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投稿经验总结

合集下载

SCI论文投稿步骤及其经验总结范文

SCI论文投稿步骤及其经验总结范文

SCI论文投稿步骤及其经验总结范文一.投稿程序1.选择合适的SCI期刊,结合专业知识,根据年度影响因子表和他人经验来综合选择要投递的期刊,并进入该期刊查询系统查询近年来的文章走向。

3.稿件及其相关材料准备:Manucript.doc、Table.doc、Figure.tiff(jpg等)、Coverletter,有时还有Titlepage、Copyrightagreement、Conflictofinteret等。

7.校样:一般编辑部先寄出三个电子文档,包括Query、Proof、P-annotate,有时也可能伴有纸质文档校样,如Jpinealreearch。

校样后通过E-mail寄出即可。

8.版权协议和利益冲突:一般首次投稿时就需要提供,但也有少数杂志是Accepted之后才需要提供。

二.投稿经验总结1.正确选择对口的SCI期刊。

原则上是先投递高影响因子的杂志,然后不断降低IF,但是大家都知道每改投一种杂志,我们单纯改变格式可能会花费很长时间,除非你采用了文献管理软件。

但是也不能盲目投递杂志,应该要结合专业知识。

2.不能进行一稿两投。

这种投机取巧之事最好不要做,因为许多杂志之间的编委是相同的,一旦同一篇文章两次发到同一个编委或审稿人手中,那后果就不堪设想,尤其那些在投递手稿时就需要转移协议的,切记版权问题。

3.如何正确选择必需推荐的审稿人?一般编辑不会选择你推荐的审稿人,但你还是尽量选择同行中的小专家。

不过,这也与你的投稿目的有关,若十分自信文章的创新性和中肯意见,你可以从参考文献中挑选大专家。

4.如何礼貌地向编辑咨询稿件状态?与人相处时,是存在感情因素的,尤其是可以accept或者也可以reject时,很有用。

所以,在你想知道稿件状态时,要多以委婉的语气的向编辑咨询。

5.如何提高一次投稿的成功率?文章本身的创新性是第一位因素,对口期刊选择、文章格式完美、语句通顺(尤其符合英文习惯)等也很重要。

SCI投稿体会

SCI投稿体会

SCI投稿体会在SCI投稿体会科研工作者常常需要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学术期刊上,以便与其他学者交流和分享。

而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被广泛认可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科技文献数据库之一,投稿到SCI期刊是每一位科研工作者的追求和目标。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我在SCI投稿过程中的个人体会和经验。

1. 熟悉SCI期刊要求首先,投稿者需要对目标SCI期刊的要求进行深入了解。

不同的期刊有不同的投稿指南和要求,包括论文结构、字数限制、引用格式等。

阅读并熟悉这些要求是成功投稿的第一步。

此外,还需要了解期刊的发表范围、高引用论文的特点以及审稿流程等信息,这有助于提高论文的质量和针对性,增加被接受的机会。

2. 选择合适的期刊选择合适的SCI期刊对于论文的发表至关重要。

与其盲目地追求一些高影响因子的期刊,不如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和专业领域选择更加符合的期刊。

在选择期刊时,可以参考该期刊的主题范围、前几年的发表文章、审稿意见和发表速度等因素。

同时,与导师和同行的交流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他们的经验和意见对选择合适的期刊会有很大帮助。

3. 优化论文结构和内容论文的结构和内容是SCI投稿时需要重点关注的。

一篇优秀的论文应该有明确的研究目标、清晰的研究问题陈述、合适的方法研究设计以及有力的数据支持。

在写作过程中,需要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确保论文内容的连贯性和整体性。

此外,还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精炼性,避免使用冗长、模糊的表述方式。

在论文中展示自己的创新点和贡献是吸引审稿人和编辑的关键之一。

4. 合理回应审稿意见一旦论文被送审,接受审稿人的评审意见是很正常的。

审稿人的意见往往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完善论文的内容和结构,提高论文的质量。

在回应审稿人的意见时,需要认真对待每一个意见或建议,并且做出明确的回复。

如果需要修改论文内容,要有清晰的论据和解释来支持自己的修改。

此外,还可以在回复中提供额外的实验数据、图表和分析等,以进一步加强论文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sci投稿经验

sci投稿经验

sci投稿经验
在投稿sci论文时,完成的非常认真和细致的文章审查是必要的,有助于提高文稿水平,有助于在学术界中脱颖而出。

纵观近些年来,
日益增多的sci论文投稿量,使sci投稿市场竞争激烈,很多人参与
sci投稿,为了在众多投稿者中脱颖而出,要做到这一点,只有使文章更加完善才能取得最可观的效果。

首先,投稿时要选择一篇与期刊内容确实对应的论文,这可以提
高文章在审稿人处的受欢迎率;其次,要确保文章的技术水平,语言
合理,需要做好细节和说服力等方面的完善;第三,文章的陈述和图
表要清楚,充分表达投稿考虑的问题;最后,要有一定的学术水准,
需要参考一定的文献资料,以证明文章技术水平的可信性。

