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症状体征
颅内动脉瘤破裂弹簧圈介入栓塞术的麻醉处理
颅内动脉瘤破裂弹簧圈介入栓塞术的麻醉处理颅内动脉瘤指的是大脑内部的动脉血管异常膨出后所形成的动脉瘤,看上去就像是血管上长了一颗葡萄,里面充盈着血液。
颅内动脉瘤虽然名字上带有“瘤”字,但它并不是肿瘤,而是属于一种脑血管疾病。
当颅内动脉瘤体积较小时,且没发生破裂,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如体积较大,则会压迫周围的血管、神经,患者会根据压迫位置的不同出现不同的症状,如颅内动脉瘤发生破裂,导致渗血或出血,患者会出现头痛,呕吐,进而意识模糊,甚至休克,可能造成生命危险,十分危急,需立即到急诊科就诊。
弹簧圈介入栓塞术是临床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重要治疗方式,相比于传统的外科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势,但在手术过程中依然需进行全身麻醉。
那么如何对患者进行麻醉处理?相信这可能是很多人都十分关心的话题,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什么是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指的是通过静脉、吸入、肌肉注射或者是直肠灌注全身麻醉药物,抑制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患者出现意识消失、全身无痛、自主反射抑制等表现,以到达最佳手术状态的一种麻醉方式,全身麻醉可适用于绝大部分的手术,但全麻技术相对复杂,麻醉的管理也更为精细,风险相对于局部麻醉也较高。
应激反应在全身麻醉手术中较为常见,是身体、心理共同产生的一种反应,会对患者的手术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包括反流误吸、呼吸道感染、低血氧症等一系列的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全身麻醉根据给药方式,主要分为吸入麻醉、静脉麻醉和复合麻醉,由于每种麻醉药品和麻醉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适应证和禁忌证,因此麻醉师会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手术需求加以全面考虑,根据患者病情、疾病类型、麻醉适应证等选择适合的麻醉药品和麻醉方法,严格控制麻醉剂量,既需要保证患者的麻醉效果,同时需要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行弹簧圈介入栓塞术为什么要进行全身麻醉?首先患者在行弹簧圈介入栓塞术前需先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能够清晰的观察到患者动脉瘤与载瘤动脉间的立体关系,从而能够帮助医生准确的测量出动脉瘤的各项参数,并且对其进行详细的分型,以此为重要参考依据行弹簧圈介入栓塞术。
颅内动脉瘤护理查房
颅内动脉瘤护理查房
概述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经常见的危险性高的脑血管疾病,常常在患者查房经常会遇到。
对于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护理查房内容
一、患者情况
在护理查房时,首先要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包括颅内动脉瘤的部位、
大小和病程,以及患者目前的症状表现,如头痛、呕吐、意识状态等。
二、疼痛管理
颅内动脉瘤患者常常伴有严重的头痛,需要及时给予镇痛治疗,可采用口服或静
脉给药的方式进行,但要注意避免过度使用镇痛药物引起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
三、观察意识状态
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变化,及时发现意识改变、昏迷等情况,并密切监测患
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如感觉减退、肢体无力等,及时报告医生。
四、监测生命体征
定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五、药物管理
根据医嘱给予患者口服或静脉注射的药物治疗,如抗凝药物、止痛药等,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用药时间,严格执行医嘱。
六、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和需要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注意监测患者的饮食情况和体重变化,及时调整饮食计划。
结语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和健康的疾病,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在护理查房的过程中,护士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和治疗,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颅内动脉瘤诊疗规范(最新版)
颅内动脉瘤诊疗规范(最新版)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局限性异常扩大的颅内动脉,其中囊性动脉瘤最为常见,其他类型包括梭形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
囊性动脉瘤通常位于脑内大动脉的分叉部,是血管中血流动力学冲击最大的部位,而梭形动脉瘤则在椎基底动脉系统更为常见。
颅内动脉瘤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常见的原因。
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标准包括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
破裂出血是颅内动脉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其症状包括剧烈头痛、呕吐和昏迷等。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最为常见的病变之一,而脑室内出血通常预后较差。
SAH还可能导致局灶性颅神经功能障碍,如动脉瘤压迫致第3神经麻痹而导致复视和/或上睑下垂,随脑脊液沿蛛网膜下腔向下流动的血液刺激腰神经根引起腰背部疼痛。
警示性头痛可能发生于无SAH或由于动脉瘤增大或局限于动脉瘤壁的出血。
诊断SAH的体征包括脑膜刺激征、高血压、局灶性神经功能丧失、迟钝或昏迷以及眼底出血等。
眼底出血可以单独或不同组合形式出现,其中透明膜下出血可能伴随高的死亡率。
C。
玻璃体出血是指在眼球玻璃体中发生的出血现象,也称为Terson氏综合征或Terson综合征。
通常是双侧发生,但也可能由其他原因引起,如AVM破裂等导致颅内压增高。
初次检查时常常会被遗漏,但通常会在初次检查时表现出来,迟发性的情况也可能发生,可能会伴随再次出血。
患有玻璃体出血的患者死亡率高于没有出血的患者。
大多数患者在6到12个月内可以自行消退,但对于视力无望恢复或希望更快地改善视力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玻璃体摘除手术。
3.临床血管痉挛是指SAH后迟发性的局灶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也称为“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DIND)”或“症状性血管痉挛”。
其临床表现为精神混乱或意识水平下降,伴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如语言或运动受限。
