位,保证下级渠引水。 (2)实行轮灌时,在轮灌组分界处需设节制闸。 (3)在重要建筑物或险工渠段前需联合修建节制闸和泄水闸,以防止漫溢,保证建筑物和渠道的安全。

二班第四组-第七章灌溉水源与取水方式

二班第四组-第七章灌溉水源与取水方式
《农田水利条例》
针对农田灌溉水源和取水方式的管理,规定了农 田水利建设、管理和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和措施。
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介绍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规定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的原则、方法和要求, 包括水源选择、取水方式、输配水系统等方面的 内容。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针对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规定了节水灌 溉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和标准。
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 灌溉技术,减少水分蒸 发和渗漏损失,提高作
物水分利用效率。
水肥一体化
结合施肥和灌溉, 实现水肥一体化管 理,提高作物产量
和品质。
面临挑战及应对策略制定
水资源短缺挑战
极端天气应对
水质安全保障
加强水资源保护和节约 利用,推广节水技术和 意识,实现水资源可持
续利用。
完善灌溉系统规划和设 计,提高系统抗灾能力; 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 及时应对极端天气事件。
应对措施 加强水资源管理,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量;推广节水技术和 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水环境治理和保护,促进 生态环境恢复。
创新实践展示
实践内容
探索非常规水资源(如雨水、海水、废水等)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技术手段
通过收集、净化、储存等技术手段,将非常规水资源转化为可用于农业灌溉的水资源。
应用前景 非常规水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未来可进一步探索和研究非常规水资源 的开发利用技术和管理模式,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可持续的水资源保障。
综合评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在选择取水方式和制定优化组合策略时,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以实现可 持续发展。
典型案例分析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第七章 灌溉水源和取水方式

第七章 灌溉水源和取水方式

由于潜水的给水度远大于承压含水层,在动 用的储存量相同时,水位降幅小,因而动能消 耗和运行费用远较承压含水层低。在垂直补给 比较丰富,且水质适于灌溉的地区,应以浅层 地下水作为主要灌溉水源,深层承压水由于上 下均为弱透水层阻隔,不能接受大气降水和地 表水的直接补给,越层补给也有一定限制。因 此承压水不宜作为 主要的灌溉水源,仅能作为 非常干旱年份的后备水源。 地下水作为灌溉水源时,主要是分析地下水储 存量及补给来源,埋藏深度,可能出水量以及 开采条件等。
1. 适用条件:水源的水位和流量均能满足灌溉用 水的要求。
1. 枢纽组成: ① ② 进水闸:控制引水流量(一般不大于枯 水流量的30%); 冲沙闸:冲走进水闸前泥沙;

导流堤:平时导流引水与防沙 ,枯水季
节可截断河流,保证引水。
二、无坝取水
3.无坝引水取水口位置的选定: ① 选在河岸坚固、河床稳定、河流弯道
一、灌溉水源的类型与特点
1.地表灌溉水源 《我国水资源现状简介》 我国河川径流多年平均总量约为2.65万亿方,占到 世界河川径流总量的5%以上,居世界第六位。 每 亩耕地的平均占有水量为1760方,相当于世界平均 值的一半左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2350方约为世 界平均水平的25% 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以 2003年为例,全国用水总量为5320亿方,其中农 业用水总量为3096.4亿方,占全国用水总量的 58.2% 中国用全世界5.8%的水资源和7.2%的耕 地,养育了全球20%的人口,从中可以看出,我国 水资源严重不足,我们必须统筹兼顾,合理调配各 种灌溉水源,并且加以合理高效利用。
中外年径流量比较表
国家 巴西 原苏 加拿 美国 印尼 中国 印度 世界 联 大 总计 年径 5.1 4.7 3.1 2.9 2.8 2.6 1.7 47. 1 2 7 1 5 8 00 流量 9