通过以上做好准备后,在投稿sci论文时,还应特别注意文中的
拼写与格式,不要因此而拖延投稿时间。

此外,还要根据期刊的要求,尽力做到篇幅简洁,并放宽编辑要求,减少因未达到标准而被拒绝的
情况。

另一方面,一定要耐心等待审查结果,对得到的拒绝负责,并
有耐心修改文稿。

认真负责的态度,是sci论文投稿成功的关键。

SCI和EI期刊投稿的七大经验教训:防止撤稿危险

SCI和EI期刊投稿的七大经验教训:防止撤稿危险

稿件追踪如果投稿后没有收到来自期刊编辑部的任何信息,则应该通过电话、E-mail或信函等联系编辑部,核实稿件是否收到。

对于网络上传投稿,一般可以在该网址上进行在线查询。

完成稿件返修后也要保持联系并追踪稿件处理的进展。

为了稿件的顺利发表,投稿和返修后要保持与编辑部联系方式的畅通,千万不要因为你的传真不通或E-mail长期不收而影响论文的发表。

2签署版权协议通常一篇文章被录用后,在接到录用通知的同时或稍后,你将收到版权协议书。

此协议书的主要内容就是要你(们)正式申明,你(们)将把本论文的着作权专有许可使用权授予该杂志社,并保证该论文是作者原创,没有在其他任何地方发表或投稿。

填写版权协议书时,要求所有作者都签名(Signature),或者由通信作者代表所有作者签名。

签名需要亲手签署,使用英文、中文都可以,甚至签署一个符号也行。

手写签署的同时,还需要用英语打印出作者的姓名,然后再填上填表日期(Date)。

版权协议书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返回杂志社,返回一般有两种方式:a)填完之后邮寄至表上注明的地址;b)传真传过去;c)填完之后扫描下来,作为电子文件附件发过去。

各杂志社的版权协议书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有的还需要填写作者的状态,有的还有详细的填写说明等。

二、如何提高SCI、EI期刊录用论文的可能性根据实践及有关文献介绍,笔者提出一些有可能提高论文录用率的参考建议。

1文章质是根本凡进入SCI和EI体系的期刊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优秀期刊,加上全世界投稿数量巨大,它们对稿件的录取要求很高,没有明显创新价值的论文一般是不会被发表的。

2选题对口,并符合期刊所设栏目各领域的科学前沿问题是科技期刊所普遍关注的领域,所以前沿问题的选题一般较易引起期刊编辑的重视。

由于国外对中文文献不太熟悉,所以有中国特色的结果或中文文献综述也相对较易被录取。

就论文类型而言,研究报告较易被录取,综述相对较难。

对国际学术会议进行综述性的报道也比较为中外期刊所看重。

SCI论文撰写投稿的经验与教训

SCI论文撰写投稿的经验与教训

S CI论文撰写投稿的经验与教训①选择的刊物一定要适合,因为这样送审的机会比较大,当然,如果投高影响因子领域或交叉领域的除外,如生态学领域的SCI,但不送审的几率比较大。

②在写SCI的过程中,最好能一气呵成,否则,放久了可能会出现思维停顿。

③如果文章被给予返修机会,一定要语气谦虚客气,同时,不管审稿者提出的问题合理与否,一定要记得诚恳的按照他的要求进行修改,千万不要按照自己的固定思维,比如,我在写模拟摘蕾文章的时候,为了怕雷同,分别把不同调查时间的叶面积作成了一个图(FCR)和一个表(AJ),结果两个刊物的审稿者有分别要求互换,我都按照审稿者的意见进行了修改,当然,最后AJ主编因视觉效果要求我又换成表格形式,整个过程一定要态度诚恳,“Yes. I quiet agree with the editor’s opinion that “compare means within a row should be table, but not usually for figure”。

④如果出现实验设计方面的问题,审稿者虽然提出的问题比较尖锐,但是也应该尽力补救,如JEN上面提出伪重复的问题,最后的解决措施就是我们承认文章设计是假重复,有一定的缺陷,但是,我们将原因摆出,比如由于费用的原因、以及由于这篇文章主要是一些前期实验,说明后面的实验我们会注意这个问题,在态度上一定要承认编辑的问题,然后在尽力解释,也可能最后能被接收。

⑤如果文章被主编拒稿,但是,对主编的意见一定要重视,比如,我发表在FCR上的模拟摘蕾文章,主编虽拒稿我的文章以科技论文发表,但建议以简报的形式投过去,这个时候,一定要抱着积极的态度,认真将文章简化,比如只突出交互因子或其他部分内容,并诚恳的给主编回复你的信笺,这样,能被返修并最终接收的可能性也非常大⑥还是承接上面的问题,就是对主编的意见一定要认真对待,比如有些文章的主编对你的文章彻底拒掉,并未给简报或其他形式返修的机会,但是,主编可能会建议你投其他和你文章比较相关的期刊,这个时候,主编的意见有的时候很关键,你如果按照他的意见投稿,有可能被返修并最终发表,因为,国外相关主编对文章的深度把握还是比较准的,比如我在AJ上的文章,虽然被JAE拒稿,但是主编建议我投往AG,结果最终被接收发表。

sci杂志投稿经验

sci杂志投稿经验

sci杂志投稿经验Sci杂志投稿经验科学家们常常希望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上的著名科学期刊上,以便与全球同行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

其中,SCI杂志无疑是许多科学家梦寐以求的发表平台之一。

然而,要成功投稿SCI杂志,并非易事。

下面将以我的个人经验为例,分享一些SCI杂志投稿的经验和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SCI杂志是投稿的首要任务。

SCI杂志众多,涵盖的领域广泛,针对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有不同的期刊适合发表。

在选择时,可以通过阅读该杂志的近期发表文章,了解其发表方向和研究领域是否与自己的研究内容匹配。

此外,了解杂志的影响因子、审稿周期、投稿要求等信息也是必要的。

撰写好的论文是顺利投稿的基础。

SCI杂志对论文的要求非常严格,包括结构、语言、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方面。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论文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合理安排好每个部分的内容,并使用恰当的段落和标题,使整篇论文结构清晰,易于阅读。

此外,要注意语法和拼写错误,使用词汇丰富和准确的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

然后,选择合适的投稿时间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般来说,选择在自己的研究成果获得重要突破或有较大发现时进行投稿,可以增加论文被接受的机会。