症状通常会缓慢出现,包括头痛加重、昏睡、脑膜刺激征和局灶性神经体征,可能会出现以下临床综合征:大脑前动脉综合征:以额叶症状为主,可能表现为意识丧失、握持/吸吮反射、尿失禁、嗜睡、迟缓、精神错乱、低语等。
颅内动脉瘤护理查房
02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能导 致动脉壁变薄、脆弱,增加 动脉瘤形成的风险
04
血管炎:某些血管炎可能导 致动脉壁损伤,增加动脉瘤 形成的风险
06
其他:如外伤、感染等也可 能导致颅内动脉瘤的形成
颅内动脉瘤的发病机制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动脉粥样硬化:血 管内皮损伤,脂质 沉积,形成动脉粥 样硬化斑块,导致 血管壁变薄,容易 破裂形成动脉瘤。
04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 焦虑和恐惧情绪
观察意识状态:密 4 切观察患者的意识 状态,及时发现和 处理意识障碍。
预防并发症:预防 5 脑水肿、脑疝等并 发症,及时处理。
心理护理:关注患 6 者的心理状态,提 供心理支持,减轻 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预防颅内动脉瘤破裂
1
控制血压:保 持血压稳定, 避免剧烈波动
3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戒烟 限酒,保持良 好的饮食习惯
呼吸
使用湿化器保持 空气湿润,减少
痰液粘稠度
定期翻身拍背, 帮助痰液排出
必要时使用吸痰 器,保持呼吸道
通畅
预防感染
04
加强营养,提高免疫
力,促进伤口愈合
03
避免接触感染源,如
细菌、病毒等
02
定期更换敷料,保持
伤口干燥
01
保持伤口清洁,避免
感染
预防压疮
定期翻身:每2小时翻01 ຫໍສະໝຸດ 一次,避免长时间压迫同一部位
保持患者情绪稳定
提供心理支持: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 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
保持环境舒适:保持病房安静、整洁,避免噪 音和强光刺激
鼓励家属陪伴:鼓励家属陪伴患者,提供情感 支持
颅内动脉瘤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指导PPT
02
健康教育内容
生活起居指导
保持规律作息
建议患者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 度劳累,有助于身体的恢复。
发病原因
颅内动脉瘤的发病原因包括先天性因 素、动脉硬化、感染、创伤等。其中 ,高血压、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 惯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临床表现及危害
临床表现
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因瘤体大小、位置及破裂与否而异。 常见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视力障碍、癫痫等。破裂 后可能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为剧烈头痛、颈项强直、 意识障碍等。
颅内动脉瘤的健康教育及心理 指导
汇报人:文小库
2024-01-19
CONTENTS
• 颅内动脉瘤概述 • 健康教育内容 • 心理指导策略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升途径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颅内动脉瘤概述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颅内动脉瘤是指颅内动脉壁上的异常 膨出,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要 原因。
放松心情
保持心情平静、愉悦,避免过度紧张 和疲劳,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法 缓解压力。
适量运动
根据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 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每次运动 30分钟左右,每周至少5次。
定期检测
定期测量血压可以及时发现血压升高的情况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建议至少每年测量一 次血压,或者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更频繁的 测量。
危害
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如脑血管痉挛、脑 积水、脑梗死等,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及早诊断和治疗至 关重要。
颅内动脉瘤护理常规
颅内动脉瘤护理常规一、定义颅内动脉瘤(ntraraial aneurym)系指颅内动脉壁的囊性膨出,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病因尚不甚清楚,但以先天性动脉瘤占大部分。
二、症状体征(一)动脉瘤破裂出血症状中、小型动脉瘤未破裂出血,临床可无任何症状。
一且破裂出血,发病急剧,表现为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大汗淋滴,体温可升高,颈强直,克氏征阳性,严重者可因急性颅内压增高而引发枕骨大孔疝,导致呼吸骤停。
(二)局灶症状1、动眼神经麻痹常伴有患侧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内收、上、下视不能,直、间接光反应消失。
2、蛛网膜下腔出血先兆轻微偏头痛、眼睑痛,随之出现动眼神经麻痹。
3、动脉瘤出血如形成血肿或脑血管痉挛脑梗死可出现偏瘫,运动性、感觉性失语。
4、巨大动脉瘤影响到视路,可有视力视野障碍。
(三)脑血管痉挛脑部血管瘤发生破裂后,广泛脑血管痉挛可造成脑梗死,出现意识障碍、偏障、失语甚至死亡。
三、护理问题(一)有出血的危险与动脉瘤破裂有关。
(二)急性疼痛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三)呕吐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四)躯体活动障碍与肢体活动障碍有关。
(五)自理缺陷有效体活动障碍有关。
(六)皮肤切口与手术创伤有关。
(七)颅内调适能力降低与脑水肿反应有关。
四、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预防出血或再次出血(1)卧床休息,拍高床头 15-30°保证充足睡眠。
(2)控制颅内压:严密监测颅内压波动情况,减少不必要的活动,保持病房安静,稳定病人情绪,减少血管内外压力差,以防动脉瘤破裂。
①预防颅内压波动幅度过大,应用脱水剂时,控制输注速度。
行脑脊液引流者,引流速度要慢。
腰大池引流管位置不能过低。
②避免颅内压增高的诱因,如便秘、味嗽等、(3)控制血压,遵医嘱使用降压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血压变化,避免血压偏低造成脑缺血。
2、术前准备介入栓塞治疗者,除了按照术前常规准备外,还应双侧腹股沟区备皮。
(二)术后护理1、开颅者待意识清醒后,抬高床头 15-30°,避免压迫手术伤口。
颅内动脉瘤诊断标准(最新版)
颅内动脉瘤诊断标准(最新版)
引言
颅内动脉瘤是指位于颅内动脉分支处的异常扩大的动脉节段。
准确地诊断颅内动脉瘤对于治疗和预后非常重要。
本文档旨在提供最新版的颅内动脉瘤诊断标准,以协助医务人员准确判断患者是否患有颅内动脉瘤。
临床表现
颅内动脉瘤患者可出现以下症状:
- 头痛
- 视觉变化
- 语言障碍
- 平衡问题
- 昏迷
- 其他神经系统症状
影像学检查
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的关键步骤之一。
常用的检查方法有:
