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节日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贶节
• 六月六又叫“天贶节”,此节起源于宋代。宋 真宗赵恒是一个非常迷信的皇帝,有一年六月六, 他声称上天赐给他一部天书,并要百姓相信他的 胡言,乃定这天为天贶节。还在泰山脚下的岱庙 建造一座宏大的天贶殿.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的 “天贶节”已失去原来含义,而晒红绿的风俗尚 存。 • 【天贶节的习俗】天贶节,又称“六月六”、 “回娘家节”、“虫王节”等。“六月六”是一 个小节,节日活动较少,主要是藏水、晒衣和晒 经书,妇女回娘家,人畜洗浴,祈求晴天等活动。
上巳节在诗经中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中国原本有自己 的情人节,是 在春天。情感 丰富的华夏先 民在《诗经》 时代就曾举办 过自己的情人 节——“上巳 节”,也有表 达爱意的花 朵——“芍药”:
寒食节
• 清明前二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时是一百 零六天。相传起源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介之推 在绵上之山隐居,晋文公为逼他下山放火,他抱 树而死。晋文公便下令这一天禁火寒食,以后演 变为寒食节。每逢寒食节,人们要禁火三日。元 缜《连昌宫词》:"初过寒食一百六,店社无烟宫 柳绿。"
姑姑节
• 六月六,请姑姑”。过去,每逢农历六月初六, 农村的风俗都要请回已出嫁的老少姑娘,好好招 待一番再送回去。 • 在陕北有“六月六,六月六,新麦子馍馍熬羊肉” 的习俗。六月上旬正是麦收羊肥之时,紧张的收 获季节刚刚结束,为了欢庆丰收,接女儿回娘家, 阖家团聚,享受天伦之乐,成了庄稼人的一件快 事。 • 另外还有“六月初六,家家晒衣服”、“六 月六,狗洗浴”等说法。农历六月气温最高,人 畜都易得病,因此民间又乘此节日提倡人畜清洁 卫生。
下元节
• 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 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 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 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 水 官解厄,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 解厄之 辰,俗谓是日,水官根据考察,录 奏天廷,为人解厄。 • 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 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下元节这一日, 还有民间工匠祭炉神的习 俗,炉神就是太 上老君,大概源于道教用炉炼丹。
wk.baidu.com
天医节
• 八月初一,宋代以为天医节,祭黄帝、岐 伯。传说黄帝咨于岐伯,人间始有医书, 后因以为神。早在南北朝时期,民间即有 收集露水做眼明囊和天炙的风俗,天医节 当因此而来。 • 早期用露水和朱砂,后来用露水研墨,点 儿童的额头或胸腹,之“点百病”。 • 天医节忌雨喜晴,农谚说:“八月初一下 一阵, 旱到来年五月尽。”意思是此日下 雨,来年必定春旱。
祭祖节
• 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 节”。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祀祖宗 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故人们也在 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十月初一祭祀 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 此。 • 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做 “送寒衣”。因此,十月初一,又称为 “烧衣节”。 • 后来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习俗就有了 一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
夏至节
• 在农历芒种后十五天为夏至,该日日照最 长至终极,北半球白昼从此渐短。农历夏 至是白天最长的一天。夏至时河南民间多 以食凉面条为庆,俗称“冬至饺子,夏至 面”。夏至节在汉代已有,宋代官员还放 假三天。
雨节
五月十三日为雨节,又称下雨节、竹醉日, 传说是黄帝诞辰。山东民间又传说是关老 爷磨刀的日子。鄄城传说,这天还是关公 单刀赴会之日,赴会之前要磨刀。梁山传 说此日“关公磨刀斩小妖”。临沂传说, 这一天一般都有雷声,乃是关老爷的霍霍 磨刀声。淄川传说,“五月十三,关老爷 磨刀杀许三。”磨刀要用水,所以要下雨。 这天往往下雨,所以民谣唱道:“大旱不 过五月十三。”