此外,了解杂志的投稿周期,避免选择杂志的繁忙时段投稿,可以缩短审稿周期。

在投稿之前,要仔细阅读杂志的投稿要求和编辑部的指南。

不同杂志的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包括论文格式、字数限制、参考文献格式等。

确保自己的论文符合杂志的要求,可以提高论文被接受的可能性。

投稿后,需要耐心等待杂志的审稿结果。

SCI杂志的审稿过程通常比较漫长,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在等待的过程中,可以适时与编辑部进行邮件沟通,了解论文的审稿进展情况。

接受审稿意见并进行修改也是投稿SCI杂志的重要环节。

审稿人的意见和建议对于提升论文质量和被接受的机会非常重要。

要认真阅读审稿意见,合理回应审稿人的批评和建议,并进行相应的修改。

在修改时,要注意保持论文的一致性和逻辑性,并准备好回复信,解释修改的理由和方式。

SCI投稿体会

SCI投稿体会

SCI投稿体会标题:SCI投稿体会:写作技巧与经验分享导语:SCI期刊是学术界广泛认可的高质量学术期刊,对于科研人员来说,能够在SCI期刊上发表文章既是研究成果的认可,也是个人学术声誉的提升。

然而,SCI投稿并非易事,需要具备一定的写作技巧和经验。

本文将分享一些我在SCI投稿过程中总结的经验,希望对广大科研人员有所帮助。

一、选择适合的SCI期刊在开始投稿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的深度。

SCI期刊分为不同的学科领域,因此选择适合自己研究方向的期刊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越有影响力的SCI期刊对投稿要求也更高,所以可以先选择一些适中影响力的期刊进行尝试。

二、审读期刊要求并明确写作目标在进行投稿前,务必仔细审读目标期刊的投稿要求。

不同期刊对于文章结构、语言风格、参考文献格式等均有不同要求。

明确这些要求后,可以根据文章的特点和目标读者定制自己的写作风格。

三、合理组织文章结构SCI文章一般由引言、方法、结果和讨论四个部分组成。

引言部分要对研究背景进行介绍,明确研究目的;方法部分要描述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结果部分要详细呈现研究结果;讨论部分要对研究结果进行深入思考,并与前人研究进行对比和分析。

通过合理组织文章结构,使读者能够清晰明了地了解研究内容和结论。

四、语言流畅、准确SCI文章要求语言准确、流畅,避免用词模糊或含混不清的表述。

建议使用简洁明了的句子,并通过合适的过渡词和连接词,使得文章段落之间的衔接流畅自然。

此外,注意遣词造句时要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尽量避免歧义。

五、注重数据和实验方法的描述在SCI文章中,数据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展示研究结果时,要用清晰、简洁的图表呈现数据,但同时也要给予必要的文字解释。

在方法部分,要对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进行详细描述,以便读者能够复现和验证实验。

六、遵守学术道德和引用规范在撰写和投稿SCI文章时,要严格遵守学术道德规范,确保实验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发表sci经验分享

发表sci经验分享

发表sci经验分享我是一名科研人员,在过去的几年里,我积累了很多发表SCI论文的经验。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些我个人的经历和心得,希望能对正在努力撰写SCI论文的人有所帮助。

我想强调一点,撰写SCI论文需要充分理解和掌握所研究领域的相关知识。

这不仅包括理论知识,还包括实验技术、数据分析和文献查阅等方面。

只有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够做出有质量的研究工作,并将其写成一篇有说服力的SCI论文。

要写好SCI论文,我认为关键是要有清晰的逻辑思维和良好的组织能力。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论文的结构和段落的衔接。

首先,要明确论文的目的和研究问题,并在引言中清晰地提出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接着,要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指出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明确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然后,要详细描述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过程,以及结果的呈现和讨论。

最后,要得出结论,并对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议。

我还想提醒大家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要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词汇和句子结构,以免读者产生困惑。

同时,要注意使用合适的科技术语,但同时也要保证通俗易懂,避免晦涩难懂的表达方式。

我想强调一点,写SCI论文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和时间。

但只要我们保持对科研的热情和耐心,不断学习和完善自己的写作技巧,相信我们都能够写出优秀的SCI论文,为科学研究做出贡献。

撰写SCI论文是一项需要全身心投入的工作,但只要我们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清晰的逻辑思维和良好的写作技巧,相信我们都能够成功地完成这一任务。

希望我的经验分享对大家有所帮助,祝愿大家在科研道路上取得更多的成就!。

我的第一次SCI投稿经历(5篇范例)

我的第一次SCI投稿经历(5篇范例)

我的第一次SCI投稿经历(5篇范例)第一篇:我的第一次SCI投稿经历第一次SCI投稿经历总结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现在回首当年其SCI投稿经历,可谓是一波三折(亚洲的应该是投到亚洲这边的,但是投到了美洲那边,绕了个大圈,所以发文后很久没有消息,中间花了很长时间询问文章的下落),花费了一年半的时间,终于能得以在Ultrasonics Sonochemistry上发表。

在这里,感谢各位前辈的指导。

是和你们无私奉献,把自己的投稿经历写出来,给后来人以参考,小弟终于能得以修成正果。

现在,为继前辈之精神,小弟也把自己经历写出来,以供后来人参考。

在科研的道路上,咱互勉!这是第一次投稿,参考各位前辈的格式,通过爱思唯尔(Elsevier)网站,发给Ultrasonics Sonochemistry 编辑部的介绍信。