- 颅内血管造影(DSA)
-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 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CT血管造影(CTA)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病理检查
病理检查是确诊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
常见的病理检查方法包括:
- 动脉造影术
- 手术切除后的病理检查
分类标准
颅内动脉瘤根据其形态和病理特点可分为多种类型,常用的分类标准有:
- 瘤体大小(如微小、小、中等、巨大等)
- 瘤体形状(如囊状、梭形、分叶状等)
- 瘤体位置(如前循环、后循环等)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结果,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可根据以下标准进行:
- 明确出现颅内动脉瘤症状和体征的患者,并通过影像学检查或病理检查确诊。
- 无症状患者,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瘤,需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异常动脉形态。
结论
本文档提供了最新版的颅内动脉瘤诊断标准,以协助医务人员准确判断患者是否患有颅内动脉瘤。
诊断标准的准确性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因此建议医务人员在实践中严格遵守最新的诊断标准。
颅内脑动脉瘤小科普
颅内脑动脉瘤小科普1.什么是颅内脑动脉瘤?所谓颅内脑动脉瘤,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颅内血管壁异常膨起。
由于脑动脉瘤存在“瘤”字,很多人都会联想到肿瘤,但事实上颅内脑动脉瘤并不是肿瘤。
众所周知,人体内存在血压,血管腔内存在压力,一旦局部血管薄弱,就会形成凸起,一般呈囊状。
并且随着病情的发展,凸起会逐渐变大,此时患者的血管壁会越来越薄,发展至极限时,动脉瘤瘤壁就可能破裂,一旦破裂就会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此类疾病死亡率极高。
2.颅内脑动脉瘤的病因是什么?临床上关于颅内脑动脉瘤具体病因尚不明确,但相关学者推测,可能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
1.可能与先天性动脉中层发育不良有关,此外,颅内脑动脉瘤还与主动脉弓狭窄、颅内动静脉畸形及多囊肾等病症有关。
2.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患者的血管在发育过程中,若动脉发育异常,在血流的冲刷及血管壁慢性炎症的刺激下,血管壁会逐渐变薄,其抗血流的冲击能力会变弱,会像气球般缓慢凸出,形成动脉瘤。
3.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若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其血管内弹力纤维会消失或者断裂,所以说动脉硬化是诱发脑动脉瘤的重要原因。
4.可能与炎性改变有关,若为炎性脑动脉瘤,病情会更加严重。
5.可能与感染有关,颅内动脉感染会侵蚀动脉壁,诱发颅内脑动脉瘤,但此类发病患者较少。
6.可能与外伤有关,如颅底骨折,患者体内碎骨片可能将颈内动脉壁刺穿,诱发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形成局部薄弱后,症状会逐渐加重,发展至晚期,就可能形成脑动脉瘤。
7.可能与颅脑损伤或血管壁损伤有关,此类患者多为创伤性动脉瘤或假性动脉瘤。
8.除上述发病因素外,脑动静脉畸形、颅底异常血管网症患者,常伴有脑动脉瘤。
3.颅内脑动脉瘤有哪些临床症状?(1)颅内脑动脉瘤患者常伴有头痛症状,发生剧烈性头痛前,常出现“警示性头痛”,即程度稍轻的头痛,一般出现在出血前的2-8周,出现头痛症状预示着脑动脉瘤出血风险较高。
一旦出现剧烈头痛症状,就要警惕肿瘤破裂风险。
颅内动脉瘤健康宣教
颅内动脉瘤颅内动脉瘤是指脑动脉血管壁局部薄弱而产生的瘤样突起,好发于脑底大动脉的动脉分支和主干的分支处。
由于此处脑动脉壁的肌层先天发育缺陷,同时又是脑血管中受到最大血液冲击的部位,长期血流的压力和冲击力的作用,易使此处脑动脉壁的薄弱点向外凸出,逐渐扩张,从而形成颅内动脉瘤。
主要表现:①小而未破裂的动脉瘤大多数无症状及体征,少数者可出现头痛、单侧眼眶或球后痛伴动眼神经麻痹、头晕等症状。
②动脉瘤破出血大多可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症状:颅内压增高症,脑膜刺激征。
③再出血症状:一般在发病后24小时内再出血的可能性最大;临床表现为:在病情平稳或好转的情况下,突然发生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加深、抽搐、原有症状和体征加重或重复出现。
④脑血管痉挛症状:血管痉挛一般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3-5天开始,5-14天为高峰期,2-4周后逐渐减少。
临床表现为意识改变、局灶性神经功能损害体征。
⑤脑积水症状: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多发生在出血后1周内;轻者表现为嗜睡、精神运动障碍迟缓和记忆力下降,重者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
【危险因素】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劳累、剧烈头痛、猛弯腰、急起身、用力排便、剧烈咳嗽、饮酒、举重物、性生活等。
【饮食指导】戒烟酒,以低脂低热量、低盐饮食为主,保证高蛋白、高纤维素的摄入,饮食清淡,避免辛辣等刺激性强的食物,限制腌制类食物,不宜药补。
【日常护理】1、安静休息,绝对卧床4-6周,减少探视,最好应保持环境安静和避光。
病情允许时须抬高床头15-30°,有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尽量少搬动患者,避免情绪激动、过度劳累、咳嗽、用力排便等诱发再出血的因素。
2、合理饮食,勿食易导致便秘的食物,必要时给予缓泻剂,给予清淡易消化的、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饮食,避免辛辣等刺激性强的食物,戒烟酒。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当患者在病情稳定或好转情况下,突然再发剧烈头痛、呕吐、抽搐、昏迷、甚至去皮质强直及脑膜刺激征明显加重等多为再出血,应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及早发现再出血征象。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临床方法、围手术期护理并发症观察及出院健康宣教指导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临床方法、围手术期护理并发症观察及出院指导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的局限性的异常扩张,在未破裂之前,绝大多数病人无临床症状,个别可因体积较大压迫相邻神经与脑组织而产生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一旦破裂则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或颅内血肿。
临床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及精神症状,严重时立即导致病人死亡。
目前临床采用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采取有效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
临床方法医生在全麻下行经股动脉插管,根据动脉瘤的大小选择合适直径的弹簧圈,将微弹簧圈安全、顺利地输送到相应的动脉瘤腔内,使其盘曲致密地填塞瘤腔,并保持瘤动脉通畅。