灌溉水源、取水方式及其水利计算

灌溉水源、取水方式及其水利计算

灌溉水源、取水方式及其水利计算一、灌溉工程的水源1.灌溉水源开发灌区,首先必须选择水源。

在选择水源时,应对附近地形条件是否便于引水进行充分考虑,并使水源的位置尽可能地靠近灌区。

灌溉水源主要有河川径流、当地地面径流、地下水及城市污水等。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城镇的扩大,可用于灌溉的城市污水和灌溉回归水也逐步成为灌溉水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河川径流。

它是指河流、湖泊的来水,为我国最主要的灌溉水源。

这种水源的集水区域均在灌区以外;引河流水源灌溉,应从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出发,综合考虑水电、航运与给水等多方面的要求,使河流水资源得到合理的综合利用。

(2)当地地面径流。

它是指由当地降雨产生的径流。

我国南方地区降雨量大,当地地面径流的利用十分普遍,不仅小型灌溉工程(如塘坝、小水库)利用它,而且在大、中型灌区,也必须充分利用它来扩大灌溉面积和提高灌区的灌溉保证率。

(3)地下水一般是指潜水。

潜水又称浅层地下水,其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雨(包括融雪水)。

在靠近河流、湖泊、洼地和人工渠道的地区,潜水也可从附近的地表水得到补给,由于潜水补给容易,在平原地区埋藏又较浅,是地下水的主要开采水源。

利用地下水进行灌溉,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我国西北、华北平原等比较干旱和缺乏河湖水源的地区,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对发展农业生产尤为重要。

(4)城市污水。

包括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以后,可以作为灌溉水源。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污水数量将日益增多。

利用污水灌溉,不仅是解决灌溉水源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防止水质污染的有效措施。

(5)海水。

因含盐量较高,一般不能直接用于灌溉农田。

2.灌溉水源的水质、水位和水量(1)灌溉对水质的要求。

所谓水质,主要指水流所含泥沙、盐类及其他有害物质的特性与数量以及水源的温度等。

水源的水质应能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

所含泥沙的数量和组成是灌溉对于水源水质要求的一个方面。

河水中粒径小于0.005mm的泥沙,常具有一定的肥分,应适量输入田间;粒径0.005~0.1mm的泥沙,因其粒径较大,可以减少土壤的黏结性和改良土壤的结构,但肥力价值不大,可少量输入田间;至于河水中粒径大于0.1~0.15mm的泥沙,由于其容易淤积在渠道中,而且对农田有害,一般不允许引入渠道和送入田间。

水利工程中的农田灌溉与排水技术

水利工程中的农田灌溉与排水技术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排水技术:包括明沟排水、暗沟 排水、井点降水等,可以有效防 止农田积水和盐碱化。
应用案例:介绍一些成功的农田 灌溉与排水技术综合应用的案例, 如以色列的滴灌技术和美国的井 点降水技术等。
灌溉与排水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实例
喷灌技术:通过喷头将水均匀喷洒到作物上,适用于大面积农田
社会效益评估
提高农作物产量:通过合理灌溉和排水,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农民收入:通过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收入
环境效益评估
水资源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 率,减少浪费
滴灌技术:通过滴头将水一滴一滴地输送到作物根部,适用于干旱地区和精细农业
地下灌溉:通过埋设在地下的管道将水输送到作物根部,适用于水资源匮乏地区 排水技术:通过修建排水沟、管道等设施,将农田中的多余水分排出,防止涝灾和盐碱化
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智能化灌溉技术:利用传感器、物联网等技术实现精准灌溉 水资源优化配置:通过优化水资源分配,提高灌溉效率 环保型灌溉技术:采用环保型灌溉材料和设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应对气候变化:研究气候变化对农田灌溉与排水技术的影响,制定应对策略
排水系统:排除农田多余水分,防止涝灾
相互关系:灌溉系统需要排水系统来平衡水分,排水系统需要灌溉系统来 补充水分 综合应用:根据农田实际情况,合理设计灌溉与排水系统,实现水资源的 优化利用
灌溉与排水技术的协同作用
灌溉技术:包括喷灌、滴灌、渗 灌等,可以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 率。
协同作用:灌溉与排水技术的结 合,可以实现农田水分的平衡, 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农田水利学 (2)