(所涉及内容咱删去,保存其骨架,见谅!)Cover Letter Dear Editor, We are submitting a manuscript ent itled “XXX” by XXX et al.for your kind consideration for publication in Ultrasonics Sonochemistry.In this manuscript, a set of XXX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XXX such as XXX.We believe the paper may be of particular interest to the readers of your journal.We would be grateful if the manuscript could be reviewed and considered for publication in this journal.Phone calls about the paper should be directed to XXX at the following address,phone and fax number,and e-mail address:(略)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attention to our paper. Sincerely yours,XXX 2010年8月31日编辑的来信:Dear Mr.XXX, The reviewers have commented on your above paper.They indicated that it is not acceptable for publication in its present form.However, if you feel that you can suitably address the reviewers' comments(included below), I invite you to reviseand resubmit your manuscript.Please carefully address the issues raised in the comments.I look forward to receiving your revised manuscript.Yours sincerely, XXX.Editor Ultrasonics SonochemistryReviewers' comments: Comments from Reviewer No.1 Recommendation: Major Revision There are numerous English and grammatical errors in this manuscript that must be corrected before this work can be considered for publication.Some suggestions are given below.There are also additional comments for consideration in brackets after some of the suggestions that the authors should consider carefully.2010年11月17日给编辑的去信 Dear XXX, We are pleased to answer the questions(or make the amendment)of the reviewers’ and the manuscript(XXX)has also been extensively revised according to the comments and was resubmitted online.kind regards Sincerely yours, XXX 2010年11月17日Detailed Response to Reviewers Dear editors and reviewers,Thank you your comments.According to your advice, we have revised the paper as follows: 1.English and grammatical errors had been corrected point to point as your comments in the revised manuscript;the revisions are as follows: XXX.” Revised.语法错误修改内容略 2.Other comments:(1)The author should include the citations in their article.Although the studies were performed at XXX from the current study, they nonetheless set the precedent for this kind of work.Thank you for your advice.We have consulted the dissertation ……….以下针对编辑的回答略。

SCI投稿过程总结

SCI投稿过程总结

SCI投稿过程总结、投稿状态解析、修稿处理、拒稿后对策及接受后总结等(一)投稿前准备工作和需要注意的事项、投稿过程相关经验总结投稿前准备工作和需要注意的事项:总结提示语:1)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的区别: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通常是实际统筹处理投稿和承担答复审稿意见等工作的主导者,也常是稿件所涉及研究工作的负责人。

通信作者的姓名多位列于论文作者名单的最后(使用符号来标识说明是Corresponding author),但其贡献不亚于论文的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往往指课题的总负责人,负责与编辑部的一切通信联系和接受读者的咨询等。

文章的成果是属于通讯作者的,说明思路是通讯作者的,而不是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仅代表是你做的,且是最主要的参与者!通信作者标注名称:Corresponding author,To whom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或 The person to whom inquiries regarding the paper should be addressed若两个以上的作者在地位上是相同的,可以采取“共同第一作者”(joint first author)的署名方式,并说明These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e work。

2)作者地址的标署:尽可能地给出详细通讯地址,邮政编码。

有二位或多位作者,则每一不同的地址应按之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列出,并以相应上标符号的形式列出与相应作者的关系。

如果第一作者不是通讯作者,作者应该按期刊的相关规定表达,并提前告诉编辑。

期刊大部分以星号(*)、脚注或者致谢形式标注通讯联系人。

3)挑选审稿人的几个途径:很多SCI杂志都需要作者自己提出该篇论文的和您研究领域相关的审稿人,比较常见的是三名左右,也有的杂志要求5-8人。

介绍几个方法:①利用SCI、SSCI、A&HCI、ISTP检索和您研究相关的科学家;②文章中的参考文献;③相关期刊编委或学术会议的主席、委员;④以前发表的类似文章的审稿人;⑤询问比较熟识的一些专业人士;⑥交叉审稿,邀请以前的作者;⑦若是团队序贯研究,斟酌考虑自建期刊审稿人专家库。

sci 国外 投稿经验 分享

sci 国外 投稿经验 分享

sci 国外投稿经验分享有:
1.选择合适的投稿方式:根据刊物的要求决定发电子邮件,还是
投打印稿。

根据刊物的要求决定投稿论文的体例,按要求写摘
要、关键词,编好注释、选用刊物认可的字体、字号等。

2.稿件直接寄发刊物的主编、副主编或编辑:稿件附上一封简短
的信函,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和学术研究方向,说明自己的要
求、希望,不要对收件人和刊物奉送过分的溢美之词。

3.稿件直接送到编辑部:这种方式近似于毛遂自荐,作者带着稿
子到编辑部,向编辑推销自己,具有亲切感。

稿件上注明作者
自己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
电子邮箱等,以便联系与交流、沟通。

4.请导师或他人推荐:尽可能求得国内外知名专家,或领导者、
知名人士的推荐,这样的稿件更能引起编辑们的注意。

5.了解期刊的投稿指南:每个期刊都有自己的投稿指南,包括接
受的字体、格式、长度等,投稿前需仔细阅读。

6.避免学术不端:确保论文原创,不抄袭,不剽窃,不伪造数据。

7.语言要准确:请找一位英语为母语的专家对稿件进行语言润色。

8.尽早投稿:早投稿会有更多的机会被接受。

9.耐心和毅力:SCI论文发表周期长,需耐心等待。

10.持续学习与反思:每次投稿都是学习的机会,仔细阅读审稿意
见,持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效率高的sci投稿经验

效率高的sci投稿经验

效率高的sci投稿经验
1.选择合适的期刊:在投稿之前,仔细研究并选择适合自己论文主题和影响
力的期刊。

了解期刊的定位、审稿流程、接受率和发表周期等信息,有助于选择更符合自己需求的期刊。

2.提前准备:在投稿前,确保论文已经经过仔细的审查和修改,并符合目标
期刊的格式要求。

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如图片、表格、数据等,以备编辑和审稿人需要。

3.选择合适的审稿人:推荐合适的审稿人对于加快审稿速度和提高论文接受
率非常重要。

选择具有相关研究背景和经验的专家,能够提高审稿的质量和效率。

4.及时回复编辑和审稿人意见:在收到编辑和审稿人的意见后,及时、礼貌
地回复,并按照要求修改论文。

这有助于展示你对研究的认真态度,提高论文的接受率。

5.保持耐心和积极沟通:SCI论文发表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耐心
等待。

同时,保持与编辑和审稿人的良好沟通,对于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非常重要。

sci期刊发表心得

sci期刊发表心得

sci期刊发表心得SCI期刊发表心得。

在科研工作中,发表SCI期刊论文是每一位科研人员都渴望实现的目标。

我也有幸在这方面有了一些经验,今天我想分享一下我在SCI期刊发表方面的心得体会。

首先,选择合适的期刊是非常重要的。

在选择期刊时,我们要考虑到自己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水平,选择一个与自己研究内容相关度高、影响因子较好的期刊。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论文被接受的可能性,还能提高论文的影响力。