护理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向患者介绍该病的治疗方案、手术方式、手术过程、手术效果及术前术中术后患者需要配合的方面,减轻患者术前紧张及恐惧心理,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手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②基础护理: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床头抬高15~30°,促进颅内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
保持室内安静,温度湿度适宜,限制探视,保持睡眠正常,情绪稳定,多进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引起动脉瘤破裂出血。
③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意识、肢体活动变化,如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④术前准备:予术区(会阴部及双侧腹股沟区)备皮,必要时留置静脉通路,避免在插管侧肢体穿刺。
术前导尿。
术前4h禁饮,8-12h禁食。
⑤药物护理:术前予尼莫地平扩血管药物,预防脑血管痉挛,注意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如血压下降,面部潮红、心慌等表现。
对头痛和躁动者应用足量有效的止痛、镇静药。
术中护理术中密切监测患者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注意观察患者瞳孔的改变,预防术中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
术后护理①术后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穿刺侧肢体制动24小时,动脉穿刺部位予加压包扎6-8小时,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
如血肿较小,可适当增加压迫时间,一般可自行吸收。
如血肿较大,要24h 内给予局部冷敷,24h以后予局部热敷。
颅内动脉瘤确诊金标准
颅内动脉瘤确诊金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通常发生在脑部血管周围。
它是一种动脉壁的异常扩张,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确诊颅内动脉瘤至关重要。
颅内动脉瘤的确诊需要满足一定的金标准,常见的确诊方法包括:1.头部影像学检查:头部影像学检查是确诊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头部影像学检查包括CT(计算机断层扫描)、MRI(磁共振成像)和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其中DSA是最准确的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
2.病史和临床表现: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也是确诊颅内动脉瘤的重要依据。
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视物模糊等症状,这些症状与颅内动脉瘤的发生有关。
3.脑脊液检查:脑脊液检查可以检测颅内动脉瘤引起的蛋白质、红细胞和白细胞等异常情况,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诊断作用。
4.血管成像检查:血管成像检查如CTA(CT血管造影)和MRA(磁共振血管成像)可以清晰显示动脉瘤及周围血管的情况,对于诊断颅内动脉瘤有一定的帮助。
除了以上常规的确诊方法外,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颅内动脉瘤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进行确诊,如脑电图、眼底检查等。
在进行颅内动脉瘤确诊时,医生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并结合多种检查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及时、准确的确诊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颅内动脉瘤的确诊需要满足一定的金标准,医生需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多种检查手段进行综合分析,以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帮助患者及时摆脱疾病的困扰,重回健康的轨道。
【2000字】第二篇示例: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危险的病症,常常需要及早确诊和治疗,以避免严重的后果。
颅内动脉瘤的确诊金标准是指在医学界公认的最准确的确诊方法和标准,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颅内动脉瘤的确诊金标准以及其重要性。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血管壁的异常扩张,可能引起出血、血栓形成甚至破裂,造成脑血管意外。
脑动脉瘤患者会有哪些症状
颅内动脉瘤系指脑动脉壁的异常膨出部分,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
病因尚不甚清楚,但以先天性动脉瘤占大部分。
任何年龄可发病,40-66岁常见。
脑动脉瘤患者可能会有哪些症状?1.先兆症状:40%~60%的动脉瘤在破裂之前有某些先兆症状,这是因为动脉瘤在破裂前往往有一个突然扩大或漏血及脑局部缺血的过程。
这些先兆症状在女性病人中出现的机会较多,青年人较老年人发生率高。
各部位动脉瘤以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出现先兆症状的发生率最高,后部循环的动脉瘤出现先兆症状最少。
概括起来先兆症状可分为三类,即:①动脉瘤漏血症状:表现为全头痛、恶心、颈部僵硬疼痛、腰背酸痛、畏光、乏力、嗜睡等。
②血管性症状:表现为局部头痛、眼面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和眼球外肌麻痹等,这是由于动脉瘤突然扩大引起的。
最有定侧和定位意义的先兆症状为眼外肌麻痹,但仅发生在7.4%的病人。
③缺血性症状:表现为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幻视、平衡功能障碍、眩晕等。
以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出现缺血性先兆症状最常见,可达69.2%,椎-基动脉动脉瘤则较少出现。
这些表现可能与动脉痉挛以及血管闭塞或栓塞有关。
先兆症状中以头痛和眩晕最常见,但均无特异性,其中以漏血症状临床意义最大,应注意早行腰穿和脑血管造影确诊,早期处理以防破裂发生。
从先兆症状出现到发生大出血平均为3周,动脉瘤破裂常发生在漏血症状出现后的1周左右。
先兆症状出现后不久即可能有大出血,并且先兆症状的性质和发生率及间隔时间与动脉瘤的部位有关,前交通动脉和大脑前动脉动脉瘤56.5%出现先兆症状,表现为全头痛、恶心呕吐,从症状开始到大出血平均间隔时间为16.9天;大脑中动脉48.8%有先兆症状,表现为全头痛、运动障碍、恶心呕吐等,平均间隔时间为6天;颈内动脉动脉瘤68.8%有先兆症状,表现为局限性头痛、恶心呕吐、眼外肌麻痹等,平均间隔时间为7.3天。
2.出血症状:80%~90%的动脉瘤病人是因为破裂出血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才被发现,故出血症状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表现最多见。
动脉瘤有哪些症状?