农田水利学 (2)

n
矩 形 喉 道 量 水 槽
U 形 喉 道 量 水 槽
无喉段量水槽
第四章 灌溉渠道系统
n n n n n
1.灌溉渠系规划 2.田间工程规划 3.灌溉渠道流量推算 4.渠道纵横断面设计 5.渠道防渗
§4.2 田间工程规划
n
田间工程:最末一级固定渠道和固定沟道之 间的条田范围内的农田建设工程。
第四章 灌溉渠道系统
【重 点 掌 握】
n n n n
灌溉渠系规划 渠系建筑物的分类、适用条件 渠道流量推算 渠道纵横断面设计
§4.1 灌溉渠系规划
一、灌溉渠系的组成
灌溉渠道系统
灌溉渠道 固定 渠道 临时 渠道 渠首 排沙渠
退泄水渠道 中途 泄水渠 渠尾 退水渠
二、灌溉渠道的规划原则
n
较高—自流,局部高地—提水 工程量、费用最小:渠线短直、减少建筑物数量和规 模、避免大填方挖方、填挖方量尽可能接近; 与行政区划结合,各用水单位有独立的用水渠道 斗农渠满足机耕要求—上下级垂直,有利于机耕 考虑综合利用—山区集中落差、发电
n
n
n
n
n 三、渠道规划布置形式
n n n n n
(一)干、支渠道的布置 山区 平原 圩垸 (二)斗、农渠道的布置
n山