其次,撰写高质量的论文是SCI期刊发表的关键。

在撰写论文时,我们要注重论文的逻辑性和严谨性,确保论文的结构清晰,思路连贯,数据可靠。

同时,语言表达也要精准、简洁,避免出现语法错误和表达不清晰的问题。

另外,与导师和同事的交流与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科研工作中,我们往往需要借助他人的经验和知识来完善自己的研究工作。

与导师和同事的交流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论文质量。

此外,不断学习和积累也是SCI期刊发表的必备条件。

科研工作是一个不断学习和积累的过程,我们需要不断地阅读文献,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和视野。

最后,坚持不懈是取得SCI期刊发表成果的关键。

在科研工作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因此,我们要保持对科研工作的热情和耐心,不断努力,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取得SCI期刊发表的成果。

总之,发表SCI期刊论文是一项需要耐心和毅力的工作,但只要我们选择合适的期刊,撰写高质量的论文,与他人积极合作,不断学习和积累,并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实现这一目标。

希望我的经验和心得能够对正在努力发表SCI论文的科研人员有所帮助。

祝愿大家都能取得SCI期刊发表的成功!。

sci投稿经验分享

sci投稿经验分享

Sci投稿经验分享科研工作中,将研究成果发表在SCI期刊上是每位科研人员共同的追求。

投稿SCI期刊不仅可以增加论文的影响力,还可以为科研人员带来更多的学术认可和机会。

然而,SCI投稿并非易事,需要具备一定的经验和技巧。

下面就从作者、期刊、投稿流程等方面来分享SCI投稿的经验。

作者部分首先,选择合适的作者非常重要。

作者之间应当有明确的研究分工和贡献,避免出现作者冲突。

此外,作者之间需保持良好的沟通,确保在投稿和修改过程中能够高效协作。

期刊选择在投稿SCI期刊时,选择合适的期刊至关重要。

应当根据自己研究领域和研究水平确定目标期刊。

建议在投稿之前仔细阅读该期刊的投稿指南和作者须知,了解期刊的投稿要求和流程。

投稿准备在准备投稿前,应当对论文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校和修改,确保文章的逻辑清晰、语言通顺。

此外,还需要准备好相关的数据、图片和参考文献,并确保格式符合期刊的要求。

投稿流程投稿SCI期刊主要分为在线投稿和邮件投稿两种方式。

在投稿时,需要填写详细的稿件信息和作者信息,并上传论文的全文。

投稿后,通常会经历初审、专家审稿、修改和最终录用等阶段,整个过程可能会持续数月。

与审稿人沟通在审稿阶段,有时还会与审稿人进行反复的沟通和修改。

应当认真对待审稿人提出的修改意见,虚心接受批评并积极改进论文。

与审稿人之间的良好沟通关系有助于提高论文的质量和最终成功发表。

总结SCI投稿是一个复杂且持续的过程,需要科研人员具备扎实的学术功底和耐心。

在投稿过程中,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勇于面对挑战,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

希望以上经验分享对即将投稿SCI的科研人员有所帮助。

SCI 投稿知识大集锦

SCI 投稿知识大集锦
论文成稿以后要多加阅读修改最好能找个本专业的老外让他们修一下我们国人很多题目做的都不错只是语言功底不行有些稿子编辑一看就觉的写的差了根本就不送审只能修改后送审因此语言一定把好如果不是很急的话先投影响因子高的杂志因为这些杂志审稿周期比较快而且提的意见很中肯如果万一不中你可以在编辑的意见基础上进一步修改该投其它杂志
经验 稿子在写的时候应该有个大概投哪个杂志的意向 如决定投哪个 SCI 杂志,那么文章的格式首先要符合该杂志的要求 其次在 refrence 中要尽量引用该杂志的文章 这样才能提高命中的几率. 被一个杂志拒后一般会有个意见,应据此作出修改后再改投. 我的第一篇 SCI 比较顺利,revision 了一次就 accept 了
投稿经历 道听途说的某人投稿经历,作为经验介绍给大家。 1)稿子开始投到了一个影响因子 10 的期刊。没经过评阅人评阅,编辑部直接拒绝掉了; 2)稿件未做修改,转投影响因子 6 的期刊。第一次两个审稿人指出工作没有理论基础。作者虽然承认, 但对拒稿不能理解,一气之下,要求编辑部重新选择审稿人再审。第二次的审稿人评审结果更差,彻底拒 稿。 3)稿件再投到某影响因子 3 的期刊。3 个审稿人,2 个接受,1 个不接受。不接受的原因是 introduction 涉嫌 copy 他人文字。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相似度 80%。修改了那一段,再审,被拒! 4)转投某新办期刊。第一次审稿,4 个审稿人意见悬殊,2 个接受,2 个不接受。不接受的两个,一个要 求增加工作,另一个要求改变结论,要作者承认以前的一个理论比作者的好,如果承认就接受。修改后返 回,一个审稿人说未能领会其意图,拒稿;另一个要求修改结论的审稿人又提出新的意见,拒稿。作者不 死心,继续修改,返回编辑部近两个月,还没消息。 从第一次投稿到现在,大约 2 年时间。您看过之后有什么感受?