动脉瘤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动脉瘤症状,尤其是动脉瘤的早期症状,动脉瘤有什么表现?得了动脉瘤会怎样?以及动脉瘤有哪些并发病症,动脉瘤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动脉瘤常见症状:静脉曲张、霍纳综合征、致死性上呼吸道出血、三叉神经分布区麻木感、下肢血压偏低、呼吸困难*一、症状1.常有动脉硬化,高血压或创伤史。
2.患肢远端动脉供血不足,若瘤体较大,压迫附近神经,静脉,可出现肢体疼痛,麻木,静脉曲张,肿胀,颈动脉瘤可引起脑供血不足,压迫邻近组织,可出现声音嘶哑,呛咳,呼吸困难及霍纳综合征。
3.沿动脉行径有圆形或梭形肿块,表面光滑,紧张而有弹性,膨胀性搏动,触及细震颤,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压迫动脉近端,肿块缩小,搏动,震颤和杂音消失。
4.X线片,瘤壁可有钙化影,动脉造影可确定瘤体部位,大小,范围及侧支循环情况。
*以上是对于动脉瘤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动脉瘤并发症,动脉瘤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动脉瘤常见并发症:颅内动脉瘤*一、并发病症动脉瘤栓塞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1、动脉瘤再破裂是血管内栓塞术的严重并发症,因血压急剧波动、术中机械刺激、术后抗凝治疗凝血机制改变引起的。
瘤体的破裂与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
病人可突然出现精神紧张、痛苦表情、躁动、剧烈头痛、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小便失禁。
急查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腰穿可见血性脑脊液。
护理病人随时一定要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术后入神经外科ICU仔细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瞳孔变化、肢体活动情况、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和呼吸改变。
对血压高者控制性降低,将血压降至16 /1 lKpa左右。
对清醒病人,指导其绝对卧床48~72h, 48h内勿剧烈晃动头部,保持情绪稳定及大便通畅。
2、脑血管痉挛是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若病人出现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如头痛、血压下降、短暂的意识障碍及肢体瘫痪,可能是脑血管痉挛所致。
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扩容、解痉治疗。
颅内动脉瘤ppt课件
绝对卧床休息 指导股动脉穿刺处给予盐袋压迫6-8小时,观 察伤口敷料情况 指导多饮水,促进造影剂的排泄 指导如感下肢不适时随时告诉我们 观察穿刺侧下肢血运(足背动脉搏动、皮肤的 颜色、温度、感觉是否正常)
术后护理
1、休息与卧位术后绝对卧床休息,24h
术侧下肢制动至拔鞘管后6~8h。 2、心电、血压监护术后应持续心电血 压监护72h,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血压 的变化,经常询问患者有无胸闷、胸痛 心慌、出冷汗等情况。 3、密切观察神志、瞳孔、肢体活动情 况 4、局部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如动眼神经麻痹、视野缺损、视力障碍、
偏瘫、失语等
缺血症状
主要是由于颅内动脉痉挛所致
原因:1.化学因素,出血后蛛网膜下腔的红细胞及血小板破坏
产生大量的血管收缩物质 2.物理因素,如脑血管造影、手术器械接触脑动脉均可 刺激脑动脉痉挛 部位:主要在Willis动脉环及其周围分枝
后果:1.使脑组织缺血缺氧,发生脑水肿,颅内压增高
2.严重脑血管痉挛可造成脑梗塞,可出现梗塞区域的神 经功能障碍
临床病情分级
国际常采用Hunt五级分类法:
一级:无症状,或有轻微头痛和颈强直
二级:头痛较重,颈强直,除动眼神经等脑神经麻痹
外,无其他神经症状 三级:轻度意识障碍,躁动不安和轻度脑症状
四级:半昏迷、偏瘫,早期去脑强直和植物神经障碍 五级:深昏迷、去脑强直,濒死状态
病因
可能为: 动脉壁先天缺陷 动脉壁后天退变 感染因素 外伤因素
分类
依部位分:颈内动脉系统动脉瘤
椎基动脉系统动脉瘤 依大小分:小型、一般型、大型、 巨大型 依形状分:囊状、梭形
囊状动脉瘤
梭形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诊疗指南
颅内动脉瘤诊疗常规一、定义:脑动脉瘤是脑动脉的局限性异常扩大,按病因可分为先天性,细菌性,外伤性,肿瘤性和动脉硬化性,其中先天性占绝大多数.二、诊断要点1.主要症状与体征2.蛛网膜下腔出血三、急性珠网膜下腔出血的诊疗1. 主管医生应及时向家属交待病人在住院期间随时可能出现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而死亡2. 治疗主要是镇静(安定等),止血(6-氨基乙酸等),脱水,激素,防便秘(果导,番泄叶),同时预防性给予抗癫痫药物,及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等)3.高血压者应用降压药,测生命体征四、主要的辅助检查1.血常规,血型,凝血项2. 血生化全套,肝功能,乙肝五项,丙肝,胸透或胸片,心电图(急诊病人床旁检查)3.CT或MRI及MRA4.全脑血管造影(术前,术后共2次,同时请家属签字)五、手术适应征对无明显手术禁忌征的病人均可手术治疗六、家属工作1. 向家属交待病人疾病的诊断和发展的后果,再出血的危险,并请家属签字2.向家属交待目前该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及适合该病人的治疗方法3.交待手术治疗的危险,手术中和手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 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合并症和后遗症,及手术后对病人生活和工作的影响七、手术方式:1.