分龙节
夏历五月二十是分龙节。现在通常的看法都 认为这是毛南族和畲族的节日,其实华夏 民族的分龙日才是正源。据考证,分龙节 最早来源于远古的祈雨方式--雩舞。《周礼 "司巫》:“若国大旱,则帅巫而舞雩。” 《论语"先进》:“风乎舞雩”。古人认为, 翡翠鸟能预知雨水。头戴翡翠鸟羽毛做成 的羽冠,即是用一种巫术的方式,呼由东 方七宿组成的龙唤雷雨的到来。
腊八节
腊是祭祀名,岁末祭众神叫腊(所以 十二月叫腊月)。 • 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 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旧俗要喝腊八粥,我 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村 人击细腰鼓,作金刚力士来驱逐瘟疫。杜 甫有《腊日》诗:"腊日年年暖尚遥,今年 腊日冻全消。" •
尾牙节
• 每年月的初一、十五或者初二、十六,是 东南沿海一些地区商人祭拜土地公神的日 子,称为“做牙”。二月二日为最初的做 牙,叫做“头牙”;腊月十六日的做牙是 最后一个做牙,所以叫“尾牙”。尾牙是 商家一年活动的“尾声”,也是普通百姓 春节活动的“先声”。 • 姓家要烧土地公金以祭福德正神,还要在 门前设 长凳,供上五味碗,烧经衣、银纸, 以祭拜地基主。全家人都围聚在一起“食 尾牙”。主 要的食物是润饼和刈包。
唐代时期 娱乐礼仪
• 从原始祭拜、禁忌 神秘的气氛中解放 出来,转为娱乐礼 仪型,成为真正的 佳节良辰。从 此,节日变得欢快 喜庆,丰富多采, 许多体育、享乐的 活动内容出现,并 很快成为一种时尚 流行开来,这些风 俗一直延续发展, 经久不衰。
二、主要节日 主要
• 春
• 春节、上元节(元宵)、填仓节、正月晦、中和节、春社 日、春龙节、花朝节、寒食节、清明节、上巳节、
祭灶节
• 腊月二十三,又称 “小年”,是民间祭 灶之日 • 每年腊月二十三,送 灶时,人们在灶王像 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 清水、料豆、秣草。 • 民间有“男不拜月, 女不祭灶”的 习俗, 因此祭灶王爷,只限 男子。 •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 上,灶王还要与诸神 来人间过年,那天还 得有“接灶”、“接 神”的仪式。
花朝节
• 花朝节为百花生日,一般为农历二月十五。 又称“挑菜节”。汉族传统节日。流行于 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农历二月 初二举行,也有十月十二、十月十五元宵 节的。 • 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 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 红”。各地还有“装狮花”、“放花神灯” 等风俗。 •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载:花朝、月 夕,世俗恒言二、八两月为春秋之中,故
中国古代 节日
一、古代节日的发展 演变 二、古代重大节日列表 三、各别节日的介绍
一、古代节日的发展
• 我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 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 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 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 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 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 节气为节日的 产生提供了前题条件。
上巳节
• 俗称三月三,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 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上巳”最早出现在 汉初的文献。《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 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据记载,春秋时期上 巳节已在流行。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 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论语》:“暮春者,春 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七沂,风 乎舞雩,咏而归。”就是写的当时的情形。 • 上巳节也称女儿节 ,是一种古代汉族少女的成人 礼.杜甫有《丽人行》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 安水边多丽人。"
春龙节