SCI(SSCI )投稿过程总结

SCI(SSCI )投稿过程总结

SCI投稿过程总结、投稿状态解析、修稿处理、拒稿后对策及接受后总结等(一)投稿前准备工作和需要注意的事项、投稿过程相关经验总结投稿前准备工作和需要注意的事项:总结提示语:1)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的区别: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通常是实际统筹处理投稿和承担答复审稿意见等工作的主导者,也常是稿件所涉及研究工作的负责人。

通信作者的姓名多位列于论文作者名单的最后(使用符号来标识说明是Corresponding author),但其贡献不亚于论文的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往往指课题的总负责人,负责与编辑部的一切通信联系和接受读者的咨询等。

文章的成果是属于通讯作者的,说明思路是通讯作者的,而不是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仅代表是你做的,且是最主要的参与者!通信作者标注名称:Corresponding author,To whom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或The person to whom inquiries regarding the paper should be addressed若两个以上的作者在地位上是相同的,可以采取“共同第一作者”(joint first author)的署名方式,并说明These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e work。

2)作者地址的标署:尽可能地给出详细通讯地址,邮政编码。

有二位或多位作者,则每一不同的地址应按之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列出,并以相应上标符号的形式列出与相应作者的关系。

如果第一作者不是通讯作者,作者应该按期刊的相关规定表达,并提前告诉编辑。

期刊大部分以星号(*)、脚注或者致谢形式标注通讯联系人。

3)挑选审稿人的几个途径:很多SCI杂志都需要作者自己提出该篇论文的和您研究领域相关的审稿人,比较常见的是三名左右,也有的杂志要求5-8人。

介绍几个方法:①利用SCI、SSCI、A&HCI、ISTP检索和您研究相关的科学家;②文章中的参考文献;③相关期刊编委或学术会议的主席、委员;④以前发表的类似文章的审稿人;⑤询问比较熟识的一些专业人士;⑥交叉审稿,邀请以前的作者;⑦若是团队序贯研究,斟酌考虑自建期刊审稿人专家库。

SCI投稿经验(2)

SCI投稿经验(2)

一、正确对待审稿意见和退稿:国际核心刊物的审稿人大多是各领域权威学者,杂志出版社经常征询编委意见,选择最佳审稿队伍。

审稿是无报酬的,审稿人的工作态度大多极其认真。

因此,对审稿意见要十分尊重,对每一条批评和建议,都要认真分析,并据此修改论文。

自己认为不正确的意见,要极其慎重和认真地回答,有理有据地与审稿人探讨。

如何对待杂志拒文,是作者犯难的问题。

这里必须分析被拒绝的理由。

第一类拒绝是“完全的拒绝”,主编通常会表达个意见,对这类文章永远不愿再看到,再寄送这类文章是没有意义的;第二是文章包含某些有用数据和信息,主编拒绝是因数据或分析有严重缺陷,这类文章不妨先放一放,等找到更广泛的证据支持或有了更明晰的结论后,再将经过修改的“新”文章寄给同一杂志,主编通常会考虑重新受理该文。

有审稿人抱怨,个别中国作者在论文被一家杂志拒绝后又原封不动地寄给另外一家杂志,而他们再次被邀请审稿并对此非常反感,论文理所当然地被拒绝。

《宇宙物理学》(The,Astrophysical,Journal)的科学主编Thomas提出:“论文被一家杂志拒绝后不经修改,又寄给另一个杂志,这是很糟的错误。

通常,审稿人做了很认真的工作指出论文的问题,并建议修改;如果作者忽视这些忠告,是对时间和努力的真正浪费;同时,寄一篇坏的文章,对作者的科学声望是严重的损害。

”影响因子不同的刊物接受论文的标准和要求差别很大。

如果被拒论文不是由于文稿中的错误,而是重要性或创新性不够,作者仔细考虑审稿人意见并认真修改文稿后,可以寄给影响因子较低的刊物。

值得注意的是,审稿人由于知识限制和某种成见,甚至学术观点不同,判断错误并建议退稿常会发生。

如何处理情况?最近某青年的论文被杂志拒绝,经反复讨论检验,判断审稿人是错误的;为了论文及时发表,我们建议作者礼貌和认真地回信给主编并指出审稿人的错误,要求主编将意见转给审稿人,然后撤回论文再做必要改进,改寄影响因子更高的杂志;结果论文立即接受,并得到很好评价。

sci期刊发表心得

sci期刊发表心得

sci期刊发表心得最近,我有幸在一本SCI期刊上成功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这是我科研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让我对科研工作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在这篇文档中,我将分享一下我在SCI期刊发表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为SCI期刊发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SCI期刊作为国际上公认的学术期刊数据库,发表在其中的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和知名度。

因此,SCI期刊发表不仅可以为作者带来学术声誉,还可以为其学术研究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科研工作的严谨性和刻苦性,需要不断地钻研和实践,才能有机会在SCI期刊上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

其次,SCI期刊发表需要具备一定的学术水平和研究价值。

在我发表的这篇论文中,我深入探讨了一个前沿的研究课题,提出了新的观点和方法,并通过实验证明了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这些都是SCI期刊发表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我深入挖掘文献资料,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数据分析,力求做到严谨、客观、科学。

这也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科研工作的严谨性和创新性,以及对学术规范和道德的要求。

最后,SCI期刊发表需要具备一定的学术写作能力。

在论文撰写的过程中,我力求用准确、生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研究成果,注重句子之间的逻辑联系,力求上下贯通,语气一致,通顺流畅。

这也是SCI期刊发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地修改和润色论文,直到达到了SCI期刊的发表标准。

这也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学术写作的重要性和技巧,以及对学术语言的要求。

总的来说,SCI期刊发表是一个需要具备严谨的科研素养、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和优秀的学术写作能力的过程。

通过这次发表的经历,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科研工作的严谨性和创新性,以及对学术规范和道德的要求。

希望我的经验和体会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SCI文章的写作与投稿(个人经验)(全文5篇)