干渠沿等高线布置
n山

干渠沿主要分水岭布置
n平

n圩垸区
n圩垸破口

三、渠道规划布置形式 (二)斗、农渠道的布置形式
平坦 一面坡
四、渠线规划步骤
n 查勘:纸上初步定线,实地踏勘,初步确定渠 线方案 n 纸上定线:测量带状地形图、定线、选择比降 n 定线测量:放线、打桩、测量高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库枢纽工程量大,库区淹没损失较多,对库 区和坝址处的地形、地质条件 要求较高。因此,必须认真选 好库址和坝址。
32
(三)蓄水取水
塘堰 塘堰是小型蓄水工程,主要拦蓄当地地面径流 。一般有山塘和平塘两类,在坡地上或山冲间筑坝 蓄水所形成的塘叫山塘;在平缓地带挖坑筑堤所形 成的塘叫平塘。 塘堰工程规模小,技术简单,群众易办,对地 形地质条件要求较低。
22
(二)有坝引水
1、适用条件 河道的流量能满足灌溉要求,但水位略低于渠
首的引水要求;或洪水季节流量、水位均能满足要 求,但洪、枯季节变化较大,即枯水期水位或流量 不满足要求。
23
(二)有坝引水
2、枢纽组成 壅水坝(栏河坝) 拦截河流,抬高水位,并从坝顶渲泄河道多余
的水量及汛期洪水,坝长要满足泄洪要求,坝高一 般为3~8m。
51
(一)塘堰供水量的分析计算
抗旱天数 抗旱天数一般是指灌溉工程所提供的水量能够 抗御干旱的天数,反映了灌溉工程的抗旱能力。
W=0.667te (或 W=10etA )
式中:W——塘堰供水量,m3/亩( 或m3 ); e——作物耗水强度, m3/d.亩(或mm/d); t——抗旱天数,d; A——灌溉面积,hm2。
般不允许入渠。
9
(二)对水质要求
2 含盐量(或矿化度)
含盐量是指灌溉水中所含的可溶性盐分的总量, 也称全盐量或矿化度。通常用每升水中含可溶性盐 的毫克数(或克数)表示,即mg/L或g/L。 矿化度<1.7g/L :可用于灌溉 矿化度1.7g/L~3g/L:采取适当措施可用于灌溉 矿化度>3g/L:不宜用来灌溉
水源的来水过程应满足灌溉用水过程,以便尽 量减小调蓄水量。
7
2.1.2灌溉对水源的要求
(二)对水质要求 灌溉水质主要是指水的化学、物理性状,水
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等。灌溉水源的水质应满 足作物正常生长发育要求,不破坏土壤理化性状, 不会使土壤污染及地下水水质恶化,并使农产品质 量达到食品卫生标准。
27
(二)有坝引水
冲沙闸 用以冲沙,防止泥沙入渠,是多泥沙河流低坝 引水枢纽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过水能力一般 应大于进水闸的过水能力,而底板高程应低于进水 闸的底板高程,以便在进水闸前形成冲沙槽,取得 良好的冲沙效果。
28
(二)有坝引水
防洪堤 防洪堤是为了减少壅水坝上游的淹没损失,洪 水期间保护上游城镇和交通的安全,一般在坝上游 沿河岸修建。 此外,若有通航、过鱼、放木和发电等综合利 用要求时,尚需设置船闸、鱼道、筏道和电站等建 筑物。
33
34
35
36
(四)抽水取水
1、适用条件 河道水量丰富,但灌区位置较高,且修建其它
取水工程困难或不经济,可在灌区附近的河流岸边 修建抽水站。
37
(四)抽水取水
2、枢纽组成 抽水设备 水泵、动力机、管道、闸阀等 水工建筑物 引水渠、进水池、泵房、出水池等 辅助设施 供电设施、泵房内供排水设施、安装检修设
在较大河流上引水,一般认为引水流量不应超 过河流枯水流量的30%,即无坝引水的引水系数不 超过0.3。
16
(一)无坝引水
2、枢纽组成
冲沙闸
用以冲走进水闸前泥沙( 少沙河流可不需冲沙闸),其 底板高程应低于进水闸的底板 高程。
导流堤
一般在中小河流中修建,
平时导流引水与防沙,枯水期
拦截河水,确保引水入渠。
10
(二)对水质要求
3 水温
水温过低,会抑制作物的生长;水温过高,会降 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并提高水中有毒物质的毒性。
作物对水温的要求: 旱作15~20℃,最低允许温度为2℃ ; 水稻不小于20℃ ; 均不能大于35℃ 。
11
(二)对水质要求
4 有害物质
灌溉水中常含有某些重金属和非金属砷及氰、 氟的化合物等,若其含量超过一定数量,就会使 作物中毒,使人畜食用后产生慢性中毒。
(三)小型水库兴利库容及供水量计算 按来水量估算
式中:V兴——水库兴利库容,m3;
——库容系数(兴利库容与多年平均径流 量之比,一般0.7~0.9)。
W0——多年平均径流量,m3; F ——流域面积,hm2;
y ——多年平均径流深,mm;
此法适用于灌溉面积较大,而水库流域面积相对较
—— GB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8
(二)对水质要求
1 泥沙含量
不同粒径泥沙的危害程度: (1)粒径<0.005mm
具有一定的肥力,可随水入田,但不能引入 过多,否则会降低土壤的透水性和通气性。
(2)粒径为0.005~0.1mm 在土壤质地粘重的地区,可少量引入田间,