对前循环和后循环(大脑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动脉瘤一般采用额或/和颞开颅,经侧裂或纵裂暴露夹闭2.对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和椎动脉动脉瘤一般采取后颅凹开颅八、围手术期处理1.手术前30分钟应用抗生素(如罗氏芬),激素(地塞米松,10mg)2.手术前30分钟应用抗癫痫药物. 如德巴金800mg 静推3.手术后当日泵入抗癫痫药物防止癫痫发作, 德巴金1mg/Kg/h4.手术后注意及控制血压的增高5. 防止脑血管痉挛及脑梗塞,可应用尼莫地平, 低分子右旋糖酐及复方丹参等解痉活血,用药7-10天6.其它同神经外科手术后的处理7.手术后5-7天均应复查脑血管造影九、出院处理:1.一般出院后休息1-3月2.三个月后于我院门诊复查,必要时随时就诊3.出院带药(1)抗癫痫药物: 同住院用法和用量,一般带药量3个月①对手术前无癫痫发作的患者,可不给药或具体酌情给药,药量3个月, 然后在3-4个月内逐渐减量至停药. ②对手术前有癫痫发作的患者,要术后用药6-12月, 如无癫痫发作可在3-4个月内逐渐减量至停药;如手术后出现癫痫发作,则应重新开始用药,必要时监测血药浓度来指导用药(2)其它药物: 神经营养药物,如维生素B1,维生素B12,脑复康等颅内动脉瘤外科治疗进展一、病因学在颅内动脉瘤中,以囊性动脉瘤最为多见,其发生、扩大和破裂的机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
颅内动脉瘤
辅助检查
• 头颅CT和MRI(螺旋CT的血管造影)、 MRI和MRA(磁共振血管显影)也可对蛛 网膜下腔出血、大型或巨大动脉瘤做出诊 断。
– 脑血管造影 有条件应及时行全脑血管造影 DSA检查,以明确诊断。
• 国际常采用Hunt五级分类法: • 不同形态 • 一级:无症状,或有轻微头痛和颈强直。 • 二级:头痛较重,颈强直,除动跟神经等脑 神经麻痹外,无其他神经症状。 • 三级:轻度意识障碍,躁动不安和轻度脑症 状。 • 四级:半昏述、偏瘫,早期去脑强直和植物 神经障碍。 • 五级:深昏迷、去脑强直,濒危状态。
鉴别诊断
• 1、以出血为首发征像时,临床怀疑动脉瘤而行血管成像 (DSA、CTA、MRA)可证实动脉瘤的存在,一般无需 鉴别,但应注意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存在。假阳性如颈内动 脉起始部、后交通动脉起始部漏斗样增粗如正常现象,血 管转折处在MRA上易误为异常,两段狭窄间正常管腔易误 为动脉瘤等。假阴性如动脉瘤破裂或痉挛导致造影时不能 显示等。这方面CTA较DSA和MRA有明显优势,它可以 对单枝血管进行曲面重建并旋转观察,有利于分析动脉壁 的结构是否正常,有利于发现无造影剂充盈的瘤体等。 • 2、无出血的动脉瘤,在平扫和强化扫描时需和高密 度肿瘤和囊肿鉴别,如发现脑外高密度结节或肿块,应考 虑到肿瘤、囊肿、结核瘤、血肿、动脉瘤等。MRI具有重 要鉴别价值,动脉瘤瘤腔流空信号与其他肿瘤明显不同, 而血栓T1高信号和含铁血黄素沉积也较具特征。
病理生理
• 组织学检查发现动脉瘤壁仅存一层内膜, 缺乏中层平滑肌组织,弹性纤维断裂或消 失。瘤壁内有炎性细胞浸润。电镜下可见 瘤壁弹力板消失。巨大动脉瘤内常有血栓 形成,甚至钙化,直栓分层呈”洋葱”状。 动脉瘤为囊性,呈球形或浆果状.外观紫 红色,瘤壁极薄,术中可见瘤内的血流旋 涡。瘤顶部更为薄弱,98%的动脉瘤出血 位于瘤顶。破裂的动脉瘤周围被血肿包裹, 瘤顶破口处与周围组织粘连。
颅内动脉瘤
LOGO
2018· 5
基底A:10%,动脉分叉处最常见;
椎A:5%;
20%-30%病人为多发。
● 先天性动脉瘤
●后天因素
最常见 占80%-90%,多呈
占10%~18%,与动脉硬化有
囊状,多发生在脑底动脉环
的动脉分叉处。
关,称为动脉硬化性动脉瘤。
病因
● 感染性动脉瘤
●外伤性动脉瘤
占0.5%左右, 又称假性动脉瘤。
占0.5%~2.0% ,又称霉菌 性或细菌性动脉瘤。
介入治疗
经皮穿刺股动脉,插 入导引管,经导引管 插入微导管至动脉瘤 内,经微导管将铂金 弹簧圈导入动脉瘤内 并展开成型。接着不 断用弹簧圈填塞直至 瘤腔消失。随着时间 的累积,瘤腔内容物 机化形成稳定的结构。
介入治疗
宽颈动脉 瘤支架辅 助介入栓 塞,术后 需给予抗 血小板聚 集治疗。 (玻立维)
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表现
症状主要有三类:出血症状、局灶症状、 缺血症状。 (1)颅内出血: 出血方式:轻者渗血,重者囊壁破裂大出 血,表现为: a、单纯蛛血85%; b、颅内血肿15%,表现明显颅高压。
1、头痛:见于大多数病人,骤发,劈裂般 剧痛,可向颈、肩、腰背和下肢延伸; 2、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 3、意识障碍,见于半数以上病人,可短暂 意识模糊至深度昏迷。少数病人无意识改 变,但畏光、淡漠、怕响声和震动等; 4、精神症状:表现谵妄、木僵、定向障碍、 虚构和痴呆等; 5、癫痫:见于20%病人,多为大发作; 6、体征:①脑膜刺激征;②单侧或双侧锥 体束征。
主要分支: 1、小脑后下动脉;2、小脑前下动脉;3、大脑后动脉;4、小脑
上动脉;5、脑桥支;6、内听动脉。
脑底动脉环: 又称大脑动脉环或willis氏环,位于脑的底面。组成:两侧的颈内 动脉、后交通动脉、大脑后动脉近侧段、大脑前动脉近侧段和一条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症状体征Hunt及Hess将颅内动脉瘤病人按照手术的危险性分为五级:Ⅰ级:无症状,或轻微头痛及轻度颈强直。
Ⅱ级:中度至重度头痛,颈强直,除有脑神经麻痹外,无其他神经功能缺失。
颅内动脉瘤颅内动脉瘤Ⅲ级:嗜睡,意识模糊,或轻微的灶性神经功能缺失。
Ⅳ级:木僵,中度至重度偏侧不全麻痹,可能有早期的去皮质强直及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Ⅴ级:深昏迷,去皮质强直,濒死状态。
若有严重的全身疾患,如高血压,糖尿病,严重动脉硬化,慢性肺病及动脉造影上有严重血管痉挛,要降一级。
先天性脑动脉瘤病人在破裂出血之前,90%的病人没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只有极少数病人,因动脉瘤影响到邻近神经或脑部结构而产生特殊的表现,如巨大型动脉瘤可引起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动脉瘤症状和体征大致可分为破裂前先兆症状,破裂时出血症状,局部定位体征以及颅内压增高症状等。