SCI文章的写作与投稿(个人经验)(全文5篇)

SCI文章的写作与投稿(个人经验)(全文5篇)第一篇:SCI文章的写作与投稿(个人经验)SCI文章的写作与投稿(个人经验)引子:先说一个故事。

国内的一位老师,把一篇文章投到《植物学报》。

这是一个SCI search的期刊,不是SCI源期刊。

影响因子低于1。

但是被拒了。

于是修改之后,这位老师把文章投到了植物学领域最著名的the Plant Cell,影响因子在10左右。

居然被接收了。

也就是说,目前国内的研究成果并不比国外同行差。

本人觉得,差的只是国人的英语写作水平。

以下是个人的一点经验。

第一部分:SCI文章的写作对于没有写过英文的人来说,第一篇文章有些困难。

关键还是在于要阅读大量的英文文献。

在文章的写作上,最好不要自己造句子。

说实在的,大多数中国学者的英文都不好,自己造句子,很可能是中式英语,老外看不懂。

所以,写文章,要学会借鉴。

也就多看英文文章,看到相关的句型,要做好笔记。

要学会使用老外们用过的句型,拿来以后作些修改。

我一般都在写作前阅读大量的文章,一边阅读,一边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分别copy到自己文章的各个部分,然后在写作时进行取舍。

1.Introduction部分,很多可能都是文献。

要介绍自己研究的内容的一些相关知识。

让大家知道你所研究领域现在的一些进展,以及自己研究的“新鲜”内容。

2.Materials and Methods比较好写,看看文献,应该有相同的内容可以参考,把这些内容找来进行一些修改就可以了。

3.Results部分有些困难。

这一部分是要自己造句较多的部分。

但是也要尽量借用英语是母语的人所用的句型。

个人研究的内容可能很多,要突出指出自己的研究重点。

在这一部分,最好不要出现讨论方面的内容。

4.个人觉得最难写的部分是Discussion部分。

要把自己的研究与他人的研究结合起来,哪些与他人的研究相似,哪些不一样。

从自己的研究结果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或推论。

要从研究结果可以引申一些相关的内容,不要完全局限于自己的研究领域,放宽一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SDN新版博客排名规则公示,请各位用户周知英文投稿的一点经验【转载】分类:其他2011-05-31 21:48318人阅读评论(0)收藏举报英文投稿的一点经验【转载】1. 首先一定要注意杂志的发表范围, 超出范围的千万别投,要不就是浪费时间;另外,每个杂志都有他们的具体格式要求,一定要按照他们的要求把论文写好,免得浪费时间,前些时候,我的一个同事向一个著名的英文杂志投稿,由于格式问题,人家过两个星期就退回来了,而且说了很多难听的话,说投稿前首先就应该看清楚他们的格式要求;2. 论文写作一定要言简意赅,特别是摘要,引言和结论部分,特别是摘要和结论不能重复,发现有很多论文这两部分没有差别, 个人认为, 摘要是引人入胜的"药引子",要留悬念;而结论是你论文得出的有证据的东西,要简单明了(很多人写了一大堆,把推测的结果都写上,这种论文质量很差); 另外,很多人认为数据越多, 发表的可能性越大,但经过读一些论文, 发现很多人的论文很烂, 感觉就是数据的简单堆积,所以,论文的重点应该在观点上,保证一篇论文一个新观点,已经足够了.3. 投稿时,一定要找和你做研究内容相近领域的专家作评阅人,最好是国外的,不是说国内的不好,但就怕有人和你(或你老板)有过节,而且国内的很多所谓专家水平一般,且小心眼;4. cover letter要简单介绍你的工作的创新性,这样便于论文的快速发表, 当然也应该客气几句,让编辑感到心里舒服,主要是夸杂志好之类的话; 有人写coverletter,就是写上题目、然后说很荣幸投稿之类地话,也有人干脆把摘要全写上,这样个人认为不好,一定用两到三句话说明你论文“新”在哪,这个非常重要。

5. 前些时候看到论坛上很多人说不能写信催编辑,个人认为没关系,必要催信能够让人重视你的论文,一定要让人感到,你的论文在这发不了,好多地方在等着发呢(但很多牛杂志,可不吃这套哟,人家不缺稿,嘿嘿). 当然写信的时候要客气,说一些快速发表对于学术讨论和促进工作等方面的重要性之类的话;6. 能写英文,就不投中文稿, 特别是不投中文杂志英文版, 好不容易憋了篇英文,还投到低水平的杂志,很不甘心; 最重要的是国内杂志要钱,而国外很多不要。

自从国内某杂志告诉我他们之所以收我很高的版面费是为了他们的生存时,我发誓包括以后我的学生就不再投中文杂志了(如果要投,对做材料的人,个人认为金属学报不错,目前收费低);7. 坚持就是胜利, 按照审稿人的建议好好改你的论文, 只要坚持投稿, 就一定能够被接收的, 如果论文被某杂志拒稿, 但不提倡降低杂志质量再投(应该根据审稿人意见修改后找合适的杂志);有人认为低影响因子的杂志一定中的几率高, 我也这么认为,但一般低影响因子的杂志论文出稿比较慢!8. 英语不好没关系,是人都知道我们英语没英国和美国人地道,但只要能表达清楚你要表达的意思就好了,而且等审稿人提出来时,一定要从头到尾改一遍,你会发现,这样多次发论文后,你的英语写作水平在一天天提高,拿两年前的论文过来,自己都感觉写得很烂。

哈哈。

(有好几次,一些审稿人总说我英语不好,这肯定是母语为英语的审稿人,但回信中,我只能说俺英语不好,地球人都知道,但个人认为英语在科技论文里主要是能让人懂我们的思想就够了,而且我也没有太多的钱去让某些改论文的公司帮我做这些事)。