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透水性和通气性。 (3)粒径>0.1~0.15mm 容易在渠中淤积,对于农田土壤也不利,一
一般指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城市污水肥分高 ,量稳定,经过处理用于灌溉增产显著,已被城市 郊区农田广泛利用。但必须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时才能利用。发展污水灌溉,一方面可作为一种灌 溉水源,另一方面可避免其它水体受到污染。
6
2.1.2灌溉对水源的要求
(一)对水位和水量的要求 水位
灌溉要求水源有足够高的水位以便能够自流引 水或使壅水高度和提水扬程降低。 水量
第二章 灌溉水源和取水方式
第一节 灌溉水源 第二节 灌溉取水方式 第三节 灌区水量平衡计算 第四节 引水灌溉工程的水利计算
2.1灌溉水源
一、灌溉水源类型 二、灌溉对水源的要求
2
概念
【灌溉水源】water sources for irrigation 可用于灌溉的地表水、地下水和达到利用标准 的非常规水的总称。
多站分区控制 方式 适合于面积较
大而且与水源的 接壤长度较长的 灌溉区。
43
(四)抽水取水
多站分级控制方式 适用于面积较大而
区域内地面高差有较 大变化,同时水源比 较少的灌溉区。
44
蓄引提结合灌溉系统
组成 渠首(“根”)工程、输配水渠道(“藤”)
系统、灌区内部的中小型水库和塘堰(“瓜”) 以及提水设施等,故又称长藤结瓜式灌溉系统。 特点 (略) 型式
13
2.2灌溉取水方式
一、地表取水方式 二、地下取水建筑物
14
2.2.1地表取水方式
(一)无坝引水 1、适用条件 河流枯水期的水位和流量均能满足自流灌溉的
要求。
15
(一)无坝引水
2、枢纽组成 进水闸 进水闸用来控制入渠流量,其中心线与河流主
流方向的夹角一般为30°~45°;其底板高程可与 闸后渠底齐平或稍高,但必须高出闸前河底高程1~ 2m;闸顶高程应高于闸前河流最高洪水位。
——农村水利技术术语SL56-2005
3
2.1.1灌溉水源类型
灌溉水源形式: 地面水 地下水
进一步细分: 河川湖泊径流 当地地面径流 地下径流 城市污水
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1.1灌溉水源类型
河川径流
指河流、湖泊的来水。水源的集水面积主要在 灌区以外,它的来水量大,不仅可作灌溉水源,而且 也可满足发电、航运、供水等部门的用水要求。一般 大中型灌区都是以河流或湖泊作为灌溉水源。河川水 源的含盐量一般很低,但含有一定量的沙。 当地地面径流
指由于当地降雨所产生的径流,如小河、沟溪 和塘坝中的水。它的集水面积主要在灌区附近,受当 地条件的影响较大,是小型灌区的主要水源。山丘区 利用较多。
5
2.1.1灌溉水源类型
地下径流 一般指埋藏在地面下的潜水和层间水。它是小
型灌溉工程的主要水源之一。地下水的特点是含盐 量通常较高,但含沙量很小。
城市污水
进水闸 位于坝端河岸上,用以控制入渠流量。
24
25
(二)有坝引水
进水闸引水的两种型式
侧面进水 进水闸过闸水流方向
与河流方向正交。一般用 于含沙量较小的河道。
26
(二)有坝引水
进水闸引水的两种型式
正面进水 进水闸过闸水流方向与
河流方向一致或斜交。这种 取水方式,能在引水口前激 起横向环流,促使水流分层 ,表层清水进入进水闸,而 底层含沙水流则涌向冲沙闸 而被排掉。
横向环流是引起泥沙横向运动的动力,它促 使弯道凹岸冲刷而凸岸淤积。
19
(一)无坝引水
3、引水口位置 河流直段 取水口应选在主流靠近岸边、河床稳定、水位
较高及流速较大的地方。 分汊河段上取水口位置 一般不宜设置取水口,若必须设,则应选择流
量较大、河床稳定的汊道并加以整治。
20
(一)无坝引水
无论哪种河段布置取水口,其位置的选择 均应与干渠布置统一考虑,尽量使干渠路线比 较短,有可能避开陡坡、深谷及塌方地段,以 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及工程总投资。
5 含病原体和传染病菌的水
不能直接用于灌溉,尤其用于生食蔬菜。
12
小结
• 灌溉水源类型
– 地表水、地下水、非常规水
• 灌溉对水源的要求
– 泥沙含量 – 含盐量 – 水温 – 有害物质 – 病原体和传染病菌 具体指标参见《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
• 如何选择水源
– 区域水资源情况,灌溉需水量,水源位置,水量、水 质、水位条件
21
引水口位置选择原则
• 水位、流量能够满足灌溉用水需求
– 水位优先满足自流引水 – 流量能够保证作物灌溉制度需求
• 防止泥沙
– 引水口处泥沙淤积 – 泥沙进入渠道与田间
• 工程稳定及经济性
– 河床及沿线工程地质条件 – 输水距离 – 工程建筑物
• 运行及管理经济性
– 电费、油费、渠道清淤与维护等
17
(一)无坝引水
3、引水口位置 河流弯道 实验和实际观
测资料表明:最大 水深位于凹岸顶点 稍偏下游。取水口 选在这里,可加大 进流量,有效地防 止泥沙入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