• 龙抬头:又名中和节,节期以观测东方苍龙七宿在 天空中的位置而定。从天象看,每当春分时刻, 黄昏时角宿出现于东方地平线,其它六宿尚隐于 地平线下,故名龙抬头。由于龙神出头,人们总 要祭祀龙神,祈求风调雨顺。 • 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 抬头的日子;此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 这天就叫"春龙节"。 我国北方流传:"二月二, 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山东江苏一 带,出嫁闺女要回娘家,又有“二月二,龙抬头, 家家接女诉冤仇”的民谚。
谢谢大家
春社日
• 春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古无定日,先秦、 汉、魏、晋各代择日不同。自宋代起,以立 春后第五个戊日为社日。 • 祭祀土神,祈求丰收,有饮中和酒、宜春 酒的习俗,说是可以医治耳疾,因而人们又 称之为“治聋酒”。社日这一天,乡邻们 在土地庙,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王 家《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 醉人归。"
地藏节
• 农历七月三十是一个宗教节日,名为“地 藏节”。 • 地藏是在释迦既灭以后,弥勒佛未生以前, 世间众生赖以救苦的一尊菩萨,地藏王曾 经发誓要在普渡众生以后始愿成佛,有的 佛书上说地藏王就是阎罗王的化身,是以 慈祥面目出现的阴司主宰。 • 在过去,各地均有供奉地藏王的庙宇,每 年七月三十,善男信女必往敬拜。一直到 月底过了,方才停止香火,叫做“盖山 门”。
先秦时期 初露端倪
• 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 原始崇拜、迷信禁忌 有关;神话传奇故事 为节日凭添了几分浪 漫色彩;还有宗教对 节日的冲击与影响; 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 永恒的纪念渗入节日, 所有这些,都融合凝 聚节日的内容里,使 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 的历史感。
汉代时期 基本定型
• 人们常说这些节 日起源于汉代, 汉代是中国统一 后第一个大发展 时期,政治经济 稳定,科学文化 有了很大发展, 这对节日的最后 形成提供了良好 的社会条件。
• 夏
• 立夏节、端午节、夏至节、雨节、分龙节、天贶节、六月 初六姑姑节、 观莲节
• 秋
• 七夕、中元节、地藏节、天医节、中秋节、重阳节
• 冬
• 祭祖节、下元节、冬至、腊八节、尾牙节、祭灶节、除夕
填仓节
• 正月二十五,俗称填仓节,这是汉族民间一个象 征新年五谷丰登的节日。 • “填仓节”因“填”与“天”谐音亦称为“天仓 节”,民间有老天仓与小天仓之分。农历正月二 十为小天仓,正月二十五为老天仓,是民间的传 统节日。有的说天仓节是祭星之日,有的说是为 祭土地或祭磨神。 • 这一天黎明,家家户户都在自己的院子里或打谷 场上,用筛过的炊灰,撤出一个个大小不等的粮 囤形状,并在里面放一些五谷杂粮,象征五谷丰 登。按照民间传说,正月二十五填仓,是为了纪 念一位好心的无名氏仓官。
正月晦
• 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称为晦日,此日无月, 正月的晦日受到先民格外的重视,被当做 一个节日来过,称为“晦节”或“正月 晦”。唐代,正月晦日还曾与三月三日、 九月九日并称“三令节”,成为一个盛大 的节日。三令节时,士女泛舟游乐,在水 滨举行盛大饮宴,皇帝也赏赐群臣、与百 官同乐。
中和节
• 二月初一为中和节,这是有确切记载的在唐代确 立的节日,后来不复存在。但民间仍以二月朔为 节,那就是太阳的生日。民间认为,农历二月初 一是太阳星君诞辰,太阳星君即太阳神,与月亮 神太阴星君相对,亦称炎火帝君。人们出 於对太 阳神的崇拜和农业生产的需求,祭祀太阳星君。 这种习俗源于上古,当时曾有春分祭日、秋分祭 月的国家典礼。祭祀太阳星君一般用太阳糕,也 叫“太阳鸡 糕”,因为俗传太阳中有雄鸡(或说 乌鸦)。清代祭太阳习俗特别盛行,太阳糕也成 为一种节物。
观莲节
• 夏历每年六月二十四是观莲节。民间以此 日为荷诞,即荷花生日。水乡泽国的江南 一带,此日是举家赏荷观莲的盛大民俗节 日,泛舟赏荷,笙歌如沸,流传数代,遍 染荷香,成为汉民族最优美浪漫的节日之 一。
中元节
•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 称“中元节”(一定意义上讲,中元节归 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有些地方 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 七月半。 • 中国从梁代开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节。 不过后来除设斋供僧外,还增加了拜忏、 放焰口等活动。 • 民间有句话,叫“清明时节人找鬼,中元 时节鬼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