再加两封催稿信!英语不好,但意思表达到了。

第一封,客气点!Dear Prof. Dr. Editor ***I submitted our latest work to your journal *** last November. I want to know the review process. If there are some reponses from the reviewers. Would you please tell me the results so that I can deal with it as early as possible? Please understand me that fast publication of our work is important for me.I appreciate your contribution to the publication of the high quality papers.Kind thanks to you for your care.Best RegardsYours sincerely第二封, 很不客气了,他们刚开始说他们的审稿周期很短,但近四个月了,也没消息,所以打算投别的地方.Dear Dr. Prof. ***I am sorry to make you in trouble. It takes too long for reviewing my manuscript (***) which was submitted to Journal "***". Generally, only about two months are necessary for the reviewing process on my usual submissions to other Journals. Hence, I decide to withdraw this submission.I am sorry to make this decision. Please understand my condition because the rapid publication of my work is important for me and our group.I hope that I have chance to get a rapid publication in this Journal in future.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and kind help.Best RegardsYours sincerelyfrom:/article/2721025.html1、对于我们工科的学生,要想写出论文来,必须有充足的数据及结论作为支撑,这里所说的数据不一定要很多,主要看你这些数据是否可以证明你论文中的结论。

2、在写论文时,不要把实验数据或图表往论文上面一放,只有描述而没有解释,这是编辑或审稿人最不想看到的文章,如果论文属于这一类,评论信中多半会说这样的论文为实验报告,其实编辑和审稿人他们有时也想知道你是如何做出来的,为什么,也在学习。

3、在做实验前,就要考虑写论文了,不要等到作了很多试验,到头来全是:无用!那就惨了。

我的经验就是,在试验前,你要考虑为什么要做这试验(实验背景及目的),怎么来做(实验步骤),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可能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结论),通过这样考虑之后,一篇论文的结构基本上出来了,就等着看结果到底如何了,如果和自己猜想的一样,自然可以写论文按照预先设好的步骤。

一旦结果不一样,那就要恭喜你了,因为其中有很多东西需要你更深入的研究,可能还会有更大地创新内容。

4、对于写文章,文笔也相当重要,有很好的数据结论但是表达不清楚也不行,应为编辑和审稿人必须为他们的杂志前途着想,他们想让更多的人来读他们的杂志从而提高影响力,所以表达必须很清楚,能够让专业人士和相关学科的人都能够看明白你的论文意思。

如果你的文笔不是很好,那就先看一看和你论文类似的文章,档次越高越好,看看别人如何表达的,相似的地方可以模仿。

5、在论文经过自己几次修改后,放他一两天,再回过头来看看,如果自己觉得没有问题,那就给自己课题组有经验的老师或同学看看,看他们给你提出的意见(自己要判断是否可取了)。

6、选择期刊很重要,要不然你投出去后,好消息的就几天退回,怀消息就是几个月退回说不符合杂志范围。

选择期刊要根据自己论文的内容,是否和期刊的作者指南相符,此时你最好选者几个不同档次的期刊,从高到低排列,预备被退稿。

选择好期刊后,严格按照期刊的投稿要求对论文进行排版,否则你的论文会被编辑退回(这样的论文不在少数),然后大胆地投出去,不管它中不中。

7、等待,特别是第一篇,等待是一个难熬的日子,总是希望投稿后很快就能够收到消息,我曾经也经历过,这也是一个成长过程。

8、收到消息有三种情况,一、接收,恭喜!二、拒绝,不要气馁,你可以认为编辑或审稿人不识货,当然要认真看拒绝信,看编辑或审稿人给你的评论,这就是你论文向能够发表前进了一步(一定要坚持,成为“拒无霸”就差不多了),修改后投向预先选好的档次低一点的杂志,命中率就提高了。

三、修改后再看,这就是一种无定性条件,这种情况一定要认真对待,认真修改,有条件叫有经验的老师帮助。

9、如果你的论文曾经被一个期刊发表过,接下来所作的工作继续投向这个期刊,命中率就大多了。

我写出来我的经验,仅供大家参考,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处理。

1. 对于影响因子。

有的影响因子(IF)很高,50/60.比《Science》和《Nature》的还要高。

可能有一下原因:1)排名靠前的,一般都是综述类期刊被引用率当然高。

多为一些学会的年度报告什么的,大多是一些综述性文章,一年也就一期,一期也就几十篇2)“综合类”的排名一般比“专业类”的高。

3)有些“不要钱”的比要钱的高,像《Science》和《Nature》上的文章一般30美元/一篇。

而很多其他国家、政府和其他机构给于经济支持的都不要钱。

但并不是说要钱的都不是好文章。

2. 如何选择期刊。

是不是只看影响因子高的?个人认为肯定不是,上面说了。

“综合类”的一般比“专业类”的IF高。

所以,即使你投的专业类的IF没有综合的高,但是这个综合类的杂志在“业内”人士心中比较高。

所以可以选择你所做领域的“权威级”刊物。

发文章的目的是为了能有更多的人可以看到你的工作,所有一定要发到跟你的研究方向最吻合的杂志。

3. 一般美国的杂志对语言要求最低,文风很自由.,你只要没有什么太大的语法错误,一般审稿人都不会说什么.对语言要求最苛刻的就是英国德国4. 很多好杂志是不要版面费的,就算要版面费,好像学校有规定可以报销,所以大家可以放心大胆的投。

不要因为版面费的问题而顾虑。

并不说要版面费的都是差的杂志,但有的可以申请减免。

5. 一定要选对杂志!每个杂志都要他的侧重点和内容要求。

比如:有的相似的两种杂志,有的侧重“理论”像美国的《PHYTOPATHOLOGY》,而有的侧重于“应用”和其他方面。

如《PLANT DIS》.其次还有格式,每个杂志都它自己的格式(包括图表什么样,图片什么样),要看清楚投稿须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