1.症状和体征(1)先兆症状:40%~60%的动脉瘤在破裂之前有某些先兆症状,这是因为动脉瘤在破裂前往往有一个突然扩大或漏血及脑局部缺血的过程,这些先兆症状在女性病人中出现的机会较多,青年人较老年人发生率高,各部位动脉瘤以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出现先兆症状的发生率最高,后部循环的动脉瘤出现先兆症状最少,概括起来先兆症状可分为三类,即:①动脉瘤漏血症状:表现为全头痛,恶心,颈部僵硬疼痛,腰背酸痛,畏光,乏力,嗜睡等。
颅内动脉瘤颅内动脉瘤②血管性症状:表现为局部头痛,眼面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和眼球外肌麻痹等,这是由于动脉瘤突然扩大引起的,最有定侧和定位意义的先兆症状为眼外肌麻痹,但仅发生在7.4%的病人。
③缺血性症状:表现为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幻视,平衡功能障碍,眩晕等,以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出现缺血性先兆症状最常见,可达69.2%,椎-基动脉动脉瘤则较少出现,这些表现可能与动脉痉挛以及血管闭塞或栓塞有关。
先兆症状中以头痛和眩晕最常见,但均无特异性,其中以漏血症状临床意义最大,应注意早行腰穿和脑血管造影确诊,早期处理以防破裂发生,从先兆症状出现到发生大出血平均为3周,动脉瘤破裂常发生在漏血症状出现后的1周左右,先兆症状出现后不久即可能有大出血,并且先兆症状的性质和发生率及间隔时间与动脉瘤的部位有关,前交通动脉和大脑前动脉动脉瘤56.5%出现先兆症状,表现为全头痛,恶心呕吐,从症状开始到大出血平均间隔时间为16.9天;大脑中动脉48.8%有先兆症状,表现为全头痛,运动障碍,恶心呕吐等,平均间隔时间为6天;颈内动脉动脉瘤68.8%有先兆症状,表现为局限性头痛,恶心呕吐,眼外肌麻痹等,平均间隔时间为7.3天。
(2)出血症状:80%~90%的动脉瘤病人是因为破裂出血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才被发现,故出血症状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表现最多见,出血症状的轻重与动脉瘤的部位,出血的急缓及程度等有关。
①诱因与起病:部分病人在动脉瘤破裂前常有明显的诱因,如重体力劳动,咳嗽,用力大便,奔跑,酒后,情绪激动,忧虑,性生活等,部分病人可以无明显诱因,甚至发生在睡眠中,多数病人突然发病,通常以头痛和意识障碍为最常见和最突出的表现,头痛常从枕部或前额开始,迅速遍及全头延及颈项,肩背和腰腿等部位,41%~81%的病人在起病时或起病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部分病人起病时仅诉说不同程度的头痛,眩晕,颈部僵硬,无其他症状;部分病人起病时无任何诉说,表现为突然昏倒,深昏迷,迅速出现呼吸衰竭,甚至于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内死亡,部分病人起病时先呼喊头痛,继之昏迷,躁动,频繁呕吐,抽搐,可于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后清醒,但仍有精神错乱,嗜睡等表现。
②出血引起的局灶性神经症状: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很少引起局灶性神经症状,但动脉瘤破裂出血并不都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尤其是各动脉分支上的动脉瘤,破裂出血会引起脑实质内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神经症状为脑膜刺激症,表现为颈项强硬,克氏征阳性,因脑水肿或脑血管痉挛等引起精神错乱(记忆力障碍,虚构等),偏瘫(7%~35%),偏盲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和锥体束征(30%~52%),7%~36%的病人出现视盘水肿,1%~7%的病人出现玻璃体下出血等。
脑实质内血肿引起症状与动脉瘤的部位有关,例如大脑前动脉动脉瘤出血常侵入大脑半球的额叶,引起痴呆,记忆力下降,大小便失禁,偏瘫,失语等,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出血常引起颞叶血肿,表现为偏瘫,偏盲,失语及颞叶疝等症状,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破裂出血时可出现同侧动眼神经麻痹等表现,脑实质内血肿尚可引起癫痫,多为全身性发作,如脑干周围积血,还可引起强直性抽搐发作。
③全身性症状:破裂出血后可出现一系列的全身性症状:A.血压升高:起病后病人血压多突然升高,常为暂时性的,一般于数天到3周后恢复正常,这可能与出血影响下丘脑中枢或颅内压增高所致。
B.体温升高:多数病人不超过39℃,多在38℃左右,体温升高常发生在起病后24~96h,一般于5天~2周内恢复正常。
C.脑心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发病后1~2天内,一过性高血压,意识障碍,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癫痫,严重者可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多在发病后第1周内发生),心电图表现为心律失常及类急性心肌梗死改变,即Q-T时间延长,P波U波增高,ST段升高或降低,T波倒置等,意识障碍越重,出现心电图异常的几率越高,据报道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为74.5%~100%,一般认为脑心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为发病后血中儿茶酚胺水平增高,以及下丘脑功能紊乱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有关,另外,继发性颅内高压和脑血管痉挛亦可影响自主神经中枢引起脑心综合征。
D.胃肠出血:少数病人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征象,表现为呕吐咖啡样物或柏油样便,系出血影响下丘脑及自主神经中枢导致胃肠黏膜扩张而出血,病人尚可出现血糖升高,糖尿,蛋白尿,白细胞增多,中枢性高热,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及电解质紊乱等。
④再出血:动脉瘤一旦破裂将会反复出血,其再出血率为9.8%~30%,据统计再出血的时间常在上一次出血后的7~14天,第1周占10%,11%可在1年内再出血,3%可于更长时间发生破裂再出血,第一次出血后存活的时间愈长,再出血的机会愈小,如病人意识障碍突然加重,或现在症状再次加重,瘫痪加重以及出现新的神经系统体征,均应考虑到再出血的可能,应及时复查CT以确定是否有再出血,再出血往往比上一次出血更严重,危险性更大,故对已有出血史的动脉瘤病人应尽早手术,防止再出血的发生。
(3)局部定位症状:动脉瘤破裂前可有直接压迫邻近结构而出现症状,尤其是巨大型动脉瘤,破裂后可因出血破坏或血肿压迫脑组织以及脑血管痉挛等而出现相应的症状,而这些症状与动脉瘤的部位,大小有密切关系,故在诊断上这些症状具有定位意义,常见的局部定位症状有:①脑神经症状:这是动脉瘤引起的最常见的局部定位症状之一,以动眼神经,三叉神经,滑车神经和展神经受累最常见,由于动眼神经走行在颅底,并且行程较长,与大血管关系密切,故可在多处受到动脉瘤的压迫而出现动眼神经麻痹,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分叉处的动脉瘤约20%的病人出现动眼神经麻痹;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亦可压迫动眼神经引起麻痹;大脑后动脉动脉瘤可在动眼神经通过该动脉的下方时压迫此神经引起麻痹;颈内动脉动脉瘤5%的病人出现滑车神经麻痹或展神经麻痹,动眼神经麻痹表现为病侧眼睑下垂,眼球外展,瞳孔扩大,光反射消失等,常为不完全性麻痹,其中以眼睑下垂最突出,而瞳孔改变可较轻,颈内动脉动脉瘤,基底动脉动脉瘤常压迫三叉神经后根及半月节而产生三叉神经症状,其中以三叉神经第1支受累最常见,发生率为10%;表现为同侧面部阵发性疼痛及面部浅感觉减退,同侧角膜反射减退或消失,同侧嚼肌无力,肌肉萎缩,张口下颌偏向病侧等,基底动脉动脉瘤最容易引起三叉神经痛的症状,在少数病人中,可以出现三叉神经麻痹的表现。
②视觉症状:这是由于动脉瘤压迫视觉通路引起的,Willis环前半部的动脉瘤,例如大脑前动脉动脉瘤,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可压迫视交叉而出现双颞侧偏盲或压迫视束引起同向偏盲,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可压迫一侧视神经而出现鼻侧偏盲或单眼失明,眼动脉分支处动脉瘤常引起病侧失明,颈内动脉分叉处动脉瘤可压迫一侧视神经或视束,造成一侧鼻侧偏盲或同向性偏盲,大脑后动脉动脉瘤可因破裂出血累及视辐射及枕叶皮质,而产生同向性偏盲或出现幻视等,由于在动脉瘤破裂出血时病人常伴有意识障碍故不易查出上述视觉症状,因此临床上这些视觉症状的定位诊断意义不大。
③眼球突出:海绵窦段颈内动脉动脉瘤破裂出血时,由于动脉瘤压迫或堵塞海绵窦引起眼静脉回流障碍,而出现搏动性眼球突出,结合膜水肿和眼球运动障碍,并可在额部,眶部,颞部等处听到持续性血管杂音。
④偏头痛:动脉瘤引起的典型偏头痛并不多见,其发生率为1%~4%,头痛多为突然发生,常为一侧眼眶周围疼痛,多数呈搏动性疼痛,压迫同侧颈总动脉可使疼痛暂时缓解,这种动脉瘤引起的偏头痛,可能是由于颈内动脉周围交感神经丛功能紊乱所致。
⑤下丘脑症状:动脉瘤可直接或间接影响丘脑下部的血液供应而引起一系列下丘脑症状,主要表现为尿崩症,体温调节障碍,脂肪代谢障碍,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肥胖症及性功能障碍等,由破裂出血造成的下丘脑损害,可引起急性胃黏膜病变,而出现呕血便血。
⑥其他症状: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后可出现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偏瘫,失语,出血早期出现一侧或双侧下肢短暂轻瘫,常为一侧或双侧大脑前动脉痉挛,提示为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在少数病例中(0.3%)可于病侧听到颅内杂音,一般都很轻,压迫同侧颈动脉时杂音消失。
(4)颅内压增高症状:一般认为动脉瘤的直径超过2.5cm以上的未破裂的巨大型动脉瘤或破裂动脉瘤伴有颅内血肿时可引起颅内压增高,由于巨大型动脉瘤不易破裂出血,它所引起的症状不是出血症状而是类脑瘤症状,主要是动脉瘤压迫或推移邻近脑组织结构引起,并伴有颅内压增高或阻塞脑脊液通路而加速颅内压增高的出现,巨大型动脉瘤引起的类脑瘤表现,除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视盘水肿外,尚有类脑瘤定位征,如鞍区动脉瘤,类似于鞍区肿瘤;巨大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突入侧裂可出现额颞肿瘤的表现;巨大型基底动脉动脉瘤可侵及大脑脚,下丘脑,脑干,引起脑积水,类似于脑干肿瘤;巨大型小脑上动脉动脉瘤可突入桥小脑角,而出现桥小脑角肿瘤的体征,巨大型动脉瘤引起的眼底水肿改变,与破裂出血时引起的眼底水肿出血改变有所不同,前者为颅内压增高引起的视盘水肿,后者多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视盘水肿,视网膜出血,这是由于血液从蛛网膜下腔向前充满了神经鞘的蛛网膜下腔,而使视网膜静脉回流受阻所致。
(5)特殊表现:动脉瘤有时会出现一些特殊表现,例如,颈内动脉动脉瘤或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可出现头痛,双颞侧偏盲,肢端肥大,垂体功能低下等类鞍区肿瘤的表现,个别病例亦可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为主要表现;少数病人在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可出现急性精神障碍,表现为急性精神错乱,定向力障碍,兴奋,幻觉,语无伦次及暴躁行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